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描寫烏鎮西榨夜景的作文300
5月6日,伴著「五一」長假最後的余溫,我們走在了去往經歷千年風吹雨打的枕水古鎮——烏鎮。
一路上到處是田野的綠色,一輪即將落下的紅日把它們照得金燦燦的,似千萬朵盛開的金花。雖有如此美麗的景色,但我們迫不及待的心情並不容許我們去觀賞這一路上的景緻。
車行半小時後,一個魅力古鎮呈現在我們眼前。雖然已經是傍晚時分,但前來遊玩的人還真不少。進了大門,我們隨人流上了一艘木船。船駛得很慢,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岸在後移,這才讓我感覺到船正在緩緩的前進,而此時的我多麼希望自己是那梢公,一下子可以到了對岸。
上了岸,到處是古色古香的建築,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烏鎮西柵,它傍水而居,一條長廊橫貫始末。這兒的天很藍,河水清澈見底,夕陽下波光粼粼,一條條小船穿梭其中。晚風輕輕吹拂,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我們終於感受到了「宿在烏鎮,枕水江南」這句話的真諦。
夜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烏鎮的上空,一條條船打起了燈籠,像千千萬萬只螢火蟲。街道上、橋洞里、水中……亮著無數盞燈,白的、紅的、金黃的、綠色的、紫色的……那點點「繁星」給烏鎮穿上了華麗的外衣,把這神秘的地方,打扮成了燈的海洋。天上繁星點點,地上燈光綽約,置身其中,人彷彿進入了一片世外桃源。難怪這兒才開發不久,烏鎮西柵已經聞名遐邇。
走在大街上,一邊賞著燈,如果能再來一口冰糖葫蘆,那更是叫絕,從嘴裡一直甜到心裡。商鋪里陳列的小船雕功十分精細;在樹的年輪上作畫更是入木三分;刺綉可贊一絕,馬兒最棒,栩栩如生,有大師之風范。
夜已經深了,我們意猶未盡,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坐船到了出口。不過,我已經把這段美好的記憶,深深地刻在了心中。
B. 描寫西柵夜景的段落100字
寒冬里的烏鎮很寧靜,當夜幕降臨時,這里依然平和,只見天色漸漸地暗下來,水鄉中的燈光亮了,一切轉變都在無聲之中。即使沒有去過烏鎮的人,也會對西柵的夜色略有聽聞吧?這里的夜景確實迷人,沒有那千篇一律的紅燈籠,西柵不同於一般的水鄉夜色,有一種低調而華麗的感覺。燈光即使溫暖了水鄉,這里四周仍然冷清,一整夜,我遇到的人用雙手十指都數不全。在夜闌人靜的西柵,一枚小小的硬幣落地也有聲,甚至隱隱地還會聽到迴音。漫步在夜色之中,我不敢多說一句話,深怕會破壞了這里的寧靜。
夜色加濃,蒼空中的「明燈」越來越多了。而城市各處的真的燈火也次第亮了起來,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從半空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蒼穹里的星斗互相輝映,煞是好看。
C. 烏鎮的好段落
烏鎮古樸春節:
烏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豐富多採的民俗是她迷人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烏鎮人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借鑒、吸收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形成了獨特的過年習俗。細細品味,可以從中體會烏鎮人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期盼。
一.幽靜和古樸
烏鎮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建造, 所謂「人家盡枕河」是也。
大多數烏鎮民居的樣式與其他水鄉小鎮沒有什麼不同,但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其他小鎮就沒有了。水閣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憑窗可觀市河風光,午夜夢回,聽底下水聲訇訇,別有一番情趣。出生於烏鎮的文學巨匠茅盾在一篇題為《大地山河》的散文中這樣描述過故鄉的水閣,「……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唉乃,飄然而過……」
徜徉在古鎮,市河的風光讓人留連,地處中市應家橋南堍的訪盧閣便是遊人觀賞市河風光的必到之處。訪盧閣是一家二層水閣式的茶館,背倚車溪市河,面臨中市大街,東市河又在門前的應家橋下逶迤東去,復修後的烏鎮東景區便在不遠的視線中:臨河的小街蜿蜒細長,一塊挨著一塊鋪砌的石板路似乎沒有盡頭,小街兩側櫛比鱗次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烏檐青瓦,小樓屋檐比翼,上透一線藍天,下照人影憧憧,自是一番含蓄深邃的意境。碧波漣漪的市河上,小船來往,櫓聲咿呀,時不時晃盪著倒映在水中的水閣和岸邊的林木,優哉游哉,穿過一個接一個的橋洞。在水鄉,橋是極尋常的景觀,從應家橋到財神灣,不足700米的河面上就橫卧著八座古石橋,四座橫跨秀麗的東市河,四座座落在東市河南、北的街道上,遞接著石板路通向遠方。也許是建造年代的不同,這些古橋樣式紛繁多姿,風格迥然有異。宛如一個古橋博物館:那似垂虹卧波是單孔的園形石拱橋,當地人稱之為環洞橋,半園形的橋孔挺起了脊樑,二邊橋坡上的石級便顯得有點陡峭,聳在半空的橋面雖然只有兩張八仙桌的大小,二旁的橋欄仍然為行人留下了歇腳的地方,坐在象靠背椅那樣的橋欄上享受著清新和涼爽,便有一種烏鎮人所說的愜意。園拱橋的造型曲線優美,橋下的水面上倒映著盈盈的園月,每當雲淡風輕,皓月當空,那天上的月亮便會在水中的滿月中晃動盪漾,二三漁火,寧靜中又平添了幾分幽雅。那線條簡潔明快的是明清時期的梁式橋,中間的橋面猶似房屋的大梁擱架在河心的橋柱上,雖經百年的滄桑,卻依然保持著一貫的恬淡和朴實。而平橋,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不但橋的坡度平,它的風格也顯得平平常常,朴實無華。如果不是二邊低矮的橋欄,腳下的細波微瀾,決不會想到那也是橋。財神灣那裡還有一座風雨橋,從坡度看,屬於平橋的一種,但卻是最豪華的一種。二條四米多寬的石橋並在一起,中間兩個橋欄間隔起一壁花格柵的屏風,屏風下便是兩排行人歇腳的石座椅,臨河的二邊用木柱支撐起遮蔽橋身的屋頂,時當烈日當空,可以納涼遮陰,而在秋日雨霽之日,又何妨「留得殘荷聽雨聲」?
烏鎮的春節一般從臘月初一就開始准備了,支小更就成了舊時烏鎮進入春節的一個重要標志。從臘月初一那天傍晚黃昏以後,烏鎮的大街小巷裡便響起了打更的聲音。打更人一邊走一邊「邦、邦」的敲打著打更棒,喊著「寒天臘月,火燭小心,前門關關,後門重重,柴門看看,灰堆坌坌[bèn bèn],謹防賊盜,門戶要緊」。解放以後,由於社會治安良好,這一口號便改成了「寒天臘月,火燭小心,,前門關關,後門重重,柴門看看,灰堆坌坌,提高警惕,門戶要緊」。
支小更和平日里我們所說的打更有所不同:
1、每天開始的時間不同。支小更是從傍晚黃昏以後開始的;打更則要從天黑晚飯以後才開始;
2、持續的時間不同。支小更晚上八點鍾就結束了,大約持續兩個小時;打更則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天明,有一整夜的時間;
3、一年中所處的時間也不同。支小更是從臘月初一開始,到大年三十晚上結束,即過年前一個月的時間;打更則是全年每天都進行的活動;
4、打更方式不同。在打支小更的過程中,僅僅敲打一段打更的木棒即可;而平時的打更則要敲幾下木棒之後還要再敲一下銅鑼;
5、打更時喊的口號不同。一般來說,打更的口號要隨著四季的變化而進行改變,而支小更的口號卻很少改變過,每年支小更都是同樣的一句口號,有的口號甚至使用幾十、上百年。
舊時的烏鎮,每年到了臘月,街坊鄰居就會在一起商議支小更的事宜,一般就是商議如何分攤費用的問題。商定好之後,就要請人打支小更了。打支小更的人大約有以下幾個來源:
1. 當地夜晚的打更人;
2.當地的土工(收屍人);
3. 本地的丐頭;
4. 本街區比較貧困的人家;
在每天的打過支小更後或者黃昏以前,打支小更的人就會到每家每戶收取勞動報酬,或是吃一頓晚飯,或是收取一些糧食,或者是現金。一般來說,一戶貧困的人家在打一個月的支小更後所得報酬就能過一個很不錯的春節了。
二、置辦年貨和民俗
在烏鎮,好多人家剛一交臘月就開始准備年貨了,不過大多數的烏鎮人都是到臘月十五以後才開始置辦年貨的。所以過了臘月十五以後,烏鎮的集市上就熱鬧起來了,到處都是購買年貨的人。每家每戶忙著准備過年用的食品,鹹肉、醬肉、醬蹄子、豬頭、咸魚干掛滿了每家每戶的門前和水閣檐下。新年的氣氛感染了小鎮里的每一個人。漫步在小鎮,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新年的味道慢慢地開始彌漫到烏鎮的每一處角落。
三、送灶神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烏鎮的每一戶人家都開始准備送灶神了。送灶神是春節前一個重要的活動,人人都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一大早人們就開始准備晚上送灶神的祭品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做灶圓子,灶圓子是用糯米粉加上老的黃南瓜做成的,它常常被做成類似金條的長圓形,元寶形和聚寶盆的形狀。其次,還要准備一盆麥芽糖和四樣新鮮水果。
吃過晚飯以後,就開始送灶神了,首先把祭祀用的供品灶圓子、麥芽糖和四時鮮果擺放在灶神爺爺的神像前,請他享用,過上一段時間之後再把灶神的神像揭下燒掉,再燒些紙錢。為什麼要准備這些供品呢?這是因為,灶神爺爺的職責就是「上天言好事,下地報平安」,他每天都在灶頭上坐著,家裡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他盡收眼底,而每個人在一年當中肯定都會做過幾件錯事,灶神都會把它們記在心底的,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神就要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年中的所見所聞了,人們為了不讓灶神把自己曾經做過的錯事告訴玉皇大帝,避免遭到玉帝的懲罰,就把糯米粉和黃南瓜做成的灶圓子製成金子、元寶和聚寶盆的形狀,等於向灶神爺爺賄賂了,同時灶神吃了麥芽糖後嘴裡是甜的,就會「只言好事,不提壞事」了。由於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去了,沒有了灶神的監視,人們就可以大開殺戒了,所以從二十四這天開始,人們就開始殺雞、宰豬了。
D. 描寫「烏鎮美」的句子有哪些
1、烏鎮那一座座清韻悠悠的小橋古樸典雅;一條條烏篷船在微波盪漾的河面上穿梭往來;一排排散發著古老氣息的木屋與小橋流水交相輝映。
2、烏鎮,靜謐安閑,悠遠古樸。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年久的磨合顯得光亮平滑,古舊的門楣殘雕和斑駁的漆痕昭示出時光的魅力,在典型的江南水鄉,水與橋是其最主要的基調,也是最為濃墨重彩的風景。
3、烏鎮所有的房屋,都是臨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烏鎮的水閣空架在河流之上,遠遠看去,象飄在水上的船。微風吹過,彷彿這些水閣也隨著河水的流動而飄搖,好一幅天然純凈的水墨畫。
4、烏鎮清澈如鏡的河面上漂泊著無數條烏篷船,頭戴氈帽的船工輕松的搖著漿,偶而聽到別具韻味的江南小調,伴著古色古香的小鎮,猶如一首典雅的古曲,彈奏著和諧的韻律。
5、烏鎮像一本書,一本文化厚重、內涵豐富的史書。烏鎮像一首詩,一首柔情似水、清新雋永的詩。烏鎮像一幅畫,一幅濃淡相宜、意境深遠的風景畫。
6、風里一池楊柳,月邊滿樹梨花,烏鎮有著詩意的朦朧和雅緻;青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烏鎮有著詩意的閑情和安靜;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烏鎮有著詩意的厚重和滄桑。
7、剛下一場雨,天空灰濛蒙的,古老的烏鎮像一位蒼桑老人,戴著黑青色氈帽,套著對襟馬褂,鑲襯著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烏蓬船上,悠悠的河水盪開波紋又迅速縫合,撫平歷史的蒼桑。
8、烏鎮正像一首抒情詩,情深深,意濃濃,激越心胸;烏鎮又是一部長篇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引人入勝。
9、烏鎮西柵的夜晚晴朗溫潤,月亮,像朵雲軒信箋上滴落的淚珠,慢慢從雲層里潤下來,光線的柔靜是如此的少見,似纖細的絨毛,一縷縷地飄浮著,飄到臨水人家的哪片瓦上,瓦上就會閃亮一片。
10、烏鎮西柵,像一個遠離塵世的美麗少女,不施脂粉,別有風情,又似幽谷佳人,翠袖寒單,獨倚修竹,情調雖太清冷,卻更增其悠然出塵之致。
11、記憶中的烏鎮,枕河築屋,依河造路,流水輕漾,漣漪微盪,橋街相連,舟聲悠悠,邁出家門就是河,沿河就是街,狹窄的街巷,光滑的石板路,有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典範。
12、雨點落在烏鎮的河面上,盪起道道漣漪,隱約可以看見一群群透明的小魚兒嬉戲玩耍,岸邊的楊柳被風吹彎了腰,細細的胳膊輕輕觸碰著河面。
13、風吹過,藍印花布隨風揚起,如千船競發,古舊的木屋,靜流的河水,玲瓏的小橋,飄雨的小巷,寂靜的長廊,紅衣的女子,日暮的炊煙,如詩如畫的烏鎮啊。
14、烏鎮,輕盈地坐落在中國的版圖上,它在江南獨特而美麗的空氣里,在悠長的時光里,慢慢醞釀,散發出溫情而迷人的芬芳。
15、小橋流水,悠悠船歌,古鎮精緻得令人心動,走上那古老的石橋,輕輕撫過橋身,手心的微涼,帶著潮濕的水氣,宛如烏鎮柔和的質感,溫柔細膩得恰到好處。
E. 烏鎮夜景四年級作文一篇
烏鎮旅遊最重要的一景就是她的夜景。柔美,寧靜,是她最大的特色。去了烏鎮,千萬別走馬觀花, 買完紀念品就閃人。如果你能靜下心來住一晚上,就能體會到真正的江南,真正的美。
作為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烏鎮以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現「十」字交叉,形成了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
茅盾的童年就是在烏鎮度過的~~~~~~~
~~~~~~
F. 描寫烏鎮的句子有哪些
烏鎮已有兩千年歷史。春秋是吳越疆界。公元前505年,吳國駐兵防越,故名「烏戍」。後來越國滅吳,越國諸子中有一烏余氏封於此,故改稱「烏鎮」。烏鎮座落京杭大運河之旁江浙兩省交匯處,儼然是江南水鄉一顆璀燦的明珠。
雨點落在河面上,盪起道道漣漪,隱約可以看見一群群透明的小魚兒嬉戲玩耍。岸邊的楊柳被風吹彎了腰,細細的胳膊輕輕觸碰著河面。這已不僅僅是一條小河,不知從何時起,它靜靜地流淌在每戶人家的窗前門邊,人們臨河打水洗衣,它就這樣孕育著這座小鎮,也裝扮著江南。
此時的烏鎮西柵,像一個遠離塵世的美麗少女,不施脂粉,別有風情,又似幽谷佳人,翠袖寒單,獨倚修竹,情調雖太清冷。卻更增其悠然出塵之致。兩岸燈光細碎如鱗,漿聲櫓聲穿花拂柳,也有紅紅的燈籠輕晃在烏篷船舷,從千百年的歲月里延伸過來,鄉愁如酒,一頁一頁寫滿風霜,深嵌在西柵的每一寸肌膚之上。有一滴打在臉上,順手一抹,一臉的滋潤,再抬眼的時候,整個古鎮都是這般的潤潤的了。何處輕微的一聲響動,似什麼東西彈落了,隨之又恢復平靜。一隻不眠的小貓,蹲坐在臨水的花窗前,漠然地看著經過的我。總有輕微的水聲響在周遭,讓我更接近回憶與冥想,無數身影在樹蔭里游動,隔著一些樹枝,一些鳥影,還有月光與星光,也能看到前朝舊事的影子,自遙遠的歲月流淌出來。
走近烏鎮,我們逐漸看清「烏鎮真面目」。我們沿著河岸,這河岸是青石板鋪的道路,寬約2-3米;這河叫東市河,河寬約10幾米,河水綿綿的、悠悠的樣子。青瓦白牆典型江南水鄉房舍倒映水中,臨河幾根石柱子頂著猶似北方陽台的房間,幾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曬著太陽,那神情似乎對遠方的來客表現出一種自豪的樣子,那是一種對文學巨匠茅盾的景仰而產生的豪情。
原來,烏鎮的老房子都是黑色的。和其他古鎮一樣,烏鎮所有的房屋,都是臨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可烏鎮還獨創了最美麗的小水閣,它們都是空架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形成沿河而架的小水閣。下部用木柱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大梁,再構建房屋。遠遠看去,象飄在水上的小船,又比小船寬敞,微風吹過,河水輕輕流過,彷彿這些小水閣也在緩緩飄搖,便是一副活著的水墨畫了。
我們去烏鎮那天,剛剛下過一場小雨,天空灰濛蒙的,古老的烏鎮像一位蒼桑老人,戴著黑青色氈帽,套著對襟馬褂,鑲襯著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烏蓬船上,悠悠的河水盪開波紋又迅速縫合,撫平歷史的蒼桑。整個烏鎮籠罩在薄薄的煙靄中,顯得愈發古樸、典雅,略帶朦朧和神秘。
走在青石鋪就的烏鎮小巷裡,把腳步輕輕落在千百年不老去的石板上,每一步都彷彿叩響了歷史,每一塊磚瓦都彷彿在訴說著古老。
也許烏鎮是一幅畫,不知是哪位大師畫下的,雖然用的都是暗色,卻把古老和安逸給了它。
江南水鄉,光看這幾個字就讓人聯想到小橋流水人家,而美麗的烏鎮,它所散發出的靈秀和獨特的情韻讓我深深著迷。
在這個遠離塵埃的地方,我唯一看不清的是我置身其間的烏鎮西柵,光影里,只有如同神話般的色彩,漫過一個女子滴淚的眼簾……
烏鎮正像一首抒情詩,情深深,意濃濃,激越心胸;烏鎮又是一部長篇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引人入勝。詩的意境,小說的情節塑造了文學巨子茅盾。
今天古鎮的東大街西大街被規劃為景點區,一進古鎮你就會發現,時間彷彿在烏鎮停止了。烏鎮奇跡般的保留著清代江南的水鄉建築格局。一條河流穿街而過,兩岸房屋排列,長廊蔽日,小橋相連。如同風景一般的生活著古鎮,會讓每一個到烏鎮的人長長的沉默和驚訝。
靜坐青石板一隅,我已是烏鎮西柵的一葉垂柳,安靜地長在水畔,臨河睡去,不再管今夕何夕,今生何世,只知道世世長往,此刻永駐,將我今生和來世的幸福,停泊在時間深處,停泊在烏鎮溫暖的懷抱。
G. 描寫烏鎮的詩句
1,《烏鎮酒舍歌》明代 瞿佑
落花流水人家近,鴻雁鳧瑽飛陣陣。一雙石塔立東西,舟子傳言是烏鎮。
譯文:漸漸靠近村莊,花殘凋落隨流水漂去,大雁飛鳥在河面上陣陣飛過。一對石塔聳立在東西兩側,船夫說這就是傳言中的烏鎮。
2,《夜宿烏鎮有懷同游諸君子(二首)》 明代 史鑒
月明烏鎮橋邊夜,夢里猶呼起看山。
譯文:烏鎮橋邊,夜晚明月當空。夢中猶如歡呼起來看山一樣。
3,《烏鎮逢雨》當代 徐平
桐葉疏疏苔壁青,烏篷船向古津停。行來李巷連陶巷,到處旗亭復井亭。
譯文:梧桐樹上的葉子稀稀疏疏,牆壁上的青苔綠意盎然,烏鎮的篷船停在向古津。一路走來,李巷連著陶巷,到處都是旗亭和井亭。
4,《玉蝴蝶·秋風凄切傷離》 唐代 溫庭筠
秋風凄切傷離,行客未歸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譯文:凄凄切切的秋風已吹起,天氣轉涼了,遠游的人兒還沒有歸來,不禁叫人牽腸掛肚,增添離別的感傷。現在塞外應該是衰草遍野,滿目枯黃了吧,而飛往江南烏鎮的北雁還遲遲未到。
5,《溪行欲與樊榭游烏鎮東西二寺不果》 清代 全祖望
緩棹出烏鎮,遙山入望希。清流染晴色,稚麥幻春暉。
譯文:船夫慢慢的搖著船槳從烏鎮出來,遠處的山裡的越來越不清晰。清澈的泉水和太陽的余暉染成一色,田裡的麥苗在享受著春暉。
H. 形容夜景的優美句子
鍾聲悠然的傳來,伴著朦朧的夜色,伴著清涼的夜風,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置之度外,輕輕地吸了一口氣,似乎有淡淡的花香,悠遠的淡淡的而又沁人心脾,這是一年中故鄉最美好的時光,因為,冬天太乾冷,秋天太破敗,夏天又太炎熱,只有在這春的時候,在萬木蔥蘢,百花尚未完全盛開的時候,身心也是最愜意的,尤其是在夜晚,在夜色闌珊的時候。
月光傾瀉在池塘水面,像滑落的絲一樣。風一吹,水面起了波瀾,水中的月亮成了破碎的玉片,漂浮在水面,打破了原有的寧靜。
月光灑下,如輕紗般將萬物覆蓋。穿過樹葉的縫隙,地面上點點的銀光,拼湊出一幅幅美麗的圖案。
馬路旁,一排排路燈照耀著黑夜,使夜不再黑暗;馬路中,一輛輛汽車飛馳著,使夜不再寂寞;房屋上,一串串裝飾燈裝扮著房屋,使夜不再醜陋……瞧,那個十字路口處走出了一曲歌。等紅燈的汽車發出的喇叭聲,過馬路的自行車發出的按鈴聲,還有那行人道上路人發出的說話聲,整條街奏成了一曲吵鬧又煩亂的樂曲。
月光下的池塘,是那麼平靜,宛若一面鏡子倒映著天上的雲和月,還有那美麗的月暈,一起構成一幅色澤鮮明的水墨畫。偶爾,魚兒會躍出水面,泛起漣漪,打碎這面鏡子。月光像在水面上灑了一層碎銀,晶瑩閃亮。
月光下的羅浮,是嬰兒熟睡的臉,甜美,寧靜。高大的藤蔓爬滿屋牆,將它小心地藏在自己的懷抱里,猶如可愛的母親保護著自己的孩子。
雪白的柱子上纏滿了藤蔓,走廊頂上則爬滿了五角的葉子,葉子與葉子緊挨著,偶爾漏出幾縷光,透過去觀賞天上的星星,你會覺得那是人的眼睛在向你眨眼。
我離開了東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廈,我來到了上海黃浦江邊,這時,夜幕降臨,夕陽照著江上,雷峰塔的雷峰夕照。大江的江水不斷的沖打著大壩,好象是給大壩洗澡一樣,有時,江水濺到臉上,感到很舒服和刺激,好象是大江給的一個吻。
細碎的月光灑在鋪滿落葉的草地上,腦海里浮現的都是童年的回憶,落葉片片,泥土與枝葉的氣味遊走在空氣中,給予我故鄉的熟悉感。
現在,河流已經沉浸在濃重的夜色中,它那豐滿而袒露的胸懷正在均勻地呼吸著,好象在消除白晝的疲勞。在鄰近的一座峰巒後面,彎彎的月牙正從那升起,它在暗藍色的天空中緩緩移動,冉冉升到了中天,繁星在靜靜地閃爍。
舊世界三大夜景是香港維多利亞港、函館和那不勒斯三處夜景的合稱。其中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夜景被稱為三大夜景之最。
2012年世界新三大夜景出爐分別是中國香港、摩納哥、日本長崎。
世界新三大夜景是夜景觀光大會事務所對日本全國3500名夜景鑒賞師進行問卷調查,除了實地考察外,在對「能享受夜景的魅力」「認真對待夜景觀光」進行評價的全部11個項目上均取證調查。
香港尤其是維多利亞港夜景符合全部項目,得到了夜景觀光地多、富有多樣性,以及夜景觀光准備充足等評價。
I. 描寫烏鎮黃昏時的句子
我的感覺也許強烈
烏鎮,美,覺得她的美高於周庄,高於同里
黑色的屋面,回狹窄曲折的崎嶇的石答板路
和周庄同里相比
烏鎮多了很多江南朴實的小鎮的氣息,很貼切,很自然
鎮,安靜的那種
屋,黑色的那種
橋,小小的那種
水,細細的那種
路,青苔的那種
人,秀氣的那種
木,雕刻的那種
給人覺得烏鎮的一切一切都是很小,很嬌小
嚮往,朴實的烏鎮,安靜的,潮濕有青苔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