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送抵到上牌,北汽新能源EV5創下24小時極限交付
2月12日10時抵達寧波北,11時24分運抵醫院,2月13日11時05開出臨時牌照,下午1時30分正式投入使用,北汽新能源EV24小時實現車輛送抵接收並完成上牌上路。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無數的的醫護工作者都投入到此次防疫的前線,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精良的裝備是必不可少的,如我們最為常見的防護服和口罩,在防疫前線緊缺的時期,不少車企也開啟了跨界項目,盡力生產醫護物資以滿足前線的需求。然而,跨界畢竟是跨界,在本職領域,車企所做的貢獻更令人稱道。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社會各界踴躍貢獻自身力量,助力打贏此次疫情的防控阻擊戰,身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骨幹企業和北京市屬最大的國有企業,北汽集團整合旗下子品牌優勢資源,瞄準緊缺的抗疫物資,極力壓縮生產、運輸、交付等環節,與時間賽跑,充分向社會展示了北汽集團自身的實力與擔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北汽新能源EV150是否能上牌照
可以上的
Ⅲ 北京汽車牌照和新能源牌照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但是新能源牌照不限號,也就是一周7天你都可以上路。不受尾號限行約束,當然遇到會議什麼的....就不好說了。
Ⅳ 我北汽新能源汽車半年不能上牌怎樣投訴
你先看看為什麼不能上牌,購買的時候怎麼不問清楚,這樣才能知道找哪個部門去解決問題。要溝通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投訴。
Ⅳ 17年的北汽新能源上的是汽車牌照現在要補一塊車牌怎麼辦理
可以上車管所登記備案,直接補辦一個車牌就可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Ⅵ 北京汽車搖號系統在哪裡換成新能源車
小客車配置指標(普通)申請或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處於審核通過的,雙月8日前,可登錄系統進入用戶中心,在配置指標功能區點擊「申請表」,點擊申請表上方的切換指標類型。
申請狀態為審核中的,須取消申請後,才能更換指標類型。
網路操作有障礙的,指標切換業務也可以就近到區縣小客車窗口辦理。
截至2020年10月12日,普通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3135548個有效編碼、單位共有30981家。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443636個有效編碼、單位共有5566家。
(6)北汽獲新能源汽車牌照擴展閱讀:
特別提示
(一)對出售、報廢車輛申請更新指標設置過渡期。對2010年12月23日(含)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已出售、報廢名下小客車,但未提交更新指標申請的,可在2012年6月30日前提交申請。逾期未提出申請的,視為自動放棄更新指標申請。
(二)名下有應當報廢機動車但未辦理注銷登記的申請人,應在申請參加搖號或申請更新指標前,先去車輛管理部門辦理名下應報廢機動車的注銷手續。如需詳細了解相關政策和操作流程,可登錄北京緩解擁堵網站「辦事指南」欄目查看相關內容,並可在「政策咨詢」欄目進行咨詢。
Ⅶ 現在哪幾家車企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了有人知道嗎
現在一共有四家車企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北汽新能源、長江EV、長城華冠、奇瑞新能源。北汽、奇瑞都是傳統整車企業。長江汽車之前是生產客車的,在被五龍電動車集團注資重組後,發力於電動汽車。長城華冠是唯一一家非傳統整車製造車企。其旗下的前途汽車是專注於純電動汽車的品牌,首款車是前途K50純電動跑車。
Ⅷ 搶奪北京近6萬新能源牌照,各家車企都有什麼招
整體汽車市場呈現巨幅下滑,新能源板塊恐怕也無法獨善其身,而2月26日北京地區發布新能源汽車指標就成為每一個車企需要抓住的寶貴契機。
為了把握未來關鍵的一個月,此次新能源車企集中發布的優惠政策的截止日期大多選擇在了3月31日,從這樣的設置也不難看出,車企希望靠著對新能源消費者的集中刺激,盡可能提升3月銷量,從而拯救第一季度的表現。
但現實問題是,新能源指標與燃油車指標不同,其有效期長達一年,而2019年新能源指標有效期因疫情關系做出了延長,這也不排除2020年新能源指標也會在今年年底做出延期。因此,除去剛需用戶外,優惠政策能否在未來一個月集中激發消費者的購車意願目前尚存疑問。
文/王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北京新能源汽車「一牌9年」的等待 | 汽車商報
2月25日,北京小客車指標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首期小客車指標申請審核結果和配置數據。公布信息顯示,2020年北京市個人新能源指標將在首期搖號用盡,新申請者或將輪候9年。
消息一發布,微博朋友圈關於北京搖號的各種吐槽層出不絕:「搖號十年的舉個手」「搖號,從開始到現在……」搖號,是生活在北京近2000萬人口不言自說的痛。
事實上,最初在北京市小型車搖號系統將新能源汽車納入牌照陣營之時,大多數人都報以「不屑」的態度。而隨著用車剛需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成熟以及產品選項的豐富,新能源汽車牌照也迅速成為「稀缺品」。有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2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用戶獲取牌照要等待3年,而半年之後,這個時間已經變成了8年,新能源汽車牌照獲取的道路已經越來越難。
01
「首期用盡」的北京新能源指標
北京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公布的2020年首期小客車指標申請審核結果和配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8日24時,普通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3350538個有效編碼、單位共有27877家;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467360個有效編碼、單位共有5633家。
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發布的《2020年小客車指標總量和配置比例的通告》顯示,2020年的小客車指標為10萬個,其中普通指標額度4萬個,新能源指標額度6萬個。普通小客車指標個人指標額度共計38200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個人指標額度共計54200個。?
其中,在2020年第一期(2月26日)搖號中,經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審核確認,2018年12月26日中簽過期未用個人普通小客車配置指標51個,按規定納入本期個人普通小客車指標配置,因此本期將配置個人普通小客車指標6417個;配置單位普通小客車指標266個。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配置方面,2020年個人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額度為54200個,單位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額度為3000個。
普通小客車「一牌難求」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此次公布的數據來看,新能源牌照或許面臨著更為尷尬的局面。2020年54200個個人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的背後是超過46.7萬人的申請。
按照《關於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輪候配置有關規則的通告》規定,個人和單位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年度配額用盡之後,審核通過的有效申請編碼按照規定將繼續輪候配置。這也就意味著,今年的個人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在首期便會用盡,如果不出意外,最新指標申請者要等待9年才能拿到新能源牌照。
02
「一牌9年」的等待
自2010年12月北京市正式啟動《〈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搖號)以來,配置概率一路走低,最新的2019年最後第6期小客車指標配置搖號,更是創下了2470分之一的中簽新低。
如果說普通小客車指標的「搖號」還有運氣可言,那新能源小客車的牌照完全是需要時間去等待。我們無法斷定這兩者之間哪一個更難,但可以肯定的是,從沒有哪個城市的新能源牌照像北京這么瘋狂。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初期,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迅速發展,北京政府不斷出台各種利好政策給予扶持。2015年初,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發文表示,未來北京新能源汽車指標將不進行搖號,而是直接向所有通過資格審核的申請人配置,以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同為「超一線城市」的上海、廣州、深圳也前後出台了與新能源汽車牌照相關的規定。2014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出台,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用於非營運的,上海市免費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顯示,單位和個人需要辦理新能源車輛登記的,滿足條件的可憑車輛信息直接申領指標。在購買新能源車後,獲得車架號,登錄「廣州市中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官方網站立刻可申請到新能源車增量指標。
深圳的純電動小汽車指標或者混合動力小汽車指標,也同樣是符合申請要求並通過審查的,可直接發放指標。
如今五年過去,上海、廣州、深圳的新能源上牌情況與從前相比並無太大變化,北京市場「一牌9年」的等待則略顯魔幻。「我們當年買車的時候,還很少有人選擇新能源汽車,可供選擇的產品也不多,不過為了能順利拿到在北京『上路』的資格,最後我還是選擇了新能源車,現在想想多虧了當時的果斷。」一位2015年購買騰勢的車主對記者講到。
03
競爭激烈的2020年北京新能源車市
首期用盡的指標、一牌9年的等待,對於那些急需牌照的人來說,不管是憑借運氣「搖號」還是通過「等待」拿到牌照,這條路上幾乎都是失望與憤慨。
與此同時,整個行業還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按照北京的新能源指標規定來看,個人獲得新能源汽車指標後,必須在6個月內使用,逾期作廢,這也就意味著,北京本地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將集中在2月底至8月底這一時間段。
眼下,國內汽車產業盡管已經開始區域性復工,但各車企想要恢復到平時正常的工作狀態仍需要一段時間。同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者目前的買車需求也在無限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留給車企爭取客戶的時間並不多。
對此,動作快的車企已經開始了相關准備。2月24日,BEIJING?品牌北京新能源宣布,即日起至3月31日,訂購BEIJING品牌旗下新能源車型,即可享受訂金翻10倍、送車上門、延期還款、終身免費保養等四重購車豪禮,涉及車型包括EU5、EU7、EX5、EX3在內的全系智能車型,優惠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對於這波操作,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後一方面是BEIJING品牌對客戶的回饋,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激烈,BEIJING品牌下的北汽新能源能否利用本地優勢,搶佔北京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先機」,未來6個月將為市場帶來答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