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野外生存工具及方法
一、必帶裝備
背囊
背囊容量的大小與野外生存的天數有直接關系,一般不應小於50升。圖中所示的是美軍原品LC-2軍用背包,容積49升。其優點是採用外框架式結構,包與人體背部散熱,可調肩帶和S腰帶使該包容易掌握平衡。外框架也方便加掛睡袋等物品,定點存放的基本方法。
繩索
縱橫野外,最大的目的就是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而有些地方根本就沒有路,此時繩索就顯得極為重要。專用攀岩繩和鎖扣最好,但價格偏高,不過可以到附近的建材店看一看,建築工人使用的安全繩和鎖扣是物美價廉的代用品。一般登山繩索長20m左右即可。登山不同於攀岩,超過10m的懸崖峭壁對於普通人來說是「禁區」。
登山鞋
說到野外生存用鞋,好多朋友會想到運動鞋,有些地方乾脆把運動鞋叫做「旅遊鞋」。其實,運動鞋分籃球鞋、網球鞋、跑鞋、多功能鞋和戶外鞋等許多種,除戶外品越戰叢林戰靴,橡膠底加防刺鋼板,真皮鞋面全棉鞋腰,防滑透氣,能很好地保護腳部和踝骨。
電筒及熒光棒
電筒的功用不說大家也知道,野外生存用的電筒要求照射距離不小於50m,電池使用時間不小於5小時,電筒自身至少達到30m深能防水,電筒配有備用燈泡。圖示的PETZL電筒不僅滿足不了上述要求,還可以通過附件把電筒戴在頭上,使夜行者的雙手解放出來做其他的事情,十分方便。
熒光棒輕便,小巧,發光時間長,成本低,在實際應用中可以作為照明或求救的光源。熒光棒的發光時間目前可由4小時~48小時。使用時將熒光棒輕輕彎曲,折斷塑料管中的玻璃管,輕輕搖動即可。熒光棒中的液體不可食用,且具有一定的黏附性。如果泄漏:容易污染傢具、地板、衣物、皮膚等,若出現以上情況須及時清洗;如果熒光棒中的液體進入眼睛中,須及時用清水洗凈或就醫。
指北針
目前,幾乎每一家軍品店都有不同制式的指北針出售,小到可戴在手錶上的充液式簡易指北針,大到地質勘探用的水平式指北針。去野外探險,建議還是使用專用指北針為好。圖中為軍用65式指北針,具有指向、測距、量角、地圖比例尺測距等多種功能。其實指北針同相應的地圖配合使用時作用最大,出發前應充分掌握指北針的使用方法。
求生哨
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軍用哨子,但在荒郊野外,遇險者如果採取喊「救命」的方式來引起救援人員注意的話,不到15分鍾就會喊得聲嘶力竭,而一個小小的塑料哨子,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能吹響它,而且,在探查出路,尋找水源時,事先約定好的哨間長短和不同組合,都是野外近距離聯絡時最方便和最簡捷的通信方法。
求生小型組合工具美國萊則曼WAVE組合工具鉗是野外作業的上上之選。下圖中所示為「瑞士冠軍」萬用工具刀,具有42項功能,被稱為野外工作者的「百寶箱」,建議配合原廠的皮革刀套一起使用,因其尺寸不大,完全可以掛在腰間,以免野外急需使用組合工具時在背囊中翻來翻去。
求生刀具
求生刀具,全龍骨,熱處理合格,長度在20~24cm,無背齒等多功能(功能越多性能越不可靠) 的刀具。
手錶
相對於一般的手錶,野外生存用表除精確還應至少做到防水和具有夜光功能。圖中的手錶除滿足上述條件外還具有即時方向測量功能,每隔2小時自動氣壓測量功能(260hpa~1100hpa,即0。26~1。1大氣壓),根據氣壓變化記憶圖了解未來氣候變化的功能,-10~60度氣溫測量功能,-700~10000m高度測量功能,1/100秒錶功能等多項功能,因此該表也被稱為「脘式登山計算機」。
通信工具
現在手機在中國比較普遍,但作為野外探險活動,活動范圍多在人煙稀少的地區,手機信號未必覆蓋得到,同時頻繁的野外通信聯絡使用手機也不經濟。圖中所示的小型對講機,由3節5號干電池提供電源,也可以使用相同數量的可充電電池,開闊地通信距離3~5km,12頻道,LCD照明,具有體積小、重量輕,通話質量好的特點,是野外遠足的首選。
帳篷
在野外,帳篷的主要功能是防風、禦寒、避免昆蟲及小動物滋擾,保證使用者能夠得到良好充分的睡眠,對保持使用者的體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野外帳篷常見的有「人」字型。圓頂型等多種款式,使用者應按所要前往地區的季節和氣候等情況選擇適用的類型,並要在出發前學會怎樣搭建。圖中是一頂圓頂型雙層雙人帳篷,防風、防潮、防蚊,四季適用。
睡袋及防潮墊
睡袋通過內里的填充材料不同,以達到不同的保溫效果,使用者應根據所要到達的地區的氣溫來選擇不同保溫效果的睡袋。野外生存用的睡袋至少要達到防潮、保潮透氣、質量輕、體積小的基本功能要求。題圖中所示的羽絨睡袋除滿足上述要求外還有一個可拆下的內襯,方便清潔和使用;防潮墊一面塗有金屬膜,除防潮外政治家多種用途。
生火工具
在野外,生火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把望遠鏡的凸透鏡卸下,在陽光明媚的郊外,可以用它輕易地點燃報紙,野外用的生火工具主要還是火柴或打火機,題圖中所示的火柴分別為野外防風火柴和野外防水火柴,其中防風火柴在使用時應捏住火柴的木桿部分,以免燒傷手指,野外出行,防風打火機以其結構簡單、性能可靠的特點也深受行家們喜愛。
水壺
有人做過測試,一個普通人,在斷糧的情況下大約可以存活30天,而在同時斷水的情況下最多隻可以存活7天,足見水對於野外生存者的重要性,一個普通人每天至少要消耗掉2升的飲用水,這也是野外活動准備食水的基本依據。題圖中的水壺為鋁合金製品,容量為1.5升,水壺下端配有一個鋁合金的飯盒,大小剛好可以煮一袋方便麵,十分實用。
望遠鏡
置身野外,觀察野生動植物,尋找水源,判定行動方向等都少不瞭望遠鏡,而野外觀察用望遠鏡倍數一般應在7-12倍之間,且最大物鏡直徑不應小於35mm,因為小於7倍的望遠鏡觀察距離有限,大於12倍的望遠鏡在手持觀察時晃動太大。圖中的俄羅斯產12*45軍用望遠鏡,全鋁合金鏡身,鏡內充氮,有分劃線,在觀察的同時能方便測距。
收音機
在野外,小小的收音機可能是你了解身後文明世界相關信息的唯一渠道,新聞和天氣都應該是你所關心的內容,午夜的帳篷內,收音機里傳出的歌聲,也許會令你終生難忘,圖中的這台收音機具有AM/FM兩個波段,可以電腦自動尋台,除耳機外還帶有外響喇叭。耳機連線也是軟的鞭狀天線,在野外特別適用。
照相機
無限風光在險峰,隨著照相技術的普及,大家都希望把野外探險的過程拍成照片或DV(數字化視頻)錄象,以便日後同朋友們共享這段美好時光,出行前應確認照相機或尋象機電力充足,膠卷和尋象帶有備份。圖中的照相機只有一盒煙大小,採用鎂合金製造,28mm廣角鏡頭,有自動曝光、光圈優先曝光兩種曝光方式,曝光度±2檔可調,取景器還可顯示快門速度等資料。
備用食品
野外活動的食品,應根據個人口味和具體行程制定好食品攜帶計劃,這些食品不但要能果腹,還要提供野外活動所必需的熱量,因在野外隨時可能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以防萬一,備用食品是必不可少的。題圖中所示的90壓縮干糧,由麵粉、白砂糖、精煉油、葡萄糖粉、奶粉、精鹽、人參皂甙等原料製成,凈重250g,可提供5248KJ的熱量。
以上就是野外生存活動常用的一些裝備,其他還有寸具、急救包等物品,集齊上述常用的一些裝備,除了少一支步槍以外,你的基本裝備幾乎可以同正規軍隊媲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在野外為所欲為,請牢記,我們是大自然的孩子,對大自然要時刻存有「敬畏」之心,愛護自然,尊重自然是保證野外生存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
二、生存方法
尋找水源
憑借靈敏的聽覺器官,多注意山腳、山澗、斷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聲,有無蛙聲和水鳥的叫聲等。如果能聽到這些聲音,說明你已經離有水源的地方不遠了,並可證明這幾的水源是流動的活水,可以直接飲用。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把風吹樹葉的「嘩嘩」聲當做流水的聲音。 嗅過鼻於,盡可能地嗅到潮濕氣味,或因刮風帶過來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後沿氣味的方向尋找水源。當然這要有一定經驗積累。
觀察憑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去觀察動物、植物、氣象、氣候及地理環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根據地形地勢(地理環境),判斷地下水位的高低。如山腳下往往會有地下水,低窪處、雨水集中處,以及水庫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轉彎處外側的最低處,往下挖掘幾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漿較多,需凈化處理後,方可飲用。
睡袋使用
睡袋是有技巧的。不會「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溫下(零下5度)也會感到冷,那麼怎樣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時,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並不發熱,它只是有效地將體溫流失減低,下面的條件會幫助你睡得更暖和。 避風防潮在野外,一個擋風的帳篷能提供一個溫暖的睡眠環境。在選擇營地時,不要選擇谷底,那裡是冷空氣的聚集地,也要盡量避開承受強風的山脊或山凹。一張好的防潮墊能有效地將睡袋與冰冷潮濕地面分開,充氣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兩張普通防潮墊。
保持睡袋乾爽睡袋吸收的水分並非主要來自外界,而是人體,即使在極寒冷的情況下,人體在睡眠時仍會排出起碼一小杯的水分。保溫棉在受潮後會粘結而失去彈性,保溫能力下降。如睡袋連續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陽下晾曬。經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溫棉保持彈性。
多穿衣服一些較松軟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將人與睡袋之間的空隙充填滿,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強。
睡前熱身人體就是睡袋的熱量來源,如臨睡前先做一小段熱身運動或喝一杯熱飲,會將體溫略為提高並有助於縮短睡袋的變暖的時間。
備急救箱
在野外,沒有人能夠預料發生什麼事情。一個急救箱可以延長你的生命,務必隨身攜帶。急救箱存放著以下各項物品,以備基本急救之用∶
①綳帶不同的闊度及質料,以處理不同面積及種類的損傷。
一般有:紗布滾動條綳帶:適用於處理一般傷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彈性滾動條綳帶:具彈性,除應用於處理傷口外,更可應用於處理一般拉傷、扭傷、靜脈曲張等傷症,以固定傷肢及減少腫脹。三角綳帶:三角綳帶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闊窄不同的綳帶。通常作手掛使用,承托上肢。 ②敷料由數層紗布製成,質地柔韌。主要用作覆蓋傷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較多的傷口,可加厚覆蓋。
③敷料包敷料包由棉墊和滾動條綳帶組成。用棉墊〔即敷料〕覆蓋傷口,然後用附帶的滾動條綳帶加以固定。
④消毒葯水介紹幾種常用消毒葯水的用途:
1.龍膽紫(紫葯水):加快傷口結痂,加快傷口癒合。
2.紅汞(紅葯水):保護傷口並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傷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於破損傷口的消毒。
4.雙氧水:用於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損傷口的基本消毒。
⑤潔凈的棉花球用於清潔傷口,使用時蘸透消毒葯水。
⑥消毒膠布:通常用來處理面積較小的傷口。貼上膠布前,必須確保傷口周圍的皮膚乾爽清潔,否則不能貼得牢固。 ⑦膠布:用來固定敷料、滾動條綳帶或三角綳帶
⑧各種葯丸:如康泰克、感冒通、黃連素、牛黃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氣丸、胃葯等
⑨蛇葯: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葯、季德勝蛇葯
⑩其它:眼葯水、萬花油、止血貼、清涼油、驅風油等。
尋找路程
尋找正確路程的技巧必須通過平時的野外活動去積累。例如:平時就養成隨時參考地圖和指南針的習慣,同時積極地觀察周圍的地形以及身邊的植物來判斷正確的位置。
太陽從東方出,西方落,這是最基本的辨識方向的方法。還可用木棒成影法來測量,在太陽足以成影的時候,在平地上豎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頂端放一塊石頭(或作其他標記),木棍的影子會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30--60分鍾後,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頂端放另一塊石頭。然後在兩個石頭之間劃一條直線,在這條線的中間劃一條與之垂直相交的直線。然後左腳踩在第一標記點上,右腳踩在第二標記點上。這時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為正南方,右手是東方,左手為西面。若在陰天迷了路,可以靠樹木或石頭上的苔蘚的生長狀態來獲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樹木而言,樹葉生長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開樹木,年輪幅度較寬的一方濕長著苔蘚的一方即是北方。
利用星宿:
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極星為目標。夜晚利用北極星辨認方向的關鍵在於在茫茫星海中,准確地找到北極星。認識北極星的方法有許多種,這里介紹簡單且有效的一種:首先找尋杓狀的北斗七星,以杓柄上的兩顆星的間隔延長五倍,就能在此直線上找到北極星。一般特別地稱呼此兩顆構柄上的星為要點星球。
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時,就找尋相反方向的仙後星座,仙後星座由五顆星形成,它們看起來像英文字母的M或W傾向一方的形狀。從仙後星座中的一顆星畫直線,就在幾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極星的同樣距離處就可找到北極星。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以手錶看方位:想獲知方位手上卻沒有指南針。遇此情況,只要有太陽就可使用手錶探知方位。
將火柴棒豎立在地面,接著把手錶水平地放在地面,將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針重疊起來,表面十二點的方向和短針所指刻度的中間是南方,相反的一邊是北方。若身上沒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樹枝,盡量使影子更准確。若從事挑戰性的生存活動,記住戴上手錶,這時普通表比數字表就更有價值。因普通表上的時針分針,在必要時會成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判定方向
軍人在沒有地形圖和指北針等制式器材的情況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徵判定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陽判定方位非常簡單
可以用一根標桿(直桿),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桿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鍾後,當標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就是東西方向。與AB連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
利用指針式手錶對太陽的方法判定方向。方法是:手錶水平放置將時針指示的(24小時制)時間數減半後的位置朝向太陽,表盤上12點時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現在時間是16時,則手錶8時的刻度指向太陽,12時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夜間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北極星判定方向。尋找北極星首先要找到能熊星座(即我們人稱的北斗星)。該星座由七顆星組成,開頭就像一把勺子一樣。當找到北斗星後,沿著勺邊A、B兩顆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伸約為A、B兩星間隔的5倍處一顆較明亮的星就是北極星。北極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還可以利用與北斗星相對的仙後星座尋找北極星。仙後星座由5顆與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組成,形狀像W。在W字缺口中間的前方,約為整個缺口寬度的兩倍處,即可找到北極星。
利用地物特徵判定方位是一種補助方法。使用時,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獨立樹通常南面枝葉茂盛,樹皮光滑。樹樁上的年輪線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農村的房屋門窗和廟宇的正門通常朝南開。建築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積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大岩石、土堆、大樹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則易生青苔。
在野外迷失方向時,切勿驚慌失措,而是要立即停下來,總冷靜地回憶一下所走過的道路,想辦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標志重新制定方向,然後再尋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退回於原出發地。
在山地迷失方向後,應先登高遠望,判斷應該向什麼方向走。通常應朝地勢低的方向走,這樣容易碰到水源、順河而行最為保險,這一點在森林中尤中為重要。因為道路、居民點常常是濱水臨河而築的。
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而令人無所適從時,首先要明確要去的方向,然後選擇正確的道路。若幾條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無法判定,則應先走中間那條路,這樣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錯了路,也不會偏差太遠。
行進方法
在山地行進,為避免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應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沒有道路,可選擇在縱向的山樑、山脊、山腰、河流小溪邊緣,以及樹高林稀、空隙大、草叢低疏的地形上行進。要力求走梁不走溝,走縱不走橫。
行進時,能大步走就不小走。這樣幾十公里下來,可以少萬許多步。疲勞時,應用放鬆的慢步來休息,而不停下來。 攀登岩石時,應對岩石進行細致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岩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確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線。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是「三點固定」法,即兩手一腳或兩腳一手固定後再移動剩餘的一手或一腳,使身體重心上移。手腳要很好地配合,避免兩點同時移動,一定要穩、輕、快,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距離和最穩固的支點,不要跨大步和抓、蹬過遠的點。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線上升。攀登時,身體稍向前傾,全腳掌著地,兩膝彎曲,兩腳呈外「八字形」,邁步不要過大過快。坡度大於30度時,一般採取「之」字形攀登路線。攀登時,腿微曲,上體前傾,內側腳尖向前,全腳掌著地,外側腳尖稍向外撇。在行進中不小心滑倒時,應立即面向山坡,張開兩臂但直兩腿,腳尖翹起,使身體盡量上移,以減低滑行的速度。這樣,就可設法在滑行中尋找攀引和支撐物。千萬不要面朝外坐,因為那樣不但會滑得更快,而且在較陡的斜坡上還容易翻滾。
河流是山區和平原地區經常遇到障礙。遇到河流不要草率入水,要仔細地觀察之後再確定渡河的地點和方法。山區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溫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時,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應當用一根午子支撐在水的上遊方向,或者手執重達15~20公斤石頭。集體涉渡時,可三人或四人一排,彼此環抱肩部,身體最強壯的位於上遊方向。
采捕食物
野外生存獲取食物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獵捕野生動物,另一種是採集野生植物。
獵捕野生動物首先要知道動物的棲息地,掌握動物的生活規律,然後再採取壓捕、套獵、捕獸卡以及射殺等方法進行獵捕。這需要在專家指導下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和實踐後才能真正掌握。下面僅簡單介紹一下可食用昆蟲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種類、食用方法。
目前,世界上人們在食用的昆蟲有蝸牛、蚯蚓、螞蟻、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蟲子、蚱猛、湖蠅、蜘蛛、螳螂等。人們對吃昆蟲雖然不習慣,甚至感到厭惡,但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維持生命,保持戰鬥力,繼而完成任務,不防一試。但是應注意,一事實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蟲體內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導致中毒或得病。
常見的可食昆蟲有,蝗蟲;浸醬油烤著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後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干炸後可食:蟬:生吃或干炸,幼蟲也可食;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蟲可生食或烤;螞蟻: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腳烤食;白蟻: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蟲:烤食。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類、地衣、蘑菇等。對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是野外自下而上知識的主要內容。我國地域廣大,適合各種植物生長,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種左右。中國常見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篤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頹子、烏飯樹、余甘子等,特別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識別,是應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見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刺兒草、薺菜、野莧菜、掃帚菜、菱、蓮、蘆葦、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過煮浸食用。
但是,一般人需要在專家指導下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這些知識,這里介紹一種最簡單的鑒別野生植物有毒無毒的方法,供緊急情況下使用。通常將採集到植物割開一個小口子,放進一小撮鹽,然後仔細觀察是否改變原來的顏色,通常變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傷病防治
蟲叮咬的防治:在野外為了防止昆蟲的叮咬,人員應穿長袖衣和褲,扎緊袖口、領口,皮膚暴露部位塗搽防蚊葯。不要在潮濕的樹蔭和草地上坐卧。宿營時,燒點艾葉、青蒿、柏樹葉、野菊花等驅趕昆蟲。被昆蟲叮咬後,可用氨水、肥皂水、鹽水、小蘇打水、氧化鋅軟膏塗抹患處卡癢消毒。
螞蟥是危害很大的蟲類。遇到螞蟥叮咬時,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鹽水、煙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盤處,或用燃燒著的香煙燙,讓其自行脫落,然後壓迫傷口止血,並用碘酒塗搽傷口以防感染。部隊行進中,應經常查看有無螞蟥爬到腳上。如在鞋面上塗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螞蟥上爬。塗一次的有效時間約為4~8小時。此外,將大蒜汁塗抹於鞋襪和褲腳,也能起到驅避螞蟥的作用。
昏劂:野外昏劂多是由於摔傷、疲勞過度、飢餓過度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臉色突然蒼白,脈搏微弱而緩慢,失去知覺。遇到這種情況,不必驚慌,一般過一會兒便會蘇醒。醒來後,應喝些熱水,並注意休息。
中毒:其症狀是惡心、嘔吐、腹瀉、胃疼、心臟衰弱等。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觸咽部引起嘔吐,然後吃蓖麻油等瀉葯清腸,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葯及其他鎮靜葯,多喝水,以加速排泄。為保證心臟正常跳動,應喝些糖水、濃茶,暖暖腳,立即送醫院救治。
中暑:其症狀是突然頭暈、惡心、昏迷、無汗或濕冷,瞳孔放大,發高燒。發病前,常感口渴頭暈,渾身無力,眼前陣陣發黑。此時,慶立即在陰涼通風處平躺,解開衣褲帶,使全身放鬆,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葯。發燒時,可用涼水澆頭,或冷敷散熱。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蘇醒。
凍傷:如發現皮膚有發紅、發白、發涼、發硬等現象,應用手或乾燥的絨步磨擦傷處,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凍傷,輕度凍傷用辣椒泡酒塗擦便可見效。如生身體凍僵的情況,不要立即將傷者抬進溫暖的室內,應先磨擦肢體,做人工呼吸,待傷者恢復知覺後,再到較溫暖的地方搶救。
蜇傷:被蠍子、蜈蚣、黃蜂等毒蟲,傷口紅腫、疼癢,並伴有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要先擠出毒液,然後用肥皂水、氨水、煙油、醋等塗擦傷口,或用馬齒莧搗碎,汁沖服,渣打外敷。也可用蝸牛洗凈搗凈後搗碎塗在傷口上。此外,蒜汁對蜈蚣咬傷傷有療效。
求救方法
放煙火:燃放煙火是最常見的求救方法。白天用煙,即在燃火上放一些橡膠片、生樹葉、苔蘚、蕨類植物等,可以生成燃煙,以便通知外界。夜晚用火應在開闊地上,向可能的居民區方向點三堆明火,用火光傳達求救信號。
光信號:白天用鏡子藉助陽光,向可能的居民區或空中的救援飛機反射間斷的光信號,光信號可傳16公里之遠。方法是將一隻手指瞄準應傳達的地方,另一隻手持反光鏡調整反射的陽光,並逐漸將反射光射向瞄準的指向即可。夜晚用手電筒,向求救方向不間斷的發射求救信號。
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是SOS,即三長三短,不斷地循環。
現代求救方法:隨著時代的展,各種現代求救設備逐漸普及,如信標機、無線電通訊機、衛星電話等設備,如果有條件可以逐步配備這些現代設備。
㈡ 請問那些野外求生節目裡面用來在野外打火的是什麼工具
那個我有好幾個,那個叫打火棒,也就是鎂棒,用小刀的背面用力刮的話會有火花,很多內野外求生的容人士必備的求生工具,火花瞬間溫度可達三千度,但是你在選擇引火物的時候還是要多多注意。
如果想買的話淘寶上就有大概5元到50元不等,但是材料都一樣的,都是鎂棒,你只要買幾塊錢的或20左右的就可以。我買的17元的,買了兩個,都可以打著火。
如果野外求生的話建議你准備一個,萬一打火機壞了,或是火柴進水了等等,鎂棒是不怕這些的,只要你不弄丟就很容易打著火花。
刀、水壺鋼杯、打火棒,這三件是野外求生必備的,簡直就是神器,不過到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刀什麼都會沒有,但是沒有打火棒你可以利用鞋帶鑽木取火也很方便,沒有裝水的容器也可以做,但是沒有刀,拿你能做的就太有限了。所有一把好的刀非常重要哦!~
㈢ 野外生存的必備物品
我認為以下幾樣是必須品。
1.背包
背包是荒野求生必備的,這就不用多說了。內
2.帳篷
野外生存也要休息容,一款好的帳篷可以避免蚊蟲叮咬,也能避免雨水侵襲。
3.飯盒
在荒野求生中,一款好的飯盒(最好帶把手)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因為飯盒不僅僅能吃飯,還能打水、加熱。
4.打火機
荒野求生怎麼能離得開打火機呢?沒有火,難道我們要吃生的嗎?哈哈,推薦美國芝寶火機。防水耐用。
5.一把順手的小刀
刀在荒野生存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防身還是掃清路障、無論是挖掘還是切割食物,都離不開刀。
6.繩索
繩索是也是荒野求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選用時,最好選用質輕量優的繩索,既能節省空間,又能保證安全。
7.手電筒
在荒野求生中,手電筒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總要面對黑夜,在這里建議買防水的手電筒。
㈣ 野外求生刀哪一種好硬度.打火棒.磨刀器一體的最好
公司介來紹:中國京鼎國際藝術品拍賣源有限公司(簡稱「京鼎國際」)China JingDing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Ding,是以經營古玩古董藝術品為主的綜合性拍賣公司,總部設於香港,公司注冊資金3000萬HKD,是經香港政府批准,審核注冊的大型國際綜合性拍賣公司。 公司簡介 京鼎國際,以定位於國際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戰略,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成熟模式來兌現公開、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承諾。在藝術品挑選、藝術品鑒定、初步估價、接收委託、運輸保管、圖錄編制、登記備案、招商展示、展覽交易、舉行拍賣、付款交割、賣家結算、國家申報、國家稅務等均以國際一流專業水準,樹立了國際化本土拍賣公司。 京鼎國際在香港以國際化標准贏得一片稱贊的時候,同時展開內地市場,徵集渠道展向全球,搭建起國際型藝術品交易平台,也促使很多珍貴文物的迴流,公司設有上海、倫敦、紐約、新加坡辦事處及北美聯絡處。
㈤ 野外求生需要帶哪些用具,注意些什麼
生火用具:打火機、火柴、蠟燭、放大鏡。其中蠟燭既可用作光源,又是極好的助燃劑
野炊用具:水壺、多功能野炊鍋、鋒利的多功能折刀、餐具
專用工具:指南針、地圖、繩索、折疊鍬、手電筒、針線、魚鉤魚線、砍刀、照相機
水和食品:熱量大的肉類、糖類、脂類、千萬別忘記帶上鹽
救生箱:解毒劑、消粉、感冒葯、腹瀉葯、雲南白葯、鎮痛葯、紗布、膠帶、綳帶、消毒葯水。
野外求生注意事項:
1、避風防潮
在野外,一個擋風的帳篷能提供一個溫暖的睡眠環境。在選擇營地時,不要選擇谷底,那裡是冷空氣的聚集地,也要盡量避開承受強風的山脊或山凹。一張好的防潮墊能有效地將睡袋與冰冷潮濕地面分開,充氣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兩張普通防潮墊。
2、保持睡袋乾爽
睡袋吸收的水分並非主要來自外界,而是人體,即使在極寒冷的情況下,人體在睡眠時仍會排出起碼一小杯的水分。保溫棉在受潮後會粘結而失去彈性,保溫能力下降。如睡袋連續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陽下晾曬。經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溫棉保持彈性。
3、多穿衣服
一些較松軟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將人與睡袋之間的空隙充填滿,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強。
4、睡前熱身
人體就是睡袋的熱量來源,如臨睡前先做一小段熱身運動或喝一杯熱飲,會將體溫略為提高並有助於縮短睡袋的變暖的時間。
㈥ 野外求生工具包括
野外求生必備的工具箱就是人類智慧結晶的一個產物,雖然裡面裝的都是些不怎麼起眼的小東西,但這些小玩意兒可以在關鍵時候救你無數次。現在來打開一個專業的野外求生工具箱,我把這些必備的小東西分成了七類,現在就來了解一下他們都有些什麼:
1、冷兵器類:取這么個標題不是為了增加噱頭,這一類工具的確應該歸類到冷兵器中。它們包括一把地道的瑞士軍刀、幾根塗了油脂的彈性鋸條和一把趁手的帕蘭砍刀。很多人平時甚至有隨身攜帶瑞士軍刀的習慣,就算在日常生活中它也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小工具刀。在野外的時候這把刀用來防身可能沒什麼用,但是用來才處理一些細小的手工活卻非常有效。鋸條主要用來對付那些比較堅固的東西,比如鋼管和大樹,鋸條輕便但卻能夠應對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如果你想在野外DIY一個棚子,那你就必須准備一把帕蘭砍刀,帕蘭砍刀在野外的作用遠遠勝過其他兵器,有一把帕蘭軍刀你可以穿越搭台密集的荊棘群,可以劈材生火,而且這種砍刀都配有一個皮套,攜帶方便。
2、火源類:防風火機是必須的,防水火柴也是。人類的文明從使用火開始,到現在用火來嚇唬野獸都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只有飛蛾敢圍著火堆打轉。但是火機和火柴都是易耗品,所以再多帶上一塊萬能的打火石,就算在潮濕的環境下你也能成功生活。另外放大鏡也被我放在了火源類,它當然也能生火,還能幫助你觀察動物的糞便和腳印。
3、針線包類:對於不熟悉野外求生的人來說,可能想像不到針線包的巨大作用。它可以在你受傷的時候縫合傷口,可以幫你縫補漏風的帳篷,還可以挑出你掌心裡的仙人掌刺。另外還可以把一根1米長的銅線也收納進針線包里,你將發現它非常有用。如果你去的地方有可能出現河流,那別忘了也放上魚鉤和魚線。
4、急救類:這個分類非常重要,你盡管多帶些也不要緊,尤其是那些本身有各種小毛病的人。在我的葯盒裡面一定會放上三種葯:腸內鎮靜劑——野外你經常會吃壞肚子,抗生素——一個小傷口也可能誘發細菌性感染,抗組胺劑——治療常見過敏症狀。
5、導航類:身為一個生活在現代文明世界的人類,一個GPS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野外裝備,但是為了防止這精巧的東西意外壞掉,還是建議你帶上一個刻度清晰的指南針。另外為了方便夜間視圖,還可以考慮配置一些β燈。
6、常用類:這一類並不好歸類,唯一的特徵就是非常常用。首先是手電筒,只要可能遭遇夜晚,你就必須准備好穿透黑夜的光。然後是一個鐵盒,它可以當收納箱、也可以當飯盒、甚至是一個鍋。最後別忘了往你的鐵盒裡放一大塊食用鹽,你的身體需要它。
7、特殊類:這一類物品在野外將發揮和本來用途完全不同的作用,並且非常有用。避孕套是非常好的防水材料,過河的時候你可以放心地把那些見鬼的小電器放進去。衛生巾主要是用來當鞋墊,吸汗性非常好,而且還可以保護腳掌。塑料薄膜可不是用來蓋大棚的,當你在低溫的環境中,把薄膜裹在身上,你就能更好的保存體溫。
㈦ 電影里綠色的好像熒光一樣,野外求生照明用的棒子,叫什麼哪有賣的
熒光棒,淘寶上就有。屬戶外用品
㈧ 野外求生需要什麼裝備
一個人出去去野外的話要帶
1要帶人要保證你沒有生病
22個t血衫沖鋒衣
3背囊或回者背包70L的
4打火石,防答水火柴,防風打火機中選擇2
5US高分子水壺全套的
61個小金屬桶可以做飯煮東西的
7 望遠鏡
8 戶外生存刀不要折刀
9 軍用折疊鏟
10 手斧
117芯傘兵繩25M
12醫療包
13手機電池。。
14指南針口哨
1590/09壓縮干糧單兵自熱食品巧克力方便麵
16小手電筒化學照明棒
17打獵武器如彈弓弩弓魚鉤線
18單兵凈水器凈水片
19刀叉筷子
20蚊香殺蟲劑驅蚊劑
21帳篷(可以不帶)
22手錶防水
23鹽。。。米1KG
24其它個人物品
建議帶吃的然後不帶帳篷自己去野外搭一個要遠離地面的庇護所自己帶來的東西不要吃去打打釣釣魚然後自己烤煮自己去取水凈化喝煮飯吃著野味看著風景很愜意額我就搞過搞了的人都說好只有自己去體驗才會感覺的到。祝你旅途愉快。
以下是我的裝備和我清晨時牌的照片
㈨ 野外生存使用美軍鎂塊還是打火棒
打火石只是叫鎂棒或者鎂條鎂塊而已,和純鎂塊沒有半毛錢的關系,打火棒鈰版鑭銣等金屬合成可直接打出火星,權而純鎂就是鎂元素,不能打火,刮成粉末可在極寒或者潮濕環境下引火,密度1.74克每立方厘米,打火石密度約7.5克每立方厘米。打火石是火源可以直接打火,鎂塊不是火源,刮成粉末卻是很好的火種,兩者用法不一樣,至於哪個更好,具體看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