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國初期用輕工業產品換蘇聯拖拉機是真的嗎
這個是真的,蘇聯是嚴重的重視重工業,軍事工業,而輕工業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嚴重滯後,結果發展了一段時間以後,輕工業和電子技術嚴重拖累了國家經濟和軍事的進步。
② 求蘇聯款的汽車模型生產廠家
China 國產(中國)
國產原廠車模,顧名思義就是國內汽車廠家(包括合資公司)在國產汽車下線時為了促銷真車和贈送留念而委託或授權給國內知名的模型廠家開發生產的模擬模型,其做工和造型都不比國外知名品牌的產品差,畢竟國外品牌的生產基地大部分都設在中國,加上原汽車廠家的用途主要是作為贈送的紀念品,所以這類車模的品質是比較優秀的。這類車模沒有自己固定的品牌,其所有權歸屬於原汽車廠家,因此在車模界上獲得了「國產原廠」的美名。車模比列有1:12、1:15、1:18、1:20、1:24等。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國產車款也逐步在汽車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跡,相信數年後與之對應的車模產品的收藏價值也會慢慢顯現出來。
Maisto 瑪莎圖(泰國)
香港美昌玩具旗下品牌,成立於1994年,原產地泰國。已於我國廣東省設立加工廠。其主打的1:18合金車模產品,款式眾多,價格相對低廉,更新速度較快。成為入門級收藏者及普通玩家的主要選擇。其產品劃分為珍藏車系列、尊貴車系列、賽車系列、改裝車系列、拼裝車系列、拖車系列、摩托車系列和遙控車系列。1:10、1:12、1:24、1:43的產品瑪莎圖也都有生產。
Autoart 奧拓(德國)
源自德國的Autoart品牌已經於香港成立了合資公司,並在東莞建設了加工廠。除了主力生產1:18比例車模外,還生產1:12、1:32、1:43和1:64等比例車模,以及靈感來自於汽車零部件的家居及辦公室用品。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並在世界各地擁有固定的銷售網路。其產品做工精細,品質優秀,在眾多車模品牌中屬於中高檔次。產品線豐富,取得國外多家汽車製造廠的模擬車生產及銷售特許權。Autoart為大多數要求品質的車模愛好者所喜歡。
KYOSHO 京商(日本)
日本品牌KYOSHO,在汽車模型方面主打1:18高級合金模型。京商車模做工精細,特別是質感非常強,比較厚重,拿在手裡感覺很沉。車身表面的油漆質量能與真車相媲美。各種鍍件、彩繪、車身文字都比較講究。京商是德國寶馬公司的指定模型製造商,在其真車展示廳中,凡大比例的模型,都是京商打造的。同時,京商也獲得法拉利的授權,在全球范圍內生產和銷售法拉利系列產品。近年更是取得了賓士和奧迪高端產品的版權,由此可見其模型質量非同一般。
MINICHAMPS 迷你切(德國)
在Minichamps網站的公司介紹中,只有一句話:我們銷售小車模,我們喜歡小車模。德國保羅模型藝術公司「Paul's Model Art GmbH & Co. KG」成立於1990年,中國被選擇為生產場所。Minichamps是保羅公司旗下的模型品牌,目前主要以1:43車型為主,少量1:24和1:18的模型。 Minichamps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發行量少,通常它的產品發行量都1000-3000之間。按照一套1:43 車模模具成本25萬人民幣來核算(保守估計),如果發行2000台車模,模具成本分攤到每台車模上面就是125元人民幣,再加上生產每一個小車的成本,Minichamps的小車成本就非常高了。當然,發行越少,其收藏價值也就越高。盡管在工藝細節上Minichamps1:43的模型比不上Autoart,,但是Minichamps以有限的發行量在車模收藏界占據獨特的一席之地。近年Minichamps為主要高端汽車品牌代工的1:18的車模產品,在工藝上毫不含糊,精細入微,成為收藏者搶購的熱點。
Franklin 富蘭克林(美國)
美國的富蘭克林,專業製造合金精品車模和紀念品,模擬對象主要是歷史上著名的汽車,令模型愛好者得以將汽車文化的歷史進行收藏。其產品比例主要為1:24、1:43、1:16等。全部手工打造的富蘭克林,單看手工藝術便足以讓人嘆為觀止,其用料考究,製作精良,價格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在靜態車模界享有盛譽。
CMC(德國)
CMC 是德國著名頂級比例模型品牌,自1995年成立以來一貫堅持嚴格的工廠管理,以最高精密度精確復制原始汽車設計圖,生產毫無瑕疵的模型產品所有成品汽車模型都是有數百個甚至一千多個零件手工組裝完成。由CMC精挑細選並打造出來的古典汽車模型收藏品在國際模型行業獲大獎無數,被全球的收藏家視為不可多得的珍品,價格不菲。目前CMC公司生產系列主要為1:18、1:24、1:43以及特別製作的1:12等不同比例的經典名車模型。其車款主要是德國賓士、奧迪,義大利法拉利等擁有悠久歷史的汽車品牌,該公司出品的模型大多數品種都被歐美汽車博物館收藏作為汽車文化的見證。其生產的車模在全球限量發行,極其珍貴。
BBR(義大利)
20多年前,BBR在義大利北部的小鎮Saronno起步,將無限的靈感、激情和想像力注入到BBR精美的汽車微縮傳奇世界。與真車廠商的合作,是衡量汽車模型品牌價值的一個重要標准。BBR以其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品牌理念,得到了世界頂級汽車廠商——法拉利的青睞,並與法拉利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法拉利旗下的傳奇汽車模型產品。累計下來,BBR為法拉利生產了1999-2004年Maranello全系列的1:43跑車和F1賽車系列,同時也生產了包括1:24 法拉利360Modena GT所有的賽車和街車版本模型以及部分1:20的法拉利F1車隊模型。過去輝煌的歷史並不能代表BBR的全部,為了延續BBR的光榮歷史傳統,BBR不斷進行產品和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去迎接未來更多的挑戰。2003年,BBR推出了品牌歷史上第一款1:18模型——法拉利超級跑車「Enzo」,空前的採用了法拉利真車噴漆。BBR為法拉利高端產品收藏者的不二之選。
MBI 戴寶尼(美國)
鄧泊維利鑄幣廠創辦於1969年,總部設在美國的康尼迪格洲,主要生產銷售收藏品,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禮品公司。其銷售手段主要通過雜志,互聯網等渠道郵購。車模在其產品系列中只佔很小的比例,主要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汽車,以及在汽車模型上加印各種棒球隊的廣告。產品比例1:24,1:16等。MBI和富蘭克林、CMC屬同一檔次,且車型更為豐富。若您有著濃列的美國情懷,那麼MBI的車模定會合您胃口。
GATE 蓋特(香港)
GATE與Autoart同屬Gateway Global集團,產品共享生產線。只是在原材料,及細節模擬程度上有所折扣,旨在降低成本,主打低端市場。其1:18的產品,在同價位產品中,甚至與略高價格檔次的產品相比,做工都勘稱優秀。唯一的缺點是,產品款式不夠豐富。
Welly 威利(香港)
香港品牌威利,創立於1996年,生產基地同樣為我國廣東。產品比例以1:18、1:24為主,作為入門級產品,其價格也非常平民化。易於為大眾接受。
HOT WHEELS 風火輪(香港)
風火輪車模原產地香港,作為玩具大鱷美泰集團旗下品牌,風火輪擁有大部分F1車隊及法拉利的模型產品開發的版權。即是F1收藏者的主要選擇,也為法拉利的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相對於BBR、CMC更為經濟的選擇。
Hotworks(日本)
Hotworks是日本一家以汽車模型改裝為特點的新興模型品牌,在2005年的日本改裝車展亮相後,產品風靡日本、台灣和香港及東南亞。產品做工精良,配備改裝套件,動手性強。
Motorart(瑞典)
來自瑞典的Motorart是VOLVO CE(沃爾沃建築設備公司)的御用模型製造商,與VOLVO集團的合作關系非常深厚,其產品主要為工程車、大型貨車、巴士等,且因渠道關系在國內市場其產品並不多見。2005年出品的VOLVO C70成為VOLVO轎車收藏者的首選。
BBURAGO 布拉格(義大利)
源自義大利的BBURAGO,其往日的輝煌絕大多數模友都沒有親身見證過。2005年7月在被美昌集團並購後,重新進入市場的BBURAGE產品無論從價格上還是做工上,都與Maisto非常相似。但至少在一些與Maisto不相交叉的款式上,提供給消費者一個比較經濟實惠的選擇。
Ertl 艾爾特/安徒(美國)
艾爾特(Ertl)是以美國本土為主要市場,有著55年生產金屬壓鑄模型的歷史。其車模產品仿製對象主要為美國本土車款,產品比例有1:18、1:43、1:64等。包括農場系列、賽車系列、美國麥舍爾系列。其發行的路虎系列產品,一直深受模型愛好者的喜愛。
Matchbox 火柴盒(香港)
擁有悠久歷史的Matchbox,在整個玩具產業上留下的足跡,足夠寫一本書來記載了。對於當今的小車模愛好者來說,無論Matchbox是「美國人」,還是「香港人」。其出品的1:43、1:60的小車永遠都擁有著獨特的魅力。
NOREV(法國)
擁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法國品牌NOREV,其產品正源源進入國內市場,在中端產品上又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期待有著近水樓台優勢的NOREV能夠給國內模友帶來更多之前相對匱乏的PSA的產品。
Eagle 鷹(法國)
法國鷹牌出品的現代汽車產品,在眾多同級別的車模產品中,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但其老爺車系列,及老款消防車產品性價比不錯,為囊中羞澀,又偏好此類產品的消費者的理想選擇。
RICKO 銳克(香港)
香港品牌銳克,產品以1:18的房車為主,價格平易,做工較好。但市場上有供應的款式偏少。
Checkmate 將軍(香港)
香港企業將軍以廣東為生產基地,是各主要車模廠商的重要代工廠,許多國產汽車的模型產品也都出自將軍的生產線。但作為獨立品牌的將軍產品,在市場上並不多見。
New Ray 寶柏(香港)
總部設在香港的寶柏玩具有限公司(NewRay Toys Co.,Ltd)成立於1987年,專業從事模擬玩具的研發和生產。其產品含蓋各種比例的合金車、摩托車、貨櫃/卡車、火車、飛機、沙灘車、雪橇、遙控/電動模型,及各種主題模型。1999年寶柏公司在中國的北京及上海設立了分公司,在全國建立起寬廣的銷售渠道。New Ray出品的貨櫃車/卡車模型以其實惠的價格,較好的做工,經常成為禮品公司做項目的首選。
CAT 卡特(美國)
美國Norscot公司出品幾乎全部款式的卡特彼勒工程機械產品,比例從1:12—1:87應有盡有,價格體系的劃分也很多樣化,能夠滿足不同消費水平的工程車愛好者的收藏需求。
Tomy 多美(日本)
日本玩具巨頭Tomy出產的玩具產品之豐富,甚至會超出許多人想像力的范圍。袖珍合金模擬車是其中長盛不衰的一個系列,共有120個編號的產品,定期更新款式,以新產品代替老產品,編號不變。迄今總計發行超過600個款式,銷售量超過4億台,總長度甚至可以環繞地球!多美小汽車在風格上,走的是比較傾向寫實路線,照著原始車款的模樣,縮小比例製造。最大特色是它總會做出可開關的車門,讓車迷可以享受一下迷你擬真的快感!
Hongwell 康威/CARARAMA(香港)
香港品牌康威主要生產1:43的小車,價格實惠,做工較好。
JADA 佳達(美國)
Jada Toys是美國加州的一家車模製造商。旗下有多個不同產品系列:DUB CITY、Von Dutch、Road Rats、Initial D等。其宗旨是,緊隨汽車市場,將最新潮的產品帶到車模市場。近年更致力於生產改裝型車模,且大受市場歡迎。2006年Jada Toys正式打進中國市場,首批產品是為人熟悉的日本著名漫畫「頭文字D」的主角車。模型比例由1:64至1:18。Jada Toys的價格大眾化,產品質量卻保持著較高的水平。
YATMING 一鳴(中國)
YATMING(一鳴)1989年成立於澳門,主要生產1:18、1:24、1:43比例的車模,車款有老式的美國車、歐洲車以及老式的消防車。在美國、西班牙、俄羅斯、加拿大、義大利等地設有分銷機構。
Exoto 依柯索托(美國)
Exoto於1986年在美國成立,最初以生產汽車配件為主,之後逐步轉入汽車模型生產。該公司的產品是KEUSSEYAN家族對汽車模型收藏者的完美貢獻,他們對產品品質抱著絕對負責的態度,他們的口號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從汽車配件到汽車模型,Exoto三十年來不斷地將其產品逐步推至業內頂峰。他們生產的汽車模型之精密,往往令人嘆為觀止,愛不釋手。並且貴精不貴多,產量之少,常在市場上供不應求!Exoto的產品絕對是收藏家的珍品。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③ 蘇聯歷史
列寧時期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注1爆發,之後布爾什維克黨人在俄羅斯取得了政權。隨即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隨後的幾年裡,由托洛茨基(托洛斯基)指揮的紅軍通過內戰擊敗了白軍和眾多西方國家的武裝干涉。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正式成立。
斯大林時期
1924年,蘇聯的締造者列寧逝世,之後約瑟夫·斯大林獲得最高權力。斯大林為了鞏固個人地位,通過殘酷的手段打擊政治對手,以肅反的方式對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展開了大清洗。同時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
斯大林為了鞏固個人地位,通過殘酷的手段打擊政治對手,以肅反的方式展開了大清洗 。數以百萬計的人被送進了勞改營。雖然斯大林被西方國家和一部分蘇聯人視為一個殘酷和犯下嚴重罪行的獨裁者,但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共產黨對蘇聯的經濟生產方式進行了大改造,成功地把蘇聯改造成了一個重工業和軍事上的強國。
1938年,英法採用「綏靖政策」為了將「法西斯」這股禍水引向蘇聯,炮製了慕尼黑陰謀。
1939年4月中旬,英、法、蘇三國在莫斯科舉行軍事、政治談判。談判中,蘇聯向英法提出了一些建議:①締結英、法、蘇之間有效期5~10年,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反侵略互助條約②三國保障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安全③締結三國間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規模的具體協議。然而,談判毫無結果。英法同意了德國在東歐和中南歐自由行動,拒絕蘇聯提出保障中歐和東南歐國家安全,實際上給希特勒指出一條向蘇聯進攻的道路,企圖「禍水東引」。1939年冬,蘇聯因領土糾紛入侵芬蘭,迫使芬蘭割讓部分領土,史稱蘇芬戰爭。當法西斯德國1941年入侵蘇聯後,芬蘭加入了軸心國集團。
1939年8月3日,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向蘇提出希望改善彼此關系。此時,蘇聯對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失望透頂,因此於8月23日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按照該條約劃分的勢力范圍,蘇聯出兵瓜分波蘭領土,佔領東歐部分地區。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被並入蘇聯。
蘇聯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只是一個緩兵之計,反對社會主義的阿道夫·希特勒遲早會撕毀和約。因此,蘇聯開始將大批物資、設備從歐洲部分運往大後方,為之後的蘇德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斯大林有一點還是失算了,他始終認為德國攻下英國之前不會對蘇聯發動襲擊。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以500萬兵力、5100架飛機、3800輛坦克和大量大炮,向蘇聯發動了突然進攻。斯大林倉促應戰,在戰爭爆發後的一周內,沒有發布過任何命令,也沒簽署過任何文告。由於戰爭准備不足,蘇聯紅軍遭受重大軍事損失,這也是令蘇聯成為二戰中傷亡最大的國家的重要原因。之後,蘇德戰場成為歐洲大陸的主戰場,直到1944年6月6日盟軍發起諾曼底戰役。
1945年,包括蘇聯紅軍的盟軍在攻佔了德國全境,歐洲戰事結束。
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對日宣戰,並於8月9日出兵中國東北,全殲日本關東軍。
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此一舉動令蘇聯倍感威脅,因此針鋒相對地於1955年和他的社會主義盟國簽訂了華沙公約,成立華沙公約組織,同北約相抗衡,冷戰時期開始。
赫魯曉夫時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蘇聯共產黨高層領導人之間進行了幾年的政治斗爭,最後赫魯曉夫成為了最高領導人。此後,赫魯曉夫結束了警察恐怖,釋放了數百萬政治犯,為近2000萬人恢復了名譽。
赫魯曉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一系列接觸。1954年9月赫魯曉夫率領龐大的代表團參加中國國慶5周年慶祝活動,達成一系列協定,中蘇關系全面改善,結束了此前兩國長期的敵視關系。1954年10月3日,赫魯曉夫和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正式會談,赫魯曉夫最終對毛澤東想擁有核武器這一要求妥協,答應派專家協助中國建立一座小型原子能反應堆。此後,中蘇關系進入黃金時期。
1956年2月25日,赫魯曉夫在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的最後一天做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全面批判了對斯大林個人崇拜,並對斯大林進行了全盤否定。但因此一度引發政治動盪,同年10月,先後發生了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30日,蘇聯政府發表了《關於發展和進一步加強蘇聯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誼和合作的基礎的宣言》,承認存在大國沙文主義,並表示今後將採取措施予以改正。12月31日,赫魯曉夫新年宴會重新評估了斯大林。
1958年,對於在中國建造長波電台、建立軍港的問題上,以及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中蘇發生嚴重分歧,中蘇關系開始惡化。
1960年,蘇聯從中國撤走了所有的科技人員和專家,並向中共追討朝鮮戰爭時期所提供的武器的款項,開始了蘇共與中共一系列紛爭。
1961年4月12日,蘇聯「東方-1」號升空,尤里·加加林進行了人類首次太空飛行。
1962年10月,爆發古巴導彈危機。引發了美蘇兩國在冷戰時期一次最嚴重的軍事危機。
勃列日涅夫時期
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獲得政權,蘇聯進入勃列日涅夫時期。此間,原本有機會改善中蘇關系,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注2。特別是珍寶島事件和鐵列克提事件的邊境沖突,更是令中蘇關系雪上加霜。
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武裝干涉被稱為「布拉格之春」的民主改革。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這兩次行動都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對外推行擴張政策,除了東歐集團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葉門、古巴、安哥拉、衣索比亞等國納入蘇聯陣營,或在這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權論」,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權是有限的,他提出這個理論實際上是為了剝奪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權,將別國變成蘇聯的附庸國。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還與美國開展了大規模的軍備競賽,耗散了國力,加劇了蘇聯國民經濟遇到的困難。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被視為蘇聯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的櫥窗,但是由於入侵阿富汗,卻變成了有史以來抵制國家最多的一次奧運會。
戈爾巴喬夫時期
1985年,共產黨改革派人物戈爾巴喬夫(戈巴契夫)接掌政權。他改變了許多以往觀念。戈爾巴喬夫試圖改進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治國方法,在國內實行改革和公開化政策,對歷史錯誤進行清算。他試圖在蘇聯建設「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隨著中央權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開始尋求更大的自主權力。隨著「公開化」的日益深入,蘇共的歷史問題和歷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時,導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1989年,共產主義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積累的錯誤發生了總爆發,共產黨及其政治目標在東歐國家日益不得人心,東歐國家的共產黨政權紛紛倒台。蘇聯加盟共和國政府也紛紛效法東歐諸國,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8月24日,蘇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宣布獨立。聯盟開始走向解體。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宣布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蘇聯境內的活動。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立國家國協),從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正式停止存在而滅亡。(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仍然是:「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應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就此事和許多其他事而言,俄羅斯聯邦已繼承蘇聯。)
④ 二戰後蘇聯和新中國分別.
1948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超過戰前水平。1950年,蘇聯的農業總產值基本達到了戰前水平。
新中國用了3年時間,即1952年,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工農業生產恢復達到並超過了抗戰前最高水平。
⑤ 俄羅斯、包括前蘇聯,有什麼名車俄系車在中國保有量大不大
拉達,伏爾加,華沙,吉姆,吉斯,菠蘿乃滋等。都是老車,這些車在中國剛解放的時候可以說大部分都是蘇聯的車,領導人坐的也都是這些牌子的車,以吉姆,吉斯為多。但後來中國自主生產了紅旗這一國產特色的轎車,而且是電動窗的,但冷氣方面還是和蘇聯車一樣用冰塊,技術有限嘛,後來又出了一款效仿大眾桑塔納的車~上海。直至改革開發後的幾年,中國大街上已經淘汰了蘇聯車,而是引進了更加美觀節能的日本車。直到九十年代,中國的大街上只有拉達這一蘇聯品牌還保持著一個相對較高的保有量,到了21世紀,這些蘇聯的老品牌已經基本退出中國市場。再重工業的影響下,外形蠢笨,耗油量大的蘇聯車已經不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需要,相比而言,日本車的節能,歐美車的質量與外觀都遠遠超過蘇聯車的設計理念。但值得一提的是,蘇聯的卡車方面給予了中國很大的啟示,中國自主研製的解放牌卡車就是在蘇聯軍用卡車~卡秋莎火箭炮牽引卡車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外形很有蘇聯風格,大鼻子頭,與伏爾加,華沙這樣車外形很像,這種大鼻子的外觀一直影響解放牌卡車到90年代。進入21世紀,中國的卡車工業也開始改進自己車的外觀,逐漸模仿像三菱重工,賓士卡車等品牌的外觀,採用平面前臉取代了大鼻子的前臉。包括現在的斯太爾,歐曼,黃海等卡車也淘汰了蘇聯卡車外觀的形態。蘇聯車的設計理念已經很落伍,但國產轎車及卡車的外觀從解放初期到現在一直都是在模仿外國品牌,始終很難看到中國自主外觀的影子也是國人比較汗顏的一面
⑥ 鐵甲列車的俄羅斯列車
◆崢嶸歲月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號稱世界第-坦克大國和第一裝甲列車大國的蘇聯沒有擋住敵人的進攻,大批軍用裝備被德軍繳獲。德軍非常欣賞蘇聯人的裝甲列車設計,他們發現,紅軍的標准裝甲列車包括4節運兵車廂、4節有旋轉炮塔的火力支援車廂、2節高射炮車廂和1個裝甲機車頭;各車廂均可通過裝甲艙口進入,而這些艙口蓋都是密封的,觀察哨和所有窗口均有裝甲板保護。機車頭有1根傳聲管用來通話,傳聲管由橡皮管和金屬管組成,裝甲列車的指揮官、機械師、各獨立車廂的指揮官和射手間通過它進行內部聯系,列車與外界的聯系則依靠指揮塔中的無線電台。蘇軍裝甲列車上普遍安裝的是ZIS-2/3型野戰炮、M1938型122毫米榴彈炮和7.62毫米捷格加廖夫機槍等。德軍後來在克里米亞半島作戰時,繳獲的蘇軍新式裝甲列車上安裝了T-34/76坦克的炮塔。值得一提的是,蘇軍裝甲列車每個車廂內都有機車蒸汽供暖系統,增強了土兵冬季作戰的舒適性。
蘇聯軍事專家是這樣評價裝甲列車的:裝甲列車的最大優點是行駛速度快,即便是面臨敵人地面和空中打擊,裝甲列車在1天內也能行駛約500千米,而且-般輕兵器和炮彈破片無法穿透其裝甲,因此,這種列車能夠與敵人近距離交戰,車載的至少4門火炮和8-12挺機槍可以形成強大的火力,而且還有防空能力和運載步兵的能力。
裝甲列車的缺點是,無法離開鐵軌作戰,只要鐵軌有一點小的損壞就能使列車失去機動能力。與其他武器相比,裝甲列車對後勤支援的依賴性要大得多。列車要不斷加水,每天都要補充煤,而且還必須要清理鍋爐。
不過,蘇聯還是認為,他們的裝甲列車在二戰中十分圓滿地完成了歷史使命,在戰爭第一階段保衛鐵路樞紐的戰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56號列車曾將來勢洶洶的德軍坦克和摩托化步兵阻擋於基輔城外,第72號列車曾輾轉於明斯克、布里揚斯克、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多處作戰;伊利亞.穆羅梅茨號列車戰斗行程達2500千米,一直打到法蘭克福,曾擊落敵機7架,擊毀敵裝甲列車1列和7門火炮;烏茲別克號列車一直打到勃蘭登堡。1945年,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約瑟夫.斯大林前往波茨坦參加三巨頭會議時,他赴會的座駕既非戰艦又非飛機,而是由8列裝甲列車車廂組成的豪華武裝列車。
◆特種防空裝甲列車
雖然蘇軍在二戰初期十分強調裝甲列車的作用,但在戰場上德軍坦克部隊已顯示出極大的優越性,德軍坦克在裝甲防護和火炮威力上大大超過了裝甲列車的水平。盡管裝甲列車的劣勢已暴露出來,但戰爭初期蘇軍處境困難,不得不在一些戰斗中仍使用裝甲列車,並在一些裝甲列車上加裝四聯裝馬克沁機槍或一些特殊的組合防空武器,包括T-34坦克炮塔、高射炮和火箭炮(即蘇聯人所稱的喀秋莎)等,這使它具備了相對強大的火力。這種裝甲列車被稱作特種防空列車。
蘇聯陸軍《紅星報》曾報道,布爾什維克號防空裝甲列車,從1942年1月到戰爭結束共行駛了1.3萬千米,擊落德機30架,這輛裝甲列車既裝有輕型和中型加農炮,還裝有用於防空的超重型高射炮。
◆鐵道炮
1917年後服役的俄國裝甲列車歸類為鐵道炮,其中的1輛是1920年服役的阿塔曼.楚爾金號,它除了列車本身外,車上還裝有1輛4輪驅動的裝甲車輛。裝甲車輛上裝有1門大口徑、長身管加農炮。這種裝甲車輛是否屬於列車的一部分從照片上無法判知,但有一項創新,那就是列車上裝備有系留氣球,乘坐在氣球上的觀察員能偵察方圓20千米內的地形,向地面部隊提供矯正彈道和指示地面目標的信息。
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蘇聯設計師開始致力於開發新的鐵道炮。1927年,工程師杜捷爾斯基開始著手將巡洋艦伊茲梅爾號上著名的356毫米加農炮移植到裝甲列車上。根據杜捷爾斯基的建議,一個專門負責鐵道炮研製的設計局於1930年成立。蘇聯當時建造的鐵道炮均採用現成的艦用火炮,口徑有130毫米(最大射程23.5千米)、152毫米(最大射程30.8千米)、180毫米(最大射程37.8千米)和356毫米(最大射程31.2千米)。建造鐵道炮計劃的目的是與現有的或將要建造的碉堡和海岸火炮配合,守衛蘇聯漫長的國境線。由於鐵道炮必須與海軍艦艇協同作戰,因此,波羅的海艦隊首先裝備了鐵道炮,然後是遠東艦隊。不過,到二戰爆發前,蘇聯的這些鐵道炮在數量上遠未達到預期目標。
蘇聯第一列新型鐵道炮安裝1門356毫米加農炮,其車體重達340噸。1932年首批2個鐵道炮兵連(各裝備3列鐵道炮)開始在太平洋沿岸駐守。不久以後,蘇聯又開始設計出能夠在遠距離擊沉敵艦的180毫米鐵道炮和305毫米口徑的鐵道炮。到二戰開戰前夕,蘇聯擁有11個鐵道炮兵連,共37列鐵道炮。與此同時,蘇聯的設計師們還研製出了一種203.2毫米榴彈炮,這種炮裝在軌道車輛上,並由火車頭拖曳,其他國家從未見到過有此類武備。
根據計劃,在德軍入侵時,岸炮、鐵道炮和海軍艦炮在反擊納粹德軍的入侵中相互配合為地面作戰提供火力支援。為此,蘇軍開始大量部署艦炮、岸炮和鐵道炮。駐守在列寧格勒的波羅的海艦隊最早有4個重型鐵道炮兵連,1941年8月後又緊急生產了70門鐵道炮,組建成29個炮兵連。同時,波羅的海艦隊武庫中的100毫米、130毫米和152毫米炮以及原准備裝在新造艦艇上的火炮都被安裝在列車上與其他火炮一起參加戰斗。實戰證明,鐵道炮在炮彈威力和射程上均大大超過了野戰火炮。
雖然鐵路系統經常被炸毀而且還要花很多時間來偽裝車體,但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鐵道炮仍為地面部隊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蘇軍利用列寧格勒市內和市郊密集的鐵路網以及新建造的炮兵火力點,使鐵道炮能出其不意地移動到敵人後方或其指揮部、預備隊、火力據點等目標發動攻擊或為己方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據蘇聯方面統計,在1942-1943年這段時間內,在列寧格勒作戰的鐵道炮共發射了14.4萬發炮彈。
為這些鐵道炮提供彈道校正的是空軍的一個特殊的中隊以及第3飛艇營,他們裝備了一些系留氣球,觀察兵在氣球上可對戰線後方的敵軍重要目標進行定位。
在戰爭後期,曾參加列寧格勒保衛戰的鐵道炮加入到反攻德軍的行列中,它們的任務是摧毀特定的目標。1944年,蘇軍在鐵道炮的協助下摧毀了位於維堡的德軍工事,並在立陶宛梅爾附近壓制住了德軍火力陣地。有2個鐵道炮兵團(其中1個團裝備10門180毫米、9門130毫米和12門152毫米鐵道炮,另1個團裝備17門130毫米鐵道炮)後來一直在蘇聯沿海地區服役。1945年4月有數個炮兵連參加了攻佔柯尼斯堡和皮勞的戰役,它們在野戰炮無法達到的射程上,對德軍工事進行了猛烈炮擊。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5月共有6個營的62門口徑從130毫米至180毫米的鐵道炮與陸軍部隊一同參加了戰斗。在837次作戰中,這些鐵道炮共發射了15028發炮彈,擊沉船隻8艘,擊毀運輸火車7列,擊傷5列,並摧毀了21座敵軍要塞的防禦工事。
戰後,蘇聯鐵道炮便銷聲匿跡了,只有在蘇聯海軍博物館中才能找到一些有關鐵道炮的圖片和模型。但至少有1輛鐵道炮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了並公開展出,這輛停在塞瓦斯托波爾火車站的鐵道炮裝1門152毫米加農炮,有可旋轉的炮架和炮塔。
◆鐵道裝甲汽車
1917年後,蘇軍在對裝甲列車大規模使用過程中發現,他們急需一種機動性好的小型裝甲鐵道車輛,用來執行各種通信、支援和偵察任務。於是,蘇軍進行了大量試驗,讓汽車用輪輞在鐵道上行駛。在蘇聯內戰中就使用了1輛裝1門加農炮和3挺機槍的加福特-普季洛夫鐵道裝甲汽車。在蘇聯紅軍鐵道炮部隊重組過程中,計劃為每支鐵道炮部隊都配備偵察和通信用的鐵道裝甲汽車。蘇軍採用的BA-20輕型裝甲汽車和BA-6及BA-10重型裝甲汽車,車輪可隨時更換成鐵道用或公路用的車輪。德軍在1941年繳獲了大量這種型號的裝甲汽車。
BA-20Shd(Shd是俄文鐵道的縮寫)、BA-20ShdPU(裝有外部電台天線)和BA-6/10裝甲汽車外部攜帶的備用車輪更換起來十分繁瑣,於是,蘇軍開始試驗在車輛的前、後裝上專門用於鐵道行駛的折疊式輪軸,原來的車輪不動,汽車靠前後車輪在鐵道上行駛。這種利用傾斜車軸上的小型導向輪使常規汽車在鐵軌上行駛的技術,到二戰後仍為蘇聯大量使用。
經過實戰,蘇軍期望能擁有一種既具有裝甲列車優點又具有裝甲汽車優點的新型車輛。一方面,車體要與鐵道裝甲汽車尺寸相同,另一方面,火力和作戰效能又要和裝甲列車相同,但不一定需要那麼大的車體。20世紀30年代末,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開發了一種摩托裝甲汽車(簡稱MBW)。這種車輛採用了不少T-28中型坦克的部件,尤其是武器和驅動系統。MBW的外觀特徵是車輛前端有3對車輪,支撐著車輛上部的T-28坦克炮塔。該車除了有5挺並列機槍外,兩側還有2座活動式馬克沁機槍塔。76.2毫米主炮彈葯基數365發,並列機槍彈夾145個(子彈10962發),馬克沁機槍彈夾48個(子彈共22000發)。該車還裝有簡易火控系統,即在炮塔上安裝了PT-1型坦克潛望鏡和TOD型遠距觀測儀。後者既可電動操作亦可手動。
全車有裝甲覆蓋,兩側的裝甲厚16-20毫米,有10度傾角;車頂裝甲厚20毫米,艙門厚10毫米:炮塔裝甲厚20毫米。MBW指揮官位於中間的炮塔內。後部2個炮塔也可分別安裝1挺並列機槍用於防空。
該車的動力裝置為功率294千瓦的M17-T汽油機,可使重約80噸的MBW最大速度達120千米/小時。該車可載重120噸。外部通信則由71-TK-1電台提供,而內部的聯絡則依靠6台電話。除此以外,該車還裝備一套強大的信號燈系統。
戰爭初期,MBW只裝備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司令部直屬的裝甲列車營。據蘇聯的一些資料透露,有一些MBW裝上了T-34坦克的炮塔和V-2柴油機。有1輛MBW被作為技術樣車保留了下來,這輛車裝有T-28的炮塔和T-34的76.2毫米主炮,現在無法判斷這種混合式的武器配置是設計時的初衷還是後來改裝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戰爭中鐵道裝甲車輛也曾裝備過其他各型坦克的炮塔。有一張照片就顯示一輛裝甲列車裝備有T-26坦克的炮塔和主炮(口徑45毫米)。
目前現存的鐵道裝甲車輛除模型和那輛停在塞瓦斯托波爾的鐵道炮外,還有1輛保存在莫斯科陸軍博物館的裝甲列車,雖然這輛列車是用許多輛殘破的裝甲列車的部件拼成,但它卻逼真地再現了昔日鐵道戰神的風采。
⑦ 如果沒有盟國的援助蘇聯能單獨打敗德國嗎
一直以來,人們把蘇德戰爭的勝利歸功於俄羅斯的大雪以及蘇聯軍民的奮勇抵抗。
但是稍微了解實際情況的人就應該知道,德國的氣候也很寒冷,同時德軍中有大批來自丹麥等北歐國家的士兵,北歐的寒冷也絲毫不次於俄羅斯。
至於蘇聯軍民的激烈抵抗也只能說對了一半,至少波羅的海三國因為和主體的俄羅斯族宿怨的關系是積極的帶路黨,一直到冷戰期間還有游擊隊在森林裡抵抗蘇俄政權。就算是俄羅斯人,忠誠度也並不是無懈可擊的。在納粹幾乎敗局已定,而且沒有建立俄羅斯人傀儡政府的前提下,居然靠著被俘叛變的蘇聯中將弗拉索夫組建了起了擁兵數十萬兵力的「俄羅斯人民解放軍」。其表現足以讓中國的數十萬偽軍汗顏。
在整個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大量的兵員損失,大量國土、資源、工廠的被佔領,導致蘇聯面臨了巨大的困難。
那麼,是什麼讓蘇聯度過了最困難的瓶頸期,並成功在東線戰場單獨擊敗在兵員素質、戰爭物資上占據優勢德國的呢--是二戰中盟國通過海路向蘇聯提供的巨量物資發揮了作用。
那麼,如果沒有盟國的援助,蘇聯還能完成衛國戰爭的壯舉嗎?
蘇聯拿下了柏林
現在,我們能回答開頭的提問了,答案是不能。
幾乎每個關鍵的轉折點,都有盟國援助的影子,從蘇聯幾乎最艱難時候急缺的能源和武器,到被圍困之時每個人只能吃定量額度的食品補給,再到開始反攻被路況所害急需的交通和後勤資源,以及最後攻入德國本土摧毀防禦和守軍士氣所需要的空軍支援。這一切的一切,無一缺乏盟國的援助。
僅舉一例,沒有盟國在第二次議定書中提供的十餘萬輛卡車和數百萬噸燃料,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機械化兵團就無法形成。1943年決定性的庫爾斯克會戰和1944年蘇軍用「大縱深作戰」完成的氣勢磅礴的「十次打擊」,如果換成人力和畜力行進的普通步兵和維持的孱弱後勤,那對於蘇軍將是無法想像的災難。
甚至,直到二戰結束之後,由於本國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美國的援助卡車一直到60年代依舊在兢兢業業地為蘇聯服務。
而就算有了英美「奶媽」如此「雪中之碳」的強大「神助攻」,蘇聯人在二次大戰中依舊損失了2700萬以青壯年為主的人口。這次損失帶給的人口結構的損傷是永久性的,直到今天依舊沒能復原。
很難想像如果斯大林格勒因為缺糧而陷落,庫爾斯克因為後勤而敗北,攻克柏林因為缺乏火力,損失擴大數倍等等會給蘇聯的傷口上撒上多少鹽。屆時,我們恐怕很難將其稱之為「勝利」,只能說是「不勝之勝」了。
因此,回顧這段歷史,無論英美是抱著什麼目的去援助的蘇聯,哪怕是抱著讓蘇聯士兵替自己士兵去死的「卑劣」目的,蘇聯人也應該對此表示感謝。
⑧ 蘇聯的概述
蘇聯簡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俄語:CCCP,英語:USSR)是一個已不再存在的國家(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
根據蘇聯《憲法》,蘇聯是聯邦制國家,由15個平等權利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加盟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首都為莫斯科。國家元首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後期稱為蘇聯總統。政府首腦為部長會議主席。 武裝力量名稱為蘇聯紅軍 。
格言 :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 соедныятесь!)
官方語言 俄語
首都 莫斯科
面積:解體前列第一位,為22 402 200 平方千米
人口:總人口293 047 571 (1991年7月),人口密度 13 08/k㎡(1991年7月)
國慶日:1917.11.7(十月革命)
正式解體 1991年12月26日
貨幣 盧布
時區 UTC +3至+11
國歌 (1917-1944)國際歌
(1944-1991) 牢不可破的聯盟
國際域名縮寫 .SU (還在被使用)
歷史: 1917年11月7日,晚9點40分,伴隨著這門大炮發出的一聲怒吼,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握的政權——蘇維埃政府誕生了!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黨人在俄羅斯取得了政權,隨即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隨後的幾年裡,由托洛茨基 指揮的紅軍通過殘酷的內戰擊敗了白軍和協約國的干涉。1921年3月,蘇維埃政權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並且首先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變余糧無償徵集為市場買賣。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聯。1924年1月21日,蘇聯的締造者列寧逝世。約瑟夫• 斯大林獲得政權。他通過殘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對手,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同時以肅反的方式對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展開了大清洗。 1927年,英國宣布斷絕英蘇關系,並廢止1921年簽訂的英蘇貿易協定。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發起六國外長會議,提出要「和共產國際做斗爭」。
雖然斯大林被西方國家和一部分蘇聯人視為一個屠殺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蘇聯改成了一個工業和軍事強國。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共產黨對蘇聯的的經濟生產方式進行了大改造,蘇聯軍事也比以前強出好幾倍。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的瘋狂下跌開始,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全球,襲擊了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 就在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一個規模宏大的拖拉機廠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動工了。十個月後,工廠建成投產。 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 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結成貌合神離的同盟,同時秘密劃分了雙方在波蘭、波羅的海國家、芬蘭和羅馬尼亞的勢力范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國軍隊突襲蘇聯。一星期內,蘇軍損失兵力100萬人以上,西部工業區全部淪陷。
阿道夫• 希特勒對蘇聯發動了突然進攻。蘇聯紅軍和盟軍在1945年攻佔了納粹德國全境,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的頂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共損失兵力1000萬,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傷亡人數的73%,蘇聯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捍衛了正義,捍衛了和平。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僅此一點,蘇聯就無愧於一個大國的稱謂!
二戰後,斯大林與其他社會主義盟國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同美國和北約相抗衡。在20世紀中葉的萬里晴空之下,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隔洋相望,共同主導了世界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著「蘇聯」的字樣。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夢想。
1953年斯大林逝世。蘇聯共產黨高層領導人之間進行了幾年的政治斗爭。隨後赫魯曉夫掌握了政權。他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個人崇拜的嚴重後果,蘇聯的政治斗爭從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轉變。由於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從1959年開始,蘇共與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一系列的辯論和爭吵。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獲得政權。文化大革命期間,中蘇關系處於低谷,只存在名義上的外交關系,並發生過諸如珍寶島事件和鐵列克提事件的邊境沖突。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與中國就珍寶島問題發生武裝沖突,遭到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這兩次行動都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對外推行擴張政策,除了東歐集團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葉門、古巴、安哥拉、衣索比亞等國納入蘇聯陣營,或在這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權論」,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權是有限的,他提出這個理論實際上是為了剝奪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權,將別國變成蘇聯的附庸國。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被視為蘇聯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的櫥窗,但是由於入侵阿富汗,卻變成了有史以來抵制國家最多的一次奧運會。
1985年,共產黨改革派人物戈爾巴喬夫接掌政權。他改變了許多陳腐的舊觀念。戈爾巴喬夫試圖改進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治國方法,在國內實行改革和公開化政策,對歷史錯誤進行清算。他試圖在蘇聯建設「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隨著中央權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開始尋求更大的自主權力。隨著「公開化」的日益深入,蘇共的歷史問題和歷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時,導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1989年,共產主義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積累的錯誤發生了總爆發,共產黨及其政治目標在東歐國家日益不得人心,東歐國家的共產黨政權紛紛倒台。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政府也紛紛效法東歐諸國,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宣布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蘇聯境內的活動。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 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從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1991年,克里姆林宮的紅旗悄然落下,紅色的年輪在大國興起的舞台上刻寫了74圈。 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正式停止存在。
在原蘇聯境內,現在分布有十五個獨立的國家,這些國家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摩爾多瓦。其中除波羅地海三國外的其他國家組成了「獨立國家聯合體」,即獨聯體 。
蘇聯領導人(按時序排列)
蘇聯共產黨 領導人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 列寧 1917年10月6日 - 1922年4月3日 聯共(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 斯大林 1922年4月3日 - 1953年3月5日 聯共(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聯共19大結束前),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 赫魯曉夫 1953年9月7日 - 1964年10月14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 - 1982年11月10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為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 安德羅波夫 1982年11月12日 - 1984年2月9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康斯坦丁•烏斯蒂諾維奇•契爾年科 1984年2月13日 - 1985年3月10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 戈爾巴喬夫 1985年3月11日 - 1991年12月25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國家元首
列甫•波里索維奇•加米涅夫 1917年11月9日 - 1917年11月21日(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雅科夫•米哈伊洛維奇•斯維爾德洛夫 1917年11月21日 - 1919年3月16日 (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弗拉基米爾斯基 1919年3月16日 - 1919年3月30日 (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 1919年12月30日 - 1938年7月19日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為蘇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什維爾尼克 1946年5月9日 - 1953年3月15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克萊門特•葉夫羅莫維奇• 伏羅希洛夫 1953年3月15日 - 1960年5月7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0年5月7日 - 1964年7月5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 1964年7月5日 - 1965年12月9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尼古拉•維克托羅維奇•波德戈爾內 1965年12月9日 - 1977年6月16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77年6月16日 - 1982年11月10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982年11月10日 - 1983年6月16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 安德羅波夫 1983年6月16日 - 1984年2月9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984年2月9日 - 1984年4月11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康斯坦丁•烏斯蒂諾維奇•契爾年科 1984年4月11日 - 1985年3月5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985年3月5日 - 1985年7月27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安德列•安德列耶維奇•葛羅米柯 1985年7月27日 - 1988年8月1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1988年8月1日 - 1989年5月25日 (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為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為蘇聯總統)
政府首腦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1917年11月8日 - 1924年1月23日 (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
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李可夫 1924年1月23日 - 1930年12月19日 (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
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 1930年12月19日 - 1941年5月6日 (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1941年5月6日 - 1946年3月19日 (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1946年3月19日至1953年3月5日為部長會議主席)
格里高利•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 1953年3月5日 - 1955年2月8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 1955年2月8日 - 1958年3月27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 赫魯曉夫 1958年3月27日 - 1964年10月15日 (部長會議主席)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 1964年10月15日 - 1980年10月23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吉洪諾夫 1980年10月23日 - 1985年9月27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雷日科夫 1985年9月27日 - 1991年1月14日 (部長會議主席)
瓦連京•謝爾蓋耶維奇•帕夫洛夫 1991年1月14日 - 1991年8月24日 (蘇聯總理)
經濟
蘇聯經濟:按 社會主義 模式發展。實行計劃經濟,國家壟斷生產資料。國家通過五年計劃的方式對經濟實行控制和調整。在 1928年 至 1932年 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後,蘇聯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蘇聯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但是蘇聯的工業發展不平衡。事關國防的軍事工業、重工業、 化學工業 和航空航天工業非常發達,其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事關民生的輕工業則非常落後,造成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
蘇聯的主要工業地帶集中在 莫斯科 、 列寧格勒 、頓巴斯、 烏拉爾山脈 等地區。次要的工業地區包括 波羅的海 沿岸、西 西伯利亞 和 伏爾加河 中下游。蘇聯的工業部門實行集中管理和國家調控,工廠生產的產品、種類、規格和價格都由隸屬於中央和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的國民經濟委員會規定。
在 沙俄 時代,俄羅斯是歐洲的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但是由於20世紀30年代推行農業集體化和消滅「富農」的政策對農業生產的毀滅性破壞,蘇聯的糧食一直不能自給自足。蘇聯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末期完成了農業集體化,農業生產以集體農庄為基本單位,通過隸屬於集體農庄機械站的拖拉機、 汽車 和聯合收割機實行機械化播種與耕作。
蘇聯的主要糧食作物為 小麥 ,其他重要作物還有甜菜、棉花、馬鈴薯、玉米、煙草。高加索地區有咖啡和甘蔗等經濟作物。
文化:蘇聯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蘇聯著名的大學有莫斯科大學、列寧格勒大學、哈爾科夫大學、基輔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等。蘇聯的文學、藝術、電影、出版工作由蘇聯共產黨控制,在不觸及政治、作品經過審查的情況下允許自由創作。但是所謂「消極」、「頹廢」的作品(相當於西方的先鋒派藝術)被禁止。
蘇聯科學研究中心是蘇聯科學院。作家機構為蘇聯作家協會。官方通訊社為 塔斯社 。蘇聯共產黨機關報為《真理報》,其他主要報刊還有消息報、共青團真理報、文學報、勞動報、紅星報等。
行政區劃:全聯盟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加盟共和國下設邊疆區和州,全國共有155個州(область)和6個邊疆區(Края),在一些加盟共和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按各民族人數多少分別成立自治共和國、自治州和自治專區,全聯盟共設有20個自治共和國,8個自治州(автономная область),10個自治專區(автономная район)。
這15個加盟共和國和其下轄的自治共和國分別是: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РСФСР)
下轄:
巴什基爾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Башкирская АССР,Башкирия)
布里亞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Бурятская АССР,Бурятия)
達吉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Дагестанская АССР,Дагестан)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ая АССР,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ия)
卡爾梅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Калмыщкая АССР,Калмыкия)
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Карельская АССР,Карелия)
科米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Коми АССР,Коми)
馬里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Марийская АССР,Мария)
莫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Мордовская АССР,Мордовия)
北奧塞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Северо-Осетинская АССР,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
韃靼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Татарская АССР,Татария)
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Тувинская АССР,Тува)
烏德穆爾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Удмуртская АССР,Удмуртия)
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Чечено-Ингушская АССР,Чечено-Ингушетия)
楚瓦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Чувашская АССР,Чувашия)
雅庫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Якутская АССР,Якутия)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Укра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УССР)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Белорус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БССР )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Эсто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ЭстССР)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Латв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ЛавтССР)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Лито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ЛитССР)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МолдССР)
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Груз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ГрузССР)
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Армя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АрмССР)
下轄: 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Абхазская АССР,Абхазия)
阿扎爾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Аджарская АССР,Аджария)
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АзербССР)
下轄: 納希切萬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Нахичеванская АССР)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Казах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КазССР)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Узбек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УзбССР)
下轄: 卡拉卡爾帕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Каракалпакская АССР,Каракалпакия)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Киргиз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КиргССР)
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Туркме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ТуркмССР)
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聯政治 :根據蘇聯憲法的第六條, 蘇聯共產黨 及其2000萬黨員是國家的統治核心。每個工廠和集體農庄都要建立黨的支部。整個系統的核心是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員。在斯大林時代以後,為了避免權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蘇共實行集體領導的原則,誰能夠掌握中央委員會的多數票,誰就能掌握黨和國家的領導權。
黨的政治局成員屬於國家的特權階級。他們享受專門的醫療保健,可以去特供商店購買免稅低價的西方進口奢侈品,住上國家提供的公寓和別墅,有專用的車隊和位於馬路中央的專用快車道,還有專用的狩獵林區和療養海灘。他們的子女可以輕易地入黨,進入國際關系學院這樣的名牌大學深造,並在外交部、外貿部和駐外使館這些地方找到最棒的工作。這個階層還包括軍隊、 克格勃 的首腦,以及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官員。次一等的階級為工廠廠長、銀行經理、地方領導和黨支部書記這樣的人物。他們控制物資的分配和地方的特權。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在斯大林時代最低。這也是和當時蘇聯的國內外處境有關的。赫魯曉夫時代,蘇聯與美國展開了和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競賽,民眾的生活開始有所好轉。勃列日涅夫提出了「全民黨」、「全民國家」的概念,國內的政治斗爭不再牽涉到普通民眾,並且提高了民眾的生活水平。政府提供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房租非常便宜,每月只需幾盧布,其中還包括了供熱費、電話費和水費。很多人都能去 黑海 度假,或者領著政府補貼在療養院里休養。這是蘇聯模式的福利國家概念。雖然沒有多少消費品可賣,但是物價也比較低。但是與北歐的福利國家不同,蘇聯的福利政策並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作為其財政保障,因此造成了後勃列日涅夫時代的經濟困難。蘇聯憲法為就業提供了保障,因此人們覺得不是非去上班不可。貪污、盜竊和將國家財產據為己有的現象非常普遍,行賄成風,生產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後半部分被稱為蘇聯的「停滯期」和「僵化期」。
斯大林之後的黨內斗爭採取了比較文明的方式。失敗者不再被槍決,而是流放到邊遠地區擔任無足輕重的職務。對於持不同政見者也不再採取肉體消滅的措施,而是視其影響力的高低,採取流放出國或者關入特殊精神病醫院的懲罰。普通民眾中的政治犯則象刑事罪犯一樣關入監獄和勞改營。 克格勃 是蘇聯恐怖統治的代名詞,它有70多萬雇員,和差不多同等數目的告密者。克格勃的勢力在國內滲透到了各個階層和各個部門。事實上,「克格勃」這個詞如今已經成了秘密警察恐怖統治的代名詞。值得一提的是,現任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就曾經是蘇聯駐民主德國的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