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汽車發展遇冷,電動車在國外也遇到瓶頸,英國首富為何對電動車說不
主要是因為他玩不轉,銷量也不好,而且他認為根本就不具有商業價值,所以他選擇了放棄,畢竟電動車不是在每個國家都很流行的,而且研發電動車的成本也是比較龐大的,戴森放棄也是必然的。
所以說,連首富都玩不轉的項目,那是多麼的燒錢,但不得不說的是戴森從開始做電動車開始,就沒少往裡面投錢,盡管結果沒有達到他想要的,但是他努力過了,而且不是放棄了這個項目,而是因為這個項目又有了新的發現,畢竟創新一個項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Ⅱ 新能源汽車成功。和什麼車底盤一樣
自行車的零部件在早些時候,通過一定的改進,變成了汽車的底盤,比如滾動軸承、鋼管構架、鏈傳動等,但後來汽車行業不斷發展,汽車的底盤的變化越來越大,當然這些都是差速器、摩擦片式離合器、齒輪變速器研究成功的結果,還採用了如萬向節傳動軸、充氣輪胎、錐齒輪主減速器、後橋半獨立懸架等等,來完善汽車底盤。相對於傳統的汽車底盤,現代的汽車底盤發展已經趨於成熟,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良好提升。可是電子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給汽車底盤又帶了更深層次的發展空間,為汽車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打好基礎,創造出更安全更舒適更穩定的底盤技術。
1.1 現代汽車底盤電子化
隨著各種汽車電子輔助功能在底盤上的應用明顯提高了汽車的主動安全性和駕駛舒適性,這些系統包括ABS/ASR/ESP集成控制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ACC)、泊車輔助系統(PLA)、車道偏離和駕駛員警示系統、胎壓監測系統(TPMS)、可調阻尼控制系統(ADC)等。隨著底盤電子控制系統越來越向電子化、智能化、網路化方向發展。
1.2 底盤零件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
汽車底盤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便是汽車輕量化, 對於輕質合金材料和高強度鋼的需求量在未來將會大大增加;底盤上對於鋁合金的運用也會越來越多;鎂合金的需求量也呈增長的態勢。但是,也要不斷研究一些新型設計來滿足汽車零部件重量輕的需求。
底盤零件的穩定性就是汽車的安全基礎,要做到強度、柔韌性、抗疲勞、抗損壞等性能,汽車車架和車橋對於管材液壓成形技術的運用也會越來越頻繁,壓力加工技術向著高效、自動減輕汽車重量、降低成本等方向發展。底盤鑄件正在向高性能、薄壁、輕質、精(確)尺寸、優良切削性能方向發展;鑄造生產過程向清潔、廢物再生、高效、節能、節材、環保的綠色鑄造方向發展。底盤零部件的機械切削加工技術已經拋棄了傳統模式,而發展為柔性技術為特點的生產線生產的生存模式。高效、精密、柔性化、自動化是切削加工技術變化的主要趨勢。高速加工技術、敏捷製造技術、智能化加工技術、綠色加工技術等都將得到快速發展。汽車零件的防護性電鍍由原來單一的鍍鋅鈍化工藝,向耐蝕性能更好且具有耐熱、低氫脆性、良好加工性能及環保性能的鋅合金鍍層及無鉻達克羅工藝發展。在鍍層的耐腐蝕性能獲得很大提高的同時,正向鍍層耐熱性能好、低摩擦系數方向發展。在底盤領域,隨著對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目前,世界各大汽車公司正在集中開發環境友好的零件,如低滾動阻力輪胎、綠色輪胎、不含鉛的車輪平衡塊、不含六階鉻的新零件塗層技術、電動轉向系統等,相信不久的將來,底盤技術一定會朝著保護環境的方向越走越廣闊。
2 底盤設計要求
底盤設計考慮的關鍵在於滿足整車性能的各項指標。汽車應當具備的基本性能可概括為動力性、經濟性、制動性、操穩性、平順性、安全性和耐久性。一般所說的底盤工程包括前後懸架、轉向系、制動系和車輪的設計配置。與這些系統直接相關的整車性能有制動性、操穩性和平順性。底盤的懸架部件本身要足夠牢固,而其設計是否到位直接影響車架車身的受力大小,同時底盤設計也和耐久性相關。
3 新能源汽車底盤設計的完善
3.1 完善新能源汽車底盤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要對新能源汽車底盤設計進行完善,就要從三個方面思考問題。
其一,汽車底盤設計平台的應用,即在底盤設計中,包括底盤設計的構架,以及其子系統都需要保持不變。
其二,傳統發動機存在的弊端不少,可以將其取消,採用最新研發的轉向系統和傳動系統。要根據原有的框架對汽車底盤子系統進行適當的改進。例如,要保留子系統底盤設計的設計方案,要嚴格更換有問題的發動機。所以,對於底盤的設計來說,不僅要安裝真空動力泵,還有適當調整構架,達到改善真空源的目的。當然,也要改變新的動力系統的減速器介面。在零部件設計完的基礎上,還要用CAE分析法對懸置系統進行運用,達到減輕噪音的目的。
其三,車體後艙的布局會隨著子系統採用的新的設計方案而改變,經過一系列對於荷載已經車的質量進行詳細核算,保證懸架系統安全系數。不然,就要對子系統進行重設,這時候就要做好調整懸架系統的任務工作,分析新能源汽車的前軸荷的分布情況以及後軸荷的分布情況,會發現要重新設計懸架系統的參數。確定好懸架四輪定位參數,用Adams分析進行確定,但是最好盡量保證原有的設計方案,和實際相結合,這樣可以有效節省開發周期,減小成本開發。
3.2 新能源汽車保持承載式車身
新能源汽車保持承載式車身,在於很多汽車都會採用這種設計。由於副車架並不能夠承擔車身質量的相關功能,因此,在動力總成部件的設計上,需要將懸置點確定下來。車身的懸置設計中,要對車身進行量化分析,可以採用CAE分析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於懸置設計空間不規范而導致的總體布設困難。
3.3 新能源汽車運用非承載式車身
汽車車身採用非承載式設計,由於底盤可形成比較大的框架而使得底盤的承載力增強,其中可以布設全部的動力系統。所以,在新能源汽車設計的初期,就要規劃好進行部件,不僅可以提高總體布置的簡易程度,而且隨著車身重心的降低而使得車身的整體質量有所減輕。
Ⅲ 國內和國外的電動汽車發展道路,目前誰走的更遠
這個還是國外的電動汽車比較先進,雖然國內的比亞迪電動汽車也發展起來了。電池技術也不輸於國外,但在總體上國內電動汽車水平還是不如國外的好,這個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因為國外比國內研究新能源汽車時間要早很多,國內也是在這兩年才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這個差距不是一時間能補回來的,要彎道超車也沒那麼早。
電池衰減是電動車主最關心的問題,比亞迪就有電池質保8年15萬公里。超過這個時間換個電池和換台車區別不大,價格高得離譜。國外就沒有那麼貴,電池衰減速度比國內要慢很多,而且電池質保的時間要比國內的要長。所以在國外的電動汽車才那麼受歡迎。
Ⅳ 為何現在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電動汽車有何好處
近些年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基本都在大力推動發展電動汽車,由於技術等原因雖然暫時還無法取代燃油車,但是電動汽車的不少優勢已經凸顯出來了,也是各國今後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那發展電動汽車具體有哪些好處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電動汽車雖然具有不少優勢,但缺點也還是有的,現在電動汽車發展就存在三個瓶頸,要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話,電動汽車產業應該會有突破性的發展。第1個瓶頸是電動車充電時間較長,出行較多的人會感覺吃不消,因為每次開完一定路程之後都需要充電好幾個小時,這個時候如果有事要出去的話,就要中斷充電,不然的話就只好打車;第2個是續航時間不夠,這也是電動汽車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人開電動車都會擔心電力不夠,害怕拋錨在半路上,都養成了經常關注電池電量的習慣;還有一個就是充電設施不夠,公路上的充電樁太少就會很不方便,也會制約人們購買電動汽車的念頭。
Ⅳ 國內電動汽車和國外電動汽車,目前誰走的更先進
這個還是國外的電動汽車比較先進,雖然國內的比亞迪電動汽車也起來了。電池技術也不輸於國外,但在總體上國內電動汽車水平還是不如國外的好,這個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因為國外比國內研究新能源汽車時間要早很多,國內也是在這兩年才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這個差距不是一時間能補回來的,要彎道超車也沒那麼早。
03、電動汽車維護成本比國外高
電池衰減是電動車主最關心的問題,比亞迪就有電池質保8年15萬公里。超過這個時間換個電池和換台車區別不大,價格高得離譜。國外就沒有那麼貴,電池衰減速度比國內要慢很多,而且電池質保的時間要比國內的要長。所以在國外的電動汽車才那麼受歡迎。
Ⅵ 美國福特公司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福特汽車2015年全球總銷量雖然只有663.5萬輛,但其4.9%的增長速度卻排名全球第一,特別是憑借亞太區的創紀錄業績刷新整個集團的全年稅前利潤;全年電動車銷量超過2萬輛,佔全球電動車市場份額的4%。
2015-2016年,福特在電動車領域投資45億美元開發汽車電氣化技術,設定目標是向市場供應的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未來5年從6款增加到13款,電氣化比重從13%提高到40%以上。
2016年5月,福特公布新款「Fusion」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更新剎車能量回收系統以及控制軟體系統,配備2.0升四缸阿特金森發動機+電動機混合動力系統,採用7.6千瓦•時鋰電池組,續航里程981千米。
2017年初,福特宣布於2020年之前推出小型電動SUV,單次充電續航里程300英里(483公里),在福特美國密歇根州的Flat Rock工廠生產;並計劃在密歇根州迪爾伯恩市(Dearborn)整車廠組裝F-150皮卡的混動版,在Flat Rock整車廠生產混動版野馬,在芝加哥工廠生產另外兩款混動版警車。
2017年秋季,福特在倫敦開始為期一年的福特「Transit(全順)」插電式混動貨車測試項目,經測試成功的車型將於2019年在英國上市。
此外,福特近幾年在低燃耗汽油發動機、電動動力系統、電池技術開發、雲計算軟體開發、共享汽車服務、「汽車與住宅」聯動服務等眾多領域進行投資和合作。福特向位於英國的布里真德發動機工廠投資1.81億英鎊,預定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低燃耗汽油發動機系列;在其研發基地所在的密執安州迪爾伯恩擴大電動動力系統工程(EPE)項目;與密歇根州經濟發展公司共同向密歇根大學電池研究所投資900萬美元,推進小型、輕量、低價格電池開發;與歐洲汽車生產商進行合作,研發針對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的無線充電技術,並將這項技術用於在歐洲大陸安裝電動車充電站;與Pivotal合作推出會員服務「FordPass」,使用戶通過智能手機APP遙控車輛並提供停車場和共享汽車的檢索與預約等服務;向總部位於舊金山的雲計算軟體開發公司Pivotal投資1.822億美元;發布基於互聯、交通工具、自動駕駛、客戶體驗、數據收集和分析等主題的最新版「Ford Smart Mobility」,與美國亞馬遜合作推進基於據語音識別的「汽車與住宅」聯動服務,提出多種交通工具聯動的「Mobility Mix」思路,並與世界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中國大疆公司(DJI)合作啟動災區數據觀測項目等,逐步從單純製造、銷售汽車的企業向提供移動、運輸等各種服務的企業轉型。
在中國市場,繼「1515計劃」之後,2015年10月福特推出面向2020年的「創新2020戰略」,計劃投資114億元提升在華產品研發能力,陸續向中國市場引入20多款新車,包括換代、全新以及改款車型;並將引入多種智能科技,包括「SYNC 3」車載互聯娛樂系統。
2017年4月,福特宣布中國市場電氣化戰略,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兩款電動車型,包括福特蒙迪歐Energi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一款預計續航里程超過450公里的全新純電動小型SUV。福特蒙迪歐Energi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基於標准版蒙迪歐車型,計劃在2018年由長安福特重慶工廠正式投產,在純電動模式下續航里程50公里。純電動小型SUV的預計續航里程將超過450公里,面向北美、歐洲和中國市場推出。此外,福特計劃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電動車動力總成系統,加大新一代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福特汽車南京工程研發中心的電氣化動力總成工程與研發能力。至2025年,70%的福特品牌在華銷售車型將提供電動車版本,包括長安福特旗下的全系車型。
2017年8月,福特和中外運敦豪國際快遞有限公司DHL聯合發布純電動送貨車——StreetScooter Work XL。Work XL使用福特全順底盤,改裝後裝入30到90千瓦時電池模塊,續航里程50到125英里(80至201公里),內容量20立方米、載重3000磅,動力可達201馬力,峰值扭矩221磅英尺。
同時,2017年8月福特汽車與安徽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從事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
Ⅶ 在電動汽車領域,哪個品牌的底盤做得最好的跟燃油車有得一比嗎
電動車底盤和燃油車底盤最大的不同是,傳統汽車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回動系四個答部分組成,說得簡單點,就是支撐安裝汽車的各個部件組成,同時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保證正常行駛。而電動汽車相對於燃油車而言,主要在於傳動、能源、動力系統的不同。電動汽車採用了電力能源,相對於燃油車來說,對汽車的創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逐步採用電動化執行部件,這樣一來的話,汽車將會往智能化發展。還有一點不同的是,燃油車的動力是通過機油消耗來達成的,是不可逆的;而電動汽車的電機具有可逆性,電機在發電狀態時,會通過電力裝置將產生的電流儲存在裝置中,以此回收一部分的慣性能量,這樣的好處是提高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而這也使得對底盤會有更高的要求。國內電動汽車底盤確實有很多做得不錯的,像小鵬汽車的底盤,和保時捷工程團隊聯合開發,共同經歷了兩年的調校,經過近百種方案的層層測試,均很好地通過了測試,還有它的懸架,採用了前雙叉臂、後五連桿懸架,更高規格、更輕量化、更高科技。從底盤來說,小鵬汽車的底盤完全能和燃油車相比。
Ⅷ 特斯拉與國產電動汽車相比較優勢在於哪裡
斯特拉電動車相比於我們國產電動車來說非常受歡迎,優點也很多,下面我來一一列舉一下。
提到買純電動汽車,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特斯拉,尤其是最近特斯拉的頻繁動作,讓特斯拉的知名度變得更高,講真,有時候都覺得買純電動汽車不買特斯拉似乎都會被人嘲笑。那麼特斯拉到底好在哪,為什麼就是比國產純電動汽車受歡迎?
其實國產純電動汽車的技術並不差在哪,但是和特斯拉比起來,在一些方面還是比較弱的,比如說自動駕駛,雖然這一功能目前只能作為輔助功能使用,但是嘗試過的小夥伴都知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如何。
不過對於國內的用車環境來說,我覺得基本上也就是能讓你低頭拿東西的時候更安全吧。除了這一技術之外,那就是充電技術,不能說特斯拉的電池比國產車好多倍,但是耐用的程度或許並不同,續航大多數時間是更長的,這點是讓人羨慕的,而且充電時長也比很多國產車企要好,只能說車主願意買、敢買,還是有原因的。
Ⅸ 大部分國外新能源汽車續駛里程為什麼都不如國產車
汽車已經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他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隨著現在燃油汽車越來越多,汽車成了破壞環境的主力軍,所以各國都在大力的研製推廣鼓勵民眾使用新能源的電動汽車,在燃油汽車領域,我們和國外生產的汽車一直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那是因為我們早期的國內工業力量薄弱,所以國產汽車的起步比較晚,和國外存在著差距也可以理解,但是在新能源電動車領域,我們和國外是處於同一起跑線的。
所以為了控製成本國產電動車在電池續航領域就被絆住了腳。其次則是安全問題,超長的續航其實是大量的電池堆積出來的,我們知道特斯拉最早在研究電動車的時候,使用的是筆記本上的電池,他們將上百台筆記本上的電池串聯起來做出了第一款電動車的模型,雖然現代電池發展工藝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但是將如此龐大的電池組安裝到汽車上如果發生意外那麼這些電池就會變成隨時都會爆炸的炸彈,這絕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