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能源汽車有哪些發達國家在推行(五個)
很多國家都在推行新能源車,比如說日本,韓國,德國,美國,包括我們中國。
㈡ 2019年新能源車企銷量,中國品牌獨佔四席,德系和日系只有兩席
2019年已經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各大車企在2019年的銷量也已經公布。燃油車方面,大眾繼續以微弱優勢超過豐田,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汽車集團,可見其在自身實力和品牌上都有過硬的實力,也是國人比較喜歡的品牌,「如果您不知道買什麼車,買一輛大眾准沒錯」,就是大眾在國內市場受歡迎的真實寫照。
在前10名中,中國品牌占據四席、德系品牌占據兩席、日系品牌也拿下了兩個席位,然後是美國的特斯拉和韓國的現代汽車。可以看出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上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在今年7月份我國新能源車補貼降低之後,很多品牌的新能源車銷量都出現了比較大的下滑,隨著合資品牌不斷推出電動汽車,這個排名在2020年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在綠色能源領域中國已經領先美國了嗎
據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就宣揚反對巴黎協議。年夏,他宣布退出該協議。特朗普指出,執行巴黎協議,將導致美國減少270萬個工作崗位,造成難以計數的損失。美國總統還認為,需要發展而不是縮減煤炭工業,使「美國再次強大起來」。
陳鳳英說:「目前涉及過剩的是太陽能光伏產業。最初,國內光伏產業的模式是進口基本的原材料,再進行組裝和產出。但是後來大力鼓勵使用新能源,包括風能也是如此,出現了投資過度的狀況。中國的光伏出口對歐洲和美國都是一種壓力,因為他們也在鼓勵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中國的競爭性上升後就會對他們形成壓力。在德國慕尼黑都有中國的光伏產品,我們輸出的不是次品,只是由於前期投資過度,導致後期容納不了,所以就要轉移出去。現在我們也在消化這個問題。應該注意,我們輸出的產品的確是國際市場需要的,我們的產品擁有競爭力之後,自然就會出口,當然有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技術,又開始對中國實行反傾銷。風電領域就更明顯,因為從前電的使用是粗放型的,後來突然之間進行轉型,不允許粗放式的生產擴大投資,就會出現上述狀況。 我仍然認為這是一個投資、產出與市場轉型沒有銜接好而出現的問題,但一定不是傾銷,因為我們的產品有競爭力,價格是低的,質量是好的,這也是一個公平競爭的問題。」
㈣ 未來新能源汽車哪個國家領先
相信國產,我覺得未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一定會是領先的。國外不就是內有一個特斯拉容嘛,但是特斯拉針對的消費群體太小眾了,國內的很多新能源汽車更加適合普通百姓還有廣大的白領,比如北汽新能源汽車EU260,用的是和特斯拉一樣的電池,補貼後的價格十五萬左右,260公里的續航,已經很靠譜了。
國內的消費潛力是最大的,所以也是推動發展的沃土,科技方面,我們也可以相信國產自己品牌的研發能力,所以中國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對於日本,由於國土面積以及資源佔有量等因素限制,小到日常生活用品行業,大到工廠生產、汽車等行業,日本總是處處走在節能低耗的國際前沿。但是日本製造這幾年在世界的身影逐漸淡出了,未來的發展不足夠看好。
㈤ 1、概述美國、日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 2、簡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和政策
能源和環境正在成為影響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大決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車被視作當今汽車工業新時代的發展方向.本文首先對代表著世界汽車發展風向標的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其產業政策進行深入分析,然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並結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最新對策,以促進該產業快速和健康發展.
從如下三個方向提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新對策:
1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研發促進政策的建議.這一對策的實現需要發揮政府在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的主導作用和加大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研發領域的財政投入,以及加大政府對關鍵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和採取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2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財稅金融政策建議這一對策的實現應加大補貼力度,降低轉換成本並完善新能源汽車的政府采購制度.
3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保障性政策建議.這一對策的實現需要完善標准體系和准入管理制度並成立專門的能源發展管理機構同時明確動力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模式.
㈥ 電動車在中國發展那麼猛 能否造就世界級汽車品
自2009年以來,中國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這也讓中國穩坐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位置。不過,盡管中國在銷量上引領行業,但其尚未開發出一種汽車品牌,與奧迪、寶馬、賓士甚至通用相媲美。這讓外國製造商得以在中國開展有利可圖的業務,以保持全球領先的地位。
如今,中國政府正竭力遏制污染,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這對其汽車行業有極大好處。環保法規和生產激勵措施可能會加速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也可能最終會給中國自主品牌帶來製造出世界級汽車品牌的機會。
在政府的幫助下,中國已經培育出了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社交媒體巨頭騰訊以及智能手機巨頭華為。現在,北京似乎決心要從80家開發新能源汽車企中尋找出最有前途的公司,從而幫助自主品牌擠進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的俱樂部。
「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擁抱一個打造高端品牌的機會」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說,「我們能改變世界汽車行業的發展軌跡,彎道超車成為引領者。」
盡管大眾和豐田還在最終確定在華市場的電動化發展戰略,但用戶已經可以購買眾多新能源車型了,包括預定蔚來剛剛發布的ES8純電動車。這款車最大續航里程可以達到500公里,價格僅是特斯拉Model X的一半左右。
市場研究機構伯恩斯坦(Sanford c 。 Bernstein)駐香港分析師Robin Zhu表示,與許多其他中國初創企業相比,蔚來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因為它擁有強大的投資者背景。據了解,除了騰訊,蔚來汽車的投資者還包括Baillie Gifford和紅杉資本。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徐海東表示,中國在電動汽車銷售方面已經領先全球,早在2015年就超過了美國。
中國商務部表示,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著較快的增長態勢,1-11月份累計銷售60.9萬輛,同比增長51.4%,全年銷售量有望超過7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明年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燃料電池車的銷量將達到100萬輛。
這些新能源汽車幾乎都是中國自主品牌。中國政府已經設定了到2025年實現保有7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策上已經開始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並加強對燃油車的控制。
從2009年到2015年,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達到了591億元。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16年和2017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可能達到了830億元。為了提振需求,中國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提供10%的返款。
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先的補貼計劃將於2017年底到期,但會進一步延長至2020年。
「這是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最佳時機,」 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董事長Kai Johan Jiang說道。該公司於2012年收購了薩博汽車AB公司,希望在中國製造電動汽車。
在中國,一個更大的變化是,限制傳統燃油車發展的雙積分政策將在2019年正式執行。按照規定,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不滿3萬輛的乘用車企業,不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
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每輛新能源車的信用額度通常從2到5分不等,而較里程長的新能源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則能獲得更多的信用額度。未能通過配額的汽車製造商可以從競爭對手那裡購買信用額度,否則將面臨罰款。
雙積分政策會推動比亞迪和蔚來這樣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它們可以出售超額信貸。
「在電動汽車市場,一切開始重新洗牌,」德國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駐慕尼黑高級合夥人沃爾夫岡·伯恩哈特(Wolfgang Bernhart)說。「我們將看到更為激烈的競爭。」
中國不只是想讓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盛行。德國零件製造商Schaeffler AG首席執行官克勞斯·羅森菲爾德(Klaus Rosenfeld)表示:「很明顯,中國汽車製造商想在海外銷售他們的汽車。他們知道,在國內市場上很難與燃油車展開競爭,但轉向電動汽車上可能會帶來巨大機遇。」
11月,大眾汽車表示,將投資超過118億美元與當地合作夥伴在中國生產40款新能源車型。該公司希望到2020年每年銷售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將銷量增加到150萬輛,其中大部分是電動汽車。豐田也計劃於2020年在中國推出首款電動汽車。
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表示:「在電動汽車行業誰第一不重要,重要的誰能做到最好。」
㈦ 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在了世界前列
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隨著在環保、經濟、便捷等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新能源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自主品牌把握住難得機遇,將大力發展新能源車視為對歐美傳統車企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不過,這些年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風生水起,但車企在發展中暴露出補貼依賴症、產能初顯過剩、核心技術仍舊缺失等不足。尤其是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發力新能源造車後,技術差距進一步凸顯,我國新能源造車下一步該往何方發力值得深思。
新能源造車形成四大先發優勢
2018年10月,汽車產銷量環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為明顯,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下降走勢。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成為行業的一大亮點。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6萬輛和13.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1%和51%。累計產銷方面,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0%和75.6%。
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經過這些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車產業已經從培育期過渡到成長期,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近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年均復合增長率近130%。
1、我國在新能源造車上取得的成果稱得上豐碩。首先是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支持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培育了全球領先的市場規模。各部門先後推出40餘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涵蓋研發、生產、推廣等各個環節。我國新能源汽車連續三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
2、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已涵蓋關鍵材料、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整車開發等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說,通過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補貼、對新能源公車給予運營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動了行業顯著發展,從全球范圍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體系應該是最全的。
3、與此同時,配套環境持續優化,充電網路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公共場所、居民小區、單位內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場所充電樁的覆蓋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建成公共充電樁27.5萬個,同比增長了52%,新用戶私人安裝率接近80%,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已經在全國推廣使用。
4、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溢出效應更為明顯,吸引了資本、人才、技術加速集聚,帶動了產業投資就業。2017年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超過7000億元,占整個汽車產業的投資新增投資額的50%以上。
電動汽車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階段
中國品牌汽車企業電動汽車布局基本完成,大量互聯網公司造車的新勢力以及合資企業的新能源汽車也步入發展快車道。隨著技術日益成熟,續航里程和用戶的體驗也穩步提升。
今年1到7月份,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9400輛。隨著綜合工況續航里程超過410公里的傳祺GE3上市,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望突破2萬台。從明年開始,廣汽將以每半年一款新產品的速度密集推出純電動汽車系列產品,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品占集團整體銷售總量的10%。
面對新能源汽車業迅猛勢頭,石油化工行業也不甘落後。中國石化將發揮現有3萬座加油站的網路優勢,打造油、氣、電、氫自由組合的綜合服務體系和智慧服務體系。而且,中國石化也將研究布局電池材料和氫能產業鏈的可行性。
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 面臨挑戰越發突出
國新能源汽車業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依賴先發優勢。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同時面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覺醒後開始發力新能源造車,我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越發突出。
1、行業一哄而上,加劇產能過剩的同時,騙補行為屢見不鮮。國內新能源汽車業的異軍突起,與財稅政策的有效支持密不可分。在補貼扶持下,不少企業哄搶市場「蛋糕」,尤其是整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風險在加大,一些低水平企業採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我們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問題並存,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
面對巨額補貼誘惑,更有甚者鋌而走險,走上了騙補的道路。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上億元。從調查情況看,五洲龍公司產品尚未完工就提前辦理機動車行駛證,從而為騙取補貼鋪路。
企騙補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先生產一批「合格」的新能源車,賣給自家成立的租賃公司,然後回收已賣車輛的電池。通過將同一塊電池反復安裝在新車殼上這一方式,實現了持續騙補。從對行業摸底的情況看,騙補行為絕不僅僅是少數個案。目前,已有10餘家車企的騙補行為被查處公布。
2、市場機制不足,不少車企患上「政策依賴症」,自主發展意願不強,市場對接緩慢。我們可以從銷量結構看出,大多數企業和產品卡在補貼最低的那一條線上。」這就意味著,不少車企不願過多投入,僅僅是為了拿到補貼才勉強維持。
3、中國在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整體排名中位列第一位,但這主要體現在市場規模上,而在技術層面,中國的整車製造仍定位於低技術含量領域。新能源車上的電驅動高速軸承、控制晶元等基礎元器件,不少仍依賴進口。
主品牌車企在燃料電池電堆的科研上與國外比差距突出。質子交換膜、高壓儲氫瓶、碳紙、各類高壓精密閥門等也存在一定的技術滯後。盡管動力電池領域有產能過剩風險,但仍然欠缺原創性的技術突破。
4、資源環境制約風險加劇。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激增,全球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
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不容小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曾公開表示,1個20克的手機電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見,如果是幾噸重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將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大多數車企對消費者承諾電池使用壽命和質保大都在10年以內。不過,隨著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的火熱,不久以後就將出現大量換電需求,尤其是使用頻率較高的電池組,如計程車、公交車,需求產生可能將更快。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到17萬噸。
三大方向突破核心技術瓶頸
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擔憂與希望,集中在使用可靠性、續航能力、保養費用、智能化程度等幾個方面,這些問題的核心歸根結底仍舊是技術。專家對我國新能源車技術層面突破提出三大方向:
1、支持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2、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
3、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這三大方向無疑是自主品牌車企須牢牢把握的。
㈧ 我國新能源汽車「全球第一」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超過了142萬輛,累計銷售突破了340萬輛。截至2017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80萬輛,在全球累計銷量中超過50%。
所以,無論是銷量、增速還是全球市場份額,中國均為世界第一,而且與第二名的差距正在越來越大。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也顯著提升。乘用車主流車型續駛里程已經達到300公里以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2017年,領先企業的動力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達到了每公斤2瓦時,價格達到了每瓦時1.2元人民幣。這兩個指標比2012年分別提高了2倍、下降了70%。此外,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動力電池的骨幹企業研發投入佔比達到了8%以上,高於全球行業平均水平。內容來源於:人民日報
㈨ 為什麼說中國電動汽車可以領先全球
發展新能源車復,除了因為新能源車本身制更環保、動力等性能更優越以及更適合未來的智能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倒逼國內的能源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即發展新能源車會逼著電力擴容和發展,電力有了更大的市場,又會逼著電力的清潔化(否則環保那關通不過),電力的清潔化又會逼著相關產業開發成本更低、質量更高、性能更優的太陽能設備、風能設備、核能設備、水能設備以及儲能設備和高性能電池等的發展,這些可再生能源向電網供電又會逼著提升電網的智能化升級。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在全球未來新能源產業競爭中率先發展,提前布局(特別是相關的專利布局),才能取得未來不可避免的新能源產業的領先優勢。因為石化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遲早會枯竭,人類走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一條必由之路。與其最後因石油資源枯竭而被動發展新能源(到時其它國家可能已經領先),不如趁石油還是其它國家主要能源的時候,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倒逼產業資本提前轉型到新能源方向上來。也許這才是國家如此大力度和緊迫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最重要的原因。發展新能源汽車只是國家推動整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抓手,而非其戰略目標的全部。OFweek新能源汽車網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