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走進戶外 適合春季的幾種戶外運動方式
春季鍛煉應以動作和緩的慢運動為主,比如散步、慢跑、爬山、放風箏等,多到戶外汲取「空氣維生素」。
一、適合春季的幾種戶外運動
1、散步徒步
散步是一種十分有益的運動方式,可以一邊游覽春季的美景,一邊鍛煉身體。從街頭巷尾,到公園湖畔,邊聊邊走,消除身體疲勞,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和腸胃消化。散步量力而行,比較隨性,切勿過度勞累。徒步在一般是在城郊和鄉村間進行,專家建議,一個人每天運動量的最低限度應該是消耗300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步行一萬步所耗熱量。
提示:准備好防寒的衣物、舒適的鞋,做一做適度的伸屈運動,漫步5分鍾之後,就可加快步伐了。每天一萬步的量需要1.5小時,可以分次完成,每次至少應快走30分鍾。
2、春遊
春意盎然,不出門都覺得對不起大好時光了。和家人、朋友一起出遊周邊景點和公園,散步、跑步、打球、登山等活動。登山是一項極佳的有氧運動,山中的空氣異常新鮮,對於改善肺通氣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處,同時還能增強心臟的收縮能力。但是中老年人不適宜進行高強度的登山運動,需要有親友陪同監護下進行,可以做些舒緩、低消耗的運動,如散步、健身操、旅遊、騎自行車等。少年兒童可根據場地、時間、興趣愛好等選擇運動方式,如踢毽、跳繩、跳皮筋、放風箏等。
3、放風箏
四、易過敏人群戶外需謹慎
1、帶上口罩。對易過敏人群而言,在戶外這個龐大的過敏原里,鍛煉不當則會加重過敏。季節性過敏症患者容易噴嚏不斷、渾身難受的花粉。過敏體質者進行戶外運動應選擇空氣中花粉水平相對較低的時間段。一般來說,早上6點~9點及黃昏時分,空氣中花粉含量較高,過敏者戶外運動應避開這兩個時段。花粉通常在溫暖、乾燥、多風的天氣達到峰值,戶外運動時必須戴口罩,防止吸入過多花粉,運動結束後應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去除鼻腔內殘留的花粉。
2、戴上帽子。有專家表示,戴上帽子是防止花粉沾染頭發的關鍵。對於不是每天洗發的人群尤為重要。建議,出門戴上棒球帽既可防止花粉等過敏刺激物沾上頭發,又可防止曬傷。
3、保護眼睛。為了保護好雙眼,戶外運動時應戴上運動眼鏡。如果戴普通眼睛,最好將眼鏡腳用皮筋系牢固定於頭部,防止眼鏡脫落。林恩博士表示,如果花粉不進入眼睛,過敏的煩惱就會少很多。
4、及時洗浴。戶外運動之後,過敏症患者最好盡快洗個澡,沖掉粘在身上的花粉。否則這些花粉可能會在戶外運動數小時後對身體造成刺激。林恩博士表示,如果選擇晚上鍛煉,那麼上床之前應徹底清洗,否則花粉可能會加重夜間過敏症狀。
5、多喝檸檬水。春季戶外運動也仍然要遵循一些常規運動注意事項。最重要的是,應該補足水分。多喝水,均衡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項研究發現,從植物性食物(如番茄、檸檬等)中攝取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於減少過敏症狀。
B. 體格鍛煉有哪些原則
(1)循序漸進。應根據嬰兒的生理特點
C. 體格鍛煉的6個原則
體育鍛煉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循序漸進的原則;
2)全面鍛煉的原則;
3)經常性鍛煉原則;
4)區別對待的原則;
5)准備與整理活動原則。
D. 孩子體格鍛煉要重視
孩子不是溫室里的花朵,要適應生活中的每個條件。提高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必須從小開始體格鍛煉。在保健醫生的指導下到大自然中去,通過日光照射、水的刺激、溫度變化和全身活動等,從中可以增強孩子的呼吸、循環、消化、神經等系統的功能,對孩子的茁壯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積極開展「三浴」鍛煉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氣和水等自然因素來促進寶寶的體質。這是因為:
①新鮮空氣中氧的含量高,能促進新陳代謝。冷空氣可使血管先收縮後擴張,血管擴張的靈活性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就強。
②日光中有兩種光線,對人體健康很重要。一種是紅外線,照射人體後,能使血管擴張,增強新陳代謝,使全身感到溫暖;另一種是紫外線,照射在人體的皮膚上,可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可以預防佝僂病。適量的紫外線還可增強全身功能,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
③多接觸水,主要是利用水的溫度和水的機械作用,給人以刺激達到鍛煉的目的。水的導熱性強,能從體表帶走大量的體熱。低溫的水再加上水流的強度,可使全身體溫調節功能反應加強,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對外界冷熱氣溫的適應能力。
開展體操等鍛煉活動在保健醫生的指導下,要根據年齡特點積極開展體格鍛煉,這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體格發育,面且通過鍛煉還可增強抵禦疾病和改善神經系統活動能力。在鍛煉時一定要適度,不可操之過急。
①嬰兒期由被動體操開始,繼而做主動體操,同時可結合大運動的發育過程進行相關的鍛煉。
②幼兒期的體育活動包括基本動作和基本體操兩大部分。基本動作應結合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走、跑、跳、投擲、鑽爬和攀登等動作,以游戲或體育游戲的方式進行,在游戲中熟練了這些動作,使體格得到鍛煉。此外,還可配合進行模仿操、徒手操、輕器械操,以及隊列、隊形進行訓練。
③4~6歲由於這個階段身體更壯實,體力更充沛,可根據不同年齡進行相應的體操及跑步等體育鍛煉。
孩子的早期智力要開發要培養孩子為有用的人才,就必須進行早期教育。有人說:「孩子小,吃飽了睡足了就行了,不需要什麼教育。」這種觀點顯然是不對的。早期教育是指從出生到4~6歲期對小兒進行的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抓住不同年齡智能發育的關鍵期,有針對性進行各種教育,以充分開發其智力潛能,這對促進整個0~6歲兒童的智能發育,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做好早期智能開發,家長應在保健醫生的指導下,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E. 特殊體質幼兒鍛煉的適宜的體格鍛煉有哪些
嬰幼兒進行體格鍛煉意義重大。
①促進嬰兒的生長發育。
②改變嬰兒的體質,提高其健康水平。
③增強嬰兒的胃腸道、呼吸道等生理功能,並可調節血管的張力,促進血液循環。
④可促進嬰兒神經心理的發育,有利於嬰兒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和抑制趨於平衡。
⑤有利於體弱的嬰兒及患兒的機體健復。
⑥改善機體體溫調節的能力。
(1)體格鍛煉的原則。
①循序漸進。應根據嬰兒的生理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進行。結合嬰兒的年齡特點和機體的健康狀況,合理地安排鍛煉方式及運動強度,採取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短到長、由小量到大量的原則逐步進行體格鍛煉,以保證嬰兒神經、呼吸和心血管各系統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②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嬰兒的神經活動,主要是經皮層下中樞進行的,只有經反復多次以及經常的刺激,才能在大腦皮層產生並建立有機的聯系,所以只有持之以恆的鍛煉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③在鍛煉的過程中注意「5結合」。鍛煉與營養相結合、鍛煉與生活制度相結合、鍛煉與睡眠相結合、鍛煉與護理相結合、鍛煉與教育相結合。
④要進行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體格鍛煉前要進行適當的准備活動,鍛煉後要有整理活動,以適應機體的需要,利於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適應性。
⑤仔細觀察嬰兒鍛煉後的反應,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2)體格鍛煉的方法。
①日常生活中的體格鍛煉。開窗睡眠。2~6個月的嬰兒可養成室內開窗睡眠的習慣,最好從夏季開始;戶外活動。嬰兒滿月後即可抱到戶外去接觸室外的新鮮空氣,以夏季開始為宜。6個月以內的嬰兒每天1~2次,每次由15分鍾漸增至2小時。一年四季戶外活動的時間要以氣溫的變化來決定嬰兒活動的時間。
②體操——嬰兒被動操。2~6個月的嬰兒適合做嬰兒被動操的鍛煉。即嬰兒在媽媽有節奏、有口令的幫助下完成被動體操。其目的主要是促進嬰兒基本動作的發展。一般每天可做1—2次,每次4~5節,以後漸增至7~8節。
③「三浴」的鍛煉。
空氣浴:主要是利用氣溫與人體皮膚表面溫度之差形成刺激。氣溫越低、作用時間越長,刺激強度越大,可達到促進機體新陳代謝的目的。空氣浴也應從夏季開始過渡至冬季,從室內過渡至室外。一般每天1次,從每次2~3分鍾起,以後漸增至10分鍾左右。
日光浴:日光中的紅外線可擴張皮膚血管,增加血液循環,對心肺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日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抗佝僂病的生物學作用。所以日光有益於嬰兒的健康。對於2~6個月的嬰兒,以每天1次為宜,每次開始為2分鍾,以後漸延至10分鍾。氣溫在22℃~26℃左右,上午10時是進行日光浴的最佳條件。
水浴:水浴有5種方法,即溫水浴、冷水洗臉、冷水擦澡、冷水沖淋和游泳。然而對於2~6個月的嬰兒則以溫水浴為宜。此期嬰兒臍帶已全部脫落,可進行全身的溫水浴,又稱為浸浴。浸浴要求室溫應為20℃~21℃,水溫應為35℃~36℃,每次浸浴時間不得超過5分鍾。
此外,「三浴」鍛煉的順序應為空氣浴在先,然後是日光浴,最後才是水浴。
F. 生活中什麼運動最好鍛煉體格
每天堅持跑步
G. 幼兒體格鍛煉有哪些項目
幼兒體格鍛煉的項目有很多比如說跑跳爬盤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幼兒體格鍛煉的一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