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買新能源汽車
先說說新能源汽車的優點優點一:污染小,更環保純電動汽車在運行過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少於傳統汽車,因為發電廠的能量轉換率更高,而且集中排放可以更方便地假裝減排治污設備。優點二:有補貼政策,可以省錢2014年,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電動汽車最高11.4萬元的補貼,這一舉措使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的電動汽車的售價能夠下降到與傳統汽車相當的水平。而在油價高企的今天,電動汽車的運行費用是要遠小於傳統汽車的。優點三:噪音小,更舒適電動機在運行中的噪音和振動水平都要遠遠小於傳統內燃機。在怠速和低速情況下,電動汽車的舒適性要遠高於傳統汽車,隨著速度的提升,胎噪和風噪成為噪音的主要來源,兩者才回到同一水平上。電動汽車的這一特點對於提升汽車的NVH性能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優點四:更節能電動汽車的百公里耗電量為15-20kwh,算上發電廠和電動機的損耗之後,百公里的能耗約為7公斤標准煤。傳統汽車按百公里耗油量10L計,能耗約為10公斤標准煤。並且在城市的擁堵環境里,電動汽車的節能優勢會進說完優點,我們再來看看新能源汽車的缺點缺點一:續航里程短受限於電池的容量,目前大多數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都在100-200公里。雖然一再有專家說90%的人每日行駛距離不超過50公里,但是中國消費者對續航的要求比美國人更高,因為很少有中國家庭擁有超過1輛汽車,而美國人可以做到一輛純電動汽車通勤,一輛傳統汽車旅行。純電動汽車可以滿足老百姓平時上下班,但是周末外出,節假日出遊的需求,又該如何解決呢?缺點而:充電難在國內充電設施建設滯後的情況下,充電是電動汽車所面臨的的一大難題。公共場所充電樁的缺乏嚴重影響了電動汽車的出行。缺點三:充電慢目前大多數充電樁都是慢充樁,一輛車充滿需要5-8小時。雖然可以利用夜間休息時間充電,但是如果遇到什麼突發情況,純電動汽車的充電慢的缺點就會凸顯無疑。缺點四:售後服務有待加強電動汽車結構雖然簡單,但是由於動力部分和傳統汽車相去甚遠,在維修起來還是會遇到一些麻煩。第一個問題就是維修技師的缺乏,現在絕大部分的技師能夠修傳統汽車,但是缺少電器方面的知識,貿然維修電動汽車不但可能造成車輛的損壞,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第二個問題是零部件的稀缺,電動汽車生產量和保有量都少,因此零部件少,價格還高。
『貳』 什麼是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氣(NG)、液化石油氣(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因國家不同其提法也不相同,在日本通常被稱為「低公害汽車」,2001年以日本國土交通省、 環境省和經濟產業省制定了「低公害車開發普及行動計劃」。該計劃所指的低公害車包括5 類,即:
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以甲醇為燃料的汽車、排污和燃效限制標准最嚴格的清潔汽油汽車。
在美國通常將新能源汽車稱作「代用燃料汽車」。
2016年4月,為更好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更好區分辨識新能源汽車,實施差異化交通管理政策,公安部將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前期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設計了新能源汽車號牌式樣,為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凝聚各界智慧共識,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建議,即日起公眾可為自己喜愛的號牌式樣投票。
『叄』 誰能給我一個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里的專家,例如 王秉剛 歐陽明高 余卓平這樣的教授。。
北京理工大學——林程
『肆』 新能源汽車國內做得最好的是哪家
比亞迪,源其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現有雙模電動車F6DM、F3DM,F3DM已經上市,F6DM還不知道什麼時候上市,估計快了。
純電動車E6,比爾蓋茨試駕過,反響不錯。
有專家預言,比亞迪的電動車出現後必將以超低的價格對日美大型汽車造成嚴重威脅。例如比亞迪F6DM,據稱100公里消耗15度電,電費才9塊,遠低於普通汽車100公里30元左右油錢的使用成本。
因為比亞迪的新能源電動車,巴菲特注資、賓士指定和它合作。這也證明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是非常牛逼的。
『伍』 求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家進,或者了解汽車行業的大佬
1、縱向一體化來發展,是為了自保證產業鏈環節中節省成本,也是為了避免受制於人,就像中國在晶元方面受制於歐美日韓;
2、那電池來說,就和燃油車的發動機是一樣的地位,電動汽車最貴也是最核心的部件不是電動機,而是電池;
3、電池做的牛,再做電動汽車就水到渠成了,因為其它的部件技術含量並不高;
4、另外,政府的補貼也是一個原因,你發展的方向多了,補貼自然也多
『陸』 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在了世界前列
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隨著在環保、經濟、便捷等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新能源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自主品牌把握住難得機遇,將大力發展新能源車視為對歐美傳統車企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不過,這些年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風生水起,但車企在發展中暴露出補貼依賴症、產能初顯過剩、核心技術仍舊缺失等不足。尤其是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發力新能源造車後,技術差距進一步凸顯,我國新能源造車下一步該往何方發力值得深思。
新能源造車形成四大先發優勢
2018年10月,汽車產銷量環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為明顯,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下降走勢。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成為行業的一大亮點。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6萬輛和13.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1%和51%。累計產銷方面,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0%和75.6%。
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經過這些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車產業已經從培育期過渡到成長期,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近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年均復合增長率近130%。
1、我國在新能源造車上取得的成果稱得上豐碩。首先是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支持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培育了全球領先的市場規模。各部門先後推出40餘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涵蓋研發、生產、推廣等各個環節。我國新能源汽車連續三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
2、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已涵蓋關鍵材料、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整車開發等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說,通過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補貼、對新能源公車給予運營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動了行業顯著發展,從全球范圍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體系應該是最全的。
3、與此同時,配套環境持續優化,充電網路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公共場所、居民小區、單位內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場所充電樁的覆蓋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建成公共充電樁27.5萬個,同比增長了52%,新用戶私人安裝率接近80%,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已經在全國推廣使用。
4、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溢出效應更為明顯,吸引了資本、人才、技術加速集聚,帶動了產業投資就業。2017年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超過7000億元,占整個汽車產業的投資新增投資額的50%以上。
電動汽車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階段
中國品牌汽車企業電動汽車布局基本完成,大量互聯網公司造車的新勢力以及合資企業的新能源汽車也步入發展快車道。隨著技術日益成熟,續航里程和用戶的體驗也穩步提升。
今年1到7月份,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9400輛。隨著綜合工況續航里程超過410公里的傳祺GE3上市,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望突破2萬台。從明年開始,廣汽將以每半年一款新產品的速度密集推出純電動汽車系列產品,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品占集團整體銷售總量的10%。
面對新能源汽車業迅猛勢頭,石油化工行業也不甘落後。中國石化將發揮現有3萬座加油站的網路優勢,打造油、氣、電、氫自由組合的綜合服務體系和智慧服務體系。而且,中國石化也將研究布局電池材料和氫能產業鏈的可行性。
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 面臨挑戰越發突出
國新能源汽車業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依賴先發優勢。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同時面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覺醒後開始發力新能源造車,我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越發突出。
1、行業一哄而上,加劇產能過剩的同時,騙補行為屢見不鮮。國內新能源汽車業的異軍突起,與財稅政策的有效支持密不可分。在補貼扶持下,不少企業哄搶市場「蛋糕」,尤其是整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風險在加大,一些低水平企業採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我們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問題並存,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
面對巨額補貼誘惑,更有甚者鋌而走險,走上了騙補的道路。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上億元。從調查情況看,五洲龍公司產品尚未完工就提前辦理機動車行駛證,從而為騙取補貼鋪路。
企騙補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先生產一批「合格」的新能源車,賣給自家成立的租賃公司,然後回收已賣車輛的電池。通過將同一塊電池反復安裝在新車殼上這一方式,實現了持續騙補。從對行業摸底的情況看,騙補行為絕不僅僅是少數個案。目前,已有10餘家車企的騙補行為被查處公布。
2、市場機制不足,不少車企患上「政策依賴症」,自主發展意願不強,市場對接緩慢。我們可以從銷量結構看出,大多數企業和產品卡在補貼最低的那一條線上。」這就意味著,不少車企不願過多投入,僅僅是為了拿到補貼才勉強維持。
3、中國在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整體排名中位列第一位,但這主要體現在市場規模上,而在技術層面,中國的整車製造仍定位於低技術含量領域。新能源車上的電驅動高速軸承、控制晶元等基礎元器件,不少仍依賴進口。
主品牌車企在燃料電池電堆的科研上與國外比差距突出。質子交換膜、高壓儲氫瓶、碳紙、各類高壓精密閥門等也存在一定的技術滯後。盡管動力電池領域有產能過剩風險,但仍然欠缺原創性的技術突破。
4、資源環境制約風險加劇。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激增,全球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
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不容小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曾公開表示,1個20克的手機電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見,如果是幾噸重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將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大多數車企對消費者承諾電池使用壽命和質保大都在10年以內。不過,隨著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的火熱,不久以後就將出現大量換電需求,尤其是使用頻率較高的電池組,如計程車、公交車,需求產生可能將更快。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到17萬噸。
三大方向突破核心技術瓶頸
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擔憂與希望,集中在使用可靠性、續航能力、保養費用、智能化程度等幾個方面,這些問題的核心歸根結底仍舊是技術。專家對我國新能源車技術層面突破提出三大方向:
1、支持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2、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
3、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這三大方向無疑是自主品牌車企須牢牢把握的。
『柒』 專家披露:去年限購城市僅4萬多人主動購買新能源車
如果再從整個國內新能源車的銷量看,私人對新能源車的消費佔比,也處於弱勢。2019年整個國內汽車市場的新能源車銷量達到了100萬輛,而商用車卻佔了14.3萬輛,運營車更是高達39.3萬輛,而賣給私人消費者的新能源車總共只有46.4萬輛,竟然還不到整個新能源車銷量的一半。雖然商用新能源車和運營新能源車的銷量大增,與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密切相關,但私家乘用車的數量還趕不上商用車和運營車,仍然能夠反映出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冷落。因為如果從正常社會需求上來說,商用車和運營車的佔比一般來說是不可能超過私家車的。在傳統燃油車市場,私人乘用車則占絕對的大頭。
由此看來,雖然新能源車在國內已經轟轟烈烈地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但依然不能激起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喜愛傳統的燃油車。新能源車在征服消費者的道路上,仍然任重道遠,需要繼續努力。
《浙江車網》原創,主筆:孟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新能源汽車高壓電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自從19世紀中期人類發明汽車以來至今,汽車在我們人類的生活中一直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更是成為了我們當今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交通工具。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汽車的質量以及綜合性能都變得越來越符合我們的追求,越來越進步。當下,就有許多的新能源汽車上市,使得汽車也不用僅僅依賴燃油這些有限資源了。
新能源汽車由於所用能源不同,自然在注意事項上與大眾的燃油汽車也不同,總的來看,在經濟效益以及環保效益上,新能源汽車還是值得提倡的,這就要求駕駛人們更要掌握更多的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知識。
『玖』 2020海口新能源車展上,專家都說了啥
2020年1月10日,第二屆海口國際新能源暨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沈丹陽、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陳建安、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海口市人民政府市長丁暉、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總裁賀彩龍等嘉賓共同出席了開幕儀式。
王俠:中國車市天花板遠沒有出現
?「當前全球汽車市場來說正在深刻地重構,中國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和實際措施來妥善應對。」王瑞祥會長對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出了幾點參考性建議。首先,實現中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秉承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其次,發揮並且利用好中國在市場、資本、人才方面的獨到優勢;最後,與趨勢為友,加強協同創新,攻克關鍵技術瓶頸,提升基礎能力,抓住發展機遇。
據介紹,作為2020年開年汽車行業的首樁盛事,本屆車展以「汽車讓世界更美好」為主題,展覽面積總計約5萬平米。參展企業基本涵蓋了國內外所有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製造商,共計展出新能源及智能網聯車輛近260輛。
與2019(首屆)海口國際新能源汽車展覽會有所不同,本屆車展將不僅僅著眼於新能源汽車,更將增加智能網聯領域展示內容,同步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技術帶來的行業變革及融合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