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戶外夜景 > 微距戶外

微距戶外

發布時間:2021-01-30 12:53:36

⑴ 尼康微距鏡頭都有哪些

尼康原廠微距頭有如下四支
AF60/2.8D Micro(70 x 74.5mm,440g)
AF105/2.8D Micro(75 x 104.5mm,560g)
AF70-180/4.5-5.6ED Micro(75 x 167mm,1010g)
AF200/4IF-ED Micro(76 x 193mm,1190g)
70-180 和 200由於焦距較長,拍攝內微距基本需要腳架容,假如是戶外昆蟲拍攝較多建議選擇,此外日常的微距並不推薦。

如果拍花拍靜物這種程度的微距,還是推薦60或者105.兩者畫質都很好,有防抖。
還可以選擇適馬和騰龍的微距頭比如105,150這些。

⑵ 上海微距廣告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ShanghaiMacroMediaGroup(微距傳媒)只專注於高品質社區戶外媒體。每個品牌都具備其獨到專業的特殊服務。廣告、公關、整合營銷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將通力合作,從客觀的傳播角度出發,選擇最好的傳播方式,提升品牌信息和品牌經驗傳達給目標受眾。實力:微距傳媒由數位媒體界資深人士發起成立經營團隊擁有6年社區戶外媒體實戰運作經驗;華晨成長、華榮資本等數家投資基金投資微距傳媒影響:媒體覆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等26個經濟城市;覆蓋8000多個中高端社區,傳播並影響超過1500萬都市主流人群。品質:高端媒體形象,創新媒體數據化運營模式
法定代表人:沈笑丹
成立時間:2012-05-03
注冊資本:17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400239165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工業區葉城路1630號2幢1106室

⑶ 數碼微距拍攝有什麼技巧

微距攝影是指拍攝出來的圖像大小比實物的原始大小要大的攝影方式,一般兩者之間的比例都大於1:1。 要做到真正的微距拍攝,鏡頭同圖像之間的距離要比鏡頭同實物之間的距離重要得多,對於光學相機來說,微距攝影一般都要採用專業的附件來實現,例如放大器等來對實物進行放大。 專業的短焦鏡頭比普通的鏡頭昂貴得多,它們能夠實現在很近距離內的拍攝而不會造成變形。有些長焦鏡頭也提供了"macro"功能,能夠通過光學計算使得鏡頭在靠近近距離物體的時候仍然可以保持正確的焦距。 而對於數碼相機來說,很多產品都具有較好的微距攝影功能。其中的有些數碼相機能夠拍攝距離很近的物體,這個時候採用的快門速度應該很慢而且最好是配置穩定架。而且這個時候採用相機本身的自動定時器能夠防止出現抖動,這對於拍攝工作來說是非常有害的。 超近距拍攝是一件非常有趣而且實用的工作。這通常都能夠揭示許多肉眼容易忽視的細節。通過微距攝影你會發現一些熟悉的物件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不尋常的外形、材質色彩。 高水準的微距攝影通常被用來精確記錄小型物體,例如硬幣、珠寶或者郵票。在工業中例如微距攝影往往是用來進行質量控制和跟蹤。在其他行業中應用微距攝影通常是為了獲得更全面和細致的了解。例如刑偵工作的現場采樣等。 正像上面所說的一樣,近距離拍攝就等於是對物體進行放大觀察,從中可以察覺物體被忽視的一面,並獲得更多的欣賞樂趣,例如花卉微距攝影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微距攝影在拍攝中需要克服兩個主要的技術問題:一是當鏡頭非常接近物體的時候產生景深不足的現象,二是近距離拍攝時光線造成的陰影現象。

景深

景深是指焦距的選擇和物體清晰度。景深通常都受到光圈選擇的影響,小光圈(較大的f數值)能夠獲得比大光圈(較小的f數值)更大的景深。對於很多不能夠更換鏡頭的相機來說要了解清楚它能夠達到的最小焦距是多少,有些數碼相機沒有提供光圈手動調節功能,這就是說除非被拍攝物體的外景光線足夠明亮,相機會自動選擇較大的光圈而縮小了拍攝景深。在很多情況下,物體外形范圍是在幾毫米和10厘米之間。 要獲得較好的景深效果就必須正確處理相機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它們之間必須保持平行(當然光線也要正確),保持兩者之間的平行才能夠獲得一致的景深效果。 一般數碼相機採用的鏡頭在非常靠近物體拍攝的時候都會產生變形,曲張現象是非常常見的。如果你看到的是變形的成像效果就說明鏡頭或者相機有問題,只要這個鏡頭沒有具備微距拍攝功能都會產生問題。微距拍攝或者超近距離拍攝都會產生透視變形,就像廣角鏡的效果一樣。

光線

另外一個微距攝影所面臨的考驗就是進行正確的打光。在很近距離進行拍攝的時候這是很難做到的一點。一般來說,閃光燈不是有效的方法,因為它通常都會引起物體顏色的改變或者造成曝光過度。在近距拍攝的時候最好不使用普通閃光燈(專業環形閃光燈除外)而應尋求另外的光源。 如果在戶外進行拍攝,自然光以及一面或者兩面反射鏡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並可以消除陰影的產生。在戶內,通常利用普通的燈具以及簡單的反射板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不過必須注意的是,要對物體的色彩進行糾正以減少白紙燈產生的黃光偏色影響。如果沒有反射鏡也可以利用白色的紙板來代替,效果也不錯,獲得的光線也很柔和。另外還可以用鋁箔包裹紙板來進行反光。如果有條件的話應該多利用幾個反光板來獲得更均勻的光線環境。 簡單的反射板和鏡子可以給物體均勻的光線環境,通過三角架固定相機。 如果你的相機具有放大鏡頭,你就可以不必非常靠近物體進行拍攝,這在不能夠獲得較好光線的情況下就特別有用,你可以在比較靠後的地方進行放大拍攝,這樣就可以獲得較好的光線效果並得到清晰的全景圖像。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好使用三角架來加強拍攝的穩定性避免出現抖動損害。 在戶外,花被自然關照射著,使用白色反光板來消除不利陰影。 數碼相機是用來進行微距攝影的最好工具之一,有些相機的拍攝距離可以達到2-3厘米,最好的老師當然是實踐,多實踐才會有收獲。

攝苑網

⑷ 微距攝影的主要器材

其實相機牌子的選擇並不太重要,因為現時差不多每一個大相機牌子都有生產不同焦距的微距鏡頭及其它配件。反而相機類別則較重要。
一般而言,135單鏡反光機是相當適合拍攝微距提材。而rangefinder(連動測距)類型相機由於視差問題以致viewfinder(取景器)並不能反映鏡頭所攝的影像(即取景誤差),常見的鏡頭亦不能作近距離拍攝,因而並不適合。至於較大片幅如120機,由於片幅較大,即使所用鏡頭能攝得與135機同樣放大率,其所攝進畫面的面積亦較大,先天有不足的地方。舉例如用135機拍攝1∶1的對象,你便會將一個24mmX36mm的景物填滿整格菲林。相反如你用120機6x6片幅的話,你便只能用56mmX56mm的景物填滿菲林,放大相片時便好像是放大率不足了。
雖然135單鏡機有先天上拍攝微距的優點,但假如你並不需要拍攝很細小的對象,其它片幅相機亦無不可。始終攝影並無單一準則。例如現時很多的便攝機都有一個近攝模式,如拍攝較大的對象如大型花朵都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現時已相當流行的數碼相機,由於CCD感應器的面積較小以及所用鏡頭的真正焦距較短(有的甚至僅為數個mm),所以很容易提供微距功能。 由於微距拍攝是用上了較高放大率,故有將手震「放大」的效果。加上微距拍攝時的「失光」問題,故腳架在拍微距相片時亦相當重要。現時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牌子的腳架可供選擇,但我們建議不應在此環器材上太吝嗇,畢竟一枝優質腳架是可以用上很多年的。建議選購時要考慮下列各點:
腳架扎實程度,包括各關節的結實度及長期使用的耐用性。
重量,由於微距拍攝很多時要遠赴郊外地區,這點十分重要。
摺合時的長度,腳架收起時如果不太長,是可以收到背包中,對戶外拍攝相當方便。
全開時的高度。腳架完全伸展時太矮,對某此拍攝環境是很不方便甚至難以拍攝的。但個人經驗認為拍攝微距並不需要很高的腳架,大約有1.3-1.4米便已足夠。但若腳架有其它用途時就要詳細想清楚個人拍攝習慣。
腳架三枝腳都開了時最低拍攝高度。要注意的是雖然有很多腳架都有低角度設計,但低角度設計要配合短中軸使用,否則低角度時腳架中軸會頂到地面,未必真的能降低拍攝高度。不過低角度亦有其用途,就是在崎嶇的拍攝環境中提供更有彈性的腳架角度。
現時亦有小部份腳架有專為微距的設計,但此種設計很多時都會增加腳架重量。在一得一失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先多作拍攝再了解自己個人的需要以免浪費。
在微距拍攝中,雲台的選擇比腳架更重要。在多種設計中,個人認為自由雲台(Ballhead)會比較方便。但即使是上千元的雲台,在微距時仍會有鎖緊後輕微移位的情況,廉價腳架頭問題就更嚴重。在選購時,可以多參考其它影友建議。 攝影豆袋是攝影專業人士近幾年在微距攝影場合普遍使用的工具,可以作為腳架的替代和補充。攝影豆袋是用布縫制的小袋子,內填充黃豆或類似顆粒物,由於袋子的形狀可隨意改變,因此作為固定相機的自由雲平台,起到穩定作用。在許多場合,由於條件的限制,腳架無法使用,只能採用攝影豆袋代替:
1)微距拍攝時,距離拍攝物太近,無法放置腳架,只能使用體積較小的攝影豆袋作為穩定平台,或者是支點;
2)拍攝地形狹窄、高低不平,無法放置腳架,只能以石頭、樹干、欄桿等作為支點,以攝影豆袋充當相機坐墊。
3)在登山的場合,腳架太重,不便於攜帶,而豆袋重量輕,攜帶更方便。
市場上的攝影豆袋分為傳統豆袋和輕質攝影豆袋,傳統豆袋採用黃豆填充,顆粒較大,不利於形狀調整,重量在1、2公斤,而輕質攝影豆袋採用高分子泡沫顆粒填充,形狀調整方便,重量在200克左右,便於攜帶,建議影友優先考慮。 1)微距鏡頭
微距攝影鏡是指無需安裝近攝鏡、近攝接圈或近攝軌道皮腔等近攝附件就能用來微距或近距攝影的專用攝影鏡頭。理所當然,微距鏡頭是最佳選擇。市面上微距鏡頭的選擇並不算少,基本上各相機製造商都會有標准(50-60mm),中距(約90-105mm),及長距(180,200等)可供選擇,較全面的製造商亦有為伸縮皮腔(bellow)而設計的專用鏡頭。加上大型獨立鏡頭製造商亦有提供。由於微距鏡頭的用家一般較為嚴格,而製造商亦相當重視微距鏡頭,故各款微距鏡頭的質素都不會太差。不同鏡頭的分別當然是有,由於微距鏡頭並不便宜,大家可參詳其它影友的意見再花錢購買。
微距攝影鏡頭是以專門拍攝微小被攝物或翻拍小畫面圖片為目的的攝影鏡頭,這種鏡頭的解析度相當高,畸變像差極小,且反差較高,色彩還原佳。微距攝影鏡頭在近攝時具有很不錯的解像力,可在整個調焦范圍內保持成像質量不發生太大的變化。
一般的攝影鏡頭主要用於拍攝通常攝距內的景物,它不能直接用來近攝。利用一般攝影鏡頭近攝,是需要在鏡頭上加裝近攝鏡、近攝接圈或近攝皮腔等近攝附件後方能進行,但一般攝影鏡頭加裝了近攝鏡、近攝接圈或近攝皮腔等近攝附件就處於「近攝」狀態,就無法迅速從「近攝」狀態回到普通攝影狀態,就是說,用一般攝影鏡頭加裝近攝附件的辦法,難以交替進行近距攝影和普通攝影。而微距攝影鏡頭則不同,它的近攝不依賴別的近攝附件,全部近攝操作都在鏡頭自身上進行,它可在近攝至無限遠之間連續調焦從而能從近攝狀態迅速調速至普通攝影狀態,這為攝影者交替進行近距攝影和普通攝影提供了方便。
微距攝影鏡頭一般有兩種結構。一種微距攝影鏡頭採用內置伸縮鏡筒的結構,另一種採用變換鏡頭內光學鏡片組前後位置的結構。前者在普通攝影時,攝影者只要旋圍鏡頭調焦環就能進行正常的調焦,如果想近攝,只要把已旋圍至近調焦處的調焦環繼續旋轉,就能把鏡頭的整個光學系統隨同內置的鏡筒同步前移,從而使像距增大,達到近攝的目的。如要在戶外拍攝自然生態,建議應選中距甚至長距鏡頭。原因是當微距拍攝時,鏡頭距離主體往往是相當接近,小昆蟲容易被嚇走之外,影花草時腳架及身體亦很易踫倒主體或其旁邊的東西。較長焦距的鏡頭能將相機拉遠一些,故拍攝較為容易。(例如用50mm鏡頭影1∶1放大時,鏡頭距離主體只有數吋遠,戶外拍攝時的難度可想而知。)當拍攝一些較為敏感的昆蟲時,就有可能連中距鏡頭亦很難拍攝,這環境下長焦鏡就有優點。可惜是,長焦微距鏡往往非常昂貴(近萬元級),而且浮動鏡片設計亦令很多長焦微距鏡於微距時的有效焦距降低,而令對焦距離變得較短,購買時候要留意。要求不高或預算有限時,其實增距鏡亦是一個方法。
市面上亦有變焦微距鏡。雖然這類鏡頭未能提供1∶1放大率,但以Nikon75-180Macro為例都有1∶1.3左右,算是相當不錯。由於變焦鏡在拍攝生態時有很大的靈活性,如預算許可的話絕對值得。可惜是此類鏡頭並非每一家製造商都有提供。
2)微距環
跟據鏡頭公式:(1/U)+(1/V)=1/f(當中U為主體至鏡頭光學平面的距離,V為鏡頭光學平面至菲林的距離,而f則是鏡頭焦距)
如果能提供足夠的V(又稱延伸,即鏡頭光學平面與菲林的距離),每一枝鏡頭都可以拍攝近距離對象(即微距景物)。事實亦如是:雖然一般鏡頭並不提供很大的延伸,但只要接上微距環,亦能拍得微距景物。
3)近攝濾鏡
近攝濾鏡可謂最方便的微距配件,只須加在鏡頭前便可獲得微距效果。一般以號數表示,號數愈大即放大效果愈大。一般+3的近攝濾鏡加在50mm鏡頭前約可攝得1/2X的放大率;而不同號數的近攝濾鏡是可以加在一起使用,其號數亦會是兩塊加在一起(當然,加得愈多光學質素下降得愈快)。
加了近攝濾鏡之後,鏡頭只可在一個很少的范圍對焦,而由於近攝濾鏡設計比較簡單,對光學質素影響亦較大,在使用時可將重要的主體放近相片中央能令質素表現較好。有一種多鏡片組合成的近攝濾鏡,能提供較佳質數。但高售價之餘在本港亦難得有售。不過可能大家都會留意市面上有很多供數碼相機或DV使用的配件,其中有供近攝用的配件便是這類產品。可惜是售價很高及尺寸未必配合相機鏡頭使用。
4)倒接鏡頭
另一個便宜微距的方法是使用倒接環,將鏡頭濾鏡環一邊接到相機上。此方法能提供較佳的光學質數,以及無須失光。問題是倒接後的鏡頭幾乎是對焦在一點之上,而且相機沒有了光圈控制,須要收細鏡頭光圈測光,拍攝生態相當不便。
使用倒接環時,主鏡頭的焦距越短,得到的放大率越大,一般來說都會用標准或更短焦距的鏡頭。
5)其它
微距拍攝在鏡頭一環的變化相當多,比較常用得還有使用伸縮皮腔的微距鏡。這種組合可以拍得更加大的放大比率,但裝置比較麻煩,戶外未必合用。
書本上亦有介紹使用兩枝鏡頭疊在一起以得到更大放大比率,又或是使用電影鏡頭接上相機等等。如對這些特別的方法有興趣的,可以參閱有關書本。 當環境黑暗而難以使用腳架時,閃燈是拍攝的唯一方法。一般TTL閃燈再加上引線是可以使用的,亦不須要作特別調較亦可得到理想效果。當然要得到自然效果,平衡背景光等問題就需個人經驗以作配合。
微距使用閃燈其實是相當高深的技術。要簡化計算,使用TTL閃燈是最方便的做法。不過要注意的是機頂閃燈位未必適合,因為視差問題可能令閃燈的光線射不到要拍攝的景物。一般影友會使用離機閃燈的方法,但這便需要TTL閃燈線(相當貴)及閃燈座配合使用了。而理想及自然的閃燈位置亦須經測試及經驗配合。
其實手動閃燈亦可使用。基本上可將閃燈設於較小輸出的手動模式,再於不同放大率拍攝試片以決定應用的光圈,則以後亦可用同一設定拍攝。理論上,於不同放大率所用的光圈應大致相同,所以實際應用應不會太復雜。
使用一般閃燈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機頂閃燈位置並不適合微距使用,除了光線太正面以外,更有閃燈不能對准主體或被鏡頭擋著閃燈光線等問題。而使用手動閃燈時更要注意不同的閃燈位置是需要不同的光圈值的。而閃燈則不需要太大的輸出,因微距的拍攝距離相當短,大輸出的閃燈反而有火力過大的問題。如使用TTL閃燈,則有可能距離太短而TTL系統未及切斷電流而令曝光過度,若所使用的菲林速度快的話問題便更大,所以要留意閃燈及相機的指示燈。
至於閃燈位置問題,可以自行製作或購買簡單的閃燈支架便解決。
至於環型閃燈則是專為「微距」而設計的。但其「微距」的主要用途為翻拍而設,所以由環閃燈所拍攝的相片光源較為平板。當然,環型閃燈無疑為最方便的微距方法。 拍攝微距有很多不同的配件,不同大師亦有自己不同獨特方法。以下簡單列出一些較多書本或前輩介紹的配件:
黑咭:有風時可以作為擋風之用,亦有影友用以作為所影景物的「背景板」,以簡化背景。
閃燈支架:由於機頂並非理想閃燈位置,故另設閃燈位置是有需要。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閃燈支架,亦有影友自製。
對焦座(Focusing Rail):將對焦座固定在腳架上,再將相機固定在座上。對焦座提供了一個機械結構將整個相機移前移後。由於微距攝影很多時都要將相機前後移動,此配件很有用。但需注意對焦座的重量以及結實程度∶不結實的對焦座有機會增加相機震動機會。
反光板:用反光傘來漫射光線,可以較自然的補光方法為在暗位的昆蟲補光。有些反光板是專為微距設計,當中有一個空位讓鏡頭伸出來。在拍攝大物體時,這使用起來非常簡便。在這個圖樣中我就使用了反光傘。一旦設置好了主體,你必須確保平衡照明,這有助於表現細節。第二次檢查有沒有出現多重陰影。一旦你確定照明設備的位置放置情況沒問題的話,開始對物體測光讀取。
光傘:為強烈陽光下的景物創出散射光源。
大膠碗:碗底開孔以伸進鏡頭,用以蓋住對象製造散射光源。
快門線:必須品。 通常使用正片能對曝光及顏色有較大控制。由於微距攝影一般要求使用細光圈(以增加景深),長鏡頭,但卻會遇上風及怕人的小昆蟲,所以高速菲林是有其好處。當然,若掌握了外攝技巧,則亦可使用較慢菲林以獲得更小微粒。每人有不同的創作要求,所以使用彩色負片或黑白菲林都不是問題。現代很多數碼相機亦有相當好的微距效能,亦算是菲林以外的一個好選擇。

⑸ 微距攝影中的技巧和重點是什麼

1、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拍攝微距照片,訣竅就是聚焦要精確;因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點范圍很小,只有1英寸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拍攝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必須確保蜜蜂精確聚焦清晰;假設從鏡頭到蜜蜂的距離變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都會失去清晰焦點。因此,在拍攝奇妙的微距照片過程中,聚焦是極折磨人的。
一般自動對焦在微距的用途相當有限。因為當你用自動對焦對好以後,再構圖時你已經移動了相機,而對焦亦已經不同。當然最先進的多點對焦相機閃可以解決此問題。
正確的對焦方法是先在鏡頭上設定大約的放大率,接近主題,構圖,再對焦。
緊記的是:先粗略對焦,再構圖,再精確對焦。因為若你用自動對焦或對焦指示或裂像對焦而將主題放在畫面中央先對焦,當你移動相機時,對焦位已經不同。即使你能保持相機/鏡頭與主題的距離(極難做到),由於三角關系,在非中央的主題的在中央的主題對焦點仍是不同的! 由於拍攝微距景物手震的影響比一般情況明顯得多,除了上下左右的震動被"放大"了外,亦會影響前後對焦;但另一方面由於要得到大景深而要收細光圈;所以如是拍攝靜物,腳架是最佳的固定相機方式。
如要拍攝昆蟲等會動的東西,其難度相應較高。小心使用的話,腳架仍是可行。但若要使用手持,則需注意當時所用的快門,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機會。當然,高速菲林可以幫助提高快門速度。
在戶外拍攝,即使用上腳架仍要注意風的問題。很多拍攝主題都很容易被風吹動,這時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對象擋風。從前有些影友會帶備黑卡雨傘等以作此用途。
2、使用你能承擔得起的最好的鏡頭
攝影說到底只不過是物體在膠片上成像而已,靜態情況下,在光路上對成像起決定因素的就是鏡頭的素質。一隻好的鏡頭可以在單位面積內表現更多的細節,邊緣成像質量與中心相差很小,並且沒有明顯的色散。微距鏡頭是拍攝微距的最佳選擇,各個品牌的微距鏡頭都毫無例外地擁有非常高的成像質量。如果對像場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話,微距鏡頭更是唯一的選擇。
必須指出的是,對於成像來說,鏡頭無疑是重要的,論壇中很多朋友也熱衷於討論各種鏡頭的成像差異,但真正把手中鏡頭發揮出極至的並不在多數。比較不同鏡頭的素質、甚至要用某款鏡頭挑戰其它,起碼要把自己的鏡頭用好才是。做個簡單的算術(也許過於簡單了,用不著深究),假如鏡頭A的實際質量是5,B的實際質量是4,A的使用者發揮了70%的像質,而B的使用者更加細心,發揮了95%,最終的結果還是B取勝了。所以這種比較不能真正說明問題。打這個比方是想說明∶其實我們很多朋友手中的鏡頭已經足夠好了,只是在技術上提高的餘地還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術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獲得成功。
3、使用穩定的三腳架
微距攝影一般都需要比較慢的速度。以我們熟悉的陽光16法則為例,該法則適用於晴朗天氣下無窮遠合焦的情況。對於微距攝影來說,當鏡頭合焦在比較近的距離時,光線在鏡頭延伸筒內有一定的損失,所以這個法則要修正為「陽光11法則」。也就是說∶在晴朗的陽光下,在拍攝充分照明的近物時,對應於f11的光圈,速度應為1/ISO。對於100度的膠片來說,上述情況下,應該使用1/125的速度。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獲得均勻、細致的照片,拍攝微距應該盡量避免強烈的陽光直射,拍攝的時間大多為清晨和傍晚,多雲的天氣是最佳選擇。比較講究的攝影師,如果必須在高角度的太陽光下進行拍攝,則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傘等設備進行遮擋。何況很多情況下,為了獲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還會使用一些額外的微距附件,比如延伸筒、增距鏡或者琥珀鏡、偏振鏡等等。這時實現正常曝光需要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根據我的經驗,這個速度通常在1/30-4」之間。如果你偏愛使用低感光度的膠片,就要面臨更大的挑戰。不知道在座的有幾位有信心以1/8」手持獲得高質量的微距片子,反正我不行。所以,三腳架對於微距攝影來說絕對是必須的。在拍攝了一段時間的微距以後,我現在基本上是沒有三腳架就不按快門的。
理論上講,三腳架越重越好。對於拍攝微距來說,我們必須在重量和便攜性上做一個妥協。所以你能抗得動的最重的三腳架是對於你來說最好的選擇。如果三腳架本身的重量還不夠穩固,在使用的時候還可以附加一些額外的重物,比如石塊、攝影包等等。不過必須保證這些附件不能隨便晃動,否則只能適得其反。順便提一下,選擇微距用的三腳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腳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因為很多情況下,主體的位置是貼近地面高度的。而且重心低的三腳架可以有效減少晃動。
使用三腳架時,盡量不要升高中柱,最好也不伸出最細的腿節,並且一定要確認所有的可活動部位都已完全鎖死,任何松動的部位都會把振動放大。選擇放置三腳架的位置時也應盡量選擇堅固並有一定摩擦力的平面。大家可能都有體會,在家裡光滑的瓷磚地面上,用手向下按壓三腳架的雲台,幾乎所有三腳架都會有一定的滑動。如果在野外必須架在松軟的土地上時,應該事先把各條腿都壓實,盡量戳到底,有腳釘的最好使用腳釘。使用各種雲台或者球頭時,應該盡量保證相機、鏡頭的重心在三腳架的中心線上,這樣機身上的振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三腳架吸收掉。
4、使用快門線和反光鏡鎖
按動快門的瞬間動作會使機身產生一定的位移。雖然通過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地減少其影響,但是很難根除,特別是三腳架不夠穩定的時候更要小心。如果一定要手動觸發快門的話,最好通過某種動作使身體與三腳架、相機形成一個整體。比如∶左手向下壓住雲台,肘部向內側夾緊,右手抓緊機身手柄,食指勻速按動快門並且盡量保證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鏡升起時的振動過程大約會持續1/15秒,所以反光鏡鎖的適用范圍大約在1/30-1/2秒之間。我個人拍攝微距的時候總是盡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范圍內。對於長焦鏡頭來說(看到過有人說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幫助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測試過電子快門線和機械快門線的區別,反正我比較偏向於使用電子線,因為總覺得機械動作會產生位移,不過沒有足夠的證據,也許只是心裡安慰而已。
如果機身沒有反光鏡鎖或者快門線功能,可以使用自拍。部分機身在自拍時有反光鏡預升的功能,實際效果與反光鏡鎖相似。使用自拍時不要把自拍時間定得太短,保證相機振動完全停止下來以後快門才會開啟,一般4——5秒應該足夠了。
5、使用顆粒細膩的反轉片
反轉片幾乎是職業自然攝影師的唯一選擇,其色彩絢麗,質感細膩,擁有負片無法比擬的優勢。第一次用反轉片的朋友,總會「從凳子上掉下來」。
透過正在對近攝物體進行聚伙的鏡頭,你會發現:隨著鏡頭離機身越來越遠,調焦距離變得越來越近。許多變焦鏡頭具有近攝功能,它可發出常規范圍伸長鏡頭。
微距鏡頭具有極地擴展聚焦范圍的功能,因而被用於高清晰度的微距特寫攝影。別的近攝技術包括在機身和鏡頭之間加用伸縮管或皮腔。微距攝影的照明,可能難度較大,因為照相機,鏡頭和三腳軻離被攝物太近,很可能在被攝體上投下不必要的陰影。這個問題可能通過在35毫米照相機上使用比50毫米標准鏡頭更長的100毫米以上的鏡頭得到部分解決。環形閃光燈能對近攝物體提供最易控制的照明方式。

⑹ 微距攝影中的技巧和重點分別有哪些

技巧:一、選擇合適的微距攝影裝備。、

二、帶上穩定性佳的三腳架、

三、大光圈回營造微觀世界答、

四、拿出更多的耐心對焦、

五、合理利用各種光線。

重點:耐心、細心、認真。

⑺ 微距攝影怎麼拍,有什麼技巧嗎

1、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拍攝微距照片,訣竅就是聚焦要精確;因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點范圍很小,只有1英寸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拍攝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必須確保蜜蜂精確聚焦清晰;假設從鏡頭到蜜蜂的距離變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都會失去清晰焦點。因此,在拍攝奇妙的微距照片過程中,聚焦是極折磨人的。
一般自動對焦在微距的用途相當有限。因為當你用自動對焦對好以後,再構圖時你已經移動了相機,而對焦亦已經不同。當然最先進的多點對焦相機閃可以解決此問題。
正確的對焦方法是先在鏡頭上設定大約的放大率,接近主題,構圖,再對焦。
緊記的是:先粗略對焦,再構圖,再精確對焦。因為若你用自動對焦或對焦指示或裂像對焦而將主題放在畫面中央先對焦,當你移動相機時,對焦位已經不同。即使你能保持相機/鏡頭與主題的距離(極難做到),由於三角關系,在非中央的主題的在中央的主題對焦點仍是不同的! 由於拍攝微距景物手震的影響比一般情況明顯得多,除了上下左右的震動被"放大"了外,亦會影響前後對焦;但另一方面由於要得到大景深而要收細光圈;所以如是拍攝靜物,腳架是最佳的固定相機方式。
如要拍攝昆蟲等會動的東西,其難度相應較高。小心使用的話,腳架仍是可行。但若要使用手持,則需注意當時所用的快門,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機會。當然,高速菲林可以幫助提高快門速度。
在戶外拍攝,即使用上腳架仍要注意風的問題。很多拍攝主題都很容易被風吹動,這時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對象擋風。從前有些影友會帶備黑卡雨傘等以作此用途。
2、使用你能承擔得起的最好的鏡頭
攝影說到底只不過是物體在膠片上成像而已,靜態情況下,在光路上對成像起決定因素的就是鏡頭的素質。一隻好的鏡頭可以在單位面積內表現更多的細節,邊緣成像質量與中心相差很小,並且沒有明顯的色散。微距鏡頭是拍攝微距的最佳選擇,各個品牌的微距鏡頭都毫無例外地擁有非常高的成像質量。如果對像場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話,微距鏡頭更是唯一的選擇。
必須指出的是,對於成像來說,鏡頭無疑是重要的,論壇中很多朋友也熱衷於討論各種鏡頭的成像差異,但真正把手中鏡頭發揮出極至的並不在多數。比較不同鏡頭的素質、甚至要用某款鏡頭挑戰其它,起碼要把自己的鏡頭用好才是。做個簡單的算術(也許過於簡單了,用不著深究),假如鏡頭A的實際質量是5,B的實際質量是4,A的使用者發揮了70%的像質,而B的使用者更加細心,發揮了95%,最終的結果還是B取勝了。所以這種比較不能真正說明問題。打這個比方是想說明∶其實我們很多朋友手中的鏡頭已經足夠好了,只是在技術上提高的餘地還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術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獲得成功。
3、使用穩定的三腳架
微距攝影一般都需要比較慢的速度。以我們熟悉的陽光16法則為例,該法則適用於晴朗天氣下無窮遠合焦的情況。對於微距攝影來說,當鏡頭合焦在比較近的距離時,光線在鏡頭延伸筒內有一定的損失,所以這個法則要修正為「陽光11法則」。也就是說∶在晴朗的陽光下,在拍攝充分照明的近物時,對應於f11的光圈,速度應為1/ISO。對於100度的膠片來說,上述情況下,應該使用1/125的速度。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獲得均勻、細致的照片,拍攝微距應該盡量避免強烈的陽光直射,拍攝的時間大多為清晨和傍晚,多雲的天氣是最佳選擇。比較講究的攝影師,如果必須在高角度的太陽光下進行拍攝,則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傘等設備進行遮擋。何況很多情況下,為了獲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還會使用一些額外的微距附件,比如延伸筒、增距鏡或者琥珀鏡、偏振鏡等等。這時實現正常曝光需要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根據我的經驗,這個速度通常在1/30-4」之間。如果你偏愛使用低感光度的膠片,就要面臨更大的挑戰。不知道在座的有幾位有信心以1/8」手持獲得高質量的微距片子,反正我不行。所以,三腳架對於微距攝影來說絕對是必須的。在拍攝了一段時間的微距以後,我現在基本上是沒有三腳架就不按快門的。
理論上講,三腳架越重越好。對於拍攝微距來說,我們必須在重量和便攜性上做一個妥協。所以你能抗得動的最重的三腳架是對於你來說最好的選擇。如果三腳架本身的重量還不夠穩固,在使用的時候還可以附加一些額外的重物,比如石塊、攝影包等等。不過必須保證這些附件不能隨便晃動,否則只能適得其反。順便提一下,選擇微距用的三腳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腳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因為很多情況下,主體的位置是貼近地面高度的。而且重心低的三腳架可以有效減少晃動。
使用三腳架時,盡量不要升高中柱,最好也不伸出最細的腿節,並且一定要確認所有的可活動部位都已完全鎖死,任何松動的部位都會把振動放大。選擇放置三腳架的位置時也應盡量選擇堅固並有一定摩擦力的平面。大家可能都有體會,在家裡光滑的瓷磚地面上,用手向下按壓三腳架的雲台,幾乎所有三腳架都會有一定的滑動。如果在野外必須架在松軟的土地上時,應該事先把各條腿都壓實,盡量戳到底,有腳釘的最好使用腳釘。使用各種雲台或者球頭時,應該盡量保證相機、鏡頭的重心在三腳架的中心線上,這樣機身上的振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三腳架吸收掉。
4、使用快門線和反光鏡鎖
按動快門的瞬間動作會使機身產生一定的位移。雖然通過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地減少其影響,但是很難根除,特別是三腳架不夠穩定的時候更要小心。如果一定要手動觸發快門的話,最好通過某種動作使身體與三腳架、相機形成一個整體。比如∶左手向下壓住雲台,肘部向內側夾緊,右手抓緊機身手柄,食指勻速按動快門並且盡量保證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鏡升起時的振動過程大約會持續1/15秒,所以反光鏡鎖的適用范圍大約在1/30-1/2秒之間。我個人拍攝微距的時候總是盡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范圍內。對於長焦鏡頭來說(看到過有人說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幫助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測試過電子快門線和機械快門線的區別,反正我比較偏向於使用電子線,因為總覺得機械動作會產生位移,不過沒有足夠的證據,也許只是心裡安慰而已。
如果機身沒有反光鏡鎖或者快門線功能,可以使用自拍。部分機身在自拍時有反光鏡預升的功能,實際效果與反光鏡鎖相似。使用自拍時不要把自拍時間定得太短,保證相機振動完全停止下來以後快門才會開啟,一般4——5秒應該足夠了。

⑻ 關於微距拍攝,都需要什麼

1、樓主問:拍微距是不是一定要用閃光燈,怎麼用?
答:這個問題沒有一定之規。
要是使用閃光燈的話,由於裝在機身附件座上的閃光燈,容易被鏡頭擋住,在畫面下方形成很大的陰影。
可以考慮環閃或者離機閃。

2、樓主問:光圈一般用多少?
答:這個也沒有一定之規,關鍵看樓主的拍攝意圖。
一般來說,微距攝影時,景深極淺。
為了加大景深,應該盡量縮小光圈。

3、樓主問:還需要什麼其他的攝影附件?
答:這個……還是要看樓主的需要。
泛泛地說,有機身和微距鏡頭就行了。
(1)由於微距攝影時景深極淺,對焦很困難,應該使用三腳架;
(2)既然使用三腳架,為避免手按快門引起機身震動,就應該配套使用快門線或者遙控器來啟動快門;
(3)由於景深淺、攝距短,精確構圖很有必要。三腳架雲台的選擇就比較講究了,常用的球台顯得很難用,最好配用三維齒輪雲台;
(4)三維齒輪台僅能實現機身的旋轉,要想使構圖、對焦更為便捷,最好再配一個平移台;
(5)一旦深入玩微距,拍攝很多題材時就會發現:微距頭的放大倍率不夠,此時就有必要增加一個符合要求的顯微頭;
(6)顯微頭是小眾產品,相對來說價格較貴,性價比不高。另一個選擇就是近攝接圈。但個人感覺近攝接圈使用起來較為死板,最好進一個近攝皮腔。要是可能的話,盡量選擇帶電子觸點的近攝皮腔;
(7)微距攝影,攝距很近,燈光是個難題。前面說了:可以使用環閃。但環閃的光影效果極為有限且過於呆板,最好考慮離機閃,便於布光。此時就需要引閃器,選購時;
(8)常規攝影的附件,微距攝影時都是需要的。
……。

⑼ 怎樣拍好抽象的微距攝影

微距攝影為那些想要探索微觀世界的人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方式。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紋理和光線在微距攝影的抽象世界如何應用。

這些抽象微距攝影物體的美在於可以在任何地方拍照。在你家的後院,街道上或城市中的任何地方。紋理無處不在,找到它們真的很容易,並且以正確的方式使用光會幫助你強調紋理的顆粒感和觸覺效果。理想情況下,請使用微距鏡頭進行此類攝影,但是好的50mm或85mm效果很好,微距鏡頭使你能夠真正近距離對焦。

找到紋理並將其用作有效主題

1.建立構圖的工作-要強調紋理的特定部分嗎?如有可能,請使用側燈。

2.使用手動對焦即使是最小的細節也可以對焦,這個高光的區域對於觀看者來說是自然的焦點。

3.由於這是抽象圖像,因此對象本身對你的重要性不如其紋理和顏色重要,因此請確保圖像對象確實有趣。

4.檢查直方圖以確保場景正確曝光。

5.嘗試從不同角度甚至在不同焦點下拍攝同一被攝體。

6.從不同角度,不同焦點拍攝盡可能多的圖像。

這種攝影的美麗之處在於你周圍是否擁有無數的物體,拍攝主題非常簡單,你只需要四處走動看看。

閱讀全文

與微距戶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