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5月份的新能源汽車上牌數據
引言:到了六月中旬,拿到部分的上牌數據,可以對當前的情況做一些整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汽車行業整體的復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傳統汽車的壓力傳導到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端,使得當前5月-6月主要的銷售精力都是恢復傳統車的銷售,把車賣出去把整個產能恢復起來,所以給新能源汽車造成了壓力。新造車企業和特斯拉的銷售情況,一方面是在生存和股價壓力下,需要全力以赴,而目前的銷售數字也只能說是相對比較亮眼。
01? 總體的上牌數據
首先我把上牌數據和汽協有關乘用車的產銷數據來做個對比如下所示,廠家的數據相對更平滑一些,上牌數據雖然比較真實,和實際車輛使用的情況更貼近,但是相對滯後一些。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大部分傳統車企業在恢復生產,拉產能壓一定的庫存(汽協的數據為66.1萬台,比月初還少1萬,主要是恢復產能需要時間)
圖1 生產、銷售和上牌三個數據比較
按照汽協前幾日的說法,6月份應該看高一些(6月上旬,11家重點汽車生產企業產銷分別完成70萬輛和49.4萬輛,產銷與5月上旬相比分別增長63.4%和40.8%,產銷與去年同期同比分別增長86.1%和34%),但是怎麼弄在上牌層面也很難和去年的220萬相比。所以到7月-8月,需求自然下去以後,今年下半年怎麼走,還要看經濟形式。目前1-5月總的上牌數據為-26.8%,按照全年來看-15%左右吧。
圖2 2020年1-5月的上牌數據
下面這兩個圖還是比較能反應情況的,今年的情況對於自主品牌帶來了一些壓力,對豪華品牌來說恢復是很快的,今年確實加速了整體洗牌的效果,加速了之前下行周期對汽車企業的考驗。
圖3 國外品牌企業上牌和增速
圖4 國內品牌企業上牌和增速
02 新能源汽車的上牌數據
5月份Model 3的上牌數據是11466台,同比3.3倍能看到2020年後面會比較穩定的維持在月均1萬的速度往前推進。目前美國生產恢復需要時間,所有的量能全部表現都在上海工廠上,LFP版本的目錄可能使得Model 3的成本存在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預計未來能做到25萬左右。而對應的Model S+X已經跌落到100以內的上牌,中國這里的消費者還是非常講究性價比的。
圖5 特斯拉的上牌數
2020年5月回溯,新造車企業基本把所有能打的牌全部甩出來,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3家能堅持下去就比較不錯了。這兩個月蔚來的表現在裡面很不錯,率先破萬;理想面臨的問題是5月開始往下走,後面預計6月往1500走了;小鵬的P7得快點出來,看市場端的反應,威馬後續靠那個800公里的概念轎車翻身。
圖6 新造車企業的2020年
傳統造車企業裡面,我們來看比亞迪的情況,目前上牌端的壓力比較大,在漢EV上來以前,在BEV端出現了比較散亂的情況,PHEV今年同比降幅也非常明顯。以至於今年深圳的地方鼓勵政策很明顯是定向的,這個和目前承受的非常大的壓力有直接的關系。
圖7 比亞迪的情況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北汽的新能源汽車方面,目前EU5 月均上牌為1500左右,整個北汽上牌新能源約2600台,這個數據和以前比確實有一些差距,估計要等EU5的CTP降本的版本出來以後才有沖量的計劃。
圖8 北汽2020年新能源汽車上牌
兩款很有趣的EQ1和歐拉R1的車型上牌比較穩定,這也是車企能維持住的情況下做的,我估計今年這樣的情況比較多,能夠維持住一個基本盤。
圖9 兩款純電動小車
小結:5月份的上牌數據看下來,新能源汽車的情況和之前預估的比較相似,可能在當前的環境下,大部分企業只能佛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傳統車企頻頻被申請破產 新一輪洗牌開始
眾泰、拜騰、博郡等相繼宣告破產後,這些車企沒能撐到元旦,也從邊緣化品牌走向破產重整,國內車企的馬太效應空前加劇。
究其根本,這些已經宣布破產或是處於邊緣的車企,往往沒有過硬的技術和產品,以至於產銷量和保有量一直不高,久而久之知名度和口碑也會急速下滑。沒有銷量支撐的車企很快陷入資金不足窘境,最終只能被迫退場。
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曾表示,「中國的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強,弱者面臨的壓力將會更大。優勝劣汰更加明顯,中國汽車品牌50%我認為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那些沒有產品競爭力的車企會加速暴露,裸泳之下的邊緣車企,最終命運只能是被市場淘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解讀:一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洗牌,市場或將迎來拐點
前言:2018年以來,連續兩年「車市寒冬」,本以為會在2020年迎來「春天」,不曾想開年就遇上新型肺炎,這無疑讓本就「寒冬」的車企「雪上加霜」。
2月13日下午,中汽協舉辦線上月度信息發布會。發布會數據顯示,2020年1月新能源產銷預計分別完成4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其中,乘用車產銷預計完成3.5萬輛和3.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6.3%和54.5%;商用車產銷預計均完成0.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7.4%和51.7%。
在高小兵看來,目前市場下滑,主要影響因素一是政策在退坡,產業鏈需不斷調整產品及市場策略,「前幾年行業發展太快,積累了一些問題,目前在調整期需要清理;二是整體車市不好,傳統燃油車對新能源加大力度沖擊。」
顯然,產業調整是新能源行業當前情形下急需解決的痛點。而至於新能源汽車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競爭力,這也意味著新能源市場的拐點或即將到來。(本文由《車評社》編輯部原創出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洗牌後誰在裸泳一目瞭然,新能源車企淘汰賽迎來決賽圈
去年,新能源車企都想借著風頭更進一步,但誰也沒料2019年是新能源汽車的重大拐點。補貼的退坡、車市的不景氣,令新能源車迎來了銷量下跌,老牌車企都在喊「南」,新勢力車企更是雪上加霜。
馬曰:
2020年已經來到,在當今這個時代,汽車正快速經歷著「新四化」的進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新能源汽車正在從「錦上添花」變為「真實剛需」。
馬拉車市在此預測,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還會經歷一個低谷期,但相信低谷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而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不出意外將在2020年崛起,2019年的積淀就是它們崛起的資本。
如此來看,2020年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前進阻力必將更大,對手必將更強。2020年是拐點,也是起點。希望中國新能源車企頂住壓力,做出自己的特色,拿出真正有實力的產品,才是成功之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白名單發布,動力電池行業將重新洗牌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競爭越來越激烈,截止到2019年12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三百多萬輛之多,相比之下,電池行業的發展比較緩慢,與世界先進電池廠商仍有較大差距。白名單發布,對於動力電池行業,對電池行業發展是有好處的。當然也會使得動力電池行業重新洗牌。
綜合來說,動力電池白名單在支持動力電池企業做優做強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電動汽車電池等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電動車領域將重新洗牌,造車新勢力將依靠什麼繼續發展
如此迅猛的漲勢,除了新能源技術的大力發展之外,離不開政府補貼的扶持,而這也誕生了一些「騙補」車企生產出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車型來實現營收,但是隨著新能源新政的實施,這樣的車企將難以生存下去,擁有著更高的研發技術才是電動車企發展的資本。
由上面的電動車發展的大趨勢我們可以看出,電動車企要想在眾多造車新勢力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具備完善的電動車生產基礎、更高水準的研發團隊,同時在智能化領域也要有著突出的成果。
❼ 2019年考核,國內七大汽車集團重新洗牌,只有吉利不依賴合資
2019年匆匆而過,時間留下來的除了回憶與年輪外,還有汽車的銷量,元旦過去沒有幾天,各大汽車集團已經迫不及待的發布了銷量數據,2019年國內市場乘用車全年銷量2070萬輛,同比下滑7.4%,但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全球各大汽車集團爭雄的「主戰場」,經過汽車市場的優勝略汰考核後,我們了解一下國內汽車七大集團。
上汽集團???全年623萬輛
長安汽車2019銷量超175萬輛,而在2018年的銷量為208萬,同比下滑15%,自主品牌(重慶長安、河北長安、合肥長安)全年銷量為849552輛;長安馬自達2019年累計銷量為133608輛,同比下滑19.66%;長安福特2019年累計銷量為183987輛,同比大跌51.30%。長安最亮眼的還是旗下的自主品牌,CS75也是目前銷量最高的車型。
最後
而大眾集團是國內汽車市場最大的合資公司累計銷量400萬輛,其次是通用汽車340萬輛,之後是本田150萬輛,以及豐田的140多萬輛,而國產汽車當中還有一個品牌也有「帝王之相」,他就是2019年銷量為106萬的長城汽車,最主要的是它的車型基本都是SUV。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特斯拉強勢介入 國內新能源市場或加速洗牌
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剛過去的2019年迎來了產業變革調整的關鍵時期。伴隨著「燒錢裁員」「補貼退坡」「交付量低」等問題,2019年的新能源市場出現降溫。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去年11月國內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僅9.5萬輛,同比下降43%;1-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為104.3萬輛,雖然12月數字未出,但離實現15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相去甚遠。
放眼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以目前知名度較高的比亞迪為例,2019年全年汽車總銷量為46.13萬輛,同比下滑11.39%;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22.95萬輛,同比下滑了7.39%。再看造車新勢力目前的三家頭部企業,蔚來在過去一年交付汽車共計20565輛,位列銷售冠軍,威馬以16876輛的成績成為亞軍,第三名則是小鵬汽車。伴隨著增長的銷量,蔚來去年第三季度的凈虧損也達到25.54億元人民幣。當然,難過的不止蔚來一家,造車新勢力整體仍未走出虧損困境。
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19年遭遇瓶頸,那麼2020年呢?1月7日,國產特斯拉Model3正式對外交付,而就在一年前,特斯拉的中國超級工廠才剛剛破土動工。僅僅一年時間,特斯拉就實現了工廠投產、交付客戶。來參加交付儀式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也贊嘆「中國速度」,並啟動了中國製造ModelY的項目。除此之外,特斯拉官方宣布,國產Model3降價,補貼後售價僅29.9萬元,跌破30萬元大關,直逼國內新造車勢力的價格範圍。
特斯拉如此「神速」的布局及Model3的交付,不僅對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帶來極大沖擊,也將對傳統車企巨頭的電動化轉型帶來挑戰。
目前為止,「BBA」三大德系豪華品牌還沒有拿出和特斯拉Model3對標的電動車型。賓士EQC、寶馬ix3、奧迪e-tron等電動化產品的價格均達到了ModelS和ModelX的級別。但賓士EQC的電池能量密度為123.1Wh/kg;而特斯拉ModelS則達到了250Wh/kg,充電5分鍾可行駛約120公里,約15分鍾即可將電量沖到80%。
差異化競爭以及核心技術的領先,讓特斯拉擁有了「傲嬌」的資本。在北美市場,Model3正在跨界擠壓同級別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中信證券研究部的數據顯示,在北美市場,單一豪華品牌旗下的主力轎車銷量總和都不及Model3一款車型。
Model3出色的市場表現,刺激了特斯拉股價的上漲。今年第一周,特斯拉股價累計漲幅已達8%,目前上漲到450美元的歷史高位,市值突破800億美元,相當於福特汽車市值的兩倍還多。
另據特斯拉上海工廠製造總監宋鋼透露,目前國產特斯拉的零部件本地化率為30%,按計劃將在2020年底提升到100%。這意味著隨著特斯拉供應鏈的快速本土化,Model3未來或有進一步降價的空間。無論從品牌影響力還是價格來看,特斯拉都將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一隻「巨鱷」。
「特斯拉的國產化進程如此之快,令世界刮目相看,這與政府的支持分不開。」《中國消費者報》原副總編輯李曉光表示,「特斯拉國產化將會充分發揮『鯰魚效應』,增強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與活力,並對未來的市場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滲透率看,截至去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344萬輛,傳統燃油車保有量為2.5億輛,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僅僅不到1.4%。無疑,新能源市場依然是一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隨著特斯拉本地化采購的深入以及國產化率的進一步加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供應鏈企業將會收獲特斯拉國產化的紅利,這也將進一步增強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廠商的技術實力和國際拓展能力,有助於整個新能源產業的集體向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腰斬」式下滑,或將迎來前所未有大洗牌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用這句話來形容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再恰當不過。在2019年經過了六連降後,2020年才剛剛開始,新能源汽車便再度遭受重創。
而「開放」二字,一方面意味著將有利於外資企業布局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也給了國內新能源車企一個新的發展方向,那就是強強聯手。這點從最近「吉利3億美元入股蔚來,為蔚來代工生產」這則消息就能看到,國內新能源車企正在積極調整對策,聯手抵抗外資。
無論是從當前市場形勢還是從政策導向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都即將迎來一場空前大洗牌,這也會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正規化、規模化和創新化的良性發展模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❿ 汽車行業的洗牌已開始加速了嗎
報道稱,日前多家復新近成立的制新能源車企近日紛紛「交卷」,但是業內人士認為,根據市場環境分析,目前的新造車勢力最終能夠存活的只有3-4家,汽車行業洗牌加速。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在電動化、智能化的變革期。新造車勢力可以助力互聯網巨頭發力智能系統,打造完善的生態圈。而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的入局,也將加速造車新勢力的洗牌。
希望汽車行業可以健康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