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漢蘭達黑色內飾好還是白色內飾好
豐田漢蘭達這款車子我個人建議選擇黑色的內飾相對要更耐臟一些,而且更漂亮。
Ⅱ 圍觀!微博網友曝光比亞迪漢 DM 內飾諜照圖!
今日,微博網友「LIUYUQIAOBO」曝光了一組比亞迪漢DM的路試諜照回,諜照中我們還看到答了漢DM的內飾圖。
動力上,漢DM採用的是2.0T發動機,匹配上峰值功率180kW的永磁同步電機。電池容量為15.2kWh,純電續航可達81km。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漢代室內擺件有哪些
秦漢時期,「大一統」的政治文化陶冶出「尚大」的文化風尚,文化造像呈現「大美」氣象。室內空間形態「以大為美」,室內裝飾崇尚「壯麗之美」並形成時代風格。
塗繪、雕刻、包絡是這一時期室內裝修裝飾的主要手段。室內空間界面如地面、牆面、柱體常用塗繪的方式進行裝飾,牆面多塗以白色,柱塗朱紅,白牆朱柱成為本期室內裝飾的基本色調。地面裝飾或「土被朱紫」,或用磚鋪飾;對室內木構件的裝飾主要以雕飾為主,或略施單色,或「木衣綈綉」來裝飾樑柱等木構件;用織物裝飾,不僅用以包絡樑柱,還用以裝飾牆面,即所謂的「壁衣」。秦漢時期已盛行用壁畫來重點裝飾室內空間的界面,「圖畫天地,品類群生」是說壁畫的題材之豐富。高等級建築的室內空間營造崇尚裝飾,「屋不呈材,牆不露形」是這類建築室內裝飾的顯著特徵。
一、室內裝修裝飾的特徵
1.土被朱紫:室內地面裝飾
秦漢時期建築土築木構,室內地面多是夯築而成,雖堅固且防潮,但也留下高低不平的夯窩。對地面的裝飾方法,通常是在夯土的地面上抹泥灰找平,後塗刷面層。如秦都咸陽一號建築遺址的地面,即是在夯土基礎上先鋪黃土找平,上抹粗草泥和細泥,再敷砂泥面層,施紅色。【1】西漢宮王莽辟雍遺址發掘報告中提到其地面的做法:前堂為方磚鋪飾地面,後室為墐塗地面,並飾以鮮艷的朱紅色。即用墁草泥、谷殼泥、細泥找平,表面上加墁紅色細泥。所以宮殿建築的地面被稱之為「丹墀」。未央宮前殿由漢高祖創建,後經武帝增飾,《三輔黃圖》描述該殿的地面裝飾為「青瑣丹墀」。張衡《西京賦》載有「青瑣丹墀」,呂向註:「丹墀,階也,以丹漆塗之。」又班固《西都賦》:「玄墀扣砌」的記載,張銑註:「玄墀,以漆飾墀;墀,階也」。依漢制,紅色本為天子專用【2】,貴族常有僭越使用紅色裝飾地面。【3】紅色不僅用以重威,也可用以顯貴。
用條磚和方磚鋪地有逐漸增多的現象。宮殿、宗廟、官署等重要的空間場所的室內室外地面都有鋪磚的做法。鋪貼室內地面的方磚,模印的紋樣要比用於室外的細密,這應該與脫履登堂上殿的禮俗有關。細密的紋飾,多是幾何紋樣,包括回紋、菱紋、平行紋、四瓣紋及小乳丁紋等,構圖繁復【圖1】。室內地面滿鋪紋飾方磚,猶如滿地黼黻,能產生強烈的裝飾效果。用方磚的鋪砌方法,一般採用橫豎通縫鋪貼,亦有橫排錯縫的鋪法。在鋪地磚中,還大量使用條形磚。這是利用條形磚的通用性的特點,條形磚可以鋪成席紋等不同形式的構圖【圖2】。
本期墓室建築室內地面用磚鋪飾已是很普遍現象。用磚鋪地面,不僅為了地面防潮耐磨,其裝飾性也被充分重視。如河南鄧縣長冢店畫像石墓室內鋪地磚仿席紋鋪設。【4】墓室鋪地磚有條磚和方磚,條磚一般為素麵,方磚的正面紋樣較為豐富,有文字紋、龍鳳紋、菱形方格、紋太陽紋等。陵墓室內地面除用磚鋪地外,還有用石板石條鋪飾地面也較常見。
2.室內牆面裝飾
秦漢時期的宮殿、官署、辟雍等高等級建築,無論是土木混合結構或獨立的全木構架結構,建築的圍合體主要是夯築牆體,在沒有完全脫離依賴牆體承重的建築室內,其間隔牆也是版築而成的。建築的牆體或木骨泥牆或版築,或版築與土坯砌築混合構造,也出現了牆的上下兩部位分別用土坯和磚砌築的形式。出於對牆體的保護,在其構造面先用以植物莖為筋的粗泥找平,後用摻有谷糠的細泥抹面,形成較為光滑牆面,基本上保障了「牆不露形」。
這一時期建築室內的牆壁裝飾較為簡潔,多採用在細泥抹面上塗抹白灰或白土粉的方式,如秦咸陽宮殿和漢代長安禮制建築的牆面都出現了「白粉刷」。牆面的色彩以白為主,而楹柱則盛行塗朱。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載:「皓壁皜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電烻」,描述了殿內牆壁潔白如玉,堂柱殷紅的空間環境。還有一些宮殿室內牆壁使用「功能塗料」進行特殊裝飾,如以花椒和泥抹在牆壁上,既有驅蟲的實際功能,又有「多子」的寓意,這種宮室因而也被稱為「椒宮」。如《三輔黃圖》載「昭陽舍蘭房椒壁」,道出漢成帝趙皇後居住的昭陽殿室內牆壁使用了這種裝飾方法。
高等級建築的室內常採用壁畫作為界面的重點裝飾。壁畫是繪飾在建築牆面上的一種形式,不僅是室內牆面裝飾的重點,也是營造室內空間意境的主要手段之一。前期壁畫常為天地、山川、神靈、古聖賢、怪物行事等題材,「琦瑋譎佹」的裝飾風格對秦漢時期室內環境藝術影響至深。如秦國深受荀況「上者不美、不飾,不足以一民」思想的影響,修築都城咸陽,效仿魏宮,大築冀闕,營如魯衛。【5】秦朝以降,大興土木之風不減,「秦每破諸侯,寫仿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6】「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7】建築遺址的考古發現秦都咸陽宮殿斷壁上的壁畫殘片,【8】其中第三號宮殿建築遺址廊的東西壁出土了組合的長卷軸壁畫【9】,畫法著色富於變化,勾勒平塗點染兼用,反映出秦代繪畫已具較高水平。其題材為「車馬圖」、「儀仗圖」、「建築圖」、「麥穗圖及其他植物」【圖3】;壁畫殘片中「七套馬的顏色計三種:棗紅、黃和黑」,「車傘,黑褐色」,道路上松樹樹冠為黑褐色,樹干為褐色,儀仗者十一人的袍色不同,為褐、綠、紅、白和黑。【10】
兩漢的殿堂、寺觀壁畫,實物至今尚未發現,但墓室內部空間壁畫遺存較為豐富。秦漢時期受儒家「慎思追遠,民德歸厚」【11】思想影響,尚厚葬,「事死如生」,在墓室建築的室內空間營造表現為「飾死如飾生」。通過墓室的裝飾可間接推知地上建築室內裝飾設計的水平。目前考古發現表明,有壁畫裝飾的墓室分布很廣,在已經發現、發掘的漢代「全部56座壁畫墓的分布狀況為:河南20座,遼寧12座,甘肅6座,陝西4座,內蒙古4座,河北3座,山西2座,山東2座,安徽2座,江蘇1座。」【12】從這些墓室壁畫可以推測,當時這些地區地上建築已用壁畫裝飾室內了。墓室壁畫題材豐富,或宇宙天象仙靈祥瑞;或神怪靈異;或歷史人物故事;或墓主人生前生活摹寫。【圖4】可謂圖畫天地,包羅萬象。
壁畫裝飾的題材延續了先秦時期寓有「興廢之誡」的廟堂壁畫及人物肖像畫。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採納蕭何「非壯麗無以重威」之議,利用建築及室內外裝飾來弘揚漢王朝的威信。這種以統治者的政治功利為目的審美觀與先秦的「上者不美、不飾,不足以一民」思維,一脈相承。漢武帝劉徹為鞏固漢帝國的中央集權,打擊分裂割據勢力,抗擊匈奴的侵擾,用美術的方式獎勵有功之臣。如令黃門畫家在未央宮的麒麟閣圖繪建國以來的功臣肖像。【13】東漢時期的壁畫,部分地承襲前代的裝飾題材,如:《後漢書·獨行傳》曰:「蜀平,光武下詔表其閭,益部記載其高節,圖畫形象。」《後漢書·蔡邕傳》曰:「邕死年六十一,縉紳諸儒莫不流涕,兗州陳留聞之,皆畫像而頌之。」《後漢書·文苑傳》曰:「高彪遷內黃令,帝敕同僚臨送,祖於上都門,詔東觀畫彪像以勸學者。」《後漢書·列女傳》曰:「郡縣表之,為雄立碑,圖像其形焉。」壁畫的教化及裝飾作用使其被普遍應用在宮殿、衙署、寺廟、闕【14】、陵墓等高等級室內。
用畫像磚、畫像石裝飾室內是秦漢時期室內設計的典型特徵。時人將模製好或雕刻的畫像磚、石砌入牆體,或直接在建築的石構件上雕刻圖案。用於墓室、祭祀的石祠的重點裝飾。漢代畫像磚、石構圖嚴謹,主題鮮明,技法稚拙簡練,其表現手法有純繪畫性的陰刻,有陰線刻劃形象的減地平雕,有「壓地隱起」的薄肉雕,也有陰線刻與主體造型相結合的浮雕以及高浮雕和透雕。其中陰線刻與立體造型相結合的浮雕形式占絕大多數【圖5】。畫像磚、石是繪畫、雕刻和建築三種藝術形式相融合的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裝飾效果。
畫像磚、石的裝飾題材豐富。有傳統意匠的天象圖、祥瑞圖、升天圖,此類裝飾圖案構圖相對固定逐漸成為定式,有創新寫實的生前圖、故事圖。用天象圖摹繪天體穹窿,在墓室頂部用日月星象、銀河、蟾蜍、朱雀、玉兔等圖式來表現;用祥瑞圖裝飾墓室的立面,如橫枋、門扉、門楣、牆壁、牆柱等,裝飾圖案以動物紋樣龜、鹿、鶴、魚、羊等為主,以植物紋樣蓮花紋、忍冬紋為輔,還配以玉璧紋、雲氣紋等以象徵吉祥;裝飾在墓室頂部和立面的升天圖,常用人物乘龍御虎、靈禽異獸、西王母、雙龍穿壁等紋樣表現升天成仙的祈願;在墓室立面用生前圖裝飾以再現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或社會風尚,如陞官晉級、建築景觀、筵席娛樂、農耕畜牧、手工作坊等【圖6】;墓室立面還常用歷史故事作為裝飾題材,用聖賢、忠臣、孝子、烈女等形象以宣揚儒教思想。
3.頂棚造型與裝飾
秦漢時期,室內空間營造對頂部的處理有三種方式:一是徹上露明造,二是張設承塵、平棊,三是施以藻井。
無平闇(吊頂)的做法之前,頂棚的木作結構是完全暴露出來的,對明露的木構進行適當裝飾處理,就形成了「徹上露明造」。這是中國傳統室內空間營造在頂棚處理上最主要方式之一。秦漢時期室內空間的跨度和舉高等結構問題正處在探索中,對明露的椽桷、桁檁、梁栿、斗栱等木構件進行保護和裝飾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在木構表面塗飾礦物顏料,即可防蟲蛀又起到裝飾作用。還對明露的梁架等大木作進行雕飾,如班固《西都賦》載:「因瓌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李善注曰:「應龍虹梁,梁形如龍,而曲如虹也。」【15】
承塵是帷帳組合中張設在頂部的織物,構造方式是用織物的條帶綁扎在帳構上。最遲在東漢時期,承塵的材質和構造方式都發生很大變《後漢書·雷義傳》卷一百一十一載:「義嘗濟人死罪,罪者後以金二斤謝之,義不受,金主伺義不再,默投金於承塵上。後葺(其)理屋宇,乃得之。」再結合當時木構技術發展狀況,可以推斷最遲至東漢時期,承塵構造方式已經有獨立於帷幄構造之外的形式。承塵在構造上的獨立應該是吊頂的初始形態,是平棊的前身。平棊是由承塵演變而來。【16】關於頂棚平棊的做法,從鋪作外挑算起,桯枋上架桯,再以子桯縱橫搭接成網格,上或再施以背版貼絡華文,室內沒有斗栱時,也可以直接架在明栿上。【17】「平棊」又稱為「平橑」、「平機」。【18】
承塵脫離帳幄結構而獨立設置或平棊的出現,它們都是局部吊頂。通過吊頂高度變化,以豐富空間的層次,從而界定出空間的主次,並使之成為室內空間視覺中心。局部吊頂是在不改變建築結構的前提下通過控制局部空間高度,界定一個虛擬、開放、具有主體性的小空間。這在中國室內設計的發展過程一次大的進步。在四川成都青杠坡東漢畫像磚講學圖【圖7】中。授業者坐榻上方之物,從形態和張設的位置來看,應該是承塵向平棊過度的局部吊頂。若要歸類,當屬平棊。
本期藻井主要應用於宮殿室內,如張衡《西京賦》載漢朝宮殿有:「蔕(同蒂)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薛綜注曰:「茄蕅耦莖也。以其莖倒殖於藻井,其華下向下反披。狹獵,重接貌。藻井,當棟中交木方為之,如井干也。」【19】《魯靈光殿賦》也有「園淵方井,反植荷蕖。發秀吐榮,菡萏披敷,綠房紫菂,窋吒垂珠」【20】的記載。藻井中彩畫的題材多以水生植物為主,其意為厭壓火祥。《風俗通義》雲:「殿堂象東井形,刻作荷菱。菱,水物也,所以厭火。」沈約的《宋書》也載有同樣觀點,認為「殿屋之為圜泉方井兼荷花者,以厭火祥。」藻井的實例可見山東沂南漢墓藻井的形象【圖8】。
4.構件裝飾
秦漢時期對室內建築構件的裝飾是以雕刻紋飾為主,或略施彩繪或織物包絡。這樣的裝飾設計和裝飾方法即保護建築構件又滿足審美需要。本期室內主要裝飾構件有椽桷、桁檁、梁栿、斗栱、柱、柱礎等。
對室內建築構件雕鏤刻劃的裝飾手法多用於宮殿等高等級建築。對木構件的雕飾散見於文獻中。《西京雜記》曰昭陽殿「椽桷皆刻作龍蛇」【21】;《魯靈光殿賦》載:「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疎」、「龍桷雕鏤」【22】;楊雄的《甘泉賦》曰:「蓋天子穆然,珍台閑館,琁題玉英,蜎蠖濩之中」【23】;《西都賦》載:「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24】《西京賦》載昭陽殿「裛以藻綉,文以朱綠」。【25】從遺留至今的秦漢時期的石闕、石室、畫像石等建築遺構的雕刻來看,這一時期的石雕普遍採用線刻和減地平的技法已具有較高水平。通過仿木構的磚雕、石雕也可窺見當時建築構件的裝飾水平【圖9】。但需要注意的是,石柱的柱高與柱徑的比例與木柱並不完全相同,石柱可能更顯得粗壯些。如「彭山崖墓中柱多八角形,間亦有方者,均肥短而收殺急。柱之高者,其高僅及柱下徑之三點三六倍,短者僅一點四倍。」「孝堂山石室正中亦立一八角柱,高為徑之三點一四倍,上下同徑無收殺。」【26】柱作為承重的建築構件柱上或置大斗,或施斗栱以承接梁架;柱下施置礎石,其形或方形、或覆斗形、或覆盆形、或有圓雕的羊形柱礎,其中方形柱礎為常見形式。漢代的柱式有圓柱、方柱、八角柱、束竹柱和凹楞柱【圖10】。
對室內木構件的另一裝飾方法是彩繪。因彩繪的材料為有毒的礦物質,可起到防腐防蛀作用。本期彩繪的實物已盪然無存,但從文獻記載來看,裝飾部位包括梁、楣、椽、欄、斗拱等,幾乎涵蓋所有木構件。彩繪是宮殿室內不可或缺的裝飾手段,《西京賦》載有:「亘雄虹之長梁」、「飾華榱與璧璫」、「綉栭雲楣」【27】。彩繪的紋樣有運雲氣紋、植物紋及動物紋樣,「圓淵方井,反植荷蕖」、「雲楶藻梲」、「飛禽走獸,因木生姿」。【28】從文意上可以看出當時彩繪風格比較寫實,彩繪這種平面的裝飾方法對後世影響深遠。對梁、柱等大木作的裝飾採用雕刻、彩繪,髹漆也是常用的方法。因本期雕刻技術發展的比較成熟,對梁、柱裝飾以雕飾為主。在高等級室內的梁、柱是室內裝飾重點,如張衡《西京賦》描寫未央宮中的紫宮樑柱裝飾:「雕楹玉磶,綉栭雲楣。」【29】大宅第要營造奢華環境對樑柱的盛飾是不可少的。如《後漢書·梁統列傳》載:「冀乃大起第舍……壁柱雕鏤,加以銅漆」;【30】《西京雜記》載:「哀帝為董賢起大第於北闕下,重五殿,洞六門,柱壁皆畫雲氣華蘤,山靈水怪,或衣以綈錦,或飾以金玉。」【31】從文中可知柱飾或用彩繪、或用織物包絡、或用金玉裝飾。據《漢書·貨殖傳》載「及周禮衰,禮法墮,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節藻梲。」【32】至秦漢室內用朱漆塗柱這樣僭越周禮的裝飾已很普遍。
墓室建築室內的裝飾也反映出期梁、柱裝飾是這一時期室內裝飾設計重點。如山東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墓。墓室中共有12幅畫像,其中有5幅雕在梁、楣上;有5幅刻於中柱或門柱上,其餘兩幅,一幅見於天井上,一幅刻在牆壁上。河南南陽石橋墓的室內裝飾也屬同一類型【圖11】。斗栱是中國古代建築及室內裝修裝飾的一個典型特徵,這一特徵在秦漢時期基本形成。本期木構結構體系中斗栱技術發展較快,其樣式和表面裝飾都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在同一建築中,不同的部位其型式也有差異,說明本期斗栱尚未統一、定型。【33】漢代斗栱作為承接構件,造型粗狂有力而富有裝飾性,體現了功能性和裝飾性的有機結合。漢代斗栱形制多變,若按其功能及所設的位置不同,大概可分為柱頭斗栱、轉角斗栱和補間斗栱【圖12】。
5.門窗裝飾
秦漢時期的建築基本類型已較為完善,在門窗位置設置上較為靈活。窗戶的位置設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安裝在牆上,一般情況下在居牆的中間安裝,也見有安在窗洞外側,緊貼在外牆面【圖13】;還有一種將窗設置在屋面上。窗在古文獻中被稱為「交窗」。因古代窗用木條橫豎交叉而成,故而稱謂之。《說文·片部》:「牖,穿壁以木為交窗也。」段玉裁註:「交窗者,以木橫直為之,即今之窗也。」這一時期的門多是板門,有雙扇和單扇。宮殿、官署及大宅第的門用雙扇木製版門。
常用雕刻或圖繪花紋於門窗上,作為裝飾。宮殿建築的門窗常用雕刻或圖繪連瑣(鎖)紋,然後塗以青色。如《後漢書·梁統列傳》:「冀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綺疎青瑣。」【34】
《西京賦》載有「右平左墄,青瑣丹墀」【35】。但在漢代豪門貴族的大宅第的裝飾中常有僭越之事發生,如《漢書·元後傳》載:「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36】。這說明本期宮殿、大宅第的門窗裝飾多用雕刻和彩繪。河南焦作馬作村出土的彩繪陶房,雖無門扉,但用陰刻線清晰地表現出門楣、門柱、門框,內層門框著綠色,外框硃色;門柱和門楣塗白色。窗洞亦無窗欞,但窗洞倒邊收口,窗框刻三周陰線並以綠色飾之【圖14】。門扇中部一般裝有銜環輔首,以銅質為主,經鎦金裝飾後的鋪首稱「金鋪」。在門兩側的門柱上及上方的門楣上多有雕刻紋飾,紋飾圖案多是朱雀動物等。在實物資料中,以滿城1號漢墓後室石門高為178厘米,所裝的銅鋪首通長為22.5厘米,此例應該與地面建築實際情況最為接近。門底部有門限,《漢書·外續傳》:「切皆銅沓,黃金圖」,顏註:「切,門限也。」
《說文》曰:「窗穿壁以木為交。窗向北出,牖也。在牆曰牖,在屋曰窗。欞,楯間子也。櫳,房室之處也。」關於窗的形制以長方形為多,也有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窗欞的樣式以斜方格眼為最多,直欞、橫欞、網紋、瑣紋窗、十字交叉等也是常見的樣式【圖15】。門窗的材質以木為主,墓室的門窗以石材居多。在宮殿建築的門窗也有使用一些特殊材料,如《西京雜記·昭陽殿》載:「窗扉多是綠琉璃」。《三輔黃圖·附錄》載:「阿房宮,以磁石為門,懷刃者止之」。
門窗之實物只見於墓室及明器。彭山墓門門框均方頭,其上及兩側均起線兩層。石門扇亦有出土者,均極厚而短,蓋材料使然也。門上刻鋪首,作饕餮銜環圖案,明器所示,則門框多極清晰,門扇亦有作鋪首者。如陝西綏德蘇家岩畫像石墓中的門的裝飾,雙合扉各除刻有鋪首門環,上下各雕有朱雀和神獸獬豸。門柱和門楣上滿刻圖案,除配置門柱下段的博山爐和門吏圖之外,還有車馬出行圖和東王公西王母的圖像【圖16】。
二、壯麗之美:秦漢時期室內裝飾風格
1.壯麗之美:秦漢時期的室內空間營造風格
秦漢人在室內空間形態營造上追求以「大」為美,室內陳設以「多」為美,室內裝飾則以「滿」為美。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徵的營造風格—「壯麗之美」。這也為後世室內空間營造提供了一種理想的範式。
以「大」為美:秦漢時期建築空間形態以「高」、「大」為主要特徵,通過高台建築、樓閣建築和庭院建築將「尚大」觀念在建築技術的支撐下演繹的淋漓盡致。自封建社會始,「禮制」便在整個政治視閾和社會生活中占居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乎成了中華古老文明的核心內容。先秦末期,為禮教象徵的青銅重器轉移到宮殿建築之後,高台建築便成了政治中心的象徵。秦皇漢武視宮殿建築、陵寢建築為封建禮制的重要構成及權利象徵。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這種擷取、融合各國宮殿樣式的做法,體現的正是「大一統」的文化氣象。漢承秦制,主要建築沿襲秦的「宏大」,更講究「壯麗」的「大美」。如漢初建未央宮時,漢高祖劉邦「見宮闕壯甚」,而責問負責建造的丞相蕭何,蕭何答曰:「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37】
秦皇漢武無不以大體量的建築形態來彰顯皇威。通過建築技術進步來實現室內空間的最大化。一方面,大力發展木結構建築技術,實現了單體建築沿面闊方向開間多少,可以根據需要來任意增減;在進深方向也出現多開間殿堂、辟雍等建築。單體建築的空間變得高大、寬敞起來。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建築空間的連續性和通透性,來實現室內空間在視覺上和心理上的最大化。對於單體建築而言,是以逐漸減去建築的土築比重,增加木構的技術手段來擴大室內的空間的,即減少或取消「間」與「間」之間厚重的版築隔牆。用木結構的列柱取而代之,不僅節省大量的室內空間,也提高了室內空間的通透性。這也是本期大殿、廳堂之類的建築空間變化的基本特徵。如秦始皇所建的興樂宮,後經「漢修飾之」更名長樂宮,其「前殿東西四十九丈七尺,兩序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38】這樣的室內空間在低起居生活方式的時代,相對於低型傢具和跪坐的坐姿都可稱其為「大空間」。但在文獻記載中則很少論及單體建築。這可能是這樣的單體建築還「無以重威」。所以,這一時期重要的等級較高建築空間,都是以單體建築組合而成大體量的建築空間組群。或是單體建築「聚合」土台之上而形成建龐大高台建築。如秦始皇朝宮的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39】僅一座前殿就如此恢宏。或是單體建築分置組合而形成的院落空間,將「堂」內部空間與「庭」空間融為一體,以擴大室內公共活動的空間。或將單體建築沿豎向維度構築成的樓閣等高聳的空間形態,如漢武帝時,在建章宮以南「乃立神明台、井干樓,度五十餘丈」【40】可見建築之高空間之大。更能表現「大空間」觀念的創意是在高台建築之間修築「復道」、「甬道」,以暢通建築組群之間的聯系,通過空間的連續性以實現建築空間的整體性。最終形成宏闊「巨大」的空間形態,如此恢宏的氣勢才能體現「壯美」的氣象。
室內傢具尺度及陳設亦表現出「以大為美」的審美趨向。坐、卧具使用時以「大」以「高」為貴,當席、榻、床同在一個空間出現時,坐床者非尊即貴,坐榻者的地位次之。有榻無床的室內環境中,坐榻人的地位高於坐席者;帷帳的使用是以居大帳幄者為尊,只能為天子太後享用;幾案的應用,也是以體形較大的條形幾案為最高禮遇,是大型的重要活動時的陳設之物。
以「多」為美的室內陳設風格。先秦時期的室內空間營造活動已經反映出以「多」為美的陳設觀念,如席的陳設以多重為尊。秦漢以降,床、榻在室內的普遍應用,設重席禮制也隨之瓦解。秦漢人將視線轉移到了帷帳在室內的陳設,視帷帳張設以多重為貴。帷帳的使用同建築一樣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並通過在室內張設帷帳的「多少」來區分尊卑貴賤,並以「多」顯貴。「多」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帷帳圍合空間層次的多少,帷幔幕是將原建築室內空間圍合、間隔而成若干小空間,是「分間」的層次;幄帳幬是在「分間」內獨立圍合的空間,是「屋」的層次。室內「少」或無帷帳張設則視為「家居徒四壁立。」【41】二是指帷帳張設的層數,即同一層次上設置數層織物,如張重帷、置復帳等。王公貴族對室內張設帷帳的數量追求「多」,這與追求建築等級「以大為美」是一致的,因為建築及其室內環境優劣直接反映的是擁有者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以多為貴」也是秦漢時期人們的一種普遍價值觀念。
圖像資料和文獻資料表明,秦漢時期的建築室內構件的造型「以多為美」的審美取向。漢代的斗栱的造型,就有這種的例證。如江蘇銅山檀山集畫像石中出現一根柱上四重栱組合,最上一重的散斗達八個之多【圖17】,如此誇張的刻畫,可能與實際不相符,這反而說明當時人們追求斗栱造型以多重為美意願。從何晏的《景福殿賦》中記述了「欒栱夭蟜而交結」,以及《西京賦》曾記載了這類重栱:「結重欒以相承。」的情景來看,這種多重栱的設計在大型的建築中也可能已經實現。
Ⅳ 比亞迪漢汽車的內飾有幾種顏色選擇
比亞迪漢汽車的內飾搭配顏色一共有三種,一種是黑色加麒麟宗,一種是黑色加朱雀紅,一種是黑色加蒼穹灰。
Ⅳ 比亞迪漢的內飾差嗎它比A6L好嗎
27萬買個大空間,高性能的車,秒殺奧迪寶馬賓士同級別車。除了牌子,其他都香,性價比高,目前應該是新能車裡面技術含量最高,售後服務保障最高的企業了,價格也實惠,深圳補貼也多。空間大,檔次高。
【空間】
空間上,它的長寬高分別是4980/1910/1495mm,它的軸距為2920mm,這樣的尺寸在空間上真的是特別大,我一米八的大個子坐進去完全無壓力,後排坐進去的話頭頂大概有一個拳頭的位置,膝蓋也能來回晃動,我覺得空間是挺大的,在同級別車型中應該算是比較出色的吧,後備箱的空間也還不錯,日常拉東西都沒問題,不管是出行還是外出旅遊,對它來說都是小菜一碟,我對它的空間評價是中上等吧。
☆ 空間設計亮點:眼鏡盒在車頂,方便拿取,不佔用空間,門板上水杯空間很大,前排和後排中間都有杯架,放2杯咖啡提提神。後排有直接通往後備箱裡面的口。
【動力】
3.9秒不是吹出來的,只要輕點油門,立刻傳來澎湃動力,推著你前進,剛開始不適應頭會很暈。不管是市區還是高速,超車變道是幾秒鍾的事情,很自信的表現。☆ 故障-動力系統:目前沒有動力的問題
【操控】
Ⅵ 預計北京車展正式發布 比亞迪漢內飾圖片曝光
近日,網上傳出一組「漢」車型實車內飾照片,疑似正在進行官圖拍攝。從照片可以看版出,漢的內飾造權型延續了設計手稿上傳達出的「環抱式」設計風格,相比於之前走大眾化路線的王朝系列產品,面向高端市場的比亞迪漢的內飾設計上更加精緻、豪華。
並且漢EV將搭載比亞迪最新的「刀片電池」,體積比能量密度上比傳統鐵電池提升了50%,具有高安全、長壽命等特點,整車壽命可達百萬公里以上。預計這台車將在今年的北京車展正式發布,大家可以保持關注。(圖片來源:齊宇時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比亞迪「漢」內飾全方位亮相,後排並未隔斷,史上最高級方向盤
比亞迪「漢」內飾全方位亮相,後排並未隔斷,史上最高級方向盤?
比亞迪汽車經歷了十幾年的高速發展期之後,如今可以說已經達到了量變引起質變的階段,回顧比亞迪汽車早期的產品,大多都定位在非常廉價的領域當中,而如今比亞迪汽車已經開始在中高端的產品路線上越走越遠。進入2020年之後,比亞迪汽車的開年大戲就是全新比亞迪漢,這款車型雖然目前還沒有實車正式發布,但是官方已經推出了幾波渲染圖,比如最近又亮相了內飾全方位環境圖片。
問題來了,你覺得比亞迪漢這款車夠豪華嗎?歡迎在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關注孔明有驚喜,小編在手隨便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嚴禁轉載抄襲,歡迎點贊分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比亞迪漢白色內飾曝光 高端大氣上檔次
今天我們獲取到了一組比亞迪漢 EV 白色外觀+白色內飾的測試車圖片。可以看到相比此前亮相的黑色與紅色,白色整體更加大氣,商務與家用兼得。白色內飾也是首度曝光,相比紅色內飾來說更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
內飾來看,這也是首度曝光了比亞迪漢的白色內飾,整體有點熊貓配色的感覺。白色菱格紋座椅相比此前的紅色內飾,給人更為高級的感覺。頭枕處縫上了 「漢」 的字樣,整體支撐感不錯。
中央扶手台採用了黑色的對比色設計襯托。可以看到前方的儀表台也採用了白色的材質包裹,與座椅顏色相呼應。
方向盤也採用了黑白配的熊貓配色設計,看起來較為呆萌。其餘部分採用了黑色材質包裹。整體設計較為前衛。
外觀方面,比亞迪漢此前我們已經出過了詳細的靜態體驗評測。前臉來看白色整體的視覺效果非常霸氣,橫向的熏黑燈組與白色形成了高度的對比,相信點亮後效果也相當不錯。來到車身側面,隱藏式門把手與多幅式輪轂給到人更為時尚的觀感。鍍鉻飾條的裝扮,凸顯了該車高端的定位。年輕人可能會考慮將其換成熏黑的飾條。
車尾依舊是熟悉的配方,BYD 的 Build Your Dreams 已經成為了標志性的特色之一。貫穿式的尾燈也跟上了時下的設計潮流。
據悉,比亞迪漢此前已經正式開啟預售,新車共推出四款車型,其中漢 EV 共有三款車型,分別為超長續航版豪華型、尊貴型、四驅高性能版旗艦型,漢DM 則推出四驅性能版豪華型,四款車型補貼後預售價分別為 24 萬、26 萬、28 萬以及 23 萬,新車預計於 6 月底正式上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比亞迪漢實車,內飾首度曝光
在經過了春節前比亞迪官方的幾次預告圖和工信部的申報圖之後,比亞迪打造的全新新能源中級轎車漢的外觀部分以及尺寸和動力信息我們基本了解了。日前比亞迪漢實車再度曝光,而且內飾也終於首度曝光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動力部分,漢DM車型搭載一台型號為BYD487ZQB的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92馬力。與之搭配的電機最大馬力為245馬力。EV車型將提供單電機兩驅和雙電機四驅車型,其中單電機車型最大功率為222馬力,雙電機四驅車型前/後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222馬力和272馬力。動力參數十分突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Ⅹ 還是熟悉的旋轉大屏 比亞迪漢內飾諜照曝光
編輯:羅四維
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一組全新比亞迪-漢DM版的內飾諜照,新車整體內飾採用家族式設計風格,新樣式三輻式方向盤運動感十足。
比亞迪前幾日也發布了一組漢的外觀預告圖,這款車採用了很前衛的設計理念打造,整車的流線感很強。EV版本和DM版本的前臉設計有些區別,DM版車型的前臉採用了外露式的進氣格柵設計,和其它車型的風格比較接近。而EV版車型則顯得更有未來感,它的進氣格柵位置直接採用了完整的封閉式的車殼設計,更有科技效果,不過兩種風格的前臉顏值都很高。比亞迪漢有望在今年的6月份正式上市銷售,它的整體動力非常強悍,百公里加速將會比唐DM更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