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 銷量的數據是多少
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4.2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6.36萬輛,同比增長3倍;
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4.2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6.36萬輛,同比增長3倍;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4.79萬輛,同比增長8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2.46萬輛,同比增長79%。2009年到2015年中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49.7萬輛,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中佔比超過30%。而2015年美國新能源汽車銷售12.304萬台,累計銷售40萬輛左右。無論是單年量還是累計量,中國均排名全球第一。
從全球范圍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於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化期,各國均制定了嚴厲的標准法規倒逼產業升級轉型。在中國,史上最嚴的四階段油耗法規已於2016年1月1日起實施;歐洲、美國、日本分別以每年4.4%、4.5%、3.9%加嚴油耗法規,倒逼汽車降低能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但是光有大棒是不夠的,中、美、歐、日韓分別都制定了從頂層設計到落地推進的政策體系。中國2015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位居第一,歸根結底最大的驅動力在於政策體系,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世界汽車強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鑒於新能源汽車產業涉及到能源安全和產業安全,各國都非常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各自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可分為總體戰略、供給端產品技術支持、需求端激勵、產業配套保障四個層面。
Ⅱ 乘聯會發布數據,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量同比增長5.1%
1月9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產銷數據。在新能源領域,2019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量為106.0萬輛,同比增速為5.1%。其中,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3.7萬輛,環比增長73.5%,同比下降15.1%。
解讀:能夠保住整體正增長還是很不容易的。
由於補貼退坡的影響,中國的新能源市場進入2019年下半年一直在同比下滑。
12月純電動乘用車批發11.9萬輛,同比下降8%,環比11月增長76%;1-11月的純電車用車批發量為73.1萬輛,全年純電動汽車約為85萬輛,佔比超過80%。
12月插混車型批發銷量1.5萬台,1-11月插混車型累計銷量19.1萬台,全年累計銷量約為20.6萬台,插混車型在新能源中佔比為20%。
從車型上來看,相對於2018年,A00級純電動份額從49%下降到26%,A級電動車從33%上升到56%,A級電動車超越A00級電動車成為市場份額最大的車型。
全年銷量表現較好的新能源車型(含插混)為:
A00級:寶駿E100、奇瑞eQ、長城歐拉R1;
A0級:比亞迪元EV;
A級:北汽EU系列、帝豪EV、比亞迪e5,廣汽的Aion S表現也不錯;
B級:唐DM、帕薩特插混、蔚來ES6;
C級:寶馬5系插混、蔚來ES8。
以上險數分析,1-11月,累計上險的純電動個人用戶車型共有約25.9萬輛,占純電動乘用車上險總數的46%;營運類車型19.74萬輛;非營運單位上險的車型為10.64萬輛。
全年純電動終端個人消費佔比可能不足5成,個人上險數又以北京、深圳等限牌城市為主;運營車輛上險,廣州、深圳、杭州較高,均超過1萬輛;非運營單位上險,保定、柳州表現較突出,分別對應寶駿、歐拉的產地。
純電動市場仍然存在個人消費仍以限牌城市為主,個人消費在總體銷量中佔比過低的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乘聯會: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3.7萬台,全年同比增長4.3%
根據乘聯會廠家批發數據,2019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3.7萬台,同比下降15.1%,環比11月增長73.5%。
2019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106萬台,同比增速4.3%。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12月新能源乘用車環比實現高增長,但同比仍呈現全面負增長特徵,體現了補貼退坡前裝的後續影響效果較大。
純電動市場同比下滑6%
純電動市場2019年12月市場佔比89.1%,同比下滑6%,環比上漲81%。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在哪裡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統計數據
可以查一下中國汽車工業年鑒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年鑒,夏澤網有這些年鑒的電子版,很方便。
Ⅳ 乘聯會汽車銷量數據公布:上汽通用下滑嚴重,大眾成最後贏家!
近日,乘聯會公布了12月車企銷量,數據顯示,1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銷售214.1萬台,同比下降3.4%,同比跌幅與11月基本持平。2019年全年,全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2069.76萬輛,同比下降7.4%,較2018年3%的跌幅有所擴大。
今天為大家盤點2019年度部分合資車企的表現,看看他們的2019年成績單。
一汽-大眾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一汽大眾在去年的累計銷量達到了204.62萬輛,同比增長0.5%,高於去年同期的2,036,965輛,成為了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冠軍,這也是一汽大眾五年來首次奪冠。這份優異的成績得益於一汽-大眾旗下大眾、奧迪品牌在去年的穩定發揮,還有大眾的SUV攻勢。大眾去年的銷量達到了140萬輛,奧迪則拿下了69萬的銷量。奧迪A4L在去年還以16.8萬輛的成績拿下來豪華品牌的銷冠。
廣汽-豐田
這讓上汽通用和自家老大哥上汽大眾,在銷量上的差距越來越大。如果持續這樣,可能會重蹈去年4月一樣的覆轍,被東風日產和自主品牌吉利汽車所超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剛剛,乘聯會發布最新銷量數據,19年乘用車共銷售2069萬輛
進入2020年,照例會有上一個月的銷量數據外,19年全年的銷量數據也將公布。而在1月9日,乘聯會率先公布了相關數據。那麼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首先是12月份的銷量數據,零售端數據顯示,2019年12月,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零售銷量達到了214.1萬輛,同比下降3.4%,環比增長11.1%。
12月份車型銷量分類:
12月份轎車銷售101.8萬輛,同比下降6.9%,環比增長9.7%。
12月份SUV銷售99.1萬輛,基本與轎車持平,其同比增長2.5%,環比增長12.4%。
12月份MPV銷售13.2萬輛,同比下降15.2%,環比增長13.5%。
從12月份車型類別來看,轎車和SUV仍是市場的主力,但SUV顯然更有爆發力。MPV則仍舊較為小眾,並且同比下降的數據甚至比轎車還要厲害。
12月份車企銷量分類:
車企方面,12月份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排名前三的企業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和東風日產。至於國產品牌,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和長安汽車表現較好。其中吉利以12.7萬輛排名第四、長安汽車以9.1萬輛排名第七,長城汽車則未公布數據,但數據預估月銷約為8.8萬輛,排名位列第八。
新能源方面,19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售106萬輛,同比增長5.1%。
整體來看,隨著經濟的持續下滑,19年車市也都處於整體下滑的階段。但據乘聯會預測,2020車市將從「谷底」走出,並且目前樂觀判斷是會同比增長1%。那麼在19年,你是否有貢獻一輛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持續拉量!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數據分析
圖6?上汽通用五菱的10月產量
小結:總體來看10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並沒有特別超預期,可能值得期待的是連續2個月會拉出來Q3接近45-48萬台的新能源汽車產量規模。
圖|網路及相關截圖
作者簡介:朱玉龍,資深電動汽車三電系統和汽車電子工程師,著有《汽車電子硬體設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一張圖看懂2020年1月新能源車銷量TOP10
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統計顯示,1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4.1萬輛,同比下降57.9%,環比專下降68.4%。具體看來,榮威Ei5、寶馬屬5系PHEV以埃安分別以3068台、3000台以及2648台的銷量拿下了榜單前三名,其中榮威Ei5從上月的銷量第七躍到榜單第一,同比增長2.3%。寶馬5系PHEV同比增長12400%。北汽EU系列跌至第五,銷量同比降低49.5%。寶駿新能源、全新秦EV、蔚來ES6分別占據第6到第8名,銷量分別為1706台、1690台、1493台。歐拉R1、風神E70分別銷量1295台與1263台,占據了第九、第十名。了解有關乘聯會此次所發布的2020年1月SUV銷量數據的更多信息,請看我們為大家做的榜單圖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急求2013年各月乘聯會新能源銷量,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和插電混合式汽車的銷量數據,畢業論文用!
論文六要素是指時間、地點、人物、原因
、經過、結果。論文首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
楚,內否則文章內容容就有可能顯得不完整。一般的論
文中經常出現時間模糊、地點不明的情況,其實此處的「要素」是寫論文時必備的,至於現在文學的模糊性,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但這些基本的文體知識還是需要嚴格掌握的
Ⅹ 環比增長 280% 乘聯會公布 3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
日前,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聯會)最新綜合銷量數據統計,3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04.5萬輛,同比下降40.4%,環比增長317.3%。1-3月累計銷量301.4萬輛,同比下降40.8%。
其中3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5.4萬輛,同比下降48.8%,環比增長280.0%。累計銷量11.0萬輛,同比下降56.1%。
第一季度銷量中,特斯拉Model3以16680的銷量排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與3月銷量榜一樣,分別是全新比亞迪秦EV和北汽EU系列。從3月的銷量上也能看出,疫情緩和後車市的銷量開始逐步回暖,雖然本月的增速並沒有如預料中的爆發式增長,但相對2月銷量來說漲幅還是非常大的。相信從4月開始,銷量會有逐步攀升,畢竟重磅新車也將在4月陸續登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