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新能源汽車股票行情分析趨勢
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是很有前途的,目前整個行業正處在大發展的時期,專很多像阿里、騰屬訊等互聯網巨頭都有參與或投資。但市場炒作還需要結合行業信息、個股消息等刺激才能短線大漲,這些信息我一般是從財聯社看的,上面比較全面,消息能第一時間推送到手機上。
㈡ 新能源汽車行情還能走多遠
多年努力,中國電動車市場終於迎來井噴。
2014年1月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7萬輛,銷售近5.3萬輛。其中,前三季度,產量3.85萬輛,銷售量3.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9倍和2.8倍。
從數字上看,中國的電動汽車正在迎來大發展,但是其在汽車市場的佔有量依然很小,加之造價高、基礎設施不完備、續航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問題,新能源汽車前途也並非康莊大道。
賣 政策撬動 銷售走高
無需點火,改成啟動按鍵後,輕點油門,感覺不到一絲抖動,聽不見熟悉的發動機轟鳴,汽車靜靜地飛馳出去。
這是記者在西安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秦」的試駕現場感受到的。
「秦」具有「雙擎」動力,能爆發出479N·m的扭矩,最高時速可達185公里/小時,是前驅最快車型。
在西安比亞迪4S店,新能源汽車正賣得火熱,來來往往都是來看自主品牌國產新能源電動車的銷售之王——「秦」的,短短十幾分鍾內,已經有3位客戶對此款車進行了咨詢。據銷售人員小董透露,「秦」這個月已經賣了150輛了。
「秦」的熱銷是有原因的。
省錢,是新能源汽車的最大特點。小董告訴記者,一公里普通燃油車耗油摺合人民幣五毛多,而新能源汽車在純電模式下一公里耗電度數為個位數,摺合人民幣才二毛錢左右。
優惠多,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飆升另一大主因。在西安,除國家直接減免3萬多的購車費外,市政府還補貼3萬多元購車費,免除1萬多的購置稅,原價21萬的「秦」如此算下來14萬就可以買到手。同時,新能源汽車還能在西安兩小時內免費停車,高峰時期可走公交車道,未來或將有1萬多元的充電補貼政策出台。
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走高,私人消費需求成為2014年新能源車市場的最大亮點。陝西比亞迪的「秦」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銷1.4萬輛,佔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30%以上,占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90%以上,這樣的增長速度在傳統汽車行業是罕見的。
而國產新能源車品牌,諸如比亞迪、康迪、眾泰等的風頭也蓋過了上汽、廣汽等傳統的大車企,占據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的前幾名。
在倡導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崛起已被看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買 配套不健全 質疑聲大
雖然銷售成績在逐步走高,但新能源車所佔市場份額仍是冰山一角,不被選擇的原因也很多。
新能源汽車多數為電動或油電混合式,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充電難。購買了混合動力車的李先生表示,開上新能源車後就像擔心手機一樣,經常怕沒電,如果晚上電沒有充滿,白天還沒有地方能隨時充。盡管廠家聲稱理論續航能力為200公里,但因為空調等都要耗電,自己沒有把握,都不敢怎麼跑。
西安市雖然已經表示即將在城市熱點地區打造便捷式充電樁,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市面上還沒有動靜,即使有也應該是「狼多肉少」,無法廣泛遍及城市各個角落,難以滿足普羅大眾。而且由於遠郊區縣和周邊縣市缺乏充電設施,電動汽車僅靠公共充電樁也不能用於城際交通。
所以現階段,在自家固定車位安裝充電樁,晚上慢充,白天使用是個人使用電動汽車的主要模式。比亞迪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提供免費上門安裝充電樁:「無論物業同不同意,只要有固定車位,我們就可以給你安裝,這是優惠政策強制規定的。」但事實上,安裝充電樁並非易事。記者了解到,一些小區物業並不「屈服」於優惠政策,因為固定停車位重新拉電線、埋線和協調,工程量十分復雜,會影響到小區正常用電,增加消防隱患;而一些老舊小區和舊城區居民因無固定車位,也無物業公司管理,因而難以申請安裝。而對於沒有固定車位的車主,就要每晚將電池帶回家充滿以供第二天使用,這樣一來,開車就變成了一種負擔,新能源汽車的優點就被「不便捷」統統蓋過。
除此以外,新能源汽車本身還面臨著重重地質疑。「電池是有損耗的,雖然官方說會終身保修,但花十幾萬買車,我不想開幾年就沒用了,」看車的答先生表示,「在電池技術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候,買新能源車需要承擔的風險太多,還是要慎重考慮。」
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續航短是眾所周知的缺點,在足電的情況下,電動汽車滿打滿算也只能跑70多公里左右,這和汽油車還有一段差距。可見,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的道路依舊相當曲折漫長。
求變 減少政策依賴 革新技術 降低成本
早在2012年出台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就提出:201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目標位50萬輛;2020年達到200萬,佔全球銷量的三成多。就目前數據顯示,我國各城市新能源車指標完成疲軟,距離2015年累計50萬輛的目標相去甚遠。
好不容易有所起色的新能源車市場,去年年末又刮來一陣涼風——新能源車的國家補貼金額將縮減。有關部委的通知規定,2016年至2020年期間,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准適當退坡,2017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助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10%,2019年補助標准在2017年基礎上再下降10%。
新能源汽車目前處於市場培育階段,撬動行業發展的支點是政策扶持。在市場尚在起步階段,補貼的縮水讓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更需自食其力。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車仍未達到大規模化的生產,核心技術沒有突破,電池等零部件仍依靠國外技術,成本價格居高不下,車企距離盈利仍有距離。「我們的車是同類型里最高配置,就目前來說,虧本賣車是這個行業的常態。」在某新能源汽車廣州銷售總部的馬先生告訴記者,「一旦補貼力度減弱,車企將面臨更多挑戰。」
根據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狀況來看,有不少專家指出如果想要銷量有所突破的話,需要國家出台更進一步的扶持計劃。而此次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補貼的調整,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都不是利好。面對如此情況,一些新能源車企積極求變,在市場策略上改變方向,開始搶奪新能源車在公共交通領域的市場份額。還有不少企業發聲將革新核心技術,重點著力降低成本。
新政策的涼風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新能源汽車離「春天」還有一段路要走,要確保市場可持續發展,就不能過度依賴政策。政府和車企只有將資金集中投入到技術創新,讓消費者購買到高品質、高性能、完美售後服務的新能源汽車,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良性循環。
㈢ 電動車市場在2019年的前景如何
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電動自行車,是指以蓄電池作為輔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車的基礎上,安裝了電機、控制器、蓄電池、轉把閘把等操縱部件和顯示儀表系統的機電一體化的個人交通工具。
在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有人研製出了電動自行車,並不斷完善其構造。直到本世紀初電動自行車才得以大量推廣,進入無數家庭。電動自行車已經是節能環保的一種代步工具。
隨著城市化不斷發展,我國汽車保有量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而自行車作為整個20世紀整個下半世紀乃至本世紀初我國人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在與電動車、摩托車的競爭中逐漸被淘汰。摩托車相比於電動車雖然有不少優勢,但是由於各個城市不斷加強機動車管制的政策下,也逐漸被電動自行車所取代。
近年來,隨著特斯拉這個高端電動汽車走入我們的生活,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也正在靜悄悄的慢熱,電池技術始終是電動汽車的發展的巨大瓶頸。而電動自行車對電池要求更低,更適應當前的市場。
上半年全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統計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動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7年全國電動自行車產量有增有減。其中2016年全國電動自行車產量最高,產量為3215萬輛。2012年相對較少,產量為2028.5萬輛。截止到2017年全國電動自行車產量達到了3113.1萬輛。,2018年6月全國電動自行車產量達到294.9萬輛,與上年6月相比增長了9.9個百分點。2018年上半年全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總產量為1344.2萬輛,同比增長7.74%。
2012-2018年上半年全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過去的二十年中,我國電動自行車產業從無到有,產品由零星使用到大范圍普及,發展至今其市場規模在全球范圍內居於首位。經過多輪行業洗牌後,電動自行車行業屬於競爭較為充分的行業,市場化程度高、市場集中度較低,但隨著市場的優勝劣汰,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在規模、盈利能力、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上逐漸拉開了距離,層次化明顯。
智能化成大勢所趨
隨著互聯網+的來襲,電動車也步入智能化時代,開始向互聯、智能、交互的方向發展。智能化已經成為電動車行業重要的產品升級方向及技術突破口。目前,很多一線的電動車企業已經推出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人機交互的產品,並在交互性、智能化、娛樂性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給使用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用戶體驗。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動車已經不只是簡單的代步工具,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產品用戶體驗和性能方面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智能鋰電電動自行車時代的已經來臨,面對不斷出新的電池及電機控制技術的出現,常規電動自行車已經滿足不了市場對新產品的要求。這就要求傳統的電動車要不斷緊跟時代的腳步,結合新概念、新技術,做出符合時代發展的電動車。
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應從大規模批量化生產向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的方式轉變,由傳統的生產型企業向生產與服務並重轉變。中國自行車行業要緊跟全球製造業最新發展趨勢,運用互聯網思維,將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貫穿於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全過程,促進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製造轉型升級。
㈣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確實是個很不錯的方向。主要原因是國家對於發展新能源產業目前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有很多優惠政策出台,同時還有一定的補貼,效果非常好,大力推動了國內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技術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只有電動汽車發展較快,其它方面發展的還相對較慢,所以今後需要研究的技術還很多,機會也就很多。可見現在學習新能源汽車技術時機非常好,以後的就業市場很廣泛,薪資待遇也會很高。
㈤ 中國大陸電動汽車產業的前景,及發展趨勢
大陸市復場挺給力的。
國家電網制、中國普天是目前做充電站配套設施最多的運營商,中石化、南方電網雖然也有動作,但不如前兩者動作大。
各地車企也基本都研製並產出了電動汽車,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新鄉等地均有純電動計程車在跑,純電動大巴和混合動力大巴也在各地做示範性的運營。純電動環衛車在北京也應用較多。
政府政策方面是比較給力的,對於純電動汽車,國家補貼為6萬,各地的當地政府一般也會再給予補貼一部分,多為4萬到6萬之間。
電動汽車不比電動自行車,要普及需要很長的一段准備時間,用來解決一系列問題:
1、充電時間長,充電地點較少,充電設備較貴。
2、電池續航里程短、壽命不長、成本較高、稀缺維護地點、電池回收還未解決。
3、電動汽車整車安全技術、售後服務網店、保養網店等
4、政府對電動汽車掛牌、電動汽車規章制度等的政策還未出台,另外對技術方面的一些標准也尚未出台。
說到發展趨勢,電動汽車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是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只有擺正了態度,在挫折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進步,才能逐漸去實現電動汽車的普及。
㈥ 新能源汽車在國內行情怎樣樣
近幾年國家政策大力推行,前景不錯,但還是困難重重。另我聽說宜蘭汽配在廠內智能方案的利用上挺不錯,行業中就是缺乏這樣先進思想的工廠,lz可以去了解一下
㈦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充電設施保有量持續上升,補貼幅度退坡
2019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幅度大規模退坡,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完全取消,獲得補貼的最低續航為250km,最高國家補貼減少了一半,為2.5萬元,依然是400km以上車型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幅度的大規模退坡表明將迎來全行業大洗牌,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生存,靠補貼生存的、靠地方政府政策補貼的車企將面臨較大挑戰。
雖然純電動汽車的普及遇到較大的挑戰與困難,但是汽車的電動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信隨著技術的突破,市場對純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提高,純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將逐漸提高。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