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史記》里的故事
劉邦記仇
漢高祖劉邦向以豁達大度、虛懷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稱於世。
劉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劉伯早年亡故。
當初劉邦身為平民時,終日游手好閑,貪杯好色,結交了一群地痞混混兒。劉邦時常帶這些人到大嫂家吃飯。大嫂非常討厭這個小叔子。
一次,小叔子又帶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前來蹭飯,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鍋邊颳得很響,假裝羹湯吃完了。劉邦的那些哥們兒因而都離去了。劉邦偷偷去查看,發現鍋里原來還有羹湯,從此就怨恨上了大嫂。
等到劉邦終於做了皇帝,分封眾兄弟親族,卻唯獨不封大哥的兒子,太上皇詢問原因,這位開國之君振振有詞地道:「我並不是忘記封他,因為他的母親太不像個長輩了。」太上皇一再講情,劉邦才封大哥之子為「羹頡」侯(頡,就是『刮』的意思)。
可愛的孔子
大思想家孔子,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不避艱辛,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奔走游說。
一日來到衛國,寄住在一個名叫蘧伯玉的家中。衛國君主靈公,有個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見他,就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想和我們國君交朋友的,一定會拜見我們南子夫人,我們南子夫人也想見見您。」孔子辭謝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來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帳中等待。孔子進門後就叩頭行禮,美貌絕倫的南子夫人也在帳中盈盈回拜,行動時,所戴環佩玉器發出叮當撞擊的清脆響聲,此情此景,令謹尊禮法的孔聖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後,孔子再見到弟子們就有些訕訕的,自己解釋說:「我本來就不願意見她,既然迫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嘛。」
子路不愛聽,孔子急得發誓:「我假若不對的話,上天一定厭棄我!上天一定厭棄我!」
一天,孔子來到鄭國,和弟子們走散了。孔子一個人站在城郭東門,鄭國有一個人看見了孔子,就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鄭國國卿子產,可是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狽不堪,沒精打採的樣子,像一條喪家狗。」
子貢與孔子見面後,就把原話如實轉述了一遍,孔子大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他說我像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一次,孔子路過一個叫蒲的地方,正遇上公叔氏占據蒲地反叛衛國。因為孔子與衛國相親,蒲人便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個叫公良孺的,身材高大,才勇兼備,和蒲人打鬥在一處,蒲人害怕了,就對孔子說:「如果你發誓不到衛國去,我們就放你們走。」孔子馬上發了誓,並和蒲人訂立了盟約,蒲人這才放他們出城。
孔子出了城卻直奔衛國,子貢說;「與人訂了盟約也可以違背嗎?」孔子從容笑曰:「在要挾下訂立的盟約,在神那裡是不算數的。」
《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其先有寵於古之衛君。至黯七世,世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庄見憚。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東越相攻,上使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
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
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遷為滎陽令。黯恥為令,病歸田裡。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切誅,不得久留內,遷為東海太守。黯學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閨閣內不出。歲余,東海大治。稱之。上聞,召以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治務在無為而已,弘大體,不拘文法。
當是時,太後弟武安侯蚡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謁,蚡不為禮。然黯見蛉未嘗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雲雲,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
② 《史記》里記錄了許多皇後,怎麼沒提秦始皇的皇後是誰
主要是因為秦始皇一輩子就沒有立皇後,這樣一個不存在的皇後如何出現在史書裡面呢?而秦始皇一輩子為何沒有立皇後呢?據後人分析,主要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因為秦始皇自己登基很早,那會秦始皇還拿不定主意到底立誰為皇後,所以沒有。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受到了他母親的影響,所以沒有皇後。
重點來了:有了小兒子的趙姬居然和情人密謀收拾掉秦始皇,讓自己的小兒子上位。他們以為秦始皇是紙糊的么?憤怒的秦始皇處理了多餘的人以後,把母親也囚禁起來了。估計在秦始皇看來女子的權力過大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乾脆不要立皇後,大家都一樣的地位,省下很多麻煩,況且沒有皇後又不代表後宮沒有女子,這其實對秦始皇來說沒啥影響。
③ 從《史記》里可以查到三國鼎立時期嗎
《史記》記載了自黃帝到西漢漢武帝之間的 事跡,而三國鼎立卻在西漢—新—東漢—三國鼎立才出現,所以答案顯而易見了。三國鼎立是不可能出現在《史記》里的,在《資治通鑒》里應該有。望採納。
④ 史記里記載了多少位帝王事跡
目錄
1 本紀
1.1 五帝
1.2 夏朝
1.3 商朝
1.4 西周
1.5 東周
1.6 秦國
1.7 秦朝
1.8 西楚
1.9 西漢
2 世家
2.1 吳國
2.2 齊國
2.3 魯國
2.4 燕國
2.5 管、蔡
2.6 曹國
2.7 陳國
2.8 杞國
2.9 衛國
2.10 宋國
2.11 晉國
2.12 楚國
2.13 越國
2.14 鄭國
2.15 趙國
2.16 魏國
2.17 韓國
2.18 田齊
2.19 孔子
2.20 陳涉
2.21 外戚
2.22 楚元王
2.23 荊燕
2.24 齊悼惠王
2.25 蕭相國
2.26 曹相國
2.27 留侯
2.28 陳丞相
2.29 絳侯周勃
2.30 梁孝王
2.31 五宗
2.32 三王
3 列傳
3.1 仲尼弟子
3.2 刺客
3.3 循吏
3.4 儒林
3.5 酷吏
3.6 游俠
3.7 佞幸
3.8 滑稽
3.9 日者
3.10 貨殖
4 其他
5 參見
--------------------------------------------------------------------------------
2 史記人物列表
本紀
五帝
黃帝
顓頊
嚳
堯
舜
夏朝
禹
啟
太康
中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履癸
商朝
成湯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帝辛
--------------------------------------------------------------------------------
3 史記人物列表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發
周成王姬誦
周康王姬釗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滿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厲王姬胡
周宣王姬靜
周幽王姬宮湦(姬宮涅)
東周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周莊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齊
周惠王姬閬
周襄王姬鄭
周頃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簡王姬夷
周靈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貴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丐(姬匄)
周元王姬仁
周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周安王姬驕
周烈王姬喜
周顯王姬扁
周慎靚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
4 回復:史記人物列表
秦國
秦嬴
秦侯
公伯
秦仲
秦庄公
嬴世父
秦襄公
秦文公
秦寧公
出子
秦武公
秦德公
秦宣公
秦成公
秦繆公嬴任好
秦康公嬴罃
秦共公嬴貑
秦桓公
秦景公嬴後伯車
秦哀公
秦惠公
秦悼公
秦厲共公
秦躁公
秦懷公
秦靈公
秦簡公嬴悼子
秦惠公
秦出公
秦獻公
秦孝公嬴渠梁
秦惠文君嬴駟
秦武王嬴盪
秦昭襄王嬴則(嬴稷)
秦孝文王嬴柱
秦莊襄王嬴子楚
--------------------------------------------------------------------------------
5 回復:史記人物列表
秦朝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王嬴子嬰
西楚
項羽
西漢
漢高祖劉邦
呂太後呂雉
漢文帝劉恆
漢景帝劉啟
漢武帝劉徹
--------------------------------------------------------------------------------
6 史記人物列表
世家
吳國
太伯
仲雍
季簡
叔達
周章
熊遂
柯相
強鳩夷
余橋疑吾
柯盧
周繇
屈羽
夷吾
禽處
轉
頗高
句卑
去齊
壽夢
諸樊
季札
余祭
余眛
吳王僚
闔廬
夫差
齊國
參見齊國君主關於姜齊國君的部分
魯國
周公旦
其餘魯國君主請參見魯國君主列表
--------------------------------------------------------------------------------
7 史記人物列表
燕國
召公姬奭
燕惠侯
燕厘侯
燕頃侯
燕哀侯
燕鄭侯
燕繆侯
燕宣侯
燕桓侯
燕庄公
燕襄公
燕桓公
燕宣公
燕昭公
燕武公
燕文公
燕懿公
燕惠公
燕悼公
燕共公
燕平公
燕簡公
燕獻公
燕孝公
燕成公
燕閔公
燕厘公
燕桓公
燕文公
燕易王
燕王姬噲
燕昭王姬職
燕惠王
燕武成王
燕孝王
燕王姬喜
管、蔡
管叔鮮
關於蔡國君主請參見蔡國君主列表
曹國
請參見曹國君主列表
陳國
請參見陳國君主列表
杞國
請參見杞國君主列表
衛國
請參見衛國君主列表
宋國
請參見宋國君主列表
晉國
請參見晉國君主
楚國
請參見楚國君主與大夫列表關於楚國君主的部分
越國
請參見越國君主列表
鄭國
請參見鄭國君主列表
--------------------------------------------------------------------------------
8 史記人物列表
趙國
季勝
孟增
衡父
造父
奄父
叔帶
趙夙
共孟
趙衰
趙盾
趙朔
趙文子趙武
趙景叔
趙簡子趙鞅
趙襄子趙毋恤
趙獻侯趙浣
趙桓子
趙烈侯趙籍
趙武公
趙敬侯趙章
趙成侯趙種
趙肅侯
趙武靈王趙雍
趙惠文王趙何
趙孝成王趙丹
趙悼襄王趙偃
趙幽繆王趙遷
魏國
畢公高
畢萬
魏武子
魏悼子
魏昭子魏絳
魏嬴
魏獻子魏荼
魏侈
魏桓子魏駒
關於魏國君主請參見魏國君主列表
韓國
韓武子
韓獻子韓厥
韓宣子韓起
韓貞子(韓平子)韓須
韓簡子韓不信
韓莊子韓庚
韓康子韓虎
韓武子韓啟章
關於韓國君主請參見韓國君主列表
--------------------------------------------------------------------------------
9 史記人物列表
田齊
陳完
田稚孟夷
田閔孟庄
田文子田須無
田桓子田無宇
田厘子田乞
田成子田常
田襄子田盤(田塈)
田莊子田白
關於田齊君主請參見田齊君主列表和齊國君主關於田齊國君的部分
孔子
孔子
孔鯉
孔伋
孔子慎
孔鮒
孔子襄
孔安國
陳涉
陳涉
吳廣
外戚
孝惠皇後
薄太後
竇太後
王太後
衛皇後
王夫人
李夫人
幸夫人
邢夫人
鉤弋夫人
楚元王
楚元王劉交
劉戊
楚文王劉禮
楚節王劉純
趙王劉遂
荊燕
荊王劉賈
燕王劉澤
劉定國
--------------------------------------------------------------------------------
10 回復:史記人物列表
齊悼惠王
齊悼惠王劉肥
齊哀王劉襄
城陽景王劉章
濟北王劉興居
濟南王劉辟光
菑川王劉賢
膠西王劉昂
膠東王劉雄渠
齊孝王劉將閭
齊厲王劉次景
蕭相國
文終侯蕭何
曹相國
平陽懿侯曹參
平陽靜侯曹窋
留侯
留文成侯張良
陳丞相
獻侯陳平
絳侯
絳武侯周勃
絳條侯周亞夫
梁孝王
梁孝王劉武
梁平王劉襄
--------------------------------------------------------------------------------
11 史記人物列表
五宗
河間獻王劉德
臨江閔王劉榮
魯共王劉余
江都易王劉非
膠西於王劉端
趙王劉彭祖
中山靖王劉勝
長沙定王劉發
膠東康王劉寄
常山憲王劉舜
三王
齊王劉閎
燕王劉旦
廣陵王劉胥
--------------------------------------------------------------------------------
12 史記人物列表
列傳
伯夷
叔齊
管仲
晏嬰
老子
莊子
申不害
韓非
司馬穰苴
孫武
孫臏
吳起
伍子胥
商鞅
蘇秦
蘇代
張儀
陳軫
犀首
樗里子
甘茂
。甘羅
穰侯
白起
王翦
王賁
王離
孟子
騶忌
騶衍
淳於髡
慎到
荀卿
公孫龍
李悝
墨翟
孟嘗君
平原君
虞卿
信陵君
春申君
范睢
蔡澤
樂羊
樂毅
樂閑
樂乘
廉頗
藺相如
趙奢
趙括
李牧
田單
君王後
魯仲連
鄒陽
屈原
賈生
呂不韋
嫪毐
李斯
。李由
趙高
蒙驁
。蒙恬
。蒙毅
張耳
陳余
張敖
。張偃
魏咎
魏豹
彭越
黥布
韓信
韓王信
盧綰
田儋
田榮
田橫
樊噲
酈商
。酈寄
夏侯嬰
灌嬰
張蒼
周苛
周昌
任敖
申屠嘉
酈食其
陸賈
平原君朱建
傅寬
靳歙
周緤
劉敬
叔孫通
季布
季心
欒布
袁盎
晁錯
張釋之
馮唐
萬石君石奮
。石慶
衛綰
直不疑
周文
張叔
田叔
。田仁
扁鵲
淳於意
吳王劉濞
竇嬰
武安侯田蚡
魏其
灌夫
韓安國
李廣
李陵
衛青
霍去病
公孫賀
李息
公孫敖
李沮
李蔡
張次公
蘇建
趙信
張騫
趙食其
韓說
郭昌
荀彘
路博德
趙破奴
公孫弘
主父偃
司馬相如
淮南厲王劉長
淮南王劉安
劉陵
衡山王劉賜
汲黯
鄭當時
太史公
仲尼弟子
參見孔子弟子列表
刺客
曹沫
專諸
豫讓
聶政
荊軻
循吏
孫叔敖
子產
公儀休
石奢
李離
儒林
申公
轅固生
韓生
伏生
徐生
何以易
董仲舒
酷吏
郅都
寧成
周陽由
趙禹
張湯
義縱
王溫舒
尹齊
楊仆
減宣
杜周
游俠
魯朱家
郭解
佞幸
鄧通
趙同
北宮伯子
韓嫣
李延年
滑稽
淳於髡
優孟
優旃
日者
司馬季主
貨殖
范蠡
白圭
程鄭
其他
炎帝
蚩尤
嫘祖
摯
太丁
伊尹
傅說
祖己
妲己
武庚
召公
褒姒
由餘
先軫
季孫行父
向戌
柳下惠
魯班
文種
鬼穀子
龐涓
楊朱
甘德
李冰
項燕
徐市
嬴扶蘇
漢惠帝劉盈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卷二 夏本紀第二
卷三 殷本紀第三
卷四 周本紀第四
卷五 秦本紀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卷九 呂太後本紀第九
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卷二十六 歷書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 衛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
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卷七十九 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卷八十九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一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三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一 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游俠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⑤ 史記裡面有《車輪台罪己詔》嗎
《史記》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漢武帝太初四年是公元前101年
輪台罪己詔是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漢武帝所下的一道自我反省罪過的詔書,重啟漢初「黃老」思想,無為而治,與民休息。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內容豐富、保存完整的「罪己詔」。
《史記》成書在前 輪台罪己詔在後
所以在史記中不會有輪台罪己詔的相關記載。
⑥ 《史記》里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在哪裡
我認為作為《史記》中「三十世家」最詳細、最宏大的敘事之一,趙氏世家直接跳過了整整四代人的信息,這很奇怪。後來,我了解了晉國歷史上著名的「曲沃戴逸」事件。不知何故,我覺得這兩者之間可能有某種聯系。不過在說「曲沃代翼」以前需要先交代一下另一個重要事件,這就是「平王東遷」。
第一次」曲沃桓叔「已經攻打下翼城並且見到了」晉昭侯「,不過在翼城人民自己組織之下,有把」桓叔「的軍隊打了回去。後來,周王室還動員諸侯軍隊牽制曲沃。然而,盡管曲沃家族沒有盡全力贏得首都,但它正在侵蝕曲沃至翼城一帶和翼城周圍的領土。最後,翼城基本上是一個孤立的城市,沒有力量反擊。更值得玩味的是周王室此時的態度,在收取了」曲沃武公「的重金賄賂之後,承認了既成事實。所以我認為由以上這些。
⑦ 諸葛亮在巜史記》中能查到嗎
史記是西漢時期的書籍,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人,史記上不可能寫到諸葛亮的專。
陳壽《三國志》屬: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⑧ 敢問史記里關於嫪毐的這一段可信么
始皇帝益壯,太後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專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屬桐輪而行,令太後聞之,以啗太後。太後聞,果欲私得之。呂不韋乃進嫪毐,詐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韋又陰謂太後曰:「可事詐腐,則得給事中。」太後乃陰厚賜主腐者吏,詐論之,拔其須眉為宦者,遂得侍太後。太後私與通,絕愛之。有身,太後恐人知之,詐卜當避時,徙宮居雍。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這才是史記的記載。
⑨ 可從史記中查到歷史事件是
從史來記中查到歷史事件自是:史記十大名篇 大江東去 楚王流芳——《項羽本紀》 禮賢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傳》 文武雙雄 英風偉概——《廉頗藺相如列傳》 功成不居 不屈權貴——《魯仲連鄒陽列傳》 曠世奇才 悲涼收場——《淮陰侯列傳》 官場顯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傳》 戎馬一生 終難封侯——《李將軍列傳》 漢匈和親 文化交融——《匈奴列傳》 商道貨殖 安邦定國——《貨殖列傳》 史公記史 千古傳頌——《太史公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