㈠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第 12 次正式訪華之旅已經過去,其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之前德國在國際關繫上,是一直緊跟美國腳步的,雖然算不上和中國作對但是對於中國的關系卻比俄羅斯好不到哪去,畢竟在製造業方面,當時的中國遠遠趕不上德國,但是現在風水輪流轉,中國進步的角度已經快威脅到了德國,但是德美等西方大國對於中國的制裁卻收效甚微,所以這個時候德國與中國交好也算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最後,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戰證明了中國的實力。打了一年的貿易戰,中國和美國在經濟領域各有損失也各得到了利益,這就說明中國在外貿這一方面已經可以基本和美國抗衡了。而德國國內勞動力不足後勁太小,中國卻又很美好的未來,該如何選擇相信默克爾看得明白。德國只有充分利用中美較量的空間來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㈡ 當年德國總理施羅德被迫訪華,為什麼卻沒人去接機
因為當時對他的重視程度非常低的,因為經過二戰,人民知道作為法西斯國家的德國其實也是邪惡勢力,所以在心裡還是十分抵制的
㈢ 德國總理默克爾到了中國竟然如此,震驚國人 是真的嗎
是真的。
事情是這樣的:在取一種燕麥麵包時,默克爾不小心將一片麵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慣例,酒店的工作人員會幫客人撿起來換一個,而默克爾卻拒絕了服務人員,並彎身撿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麵包,並放進自己的餐盤里。
㈣ 新型電動汽車的我國成果
2010年4月15日,我國第一個擁有純電動乘用車標准和自主品牌的企業,深圳市陸地方舟電動車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媒體記者試駕會。會上展示了其最新研發並量產的三款純電動汽車,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企業不依賴國外技術,也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自主研發之路。
電動汽車在乘駕過程中,保持了傳統汽車動力強勁的同時,還有操作更容易、安全性更高、零排放、低噪音等眾多使用優勢。除此以外,它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維修成本低廉等特點,真正做到綠色、低耗、節能。
眾所周知,每一次大的經濟金融危機爆發後都會經歷一次大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有限的資源使用中,能源和原材料的競爭必將成為下一次產業革命的關鍵,而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產業的代表,必將引領全世界能源產業革命。
3月底,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浮出水面,有消息稱國家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補貼金額最高至6萬元。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建議繼續實施鼓勵消費的政策,對電動車、提前報廢車加大補貼力度。研究機構認為,一旦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全面落實,中國新能源汽車將進入提速發展階段。2010—2012年或將是新能源汽車開始規模化的時點。在良好的經濟和政策環境下,新能源電動汽車將獲得跨越式發展的最佳機遇。
㈤ 德國總理訪華簽訂了豬肉出口協議,德國的豬肉能替代加拿大滿足中國需求嗎
近來,加拿大竟然在出口到中國的豬肉中出現了瘦肉精,人類吃了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後,會出現手抖、走路困難等不良症狀,這就使得中國直接拒絕了加拿大出口的豬肉,而德國接替了加拿大的席位,轉而給中國提供豬肉,德國的就業率也會因此大幅提高。這中間的數量問題也是比較動人心弦的,其實德國的數量是肯定不夠的,但是德國作為歐盟的大頭國家,他肯定會從別的國家進口。
德國總理默克爾近來訪華可不是單純的為了國際關系而來,而是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便是與中方簽訂豬肉訂單,中德兩國達成協議後,不論是中方還是德國,雙方民眾顯然都是非常高興的。
㈥ 中德合作10年,在電動汽車上取得了哪些豐碩的成果
兩國已經共同研發出了新能源的核心技術以及高端控制晶元,新型汽車以消耗安全無污染的新能源為主要動力,並且已經開發出了多種車型,電動出行不僅節省成本還減輕了對環境的壓力。
㈦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有何政治意義急用..謝謝!
首先復,她是中國春節後來訪制的第一位外國政府首腦,標志著中德關系正在積極向上發展;
第二,這是她擔任德國總理以來第五次訪問中國,表明她對中國的重視和興趣;
第三,今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人們將回顧總結中德關系40年發展的歷程;
第四,此訪的現實背景更令人關註:
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上升,特別是歐債危機處於一個關鍵時刻。歐盟剛開過峰會,25個成員國同意簽署《財政契約》,以嚴格財政紀律,但歐債危機的嚴峻性仍令人擔憂,因為它不僅關繫到歐元和歐盟的前途命運,而且影響到世界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對中國的出口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二是國際上一些熱點地區形勢動盪,甚至劍拔弩張。基於上述原因,默克爾此訪受到了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
㈧ 德國總理會晤中方什麼級別接待
英國首相鮑里斯抄·約翰遜(Boris Johnson)於當襲地時間21日到訪德國,並在柏林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期間,英媒捕捉到兩國領導人之間一個有趣的互動細節。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約翰遜在21日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因引用默克爾的競選口號,招致默克爾翻白眼。報道稱,盡管攝像機沒有捕捉到默克爾翻白眼的瞬間,但實際上不少在場記者都看到這一幕,而且在現場大笑起來。
㈨ 德國能在兩年內完成170萬輛電動汽車的生產目標嗎
近日,商業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2020電動汽車指數》報告。報告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到2021年時,德國的電動汽車年產量或將超過17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地。
按照德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到2024年,電動汽車產量在全球佔比將從2019年的18%升至29%,平均每年將提升2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德國電動汽車產量的提升,也表現在銷量數據變化中。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僅為221萬輛,其中,中國銷量為120萬輛,同比增長3%,而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則下降近10%,約33萬輛。對比之下,德國2019年的電動汽車注冊量大幅度增加,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注冊量都實現了75%以上的提升。
在此基礎上,德國如何在兩年的時間中將年產量增至170萬輛?作為德國的三大汽車巨頭,大眾、寶馬、賓士又將怎樣帶動德國電動汽車的產銷量?除此之外,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模式中,德國與中國又有何不同?
1
德國170萬輛電動汽車從哪兒來?
從全球范圍看,主流車企已經開啟轉型大勢,走在電動汽車發展的路上。在這個隊伍中,除中國外,德國車企的電動化策略發展最為積極。對此,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汽車專家斯特凡·迪比通托表示,德國汽車工業絕不會錯過電動汽車的發展契機。
目前,在德國市場中,包括大眾、寶馬、賓士等車企已經把未來的重點放在了電動汽車領域。畢竟,對於現代汽車的發祥地,德國是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而大眾、寶馬、賓士作為德國汽車的三大巨頭,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該地區的整體產銷量。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德國共登記了10.9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61%。其中,寶馬銷量為2.2萬輛,特斯拉為1.1萬輛,梅賽德斯·賓士為9787輛,大眾為9701輛。從數量上,該四家車企2019年的電動汽車銷量佔了德國的一半左右。
與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同,德國電動汽車產量增長主要來自插電式混合動力。報告預測,到2021年時,德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中至少有一半將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資料顯示,為促進電動汽車消費,德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前,德國表示將為購買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提供高達6000歐元的補貼,同時還承諾大力擴展充電基礎設施。
除了德國政府對電動汽車的發展支持外,德國車企的電動化戰略也逐步走向成熟。按照相關規劃,2020年大眾德國Zwickau工廠將率先生產10萬輛基於MEB平台的電動汽車。同時,為了增加電動汽車產銷量,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在2022年前重組8家工廠,將電動汽車年產能將提升至100萬輛,到2023年時,大眾集團將向電動汽車製造領域投資300億歐元。
另外,賓士方面計劃到2020年底,推出5款純電動車型和20多種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2022年前將改換旗下全部車輛產品為混合動力或純電動汽車,並增加至少50個全新電動汽車車型。電動出行作為寶馬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23年,寶馬將在全球推出25款新能源汽車,其中至少12款為純電動車型。
在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下,大眾集團、戴姆勒集團和寶馬集團一致認為,未來屬於電動汽車,同時他們共同表示未來10年將把重心投放在電動車上,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並將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等方面展開協調一致的行動。這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德國電動汽車產能提升的基礎。
2
德國電動汽車發展有何不同?
在麥肯錫發布《2020電動汽車指數》中,其指出明年德國電動汽車產量很可能超過中國,站在全球首位。但與中國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不同,德國在電動汽車發展中更加傾向於插電式混合動力。麥肯錫預測,在德國2021年的生產量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產能至少將佔到電動汽車的一半,這意味著在170萬的電動汽車中,有85萬輛是插電式混合動力。
面對德國85萬輛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產量,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相對較少,在整個2019年中,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為22.6萬輛,同比下滑14.7%。但在純電動車方面,中國去年生產近102萬輛,同比增長3.4%。
隨著中國市場電動車補貼的退坡,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即便如此,其產銷量還保持在120萬輛以上。相比於德國10萬輛電動汽車的登記輛,中國已超出其10倍有餘。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被認為是電動汽車的過渡車型,因為其不能完全享受相關補貼,普及率並不算高,在2019年中,該銷量也僅佔新能源汽車的17%左右。
3
誰推動了德國電動汽車?
如果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是在政府推動下走在了行業的前列,那德國車企當下的積極發展又是從何而來?
新能源汽車在歐洲不同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程度,尤其在2019年之前,包括寶馬、大眾在內的主流車企仍然以傳統燃油車作為自己未來發展的主要業務。但在2019年中,這一切有了新的變化,多數跨國車企開始迅速向電動化轉型。
德國車企的改革不是毫無徵兆的,在2019年第一季度中,車企陸續發布2018年財報。大眾、寶馬、賓士財報數據顯示,歐洲全球統一輕型汽車測試規程(WLTP)標准已經在影響他們的整體營業利潤。因排放不達標,車企將受到不同程度的罰款。
在此之前,因「排放門」事件的持續影響,大眾在2019年初相繼收到巴西、印度等多個國家的罰單,據統計,大眾僅因排放門損失超過了2300億。與此同時,寶馬也因銷售排放超標的柴油車被罰款965萬美元;而戴姆勒去年更是因尾氣排放違反監管要求被罰10億美元!
因尾氣排放罰款的事件還在繼續發生,假使車企不做出改變,這將導致企業未來支出成本增加,最終利潤有所下滑。為此,多數車企只能選擇加快產品車型向新能源轉換,從而減小在該方面的影響。在這期間,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無疑是短期內滿足這一標準的最佳選擇。
從這一層面上看,德國車企選擇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整體產量得到增加,這並不是德國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中進行技術轉換,更多的是為了應付尾氣排放方面的罰款。也正是因為此項因素,倒逼車企必須盡快將新能源汽車發展落地執行。
另外,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中國市場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甚至以雙積分政策進行強制性推動,直接影響跨國車企的產品車型必須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這也是汽車企業發展電動汽車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㈩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為何而來
「默克爾的訪華之行就像去最好的新朋友那裡串門兒」,「德國之聲」23日發文稱。德國總理默克爾24日起將第11次訪問中國,德媒列出了她此次訪華可能涉及的一系列議題——伊朗核協議、貿易保護主義、巴黎氣候協定等。評論稱,「由於特朗普的對抗路線,德國和中國突然站在了一起」。
德23日稱,此次隨行默克爾訪華的有約20名德國高管組成的經濟代表團。與以前訪華時幾十名,甚至上百名高管組團相比,這次的規模似乎小了很多,因此也不會簽署更大的協議。德國財經網分析,這主要是因為中德經濟合作已經非常廣泛,且本次默克爾訪問的重點在於政治。
根據該報告,中資收購項目主要在德國3個州:巴登-符騰堡、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巴伐利亞。這些州正是多數所謂的「隱蔽冠軍」——德國的全球技術領先企業的聚集之地。報告認為,中資在德國獲得自由進入市場的機會,中國政府卻沒有做出相應的開放。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