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 汽車電控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第三版) 答案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圖解(附光碟1張)》改變了傳統教材偏重理論講述的風格版,更注權重圖書內容的實用性、風格的鮮活性和教與學的便捷性,精選大量生動的圖片並配以言簡意賅的文字說明發動機的基本構造和基本原理,然後用圖文並茂的風格講解常見問題的檢測診斷和維修技巧,淺顯易懂,增強了實踐性。配書光碟是作者製作的精彩課件。
㈡ 求一篇汽車運用與維修類的說課稿,考教師資格證的面試用
提供二篇,僅供您參考,勿作他用,共同學習探討,謝謝……
底盤的構造與維修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是《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這門課程的教學。下面是我說課的主要內容:
一、說課程標准(教學大綱)
二、說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三、說教學方法手段
四、說學情及學習方法指導
五、說基於真實工作任務的理實一體教學
六、說課程教學環境和條件要求
七、說教學評價
(一)課程標准(教學大綱)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是我院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之一,主要學習現代汽車底盤構造、各總成工作原理、故障診斷、維修等專業知識。通過對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現代汽車底盤的拆裝、檢測與維修的基本能力;具有診斷和排除現代汽車底盤各總成常見故障的能力,能從事汽車底盤二級維護作業的工作能力。
本課程對學生從事汽車維修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主要支撐或明顯促進作用,且與發動機、電氣、汽車運用基礎等課程銜接得當。它主要由原來的《汽車構造》(下冊)、《汽車維修》、《汽車運用》、《汽車檢測技術》四門課程整合而成,按照真實的工作任務,對從事汽車底盤維修所需知識、技能和能力的要求,重構該課程內容。
完成《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需要70學時,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教、學、做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根據省教育廳技能抽查底盤模塊考核目標,將課程分為「四個學習領域」,「三十個項目」來完成。
「四個學習領域」是:
1、汽車傳動系的拆裝與維修
2、汽車行駛系的拆裝與維修
3、汽車轉向系的拆裝與維修
4、汽車制動系的拆裝與維修
理實一體教學組織分八講
第一講工具、設備的使用
第二講離合器的拆裝與維修
第三講手動變速器的拆裝與維修
第四講萬向傳動裝置的拆裝與維修
第五講驅動橋的拆裝與維修
第六講汽車行駛系的拆裝與維修
第七講汽車轉向系的拆裝與維修
第八講汽車制動系的拆裝與維修
理實一體化實施性教學具體由三十個項目完成
(二)、說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選用交通職業教育教學委員會推薦教材,十二五規劃教材,由張寶生主編,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作為教材,該教材內容新穎,闡述問題透徹,注重實踐能力培養,使用效果良好
主要教學參考資料
1.《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材配套光碟;
2.《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網路課件;
3.《汽車自動變速器實訓指導書》;
4. 《汽車底盤實訓指導書》。
(三)、說教學方法手段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主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與汽車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一體化教學。
1.教學方法
第一,採用講練「結合」, 利用理(論)實(踐)一體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實施教學,學生利用網路課件進行自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 趣,利用在線測試,隨時考核和檢查學習效果;
第三,採用工學「結合」, 學生到汽車維修企業生產實習,對汽車底盤進行二級維護作業實踐,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 第四,採用筆試和實際操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加大實際操作考核權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2.教學手段
(1)多媒體電子課件,形成了豐富的圖片、動畫、視頻、實物模型等輔助教學手段,展示汽車底盤總成復雜結構、工作原理、故障診斷與維修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使學生有融入實際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主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與汽車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一體化教學。
(四)說學情及學習方法指導
實訓室實施有計劃的「開放化」教學,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既強化了訓練,又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能力。
實訓操作分小組進行,實行個人考核與小組考核相結合的方法。既提高學習效率,又提高了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的團隊意識。
(五)說基於真實工作任務的理實一體教學
將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務之中——汽車底盤大修。
《汽車底盤構造》基於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課程教學方案:
(一)企業調研
走訪汽車維修企業,確定維修工作流程。
(二)典型工作任務設計
1. 進行工作任務分析
2. 進行工作過程(流程)分析
3. 進行培養目標分析
4. 進行教學分析
5. 工作過程的結構設計
⑴確認工作任務
⑵制定工作計劃
⑶實施維修計劃。
⑷檢查、評價與結果記錄。
6.工作過程的內容設計
⑴確定工作對象 維修合同;學生(技工、項目經理)與任課教師和實訓教師(雇問、客戶);待維修汽車底盤的檢測與故障診斷、拆卸、安裝、調整與維修等。
⑵選用維修工具
⑶制定工作方法
⑷安排勞動組織形式
⑸明確工作要求
將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務之中。
針對每一個典型工作任務,准確確定和描述對應的綜合職業能力目標。將綜合職業能力目標轉換成課程方案。
1.將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綜合職業能力進行分解
2.將綜合職業能力目標轉換成課程方案
3.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進度設計
4.考核方案設計
(六)說課程教學環境和條件要求
經過近多年的建設,建成使用面積為900多平方米汽車維修技術實訓中心,擁有100萬元的實訓設備。特別時實訓中心完全按維修生產實際要求配置,可以開展實際維修生產。並擁有技術先進、科技含量高的實訓設備,實訓室功能完善、實訓工位充足。能夠同時滿足40人的汽車底盤拆裝、調整與維修實訓。實訓設備情況如下表。
(七)說教學評價
一體化教學的考核方式需靈活多變,不再以單一的閉卷考試來評定學生的優劣,應多元化。考核分為四種形式進行,即學習小組考核、平時成績考核、實踐考核和期末閉卷考核。學習小組考核佔10%,指導老師考核佔20%,實踐考核佔30%,期末閉卷考核佔40%,或者將個體的縱向比較作為參考。同時,鼓勵學生參加社會考核以提高學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
謝謝大家!敬請各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說課
概述
汽車發動機技術的更新主要在電控系統,現教學內容落後於生產技術、實訓項目與生產實際不符。《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重構後而設置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手段、考核方法、考核標准方面不同於傳統的《汽車電控技術》。
1.課程改革
隨著汽車技術的迅速發展,原有的《汽車電控技術》課程滿足不了汽車服務行業的要求,不利於學生的技能培養,將《汽車電控技術》拆分成《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底盤電控系統檢修》、《車身電控系統檢修》三門課程,其中主要的《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確定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突出發動機電控技術服務崗位技能的培養。
2.課程理念
課程教學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的理念為指導,引入真實的或模擬的學習情境,在注重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推行理論和實習教師合一、課堂和實訓場地一體,實踐環節生產化的教學模式,以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
3.課程學時
總課時80學時,其中:理論講授 40學時;實踐教學 40學時;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為1:1。
4.課程性質
《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職業技能課程。
5.教學條件
目前開發出6個實踐技能訓練項目(學習任務),包含有17個模塊(學習情境)。
建有5個專業技能實訓室。
6.指導思想
著力建設結構合理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推行「教學做一體」、「項目引領、任務驅動」 的教學方式;
創建特色鮮明、動態適應社會發展的課程。
7.建設預期
課程建設擬依照省級精品課程的各項指標要求,力爭2012年達到省級精品課程水平。
課程定位與設計
1.課程定位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核心職業技能課程之一。
使學生掌握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的功能、基本構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
使學生具備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常見故障診斷與維修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
2.課程設計
(1)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高職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改革為先導,以「基於工作過程」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學方法改革為核心,積極進行教材、教學手段和相關教學環境的建設。
(2)體現工學結合的本質特徵--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將教學內容和過程融入其中,培養學生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維護、修理、一般故障診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3)試行 「教學做一體化」 的教學方式。以能力形成為目標,取消純理論課、課程實驗、專門實訓周的教學方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的培養融為一體,推行理論和實習教師合一、課堂和實訓場地一體,實踐環節生產化的教學方式。
(4)構建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體系。依據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對應的專項能力。以汽車電發動機電控系統維修項目所需的專項能力和維修的完整過程為學習的基本單元。編寫《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校內教材。
教學內容
課程標准涵蓋三個部分的內容:一是應會的維修項目,它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也是課程學習內容的核心;二是應會的基本操作,它是檢修的基本功;三是應知的基礎理論,它是操作技能的理論基礎。
2.教學組織
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根據任務教學法的基本步驟,按明確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方案決策→計劃實施→檢查控制→評價反饋等六步法則組織教學過程。
3.教學內容表現形式
(1)課程內容根據具體的實際維修項目來確定,符合崗位能力的綜合要求。
(2)實踐訓練取決於維修操作技能的需要,主要是汽車零部件的拆裝與修理,選用配套的任務工作單考核。
(3)應知的內容為應會的內容提供理論上的支持。以夠用為原則,所學的知識都直接用於維修項目。學習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有一個實例作為支撐,讓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應用或驗證。
(4)選用自編教材,保證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
(5)網路模擬教學軟體輔助教學。
教學設計
以培養能力為本位,緊緊圍繞學生就業崗位群所需的技能與素質來組織教學。把企業的工作標准規范,作為教學和實訓的標准,讓學生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始終體驗和感受到一種職業操作氛圍,逐步形成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
1.教學設計思路
(1)設計學習情境典型故障現象;
(2)查找汽車維修資料,提出故障現象的排除過程;
(3)根據故障現象的排除過程,總結出該學習情境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
(4)老師在理實一體化教室講解該學習情境的專業知識;
(5)學生分組,在理實一體化教室,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故障排除,並講解排除思路,傳授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6)學生參照老師傳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自己動手排除故障,老師做適當的指導;
(7)老師進行總結和評分。
2.教學方法
(1)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將教學內容和過程融入其中,實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每個工作任務都給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完成理論和實踐教學。
(2)實行啟發式、互動式和一體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交替進行,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達到1∶1。
3.理論教學
實施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方式。講授中注重與實例相結合,以啟發引導為主,輔助課堂討論的生動教學。適當對本行業人才的素質和修養方面加以引導和教育。
自主製作實用的教具,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具、實物、操作視頻等教學手段,將實景再現在課堂上,一邊講授一邊讓學生進行現場操作訓練,以提高教學效果。
4.實踐教學
課堂實訓與課堂講授交叉或同步進行,根據內容要求可以先現場觀察,再理論教學;也可以先理論教學,後課堂實訓,或現場對實物剖析講解。
實踐的過程中採取教師演示操作、學生自主訓練的方法。通過這兩個教學環節的有機結合,使學生鞏固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5.企業現場教學
為了更好地使教學與生產零距離,視需將課堂搬到企業工作現場進行企業現場教學。由企業的技術人員擔任現場教學,將企業的設備和 在修車輛等作為教具,完全實現學做結合,將實戰融入課堂教學中。
6.網路教學
利用現有網路資源和「汽車構造網路教學系統」進行遠程網路輔導,為學生提供教學視頻、在線試卷、網上答疑等學習平台,不斷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7.課外活動
成立汽車課外學習小組,利用現有設備和課外時間, 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
8.考核方式
教學質量控制綜合化,重點強調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將考核的方式由單一的理論測試改為過程考核和理論考核的綜合考核方式,以提高應用能力。過程考核和理論考核各占考核成績的50%。過程考核包括素質考核、工單考核、操作考核三項。過程考核成績由指導教師、團隊成員共同評定。
特色與創新
1.變「應知」為「應會」
採用現場教學,把職業崗位環境引入課堂。教師不是把有限的課時過多地放在「為什麼」的理論探究上,而是將重心轉移至「做什麼」、「如何做」的技能培養上來,兼顧認知、情感、行為目標的實現。
2.採用「行動引導」教學法
將「教學做」融為一體,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會為目標。教學採用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不定型的活動方式,輔以教具、圖片以及多媒體教學軟體,以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和興趣,使學生主動用腦、用心、用手進行學習,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飛躍。
3.教學質量控制綜合化
將考核的方式由單一的理論測試改為過程考核和理論考核的綜合考核方式。以模塊為單位,一個模塊作進行一次考核。過程考核包括素質考核、工單考核、操作考核三項。過程考核成績由指導教師、團隊成員共同評定。形成「1135」考核模式 。
4.實訓場景生產化
實訓項目盡可能與生產一致,要求學生一切行為嚴格遵照生產實際的操作規程來進行。讓學生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始終體驗和感受到真實職業氛圍,把企業的工作標准和規范,作為教學和實訓的標准。以解決實踐問題來講授所需知識點,強調教師的示範、指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歡迎各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
㈢ 誰有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相關的資料,能不能復制一大部分過來,重謝!!!
發動機基本構造
發動機是將某一種型式的能量轉換為機械能的機器,其作用是將液體或氣體燃燒的化學能通過燃燒後轉化為熱能,再把熱能通過膨脹轉化為機械能並對外輸出動力。發動機是一部由許多結構和系統組成的復雜機器,其結構型式多種多樣,但由於基本工作原理相同,所以其基本結構也就大同小異,發動機的總體結構圖如下所示。
汽油發動機
柴油發動機
汽油機通常由曲柄連桿、配氣兩大機構和燃料供給、潤滑、冷卻、點火、起動五大系統組成。柴油機通常由兩大機構和四大系統組成(無點火系)。
1.曲柄連桿機構
曲柄連桿機構是由氣缸體、氣缸蓋、活塞、連桿、曲軸和飛輪等組成。這是發動機產生動力,並將活塞的直線往復運動轉變為曲軸旋轉運動而對外輸出動力。
2.配氣機構
配氣機構是由進氣門、排氣門、氣門彈簧、挺桿、凸輪軸和正時齒輪等組成。其作用是將新鮮氣體及時充入氣缸,並將燃燒產生的廢氣及時排出氣缸。
3.燃料供給系
由於使用的燃料不同,可分為汽油機燃料供給系和柴油機燃料供給系。
汽油燃料供給系又分化油器式和燃油直接噴射式兩種,通常所用的化油器式燃料供給系由燃油箱、汽油泵、汽油濾清器、化油器、空氣濾清器、進排氣歧管和排氣消聲器等組成,其作用是向氣缸內供給已配好的可燃混合氣,並控制進入氣缸內可燃混合氣數量,以調節發動機輸出的功率和轉速,最後,將燃燒後廢氣排出氣缸。
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由燃油箱、輸油泵、噴油泵、柴油濾清器、進排氣管和排氣消聲器等組成,其作用是向氣缸內供給純空氣並在規定時刻向缸內噴入定量柴油,以調節發動機輸出功率和轉速,最後,將燃燒後廢氣排出氣缸。
4.冷卻系
機動車一般採用水冷卻式。水冷式由水泵、散熱器、風扇、節溫器和水套(在機體內)等組成,其作用是利用冷卻水的循環將高溫零件的熱量通過散熱器散發到大氣中,從而維持發動機電動正常工作溫度。
5.潤滑系
潤滑系由機油泵、濾清器、油道、油底殼等組成。其作用是將潤滑油分送至各個相對運動零件的摩擦面,以減小摩擦力,減緩機件磨損,並清洗、冷卻摩擦表面。
6.點火系
汽油機點火系由電源(蓄電池和發電機)、點火線圈、分電器和火花塞等組成,其作用是按規定時刻及時點燃氣缸內被壓縮的可燃混合氣。
7.起動系
起動系由起動機和起動繼電器等組成,用以使靜止的發動機起動並轉入自行運轉狀態。
發動機工作原理
發動機將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過程,是經過進氣、壓縮、作功和排氣四個連續的過程來實現的,每進行一次這樣的過程就叫一個工作循環。凡是曲軸旋轉兩圈,活塞往復四個行程完成一個工作循環的,稱為四沖程發動機。曲軸旋轉一圈,即活塞往復兩個行程完成一個工作循環的,稱為兩沖程發動機。
1. 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1) 進氣行程。曲軸帶動活塞從上止點向下止點運動,此時,進氣門開啟,排氣門關閉。活塞移動過程中,氣缸內容積逐漸增大,形成真空度,於是可燃混合氣通過進氣門被吸入氣缸,直至活塞到達下止點,進氣門關閉時結束。
由於進氣系統存在進氣阻力,進氣終了時氣缸內氣體的壓力低於大氣壓力,約為0.075MPa~0.09MPa。由於氣缸壁、活塞等高溫件及上一循環留下的高溫殘余廢氣的加熱,氣體溫度升高到370K~440K。
(2) 壓縮行程。進氣行程結束時,活塞在曲軸的帶動下,從下止點向上止點運動,氣缸內容積逐漸減小。此時進、排氣門均關閉,可燃混合氣被壓縮,至活塞到達上止點時壓縮結束。壓縮過程中,氣體壓力和溫度同時升高,並使混合氣進一步均勻混合,壓縮終了時,氣缸內的壓力約為0.6MPa~1.2MPa,溫度約為600K~800K。
(3) 作功行程。在壓縮行程末,火花塞產生電火花點燃混合氣,並迅速燃燒,使氣體的溫度、壓力迅速升高,從而推動活塞從上止點向下止點運動,通過連桿使曲軸旋轉作功,至活塞到達下止點時作功結束。
作功開始時氣缸內氣體壓力、溫度急劇上升,瞬間壓力可達3MPa~5MPa,瞬時溫度可達2200K~2800K。
(4) 排氣行程。在作功行程接近終了時,排氣門打開,進氣門關閉,曲軸通過連桿推動活塞從下止點向上止點運動。廢氣在自身剩餘壓力和在活塞推動下,被排出氣缸,至活塞到達上止點時,排氣門關閉,排氣結束。因排氣系統存在排氣阻力,排氣沖程終了時,氣缸內壓力略高於大氣壓力,約為0.105MPa~0.115MPa,溫度約為900K~1200K。
2.四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由於使用燃料的性質不同,四沖程柴油機的可燃混合氣的形成和著火方式與汽油機有很大區別。下面主要敘述柴油機與汽油機工作循環的不同之處。
(1) 進氣行程。進氣行程中進入氣缸的不是可燃混合氣,而是純空氣。
(2) 壓縮行程。壓縮行程中將進入氣缸的純空氣壓縮,由於柴油的壓縮比大,約為15~22,壓縮終了的溫度和壓力都比汽油機高,壓力可達3MPa~5MPa,溫度可達800K~1000K。
(3)作功行程。在壓縮行程終了時,噴油泵將高壓柴油經噴油器呈霧狀噴入氣缸內的高溫高壓空氣中,被迅速汽化並與空氣形成混合氣。由於氣缸內的溫度高於柴油的自燃溫度(約500K左右),柴油混合氣便立即自行著火燃燒,且此後一段時間內邊噴油邊燃燒,氣缸內壓力和溫度急劇升高,推動活塞下行作功。
作功行程中,瞬時壓力可達5MPa~10MPa,瞬時溫度可達1800K~2200K。
(4)排氣行程。此行程與汽油機基本相同。
由上述四行程汽油機和柴油機的工作循環可知,兩種發動機工作循環的基本內容相似。四個行程中只有作功行程產生動力,其他三個行程是為作功行程做准備工作的輔助行程,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發動機起動時的第一個循環,必須有外力將曲軸轉動,以完成進氣和壓縮行程。當作功行程開始後,作功能量便通過曲軸儲存在飛輪內,以維持以後的循環得以繼續進行。
3.二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二沖程發動機工作循環也包括進氣、壓縮、作功和排氣四個過程,但它是在活塞往復兩個行程內完成的。
(1)第一行程。活塞從下止點向上止點移動,當活塞上行至關閉換氣孔和排氣孔時,已進入氣缸的可燃混合氣被壓縮,活塞繼續上移至上止點時,壓縮結束。與此同時,活塞上行時,其下方曲軸箱內形成一定真空度。當活塞上行至進氣孔開啟時,新鮮的可燃混合氣被吸入曲軸箱,至此,第一行程結束。
(2)第二行程。活塞接近上止點時,火花塞產生電火花點燃被壓縮的可燃混合氣。燃燒形成的高溫、高壓氣體推動活塞下行作功。當活塞下行到關閉進氣孔後,曲軸箱內的混合氣被預壓縮;活塞繼續下行至排氣孔開啟時,燃燒後廢氣靠自身壓力經排氣孔排出;緊接著,換氣孔開啟,曲軸箱內經預壓的混合氣進入氣缸,並排除氣缸內殘余廢氣。這一過程稱換氣過程,它將一直延續到下一行程活塞再上行關閉換氣孔和排氣孔為止。活塞下行到下止點時,第二行程結束。
由上兩個行程可知:第一行程時,活塞上方進行換氣、壓縮,活塞下方進行進氣;第二行程時,活塞上方進行作功、換氣,活塞下方預壓混合氣。換氣過程跨越二個行程。
發動機活塞
活塞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氣缸中氣體壓力並通過活塞銷和連桿傳給曲軸。此外,活塞還與氣缸蓋、氣缸壁共同組成燃燒室,
由於活塞頂部直接與高溫燃氣接觸,承受很高的熱負荷;活塞還承受周期性變化的的氣體壓力和慣性力的作用, 因此要求活塞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質量盡可能小,導熱性能要好,要有良好的耐熱性、耐磨性,溫度變化時,尺寸及形狀的變化要小。
汽車發動機目前廣泛採用的活塞材料是鋁合金,有的柴油機上也採用合金鑄鐵或耐熱鋼製造活塞。
活塞的基本結構可分為頂部、頭部和裙部三個部分。
1.活塞頂部。活塞頂部是燃燒室的組成部分,用來承受氣體壓力。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活塞頂部製成各種不同的形狀:常見的有平頂活塞、、凸頂活塞、凹頂活塞及成型頂活塞。
(2)活塞頭部。活塞頭部是活塞環槽以上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氣體壓力,並傳給連桿;與活塞環一起實現對氣缸的密封;將活塞頂所吸收的熱量通過活塞環傳給氣缸壁。
活塞頭部切有若幹道用以安裝活塞環的環槽。汽油機活塞一般有3~4道環槽,上面2~3道用以安裝氣環,下面一道用以安裝油環。在油環槽底面上鑽有若干徑向小孔,以使被油環從氣缸壁上刮下來的多餘機油經過這些小孔流回油底殼。
(3)活塞裙部。活塞環槽以下的部分稱為活塞裙部。其作用是引導活塞在氣缸內作往復運動,並承受側壓力。
直列式氣缸體
氣缸體與上曲軸箱常鑄成一體,稱為氣缸體-曲軸箱,簡稱氣缸體。氣缸體上部有一個或數個為活塞在其中運動作導向的圓柱形空腔,稱為氣缸;下部為支撐曲軸的曲軸箱,其內腔為曲軸運動的空間。
氣缸體是發動機各個機構和系統的裝配基體,並由它來保持發動機各運動件相互之間的准確位置關系。
為了使氣缸散熱,在氣缸外部制有水套(水冷式發動機)或散熱片(風冷式發動機)。
在上曲軸箱有前後壁和中間隔板,其上制有主軸承座孔,有的發動機還制有凸輪軸軸承座孔。為了這些軸承的潤滑,在側壁上鑽有主油道,前後壁和中間隔板上鑽有分油道。
發動機氣缸排列常見的有單列式和雙列式兩種形式:單列式(直列式)發動機的各個氣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但為了降低發動機的高度,有時也把氣缸布置成傾斜甚至水平的。雙列式發動機左、右兩列氣缸中心線的夾角γ<180°者稱為V型發動機。
發動機相關術語
(1)上止點--活塞離曲軸旋轉中心最遠處,通常即活塞的最高位置。
(2)下止點--活塞離曲軸旋轉中心最近處,通常即活塞的最低位置。
(3)活塞行程--上、下兩止點間的距離。
(4)沖程--活塞由一個止點到另一個止點運動一次的過程。
(5)曲軸半徑--曲軸與連桿大端連接的中心到曲軸旋轉中心的距離。
(6)氣缸工作容積--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所讓出的空間的容積。
(7)發動機工作容積--發動機所有氣缸工作容積之和,也稱發動機的排量。
(8)燃燒室容積--活塞在上止點時,活塞頂上面的空間叫燃燒室,它的容積稱燃燒室容積。
(9)氣缸總容積--活塞在下止點時,活塞頂上面整個空間的容積,它等於氣缸工作容積與燃燒室容積之和。
(10)壓縮比--氣缸總容積與燃燒室容積的比值。
㈣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圖解的前言
汽車維修與服務行業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從業人員與日俱增,廣大從事該行業的人員亟須內容生動、實用性強的圖書以供學習和參考。為此我們編寫了《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圖解》和《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圖解》兩本簡明學慣用書。
編寫的過程中,我們一改傳統教材類圖書偏重理論講述的沉悶風格,取而代之的,是精選的大量生動圖片和言簡意賅的簡短文字,把構造、原理的介紹和診斷、檢修的過程圖形化,做到圖文並茂、淺顯易懂。既生動形象,又增強了身臨其境的實踐效應,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便捷性,不僅便於教學,也便於初學者掌握。
本書附帶光碟的內容是採用大量精彩圖片製作的課件,必要的理論簡明扼要,實際操作重在難點和關鍵步驟。所提供的大量素材,教學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增加趣味性和生動性。
本書主要是針對技工學校、中職中專類院校汽車專業教學使用,以及廣大汽車維修與服務行業人員培訓和學習使用。
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徐思平、劉新林、胡曉東等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懷,在此謹表深深的感謝。
㈤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主修課程都有哪些
車輛工程抄,汽車服務工程襲,汽車維修工程,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改裝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整形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保險,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汽車運用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