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大全 > 四川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四川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2-24 21:00:03

❶ 四川經濟提質增效深度發力的具體措施

1月28日「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正在建設中的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研發總部項目,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與四川省全面戰略合作落地的第一個項目。隨著這一項目在成都的落地,四川將成為全國航空與燃機產業的重要一極。去年,四川全省新項目新企業新產業等新動能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50%,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超過50%,經濟提質增效成效顯著。

提質增效的有力舉措對投資者、合作者的吸引力也進一步增強。元旦前夕,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四川)項目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開工,這是我國首個生物治療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癌症等新葯研發周期有望減半。」參與項目規劃設計的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金亮介紹。去年12月以來,四川省密集與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浙江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四川省校合作「朋友圈」快速擴大,已增加到16所知名高校。

❷ 「十三五」規劃建議出爐 四川未來幾年將有哪些大變化

1、通江達海 貫通全國
從四川直達世界
蓉歐快鐵一路賓士,將「四川造」帶入歐洲市場。而來自歐洲的紅酒、牛奶、化妝品、香水等也乘坐著「鐵路快運」進入四川的千家萬戶。
這只是四川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構建開放經濟格局的一個縮影。
根據規劃,「十三五」時期,四川實施「251」行動計劃,選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在能源資源、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鼓勵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規劃建設新機場國際空港經濟區,推動新川創新科技園、川法生態科技園等國別產業園區合作共建。
走出去,引進來,四川還將構建出川出川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藉助長江天然黃金水道,暢通四川出川通道。
在航空上,天府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將在「十三五」期內建成投用。全面覆蓋「一帶一路」6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區域樞紐機場,加快形成以成都為國內中轉樞紐,至歐、美、澳、非、亞5大洲的客貨直飛網路。
作為國內第五大鐵路樞紐,到2020年,成都將建成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二環十射」鐵路運輸網,出川通道增加至15條,至西安、昆明、貴陽、蘭州、武漢4小時快鐵交通圈,至環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地區8小時快鐵交通圈。
2、不要羨慕「閱兵藍」
「四川藍」將越來越多
既要金山銀山,還要碧水藍天。
成都的朋友,今年明顯感覺質空氣質量明顯好於去年。未來五年,四川還將要重拳出擊,投入大量的精力治理空氣。所以,不要羨慕「閱兵藍」了,今後,「成都藍」、「四川藍」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
10月28日,成都市環保局局長陳琳最新通報的數據,與2014年同期相比,空氣質量為優的天數增加9天,中度污染以上天數減少20天,其中,今年無嚴重污染天數,去年同期為7天;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分別下降12.4%、20.3%、26.3%、11.9%,一氧化碳超標率持平,臭氧超標率上升14.2個百分點。
除了空氣治理,未來五年四川還將全面實施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推進生態省建設,加強若爾蓋草原濕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秦巴生物多樣性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推動長江、金沙江、嘉陵江等8大流域水土保持帶建設,構建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3、更多城市GDP將邁進2000億俱樂部
今年,成都第三繞城高速將全面開工,一條高速公路串聯起經濟區內個大市州,極大方便了市州交流和市民出行。去年,天府新區升級為國家級新區後,今年又有4個重大項目落戶天府新區。
成都經濟區發展迅速,其它兄弟區域又將如何發展呢?十三五規劃指出,四川將繼續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推動首位城市成都提升品質,高水平建設天府新區,形成全省新興增長極,推動一批市州經濟總量邁上2000億、1500億台階。
同時在優先發展、領先發展成都經濟區的同時,大力推進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發展特色經濟。
4、創新驅動產業轉型
「雙創」人才來川機會多
科博會、海科會、菁蓉會、蓉漂茶會、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今年絕對稱得上四川的創新創業年,創新人才、創新產業、創新園區,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創新創業帶來的是各大產業的蓬勃發展,比如新能源汽車,在科博會上的規模,可比車展還大得多。
十三五規劃指出,四川仍要深入推進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產業創新牽引升級、區域創新發展示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等「四大科技創新工程」;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中國製造2025」;積極培育頁岩氣、節能環保裝備、信息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以及積極培育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技服務、養老健康服務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發展等,已經考慮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
5、成都除外全部放開戶籍
700萬農村人將變城裡人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2014年四川省城鎮化率已經達到46.3%,,但比全國還是低了8.4個百分點,未來我們要如何走?
十三五規劃提出,四川要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深入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邱建表示,「十三五」期間四川定的目標是,將以引導700萬人就近城鎮化、促進800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500萬人居住的城鎮危舊房和棚戶為重點,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為此,「十三五」要全面放開除成都市以外的其他城鎮落戶限制;徹底改變傳統以「土地財政」為唯一模式推動城鎮化的路徑,著力創新驅動,走出一條集約節約、資源環境友好、可持續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
6、貧困村貧困縣「摘帽」
497.6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未來五年,四川將重點圍繞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積極推進「四大片區」扶貧攻堅,實施扶貧攻堅行動計劃。通過產業扶持、移民搬遷、強化社會保障等方式,精準解決貧困地區住房、交通、供水、電力等突出問題,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省扶貧移民局局長張谷,「十三五」期間四川將打扶貧攻堅「3+10」組合拳,確保到2020年497.6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501個貧困村全部和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精細實施扶貧開發「10個專項方案」, 深化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深化幹部駐村幫扶、深化精準扶持措施、深化資金項目管理、深化扶貧脫貧實效、深化社會參與扶貧等「六個深化」或寫進規劃綱要。持續實施重大民生工程,積極擴大就業,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❸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產業領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把握信息技術升級換代和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機遇,依託我省在人才和產業方面的優勢,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網路,大力發展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推進高性能集成電路、平板顯示、高端軟體等行業發展,堅持自主創新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雙輪驅動,建設國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力爭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3000億元以上,增加值900億元以上,產業規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
下一代信息網路。加快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網路以及「三網融合」信息網路建設,統籌寬頻接入。強化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開發,加快自主標準的推廣應用,帶動新型網路設備、智能終端產業和新興信息服務的創新發展。發展寬頻無線城市,加快先進信息網路向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延伸覆蓋,普及信息應用。強化網路信息安全和應急通信能力建設。
電子核心基礎產業。圍繞重點整機和戰略領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電路自主開發能力,重點發展通用、新結構中央處理單元、圖像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數/模和模/數轉換器、存儲器、可編程器件、微型系統級晶元、關鍵IP核產品、射頻識別晶元、信息安全晶元及系統晶元、非接觸IC卡晶元等。積極發展等離子顯示面板(PDP)、液晶顯示面板(TFT-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OLED),加快發展敏感元器件與感測器、光電子器件、片式電子元件、高頻率器件、電力電子器件、微特電機與組件等新型電子元器件。重點發展新型電子元器件材料、新型顯示前端用基礎新材料和新器件。
高端軟體和新興信息服務。加快發展面向市場的基礎軟體、移動計算軟體平台、網路信息安全軟體、數字內容加工處理軟體、嵌入式軟體、系統集成和支持服務、信息技術咨詢和管理服務、互聯網增值服務。加快高端軟體開發和自主軟體應用,支持金融、交通等關鍵領域智能管理信息系統軟體研發。積極發展物聯網環境下的交通物流、遠程醫療及護理、遠程教育等新興服務業態。大力發展數字虛擬技術,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專欄2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三網融合全面推廣,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基本完成,寬頻無線城市大規模發展,網路裝備產業進入國內前列;新一代顯示技術取得突破;智能感測器、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等關鍵電子元器件自主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重要應用軟體的技術水平和集成應用能力大幅提高,掌握網路信息服務關鍵應用和基礎平台技術,互聯網普及率超過40%,基本形成高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標准體系,一批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進入國家先進行列。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可信網路平台技術,智能人機交互技術,嵌入式軟體及軟體服務技術,高性能多業務承載網技術,寬頻無線與移動通信和光通信技術,智能終端、泛在網技術,微型系統級晶元設計技術,新型顯示技術,新型顯示生產線專用設備關鍵技術,射頻識別、新型感測器技術,物聯網集中平台技術,空間信息技術,新型元器件和電子材料生產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支持建立產業聯盟和創新聯盟,提升數字電視、移動通訊和下一代互聯網的工程中心、實驗室創新能力;建立完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智能感測等領域工程實驗室,建設平板顯示共性技術研發及公共服務平台;加強軟體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引導業務標准庫、知識庫和案例庫建設。加大行業領軍人才和實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
3.產業化:推動數字電視下一代傳輸演進技術、接收終端、核心晶元發展,積極推進集成電路、LED、微機電系統(MEMS)、智能感測器、大尺寸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面板(TFT—LCD)、等離子顯示面板(PDP)、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等產業化;加快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OLED)中試和量產。
4.骨幹企業培育:實施骨幹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扶持計劃,鼓勵產業鏈上下游聯合和重組,支持基礎產品企業與應用企業建立創新聯盟。
(二)新能源產業。
把握世界新能源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發揮我省資源和產業優勢,突出新能源開發轉化和裝備製造兩大重點,加快新能源產業化發展,促進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互動,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和產業結構低碳化,建成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新能源產業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增加值600億元。
核電產業。充分發揮我省核電裝備科研、設計、試驗、製造、安裝到核燃料供應、管理和技術服務的整體產業優勢,重點發展核電裝備製造,非核動力裝備,核島設計與系統集成、核島和常規島設備、高性能核燃料元件。發展AP1000、EPR第三代蒸汽發生器、核電汽輪機、發電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和主管道等核電主設備,積極推動核電配套產品自主開發和國產化應用。建立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供應集成采供體系和核電技術服務體系。構建核電設計服務、關鍵模塊與部套件生產、基礎材料和能源生產的完整產業體系。推動民用非動力核技術產業化應用。重視核電安全技術研究,加強核應急能力建設,提升核應急管理水平。
太陽能產業。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關鍵材料、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其他新型電池及組件等晶硅光伏產業。積極發展碲化鎘太陽能電池、非晶硅太陽能電池、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納米晶硅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等薄膜光伏產業。加快發展聚光太陽能接收器、菲涅爾透鏡、聚光光伏電池、太陽跟蹤裝置及控制系統等聚光光伏產業。積極發展坩堝、清洗蝕刻、絲網印刷、光學鍍膜、磁性濺射、組件測試等光伏生產設備。建設一批大型並網光伏電站,建築一體化並網光伏電站、離網型光伏電站和戶用光伏系統,積極探索推動試驗示範光熱電站建設。
風能產業。以整機產品配套為重點,積極發展1.5MW以上陸地風機和3MW、5MW潮間帶及丘海系列風機、變頻裝置、控制器、齒輪箱、雙饋式與直趨式發電機、柱軸承/偏航軸承/變漿軸等各類軸承、液壓控制系統、潤滑成套設備、主軸、輪轂、風力發電機組控制系統、並網逆轉變控系統、輸配電設備等。實現風機整機製造規模化和系列化。加快建設一批風力發電場,增加清潔能源供應。
生物質能。加快生物質直接燃燒固化氣化發電等技術產業化,形成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設計、集成和製造能力。研製生物質能源成套裝置,積極發展沼氣能源成套設備、分布式生物質固化氣化聯合循環發電、分布式沼氣發電成套設備、可再生生物質鍋爐、生物質氣化爐熱解新技術成套設備。積極發展麻瘋樹等提取生物柴油和生物質發電。
智能電網。開展新能源發電的系統模擬、功率預測和並網運行控制等先進技術研發及推廣,加強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和技術保障。完善輸電線路狀態檢測,加強智能變電站建設,促進居民用電智能化管理。積極推動智能電網運行體系建設,提高智能電網管理運行水平。
其他新能源。以電動汽車和電站儲能為主要應用領域,重點發展以超級電容、大容量鋰電池、含釩液流電池等為主的儲能器件製造和儲能系統集成,以及儲能技術在智能電網、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並網等方面的示範應用。
專欄3 新能源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掌握先進核電技術,提升裝備製造能力;太陽能利用設備及新材料的研發能力大幅度提高,開展太陽能熱發電實驗示範;掌握先進風機組整體設計能力;突破下一代生物液體燃料技術。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第三代核電核島與常規島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技術,兆瓦級以上陸地和海上風機模塊化設計製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高效晶硅、非晶硅及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光熱發電技術,聚光發電技術,生物質熱解氣化及燃燒技術,生物質液體燃料高效轉化技術,燃氣發電機組關鍵核心技術,大功率儲能電池及智能電網技術、動力電池技術等。
2.產業化:推進核電系統集成、關鍵模塊和零部件,大型風電整機、新型風電機組和零部件,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和配套設備等產業化,加快開發利用清潔高效能源,推動煤層氣、頁岩氣以及生物質能等產業化發展。
3.市場培育:開展太陽能熱發電工程示範,適時大規模推廣應用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加強適應光伏發電發展的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推動生物質能源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開發建設,促進生物質能加快應用。
(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依託我省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面向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發揮大企業、大項目帶動作用,全面提升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推進民用航空、航天及衛星應用等行業領域發展,建設國家重要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實現總產值1500億元,增加值400億元。
民用航空。重點發展軍機、公務機、無人機、直升機等整機和臨近空間飛行器,國產大飛機機頭和ARJ-21新支線飛機機頭、機身等關鍵部件,大型航空發動機整機及零部件,航空電子系統產品,航空機載設備及配套產品。積極發展機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及成套設備、航空物流系統及設備。發展通用航空整機平台、配套產品、航空服務、通用機場,構建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體系。發展機體、航空發動機、航空設備的維修,推進航空再製造、客改貨業務、航改燃機系列產品發展。
航天及衛星應用。結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快航天及衛星應用技術推廣和產業化。重點發展大型火箭、亞軌道火箭、空間服務系統及設備、衛星載荷系統、星際鏈路系統等宇航產品,推動衛星通信、導航、遙感應用系統開發,發展衛星運營增值服務,構建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航天產業鏈。推進衛星地面系統、用戶終端系統、宇航級關鍵元器件開發,實施北斗用戶終端批產工程、高分遙感綜合應用示範工程,建設北斗衛星應用產業園、北斗導航運營中心、高分遙感數據中心,建設區域對地觀測衛星數據處理與信息服務體系、衛星導航運營服務體系。
軌道交通。依託國內唯一的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和相關企業、研發機構,抓住城際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機遇,掌握時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車、新型地鐵車輛等裝備核心技術,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加快發展高速鐵路橋梁關鍵功能部件、高速鐵路的線路設備、高速動車組運載裝備、高速鐵路線路維修設備等,建設高速鐵路功能部件試驗檢測中心。
智能裝備。以先進重大裝備為特色,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數控機床及關鍵功能部件、智能專用設備、智能控制系統、自動化成套生產線關鍵部件、關鍵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等。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電子控制系統和智能充(放)電系統。
專欄4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民用機、軍機發展和應用實現重點突破,形成國產飛機發展的關鍵部件生產能力;掌握先進軌道交通核心技術,滿足我國軌道交通發展需要;智能裝置實現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領域製造過程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民用機、軍機總體設計、總裝製造、系統集成和實驗驗證技術,空中管制、通信、導航、監視技術,衛星通訊、導航定位、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應用技術,高速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製造技術,高速精密機床製造技術、遠程智能化加工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推進航空航天重點試驗驗證設施建設,提高航空航天的綜合技術開發能力。推進軌道交通裝備標准體系建設,完善試驗驗證條件。實施智能製造裝備創新發展工程,推進中高檔數控系統與功能部件、關鍵基礎零部件產業化。
3.產業化:積極發展民用機、軍機以及國家大飛機項目中立項的大飛機機頭及部分前機身部件和通用機載設備,加快發展大型航空設備、航天電子產品、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等主機或配套產品, 加快高鐵大功率電力機車、大功率交流傳動內燃機車等機車車輛產品及數控刀具、量具及合金材料、高速電主軸、機械主軸、高精度智能化、數字化測量儀器儀表及其他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產業化進程。
4.市場培育:開展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拓展包括市場開發、航空租賃、維修服務等在內的航空服務業,推進航空航天產業鏈的協調發展。
(四)新材料產業。
緊跟材料結構功能復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與器件集成化、制備和使用過程綠色化的國際新材料發展新趨勢,發揮我省在科技、人才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堅持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相結合,重點推進稀土、釩鈦、硬質合金等產業領域的發展,建成國家重要的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新材料產業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增加值600億元。
新型功能材料。重點發展稀土貯氫合金系列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及貴金屬催化材料、碲化鎘/硫化鎘、鋰材料、鋰離子電池隔膜、銅銦鎵硒復合薄膜材料、含釩陶瓷、高檔銳鈦型鈦白、特種有機硅、氟單體以及高附加值有機硅、氟下游產品、硅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
先進結構材料。重點發展釩鈦低(微)合金、新一代節約合金資源不銹鋼、工程塑料、硬質合金數控刀具、人造聚晶金剛石、立方氮化硼復合片、金屬陶瓷材料及刀具、量具、礦用合金、耐磨零件及深加工產品、鎢絲、鉬絲和鎢鉬製品、硬面材料、新型焊接材料、功能性炭黑及碳石黑材料、高檔鈦材、高純金屬材料等產品。
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重點發展超高強芳綸纖維、芳綸1414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熱致性纖維、聚甲醛纖維、玄武岩纖維、碳纖維、醋酸纖維等重點產品。開展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提升生產工藝技術和生產裝備水平。
生物醫用和共性基礎新材料。重點發展新一代組織誘導性人工骨、軟骨、肌腱等器械和組織工程化製品,醫用聚氨酯及聚乳酸等合成和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製品,表面抗凝血改性的人工瓣膜、血管支架,心肌補片、封堵器、人造血管、生物瓣膜等介入治療和心血管系統修復器械,血液採集、分離、純化材料和製品等產品。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專欄5 新材料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圍繞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及其復合材料等三大領域,建設新材料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品牌,培育龍頭企業。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釩鈦磁鐵礦煤基直接還原技術,新型節能多晶硅生產及硅材料副產物回收綜合利用技術,工程塑料新產品開發及深加工和應用技術,高端氟硅材料產業化及應用技術,紡綸、聚苯硫醚纖維、聚四氟工業纖維、玄武岩纖維、聚甲醛纖維、熱致性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化技術,稀土礦產資源采選、冶煉分離、深加工及綜合回收利用技術,超細晶、超粗晶、高精度硬質合金及製品製造技術,生物醫用材料製品及植入器械開發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新材料產業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促進形成產業技術聯盟或產學研聯盟,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物和技術創新團隊,圍繞重點領域初步形成「研發-中試-成果轉化-產業化」創新鏈。重點骨幹企業裝備和技術水平大幅提升,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產業化:加快釩鈦、稀土、硅、鋰新材料的開發利用,推進含釩、鈦、稀土、硅、鋰材料的產業化,推動化學新材料及特種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的發展,積極推進超硬材料及刀具、生物醫用材料和醫用植入器械產業化進程。
(五)生物產業。
抓住全球生物產業加速發展的機遇,發揮我省生物資源、科技、產業的比較優勢,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重點加快發展生物制葯、現代中葯和生物育種等行業的發展,開發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的名牌產品,建成國家重要的生物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生物產業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增加值300億元以上。
生物醫葯。大力發展生物制葯、現代中葯和化學合成葯。重點開發預防傳染病疫苗、治療用生物疫苗、靜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以及破傷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1N1甲型流感人免疫球蛋白、特異性溶瘤重組腺病毒注射液、新型抗體類抗新生血管生成葯物、新型抗體類抗腫瘤血管生成葯物等。加快發展中葯資源、新型中葯飲片、中葯提取物、現代中葯新品種深度系列開發。攻克血漿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延伸血液製品產業鏈。推進創新葯物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支持發展化學高仿葯。
生物醫學工程。加快推進醫學與其他領域新技術的交叉融合,構建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創新體系,提升新型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開發能力。重點發展重大傳染病診斷血清試劑、快速診斷試劑、醫用磁共振、數字化X射線機及附屬部件、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超聲影像設備、血液透析設備等高端醫療診斷設備。
生物農業。支持發展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生物育種產業,積極發展動植物轉基因技術與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培育動植物超級種。發展生物農葯、生物肥料、動物疫苗、生物飼料添加劑等綠色農用生物製品,推進微生物全降解農用薄膜應用。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及有機農產品,開發畜禽副產物蛋白肽等產品。開發基於非糧原料的下一代生物能源,研究開發利用農作物副產品提供生物能源技術,重點支持麻風樹、粉葛等優良種源的選育和種植基地建設。
生物製造。以培育生物基材料、發展生物化工產業和做強現代發酵產業為重點,大力推進酶工程、發酵工程技術和裝備創新。突破非糧原料與纖維素轉化關鍵技術,培育發展生物醇、酸、酯等生物基有機化工原料,推進生物塑料、生物纖維等生物材料產業化。大力推動綠色生物工藝在食品、化工、制漿、製革等領域關鍵工藝環節的應用示範,積極推進工程微生物與清潔發酵技術應用,重點支持四川泡菜發酵功能菌相關研究和應用。
生物技術服務。重點發展新葯先導物篩選與合成,原料葯與制劑GMP中試設備,促進臨床前研究、葯物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及試驗設計等專業化第三方服務。積極發展幹細胞醫療及研究類生物治療服務。發揮現代中葯、基因技術等研發優勢,推進葯物研發外包服務。開展生物數據挖掘,建立生物信息共享體系,實現生物數據資源共享。
專欄6 生物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形成基因工程醫葯、新型疫苗、抗體葯物、現代中葯等為代表的一批處於國家先進水平的新葯開發平台,制葯技術和裝備研製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現代生物育種和農用生物產品創新平台,實現一批新型綠色農業生物產品產業化發展。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基因工程葯物、新型疫苗、診斷試劑開發和規模化生產及純化關鍵技術,基於功能基因的生物技術葯物設計關鍵技術,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技術,中葯飲片炮製技術,中葯有害殘留物的監測與分析技術,生物化學和免疫化學診斷技術,動植物轉基因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生物有機質提升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加快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建設。依託優勢企業建立完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葯研發平台。建設區域性重要糧油作物、園藝作物和主要畜禽生物育種及產業化設施,強化生物育種工程化能力。
3.產業化:大力發展單克隆抗體、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葯物;肺炎、腦炎等預防傳染病疫苗;治療用生物疫苗和血液製品。推動中葯飲片及提取物、中成葯的創新和產業化,推進抗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重大常見多發疾病化學葯的產業化。
4.產業升級:推進生產工藝創新,完善技術標准體系,強化質量管理,鼓勵優勢企業兼並重組,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六)節能環保產業。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環境條件,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發展環境,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重點加快高效節能設備、資源循環利用等行業領域的發展,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堅實技術和產業基礎。到2015年,力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增加值300億元。
高效節能。重點發展余熱余壓利用、高參數節能環保鍋爐成套設備、高壓高動態電氣驅動系統、區域熱電聯產、節能風機、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成套設備、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煤層氣及瓦斯等高效節能技術和設備。大力發展節能電器、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照明、無極燈、節能建材等綠色節能產品。積極研發推廣節能環保電動汽車、壓水型推進器船舶、混合動力機車等新型節能運輸工具。
先進環保。重點推廣鄉鎮污水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設備、生活垃圾處理成套設備、天然氣開采過程中高含鹽廢水處理成套設備。大力發展煙氣脫硝成套裝置、煙氣脫硫關鍵設備、油/水分離過濾機械、多效真空制鹽節能減排成套設備、大氣復合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大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電子廢物拆解處理、農村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土壤有機質提升、環保檢測設備、環保生態葯劑、機動車尾氣治理等重點環保產品和技術。
環保節能服務。推動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培育專業化節能服務龍頭企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形成節能服務產業體系。積極鼓勵和支持節能服務公司、各類節能技術服務機構提供專業能源計量和審計、能效測試、節能項目設計、節能量檢測、培訓咨詢等專業化節能服務。加強全省節能監測監管網路建設。推廣特許經營模式,發展合同環境管理、碳交易、清潔生產審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工程設計、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運營、環境監測等咨詢服務。開展環境保護設施行政代執行試點工作。
資源循環利用。重點發展共伴生礦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航空產品、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製造,餐廚廢棄物、建築廢棄物、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產品和技術。建立較為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大力發展廢舊家電再生資源產品、再生金屬、再生橡膠等再生資源產品。推進農作物秸稈、實用菌菌渣等農產品副產品的循環利用。
專欄7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推廣應用重大節能技術裝備,高效節能產品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服務企業迅速增加;突破環保產業技術瓶頸,形成一批有比較優勢的先進環保產業基地,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基本實現專業化、社會化,環境服務業有較大發展;推廣應用先進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重要資源再生利用能力明顯提高。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煤的高效清潔燃燒技術,節能鍋爐(窯爐)設備製造與集成技術,節能機電和家電產品製造技術,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煙氣脫硫及脫硝成套技術,生活垃圾成套處理技術、污泥處理技術、機動車尾氣氮氧化物治理技術,釩鈦清潔生產技術,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瓦斯及垃圾氣發動機燃燒和控制技術等。
2.產業化:大力推廣《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和《當前鼓勵發展的環保產品(設備)》中的技術和產品,開展重點節能技術示範、產品產業化及推廣應用,推進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實施節能產品惠民行動、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創新發展工程,示範推廣清潔、脫硫脫硝生產技術。推進「城市礦產」示範和高效發展,實施再製造產業化行動,產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行動,促進區域循環經濟體系建設,推動稀貴金屬礦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廢舊家電、廢舊輪胎及橡膠回收綜合利用。
3.商業模式創新: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環境管理,大力推進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市場化、社會運營服務,發展環保節能服務產業。

❹ 四川西控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有限責任公司

查一查土地出讓

❺ 四川省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秦補貼標准

四川沒有地方補貼!

❻ 西南小城新能源車普及現狀:全市保有量不到200台|春節回鄉觀察

▲位於攀枝花市區的一座充電站,主要面向商用車輛

今年1月8日,京昆高速攀枝花服務區、米易服務區雙向4座電動汽車充電站正式投入運行。這也是京昆高速成都至攀枝花段(雙向)最先面向客戶投運使用的一批電動汽車充電站。

在京昆高速攀枝花服務區的一座充電站,共有4套充電樁,可同時為4台電動車提供充電服務。充電樁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20千瓦,服務運營商是國家電網。目前,電動車車主在米易服務區、攀枝花服務區完成充電後,普通車輛續航能力可抵達昆明、麗江、大理等地。

與新能源乘用車配套的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較為滯後不同,攀枝花給新能源商用車配套的基礎設施則要完善的多。

2017年1月,攀枝花僅有2台新能源純電公交車,當時在公交終點站建設了一套充電樁,可供純電公交充電使用。截至2019年,攀枝花市公交公司分別在4個公交首末場站建設充電樁44套,全部用於215台公交車充電。此外,2019-2020年攀枝花市計劃更新公交車200台,並增建80-100套充電樁。

目前,攀枝花市的充電樁項目建設仍不完善,許多新能源私家車面臨充電難的問題。不過,市政部門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更多充電站、充電樁已在規劃建設當中。

根據《城市公共停車場規劃修編(2017—2030)》,市中心城區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時最低按照總停車位的10%配建充電專用停車場位。攀枝花市也制定了自己的計劃,到2030年,攀枝花市將新增路外公共停車場134個,新增停車泊位數不少於23830個,其中包含充電專用泊位數3561個。

結語:新能源汽車開始在攀枝花紮根

攀枝花市新能源車的普及程度目前還不如一、二線城市。特別是新能源乘用車的發展比較落後。新能源車保有量少、新能源車銷量少,同時充電基礎設備少。

不過,高端新能源車已經說服了攀枝花的消費者,寶馬i8、特斯拉ModelS這類售價較高的車輛都有消費者購買。甚至在普通充電樁非常稀少的情況下,特斯拉也在攀枝花建設了兩個充電站。

這個春節假期,車東西的記者也發現,隨著攀枝花陽光+康養產業的發展,市民的環保意識在逐漸變強,有更多的人能夠接受新能源車。此外,政府出台的停車場和充電站規劃目前也已經開始投入建設。相信新能源車的普及將使這座西南小城的天更藍,水更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閱讀全文

與四川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