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話陳清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有可能提前實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近日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汽車革命向縱深發展,汽車的屬性已經由一個典型的機械產品,轉化為機械產品基礎上的電力電子產品、互聯網產品、電子信息高科技產品。
陳清泰認為,新能源汽車預期目標要變成現實,需要政府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從一開始就把汽車、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為一個整體,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實現技術協同、規劃協同、政策協同、法規協同,有序推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
新京報:要實現2025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佔比兩成的目標是否困難?如何實現?
陳清泰:政府從宏觀管理、政策調控和引導預期的角度出發,設立一個指導性目標是必要的。關鍵是看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和使用環境何時達到、甚至超過燃油車。很多專家預計這個時間節點在2025年,從現在的發展情況看可能會提前。
新京報:隨著新能源汽車佔比上升,並不斷釋放造福社會的效果,前景可期。需要創造哪些配套條件?
陳清泰:有關方面預計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銷將達到1500萬輛、保有量達到8000萬輛,新車不同級別自動駕駛將達到70%。這個預測要變成現實,涉及能源結構的調整,智能電網的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新一代移動通信的支持,產業鏈的調整改造,標准法規的建立和調整,以及就業崗位轉移等,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每一個方面都是周期較長、牽動全社會的巨大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從一開始就把汽車、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為一個整體,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實現技術協同、規劃協同、政策協同、法規協同,有序推進。其中打破壁壘、開放市場如果把握得好,我們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贏家。
新京報:本次規劃鼓勵充換電服務,這會是一種過渡模式還是終極模式?
陳清泰:未來可能是兩種模式並存,不同的使用場景有不同的選擇。
2011年國家啟動電動車產業化時,就規劃了換電模式,但由於種種原因被擱置下來。經歷近10年的實踐,今年國家在「新基建」和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中再次提出換電模式,給產業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很值得認真研究。
目前來看,換電模式有很多優勢:一是換電模式可實行車電分離,使電動車購車成本低於同級別的燃油車;二是換電時間只需3-5分鍾,與燃油車加油相當,解決了充電時間長問題;三是電池租賃費加上電費後,電動車能源成本仍只相當於燃油車的1/3至1/4;四是電動汽車的二手車與電池無關,將改變二手車定價模式;五是電池由專業公司擁有、管理、維護、梯次利用和報廢後資源再利用,有利於電池的充分利用和全壽命周期的安全與環保。
此外,換電模式還具有基本不需要快充,有利於電池壽命和充電安全;充電時間有較大靈活性;換電站與停車場無關,有利於在城市布局;可通過制定系列化標准,基本不影響同級別不同品牌汽車的個性化等優勢。
總體看,換電模式有可能消除電動汽車的諸多弱點,發揮電動汽車的優勢,加快電動車性價比超越燃油車的過程,但這有待市場的考驗。
選擇充電還是換電是企業產品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換電模式已經有了一次大起大落。企業如選擇換電模式,應做好市場調查,審慎做出決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林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新能源汽車銷量未來5年內銷量會一直上漲嗎
未來兩年國產新能源汽車應該是比亞迪的天下了。
C. 解讀:一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洗牌,市場或將迎來拐點
前言:2018年以來,連續兩年「車市寒冬」,本以為會在2020年迎來「春天」,不曾想開年就遇上新型肺炎,這無疑讓本就「寒冬」的車企「雪上加霜」。
2月13日下午,中汽協舉辦線上月度信息發布會。發布會數據顯示,2020年1月新能源產銷預計分別完成4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其中,乘用車產銷預計完成3.5萬輛和3.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6.3%和54.5%;商用車產銷預計均完成0.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7.4%和51.7%。
在高小兵看來,目前市場下滑,主要影響因素一是政策在退坡,產業鏈需不斷調整產品及市場策略,「前幾年行業發展太快,積累了一些問題,目前在調整期需要清理;二是整體車市不好,傳統燃油車對新能源加大力度沖擊。」
顯然,產業調整是新能源行業當前情形下急需解決的痛點。而至於新能源汽車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競爭力,這也意味著新能源市場的拐點或即將到來。(本文由《車評社》編輯部原創出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2020預計增加22.5萬個燃油車指標 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所下降
易車訊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了《新能源汽車藍皮書: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並不樂觀,為提振汽車消費市場,有效對沖疫情影響,2020年預計將增加約22.5萬個燃油車指標。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0.6萬輛,佔全球總銷量的53%,產銷規模連續五年居全球首位,廣東省則居國內首位,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超20%。
從藍皮書中可以看到,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首次出現產銷同比下滑,全年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自去年下半年市場出現加速下滑態勢,綜合原因分析,其下滑是由於受宏觀經濟下行、競爭優勢不足、政策退坡幅度加大、燃油車促消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而今年更是特殊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惡化,1至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5萬輛和28.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9.7%和38.7%,相對的是為提振汽車消費市場,今年以來,廣州、深圳、天津等地紛紛增加燃油車增量指標數量,據初步統計,2020年預計將增加約22.5萬個燃油車指標。
E. 新能源汽車市場預期銷量為什麼會下調
同時新能源汽車如插電式混動又面臨著排放標準的升級,在價格上面沒有太多的優勢,這也是對於預期銷量造成一定的影響,最後來說就是車輛的安全問題,頻繁爆出的新能源汽車自燃的問題,雖然是小眾的問題,但讓關心車輛安全的人,
F. 工信部: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130萬輛,遠超預測
(文/張鈺翊)12月11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二級調研員白華專在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屬會上表示,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到130萬輛,遠遠高出年初預測水平。
盡管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沖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但由於下半年疫情得以控制,加之國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不少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利好政策,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回暖明顯。
就最近的11月而言,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8萬輛,同比增長128.6%,環比10月增長24.8%。也就是說,今年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出現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隨著雙積分政策的深入推進和嚴格實施,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裡,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合資品牌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車友頭條預計,明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還將出現超出預期的增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20% 新能源將朝著哪些方向發展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將達到汽車總銷量的20%,同時,財政將對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建設給予支持。除了這些,這份《規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還做了哪些新的部署和規劃,一起來看看。
根據專業媒體的分析,未來5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40%的復合增速,與之相關的鋰電池行業也將迎來大幅的增長,2019-2022年的復合增速將達到12.47%,最大市場容量達到402.6億元。
寫在最後:《規劃》的出台,既是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路徑的規劃,也是對新能源行業的有力支持,必將推動行業更快速的發展;對於消費者來說,在不遠的將來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車帶來的方便和快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降4%、10年來首次下滑
過去十年高歌猛進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戛然而止,2019年的政府補貼大幅退坡踩下了新能源汽車的剎車,汽車廠商的好日子暫時告一段落。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這是中國自2009年啟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以來的首次下滑。
然而,7月份開始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並且在「金九銀十」的階段連續兩個月下滑,僅在年底才有比較明顯的回升。而2017和2018兩年的銷量走勢都是從下半年開始到年底一直攀升的狀態。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2019補貼大幅退坡,對生產企業影響很大,整個行業處於虧損狀況,很難通過新能源汽車盈利。他表示希望政府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但不可能繼續大幅財政補貼,而是通過稅收、使用環節等政策予以引導。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沒得到確認,因此對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謹慎樂觀。
顯然,從2019年下半年的銷量走勢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還適應不了補貼大幅退坡的節奏。
在剛剛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演講中表示,「大家很擔心,去年7月1號退坡,今年7月1號還會不會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號不會再進一步的退坡。」
隨後,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對苗圩的表態進一步解釋稱「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從工信部領導的表態來看,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退坡幅度不會像2019年那麼大,甚至有可能與2019年的補貼標准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當中國快速減少新能源汽車補貼以實現從政策驅動轉換為市場驅動的時候,德國卻在進一步增加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
德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早是在2016年5月18日推出的,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可獲得一次性補貼4000歐元,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3000歐元,資金由政府和行業各分擔一半。該計劃資金總額為12億歐元,原計劃到2019年6月底結束,而為了推動電動汽車發展,德國政府及汽車行業計劃提高財政補貼,三年前提出的補貼時間也由原定的2020年底延長至2025年底。
誠然,與德國市場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規模早已邁入「百萬級」,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是大勢所趨,符合發展規律,也是產業共識。但從去年的市場表現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尚未到完全「斷奶」的時候。所以,2020年維持2019年的補貼標準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同時,政府要盡快推出接續補貼的其他政策措施,以穩定市場預期,扭轉2019年新能源汽車下滑的局面,而車企則需要加快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價,提高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的競爭力,以這樣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工信部: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或達180萬輛
易車訊近日,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工信沙龍」上,工信部表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30萬輛,增幅接近8%。而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增加30%以上,達到180萬輛。
此外,目前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明年的新能源汽車下鄉工作計劃,促進農村綠色出行和消費升級。此外,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的管理規范也正修訂完善,以進一步推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協同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當天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超出預期,其中新能源汽車下鄉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近30家企業的60多款車加入新能源汽車下鄉,據初步估算,拉動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接近20萬輛。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副處長馬春生透露,明年的工作計劃正在制定中,以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村綠色出行和消費升級。
在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表示,中短期來看仍然是一個以慢充為主、快充包括換電在內作為補充的體系。到2025年,慢充的充電樁埠預計有望達到1300萬端以上,包括私人用戶的自有樁以及公共樁,公共快充80萬端。換電站去年年底是300座,2025年有望增長10倍,達到3000座。
J.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預期銷量下調了很多
市場大環境不好這個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尤其是和美國貿易戰之後,國內經濟多多少肯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再加上國內乘用車市場,確實已經連續這么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當每年銷量穩定在2300萬輛的時候,做一個調整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整體汽車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下調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預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預期下滑,小編覺得本質問題還在於三個方面的原因:市場大環境不好、政策激勵放緩、新能源車型結構比例調整。後續隨著市場環境轉好,新能源汽車產品本身的產品力和性價比大幅提升之後,相信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會回歸到正常的增速軌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