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高分求一電動汽車設計計劃書
普通汽車,也就是說內燃機汽車,要改成電動汽車,總體上說,很簡單,就是把動力系統替換掉,呵呵!
最開始,你要確定你要做的是純電動汽車,還是混合動力汽車(例如含燃料電池),如果是純電動汽車,那就很簡單了,無非是要考慮兩大塊,電池和電機,我不是搞純電動汽車的,但知道,這相對比較簡單,但缺點也非常明顯,因為,現階段,電池技術很難突破,所以,續行里程無法保證,充電是個大問題。
如果你確定不是純電動汽車,那我還可以說點東西給你。
首先,你要確定動力系統的總體結構,這個結構不是什麼秘密,你隨便看些相關資料也就知道,包括這么幾大部件
1.發動機(能量來源,現在比較有前途的是氫燃料電池)
2.DCDC(克服燃料電池響應慢,性能偏軟等固有缺點)
3.蓄電池或超級電容(提供峰值功率,吸收回饋制動的能量)
4.電機(主要是同步電機)
5.附屬系統(包括風冷,水冷等等)
6.整車控制器;
其次,就開始考慮各部件的匹配問題了,電壓匹配,功率匹配等等,這點可不簡單,一會半會說不完,你找點資料看看;
再次,各部件的通訊要制定,現在一般都是can匯流排了,幾乎是行業標准了;
剩下的就是控制策略的制定與實現了,我這邊主要是使用MATLAB,當然了,關鍵是策略要制定好,至於用什麼軟體去實現倒是其次的了。
這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你想一個人搞定?
Ⅱ 汽車車身設計的發展前景如何
這個問題啟飛汽車設計回答了很多遍,知道應該將這些問題合並下。
首先能問這個問題,說明您開始細化了解到汽車設計的工程設計領域。
啟飛汽車設計跟大家系統說說車身設計發展的到底怎麼樣
1.車身設計在整車開發參與度高,知識體系全面——發展好
當項目啟動後,車身設計就要參與到工業工程師的效果圖評估,協助數字化工程師不斷完成cas數據的優化,協助總布置工程師完成法規等數據優化。
當進入到工程化數據階段後,要從cas數據,做斷面和結構。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後端的四大工藝工程師也會參與進來,實現同步開發。
當產品製造和加工數據斷斷續續發布後,剩下的交給四大工藝相關部門的工程師完成,這個時候車身工程師工作還沒完,需要配合沖壓工程師完成產品精緻工藝優化(產品開裂,起皺,滑移)等缺陷的調整。
當產品進入到沖壓階段後,甚至到整車裝車階段,也需要解決一些裝配和尺寸工程上的問題。
2.技術含量高,待遇漲幅快
先上圖:
做過車身的老司機都這樣,這個崗位要求建議都是通用的,沒有任何特別負責的。差不多5年以上25W左右。
3.趨勢好
目前研究的新材料應用領域,已經汽車輕量化設計,主要的板塊就是在車身和內外飾上面。有企業重點關注的項目,所以不怕收入起不來。
了解車身的范疇後,了解崗位要求:
1、負責側圍總成的設計工作;
2、負責側圍結構設計、整車性能分析與對策、整車焊接、塗裝工藝設計、成型性分析,造型檢討;
3、側圍主斷面及法規校核;
4、2D安裝圖紙等設計工作;
5.參與編制車身及其附件設計部分的設計任務書、產品技術條件;
6.負責上車體3D結構設計、2D圖的繪制以及相關技術文件的編制;
7.負責分管零部件和系統的維護、設計、優化和改進設計,並對設計圖紙進行校對和校核;
8.協助零部件技術協議的簽訂、開發過程跟蹤、試制跟蹤、質量問題分析與確認;
9.負責新產品設計、試制、試驗和試生產過程中車身問題的整改工作。
看著要求很多其實很多都是通法,舉個例子在做斷面的時候就會做成造型可行性分析了,做結構的時候就要考慮成型可行性分析了。都是彼此關聯的
學習方法:
這些工程領域看書,作用不大,書上理論性太強。找一個好的培訓學習下,提高效率。快速了解設計的核心。把課程裡面的案例都一個個完成,基本上能夠了解一個產品開發的輸入條件,輸出內容及標准,設計規范標准,流程。面試的時候把簡歷潤色下,基本上可以實現平穩職業轉型。
Ⅲ 幫做畢業設計 車輛工程 《兩座汽車電動車承載式車身結構設計》 二維圖 三維圖及文字說明
任務書要求,
格式等要給我,
發來的,
Ⅳ 電動汽車的造型為什麼總是和燃油車一樣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是出於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的目的而推出的,現在很多人買車也都會首先考慮新能源汽車。實際上,從外觀或是內飾來看,電動車似乎和燃油車沒有多大區別,更直接的說,電動車簡單的裝上發動機,就變成燃油車了。於是就有很多人非常疑惑,為什麼電動車的造型總是和燃油車一樣呢?為什麼不推出與燃油車的造型不同的電動車呢?
最後從用戶習慣上來說,傳統燃油車不管是從外觀的空氣動力設計和用戶審美上,燃油車都有一席之地,而電動汽車本來就屬於新生事物,在問世之初貿然改變設計,反而不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在設計之初採用燃油車造型也是從用戶思維考慮,能夠讓電動汽車快速融入到消費者的生活當中。
整體來說,當下來看電動車造型的改變與燃油車還是大同小異。不過,隨著電動汽車市場佔有率的提高,未來人們的想法也會有大的突破,電動車的造型也會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驚喜,不再是燃油車的套路。
Ⅳ 電動汽車結構設計包括哪幾方面的設計
電池系統的設計的三方面建議,歡迎大家補充:
1)電系統設計
電系統主要涉及到電池管理系統和高壓器件,包括繼電器、熔斷器、電池管理晶元、採集板、採集線束和高壓線束的設計。電系統設計涉及到整車和人身安全,應充分的保證安全可靠性。在實際工作中應考慮到線束的絕緣防護,線束走向,採集線束的保護,避免應線束磨損破損問題造成的短路,打火等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2)熱系統設計(需要藉助ansys /fluent軟體或其他CFD軟體)
(1)溫度特性
需要了解電池最佳溫度工作的范圍,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溫度場的均勻分布,因為溫度的分布會直接影響到電池的壽命、容量以及一致性特性。例如,磷酸鐵鋰電池在-20℃條件下放電時,容量會降低至常溫下的80%,而且多次低溫放電後,壽命會急劇降低。
(2)布置方式
一般為了保證電池的熱性能,布置方式尤為重要,為了裝配方便,常採用模塊化的設計,且電池模塊之間的溫差ΔT≤3~5℃為宜。
(3)冷卻系統
當前的電池系統散熱主要採用自然風或空調風,為保證電池散熱的均勻性,也可以採用液冷方式,而且液冷方式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需要在電池箱體的設計上保證電池箱體的絕熱特性,不能吸收外部熱量,防止電池「被加熱」。
3)結構和機械強度設計
因涉及到人員安全的問題,電池箱體的機械強度需要考慮。同時電池單體的針刺、擠壓和沖擊特性需要通過實驗驗證,鑒於***事故的發生,小概率事件如高強度碰撞無法避免,但是需要加強電池系統的抗碰撞能力。電池模塊作為電池系統的基本單元,在設計中應考慮到絕緣保護,連接線束的可靠性等。
同時電池系統的關鍵部位需要進行CAE強度和變形分析。
Ⅵ 純電動汽車高壓電氣系統的設計原則以及設計關鍵點是什麼
設計的原則一般來說都是以客戶為准
Ⅶ 設計電動汽車時,主要有哪些設計階段
首先要確定充電的類型是混動、增程、插電、換電、無線充電(國外較多)還是燃料電池的,內才容能確定原理的方向,才能安排主要部件。電池的測試要經歷很久,單位體積重量的蓄能能力(國內電池普遍太重),充放電耐久性、溫度及氣候適應性以及防火防爆防腐蝕性,還有難度較大的電量下降的抗衰性(不能像玩具車一樣越跑越慢吧,雖然不可能像內燃機一樣功率那麼穩定)等。控制器是又有硬體又有編程,需要在一輪又一輪測試中修改、優化(電動車扭矩大得很,控制器要考慮的往往是如何讓動力弱一點,以便於操控和續航)。電機相對容易,但不同電機的效率、經濟性、發熱也差的不少。接下來是元件的組成和布局,如果外殼直接借用現有的燃油車型,節省設計費用和工時,但由於主要組件不同,將電機、控制器、電池等硬塞進發動機艙並不容易,加上充電電池太大,所以今天量產的電動轎車地盤都貼了一塊巨大的電池,所以為了避免地盤太矮,整車測試中還要調節懸掛系統,使車身高起來。然後是整車的性能和可靠性測試續航、極速、爬坡、防水、碰撞實驗等。
Ⅷ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造型大體一致,電動汽車在外型設計方面有什麼講究的嗎
因為電池本身重量重,所以汽車外形盡量要輕一的材料,然後減少阻力,電動回的動力目前技答術來講還是不如,燃油的。所以可以調整阻力減少阻力的設計。其他的美觀問題就是作為設計的你需要考慮的,在漂亮和性能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Ⅸ 有什麼純電動車的外形設計比較潮流年輕的
純電來動車的話,我推薦廣汽豐田自iA5。車頭完全取消了貫穿鍍鉻條的設計,很多車型都喜歡用鍍鉻條來修飾前臉,iA5是封閉式的前臉設計,車標兩側增加了許多六邊形凹面細節設計,特立獨行,我很喜歡。頭燈採用了全新設計的「海雕式」LED大燈,配合前臉線條更加凌厲,整體風格更具未來感。iA5的長寬高分別為4792*1880*1530mm,軸距為2750mm。這和同級別的車較量起來相當有優勢。iA5的車尾處設計一條貫穿式鍍鉻條來連接兩個尾燈,尾箱上的鴨尾角度也經過優化,風阻系數低至0.25。廣汽豐田iA5給我感覺就是每一處設計都很有考究,外觀也絕對是夠年輕夠潮流。
Ⅹ 電動汽車車架設計需要算哪些數據啊
看來你對汽車一點不了解啊!建議先了解一下汽車構造吧,再搜索一些關於電動汽車布置方案類的資料,但這不是一時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許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