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房車大全 > ckd房車

ckd房車

發布時間:2021-03-31 10:25:47

① 國產底盤搭配進口上裝的房車,做工講究適合4人旅行,價格很合理

Hello大家好,國內早期的汽車生產歷史中,賓士、奧迪等合資品牌是以CKD形式引進的。CKD是貿易專用名詞,一般指全散件形式從國外進口零件,然後在本地進行組裝。這樣不僅使車輛保持進口品質,還能有效降低車輛生產成本。其實,在房車界也有這樣的車型,並且是國產底盤與進口上裝的組合,這就是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主角-亞特Plasy631房車。
這款房車的整個上裝部分都來自義大利,通過國內的組裝,製造出了有著歐洲工藝標準的優異產品。整個車輛的造型比較圓潤,相比國內常見的小頂依維柯房車更具流線型。整車外部尺寸為:5990*2415*3220mm,軸距為3300mm,可以上藍牌,C本即可駕駛。進口的輕質材料讓整車重量控制的很好,對提升駕控安全有所幫助。
整體進口的車廂外側有不少開口,這些都是後期裝配的房車設施。車側可以看到菲亞瑪遮陽棚、拓樂電動踏步,進口房車專用乘客門(帶紗門和中控鎖)、外置水電介面、外置燃氣快速介面和貫通式儲物倉,露營使用非常便捷。
除了國內組裝廂體讓成本下降,底盤系統也選擇了國產的依維柯歐勝,讓整車價格更親民。搭載3.0T柴油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07kW,最大扭矩370N·m。變速箱由舊款的6速手動升級為采埃孚8AT手自一體變速箱。雖然性能不及進口New Daily底盤,但依維柯歐勝二類底盤依然在國內房車底盤中處於領先地位。
進入車內,車內部分的傢具配置也同樣是整裝進口的,設計與材料都相當不錯。由於採用了小額頭的造型,前部並沒有設置額頭床。簡單懸掛一台26寸液晶電視,搭配大天窗,讓駕駛室和會客區獲得極佳的採光效果。會客區域為雙人沙發和側向單人沙發的組合,配合滑動升降餐桌,用餐休閑或是拼床休息都沒問題。
車廂中部是車輛的廚衛區域,這里也是清一色的進口設施。首先看到廚房櫃子內嵌一台賽特福德三能源105L冰箱,櫃子上有不銹鋼洗菜盆和賽特福德燃氣灶,屬於標準的歐式房車餐廚配置。
對側衛浴間採用干濕分離設計,衛生間有賽特福德可旋轉馬桶,和浴室由一道抽拉門隔開。浴室配備有梳妝鏡、置物架、花灑式龍頭和洗手池。浴室整體是PVC材質的,有效隔絕水汽。
車廂最後的部分是一組環形沙發,代替常見的橫置床鋪,讓車內擁有更大的日常休息區域。將沙發拼成床鋪後當然也能變床,尺寸足夠容納2名成年人。如果還嫌車內不夠住,不用擔心,環形沙發頂部還有一張電動吊床,可以再額外提供兩個床位。
整車水電配置有:105L食品級PE凈水箱、75L污水箱、18L黑水箱、菲亞瑪壓力感應水泵、特魯馬燃氣熱水暖風一體機,3000W充逆變一體機、200Ah電瓶、特萊爾頂置空調等。
這款亞特Plasy631房車採用與眾不同的搭配方式,降低整車價格,讓用戶以國產房車的價格就能擁有媲美進口房車的體驗。整車售價59.8萬元,大家覺得怎麼樣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汽車上的英語單詞縮寫(要詳細點)

1.ABS:
「ABS」是英文「Anti-lockBreakSystem」的縮寫,中文譯為「防死鎖剎車系統」。它是一種具有防滑、防鎖死等優點的安全剎車控制系統。沒有安裝ABS系統的車,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來不及分步緩剎,只能一腳踩死。這時車輪容易抱死,加之車輛沖刺慣性,便可能發生側滑、跑偏、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險狀況。而裝有ABS的車,當車輪即將到達下一個鎖死點時,剎車在一秒內可作用60至120次,相當於不停地剎車、放鬆,即相似於機械的「點剎」。因此,可以避免在緊急剎車時方向失控及車輪側滑,使車輪在剎車時不被鎖死,輪胎不在一個點上與地面摩擦,加大了摩擦力,使剎車效率達到90%以上。
一般說,在制動力緩緩施加的情況下,ABS多不作用,只有在制動力猛然增加使車輪轉速驟消的時候ABS才發生效力。ABS的另一主要功效是制動的同時打方向躲避障。因此,在制動距離較短,無法避免觸障時,迅速制動轉向,是避免事故的最佳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裝有ABS,並不代表就一切萬事大吉了。所以在此奉勸裝有ABS系統的車主,萬不可放心大膽地超能力駕駛,引發事故,也許ABS也救不了你。

2.OBD: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縮寫,中文翻譯為「車載自動診斷系統」。這個系統將從發動機的運行狀況隨時監控汽車是否尾氣超標,一旦超標,會馬上發出警示。當系統出現故障時,故障(MIL)燈或檢查發動機(Check Engine)警告燈亮,同時動力總成控制模塊(PCM)將故障信息存入存儲器,通過一定的程序可以將故障碼從PCM中讀出。根據故障碼的提示,維修人員能迅速准確地確定故障的性質和部位。
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日、歐等各大汽車製造企業開始在其生產的電噴汽車上配備OBD,初期的OBD沒有自檢功能。比OBD更先進的OBD-Ⅱ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產生,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制定了一套標准規范,要求各汽車製造企業按照OBD-Ⅱ的標准提供統一的診斷模式,在20世紀90年末期,進入北美市場的汽車都按照新標准設置OBD。OBD-Ⅱ與以前的所有車載自診斷系統不同之處在於有嚴格的排放針對性,其實質性能就是監測汽車排放。當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或燃油蒸發污染量超過設定的標准,故障燈就會點亮報警。雖然OBD-Ⅱ對監測汽車排放十分有效,但駕駛員接受不接受警告全憑「自覺」。為此,比OBD-Ⅱ更先進的OBD-Ⅲ產生了。
OBD-Ⅲ主要目的是使汽車的檢測、維護和管理合為一體,以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OBD-Ⅲ系統會分別進入發動機、變速箱、ABS等系統ECU(電腦)中去讀取故障碼和其它相關數據,並利用小型車載通訊系統,例如GPS導航系統或無線通信方式將車輛的身份代碼、故障碼及所在位置等信息自動通告管理部門,管理部門根據該車輛排放問題的等級對其發出指令,包括去哪裡維修的建議,解決排放問題的時限等,還可對超出時限的違規者的車輛發出禁行指令。因此,OBD-Ⅲ系統不僅能對車輛排放問題向駕駛者發出警告,而且還能對違規者進行懲罰。
據了解,國內合資汽車廠近年來引進的一些車型在歐洲也有生產銷售,它們本身就配備有OBD並達到了歐III甚至歐IV標准,國產後往往會減去或關閉OBD,一方面是節約成本,也為了避免在油品質量不達標的情況下因OBD報警而引發麻煩。而北京在實行歐Ⅲ標准後,將要求汽車增加OBD裝備。據稱歐Ⅲ標准在北京執行的第一年廠家可以不加裝OBD,但從第二年開始將做此項要求。

3.ASR:
ASR是驅動防滑系統的簡稱,其作用是防止汽車起步、加速過程中驅動輪打滑,特別是防止汽車在非對稱路面或轉彎時驅動輪空轉,並將滑移率控制在10%—20%范圍內。由於ASR多是通過調節驅動輪的驅動力實現控制的,因而又叫驅動力控制系統,簡稱TCS,在日本等地還稱之為TRC或TRAC。ASR和ABS的工作原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因而常將兩者組合在一起使用,構成具有制動防抱死和驅動輪防滑轉控制(ABS/ASR)系統。該系統主要由輪速感測器、ABS/ASR ECU、ABS執行器、ASR執行器、副節氣門控制步進電機和主、副節氣門位置感測器等組成。在汽車起步、加速及運行過程中,ECU根據輪速感測器輸入的信號,判定驅動輪的滑移率超過門限值時,就進入防滑轉過程:首先ECU通過副節氣門步進電機使副節氣門開度減小,以減少進氣量,使發動機輸出轉矩減小。ECU判定需要對驅動輪進行制動介入時,會將信號傳送到ASR執行器,獨立地對驅動輪(一般是後輪)進行控制,以防止驅動輪滑轉,並使驅動輪的滑移率保持在規定范圍內。

4.ECU:
ECU是汽車上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燃油經濟性、ABS啟動的及時性、車上所有電器系統的控制都由ECU實現,在現代汽車中,ECU的先進性,一定程度上標志著產品的年代差別。造型新很重要,但ECU的新舊是本質的區別。比如,發動機燃燒的原理都一樣,有的發動機省油,有的就費油,這種區別很大程度上決定於ECU。

5.渦輪增壓(Turbo):
渦輪增壓簡稱Turbo,如果在轎車尾部看到Turbo或者T,即表明該車採用的發動機是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器實際上是屍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氣缸。當發動機轉速增快,廢氣排出速度與禍輪轉速也同步增快,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相應增加燃料量就可以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渦輪增壓器的最大優點是能在不加大發動機排量就能較大幅度地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及扭力,一般而言,加裝增壓器後的發動機的功率及扭矩要增大20%—30%。渦輪增壓器的缺點是滯後,即由於葉輪的慣性作用對油門驟時變化反應遲緩,使發動機延遲增加或減少輸出功率,這對於要突然加速或超車的汽車而言,瞬間會有點提不上勁的感覺。

6.多點電噴:
汽車發動機的電噴裝置一般是由噴油油路、感測器組和電子控制單元三大部分組成的。如果噴射器安裝在原來化油器位置上,即整個發動機只有一個汽油噴射點,這就是單點電噴;如果噴射器安裝在每個氣缸的進氣管上,即汽油的噴射是由多個地方(至少每個氣缸都有一個噴射點)噴人氣缸的,這就是多點電噴。

7.頂置凸輪軸(OHC)
發動機的凸輪軸安裝位置有下置、中置、頂置三種形式。轎車發動機由於轉速較快,每分鍾轉速可達5000轉以上,為保證進排氣效率,都採用進氣門和排氣門倒掛的形式,即頂置式氣門裝置,這種裝置都適合用凸輪軸的三種安裝形式。但是,如果採用下置式或者中置式的凸輪軸,由於氣門與凸輪軸的距離較遠,需要氣門挺桿和挺柱等輔助零件,造成氣門傳動機件較多,結構復雜,發動機體積大,而且在高速運轉下還容易產生雜訊,而採用頂置式凸輪軸則可以改變這種現象。所以,現代轎車發動機一般都採用了頂置式凸輪軸,將凸輪軸配置在發動機的上方,縮短了凸輪軸與氣門之間的距離,省略了氣門的挺桿和挺柱,簡化了凸輪軸到氣門之間的傳動機構,將發動機的結構變得更加緊湊。更重要的是,這種安裝方式可以減少整個系統往復運動的質量,提高了傳動效率。按凸輪軸數目的多少,可分為單頂置凸輪軸(SOHC)和雙頂置凸輪軸(DOHC)兩種,由於中高檔轎車發動機一般是多氣門及V型氣缸排列,需採用雙凸輪軸分別控制進排氣門,因此雙頂置凸輪軸被不少名牌發動機所採用。

8.VVT--i
VVT—i.系統是豐田公司的智能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的英文縮寫,最新款的豐田轎車的發動機已普遍安裝了VVT—i系統。豐田的VVT—i系統可連續調節氣門正時,但不能調節氣門升程。它的工作原理是:當發動機由低速向高速轉換時,電子計算機就自動地將機油壓向進氣凸輪軸驅動齒輪內的小渦輪,這樣,在壓力的作用下,小渦輪就相對於齒輪殼旋轉一定的角度,從而使凸輪軸在60度的范圍內向前或向後旋轉,從而改變進氣門開啟的時刻,達到連續調節氣門正時的目的。

9.VTEC
VTEC系統全稱是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電子控制系統,是本田的專有技術,它能隨發動機轉速、負荷、水溫等運行參數的變化,而適當地調整配氣正時和氣門升程,使發動機在高、低速下均能達到最高效率。+在VTEC系統中,其進氣凸輪軸上分別有三個凸輪面,分別頂動搖臂軸上的三個搖臂,當發動機處於低轉速或者低負荷時,三個搖臂之間無任何連接,左邊和右邊的搖臂分別頂動兩個進氣門,使兩者具有不同的正時及升程,以形成擠氣作用效果。此時中間的高速搖臂不頂動氣門,只是在搖臂軸上做無效的運動。當轉速在不斷提高時,發動機的各感測器將監測到的負荷、轉速、車速以及水溫等參數送到電腦中,電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當達到需要變換為高速模式時,電腦就發出一個信號打開VTEC電磁閥,使壓力機油進入搖臂軸內頂動活塞,使三隻搖臂連接成一體,使兩只氣門都按高速模式工作。當發動機轉速降低達到氣門正時需要再次變換時,電腦再次發出信號,打開VTEC電磁閥壓力開頭,使壓力機油泄出,氣門再次回到低速工作模式。

10.MPV
MPV的全稱是Multi-Purpose Vehicle,即多用途汽車。它集轎車、旅行車和廂式貨車的功能於一身,車內每個座椅都可調整,並有多種組合的方式,例如可將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變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轉等。近年來,MPV趨向於小型化,並出現了所謂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S-MPV車長一般在(4.2-4.3)m之間,車身緊湊,一般為(5—7)座。

11.SUV
SUV的全稱是SportUtility Vehicle,中文意思是運動型多用途汽車。現在主要是指那些設計前衛、造型新穎的四輪驅動越野車。SUV一般前懸架是轎車型的獨立懸架,後懸架是非獨立懸架,離地間隙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既有轎車的舒適性又有越野車的越野性能。由於帶有MPV式的座椅多組合功能,使車輛既可載人又可載貨,適用范圍廣。

12.RV
RV的全稱是Recreati&a Vehicle,.即休閑車,是一種適用於娛樂、休閑、旅行的汽車,首先提出RV汽車概念的國家是日本。RV的覆蓋范圍比較廣泛,沒有嚴格的范疇。從廣義上講,除了轎車和跑車外的輕型乘用車,都可歸屬於RV。MPV及SUV也同屬RV。

13.汽車導航系統

GPS是以全球24顆定位人造衛星做基礎,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維位置、三維速度等信息的一種無線電導航和定位系統。GPS的定位原理是:用戶接收衛星發射的信號,從中獲取衛星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時鍾校正和大氣校正等參數,通過數據處理確定用戶的位置。現在,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可達10m以內厶GPS具有的特殊功能很早就引起了汽車界人士的關注,當美國在海灣戰爭後宣布開放一部分GPS的系統後,汽車界立即抓住這一契機,投入資金開發汽車導航系統,對汽車進行定位和導向顯示,並迅速投入使用。汽車GPS導航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由安裝在汽車工的GPS接收機和顯示設備組成;另一部分由計算機控制中心組成,兩部分通過定位衛星進行聯系。計算機控制中心是由機動車管理部門授權和組建的,它負責隨時觀察轄區內指定監控的汽車的動態和交通情況,因此整個汽車導航系統起碼有兩大功能:一個是汽車蹤跡監控功能,只要將已編碼的GPS接收裝置安裝在汽車上,該汽車無論行駛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中心的電子地圖上指示出它的所在方位;另一個是駕駛指南功能,車主可以將各個地區的交通線路電子圖存儲在軟盤上,只要在車工接收裝置中插入軟盤,顯示屏上就會立即顯示出該車所在地區的位置及目前的交通狀態,既可輸入要去的目的地,預先編制出最佳行駛路線,又可接受計算機控制中心的指令,選擇汽車行駛的路線和方向。

14.電子穩定裝置(ESP)
電子穩定裝置(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簡稱ESP)是由賓士汽車公司首先應用在它的A級車上的。ESP實際上是一種牽引力控制系統,與其他牽引力控制系統比較,ESP不但控制驅動輪,而且可控制從動輪。如後輪驅動汽車常出現的轉向過多情況,此時後輪失控而甩尾,ESP便會剎慢外側的前輪來穩定車子;在轉向過少時,為了校正循跡方向,ESP則會剎慢內後輪,從而校正行駛方向。

15.VSC
這個系統是以ABS為基礎發展而成的。系統主要在大側向加速度,大側偏角的極限工況下工作,它利用左右兩側制動力之差產生的橫擺力偶矩來防止出現難以控制的側滑現象,如在彎道行駛中因前軸側滑而失去路徑跟蹤能力的駛出現象及後軸側滑甩尾而失去穩定性的激轉現象等17.EGR(廢氣再循環)
發動機控制電腦即ECU根據發動機的轉速、負荷(節氣門開度)、溫度、進氣流量、排氣溫度控制電磁閥適時地打開,進氣管真空度經電磁閥進入EGR閥真空膜室,膜片拉桿將EGR閥門打開,排氣中的少部分廢氣經EGR閥進入進氣系統,與混合氣混合後進入氣缸參與燃燒。少部分廢氣進入氣缸參與混合氣的燃燒,降低了燃燒時氣缸中的溫度,因NOX是在高溫富氧的條件下生成的,故抑制了NOX的生成,從而降低了廢氣中的NOX的含量。但是,過度的廢氣參與再循環,將會影響混合氣的著火、性能,從而影響發動機的動力性,特別是在發動機怠速、低速、小負荷及冷機時,再循環的廢氣會明顯地影響發動機性能。所以,當發動機在怠速、低速、小負荷及冷機時,ECU控制廢氣不參與再循環,避免發動機性能受到影響;當發動機超過一定的轉速、負荷及達到一定的溫度時,ECU控制少部分廢氣參與再循環,而且,參與再循環的廢氣量根據發動機轉速、負荷、溫度及廢氣溫度的不同而不同,以達到廢氣中的NOX最低。

16.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EBD)
EBD能夠根據由於汽車制動時產生軸荷轉移的不同,而自動調節前、後軸的制動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動效能,並配合ABS提高制動穩定性。汽車在制動時,四隻輪胎附著的地面條件往往不一樣。比如,有時左前輪和右後輪附著在乾燥的水泥地面上,而右前輪和左後輪卻附著在水中或泥水中,這種情況會導致在汽車制動時四隻輪子與地面的摩擦力不一樣,制動時容易造成打滑、傾斜和車輛側翻事故。EBD用高速計算機在汽車制動的瞬間,分別對四隻輪胎附著的不同地面進行感應、計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數值,使四隻輪胎的制動裝置根據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動,並在運動中不斷高速調整,從而保證車輛的平穩、安全。

17.ABD-自動制動差速器
是制動力系統的一個新產品,它的主要作用是縮短制動距離,和ABS、EBD等配合適用。當緊急制動時,車會向下點頭,車的重量前移,而相應的車的後輪所承擔的重量就會減少,嚴重時可以使後輪失去抓地力,這時相當於只有前輪在制動,會造成制動距離過長。而ABD可以有效防止這種情況,它可以通過檢測全部車輪的轉速發現這一情況,相應的減少後輪制動力,以使其與地面保持有效的摩擦力,同時將前輪制動力加至最大,以達到縮短制動距離的目的。ABD與ABS的區別在於,ABS是保證在緊急制動時車輪不被抱死,以達到安全操控的目的的,並不能有效的縮短制動距離。而ABD則是通過EBD在保證車輛不發生側滑的情況下,允許將制動力加至最大,以有效的縮短制動距離.

28.ASR-加速防滑系統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防止車輛尤其是大馬力車在起步、再加速時驅動輪打滑現象,以維持車輛行駛方向的穩定性。ASR與ABS的區別在於,ABS是防止車輪在制動時被抱死而產生側滑,而ASR則是防止汽車在加速時因驅動輪打滑而產生的側滑,ASR是在ABS的基礎上的擴充,兩者相輔相成。

19.牽引力控制系統(TCS)
TCS又稱循跡控制系統。汽車在光滑路面制動時,車輪會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樣,汽車在起步或急加速時,驅動輪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還會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險。TCS就是針對此問題而設計的。TCS依靠電子感測器探測到從動輪速度低於驅動輪時(這是打滑的特徵),就會發出一個信號,調節點火時間、減小氣門開度、減小油門、降擋或制動車輪,從而使車輪不再打滑。TCS可以提高汽車行駛穩定性,提高加速性,提高爬坡能力。原采只是豪華轎車上才安裝TCS,現在許多普通轎車上也有。TCS如果和ABS相互配合使用,將進一步增強汽車的安全性能。TCS和ABS可共用車軸上的輪速感測器,並與行車電腦連接,不斷監視各輪轉速,當在低速發現打滑時,TCS會立刻通知ABS動作來減低此車輪的打滑。若在高速發現打滑時,TCS立即向行車電腦發出指令,指揮發動機降速或變速器降擋,使打滑車輪不再打滑,防止車輛失控甩尾。

20.安全氣囊(SRS)
安全氣囊是現代轎車上引人注目的高技術裝置。安裝了安全氣囊裝置的轎車方向盤,平常與普通方向盤沒有什麼區別,但一旦車前端發生了強烈的碰撞,安全氣囊就會瞬間從方向盤內「蹦」出來,墊在方向盤與駕駛者之間,防止駕駛者的頭部和胸部撞擊到方向盤或儀錶板等硬物上。安全氣囊面世以來,已經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研究表明,有氣囊裝置的轎車發生正面撞車,駕駛者的死亡率,大轎車降低了30%,中型轎車降低11%,小型轎車降低14%。安全氣囊主要由感測器、微處理器、氣體發生器和氣囊等部件組成。感測器和微處理器用以判斷撞車程度,傳遞及發送信號;氣體發生器根據信號指示產生點火動作,點燃固態燃料並產生氣體向氣囊充氣,使氣囊迅速膨脹,氣囊容量約在(50-90)L。同時氣囊設有安全閥,當充氣過量或囊內壓力超過一定值時會自動泄放部分氣體,避免將乘客擠壓受傷。安全氣囊所用的氣體多是氮氣或一氧化碳。除了駕駛員側有安全氣囊外,有些轎車前排也安裝了乘客用的安全氣囊(即雙安全氣囊規格),乘客用的與駕車者用的相似,只是氣囊的體積要大些,所需的氣體也多一些而已。另外,有些轎車還在座位側面靠門一側安裝了側面安全氣囊。

21.ABC-車身主動控制系統
Active Body Control,ABC系統使汽車對側傾、俯仰、橫擺、跳動和車身高度的控制都能更加迅速、精確。車身的側傾小,車輪外傾角度變化也小,輪胎就能較好地保持與地面垂直接觸,使輪胎對地面的附著力提高,以充分發揮輪胎的驅動制動作用。而ABC的出現克服了懸掛設定舒適性和操控性之間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費者對車輛在這兩方面的要求。

22.輪胎的類型與規格:
國際標準的輪胎代號,以毫米為單位表示斷面高度和扁平比的百分數,後面加上:輪胎類型代號,輪輞直徑(英寸),負荷指數(許用承載質量代號),許用車速代號。例如:175/70R 14 77H中175代表輪胎寬度是175MM,70表示輪胎斷面的扁平比是70%,即斷面高度是寬度的70%,輪輞直徑是14英寸,負荷指數77,許用車速是H級。

23.汽車變速器:
通過改變傳動比,改變發動機曲軸的轉拒,適應在起步、加速、行駛以及克服各種道路阻礙等不同行駛條件下對驅動車輪牽引力及車速不同要求的需要。通俗上分為手動變速器(MT),自動變速器(AT),手動/自動變速器,無級式變速器。

24.CKD汽車與SKD汽車
CKD是英文Completely Knocked Down的縮寫,意思是「完全拆散」。換句話說,CKD汽車就是進口或引進汽車時,汽車以完全拆散的狀態進入,之後再把汽車的全部零、部件組裝成整車。我國在引進國外汽車先進技術時,一開始往往採取CKD組裝方式,將國外先進車型的所有零部件買進來,在同內汽車廠組裝成整車。
SKD是英文Semi-Knocked Down的縮寫,意思是「半散裝」。換句話說,SKD汽車就是指從國外進口汽車總成(如發動機、駕駛室、底盤等),然後在國內汽車廠裝配而成的汽車。 SKD相當於人家將汽車做成「半成品」,進口後簡單組裝就成整車。

25.FR
FR是"Front Engine,Rear Drive"的簡寫,是用來描述一輛汽車的機械結構布局的最基本資料之一。意思是"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即所謂"前置後驅"。顧名思義,車的引擎放在車頭,透過一條傳動軸將動力傳到尾部車輪,再經尾部車輪將動力轉到地面。車的前輪是沒有動力的,只作轉向之用。在現存汽車布局中,它可算是很早就出現的一種,多用於大車或跑車。優點是結構簡單可靠,操控敏捷。缺點是轉動軸占據車箱空間(一般的計程車和高檔車後排中座凸起的位置就是傳動軸所在)和帶來額外重量。此外,FR雖操控敏捷,於轉彎速度過高失控時卻不如FF(前置前驅)和4WD(四輪驅動)那樣容易修正。現今最新推出的FR己經不再需要大型的傳動軸,因此車箱空間可以更寬敞了。由於FR在操控上、加速上具備無比的優勢,是不少跑車和高檔轎車均使用的驅動布局方式,而一般的家用車是不用採用這種布局的。
26.FF
FF是"Front Engine,Front Drive"的簡寫,意思是"前置引擎,前輪驅動",即所謂"前置前驅"。引擎放在車頭,波箱緊貼引擎,動力由前輪送到地面。前輪兼負動力轉送和轉向的功能。優點就是省卻通往後輪的傳動軸,車箱有更大的空間,車身也自然輕。雖然一般而言它不及FR 般靈活,但勝在操控容易,高速失控時也較易救車,所以在飛車圈子也普遍受落。本來FF另有缺點,就是前輪傳動軸的萬向接頭(俗稱"和尚頭" )容易耗損,不宜大動力傳送,但隨著汽車工藝與科技的進步,這問題得以漸漸減少。所以,FF成為今天轎車的主流,更愈來愈多大型車採用。
27.MR
MR是"Mid Engine,Rear Drive"的簡寫,即中置引擎,後輪推動。引擎安裝在駕駛位後的位置,車輛重心變成在車的中間,車輛的重量分布比大約是40:60,重心偏後,造漂移時便容易得多,因此MR車往往在轉彎時反應特別敏銳(可能會趨於反應過敏而導致轉向過度,但MR的情況總比重量完全集中在車尾的RR好)。
MR的引擎安裝的位置較低,因此中置引擎的車有低重心的特性,由於重心偏低,所以車輛在加速時車胎不易打滑;還有,由於引擎在中間,傳動軸縮短的關系,MR的加速力也比FR好,所以一級方程或也是MR規格的。

28.NA
NA,即是自然吸氣,NA的引擎是利用汽缸內活塞下降的負壓來吸入混合氣,其原理和我們肺部呼吸的原理一樣(有讀過生物科嗎?)。由於是靠氣壓吸氣,因此被給入汽缸的壓力也大約只有一個大氣壓力(atm)(這次是物理科的,是壓力的單位,讀理科的網友應該懂得,不懂的便算了吧。。。),而且引擎的出力受氣壓影響,氣壓高,引擎出力就高;氣壓低,出力就低。雖然如此,但Turbo車在引擎轉速不足,未有足夠的壓力推動渦輪時,其表現可能比NA車更差,因此買車用來代步的人,很多也會選擇NA車。

29.4WD-四輪驅動系統
4WD-4 Wheel Drive system 四輪驅動系統, 4WD系統是將發動機的驅動力從 2WD系統的二輪傳動變為四輪傳動, 而 4WD系統之所以列入主動安全系統, 主要是 4WD系統有比 2WD 更優異的發動機驅動力應用效率, 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 因此就安全性來說, 4WD系統對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更佳應用, 造成好的行車穩定性以及循跡性, 除此之外 4WD系統更有 2WD所沒有的越野性。4WD目前大致可分短時 (PART TIME 4WD)及全時 (FULL TIME 4WD)四輪傳動系統, 短時四輪傳動系統可依駕駛者的需求, 選擇二輪傳動或四輪傳動, 這種傳動系統是屬於比較傳統的 4WD系統, 從越野性的觀點來看, 這種傳動系統當選擇四輪驅動模式時前後輪系直接連結, 可確保前後輪的驅動力輸出, 因此此種系統系屬於適合越野的 4WD系統。另一種為全時 4WD系統, 此種系統不需駕駛人操作, 車輛總是處於四輪驅動系統, 此種系統可經由前後驅動力的分配, 可達到更完美的胎驅動力及轉向力的最佳化配置, 屬於高性能傳動系統, 除了配置於一般的越野吉普車外, 常用於一些高性能的轎跑車上。

30.LSD-限滑差速器
LSD-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限滑差速器, LSD為循跡控制的一環可以確保驅動輪的動力輸出, 常用於後輪驅動車的後軸差速器上, 四輪驅動車的中央差速器及後軸差速器上, LSD的目的乃在於改善傳統差速當驅動輪由於驅動力輸出太大或地面太濕滑, 或單輪懸空所造成單邊驅動輪打滑, 而造成另一輪也同時失去驅動力, 至使車輛無法脫困或循跡性不好的現象。 LSD最常用的控制方式是一種叫 VLSD-Viscous LSD 黏性限滑差速器, 其作法通常是在差速器中設有黏性藕合金屬片, 及裝有一種遇熱很容易膨漲且穩定的油類, 當車輛發生驅動輪打滑且左右輪的轉速相差大時, 將使分別連結於左右驅動輪上的金屬片亦產生轉速差, 此金屬片的轉速差將會使油產生高溫膨漲, 如此將會使兩輪的轉速差受到限制, 而將部份原本傳到打滑輪的驅動力轉移到另一輪, 使得原本失去驅動力的輪子重獲動力, 改善行駛的穩定性及越野性能, 此種系統最常用於後輪驅動的高級豪華房車, 以及越野四輪傳動車。

③ 豐田輕卡房車長度5米,配3.0T柴油機+自動擋,老司機都喜歡

Hello,大家好!

說到輕卡房車,憑借其在底盤設計上的特性,在國內房車圈裡有不少擁躉,尤其是深受一些「老司機」的喜愛,但苦於目前國內優秀輕卡底盤可選擇范圍比較窄,大家只能另尋它車。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款在海外發售的豐田輕卡房車,來看看海外廠家打造的輕卡房車啥樣!

總結一下,盡管豐田黛娜輕卡房車在國內根本就無法購買到,但是這款車上的一些設計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這款車目前在海外售價約合45萬元,大家覺得怎麼樣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原汁原味的歐洲升頂房車 實拍朗宸洛德蒙特Free600

乘客門上方就是全車的控制區,水路方面配有85L凈水箱,92L灰水箱,手動排污閥;電路配95Ah鉛酸電池,進口熱水暖風一體機以及進口冷暖頂置空調。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寶馬車的歷史,和詳細介紹,越全越好。

位於慕尼黑北郊的BMW企業總部大樓BMW的創始人卡爾·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時,利用一慕尼黑近郊原本是製造腳踏車的工廠廠房,設立了拉普引擎製造廠(Rapp-Motorenwerke),從事航空用引擎之製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奧圖(Gustav Otto)也在附近創立了古斯塔夫奧圖航空機械製造廠(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實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勞斯·奧古斯特·奧圖(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引擎(奧圖循環引擎)發明者的兒子。古斯塔夫·奧圖稍後與人合資,在1916年3月7日創立了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ayerische Flugzeugwerke,BFW),並且將自己創立了三年的工廠並入這家新廠。同年,拉普也獲得銀行家卡米羅·卡斯提李奧尼(Camillo Castiglioni)與馬克思·弗利茲(Max Friz)的資助大幅擴張規模,但卻因為評估錯誤過度擴張導致營運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時黯然離開。他的合夥人找到奧地利的金融家佛朗茲-約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引擎廠的業務,在1917年7月20日將工廠改名為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縮寫為BMW),由帕普擔任首任的總裁。當時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身為軍需供應廠商的BMW特別在慕尼黑市郊的歐伯維森菲爾德(Oberwiesenfeld)軍機場附近設置了大型的工廠,持續地替軍方製造軍機引擎直到1918年為止。1918年8月13日BMW改制為股票公開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態(BMW AG),確立了之後蒸蒸日上的公司規模。1922年時BMW合並了BFW,成為今日我們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該公司歷史時,公司的官方說法是以BFW的創廠時間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為BMW的創廠日。BMW的第一具航空引擎作品是1917年時投產的Type IIIa,這是一具水冷設計的直列六缸引擎,使用了公司合夥人之一的弗利茲所開發的高空用化油器,縱使在高海拔環境中也能發揮引擎的最大輸出。1919年時,BMW將一具該廠生產的Type IV直列六缸引擎安裝到一架DFW雙翼飛機上,由佛朗茲·契諾·迪默(Franz Zeno Diemer)駕駛,在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今日BMW總部所在地)上空創下9,760米高的飛行高度紀錄。從天上轉戰兩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德國境內禁止製造飛機,嚴重打擊了正在成長中的德國航空工業,也迫使BMW轉為製造鐵道用的制動器,並開始發展摩托車用的引擎。1920年,由馬丁·史托爾(Martin Stolle)設計的M2 B 15引擎,成為BMW生產的第一具摩托車用引擎。1923年弗利茲設計了排氣量500 cc.的R32型摩托車,有別於該廠之前幾款摩托車產品都是採用鏈條傳動的設計,R32是第一輛採用軸傳動的BMW摩托車,從它開始軸傳動設計就成了BMW摩托車最知名的特色之一,一直到今日我們仍可以從該廠的R系列摩托車上看到此種設計。R32搭載的引擎其實就是BMW原本的Type VI航空用引擎,或許正是這緣故,BMW在R32上首次啟用了設計靈感來自飛機螺旋槳的藍白方格旗廠徽(藍白格子是巴伐利亞邦的傳統象徵),並且一直沿用到今日。1929年9月19日,摩托車手恩斯特·海納(Ernst Henne)騎乘著一輛排氣量750 cc.的新型BMW摩托車,在慕尼黑創下216.75km/h的世界紀錄。之後他又持續多次打破世界高速紀錄,其中以1937年時創下的279.5km/h最驚人,該紀錄連續保持了12年之久才有人打破。邁向四輪產品領域1927年時,位於德國圖林根邦(Thüringen)埃森納赫市(Eisenach)的埃森納赫車廠,獲得英國Austin(奧斯丁)車廠的授權,開始製造該廠著名的Austin 7車款之德國版本,掛上Dixi(迪克西)的品牌銷售。隔年,BMW以1600萬馬克的價格,並購了該廠,也因此獲得Dixi 3/15 PS這款車的生產權利,成為該廠第一輛汽車產品。這輛車在經過BMW修改之後以改良版DA2的身分上市,DA意指「Deutsche Ausführung」(德國製造)之意,登場後大受好評,在短短三年左右的生產期中就賣出18,976輛之多。至於1932年時登場的3/20 PS(又稱為AM 4,Ausführung München 4 Gange,「慕尼黑生產、四檔變速」之意),則是第一輛BMW自製的汽車產品。改良自Dixi的這款車搭載一具782 cc.的直列四缸引擎,擁有20hp/3500rpm的最大馬力輸出,與80km/h左右的極速,並且在同年於巴登-巴登(Baden-Baden)舉行的優雅汽車展(Concours d'Elegance)中獲得優勝。1933年登場的BMW 303,是真正最具有關鍵代表性的一款車,它開創了兩樣BMW一直到今天為止都還維持著的傳統。其一,它是BMW第一款搭載直列六缸引擎的汽車,其二,該車款首度在車頭部份採用了著名的「雙腎」水箱護柵造型,雖然經過歷代的改款這雙腎造型也多經修改,但基本的造型基調卻一直到今日都沒有改變過。BMW對技術研究十分重視,在專業媒體測試中BMW引擎的馬力輸出往往比同級車高,然後又能保持優良的精緻度與低噪音,底盤操控性專業評價也常比同級車傑出,這些駕駛樂趣是BMW能在後來被公認與賓士(Mercedes-Benz)並駕齊驅的原因。時間表1916年:成立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 1917年:拉普發動機製造廠改名為巴伐利亞發動機公司 1918年:變成有限公司 1922年:從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變為寶馬 1923年:製造了第一輛摩托車 1928年:接管埃森納赫汽車公司 1929年:在埃森納赫製造第一輛「寶馬」 1934年:建立寶馬飛機引擎公司 1944年:在空襲中,位於慕尼黑的工廠嚴重被摧毀 1945年:被許可維修美軍飛機、生產摩托車。同時慕尼黑工廠被解體 1948年:戰後生產第一輛摩托車 1959年:全體股東大會,會上組織了戴姆勒-賓士的接管方案 1960年:7000名員工、年營業額2.39億馬克 1968年:寶馬進軍大中華市場1969年:摩托車生產部門轉移到柏林 1969年:210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15億馬克 1970年:成立Herbert-Quandt基金會 1972年:新的管理大樓在慕尼黑落成 1972年:在南非建立工廠 1973年:蘭茨胡特工廠開張 1978年:推出氫能源發動機的概念 1978年:30000名員工、年營業額60億馬克。 1979年:位於奧地利的工廠開張 1984年:位於柏林-Spandau的摩托車工廠落成 1985年:開始建造研發中心大樓 1985年:為了發展、寶馬技術公司成立 1987年:雷根斯堡的工廠落成 1990年:研發中心大樓正式落成 1990年:709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271億馬克 1992年:美國南卡來羅那的工廠落成 1994年:買入MG羅孚汽車,包含品牌Mini 1999年:在俄羅斯建造汽車 2000年:成立Eberhard-von-Kuenheim基金會 2000年:在泰國的CKD工廠落成 2000年:賣掉MG羅孚和路虎/LandRover 2002年:萊比錫工廠開始建設Baubeginn für das BMW-Werk Leipzig 2003年:申請Rolls-Royce名稱使用權 2003年:和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國造車 2004年:寶馬全球供貨中心在慕尼黑開始建設、2007落成 2005年:萊比錫寶馬新工廠落成 所有車款汽車產品BMW全體汽車與摩托車產品BMW的汽車產品是以車系作為分類基礎,每個車系之下再依照各車款引擎、驅動系統與配備等級的細節差異,各自有各自的車款名(例如760Li、645Ci、330iX)。由於近代的BMW車系都是以同樣的名稱,一代一代改款傳襲下去,因此往往會發生車名相同但車代其實前後有差的情況,為了避免混淆一般常以車廠內部的車系代號來輔助稱呼(雖然在商業上,BMW原廠並不直接公開使用車系代號),因此常可聽到E36 318i、E60 M5這樣的稱呼方式來區分BMW的各種車型。現有車款一系列(1er-Reihe):車系代號E87,2004年上市,小型五門掀背車系。三門HATCHBACK E81. 雙門COUPE E82. 雙門敞篷 E88. 三系列(3er-Reihe):車系代號E90,2006年上市,小型主管級房車系與衍生的五門旅行車(Touring)E91。雙門COUPE E92及雙門敞篷 E93. 五系列(5er-Reihe):車系代號E60,2004年上市,中型主管級房車與衍生的五門旅行車款E61。 六系列(6er-Reihe):中大型轎跑車系列,分別有雙門轎跑車(車系代號E63,2004年上市)與雙門敞篷跑車(車系代號E64,2004年上市)兩種車型。 七系列(7er-Reihe):大型豪華房車系列,2009年上市,有短軸型(車系代號F01)與長軸型(車系代號F02)。 Z4:車系代號E85,2002年上市,小型雙門雙座敞篷跑車。在2006年時新加入了雙門硬頂的E86 Z4 coupé車型。 X3:車系代號E83,2003年上市,小型五門休旅車系。 X5:車系代號E70,2007年上市,中型五門休旅車系。 X6:車系代號E71,2008年上市,跨界休旅車\SUV。 M車系M車系是BMW旗下的高性能車種家族,由直屬於BMW集團的子公司BMW M公司(德文:BMW M GmbH,其獨立設置公司之前原本是BMW M部門)負責設計生產,除了少數幾款特例外,M車系的產品大都是以BMW原有的各車系車款為基礎,再加上由M公司特別開發的高性能引擎、傳動系統、空氣動力套件與其他方面的性能版零件與調校之後,獨立而成的高性能版本。而除了整車生產的高性能版車型之外,M公司也負責開發製造BMW旗下各車系專用的高性能售後改裝用套件。現行的M車系產品包括:M3 M5 M6 Z4 M Roadster/M Coupé 歷史車款三系列掀背車(3er Compact):屬於車系代號E36的已停產三系列衍生車型之一,采三門掀背設計,是3er Compact的第一代產品。 五系列(5er-Reihe):車系代號E39,於1997年上市、2004年停產的中型主管級房車車系,除了標準的四門房車外尚有衍生的五門旅行車款,是BMW歷史上最成功的車系之一。在2003年時由新推出的五系列(車系代號E60)所取代。 八系列(8er-Reihe):大型豪華跑車系列,於1989年上市至1998年停產,代號E31,頂級車款為850csi,搭載一具5.6升的V型12氣缸引擎。 摩托車產品BMW的摩托車由引擎與傳動系統設計的不同,可以分成4種車系,分別是R系列,K系列,與F和G系列:R系列:R系列主要的特徵是採用水平對卧雙汽缸引擎為動力核心。不過,BMW在早期所製造的單汽缸摩托車也是用R來作為車系代號(直到1993年才改為目前的命名規則),該廠第一輛R系列摩托車為1923年出廠的R32。 K系列:K系列是採用直列4汽缸引擎為動力來源的車系,在2005年K1200S車款發表之前,原本皆使用水平縱列4汽缸引擎,直到該車款發表後才改為前頃55度角的橫列4汽缸配置。第一部懸掛K系列之名的車款為1983年出廠的K100。 F系列:F系列是直列單汽缸或2006年才推出的並列雙汽缸車系,也是BMW摩托車家族中主要的非軸傳動(使用鏈條或皮帶傳動)車系,而未采軸傳動與多連桿前叉的車系。第一款懸掛F車系名稱的車款是1993年時出廠的F650,而第一款並列雙汽缸的F系列車款則為2006年出廠的F800。由於傳動系統與懸吊結構的差異,與較常被用在公路巡航的R與K系列車款相比,F系列較長被使用在越野或特技表演等特殊用車場合。 G系列:G系列是由F系直立單汽缸所衍生的全新車系(於2006年德國科隆車展中登場),但使用了不同於既有F系單缸的車架與與懸吊。此外,其系定位於年輕化的SuperMoto、越野以及街車之三種市場。 行銷活動除了豪華與舒適外,BMW所製造的汽車產品素以饒富駕駛樂趣與優異的操控表現而著稱,配合這特色該車廠一直以來都非常積極地參與世界各地的許多汽摩托車競技活動,其中層級與投資最高的莫過於斥資參與一級方程式賽車(FIA Formula One)活動,該廠曾經是BMW-威廉士車隊(Team BMW-Williams)的主要贊助商與引擎供應商,但是2005年時,由於理念上的不同,所以結束了合作關系。所以在2005年中,買下了彼得·索伯(Peter Sauber)的私人車隊,並於2006年起改為車廠自有的廠隊BMW索伯車隊(BMW Sauber)參予角逐。另外,BMW也曾大量提供新車協助電影詹姆斯·邦德(007)系列部份續集的拍攝,包括第17集《黃金眼》(GoldenEye)中的BMW Z3敞篷跑車,第18集《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中的BMW 750i轎車、BMW R1200重型摩托車與Land Rover Discovery越野車(當時Land Rover仍屬於BMW集團一部份),以及第19集《縱橫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的BMW Z8跑車。BMW此舉被視為是置入性行銷的經典範例之一,但也因為在電影中過分強調BMW車輛的存在,遭許多影評及影迷批評過份商業化而扭曲了影片的整體質感。附註一提的是,BMW並沒有繼續贊助007第20集《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的車輛使用,而是由福特汽車旗下所屬的幾個汽車品牌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與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取而代之。

⑥ 誰知道關於汽車方面的一些英文縮寫

真的是太多了 AAFS:自適應照明系統 主動前輪轉向系統
AYC:主動偏航控制系統 主動橫擺控制系統
ASC:主動式穩定控制系統 自動穩定和牽引力控制 車輪打滑控制
ABS:防抱死制動系統
ASR:防滑系統
ASL:音量自動調節系統 排檔自動鎖定裝置
AUX:音頻輸入埠
ADS:自適應減振系統
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 車距感應式定速巡航控制系統
AWD:全時四輪驅動系統
ACD:主動中央差速器
AMT:電子自動變速箱 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
All-Speed TCS:全速段牽引力控制系統
ACIS:電子控制進氣流程系統 豐田可變進氣歧管系統
ABD:自動制動差速系統
AGF:亞洲吉利方程式國際公開賽
AUTO:自動切換四驅
ASC+T:自動穩定和牽引力控制系統
ABC:主動車身控制
AXCR:亞洲越野拉力賽
ARP:主動防側翻保護
AFM:動態燃油管理系統
APEAL:新車滿意度 中國汽車性能、運行和設計調研
AT:自動變速器
Asian festival of speed:亞洲賽車節
AOD:電子控制按需傳動裝置
AACN:全自動撞車通報系統
ARTS:智能安全氣囊系統
AWS:後撞頭頸保護系統
AIAC:奧迪國際廣告大賽
AVS:適應式可變懸架系統
Audi AAA:奧迪認證轎車
ATA:防盜警報系統
ALS:自動車身平衡系統
ARS:防滑系統
ASPS:防潛滑保護系統
ASS:自適應座椅系統
AQS:空氣質量系統
AVCS:主動氣門控制系統
ASF:奧迪全鋁車身框架結構
A-TRC:主動牽引力控制系統
AHC:油壓式自動車高調整
AMG:快速換檔自動變速箱
AHS2:「雙模」完全混合動力系統
AI:人工智慧換檔控制
APRC:亞太汽車拉力錦標賽
ARTS:自適應限制保護技術系統
ACU:安全氣囊系統控制單元
AP:恆時全輪驅動
AZ:接通式全輪驅動
ASM:動態穩定系統
AS:轉向臂
APC:預噴量控制
Active Light Function:主動燈光功能
ACE:高級兼容性設計
Audi Space Frame:奧迪全鋁車身技術
AWC:全輪控制系統
ASTC:主動式穩定性和牽引力控制系統

BBA:緊急制動輔助系統
BEST:歐盟生物乙醇推廣項目
Brake Energy Regeneration:制動能量回收系統
BLIS:盲區信息系統
BAS:制動助力輔助裝置
BRIDGESTONE:普利司通輪胎
Biometric immobilizer:生物防盜系統
BCI:蓄電池國際協會 國際電池大會
BAR:大氣壓
BDC:下止點
BBDC:北京賓士-戴克汽車新工廠
B:水平對置式排列多缸發動機
BF:鋼板彈簧懸架
BCM:車身控制模塊
BCS:博世汽車專業維修網路
BMBS:爆胎監測與制動系統
BFCEC:北京福田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
CCCS:智能定速巡航控制系統
CSI:中國售後服務滿意度調研
CVVT:連續可調氣門正時
CVT:無級變速器
CZIP:清潔區域內部組件
CCC: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
CVTC: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機構 連續可變配氣正時
CHAC: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
CAE:電腦輔助工程
CAM:電腦輔助製造
CBC:彎道制動控制系統 轉彎防滑系統
CNG:壓縮天然氣
CSC:全國汽車超級短道拉力賽
CDC:連續減振控制
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
CTIS:悍馬中央輪胎充氣系統
C1:超級賽車勁爆秀
CCA:冷啟動電池
CRDI:電控直噴共軌柴油機 高壓共軌柴油直噴系統
CFK:碳纖維合成材料
Child Protection:兒童保護
CPU:微處理器
CZ3:3門轎車
C3P技術:整合電腦、輔助設計、工程、製造資料庫技術
CATS:連續調整循跡系統
CRV:緊湊休閑車
CUV:雜交車
CZT:增壓車型
CTS:水溫感測器
CKP:曲軸位置感測器
CC:巡航系統
CFD:計算流力模擬
CRC: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
Cuprobraze Alliance:銅硬釺焊技術聯盟
Cuprobraze Technology:銅硬釺焊技術
CCD:連續控制阻尼系統
Curb weight:汽車整備質量
Cross weight:汽車總質量
CKD:進口散件組裝
D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DSP :動態換檔程序
DSTC:動態穩定和牽引力控制系統 動態循跡穩定控制系統
DOHC:雙頂置凸輪軸
DSG:雙離合無級變速箱 直接檔位變速器
DCS:動態穩定系統
DUNLOP:鄧祿普輪胎
DBW:電子油門
DSR:下坡速度控制系統
DATC:數位式防盜控制系統
DLS:差速器鎖定系統
DSA:動態穩定輔助系統
DAC:下山輔助系統
DDC:動態駕駛控製程序
DIS:無分電器點火系統
DLI:豐田無分電器點火系統
DSC3:第三代動態穩定控製程序
DOD:隨選排量
Dynamic Drive:主動式穩定桿
D:共軌柴油發動機
DD:缸內直噴式柴油發動機 缸內直噴式發動機(分層燃燒|均質燃燒) 德迪戎式獨立懸架後橋
DQL:雙橫向擺臂
DB:減振器支柱
DS:扭力桿
Delphi Common Rail:德爾福柴油共軌系統
DTC:動態牽引力控制系統
DHS:動態操縱系統
DRL:白天行車燈
Doppel Vanos:完全可變正時調節
DPF:柴油顆粒過濾器
EECT-I:智能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系統
ESP:電子穩定系統
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
EDL:電子差速鎖
EGR:廢棄再循環系統
EFI:電子燃油噴射控制系統
EVA:緊急制動輔助系統
EPS:電子感應式動力轉向 電控轉向助力系統
EHPS:電控液壓動力轉向
ECU:電控單元
EMS:發動機管理系統
ECC:電子氣候控制
ETCS-I:智能電子節氣門控制系統
EBA:電控輔助制動系統 緊急制動輔助系統
ECM:防眩電子內後視鏡 電子控制組件(模塊)
EEVC:歐洲車輛安全促進委員會
EPAS:電動助力轉向
EMV:多功能顯示操控系統
EHPAS:電子液壓動力輔助系統
ETC:路虎牽引力控制系統 動力控制與彌補系統 電子節流閥控制系統
ELSD:電子限滑差速鎖
ECVT:無級自動變速器
ED:缸內直噴式汽油發動機
EM:多點噴射汽油發動機
ES:單點噴射汽油發動機
ESP Plus:增強型電子穩定程序
EPB:標准電子手剎 電子停車制動系統
ESC:能量吸收式方向盤柱 電子動態穩定程序
ETS:電子循跡支援系統
ECT: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系統
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
EHB:電子液壓制動裝置
EGO:排氣含氧量
EBCM:電子制動控制組件
EECS|EEC:電控發動機
ESA:電控點火裝置
ENG:發動機
ECS:電子懸架
ECO:經濟曲線
EVM:壓力調節電磁閥
EVLV:變矩器鎖止電磁閥
EPDE:流量調節電磁閥
ESP Plus:增強型電子穩定程序
EDS:電子差速鎖
ERM:防側傾系統
FFSI:汽油直噴發動機 汽油分層直噴技術
FBS:衰減制動輔助
FPS:防火系統
FF:前置前驅
Four-C:連續調整底盤概念系統
Formula 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FHI:富士重工
FR:前置後驅
FFS:福特折疊系統
FCV:燃料電池概念車
Front Impact :正面碰撞
FAP:粒子過濾裝置
FWD:前驅 左右對稱驅動總成
FRV:多功能休閑車
FIA:國際汽聯
FI:前置縱向發動機
FQ:前置橫向發動機
FB:彈性支柱
Full-time ALL:全時四驅
G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OODYEAR:固特異輪胎
GT:世界超級跑車錦標賽
GDI:汽油直噴
GF:橡膠彈簧懸架
GLOBAL SMALL STYLISH SALOON:全球小型時尚三廂車
HHPS:液壓動力轉向
HBA:可液壓制動輔助
HDC:坡道緩降控制系統 下坡控制系統
HRV:兩廂掀背休閑車
HMI:人機交流系統
HSLA:高強度低合金鋼
HSD:混合動力技術概念
HSA:起步輔助裝置
HUD:抬頭顯示系統
HPI:汽油直噴發動機
HAC:上山輔助系統 坡道起步控制系統
HC:碳氫化合物
Haldex:智能四輪全時四驅系統
HID:自動開閉雙氙氣大燈 高強度遠近光照明大燈
HI:後置縱向發動機
HQ:後置橫向發動機
HP:液氣懸架阻尼
HF:液壓懸架
Hankook:韓泰輪胎
IICC:智能巡航控制系統
IAQS:內部空氣質量系統
IDIS:智能駕駛信息系統
I-DSI:雙火花塞點火
I-VTEC:可變氣門配氣相位和氣門升程電子控制系統
Instant Traction:即時牽引控制
Intelligent Light System:智能照明系統
ITP:智能化熱系統
IMES:電氣系統智能管理
IIHS: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Intelli Beam:燈光高度自動調節
IFC:國際方程式冠軍賽
IQS:美國新車質量調查
IMA:混合動力系統
ITS:智能交通系統
IASCA:汽車音響委員會
IDS:互動式駕駛系統
ILS:智能照明系統
ISC:怠速控制
IC:膨脹氣簾
IDL:怠速觸電
I-Drive:智能集成化操作系統
ICM:點火控制模塊
Intelligent Light System:智能燈光系統
ITARDA:日本交通事故綜合分析中心
IVDC:互動式車身動態控制系統
J
K
LLSD:防滑差速度
LED:發光二極體
LOCK:鎖止四驅
LPG:明仕單燃料車 明仕雙燃料車 液化石油氣
LDW:車道偏離警示系統
LDA:氣動供油量調節裝置
LVA:供氣組件
LL:縱向擺臂
LF:空氣彈簧懸架
Low Pressure System:低壓系統
LATCH:兒童座椅固定系統
MMRC:主動電磁感應懸架系統
MPS:多功能轎車
MDS:多排量系統
MICHELIN:米其林輪胎
MSR:發動機阻力扭矩控制系統
MUV:多用途轎車
MSLA:中強度低合金鋼
MMI:多媒體交互系統
MT:手動變速器
MPV:微型乘用廂型車
MBA:機械式制動助力器
MPW :都市多功能車
MAP:進氣管絕對壓力 點火提前角控制脈譜圖 進氣壓力感測器 空氣流量計
MASR:發動機介入的牽引力控制
MAF:空氣流量感測器
MTR:轉速感測器
MIL:故障指示燈
Multi-Crossover:多功能跨界休旅車
Multitronic:多極子自動變速器
MI:中置縱向發動機
MQ:中置橫向發動機
MA:機械增壓
ML:多導向軸
MES:汽車製造執行系統
MIVEC:智能可變氣門正時與升程式控制制系統
N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
NICS:可變進氣歧管長度
NCAP:歐洲新車評估體系
Nivomat:車身自動水平調節系統 電子液壓調節系統
NOR:常規模式
NVH:噪音和振動減輕裝置
NOS:氧化氮氣增壓系統
OOBD:車載自診斷系統
OHB:優化液壓制動
OHV:頂置氣門,側置凸輪軸
OD檔:超速檔
OHC:頂置氣門,上置凸輪軸
PPASM:保時捷主動懸架管理系統
PSM:保時捷穩定管理系統 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聯機
PTM:保時捷牽引力控制管理系統 循跡控制管理系統
PRESAFE:預防性安全系統
PCC:人車溝通系統 遙控系統
PODS:前排座椅乘坐感應系統
PCCB:保時捷陶瓷復合制動系統
PIM:專案信息管理系統
PATS:電子防盜系統
PDC:電子泊車距離控制器 自動偵測停車引導系統 駐車距離警示系統
PGM-FI:智能控制燃油噴射
Pole Test:圓柱碰撞
Pedestrian Impact Test:行人碰撞
PTS:停車距離探測
PCV:曲軸箱強制通風
PCV閥:曲軸箱通風單向閥
PCM:動力控制模塊 保時捷通訊管理系統
PWR:動力模式
PSI:胎壓
PD:泵噴嘴
PDCC:保時捷動態底盤控制系統
PAD:前排乘客側安全氣囊 助手席安全氣囊禁止
Part-time:兼時四驅
PEM:燃油泵電子模塊
QQLT:檢查機油液面高度、溫度和品質的感測器 (Quality Level Temperature)
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
QL:橫向擺臂
QS:橫向穩定桿
RRSC:防翻滾穩定系統
RAB:即時警報制動
ROM:防車身側傾翻滾系統
RISE:強化安全碰撞
RSCA:翻滾感應氣囊保護
RR:後置後驅
RFT:可缺氣行駛輪胎
RSM:雷諾三星汽車公司
RDK:輪胎壓力控制系統
RWD:後驅
RSS:道路感應系統
RC:蓄電池的儲備容量
Ray Tracing:即時光線追蹤技術
R:直列多缸排列發動機
RES:遙控啟動鍵
Real-time:適時四驅
SSFS:靈活燃料技術
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
SRS:安全氣囊
SH-AWD:四輪驅動力自由控制系統
SMG:順序手動變速器
Symmetrical AWD:左右對稱全時四輪驅動系統
SBW:線控轉向
STC:上海天馬山賽車場
SIPS:側撞安全保護系統
SUV:運動型多功能車
SBC:電子感應制動系統 電子液壓制動裝置
Servotronic:隨速轉向助力系統
SAIC: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公司
SSUV:超級SUV
SSI:中國汽車銷售滿意度指數
SID:行車信息顯示系統
Side Impact:側面碰撞
STI:斯巴魯國際技術部
SDSB:車門防撞鋼梁
SLH:自動鎖定車軸心
S-AWC:超級四輪控制系統
SSS:速度感應式轉向系統
SVT:可變氣門正時系統
SCR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降解技術
SCCA:全美運動轎車俱樂部
SS4-11:超選四輪驅動
SPORT:運動曲線
SACHS:氣液雙筒式避震系統
SOHC:單頂置凸輪軸
SAHR:主動性頭枕
SDI:自然吸氣式超柴油發動機
ST:無級自動變速器
SL:斜置擺臂
SA:整體式車橋
SF:螺旋彈簧懸架
S:盤式制動
SI:內通風盤式制動
SFI:連續多點燃油噴射發動機
SF\CD:汽油\柴油通用機油
SAV:運動型多功能車
SAIS:上海汽車信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SUBARU BOXER:斯巴魯水平對置發動機
TTCL:牽引力控制系統
TCS:循跡防滑系統
TRC:主動牽引力系統 驅動防滑控制系統
TDI:輪胎故障監測器 渦輪增壓直噴柴油機
TSA:拖車穩定輔助
TPMS:輪胎壓力報警系統 胎壓監測系統
TC Plus:增強型牽引力控制系統
TDO:扭力分配系統
TCU:自動變速箱的控制單元
TRACS:循跡控制系統
TDC:上止點
TBI:(化油器體的)節氣門噴射
TPS:節氣門體和節氣門位置感測器 豐田生產體系
Traffic Navigator :道路訊息告知系統
Tiptronic:手動換檔程序
TFP:手控閥位置油壓開關
TNR:噪音控制系統
Tiptronic:輕觸子-自動變速器
TDI:Turbo直噴式柴油發動機
TA:turbo渦輪增壓
T:鼓式制動
TCM:變速器控制單元
TSI:雙增壓
Turn-By-Turn Navigation:遠程車輛診斷和逐向道路導航
THERMATIC:四區域自動恆溫控制系統
UULEV:超低排放車輛
UAA:聯合汽車俱樂部
VVDC:車輛動態控制系統
VTG:可變幾何渦輪增壓系統
VIN:車輛識別代碼
VSA:車輛穩定性輔助裝置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Volvo Safety Center:沃爾沃安全中心
VSC:車輛穩定控制系統 汽車防滑控制系統
VDIM:汽車動態綜合管理系統
VTEC:可變氣門正時及升程電子控制系統
VCM:可變氣缸系統
VVT-I:智能可變正時系統 進出氣門雙向正式智能可變系統
VICS:可變慣性進氣系統
VGRS:可變齒比轉向系統
VSES:動態穩定系統
Variable Turbine Geometry:可變幾何渦輪增壓系統
VIS:可變進氣歧管系統
VCU:黏性耦合差速器
VDS:汽車可靠性調查
VCC:多元化概念車
VTI-S:側安全氣簾
VVT:內置可變氣門正時系統
VDI閥 :可變動態進氣閥
VGIS:可變進氣歧管系統
VTD:可變扭矩分配系統
VE:容積效率
Valvetronic:無級可變電子氣門控制 完全可變氣門控制機構
VSS:車速感測器
VGT:可變截面渦輪增壓系統
V:V型氣缸排列發動機
VL:復合穩定桿式懸架後橋
VTCS:可變渦輪控制系統
VAD:可變進氣道系統
VANOS:凸輪軸無級調節技術
W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HIPS:頭頸部安全保護系統 防暴沖系統
WelcomingLight:自動迎賓照明系統
WTCC:世界房車錦標賽
WOT:節氣門全開
WA:汪克爾轉子發動機
W:W型汽缸排列發動機
X
Y
ZZBC:籠型車體概念
ZEV:零廢氣排放
數字4WD:四輪驅動
4C:四區域獨立可調空調
4WS:四輪轉向
4MATIC:全輪驅動系統
4HLC:高速四輪驅動配中央差速器
4H:高速四驅
4L:低速四驅
4LC:低速鎖止四驅

⑦ 寶馬的歷史

BMW,正式全稱為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是德國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檔汽車和摩托車製造商,總部位於慕尼黑。BMW在中國、香港與早年的台灣又常稱為「寶馬」。

簡介
品牌
BMW集團除了以「BMW」作為品牌商標銷售各式汽車與摩托車外,也收購過多家外國汽車公司。目前BMW集團是BMW、MINI、Rolls-Royce三個品牌的擁有者。

歷史
萌芽時期
位於慕尼黑北郊的BMW企業總部大樓BMW的創始人卡爾·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時,利用一慕尼黑近郊原本是製造腳踏車的工廠廠房,設立了拉普引擎製造廠(Rapp-Motorenwerke),從事航空用引擎之製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奧圖(Gustav Otto)也在附近創立了古斯塔夫奧圖航空機械製造廠(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實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勞斯·奧古斯特·奧圖(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引擎(奧圖循環引擎)發明者的兒子。

古斯塔夫·奧圖稍後與人合資,在1916年3月7日創立了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ayerische Flugzeugwerke,BFW),並且將自己創立了三年的工廠並入這家新廠。同年,拉普也獲得銀行家卡米羅·卡斯提李奧尼(Camillo Castiglioni)與馬克思·弗利茲(Max Friz)的資助大幅擴張規模,但卻因為評估錯誤過度擴張導致營運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時黯然離開。他的合夥人找到奧地利的金融家佛朗茲-約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引擎廠的業務,在1917年7月20日將工廠改名為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縮寫為BMW),由帕普擔任首任的總裁。當時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身為軍需供應廠商的BMW特別在慕尼黑市郊的歐伯維森菲爾德(Oberwiesenfeld)軍機場附近設置了大型的工廠,持續地替軍方製造軍機引擎直到1918年為止。1918年8月13日BMW改制為股票公開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態(BMW AG),確立了之後蒸蒸日上的公司規模。

1922年時BMW合並了BFW,成為今日我們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該公司歷史時,公司的官方說法是以BFW的創廠時間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為BMW的創廠日。

BMW的第一具航空引擎作品是1917年時投產的Type IIIa,這是一具水冷設計的直列六缸引擎,使用了公司合夥人之一的弗利茲所開發的高空用化油器,縱使在高海拔環境中也能發揮引擎的最大輸出。1919年時,BMW將一具該廠生產的Type IV直列六缸引擎安裝到一架DFW雙翼飛機上,由佛朗茲·契諾·迪默(Franz Zeno Diemer)駕駛,在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今日BMW總部所在地)上空創下9,760米高的飛行高度紀錄。

從天上轉戰兩輪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德國境內禁止製造飛機,嚴重打擊了正在成長中的德國航空工業,也迫使BMW轉為製造鐵道用的制動器,並開始發展摩托車用的引擎。

1920年,由馬丁·史托爾(Martin Stolle)設計的M2 B 15引擎,成為BMW生產的第一具摩托車用引擎。1923年弗利茲設計了排氣量500 cc.的R32型摩托車,有別於該廠之前幾款摩托車產品都是採用鏈條傳動的設計,R32是第一輛採用軸傳動的BMW摩托車,從它開始軸傳動設計就成了BMW摩托車最知名的特色之一,一直到今日我們仍可以從該廠的R系列摩托車上看到此種設計。R32搭載的引擎其實就是BMW原本的Type VI航空用引擎,或許正是這緣故,BMW在R32上首次啟用了設計靈感來自飛機螺旋槳的藍白方格旗廠徽(藍白格子是巴伐利亞邦的傳統象徵),並且一直沿用到今日。

1929年9月19日,摩托車手恩斯特·海納(Ernst Henne)騎乘著一輛排氣量750 cc.的新型BMW摩托車,在慕尼黑創下216.75km/h的世界紀錄。之後他又持續多次打破世界高速紀錄,其中以1937年時創下的279.5km/h最驚人,該紀錄連續保持了12年之久才有人打破。

邁向四輪產品領域
1927年時,位於德國圖林根邦(Thüringen)埃森納赫市(Eisenach)的埃森納赫車廠,獲得英國Austin(奧斯丁)車廠的授權,開始製造該廠著名的Austin 7車款之德國版本,掛上Dixi(迪克西)的品牌銷售。隔年,BMW以1600萬馬克的價格,並購了該廠,也因此獲得Dixi 3/15 PS這款車的生產權利,成為該廠第一輛汽車產品。這輛車在經過BMW修改之後以改良版DA2的身分上市,DA意指「Deutsche Ausführung」(德國製造)之意,登場後大受好評,在短短三年左右的生產期中就賣出18,976輛之多。

至於1932年時登場的3/20 PS(又稱為AM 4,Ausführung München 4 Gange,「慕尼黑生產、四檔變速」之意),則是第一輛BMW自製的汽車產品。改良自Dixi的這款車搭載一具782 cc.的直列四缸引擎,擁有20hp/3500rpm的最大馬力輸出,與80km/h左右的極速,並且在同年於巴登-巴登(Baden-Baden)舉行的優雅汽車展(Concours d'Elegance)中獲得優勝。

1933年登場的BMW 303,是真正最具有關鍵代表性的一款車,它開創了兩樣BMW一直到今天為止都還維持著的傳統。其一,它是BMW第一款搭載直列六缸引擎的汽車,其二,該車款首度在車頭部份採用了著名的「雙腎」水箱護柵造型,雖然經過歷代的改款這雙腎造型也多經修改,但基本的造型基調卻一直到今日都沒有改變過。

BMW對技術研究十分重視,在專業媒體測試中BMW引擎的馬力輸出往往比同級車高,然後又能保持優良的精緻度與低噪音,底盤操控性專業評價也常比同級車傑出,這些駕駛樂趣是BMW能在後來被公認與賓士(Mercedes-Benz)並駕齊驅的原因。

時間表
1916年:成立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
1917年:拉普發動機製造廠改名為巴伐利亞發動機公司
1918年:變成有限公司
1922年:從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變為寶馬
1923年:製造了第一輛摩托車
1928年:接管埃森納赫汽車公司
1929年:在埃森納赫製造第一輛「寶馬」
1934年:建立寶馬飛機引擎公司
1944年:在空襲中,位於慕尼黑的工廠嚴重被摧毀
1945年:被許可維修美軍飛機、生產摩托車。同時慕尼黑工廠被解體
1948年:戰後生產第一輛摩托車
1959年:全體股東大會,會上組織了戴姆勒-賓士的接管方案
1960年:7000名員工、年營業額2.39億馬克
1968年:寶馬進軍大中華市場

1969年:摩托車生產部門轉移到柏林
1969年:210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15億馬克
1970年:成立Herbert-Quandt基金會
1972年:新的管理大樓在慕尼黑落成
1972年:在南非建立工廠
1973年:蘭茨胡特工廠開張
1978年:推出氫能源發動機的概念
1978年:30000名員工、年營業額60億馬克。
1979年:位於奧地利的工廠開張
1984年:位於柏林-Spandau的摩托車工廠落成
1985年:開始建造研發中心大樓
1985年:為了發展、寶馬技術公司成立
1987年:雷根斯堡的工廠落成
1990年:研發中心大樓正式落成
1990年:709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271億馬克
1992年:美國南卡來羅那的工廠落成
1994年:買入MG羅孚汽車,包含品牌Mini
1999年:在俄羅斯建造汽車
2000年:成立Eberhard-von-Kuenheim基金會
2000年:在泰國的CKD工廠落成
2000年:賣掉MG羅孚和路虎/LandRover
2002年:萊比錫工廠開始建設Baubeginn für das BMW-Werk Leipzig
2003年:申請Rolls-Royce名稱使用權
2003年:和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國造車
2004年:寶馬全球供貨中心在慕尼黑開始建設、2007落成
2005年:萊比錫寶馬新工廠落成
所有車款
汽車產品
BMW全體汽車與摩托車產品BMW的汽車產品是以車系作為分類基礎,每個車系之下再依照各車款引擎、驅動系統與配備等級的細節差異,各自有各自的車款名(例如760Li、645Ci、330iX)。由於近代的BMW車系都是以同樣的名稱,一代一代改款傳襲下去,因此往往會發生車名相同但車代其實前後有差的情況,為了避免混淆一般常以車廠內部的車系代號來輔助稱呼(雖然在商業上,BMW原廠並不直接公開使用車系代號),因此常可聽到E36 318i、E60 M5這樣的稱呼方式來區分BMW的各種車型。

現有車款
一系列(1er-Reihe):車系代號E87,2004年上市,小型五門掀背車系。三門HATCHBACK E81. 雙門COUPE E82. 雙門敞篷 E88.
三系列(3er-Reihe):車系代號E90,2006年上市,小型主管級房車系與衍生的五門旅行車(Touring)E91。雙門COUPE E92及雙門敞篷 E93.
五系列(5er-Reihe):車系代號E60,2004年上市,中型主管級房車與衍生的五門旅行車款E61。
六系列(6er-Reihe):中大型轎跑車系列,分別有雙門轎跑車(車系代號E63,2004年上市)與雙門敞篷跑車(車系代號E64,2004年上市)兩種車型。
七系列(7er-Reihe):大型豪華房車系列,2009年上市,有短軸型(車系代號F01)與長軸型(車系代號F02)。
Z4:車系代號E85,2002年上市,小型雙門雙座敞篷跑車。在2006年時新加入了雙門硬頂的E86 Z4 coupé車型。
X3:車系代號E83,2003年上市,小型五門休旅車系。
X5:車系代號E70,2007年上市,中型五門休旅車系。
X6:車系代號E71,2008年上市,跨界休旅車SUV。
M車系
M車系是BMW旗下的高性能車種家族,由直屬於BMW集團的子公司BMW M公司(德文:BMW M GmbH,其獨立設置公司之前原本是BMW M部門)負責設計生產,除了少數幾款特例外,M車系的產品大都是以BMW原有的各車系車款為基礎,再加上由M公司特別開發的高性能引擎、傳動系統、空氣動力套件與其他方面的性能版零件與調校之後,獨立而成的高性能版本。而除了整車生產的高性能版車型之外,M公司也負責開發製造BMW旗下各車系專用的高性能售後改裝用套件。

現行的M車系產品包括:
M3
M5
M6
Z4 M Roadster/M Coupé
歷史車款
三系列掀背車(3er Compact):屬於車系代號E36的已停產三系列衍生車型之一,采三門掀背設計,是3er Compact的第一代產品。
五系列(5er-Reihe):車系代號E39,於1997年上市、2004年停產的中型主管級房車車系,除了標準的四門房車外尚有衍生的五門旅行車款,是BMW歷史上最成功的車系之一。在2003年時由新推出的五系列(車系代號E60)所取代。
八系列(8er-Reihe):大型豪華跑車系列,於1989年上市至1998年停產,代號E31,頂級車款為850csi,搭載一具5.6升的V型12氣缸引擎。
摩托車產品
BMW的摩托車由引擎與傳動系統設計的不同,可以分成4種車系,分別是R系列,K系列,與F和G系列:

R系列:R系列主要的特徵是採用水平對卧雙汽缸引擎為動力核心。不過,BMW在早期所製造的單汽缸摩托車也是用R來作為車系代號(直到1993年才改為目前的命名規則),該廠第一輛R系列摩托車為1923年出廠的R32。
K系列:K系列是採用直列4汽缸引擎為動力來源的車系,在2005年K1200S車款發表之前,原本皆使用水平縱列4汽缸引擎,直到該車款發表後才改為前頃55度角的橫列4汽缸配置。第一部懸掛K系列之名的車款為1983年出廠的K100。
F系列:F系列是直列單汽缸或2006年才推出的並列雙汽缸車系,也是BMW摩托車家族中主要的非軸傳動(使用鏈條或皮帶傳動)車系,而未采軸傳動與多連桿前叉的車系。第一款懸掛F車系名稱的車款是1993年時出廠的F650,而第一款並列雙汽缸的F系列車款則為2006年出廠的F800。由於傳動系統與懸吊結構的差異,與較常被用在公路巡航的R與K系列車款相比,F系列較長被使用在越野或特技表演等特殊用車場合。
G系列:G系列是由F系直立單汽缸所衍生的全新車系(於2006年德國科隆車展中登場),但使用了不同於既有F系單缸的車架與與懸吊。此外,其系定位於年輕化的SuperMoto、越野以及街車之三種市場。
行銷活動
除了豪華與舒適外,BMW所製造的汽車產品素以饒富駕駛樂趣與優異的操控表現而著稱,配合這特色該車廠一直以來都非常積極地參與世界各地的許多汽摩托車競技活動,其中層級與投資最高的莫過於斥資參與一級方程式賽車(FIA Formula One)活動,該廠曾經是BMW-威廉士車隊(Team BMW-Williams)的主要贊助商與引擎供應商,但是2005年時,由於理念上的不同,所以結束了合作關系。所以在2005年中,買下了彼得·索伯(Peter Sauber)的私人車隊,並於2006年起改為車廠自有的廠隊BMW索伯車隊(BMW Sauber)參予角逐。

另外,BMW也曾大量提供新車協助電影詹姆斯·邦德(007)系列部份續集的拍攝,包括第17集《黃金眼》(GoldenEye)中的BMW Z3敞篷跑車,第18集《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中的BMW 750i轎車、BMW R1200重型摩托車與Land Rover Discovery越野車(當時Land Rover仍屬於BMW集團一部份),以及第19集《縱橫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的BMW Z8跑車。BMW此舉被視為是置入性行銷的經典範例之一,但也因為在電影中過分強調BMW車輛的存在,遭許多影評及影迷批評過份商業化而扭曲了影片的整體質感。附註一提的是,BMW並沒有繼續贊助007第20集《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的車輛使用,而是由福特汽車旗下所屬的幾個汽車品牌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與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取而代之。

閱讀全文

與ckd房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