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大全 > 電動汽車生態圈

電動汽車生態圈

發布時間:2021-02-11 19:20:34

『壹』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困境與出路在哪

走到今天居然還有人說『共享單車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

關於賈躍亭,直到今天還說賈是誠信之心????
黑平井一夫、黑喬布斯、黑安倍、黑特姨(英國首相)、黑川普等,我們可以解釋為他們為外國人……
X國新能源汽車開始60多家,搞得轟轟烈烈,好像世界NO.1,好像全世界圍著X國轉似的,再看看今天,僅存活了3家,凄凄涼涼,而且背後都能看到外國汽車技術的蹤影,比如吉利,依靠的是沃爾沃的技術,投資了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有兩點需要跟小白解釋,第一技術在沃爾沃手中而不在吉利手中,所以話語權在沃爾沃手中,第二吉利僅是戴姆勒大股東,戴姆勒再強與吉利無關,吉利僅僅能因為戴姆勒業績的好壞而影響投資盈虧而已,但目前戴姆勒正在轉型中,至少數年內吉利的投資是虧損的(距離轉型成功需要幾年時間,經歷幾次失敗目前都是未知數,可以參考微軟索尼等轉型成功的企業)…… …… …… …… 不要以為大股東有什麼了不起的,別的不清楚,那阿里巴巴總該清楚,當年的大股東是軟銀(現在也是),二股東是雅虎,但阿里巴巴成功後,誰才是最大的獲利者?是馬雲等公司經營管理人員,而非孫正義等投資商…… 所以吉利收購戴姆勒對於業績上沒有好處,但可以通過戴姆勒提高吉利在國內的名氣短期內擴大銷量(長期是福是禍還兩說,畢竟吉利不等於戴姆勒,說穿了,這是吉利的一場豪賭,老百姓的話叫『賠本賺吆喝』,關鍵是戴姆勒的名聲能給吉利帶來多大的好處)…… …… …… ……
…………………………………………………………………………………………………………

出路在哪裡?這種問題誰知道,我們是凡人,又不是『神』……
特斯拉也好,X國新能源汽車也罷,完全靠的是人際關系好,領先世界的新『概念』,都是些不好好研究汽車,專門走』旁門左道『的公司,這樣的公司若能發展起來,若能長久,那才是』災難『……
…………………………………………………………………………………………………………
辦企業要踏踏實實走正道,看看MAC、微軟、GOOGLE、豐田、索尼等企業,輝煌時期也好,艱難時期也罷,最終總能走上『正確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的搞科研,搞創新,開發出一個又一個領先於世界的產品或黑科技,一次次改變世界的未來…… 這才是『良心企業』…… 這才是值得尊敬的企業……
整天搞論文、搞概念、做宣傳、玩營銷策略等…… 最核心的東西就是不肯搞,這是在經商?還是在投機????賈布斯的滅亡之路就是從『七大生態圈』開始的,現在華為晶元又提出『十』(把自己當『架構』了嗎?你是晶元,看看人家高通、INTEL等晶元公司,比如高通的驍龍845(定位多准,每一個被世界認可的產品都有自己的准確定位,而不是什麼領域都涉及,別說十個方向,一萬個方向又有毛用?比如索尼的IMX系列CMOS,蘋果A處理器,三星小屏OLED面板,LG大屏OLED面板),在吹什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前,先給自己一個准確的定位。還記得微軟轉型失敗時的戰略是什麼嗎?「移動為先,雲為先」(全面潰敗,Windows phone也是節節敗退),接下來微軟成功的戰略是『一切以雲為先』…… 微軟的示例絕非特例,古今中外因貪多而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全面戰敗(日本產品要橫掃全球市場高中低所有領域,對於老人感覺那是日本最繁華的時代,但實際上卻是日本70年裡最失敗的時代,表面的繁榮昌盛掩蓋不住創新與研發的不順科技的落後,最終日本企業在高中低所有領域全球市場全方面戰敗),而與日企形成鮮明對比,甚至諷刺的是美國喬布斯率領的MAC公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崛起的,本來一提到『工匠精神』大家就會想到日本,但那個20世紀80時代90年代,日本人早把『工匠精神』拋諸腦後(被虛假的繁榮沖昏了頭腦,自大、傲慢、無知、看不清現實),而喬布斯卻在這種環境下將MAC公司打造成全球『工匠精神』的代表企業(『工匠精神』由美國取代了日本),在此基礎上喬布斯開創了『智能手機時代』),光伏企業倒閉潮、共享單車失敗,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失敗(新能源汽車現在是指誰?日本汽車?美國汽車?還是德國汽車?不僅僅是新能源,自動駕駛也一樣,美日遙遙領先,別看日企每次反應都很慢,但實際在創新上卻是世界一流的,日企反應慢是『求穩』,小心謹慎的表現…… 實際上無論是新能源還是混動都有家企業領先於世界,那就是『豐田』,自動駕駛技術目前GOOGLE最先進,問題是GOOGLE並非汽車企業(最先進的技術未必最適合汽車行業,因為GOOGLE不懂汽車,汽車才是根本,新能源也好自動駕駛也好只是輔助(如虎添翼),不要本末倒置))…… ……

『貳』 馬雲要造電動汽車了誰了解詳情

在國內風起雲涌的萬物互聯的浪潮中,阿里巴巴顯然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大玩家。



2014年7月,阿里巴巴正式牽手上汽集團,宣布將在「互聯網汽車」和相關應用服務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互聯網汽車」及其生態圈。


2015年3月,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宣布共同出資10億元設立互聯網汽車基金並組建合資公司,專注於互聯網汽車、車聯網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整合包括第三方在內的資源搭建行業通用的技術平台和服務標准,並為「上汽版」互聯網汽車提供技術支持。


2015年4月,阿里巴巴整合旗下汽車O2O服務相關業務,成立阿里汽車事業部,原聚劃算總經理、曾任天貓汽車總經理的王立成出任負責人。


2015年底,阿里巴巴互聯網汽車部總監侯劍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首次闡述了YunOS在汽車領域所做的事情:YunOS集成了語音服務,並與國內外的語音服務商做了項目對接,實現了導航控制、行車記錄、接打電話及拍照聊天和微信等服務。根據車載需求的適配,YunOS還定製了車載電話、本地服務,定製了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天天動聽等軟體,以實現兼容和穩定。



汽車智能化時代到來?


毫無疑問,對於這個小標題,答案是肯定的。


根據著名的管理咨詢機構埃森哲的報告顯示,到2025年,基於互聯網創新的汽車後市場的規模將從目前的5000億元增長至2.4萬億元,而目前尚未啟動的數字化衍生服務市場規模則有望達到2.7萬億元。


盡管網路、騰訊、樂視、華為等科技公司紛紛與汽車廠商聯手切入車聯網和智能汽車,但像阿里巴巴涉入如此之深的並不多見——YunOS布局在汽車本身的智能化,電商業務則承接具體的銷售,即便此次的合作可能只是一個起步。


當互聯網「激進」的力量動搖了既有的格局(正如其此前對於零售和金融所做的那樣),當傳統汽車製造商選擇「放低」身段,或許二者之間從博弈到跌跌撞撞的合作正在開啟一個汽車智能化的未來。


到那時,正如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當時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時所言,汽車對於消費者來說,遠不止是出行的代步工具,而是一種移動生活方式。

『叄』 進軍高端電動車市場,嵐圖汽車這樣的實力能否做到

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群雄並起,有造車資歷深厚的老牌車企,也有初露尖角的造車新勢力。這個市場不論輩分大小,只論真本事,所以誰能最後稱英雄,還真是說不準的事。

新能源汽車的浪潮滾滾向前,生命力弱的早已被拍死在沙灘上,生命力強的車企借著潮頭大有幻化鯤鵬之勢。那麼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造車新實力」嵐圖品牌會屬於那一波呢?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從嵐圖的品牌命名到戰略定位,再到如何「繪制」、以何「繪制」,嵐圖汽車顯然已經做好了「乘風破浪」的准備。

『肆』 互聯網時代"汽車生態圈" 誰才是最後贏家

備受關注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近日完美閉幕。來自全世界五大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政府官員、國際機構負責人以及專家、企業家等各方嘉賓圍繞"互聯互通•共享共治 ——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進行深入交流。
今年以來,隨著"互聯網+"話題的不斷升級,在汽車界、IT界也掀起了一輪驅動車聯網創新的多種生態模式探索之路。從全球IT巨頭蘋果造車,到泡泡網宣布與長安汽車合作,探索汽車研發決策新模式,再至樂視、小米進軍汽車領域,一時間IT企業都在積極尋求基於"互聯網"與"汽車"跨領域的創新融合,與此同時,德國知名汽車企業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也先於業界開始了"汽車工業4.0與互聯網+"的創新發展之路。
從各方積極探索汽車互聯網創新發展,到大咖們齊聚共同商議汽車互聯網發展之路,可以預見,汽車企業將面臨著全新的革新和洗牌。未來,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中,在汽車領域誰又將成為最後贏家?藉助本次大會舉辦契機,讓我們詳解當下互聯網時代的汽車生態。
蘋果模式:做顛覆需要投入的是更大手筆
早在今年上半年,有媒體問,蘋果是否會進入汽車領域時,蘋果高管們曾回答,汽車已經成為一種終極移動設備。雖然蘋果沒有正面回應,但在今年蘋果陸續從福特、賓士等汽車製造商及電池製造商A123Systems等公司招募頂尖研發人員,無疑證實了蘋果造車的龐大計劃。
雖然此前,戴姆勒CEO蔡澈、通用汽車集團前董事長鮑勃•盧茨等對蘋果此舉表示了懷疑。不過,也有人認為,智能化的今天,IT巨頭要比注重於機械化製造的企業更了解"智能"。正如蘋果要開發iphone時,也有一些手機移動製造商冷嘲熱諷,而今天移動終端基本上被蘋果所主宰。而蘋果曾言,將致力於讓車主安裝CarPlay系統,由軟體驅動系統所有程序,同時汽車將與手機互聯,由此也讓人想到,將蘋果IOS系統植入汽車當中,將汽車也納入到移動設備體系之下也不無可能。但蘋果能否帶來新的顛覆,從目前局面來看,蘋果似乎比傳統汽車企業更了解"智能",但是汽車製造是一個技術復雜的工程,對於蘋果來說,絕非一日之功便能將如此紛繁復雜的汽車系統吃透,所以在進軍汽車領域中,蘋果還有很多路要走。
互聯網企業:由概念向行動邁進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
"蘋果要造車"發布不久,國內一些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曝出投身智能汽車領域的消息,互聯網造車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從互聯網領域向需要繁冗復雜的汽車製造業進軍,讓人們看到的是互聯網企業的"豪氣"和"勇氣"。但汽車製造業與互聯網不同在於,它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研發周期長。互聯網汽車不是簡單地把手機功能集成到汽車上,更不是搞電子商務。互聯網汽車的前提是智能安全和完全電動化,目標是完全自動駕駛和高度人工智慧。因此,在互聯網企業進軍汽車領域後,更重要在於運用智能互聯思維與傳統汽車成熟的製造工藝完美結合。因此要在汽車行業取得成功,只有互聯網思維還遠遠不夠,互聯網企業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互聯網巨頭們如何將汽車製造這一關吃透。
寶沃:傳統汽車"互聯網化"簡單更易行
創建於1919年的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曾以革命性的技術、全面的產品譜系、超過當時德國60%的出口份額成為德國第三大汽車生產製造商。在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集團的榮光歲月中,它給德國人的印象始終是將創新精神融入其血脈的汽車企業。在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中,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發布了其創新產品BX7,此款產品基於BSP平台打造,裝載B-Link行車互聯體驗,盲區監測系統、搭載ELSD電子限滑差速器等,同時還向公眾宣布"資源鏈合、互聯共享"的創新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是以智能製造為主導,以互聯網為依託,藉助大數據將汽車工業4.0與互聯網+進行無縫融合,完成從供應鏈透明化、智能物流、柔性化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製、互聯網營銷、車聯網服務的全產業鏈的智能化。


如果說IT領域造車更多得益於智能互聯思維,那麼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則更多地是在智能互聯思維下,依託傳統汽車平台,運用精湛的德國製造工藝而研發,擁有創新的生產技術及商業模式。總體來看,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的創新商業模式主要分兩部分:一是『智能工廠』,通過CPS(Commodity Promotion Solution)系統的建設,重點打造智能化生產體系,以及物聯網化的生產設施;二是『柔性製造』,主要體現在建立敏捷製造體系,為實時響應市場變化及客戶個性化需求提供最大可能性。
德國寶沃汽車"互聯網+",從消費者層面來看,主要是以互聯網為依託,整合移動社交、智慧車聯、智能服務、會員生態,全面滿足用戶多樣化汽車生活需求;從產業鏈層面來看,則更是實現社交化品牌傳播、O2O渠道建設、數字化產品體驗、零距離服務、以及互聯網金融、保險等全互聯網化服務的多元化信息平台。"


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雖然是以"互聯網"為思考原點,但在實施中,卻是憑借著傳統汽車技術、汽車工藝、汽車品質的資源積淀,尋求向互聯網平台的綜合跨越。從造車實力上來看,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要遠遠超越於互聯網企業。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開啟的模式更多的是基於互聯網資源化的整合,是對互聯網平台的綜合運用,而這種運用則更有助於精準掌握用戶需求,同時更便於為用戶提供更加契合需求的解決方案。通過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的發展路徑來看,德國BORGWARD(寶沃)汽車無疑是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對傳統汽車的全新升級。這種全新的互聯網思維模式將有助於推動傳統汽車企業實現新的商業革新。
互聯網時代,讓許多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但對於汽車而言,無論是IT企業介入汽車領域,還是汽車企業向"互聯網"領域延伸,雙方的實質都是基於互聯網理念和汽車生產經驗進行的全新融合。畢竟汽車領域已經發展了一百年,而一個汽車企業的建立和持續是經過數十年的積淀,絕非朝夕之間便能進行新的替代。對於蘋果而言,創新性的思潮是驅動其革新的動力,未來創新之車我們可以用時間去等待去驗證;對於互聯網汽車,我們仍堅持,吃透汽車、了解汽車、了解用戶的需求;對於寶沃,將成熟的汽車製造實力與現有的多元化互聯網平台融合,這種結合無疑是將最優質的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這既可以驅動汽車企業在互聯網思潮中進行不斷自我革新,同時還可以迎合用戶需求,提供更加滿意和便捷的多元出行體驗。

『伍』 按國標生產的慢速微型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競爭中有什麼優勢

低速電動車產業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國標出台也是時間早晚的事,2018年及以後市場格局是否會發生巨變,企業該如何瞭望產業前景和避免政策風險,如何在低速電動車身份轉正之後抓住新的機會脫穎而出?12月15日 下午,在由第一電動網主辦的第八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8)微型車分論壇上,全國微型電動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山東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魏學勤就微型車市場、政策及未來趨勢進行了集中分析。

隨著產業集中度、企業投資強度、技術創新力度的不同,將拉大企業間的差距,新老企業之間將出現合資、合作,相互參股,重組力度逐步加大,未來微型電動汽車生態圈的主導者必定是具有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的企業。

第五,微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鋰電化趨勢明顯。

這主要得益於鋰動力電池技術成熟,能量密度提高,使用成本降低。微型電動汽車企業要向A00級車企學習,充分做好動力電池升級的准備。今後2-3年微型電動汽車鋰電化趨勢十分明顯。

『陸』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目前,全球能源和環境系統面臨巨大的挑戰,汽車作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戶,需要進行革命性的變革。因此,世界各國都紛紛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我國更是將其列入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中,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其發展高度關注,陸續出台了各種扶持培育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49.7萬輛,成為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國家。專家預計,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45萬輛。

從應用領域來看,截至2015年12月底,新能源汽車用於公共領域的比例為65%, 而且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2015年4月,私人領域份額超過公共領域,達到最高值61%。汽車限購城市是私人領域推廣的主要貢獻者,貢獻度前三名為上海(26%)、北京(14%)、深圳(8%)。

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鼓勵機制還會持續,力度上也越來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補貼外,以後地方政府還會陸續出台一些優惠政策,例如購置稅優惠,停車收費優惠等,還將會提供一些行駛上的便利,比如新能源汽車不限行等。再隨著電池技術進步,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將大大提升充電便利性,降低購置成本,也會加快促進電動轎車進入家庭的速度。http://www.okeycar.com/

面對當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良性的市場與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更主要的是,要打造出適合市場可持續性發展的好產品,要從傳統的汽車產品、充電設施、車輛服務和車聯網領域,逐步擴充至以滿足用戶綠色出行為核心需求的智慧出行生態圈,全方位覆蓋到新能源車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人們打造更加環保、高效、便捷的出行體驗。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柒』 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雲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雲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四方共專同出資構建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屬業平台。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和咨詢服務。公司以汽車工程師的工匠精神與互聯思維的創新理念,致力打造智能互聯電動汽車生態圈。
法定代表人:陳文豪
成立時間:2015-12-04
注冊資本:9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300100081584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石西村荔涵大道729號

『捌』 2019,新能源汽車一年之變

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2019年的汽車行業,尤其在中國市場。

悲觀情緒不減的同時,車企們在努力尋找突破口,來保證不掉隊。但是,在某些方面,中國汽車市場也創造了一些可圈可點的成績。中國依然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在汽車「新四化」方面,智能網聯也處在快速發展變化的階段,不少企業開始搶占智能汽車的市場。

不管新能源汽車,或是智能網聯汽車,它們都還在快速發展的早期階段,如果以年為單位來計算,每一年的變化都很大。如同前段時間刷屏的2017?2019兩年變化一樣,極客公園(ID:geekpark)試圖用2018年與2019年幾組數字來對比,以此來對剛剛過去的一年做一個簡單的復盤。

保持樂觀的同時,也繼續在尋找光明,希望下面的幾組數字能反映出的行業的真實情緒。

98.4萬→102.4萬

2018與2019年,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以下略過年份,均為2018與2019年)。

2019年並沒有讓整個汽車市場變得更好。就連人們本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車,也陷入了增長停滯,甚至倒退的境地。

就在2019年,許多汽車品牌相繼發布了純電動汽車車型,很難不讓人相信該車型在未來的潛力。從純銷量數據上看,它可能是幾大類車型當中唯一一類還在增長的。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純電動汽車銷量為98.4萬輛,同比增長50.8%。鑒於2019全年的數據還未公布,我們從1-11月的銷量數據來看,純電動汽車銷量為83.2萬輛。假設2019年12月與2018年12月銷量相等,即19.2萬輛,那麼2019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與前一年大體相同,有略微增長。(註:102.4萬為估算數據)

而從增長速度來看,即便銷量超越了2018年,增長速度卻是陡降。這也是多種因素形成的情況。

500km→600km

中國純電動汽車最高續航里程區間。

在2018年上市銷售的中國純電動汽車當中,有關續航里程的數字,我們似乎很難看到500以上的,大多數在400-450km之間徘徊。秦ProEV600可能是當時少有的NEDC續航里程超過500km的車型。進入2019年,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顯而易見地增長,從平均400km升級到平均500km,廣汽AionLX的續航里程甚至超過了600km,探向了更高的區間。

從目前已發布的車型,如蔚來EC6、小鵬P7等車型的續航里程來看,可以預見2020年新車的續航會升級到600km范圍內,在有限的電池技術當中,車企與供應商們仍然尋求著一點一滴的突破。

24613輛→57432輛

新造車勢力汽車銷量。

隨著何小鵬與李斌的一場賭局,2018年新造車勢力在一萬台的討論中落下帷幕。但當時誰也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2019,會更加艱難。

從總銷量來看,數據肯定有大幅上漲。據極客公園(ID:geekpark)不完全統計,2018年,整個新造車勢力汽車銷量為24613輛,其中蔚來貢獻了近一半,即11348輛。而根據目前公布的2019年1-11月銷量,幾家新造車勢力綜合起來的銷量為57432輛(同樣是不完全統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和2018年相比,除了2019年才開始大規模銷售的企業,其他新造車勢力並沒有發生我們預想中的「爆發」。繼續保持頭部位置的蔚來,目前僅完成銷量目標的43.5%,連一半都還沒到。有些企業在2018年通過小型或微型電動汽車獲得了不少銷量,2019年也遭遇了銷售危機,銷量驟降。新特汽車設定的2019年銷量目標為4萬台,而前10個月累計交付僅962台。

導致銷量低迷的因素有太多種了,產品、資金、營銷……我們能看到,新造車勢力並未如樂觀主義者想像中的騰飛,也沒有啞火。遵循著汽車產業的規律不斷增長,是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註:57432為2019年1-11月的銷量數字。)

0?輛→15輛

國產特斯拉交付數量。

趕在2020年之前,國產特斯拉終於開啟了「交付」——並不是針對公眾,而是交付給內部員工。特斯拉與中國市場的不解之緣,也就此正式展開。

交付量的確很讓人期待,但在這15輛國產特斯拉背後,是無比驚人的「中國速度」。要知道,在2018年,國產特斯拉只是一句口頭承諾,工廠還是一片荒地。僅358天,特斯拉就做好了准備在中國開啟大規模交付,哪怕在全球范圍內,這都是一件很難想像的事。

在近日的GTC2019上,英偉達又推出了新「核彈」,全新自動駕駛系統級晶元Orin,單晶元算力可達200TOPS,成為新的「芯」皇。在一波又一波的算力比拼中,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也正在籌備,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呼之欲出。

0→1

國際市場上,2019年對於許多車企來說,都算得上「元年」。

百年汽車產業,「地基」首次開始了動搖。對於傳統車企來講,如何去轉型成為了當務之急。盡管新能源在汽車產業內只佔很小一部分比例,但潛力巨大,大到沒人敢忽視。於是,在觀望和一段時間的研發之後,傳統車企的首款電動汽車來了。

如果說奧迪e-tron與捷豹I-pace是率先行動,那麼在2019年,不管已經亮相新車型,或是發布預告,傳統車企已經開始了純電動之旅。福特野馬Mach-E、保時捷Taycan、賓士EQC都屬於新晉者,也包含全新平台的大眾ID.3、福特電動皮卡F150等等都將在不久面世,這足以讓我們看到車企們構建零碳社會、以及轉向純電動技術路線的決心。更值得期待的是,上述車型已經或即將在中國打開一片天地,等到它們被中國市場吸納,到時又會是不一樣的風景。

從0到1,也是純電動汽車希望突破的那條線。在2019,增長、停滯、倒退,汽車市場都進行了充分的呈現,我們相信過去的一年帶來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與思考,最終化為行業進步的一級階梯。

作者:趙子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北汽昌河為了加速轉型,將如何打造新能源物流車生態圈

7月17日,在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支持助推下,以「E路先鋒 革故籌新」為主題的北汽集團城市新能源車物流車平台專場推介會在南昌召開。會上,北汽集團推出以北汽昌河為重要載體的全新新能源車物流平台。

1.0階段通過盤活存量,推出系列化產品,以豐富的產品線引導市場需求,固化電動物流車技術標准;2.0階段以開發具有空間特徵值的系列產品,圍繞空間、信息搭建服務平台,並協同行業機構制定新能源物流用車行業標准;3.0階段以聯合全球、國內物流巨頭打造智慧物流體系,通過建立業務標准化模型打造城市物流新業務形態,通過協同行業機構打造無人駕駛配送標准。

『拾』 廣深「雙城聯動」,努力打造國際化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10月22日,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在深圳召開。當天,廣州、深圳相關部門簽署了科技創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裝備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基礎設施、營商環境、自貿區等七個領域的合作協議。

論壇上,有相關人士表示,到2025年廣州和深圳兩市將建成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標准法規體系、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產配套體系,打造全球較有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供應體系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

共建智聯新能源汽車生態圈,使市場、生態和單個企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依託於創新協同發展。當前,廣汽集團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前瞻性戰略布局,攜手合作夥伴投入450億元打造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2025年形成40萬輛智能網聯電動車產能,新增產值1700億元。

去年11月,廣汽又與合作夥伴一起,在產業園注冊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智能汽車創新管理研究平台——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作為廣東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研究機構,創新中心將助力廣州深圳「雙城聯動」。

當前汽車產業正面臨變局,新四化變革是大勢所趨,國家高度重視,企業要可持續發展,廣州深圳兩地相關產業要升級轉型,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一輪的機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閱讀全文

與電動汽車生態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