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能源政策日漸明朗,2019年是購買插電混動的最佳時機嗎
插電混動汽車發展概況分析
當我們在討論新能源汽車時,我們在討論什麼?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純電動車型,其實,除了純電動車,插電混動、油電混動以及氫燃料汽車都屬於新能源汽車行列。
尤其是插電混動,去年在新能源市場的存在感頗高。插電混動車,顧名思義,就是既可以純電動行駛,也可以只使用汽油,當電池電量耗盡時,內燃機介入工作,還可以正常行駛。
在2019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和一眾技術專家,也都對插電混動的表現給予積極的評價。
如此看來,一直被純電動壓過一頭的插電混動,要逆襲了?
2018年全年我國插電混動汽車產銷量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混合動力汽車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6萬輛和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8%和67.9%。累計方面,2018年全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
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7.8萬輛和26.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3.3%和139.6%。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銷均完成0.6萬輛,比上年同期均下降58%。
2018年1-12月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插電混動汽車優勢漸顯 技術不斷成熟
從目前的補貼政策力度上看,比起插電混動,國家更支持純電動汽車的發展。
如一輛續航里程大於400公里的純電動車,可以享受5萬元的國家補貼,不少城市按照1∶0.5的比例進行再次補貼。而插電混動車型,只有續航里程大於50公里,國家才會補貼2.2萬元,上海、深圳的地補是1萬元左右。
在一些城市,插電混動甚至「沒有名分」,例如在北京,插電混動被拒之於新能源汽車的門外,拿不到補貼,也拿不到新能源汽車牌照。
在此背景下,插電式混動在銷量上依然「能打」,是因為與純電動車相比,它具備了更能滿足消費者駕駛需求的技術特性。
首先是續航里程的問題。盡管許多純電動車都在標榜高續航,但實際里程根本達不到那麼高,找不到充電樁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不是各地區在一夜之間能解決的,所以車主經常擔心自己的純電動車因為沒電,半路「趴窩」。
插電式混動車型的技術特性,則直戳純電動車的痛點。當電池沒電時,插電混動會切換到燃油模式,確保汽車的續航里程,並會反向給電池進行充電,不會過多地影響車輛的駕駛體驗。
在發展過程中,插電混動的技術也不斷成熟。
在電動車百人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認為,現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基本上達到了綜合能耗在2L/100km以下。工信部部長苗圩也表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以提高傳統內燃機的使用效率和整車能源效率,也可以降低電池的使用量、車輛自重以及車輛成本。
「特別是有些新開發的電驅動平台,用阿特金森發動機發電,搭配比純電動車少得多的電池組來驅動電機,帶動整個車輛運行,這是去年已經開始投放市場的一種不同於傳統增程式、插電式混合動力的汽車,按照串聯方式發展的趨勢。」苗圩說。
插電混動汽車發展潛力巨大 企業紛紛加大布局
近年來,消費者可選擇的插電混動車型越來越多,很多品牌都採用了「雙黃蛋」生產模式,就是一款新能源車型既有純電動版,也有混動版。
2018年,我國上市的插電混動車型達數十款,自主品牌日益重視對插電混動的技術布局。長城汽車專門為打造WEY
P8這款插電式混動SUV自主開發了Pi4平台、吉利自主研發了P2.5架構、比亞迪DM雙模混動技術、北汽新能源也將構建48V、HEV、PHEV、EV技術矩陣。
外資車企也正在插電混動領域發力。一向主推油電混動的豐田和本田開始向插電混動轉型,寶馬等外資車企披露的2020年新能源規劃也顯示,前期階段要推出的幾款車均是插電混動車型,大眾汽車更是准備在2019年,將自己的插電混動陣容由3款拓展到6款。
如此布局,是因為中國插電混動市場的潛力。
在歐洲及美國市場,插電混動與純電動車的銷量差距並不大。2017年,歐洲市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的銷量比例已經接近1∶1,插電混動在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中的佔比約為47%,中國市場遠未達到相近的比例。
同時,車企也有自己的考量。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實驗室主任王子冬表示,隨著《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下簡稱「雙積分」政策)的落地,插電混動或將迎來更好的市場契機。
他認為,按照「雙積分」政策的規定,車企所售車型中,新能源汽車積分佔比需在10%,銷售一台插電混動的積分是2分,所以對於廠家來說,推出插混版本汽車既能滿足油耗限值要求,又能幫助企業賺取新能源汽車積分。
插電混動也是企業轉型過渡的最佳選擇。某自主品牌技術負責人對《財經國家周刊》表示,插電混動車節能效果明顯,同時產業化條件要求相對較低,不需要另建基礎設施,在轉型中還可在電池、電機、電控層面為純電動車發展積累經驗。
在萬鋼看來,市場應該及時推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發展,同時向增程式混合動力發展方向轉變。
插電混動政策導向不明確,未來市場競爭加劇
不過,業界對插電混動的擔憂並沒有減少。
首先是消費者使用不當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說,「據了解,有相當一部分插電混動車主根本不為車輛充電,更有甚者,乾脆把車輛的電池拆下來,完全當燃油車在使用。」
而未來,雖然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已成定局,但插電混動政策導向的不明確,讓業界對它的前景猜測不斷。
有聲音認為,插電混動的大勢不會持續太久。「這個時候轉向推廣插電式和增程式,應該就是為了應對補貼退坡。」上述自主品牌負責人表示,政府明確將純電動確定為新能源汽車的主力發展路線,並給予遠高於插電混動和其他非純電動模式的政策補貼,所以未來,純電動車仍是車企的重點布局對象。
國家發改委2018年12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下稱「規定」)的發布,也讓插電混動的前景充滿未知數。第五條顯示,燃油汽車投資項目是指以發動機提供驅動動力的汽車投資項目(含替代燃料汽車),包括傳統燃油汽車、普通混合動力汽車,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投資項目。
從字面來看,這是把插電混動車劃歸到燃油汽車投資項目類別中,將要和新能源汽車劃清界限。
不過依照規定,判斷一款車是否為新能源汽車,並不是根據該規定,而應根據工信部分批次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認為,發改委的規定,只是從產業投資審批角度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進行劃分,「由於傳統燃油車和插電式混動車型的生產模式相同,國家因此從投資環節防止車企借投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對燃油車進行產能擴張,從投資的源頭防止燃油車產能過剩。」
目前,討論仍未結束,不過能夠明確的是,隨著大眾、豐田等外資品牌的進入,插電混動領域的競爭激烈程度加劇,而如何打開限牌城市以外的市場,將成為汽車廠商需要面對的問題。
B. 新能源汽車是哪幾個股,代碼是多少謝謝。
新能源汽車股有:
000800 一汽轎車;600104 上汽集團公司;000625 長安汽車; 600066 宇通客車公司;600686 金龍汽車公司;600166 福田汽車北京公交集團;000957 中通客車公司;600458 時代新材等……
還有其它和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個股,如:
600580 卧龍電氣;600366 寧波韻升; 002407 多氟多;600884 杉杉股份;600478 科力遠正;000839 中信國安;600192 長城電工;600846 同濟科技;氫動力電池;600111 包鋼稀土公;000762 西藏礦業;600549 廈門鎢業;600459 貴研鉑業等……
(2)萬鋼談新能源汽車擴展閱讀: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是一種存在於概念中的股票。中國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資深專家、科技部部長萬鋼提出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為:到2012年,國內有10%新生產的汽車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按屆時汽車年產輛為1000萬輛算,我國新能源汽車要達到年產100萬輛的規模。
C. 談談你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看法
新能源汽車,最大痛點就是電池了,雖然有幾種比較先進的技術,如特斯拉的電力管理技術、國內的快速充電和換電,但最根本的設施需要巨大投入,當然也包括各大廠家的技術更新和發展。
(3)萬鋼談新能源汽車擴展閱讀
新能源汽車優缺點:
優點: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只要有電力供應的地方都能夠充電。
缺點: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於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7~1/3,這主要取決於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
D. 科技部對新能源車有什麼看法嗎
2018中國電動汽抄車百人會公布的數據襲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 79.4 萬輛和 77.7 萬輛,同比增長 53.8%和 53.3%,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對 2017 年汽車總產量的貢獻率提高至2.74%,中汽協預計,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將超過 100 萬輛。
在政策支持方面,萬鋼表示,未來還將完善政策創新,保持政策連續性。繼續擴大電動汽車市場銷售的配額,加快公交、計程車的普及和推廣,同時還將及時出台自動科技部部長 萬鋼:在財稅方面,堅定2020年電動汽車財政補貼退出的同時,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科技部明確延長車購稅優惠措施,同時汽車節能積分制和相應的獎勵制度也快完成,加快碳交易制度、支持商業創新模式以及擴大新能源汽車的份額這個方面都還需要政策下力。
E. 萬鋼建議2020年新能源車補貼不退坡,政策未確定
1月11日,在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皆主張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不再退坡。不過,今年補貼政策尚未確定。
萬鋼在論壇上表示,新能源汽車購置環節財政補貼政策有效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2019年中央財政補貼總退坡幅度已超70%的情況下,建議到2020年底,穩定現有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不再對補貼產品的技術指標作作出新的調整,讓企業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補貼退出後的產品規劃與研發工作。
第一汽車頻道記者了解到,雖然2020年的汽車補貼政策並沒有確定,不過業內關於放緩退坡速度及技術指標要求的建議時有出現。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接受第一汽車頻道等媒體采訪時談到,進一步退坡沒問題,但不應再提高技術指標要求。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也曾表示,不宜過快追求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提高。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談談你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前景和方向的看法
長遠來看,遠期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優勢顯勝。第一個變化新的電池體系要突破。液態電池不斷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是重大隱患。固定電池就能同時解決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安全性等問題。商業化之後,對新能源汽車將會是一個重大的促進。
其次汽車承載的功能可能要發生變化,汽車主要是交通工具。將來的汽車是交通工具+高級智能移動終端。第三個變化就是自動駕駛對用戶的發展將來也是新能源汽車重要的推手。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表明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天然氣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267萬輛,同時天然氣加氣站也超過18200座。中國天然氣汽車發展迅速。
其中LNG(液化天然氣)汽車在以年均20%以上的銷售速度增長,CNG(壓縮天然氣)汽車銷量年均增長速度在30%以上。
(6)萬鋼談新能源汽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車輛運行前打開12V電源開關,打開鑰匙開關上電後,整車自檢,通過自檢後READY燈點亮,可以啟動。
2、車輛運行時須實時關注儀表上顯示單體電壓狀態,如行駛過程中發現有單體電壓低於3.3V時,應避免急加速和高速行駛,並盡快行至最近充電站進行充電。如行駛中發現有單體電壓3.0V時,應立即靠邊停車,並撥打報修電話,否則將嚴重損壞電池組。
3、車輛運行時須實時關注儀表上顯示電池組最高溫度狀態,當電池組最高溫度超過60℃,應立即靠邊停車,並撥打保修電話。
4、車輛啟動時應緩慢啟動,禁止急加速,急剎車。
G. 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怎麼樣
2018中國電動汽復車百人會公布的制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 79.4 萬輛和 77.7 萬輛,同比增長 53.8%和 53.3%,創歷史新高。
新能源汽車對 2017 年汽車總產量的貢獻率提高至2.74%,中汽協預計,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將超過 100 萬輛。
在政策支持方面,萬鋼表示,未來還將完善政策創新,保持政策連續性。繼續擴大電動汽車市場銷售的配額,加快公交、計程車的普及和推廣,同時還將及時出台自動科技部部長 萬鋼:在財稅方面,堅定2020年電動汽車財政補貼退出的同時,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科技部明確延長車購稅優惠措施,同時汽車節能積分制和相應的獎勵制度也快完成,加快碳交易制度、支持商業創新模式以及擴大新能源汽車的份額這個方面都還需要政策下力。
H. 老生重談為什麼新能源汽車,國家一直倡導支持發展
現在國家已經對發展新能源有明確提法:
發展新能源產業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決策,關專繫到未來我國對石油屬的依賴度,掌握對能源供給的主動權。
發展電動汽車技術是新能源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國家對此扶持力度會越來越大的,而不是減弱。供參考。
I. 萬鋼: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同等重要、互不替代
1月11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主要推動者和技術路線制定者、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對於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關系做出新的闡述——同等重要、長期共存;互相補充、循序發展;各有定位、互不替代。
相比他一年前提出的「應及時把(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所引起的爭議來說,新的觀點更加符合汽車行業當下的普遍認知,即受制於多種因素,氫燃料電池汽車並不是當前的發展重點。
據萬鋼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中部西部等一些地區的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區,在這些示範應用區當中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近4000多輛,目前規劃在建和已建的加氫站130多座,其中有61座已經建成,投入運營的加氫站已經有52座。
如何協調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萬鋼提出了幾條建議:國家要把氫能納入國家的能源戰略體系,明確氫能在能源體系當中的定位,加強利用可再生能源製取氫氣,同時,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加強產業鏈的協同,形成氫能的制、儲、運、用的全產業鏈系統布局;堅持市場導向,有計劃地合理選擇推廣應用示範區,同時加快相關標準的研究和制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J. 聚焦百人會|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會後繼乏力嗎
|「希望大家對新造車企業多一點包容,新造車勢力大部分成立在四到五年,而特斯拉成立17年。中國很多整車廠,比如民營的吉利都是17到20年,一個五年的企業跟一個大概十幾、二十年的企業差距巨大,但我們也在快速的奔跑。」?何小鵬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