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大全 > 洛陽北方大河電動汽車招聘

洛陽北方大河電動汽車招聘

發布時間:2021-03-25 21:50:50

A. 隋煬帝修洛陽用了多久時間

除靈渠外,我國在世界內河航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還有一條著名的運河,就是世界上最長的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北與海河相連,南與錢塘江相接,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了統一的水運網。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項奇跡。

我國的大江大河大都是從西往東橫向流動的。在現代陸路交通工具還沒有出現的情況下,開辟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是很必要的。特別是在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隋朝實現了全國統一之後,更顯得十分必要了。當時,隋朝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在北方,而南方江淮地區的經濟卻有了很大的發展。北方城市所需要的物資,特別是糧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區供應。怎樣把這些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到北方地區,這是擺在統治階級面前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大量的物資要從江淮運到長安,甚至運到北方邊疆的軍事重鎮,採取什麼運輸方式好呢?當時陸上運輸只有騾馬大車和肩扛人挑,運輸速度緩慢,運輸量又小,費用和消耗卻甚大,不能滿足統治階級的需求。只有利用水道運輸,才能完成這項任務。所以,當時開鑿運河是時代的需要和歷史的必然,不能把隋煬帝楊廣這個暴君窮奢極欲,愛好遊玩,當成主要原因。

但是,開鑿運河的艱巨工程對勞動人民卻是一場災難。隋煬帝強征幾百萬民工修築運河,嚴重地破壞了生產,使成千上萬的民工慘死在運河工地上。晚唐文人韓偓〔Wò卧〕寫的《開河記》中描寫了修河民工的悲慘生活。文中寫道,隋煬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謀主管修河,強制天下15歲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煬帝還派出了五萬名彪形大漢,各執刑杖,作為督促民工勞動的監工。因為勞動負擔很重,監工督責太急,動不動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萬民工死者竟達250萬人。

在我國歷史上,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工程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東周春秋時期。位於東南吳國的國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向北擴張勢力,在公元前486年引長江水經瓜洲(今江蘇省邗江縣南部)北入淮河。這條聯系江、淮的運河,從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當時稱為邗溝,長約150公里。這條運河就是京杭大運河的起源,是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後來,秦、漢、魏、晉和南北朝又相繼延伸了河道。

第二個時期是隋朝時期。公元六世紀末到七世紀初,大體在邗溝的基礎上拓寬、裁直,形成大運河的中段,取名曰山陽瀆。在長江以南,完成了江南運河,這是大運河的南段。實際上,江南運河的雛形已經存在,並且早就用於漕運。「漕」是利用水路運送漕米到集中地點的意思。漕運是我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制度,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利用水道(河道或海道)調運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運輸。我國的封建王朝,向農戶徵收地租和田賦,在很長時期內,採取徵收實物的辦法。這些王朝又大都建都在西北和北方的城市,而附近地區所產的糧食,不能滿足京城的需要。因此,把其他地區徵收的糧食調運到京城,就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措施,為封建統治者所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漕運在我國歷史上形成過一套較完整的制度,並有相應的一套管理系統。漕運用的船,叫做漕船。漕船載運的糧、米,叫做漕糧、漕米。駕駛漕船的軍隊和民工,叫做漕軍、漕丁和漕夫。許多朝代都設專管漕運的官員。遠在秦漢時代,我國史書就已經有了關於漕運的記載,到了隋朝,漕運更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下令開鑿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這時主要是開鑿通濟渠和永濟渠。黃河南岸的通濟渠工程,是在洛陽附近引黃河的水,行向東南,進入汴水(今已湮塞),溝通黃、淮兩大河流的水運。通濟渠又叫御河,是黃河、汴水和淮河三條河流水路溝通的開始。隋朝的都城是長安,所以當時的主要漕運路線是:沿江南運河到京口(今鎮江)渡長江,再順山陽瀆北上,進而轉入通濟渠,逆黃河、渭河向上,最後抵達長安。黃河以北開鑿的永濟渠,是利用沁水、淇水、衛河等河為水源,引水通航,在天津西北利用蘆溝(永定河),直達涿郡(今北京)的運河。

下面我們具體介紹一下隋朝修築大運河的幾項重要工程:

一是開鑿東通黃河的廣通渠。隋朝開始修建的一條重要的運河是從長安東通黃河的廣通渠。隋初以長安為都。從長安東到黃河,西漢時有兩條水道,一條是自然河道渭水,另一條是漢朝修建的人工河道漕渠。渭水流淺沙深,河道彎曲,不便航行。由於東漢遷都洛陽,漕渠失修,早已湮廢。隋朝只有從頭開鑿新渠。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即命大將郭衍為開漕渠大監,負責改善長安、黃河間的水運。但建成的富民渠仍難滿足東糧西運的需要,三年後又不得不再一次動工改建。這次改建,要求將渠道鑿得又深又寬,可以通航「方舟巨舫」。改建工作由傑出的工程專家宇文愷主持。在水工們的努力下,工程進展順利,當年竣工。新渠仍以渭水為主要水源,自大興城(今西安市)至潼關長達300餘里,命名為廣通渠。新渠的運輸量大大超過舊渠,除能滿足關中用糧外,還有很大富餘。

二是整治南通江淮的御河。隋煬帝即位後,政治中心由長安東移洛陽,很需要改善黃河、淮河、長江間的水上交通,以便南糧北運和加強對東南地區的控制。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命宇文愷負責營建東京洛陽,每月役丁200萬人。同時,又令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通鑒·隋紀四》)。此外,還征調淮南民工10多萬,擴建山陽瀆。工程規模之大,范圍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通濟渠可分東西兩段。西段在東漢陽渠的基礎上擴展而成,西起洛陽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為水源,穿過洛陽城南,到偃師東南,再循洛水入黃河。東段西起滎陽西北黃河邊上的板渚〔zhǔ煮〕,以黃河水為水源,經今開封市及杞縣、睢縣、寧陵、商丘、夏邑、永城等縣,再東南,穿過今安徽宿縣、靈壁、泗縣,以及江蘇的泗洪縣,至盱眙〔xū yī虛移〕縣注入淮水。兩段全長近 2000里。山陽瀆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市),徑直向南,到江都(今揚州市)西南接長江。兩渠都是按照統一的標准開鑿的,並且兩旁種植柳樹,修築御道,沿途還建離宮40多座。由於龍舟船體龐大,御河必須鑿得很深,否則就無法通航。通濟渠與山陽瀆的修建與整治是齊頭並進的,施工時雖然也充分利用了舊有的渠道和自然河道,但因為它們有統一的寬度和深度,因此,主要還要依靠人工開鑿,工程浩大而艱巨。可是歷時很短,從三月動工,到八月就全部完成了。隋煬帝立刻從洛陽登上龍舟,帶著後妃、王公、百官,乘坐幾千艘舳艫〔zhú lú竹爐〕,南巡江都。這是中外工程史上的奇跡。當然,代價是極其高昂的。在鑿渠和造船過程中,「役丁死者什四五」。

三是修建北通涿郡的永濟渠。在完成通濟渠、山陽瀆之後,隋煬帝決定在黃河以北再開一條運河,即永濟渠。大業四年(公元608年),「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隋書·煬帝紀》上)。永濟渠也可分為兩段:南段自沁河口向北,經今新鄉、汲縣、滑縣、內黃(以上屬河南省)、魏縣、大名、館陶、臨西、清河(以上屬河北)、武城、德州(以上屬山東)、吳橋、東光、南皮、滄縣、青縣(以上屬河北),抵今天津市;北段自今天津折向西北,經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安次、到達涿郡(今北京市境)。南北兩段都是當年完成。永濟渠與通濟渠一樣,也是一條又寬又深的運河,據載全長1900多里。深度多少,雖不見文字,但大體上說,與通濟渠相當,因為它也是一條可通龍舟的運河。大業七年(公元611年),煬帝自江都乘龍舟沿運河北上,帶著船隊和人馬,水陸兼程,最後抵達涿郡。全程4000多里,僅用了50多天,足見其通航能力之大。

四是疏浚縱貫太湖平原的江南河。太湖平原修建運河的歷史非常悠久。春秋時的吳國,即以都城吳(蘇州市)為中心,鑿了許多條運河,其中一條向北通向長江,一條向南通向錢塘江,這兩條南北走向的人工水道,就是最早的江南河。這條河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進行過多次整治,到了隋煬帝時又下令作進一步疏浚。《資治通鑒》卷一八一記載:「大業六年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使可通龍舟,並置驛宮、草頓,欲東巡會稽。」會稽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相傳夏禹曾大會諸侯於會稽,秦始皇也曾登此山以望東海。隋煬帝好大喜功,大概也要到會稽山,效仿夏禹、秦皇的故事。

B. 河南洛陽大河電動汽車保險杠下方被三輪車掛壞,想換保險杠得多少錢

一般的在200左右

C. 洛陽北方大河三輪摩托車有跟公司我的 美侖牌200ZH~B型正三輪摩托車倒擋挑擋,手庒擋桿倒時響,還

倒檔器壞了,不值當修,換一個吧,不貴一百多。這車還可以以前賣過,不過還不如北方永盛的。想賣北方永盛的了

D. 洛陽本地人進

先給你粘一段吧

洛陽市發布牡丹花期預測
今年牡丹最早4月3日前後綻放,晚開品種可開到5月10日

--------------------------------------------------------------------------------

發布時間: 2008-03-27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新華網河南頻道3月27日訊 大河網-大河報報道:(記者任雙玲通訊員陳海琴)昨日,洛陽市園林局召開了河南省第26屆洛陽牡丹花會各主要牡丹觀賞園花期預測及籌備情況新聞發布會。

據洛陽市園林局介紹,去年以來,洛陽市各主要牡丹觀賞園分別進行了提升改造建設,加大了牡丹調整種植力度。今年,規模較大的牡丹觀賞園有王城公園、中國國花園、隋唐城遺址植物園、國家牡丹園、神州牡丹園、國際牡丹園、牡丹公園、西苑公園等,觀賞面積4000多畝。這些觀賞園種植有黑、綠、黃、紫、紅、藍、粉、白、復色等9大色系,1200多個品種的牡丹。

洛陽市園林局就今年各牡丹觀賞園的票價也做了詳細公布,王城公園40元,隋唐城遺址植物園30元,中國國花園45元,國家牡丹園55元,國際牡丹園40元,神州牡丹園45元,牡丹公園15元,西苑公園10元。

各觀賞園的花期如下表:

王城公園:根據牡丹花期,今年,把王城公園定為早開牡丹園。

國家牡丹園:國家牡丹園開園時間為4月1日至5月4日,大田牡丹自然條件下預測初花期為4月8日左右,4月14日進入盛花期,晚開品種盛花期為4月20日至30日。室內展出的牡丹可觀賞到5月10日。

牡丹公園:牡丹公園開園時間為4月1日至5月4日,自然條件下預測初花期為4月3日左右,4月8日左右進入盛花期;晚開品種盛花期在4月16日至25日左右。該園同時定於4月1日至5月4日舉辦第26屆洛陽牡丹燈會,本屆燈會共展出大中型彩燈40組。

西苑公園:西苑公園開園時間為4月3日至5月10日。在自然條件下該園的初花期預測為4月3日左右,4月8日左右進入盛花期;晚開品種盛花期在4月16日至25日左右。該園室內牡丹盆景和精品盆景展可以觀賞到5月10日。

神州牡丹園:神州牡丹園開園時間為4月1日到5月10日。目前,室內展廳的催花牡丹已展出迎賓。自然條件下初花期預測為4月4日左右,4月10日左右進入盛花期,晚開品種盛花期4月18日至28日左右。該園室內展廳展出的牡丹可觀賞到5月10日。

國際牡丹園:國際牡丹園開園時間為4月8日至5月10日,預測初花期為4月8日左右,4月12日左右進入盛花期;晚開品種盛花期4月22日至5月2日,部分晚開品種可開至5月10日左右。

隋唐城遺址植物園:隋唐城遺址植物園開園時間為4月3日至4月25日。該園牡丹預測初花期為4月3日左右,4月8日左右進入盛花期,晚開品種盛花期預測在4月16日至25日。

中國國花園:中國國花園定在4月1日開園,5月5日結束,4月1日將有大面積開花,自然條件下預測初花期為4月4日左右,4月10日進入盛花期,晚開品種盛花期為4月18日至28日左右

------------------------------------------------

其次再告訴你一個網站:http://www.lyd.com.cn/zhuanti/peony2008/
是洛陽日報做的花會專題,比我在這里一個個打字要詳細地多。
========================================
最後再說兩句吧。
雖然已經五六年沒在家,但是對於牡丹的記憶還是清楚的,牡丹基本上從四月初就開始了,市裡的牡丹盛花期一般四月中上旬,那個開幕儀式就是一文藝演出,你不買票的話又不用趕它。很多人應該都希望看到滿城是花的洛陽,而實際上城裡的花大部分都在公園里,這點說實話讓人很失望。原來在家時大概只有那麼一兩次趕在花會去了公園,而且都是陪外地來的親戚們去的。王城公園是市區花最多的地方了吧,但給我的印象就是人太多了。牡丹公園是有點小。現在好象有很多新的牡丹園,應該都不錯,不過位置都不算繁華,你可以查查看。
來洛陽除了牡丹,還要去的地方就是龍門、洛浦,而且洛浦好象也種了牡丹,對於不常見水的北方人,都是很愜意的地方。

E. 洛陽北方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最近在招聘 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是不是接到了叫你面試的電話?並且自稱是知名的大公司?
是不是你自己甚至可能根本就沒有投過這家公司的簡歷?
是不是叫你先瀏覽公司官網,有意向再給他們——xx主管xx經理打電話?
是不是直接叫你去外地面試/培訓/上班,還要帶上行李。
是不是告訴你去什麼什麼車站等著,給他們打電話,他們派車來接你?
這樣天上掉下的餡餅,你是不是非要去信?

一般騙子都冒用著名企業來招聘外地人搞傳削,特點就是:
1。隨隨便便叫你去面試。
比如自稱在網上看到你的簡歷。給你個電話就說你被錄取了,叫你去外地。。
比如,電話號碼經常是:0769(東莞),0751(韶關),0752(惠州),0760(中山),0753(梅州)等地方的小靈通。老少邊窮地區,如河南洛陽(冒稱中鐵集團等)、陝西渭南、山西運城、外加廣西各地——這似乎是傳削的大本營。
2。請到某火車站,和他們聯系公司負責接人。
3。對方派出2人來接你。
4。用計程車或步行把你送到某個稱之為"宿舍\公寓"的地方。
5。到了那以後恭喜你正式被"控制"。
6。控制後房間大約有8個人左右有男的女的`並且非常熱情。
6。經過被稱為C級主任之類的人連續和你政治形語言轟炸。
7。98%的人都會被思想上"改造"——關鍵詞。
8。然後你就是他們的一員了,但是需要交納代理費\入盟費等等等等多少多少。
9。在你沒錢的情況下他們再次改造你的思想:
讓你向他人借,向家裡編造理由自稱善意的謊言,邀約或者要錢。
10。此時你已經神魂顛倒,你不在是原來的你了。

結果經過N天的愁錢過程:
情況一:你愁到錢了。
如果你的意識不清醒那你就正式加入他們的行列。
接著按你來時的方法叫你的親朋好友以及他們的親朋好友都來面試,
理由一是這里有個工作/掙大錢的機會,
或者好久不見我很想你有空你來這里找我玩。之類的誘惑你的語言。
情況二:你沒愁到錢。
我才真真正正的告訴你:你真幸運!(此時你的意志力受到了考驗,可能飽嘗皮肉之苦)

結論:他們所做的這個行業叫做傳削。
即使我發了這個帖子,你們依然不信,非要哭著喊著往火坑裡跳,那我也無能為力了。。

F. 洛陽為何有近三千年的歷史

沿黃河東去,在大河南岸,洛水之陽的平原上有座被稱為十三朝古都的大城,這便是洛陽。四水穿流而過,藍天白雲覆蓋巍巍古城。
殷、商兩代,屢屢遷都,傳說中的都邑於今何在,至今也不能盡數說得明白。遷都的原因一是要化解統治者上層的尖銳矛盾。新王往往借遷都壓抑舊勢力,穩固和張揚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當時經濟水平的低下。一個地方長久做為都邑,使脆弱的農業經不起社會特別是統治者無休止的索取,因此不得不遷新都,以便社會經濟活動的順利展開。然而,當時的條件又不允許大規模長途遷徙,所以,都邑搬來搬去,都是在安陽、洛陽附近游弋,離不開這肥沃的中原。於是,如今的洛陽一帶,處處塵土掩坍殿,夜夜星月照圮城,遺跡遍地,蔚為壯觀。新建的商城博物館更將地下的珍寶陳列在眼前,令人痴迷。那青銅、陶瓷文化的彩光,讓古老的商朝活躍在現代人之前。當然,如何把考古的成就與今人素質的提高和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融為一體而超越經濟的籬笆,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商紂王的朝代為周武王消滅,周原是黃帝的後裔起於陝西咸陽附近的岐山,姬姓。公元前1027年,武王伐紂,建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當時,象徵國家政權的「九鼎」卻在洛陽,使洛陽成為西周王朝的陪都,名為東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為避犬戎之亂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的洛邑,是當時世界的名都,真正是富冠海內,令人永久敬仰的古代哲學家老子曾為商邑國家圖書檔案典籍館館長(守藏室吏、柱下史)孔子千里投學向老子求教於萇弘,至今洛陽老城東關大街還有一道「孔子入周問禮樂至此碑」。一位當時名滿天下的教育家、哲學家,肯於殫精竭力步行千里來問學,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這通碑在潑向孔子的污水中兀立,很有點「水落石出」的意味,證實了一位平凡的偉人是經得住歷史的說三道四的。戰國時合縱家蘇秦生於洛陽東南太平庄,這位靠智慧與口才、膽略吃飯的人物,頗可以作為那個時代社會風氣的代表。智識者要依靠權貴的權力,權貴者也靠智識者的知識。智囊團和傑出的謀略幕僚在政治的風雲中從來是不可或缺的。只要這智謀者是為民為國的,他們都可以在時代的浪濤中游泳。當然,也要有權貴者的肚量氣度與魄力,能用人,敢用人,會用人,否則,智者還沒游泳就會被權力的浪濤淹沒。所以唐朝詩人賈島路過蘇秦墓時感慨萬端,寫下一首頗為凄涼的詩,「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國興亡事系君;今日凄涼無說處,亂山秋盡有寒雲。」
秦始皇統一中原,劃天下為四十郡,洛陽稱三川郡。呂不韋曾被封為文信侯,食十萬戶,他的封地就是洛陽這地方。
洛陽文化的發達,當在東漢以後,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亂,群雄蜂起。劉秀乘機起兵,統一全國,建都於洛陽,史稱「東漢」。那時,洛陽建立了規模空前的國立最高學府--太學,學生曾達到3萬餘人,很像今天的一座大學。考古發現這座太學的規模令人瞠目。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孫權殺死了關羽,把「關老爺」的頭送給在洛陽的曹操。曹操的氣量要比傳說中的大許多,他以王侯之禮葬關羽首級,明代又修建墓宇,稱之為關林,今天成了旅遊之地。憑弔古跡,你會覺得輿論的力量有時真也大得很,竟將一位俊傑曹操說成白臉的奸雄。而在歷史上並沒什麼了不起作為的關羽卻成了享盡尊榮的「武帝」,這奧妙夠好好研究一番的。「關羽崇拜」這一橫跨中華民族各支系,豎穿歷史千數年的人文現象是中華文明史上一個重要的課題。
曹操死後,魏建都洛陽。晉也在此建都。文學家左思的《三都賦》據說構思十年,一朝問世,競相傳抄,於是留下「洛陽低貴」的美談。西晉陳壽在洛陽寫出《三國志》,張華寫出《博物志》。西晉之後的北魏也建都於此,北魏的龍門石窟也是使洛陽一帶昂首挺胸的文化瑰寶。
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在洛陽另建新都。他的兒子隋煬帝則以洛陽為中心,修了一道南達杭州,北抵涿郡(北京)的大運河,一路煙波浩淼,長達2000餘里,雖有勞民傷財之過,卻也留下了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世上罕見的大工程。如今,南運河有舟楫之便,灌溉之功;北運河卻未能通航,相信總有一天,人們會從北京登舟,游覽兩岸風光,直抵蘇杭,那時候,我們或許會更全面地理解暴君隋煬帝。
大唐以來,洛陽地位漸次低落。但武則天這位歷史上傑出的女性卻格外看重洛陽。她取得政權後,將洛陽立為「佛都」,常常「臨幸」洛陽,寫詩著文,她曾有詩描寫嵩山,說「刀刃高崖藏日色,千尋幽間浴雲衣」,大約唐朝詩風勁吹,使得這位才女也下筆不凡,絕不像今天的影視劇里描寫的那樣,只是個色迷迷專橫跋扈的女皇帝。武則天死在洛陽上陽宮,時年82歲。她與高宗合葬於陝西乾陵,那無字的石碑讓她永久地招人議論。洛陽自然是唐朝詩人歌詠之地,有西域血統的白居易甚至定居在此,終老一生,留下他的墓與詩一道讓人憑吊與品味。
唐後的幾個小朝廷,也有的建都於此,但都不如宋朝的開國之君趙匡胤,更有影響於洛陽,因為有傳說他是洛陽夾馬營人。(又一說其為涿郡人)北宋許多重臣,如呂蒙正、司馬光、文彥博、富弼、歐陽修等大多終老洛陽,大約是欣賞洛陽的牡丹。
從洛陽到開封,我們進入了黃河文明的又一高峰,黃河文明經歷了關中文明和伊洛文明,在黃河上游、中游孕育、發展,以凝重、粗獷、渾厚,豪放的風格,創造了漢唐文明的高峰。當黃河文明的中心移到中原地帶之後,廣闊無垠的沃野又為黃河文明增添了嫵媚雅逸的色彩,以開封為中心的東京文明成為汪洋恣肆的市民文化的開端,也完成了漢唐以來中外文化交融的過程,使東京文明成為黃河文明的第三個高峰,進入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東京文明的輝煌期是在北宋(公元960-1126)作為中原統一王朝大宋的國都,東京汴梁(開封)是那個時期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城,人口竟達150萬人以上,即使在今天,這也是不小的數字。
開封又名汴梁,還有過啟封、大梁、浚儀、東京、汴京、祥符等名稱。開封有久遠的歷史,它附近也有早期文明的遺址。
開封形成城市大約在西周的時代,傳說是周文王之子畢公高所築。春秋時鄭庄公(前743-701年)命大臣鄭邴築「倉城」位置在今開封城南,定名為啟封。這是開封建城的信史,後來,漢代為避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改為開封,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戰國時代,原在山西安邑建都的魏國,為避強秦,於公元前364年遷都大梁(即今之開封)從此開始了開封作為名都的歷史。
大梁時代,開封與齊都臨淄,趙都邯鄲、楚都郢都、秦都咸陽等齊名,梁惠王招賢納士,銳意進取,使大梁城內商賈雲集,東轂相接,經濟相當繁榮。
亞聖孟子曾在大梁對梁惠王宣講仁義王政,「王顧左右而言它」,不願聽亞聖的意見,於是「顧左右而言它」,便成了流行至今的成語,但這並不能減弱孟子的光榮。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 那時的信陵君府是座闊大的宅邸。130多年的魏都大梁,已經有了很像樣子的大梁文化。可惜,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決河水以灌大梁,使戰國名城毀於洪水,大梁城的遺跡僅有梁惠王的墳冢默默地矗立荒野,這是開封第一次遭黃河滅頂之災。
從那時起,悠悠數千年,開封度過了最沉悶無奈的歲月,公元前168年,西漢文帝封子劉武為梁孝王,開封曾有過一度發展,梁孝王修築的梁國算是那時的一個傑作。漢代大文學家枚乘和風流倜儻的司馬相如曾在這里流連賦詩,也算是開封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魏晉時期,曹操主要在洛陽一帶活動,但他大開汴河以通江淮,使漕運通暢,也給開封地區位置的提升創造了條件。南北朝時期佛教大熾,開封地區寺院眾多,佛事不斷,大相國寺就建於那個時代,至今成為開封城的象徵性建築之一。
開封真正的勃興是在北宋年間。公元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開封城北40里的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兵不血刃就改朝換代的事變。宋朝定都東京,在開封府下又設祥符縣治,於是一城內一府一縣的格局一直沿襲至民國初年。經宋太祖、太宗兩世皇帝的努力,天下大亂的局面得以結束。中原統一昇平,商品經濟獲得極大發展,東京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名城。稠密的人口使市場愈加繁榮,漢唐以來的都市坊市制被打破,而且戰亂既久民心思和,加上統治者的倡導,北宋的民風為之一變,使活潑恣肆、濃歌艷舞、競富斗奢成為一時之尚。開封城內勾欄瓦舍等游藝場所如春筍遍地,商鋪店號、酒樓飯庄林立於長街短巷,處處羅綺,天天飄香。達官貴人,富商巨賈或流連花衢柳巷,或弦歌在茶坊酒肆,就是一般市民也醉心於安泰與歡樂。這種活潑的市民文化由此開端到明代而漸入高潮,從《水滸》到《金瓶梅》、《紅樓夢》都可窺到這種市民文化的端倪。
開封,水網如織,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貫城。橋路遍布城中,舟楫往還市內。不僅使大宋與吳、蜀、晉、齊海內四方交通商賈,而且與海外異邦商人、使節、宗教界人士禮尚往來。北宋的東京是一個開放性的世界商業大都會。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太平盛世東京城內水陸商業生活的真實寫照。那無言的畫面直到今天還彷彿縷縷不絕地傾訴往昔的繁盛。由此,還可知道,北宋的造船、造橋技術在當時執世界之牛耳,《清明上河圖》中的幾座拱橋,是令人瞠目的寫照,而今日被福建省博物館展示的北宋商船更令人叫絕,那時已經盛行隔水密艙技術,而西方學會這一技術則在800年以後。
對世界人類發展起決定作用的中國四大發明,除造紙一項外,其餘三項都在北宋破土而出,那時,中外交通,已由漢唐時代的陸上絲綢之路轉向東南的海路,北宋的船隊開始裝備指南針(羅盤)駛向了廣闊的海洋。火葯的出現,使得中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熱兵器的國度,除了燃放色彩絢麗的禮花之外,宋朝已經有了火炮,《水滸》 中梁山泊義軍攻城拔寨施放火炮,那位能工巧匠「轟天雷」,燃放的絕不會是「二踢腳」。活字印刷使經文、著述得以保存流布,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北宋商人使用的全世界最早的有價證券「交子」,說不定就是活字印刷在紙或帛上的流通貨幣。
北宋執行相對寬容大度的政策,訂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體系,又實行科舉考試,施行「優待知識分子」的政策,「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英國將它的考試及文官制度全盤照抄以至於今,而其它國家又從英國轉抄而去。
北宋的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使北宋成為漢唐的以來又一個璀璨的文明高峰。深邃精妙的哲學,風采灼灼的文學,通達厚重的史學,相互促進的宗教,在一種大度寬載的氣氛中得到發揮。有宋一代文化上的雍容博大又婉雅俊逸的特色讓今人猶自稱羨不已。那一顆顆使明星暗淡的名字,同漢唐以來的俊傑一樣是我們民族的驕傲: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曾鞏、周敦頤、晏殊、梅堯臣、柳永、李清照、米芾、張擇端、沈括、程頤、程灝 、包拯、寇準等等各自給中華文明的寶庫刻下自己的印痕,北宋東京文明是一個令人仰視的高峰。
然而,北宋科學、經濟、文化的繁榮無助於它的軍事,由於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據,東京城內數十萬大軍的長期駐扎也消耗了王朝的元氣,更重要的是統治階級的腐敗與政治上的無能,使得北宋呈現出某種「假態的繁盛」頗有泡沫化的意味,公元1126年,北方女真族(金人)的鐵騎橫掃中原,在幾乎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渡黃河,占東京,使一代天朝大宋,頃刻間崩潰,宋欽宗,宋徽宗被擄為戰俘,王室還美其名曰,「二王北狩」。名都化為瓦礫,風流付諸黃河,只有北宋的皇陵如今還在山河之間沉思。
黃河曾創造了關中、然而,黃水無辜,那些被盪滌了的文明,是人禍的產物。一個文明的興衰除了自然地理環境的因素,還要視人的因素是否適應和促進主流文明的發展。與北宋輝煌的文明相對應的歐洲,當時正捲入狂熱的十字軍團東征之中,從地中海東岸到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都在顫抖呻吟,無數人類文明的傑作毀於戰火,有的從茲斷落,這正是號稱「文明」者以殘暴和野蠻毀滅文明的例證,而在此之前「神聖羅馬帝國」的崩坍,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統治者無窮無盡的貪婪與腐敗。
今日的開封步入了新的時代,一個可以予見的璀璨的前景正擺在眼前。然而,倘把開封做為尋古鑒今的好課堂,也是當前重要的課題。從那些荒丘古墓上,從那些漫漫黃沙中,我們探索汴京的滄桑和奧秘,我們求得黃河水患與水利的規律,我們求索時代興衰更迭的秘密從而讓我們能對黃河文明由始至今的發展找出清晰的脈絡,得出明確的認識,而為今日與以後的發展樹立參照物,則開封的功績更會卓著。
走過秦川八百里
黃河流域的文明,在古代和中世紀曾經有過三個高峰。依照順序,便是關中文明、伊洛文明和東京文明。分別以咸陽、長安和洛陽以及開封為代表,經歷了自夏商周秦漢唐宋以至明清的數千年歲月。
所謂關中文明是指以咸陽、長安(今西安)為中心的秦川八百里地區的文明發展。這個地區東有幽谷關(東漢後被潼關取代)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居四關之內,故稱關中。不過這是戰國之後的稱謂,因為居四關之首的幽谷關是秦國設置的。關中地區實際是指以長安為中心的渭河平原。
渭河橫貫關中,東流潼關而入黃河,是我們母親河的重要支流,滋潤了八百里沃土。滑水與涇、 、灞、灃、 、 、澇八水環繞長安滋潤了一方膏腴之地。而關中之南的秦嶺又是我國南北氣候地域的分界,嶺南氣候溫和,雨水豐沛,嶺北四季分明。為秦嶺中的一段,名曰華山是五嶽之一,險峻雄奇名貫天下。這樣一片憑山靠水的沃野,自然是古代先民生息的好地方,是中世紀王朝建都據守的寶地,關中文明成為黃河流域的第一個文明高峰就是歷史的必然。
其實,早在約80萬年以前,這里就有藍田人,生息勞作,他們粗糙的石器和木棒做為文化遺存,述說著這塊土地上人類進化的歷史;7000年前,黃河岸邊也活躍著一支母系氏族公社的先民,這就是「半坡人」,他們那規模宏大,布局有序的村落遺址和生活生產勞作的遺存,都證明了他們的智慧與靈巧,他們的文明程度令後人瞠目。而5000年前的黃帝、炎帝與蚩尤的傳說,更讓我們仰視這些英雄的先輩,奉上永恆的虔敬。
黃帝姓姬,號軒轅氏或有熊氏,起於陝西北部,後在關中一帶活動,最後達於今河北涿州。炎帝發祥於關中,後達於山東。而山東地區有東夷部落,其首領之一便是蚩尤。涿鹿之戰,蚩尤戰死,炎黃部落聯盟統一了中原。後來,傳說天降黃龍傳天帝御旨,要已經118歲的黃帝歸天,於是黃帝騎上龍背飛升。行到故鄉一帶,黃帝要向父老鄉親告別,百姓圍住黃帝,哀求他不要走,奈何天命難違,黃帝又重登龍背飛天而去,百姓只拽下了黃帝的衣襟,抖落了他的冠,於是起衣冠冢於黃帝飛天之地橋山,而稱黃帝陵。橋山位於黃陵縣北,距縣城約1公里,令人稱奇的是四周黃土山嶺都是童山,光禿禿的,惟有橋山古樹參天,柏木森森,令人不免神飛遐想,或許真有黃帝,他的生命力真個永葆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祭黃帝陵,有文字記載的信史出於《史記》。漢武帝北巡朔方凱旋長安時曾於橋山祭黃帝之陵,距今已有兩千年了。今天,祭黃帝陵是華夏子孫,地無分南北,人無論何族共同維系同胞之情的象徵性儀式,其庄嚴與神聖的內涵早已越過時空。
關中文明的初始當是周部落的興起。周族是黃帝的後裔,姬姓,起於岐山周原。大約在公元前1136年,周文王姬昌消滅了商的屬國崇國,由此東進,在灃河西岸建立了豐京。這是關中地區的第一個部城。後來,周武王姬發繼承文王未償之宿願,准備大舉滅商。為了能容納四方盟友,又在灃水東岸建立了鎬京與豐京隔岸相望,這是中國第一座雙子城;豐鎬。武王由此出發,在姜尚(姜子牙)等人協助下,攻陷朝歌滅掉商朝,建立了強大的西周。
豐鎬存在了約3000年,大約毀於犬戎的入侵。周武王為求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就產生在此時。周平王為逃犬戎而遷都洛陽,名曰東周,周朝已名存實亡,中國進入春秋戰國時期。這時關中地區興起的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勵精圖治,國力大增,逐步吞並齊楚燕韓趙魏六國而統一中原。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奴制國家,自稱始皇帝。他建都咸陽, 使關中文明步入了一個輝煌期。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一個雄傑,他生於公元前259年,13歲踐登王位,22歲親理朝政,38歲成為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他開創了兩千多年的中世紀封建王朝法統,直至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才推翻帝制,創立共和。他平息朝廷內部叛亂,執掌軍國大權,兵掃六合,威加海內,遠交近攻,統一中原;又統一法律,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長城,築馳道、開溝洫,拓疆土,建立中央集權政府,設立三公九卿,而於地方建立郡縣制,這種格局的遺留今天依稀存在。他鞏固民族團結建立中華民族統一國家的功勛是輝煌而卓著的,他的殘暴與專橫也罄竹難書。但是,作為一代英傑,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是不能抹殺的。秦都咸陽,又稱渭城,唐人王維的詩句:「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將它的美名傳揚至今。秦代,咸陽城裡大修宮殿,原有的咸陽宮(荊軻刺秦王的悲壯故事就發生在此)已不能令秦王滿意,為了顯示兵掃六合的偉業,每消滅一個諸侯國,便仿建該國風格的宮殿。因此有了六國宮殿,六國既滅,始皇又在渭河之南修建信宮,擴大上林苑,更修建了名垂史冊的阿房宮,豪華壯麗。又遷六國貴族及富豪12萬戶入咸陽,使咸陽人口驟增至百萬人之多,於是秦人之名遠達四海,今天還有外國語言以「秦人」稱謂中國人,以秦作為中國的代稱。
可惜,秦朝暴政,二世而亡,項羽的軍隊攻進咸陽,一把火燒毀了秦都,大火三月才止,壯麗的阿房宮就成了一片歷史的舊夢,永遠無法再現於世上。修建了二十九年的始皇陵也遭焚燒,至今成了難以解開的謎底。不過1974年和1976年發掘的秦始皇兵馬俑坑還是震撼了世界,被稱作世界第八奇跡。兩千多年前掩埋的那威武雄壯的戰陣,不但是研究秦代強大的軍隊和發達的軍事科學的實物,而且每一座陶俑,戰車,戰馬都是極有價值的藝術品,從那些無言而又英武豪邁的兵俑身上,我們看到了秦代那粗獷雄健的風氣,體會到秦始皇那千古一帝的霸氣,越過數千年風雨,這雄渾的陽剛之氣正應當是我們邁進新時代的民族氣魄。
秦都咸陽在大火中崩坍,取得政權的劉邦聽從謀士的意見,選擇了被山帶河、土地肥沃、易守難攻、物產豐富的關中做都城,修建未央宮。於公元前200年,未央宮初成之時,遷都長安。長安先有王宮後建城牆。因為漢初實行「與民休息」的撫恤政策,所以長安城牆修了五年(前194-前190年)才算完工。城牆既成,城市建築也有了格局,以王宮為中心,建立市場、作坊和居住區,雖有東西兩市作為商業活動的場所,但基本上是王都,政治、軍事的中心。
漢代「獨尊儒術,置罷百家」。提出這主張的董仲舒更提出「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是長安城裡建起最高學府,太學,設置五經博士,教授儒家經典。
董仲舒所獨尊的儒術,是經過他改造的「新儒學」,他一面推崇孔子的「尊王」主張,提出諸侯不得擅權,一切服從朝廷,而皇帝又是天意的體現,他把君權,神權(天)、父權、夫權串在一起,提出「天人感應」說。天意授予皇帝,皇帝體現天意,神聖不可侵犯。他提出「三綱五常」實際上是一切服從皇帝。他宣揚「人性論」主張對百姓不僅要「正法度」,還要行「德教」,使人人德行高尚,心悅誠服地恭順天子。他的這些主張,自然符合漢武帝的需要。漢初,本來實行黃老之術,無為而治與民休息。但要進行開拓性的統治,穩固中央集權,顯然要有另一種政治哲學。董仲舒的新儒學正是這種政治需求的產物。毫無疑問,董仲舒的學說對漢朝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他對孔子學說的改造特別是「三綱五常」說的確立也給孔子學說蒙上了灰塵。太學的設立無疑促進了文化教育的發展,漢代也建圖書館,重史學,文化的發展與農業的進步使得漢代有一種浩大宏闊的風度。
漢代同周邊的民族爭戰不已。與匈奴的戰爭持續了多年,著名的將軍霍去病,24歲暴病身亡,漢武帝異常悲痛,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他的墓,後來成為漢武帝茂陵的陪葬墓之一。他墓前的石刻碑像,特別是馬踏匈奴雕像是漢代美學渾朴風格的代表,永遠值得人們參觀。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倒行逆施,激起四方的反抗。劉秀中興,建都洛陽,史稱東漢。長安失去都城的地位。東漢末年,漢獻帝又遷都長安。統治階級內亂不止,長安城遭到空前浩劫。
南北朝時代,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都曾在長安建都。但這些如過眼煙雲般的小王朝並沒給長安帶來興盛,長安的文明經隋代的再造,步入了再次復興的階段。一直到唐朝建都長安,長安才真正進入了它歷史最輝煌的階段。
唐代的長安依隋朝的格局為藍本,建起規模宏大的城市,其郭城面積達84平方公里,幾乎是今天西安城的七倍。
唐朝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期,軍事強大,經濟發達,交通四海,連接八方,文化、藝術、工藝無不繁榮,中外文化的融合為世界之冠。僅以宗教而言,東漢時開始傳入中國的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都在大唐立腳。尤其佛教,經隋代六世祖慧能的改造已經徹底中國化,成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之一。寺廟遍長安、佛塔接白雲,武則天對佛教更情有獨鍾,一生與寺廟結下不解之緣。
1984年4月,因重修法門寺寶塔,而發現法門寺地宮。被掩埋了1100多年的大唐的輝煌重現在人們眼前。地宮里藏的真身佛骨舍利和奇珍異寶讓人們思考許多問題。不僅弄清了佛學東漸的歷史,確定了法門寺佛教密宗中心道場的地位,而且證實了佛學上許多理論於實踐上的問題。此外,許多具體的學科如紡織、瓷器、金、玉工藝、玻璃、茶道等等,在大唐的發展水平都有了可以供研究的實物。同時,也是中唐向晚唐過渡階段歷史最實在的寫照。我們今人很難想像的唐代的輝煌都在地宮里一一展現。無疑使一門新的學科「法門學」的誕生成為現實。
唐文化的光芒因這一活標本的問世而震驚世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唐代的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文化交流的中心。
自漢以來開辟的絲綢之路,沿著黃河,經過戈壁,一路駝鈴叮當,在大唐的上空響個不停。
黃河入海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沖積平原,黃河三角洲的名字正愈益響亮。這是一個年年增長土地的地方,黃河平均每年為東營市增加23.6平方公里的肥沃的處女地,海岸線每年平均向外延伸0.15公里。一個有豐富石油資源和現代農業的海口城市,共和國最年輕的新城市東營市正以美麗、繁榮的面貌在黃河三角洲上興起,到東營一游,你會對新的生活充滿無限的信心。
縱觀黃河150萬年和5464公里的時空流動,我們得出如下的結論:
第一、從黃河上游的藍田人--我國最早的直立人,到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存,證明黃河全流域是中華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同其它地域文化,互相影響互相融匯形成統一的中華文明的故鄉。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
第二、從炎黃,蚩尤的傳說到二里頭文化所發掘出的夏文明;從夏商周以至北宋,歷代大小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時間長達3000年以上,說明黃河流域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第三、黃河乃黃金之河。全流域水土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雨熱同期(雨季正值植物的生長期),是農業的生產基地,同時又兼漁獵之便,具有多種生態因子,不是只有灌溉農業一種手段。因此中華文明雖歷經風雨卻始終在大河上下生生不息;
第四、黃河兼有水利之便。河水通大海,河岸也是陸上較為便利的通道。同時黃河自古至今都是聯系地域文化的走道,也是通向外部世界的通途。那種認為「黃色文明」,封閉保守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
第五、黃河雖歷七次大的改道,黃水泛濫,禍及百姓,但也年年造田,禍福相當,至今經東營入海,或是黃河最佳的選擇,已歷百餘年而無大災。在同黃河泛濫的搏鬥中,我們積累了經驗、教訓,靈魂也受到鑄造。黃河的氣勢正是我們民族的精神,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第六、黃河全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4000餘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水利資源2800萬千瓦,居全國七大河流的第二位。煤炭儲量僅山西、內蒙古就佔全國的60%以上,石油儲量佔全國25.6%,有色金屬產量佔全國的25%左右,這是我們新時代建設事業的物質基礎。
黃河由西向東,流入大海,將中華文明的優秀結晶傳向世界。外部世界和人類的優秀文明結晶,也被我們偉大的胸懷所接受融合,黃河三角洲正是現代經濟由沿海向西推進的過渡帶。
黃河在未來的建設事業和新文明的締造中起著不可替代的紐帶作用。

G. 洛陽沽水路線

隋朝大運河是在605年至610年開通的,共分四段。
1.通濟渠 605年,隋煬帝征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 開通濟渠。早在戰國初期,魏國就開鑿了鴻溝(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穎)。通濟渠是在鴻溝和下游的汴河兩水基礎上,加以疏浚的。通濟渠自洛陽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的簡稱,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今河南開封東南入淮河,
2.邗溝 隋煬帝於605年,征發「淮南民十餘萬」開通邗溝。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下令開通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運河。因這條河流經吳國部城(今江蘇揚州)城,所以稱為邗溝。隋朝大運河的邗溝,就是在春秋時期吳國邗溝的基礎上疏浚的,它從山陽(今江蘇淮安〕到江都入長江。
3.永濟渠 608年,隋煬帝征發河北諸郡壯丁百餘萬,開永濟渠。男子不夠,還征發了婦女,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引沁水東流入清河(衛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經沽水(白河)和桑乾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開河南河。從京口到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
運河兩岸築有御道,栽種柳樹,修建離宮四十多所(自長安至江都)和許多糧倉。課本《隋朝的大運河》地圖上還有一段運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開通的。由於渭水多沙,深淺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邊開了一條從長安東到潼關入黃河的運河,長300多里,名廣通渠。隋大運河全部完工以後,南北的物資可直達長安。
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運河(目的):
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隋煬帝開鑿南北大運河的動機和目的不是單一的,既有貪戀江都美景的動機,又有搜括江南財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氣的動機,又有攻打高麗的目的(指運輸軍糧的方便)。其工程是偉大的綜合工程,其動機也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而其本體動機則在於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以鞏固其統治。)
大運河的開通
隋朝大運河是在605年至610年開通的,共分四段。
1.通濟渠 605年,隋煬帝征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 開通濟渠。早在戰國初期,魏國就開鑿了鴻溝(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穎)。通濟渠是在鴻溝和下游的汴河兩水基礎上,加以疏浚的。通濟渠自洛陽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的簡稱,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今河南開封東南入淮河,
2.邗溝 隋煬帝於605年,征發「淮南民十餘萬」開通邗溝。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下令開通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運河。因這條河流經吳國部城(今江蘇揚州)城,所以稱為邗溝。隋朝大運河的邗溝,就是在春秋時期吳國邗溝的基礎上疏浚的,它從山陽(今江蘇淮安〕到江都入長江。
3.永濟渠 608年,隋煬帝征發河北諸郡壯丁百餘萬,開永濟渠。男子不夠,還征發了婦女,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引沁水東流入清河(衛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經沽水(白河)和桑乾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開河南河。從京口到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
運河兩岸築有御道,栽種柳樹,修建離宮四十多所(自長安至江都)和許多糧倉。課本《隋朝的大運河》地圖上還有一段運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開通的。由於渭水多沙,深淺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邊開了一條從長安東到潼關入黃河的運河,長300多里,名廣通渠。隋大運河全部完工以後,南北的物資可直達長安。
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運河(目的):
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隋煬帝開鑿南北大運河的動機和目的不是單一的,既有貪戀江都美景的動機,又有搜括江南財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氣的動機,又有攻打高麗的目的(指運輸軍糧的方便)。其工程是偉大的綜合工程,其動機也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而其本體動機則在於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以鞏固其統治。)

江南經濟有了顯著發展。隋朝建立後,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經濟雖然發展得比較快,但兩京和邊防軍所需的糧食仍然要靠江淮地區供應。由於陸路運輸的局限性,無法滿足北方的這一需要。因此,開通運河,利用水利運輸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從政治上看,為了加強對東北和江南地區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開通一條南北向的大運河。從隋煬帝個人角度說,也抱有開運河乘龍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時候,隋朝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這也為開通運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質條件。楊廣即位之初,為了加強對富庶的江南地區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財富,隋統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舊有渠道,於605年開通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大運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餘杭(今浙江杭州),共分為四段。通濟渠是從洛陽的西苑引觳、洛兩水達於黃河,又從洛陽東面的板渚引黃河水,疏通莨盪渠故道入淮河,直達淮河兩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再從山陽起,疏導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的邗溝,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蘇楊州)附近長江。這一段施工里程,從洛陽到江都長1000公里。另一段是永濟渠,從洛口開渠到涿郡,長1000公里。還有江南河,是從京口引長江水直達餘杭,入錢塘江,長400多公里。大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它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經過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六個省的廣大地區,成為我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參考資料: http://www.cbe21.com/subject/history/html/080402/20012/2001226_213.html

605年 隋朝大運河開工

隋是承前啟後的一個朝代,文帝與煬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這三十八年中,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鞏固和發展。首先在政治方面,隋朝調整了中央與地方的統治機構,恢復了被廢除多年的三師、三公、九卿的舊制。確立了三省、六部新制,增強了中央集權統治。通過制定《隋律》穩定了社會秩序。另外,開設了科舉制度,為以後中國封建社會人才選拔方式提供了一個藍本。在經濟方面,文帝下令整頓戶籍,清查人口,繼而推行均田制,調整賦役。與此同時,為了恢復農業生產和加強漕運力量,於開皇四年(584年)開「廣通渠」引渭水直達潼關。後煬帝大業四年(608年)又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自輝縣至涿郡,長達兩千餘里,這就是現在所謂的京杭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

中國的大河如黃河、長江等,大多數是從西向東奔流人海。南北之間要有一條暢通的河流,只能靠人力開鑿。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開鑿過不少人工河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運河。

公元605年到610年,隋煬帝為了加強對南北方的控制,活躍南北物資的交流,動用幾百萬民工,花費了約6年的時間,開鑿了這條運河。其中有些河段,是把以前挖好的運河修復、增寬、加深,中間也利用一些天然河、湖與運河相連接。隋代大運河全長2000多千米,水面寬30到70米不等,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達餘杭(今杭州),中心在洛陽,它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大河流,經過今天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和浙江等廣大地區。大運河的開通,對於促進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維護國家的統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隋煬帝南下遊玩就利用了運河,他南下時,隨行的船隻有幾千艘,在大運河中船頭船尾相連,竟有二百多里長。

元朝元世祖在疏通舊河道的基礎上又開鑿了山東運河和通惠河,形成一條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京杭直通大運河,使它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水路。

中國今日又計劃修復大運河,目的不僅是為方便南北的聯系,更主要是使南水北調,解決北方缺水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洛陽北方大河電動汽車招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