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美車和日系車對比
10萬到20萬之間兩車系的特點分別是:日系車具有內飾做工精細,乘坐舒適,由內於近乎變態的輕容量化設計,自重處於同級別車的低端,因此較為省油,但輕量化文章做到了前後以及側防撞梁及車身強度等重要的安全部件上,則降低了車子應對車禍的安全性,享受舒適性的同時需小心駕駛,杜絕與其他車碰撞的可能。歐美車系在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上具有很高的水平,零配件加工和裝配水平高,在重要的安全配置上較少縮減,因此安全性較高,內飾方面也不錯,較多的車型駕馭感受更好。但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低端版本上使用技術老舊的發動機,增加了油耗,降低了經濟性。
值得注意的是,別克凱越雖然掛了歐美車系的車標,實為通用收購韓國大宇的車型,因此該類車更多的具有韓系車的特點,與現代的伊蘭特特點相似。
㈡ 25萬左右的歐美車,那款性價比最高
這4款車中首先建議排除新蒙迪歐,長安的口碑一向都是面子好,里子差,而且新上市的車沒有經過市場檢驗,接近30萬的東西最好不要去冒險,順口說一句,福特早應該換了長安這個合作商了,長安就配跟馬自達這些品牌合作一下;
其次應該排除C5,C5是好車,不過到了國內貴了不說,海外版本特有的一些配置都閹割了,比如空氣懸掛等,這車油耗高,動力很一般,不論是2.3還是3.0,相對於價格來說都差了點意思,底盤和操控還是很不錯的。
再其次應該是君越,君越變速箱確實比較低端,出問題就不說了,不出問題也不好用,不能完全發揮發動機的性能,而且頓挫也大,做工內飾在通用的車裡面應該是最好的了,底盤在這個價位來說也很出色,外形還可以,不過容易審美疲勞
邁騰應該是大眾這些車中最值得買的一款車之一,不過大眾的臉譜讓人真心無力吐槽,速度60彪過,人晃眼一看跟新桑塔納差不多,如果你在意外形,可以選CC,是老款CC,不是新的。
20多萬的車可選還很多,如果不需要那麼大空間,進口賓士A級,寶馬1系,沃爾沃V40這些都不錯,大空間的雷諾科雷傲,都是進口的,性價比很高的車,辦下來不到30萬,國產的賓士C現在優惠7萬以上,20多萬可以拿下,身體好不介意有毒氣的話,可以考慮,開個玩笑,哈哈
多點預算可以上奧迪A4、寶馬3系這些車了,更高一級別
㈢ 大眾CC在歐美比帕薩特吃香,新款外觀內飾大變,再戰中國市場
大眾內部差點把帕薩特的新車計劃給砍了,原因就是在歐美,大眾CC和帕薩特車型沖突,而大眾CC明顯比帕薩特吃得開,所以在大眾總部PassatB9項目差點被取消了。然而這款號稱最美大眾車在國內市場卻一直不溫不火,有人直言其售價過高,甚至比奧迪A4L還貴,而其品牌力卻遠比不上奧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旅行版CC也將同步引入,尺寸為4869*1870*1459mm,軸距為2841mm,全車全部由「越野包圍」裝飾。相信車型豐富,造型別致,內飾科技的全新大眾CC,完全能夠承載最美大眾車的贊譽,新車來襲,再戰中國市場,是否能夠打個翻身仗,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有沒有什麼外觀和內飾比較好看的中高級進口車啊
全新的現代雅尊樓主見過嗎?那個車的外觀很精緻的,流暢型的修身還蠻大氣的嘞,尾部還是歐美風味的設計哦,很拉風的啦,據說內飾上還很有講究的,關注下咯。
㈤ 10-15萬 歐美系車,哪款駕駛、乘坐最舒適、內飾好
說說我知道的幾個車吧。別克英朗GT,雪弗蘭科魯茲,大眾速騰。我個人的感受是,專別屬克英朗的內飾太炫,時尚到極致,一進去就不想出來,座椅的包裹性也很好,懸掛也挺軟的,過溝溝坎坎的,比較讓人舒服的。科魯茲懸掛比較硬,有些顛簸,但是舒適性很好,座椅較寬。我駕駛的是2011款的1.6T的,駕駛感和英朗一樣,相當有力。。嘿嘿。速騰中規中矩,1.4T的爆發力還是很強烈。性能很穩定。就是地盤有點低。不過這幾個車都挺不錯的。
這3款車,我個人認為乘坐舒適,駕駛爆發力強烈的,內飾時尚炫目的,當屬別克英朗GT了。對於外觀是仁者見仁了,就看你的喜好了。
㈥ 歐美汽車和亞系汽車的區別有哪些
1.奧迪A6L是第一款進入中國市場的奧迪車型,前身1988年引入國內的代號C3的第回三代奧迪答100。奧迪A6L是一汽大眾奧迪公司在德國新A6的基礎上開發出的車系,是A6的換代產品。奧迪A6的官車形象深入人心,即便是在歐美地區,A6同樣也受到政府機構以及商界人士的厚愛。
2.寶來是一汽-大眾第一款自主設計的車型,被譽為是一款「傳承經典,超越經典」的新車。寶來是一汽-大眾旗下主銷的家轎車型,為了滿足年輕化的消費群體,寶來也必須來一次帶有誠意的改款才能繼續在這個市場里立足。新一代寶來在MQB平台的加持下,給人許多新鮮感。
3.在主流的豪華品牌中型車中要說最受年輕人青睞的當屬寶馬3系,除了一貫出色的運動操控性能,這一代寶馬3系在豪華感跟舒適性上也在向大哥5系靠攏。改款後的寶馬3系在外觀上新增M運動外觀套件的選擇,內飾配置也進行了一個全面的升級。
㈦ 如何給愛車挑選內飾
很多人買車第一眼就看外觀,其實小編覺得外觀是給別人看的,而內飾卻是自己每天開車都要對著的,所以選一個好的內飾,很多時候比起外觀顯然更加重要。那麼,什麼樣的內飾才是自己看著順眼、用著舒心的好內飾呢?這一次編輯就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
視覺效果好
我們經常看各種媒體的汽車測評的時候,都會提到一個詞就是「塑料感」,用來形容內飾的質感差。很多人可能會不太理解這個「塑料感」是什麼意思。「塑料感」就是車里的塑料用得很多嗎?當然不是,因為本來中控台的塑料,本身就是占據了絕大部分的,不能就此來判定說一款車的內飾有「塑料感」。「塑料感」這一說法,其實更多的是偏向於視覺效果,不但光看內飾用料,還要看整體的造型設計、顏色搭配、細節是否考究、材料的處理是否得當。
比如說,採用深淺搭配的分色,能夠有效提升內飾的檔次。而採用視覺上更高檔、更漂亮的裝飾件,譬如鍍鉻飾條,或者金屬拉絲、鋼琴烤漆表面、仿木紋效果的面板等裝飾,都能夠有效提升觀感。另外,中控台造型線條排布整齊、帶有立體感的弧線等處理方式,也能增加內飾的檔次感,避免「塑料感」。
而顏色過於灰暗、缺乏鍍鉻等細節點綴的中控台,或者中控台的塑料材質處理不當,留下了油光水滑的「光澤」,或者摸上去不夠軟,就很容易給人「塑料感」。
不但看上去要好,而且摸起來也要足夠好,譬如面板摸上去手感舒服,開關按鈕有一定的阻尼感等。而裝配松垮、反饋力模糊的按鈕,不帶阻尼的手套箱等地方都是掉檔次的體現。
中控台用著方便
一個好的內飾,不但要看上去足夠舒服,而且還要盡可能低給人的使用提供方便。譬如說方向盤有四向可調,而且調節范圍足夠大,盡量適應不同人的坐姿;座椅帶有基本的高低、前後、靠背角度調節,調節操作方便,坐墊填充柔軟度合適,而且對身體各部位都有比較好的支撐。儲物格和杯架、油門剎車踏板、中控台屏幕等位置的設計合理,這些都是內飾好的表現方面。
而中控台的位置也是非常講究。現在有很多新車型,都把中控台設計成側向駕駛者的一方,為了就是讓司機在開車過程中操作中控台更加方便。
這種做法有好也有不好,最明顯的不方便之處,就是副駕駛沒辦法自己操作多媒體音量和空調風量這一類不幹涉駕駛的基本功能了。這一類的中控台是否適合自己,就要看個人喜好和開車的習慣了。
用料環保
近年來有一個方面開始日漸受到人們的注重,那就是內飾材料的環保程度。有些汽車品牌為了降低成本,未按要求採用環保的內飾塑料材質,譬如一些歐美系的車型,車內異味的問題是比較嚴重的。當中有一些異味並不一定對人體有害,僅僅是因為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對內飾味道的敏感程度不一樣,而亞洲人往往是對這方面要求比較高的。這種情況,就看個人是否可以接受就可以了。
但是,有一些異味本身就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揮發物質,這是因為內飾材質中很多塑膠材料及其粘接劑,都會散發出有機揮發物,造成車內空氣污染。不但拉低整個車的檔次,而且對人體健康有害。所以大家對於異味的問題,最好是保持比較高的敏感度。
責任編輯:西瓜
㈧ 歐美普通上班族都開的什麼車請從汽車價格,全面性能(百公里耗油量,內飾等)等方面說說。
並不一定。各國的情來況是不一自樣的。
比如在歐洲最受歡迎的是FIAT 500這樣的微型車。在義大利某些地方甚至可以看見整條街只有FIAT500而不見其他任何信號的車的壯觀場景。當然A級和B級車也不是沒有,但是尺寸上都比國內銷售的小一些(准確的說是反了,任何車型進口都得加長一下軸距)
美國的車相對會大一些。比如Ford Focus。
國內大眾、本田和豐田比較多完全是因為特色使然,進口關稅太高,而外資車企不允許獨資設廠,只能優先選擇和國內有合資企業的品牌,國內看到的其實是合資企業生產的,這一點和國外的情況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