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在野外尋找化石
哦,我學地質的時候學過一些有關方面的東西。化石一般在海底隆起地帶版,山上的石頭如果是頁權岩保存化石會好發掘一些,還有還可以從煤層里找一些古代植物的化石,不過很難碰到,要綜合分析這里以前的地榮地貌、氣候、周圍環境等等,找化石還需要運氣和勇氣的。
② 怎樣才能更完整地挖掘出化石來
很多化石都是從大海、湖泊的泥砂、礫組成的地層中挖掘出來的。化石是從前的生版物,也是形成地層的主要權成分之一。
在動手挖掘化石之前,首先應該詳細調查一下埋藏化石的地層。這是了解化石在什麼時代、什麼情況下產生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了解了地層的分布情況,才能在不同地點挖掘出多件同一種化石。
這和挖紅薯不一樣,為了不損壞化石,有時要把化石和周圍的岩石一起挖出來。另外,順著地層的堆積面挖也是一個竅門。
工具可以用鶴嘴形挖化石用錘子或用錘子敲打鑿子。此外,還需准備一些收拾整理化石用的舊報紙和塑料袋。勘察地層需要地圖、皮尺。勘察地層分布情況需要磁鐵或測斜儀(方位磁鐵和水平儀)。如果上述工具都已備齊,就可以動手挖掘化石了。
③ 野外採集化石是地質錘該如何使用(專業人回答,外行走開)
第一,你的地質錘必須是沉積岩區工作時使用的地質錘,就是有一個鴨嘴一樣的尖頭,另一端是比較鈍的一個平頭(岩漿岩區的地質錘,尖頭是比較尖的,略呈錐狀)。
第二,採集化石的時候要看化石的圍岩是什麼類型,如果是產於板狀的頁岩、鋁土岩等岩層當中,採集的時候需要先利用地質錘的大頭進行敲擊,注意用力不可過猛,用力過猛會造成岩石嚴重破碎(破碎是不可控的),輕輕敲擊,多麼小心都不為過。如果圍岩的層理縫內已經比較疏鬆,允許的情況下(能採下比較大的一層)就可以用尖頭把它撬下來。
第三,採集的圍岩需要有一定的大小,如果你能看到化石,那麼比較容易確定採下圍岩的大小,如果是看不到化石的(比如懷疑含有魚化石的薄板狀頁岩),那麼要多采一些圍岩。
第四,採集下來的含化石圍岩,如果板狀的層理之間比較疏鬆,可以用平口螺絲刀,或者用金屬片,或者用一把鑰匙,撬開兩層圍岩,如果層理之間不夠疏鬆,可以試著用地質錘大頭沿層理方向輕輕敲打,但是千萬小心不能砸壞,力度自己掌握。
第五,如果化石產出在塊狀的碳酸鹽岩、泥岩等岩石當中,要盡可能將大塊的圍岩連化石一起採集下來(必要的時候要使用小型的岩石切割機,這是地質錘的局限性),室內工作的時候再進行圍岩的清理。
④ 什麼地方可以自己挖化石收藏
山區里都有 反正跟俺有緣的 一般的都不撿的 浪費體力的
⑤ 野外採集古生物化石需要哪些工具
野外採集化石的工具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採掘工具,第二類是包裝和修復工具,第三類是安全防護工具。這三類工具缺一不可。
採掘工具主要有錘子、剔針、電鎬、鏨子等。採掘工具的選擇要根據岩性的松軟和化石的保存類型來定。就地質錘而言,化石發掘用的錘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尖頭錘,另一種是平頭錘,兩種錘子在不同的岩石上使用時各有長項。當化石是三維保存,且岩石相對堅硬時,尖頭錘能比較輕松地清理圍岩;而當化石是平面保存的時候,特別是當化石保存在具有層理結構的頁岩或泥岩中時,用平頭錘和尖鏟子比較方便。鏨子種類和規格的選擇也是根據岩性而定,圍岩很硬時(例如石灰岩和砂岩),就要用到尖銳的鏨子,使用時鏨刃要鑿進岩石中5~7厘米;但碰到諸如板岩和頁岩這種硬度低的圍岩時,就會用到刃部寬一些的鏨子。
包裝和修復工具主要有加固劑、標簽、記號筆、報紙、棉紙、紙箱子、標本袋、膠帶等。對於重要的大型脊椎動物化石,必要時還需要提前訂制套箱。
野外作業的安全防護工具更是必要的。使用錘子和鏨子鑿擊岩石時,碎屑可能會崩到眼睛,十分危險,因此,護目鏡就是必備的防護工具之一。此外,在鑿擊作業中,稍不注意,錘子沒打中鏨子,就會打在手上,因此,給拿鏨子那隻手戴上皮手套,可以避免手被打痛或者打傷。當在懸崖或者陡壁的採石場內作業時,要戴上安全帽,避免被落石擊傷。
⑥ 野外發掘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流程是什麼
(1)在野外發現大型脊椎動物骨骼化石後,確定化石的分類位置、記錄埋藏狀況、估算化石大概年代與地層層位,對其原始埋藏狀況進行拍照和攝像,並根據發現地點和發掘日期及發現順序進行野外編號。
(2)用稀膠(硝基清漆1份加硝基稀料8~12份攪勻即可)對暴露在岩層表面遭受風化作用的化石進行滲透式加固。其原理是,滲透性強的硝基稀料使硝基清漆滲過化石表層,進入化石內部,充填在化石礦物顆粒之間的孔隙中,乾涸後對礦物顆粒起到連接作用。現在國內外大規模的野外發掘均採用這種方法對化石進行加固,但該方法使用的前提條件是化石和岩層必須乾燥無水分。在實施加固前需要對原地破碎的化石進行對茬復原,並復位。
圖3-1 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地點為雲南祿豐縣,照片由高源提供)
(3)在大致確定所發現化石個體的分類位置及頭、軀干、四肢和尾部的埋藏走向之後,在離化石邊緣5~10厘米的地方向下開鑿發掘槽。槽寬是化石個體寬度的2~3倍,槽深是化石厚度的1.5倍。發掘槽完成後,化石個體在發掘槽中應該是一個孤島狀態,孤島根部的橫截面呈倒梯形,以便化石孤島在經浸滿石膏漿的麻袋布纏繞多層並固結後,翻轉時不致漏空。
(4)將5~6層軟包裝紙鋪在化石表面,用筆刷沾水把軟紙按化石的形狀浸透,使濕的包裝紙與化石之間緊密貼合,無縫隙。這樣,在經石膏漿麻袋布多層纏繞後,軟紙便起到隔離層的作用。如果化石體積和重量較大,應在浸透石膏漿麻袋布纏繞時,中間加木片或者樹枝進行加固,以便在日後運輸搬運過程中保持化石的堅固性和整體性。此過程又稱為製作「皮勞克」。對於十分珍貴或者完整的化石,也可以採用套箱法,即做一個無底無蓋的木箱,將化石孤島套在中間,再將化石孤島和木箱內壁之間的空間用石膏漿灌滿,當固結為一個整體後再釘蓋,整體翻轉後再釘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聚氨酯發泡材料充填,以減輕套箱的重量,便於運輸。
(5)用15~20厘米寬、100厘米左右長的浸透石膏漿的麻布袋將化石孤島纏繞5~6層,待固結後,用錘子和鋼釺沿化石層底部沒有被石膏麻袋布纏繞的部分平行鑿開,也就是將已被石膏麻袋布纏繞保護的化石層與下部接觸岩層分開。翻轉過來後,再把剛剛暴露出來的化石層圍岩用石膏麻袋布封口,使「皮勞克」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
(6)待「皮勞克」被野外陽光曬干後,再進行編號、登記、運輸。
⑦ 怎樣才能更完整地挖掘出化石來
因為化石埋藏形態有好幾種,所以不同形態的化石會有不同的清理方式:(一)板狀化石板狀化石大多屬於海相沉積或是湖泊沉積,一般以魚類及昆蟲等化石居多。目前比較有名的產地;如德國的Solnhofen(曾發現始祖鳥、翼手龍)和 Holzmaden(發現魚龍、蛇頸龍);美國懷俄明洲(發現種類繁多的魚類和棕櫚樹葉)等。此類型化石在挖掘出土時,都是一片片石板,當石片上檢視出有化石時,往往只是該化石的一部分,由於此類型化石在地底時承受極大的壓力,所以骨骼部分幾乎都被壓成扁平狀,但是卻能保存完整的動物骨骼,甚至皮膚特徵也形成印模,有時連足跡也能保留下來(如蝦子,馬蹄蟹等)所以在清理此類化石時,一般使用山型雕刻機,將附著在化石印模上一層薄薄的岩板刮除,但必須小心注意細微部分,如魚的鰭,蝦子的腳,觸須等部位,並把化石整個完整地修飾出來。(二)結核性化石動物在死亡被泥沙快速掩埋後,因為壓力與溫度的關系,使原來動物本身肉體的汁液向四周擴散而與泥砂膠結在一起,待形成化石後其周圍的部分會變得較為堅硬(相對於同一層位的岩石),所以當此岩層被擠壓上升,露出地表受到風吹雨淋的風化作用時,此化石因周圍岩石較硬,不易受風化而保留下來形成類似球狀體,稱為結核性化石,較常見的如螃蟹、菊石、魚。清理結核性化石的困難度相當高,因為其圍岩一般而言相當堅硬,而化石本身又相當脆弱,所以首先用振動或雕刻機將大部分圍岩清除,待接近化石細微部分時,則改用噴砂機清除剩餘的岩石,但不可傷到化石本身,所以要非常地小心,手的穩定度也要夠,最重要的還是經驗,必須要控制好噴砂侵蝕岩石的速率,一但過頭就容易傷到化石。(三)立體骨架式大型脊椎動物立體骨架式大型脊椎動物此類化石最難清理,因為其體型較大,且往往取得時只是殘缺的片斷。再加上受地殼變動的關系,變形、部分毀損(缺手,缺腳,缺尾巴)也相當常見。在動手清理之前,必須對此動物的骨骼結構相當了解,或是要找出相近物種的骨骼圖進行比對,並且要記錄每一塊骨骼在挖掘時的埋藏相同位置。清理此類化石所需的工具種類最多,因在野外挖掘時,為避免傷到化石本身,往往會保留相當多的岩石在骨骼化石上,所以首先要使用較大型的振動工具,將大部分的岩石清除,再來便用中、小型振動式雕刻機將每一塊骨骼分離,並將圍岩清除,若是較細微的部分,仍需使用噴砂機清除細縫及表面的岩石。有些化石已露出地表或接近地表很長一段時間,有受到風化侵蝕的現象,造成部分骨骼特別的松軟,若遇上這種情形,則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在化石固化上,通常一方面要小心清理圍岩(不能傷到骨骼),另一方面要在清理完成部分的骨骼後,上固化劑(即一種特殊葯劑,可滲入骨骼深處,使其變堅硬),待所有的骨骼都清理完成後,再按照該動物的正確骨骼位置陳列開來,以確定其缺損或遺失的部分。所有種類的古生物化石在清理完成後,都必須在其表面刷上透明的化石保護液,因為化石原本埋在地底不見天日,不與空氣接觸才能保存這么久遠,一旦將其清理出來,必須再將其表面保護起來,方能永久保存。
⑧ 野外地質考察中採集化石標本算不算古生物化石發掘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第10條和第16條中明確給出了「發掘」和「零星採集」的定義,並且予以區別對待。零星採集,是指使用手持非機械工具在地表挖掘極少量古生物化石,同時不對地表和其他資源造成影響的活動。所謂的發掘,是指有一定工作面,使用機械或者其他動力工具挖掘古生物化石的活動。在多數情況下,野外地質考察中的採集活動屬於零星採集,其審批手續比發掘活動要簡單得多,但應當遵守有關採集和收藏的相關規定。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第16條也有規定,進行區域地質調查或者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因科學研究、教學需要零星採集古生物化石標本的,不需要申請批准,但是,應當在採集活動開始前將採集時間、採集地點、採集數量等情況書面告知古生物化石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採集的古生物化石的收藏應當遵守該條例的規定。
對於零星採集,《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第19條作出了更明確的規定:零星採集活動的負責人應當在採集活動開始前向古生物化石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交零星採集古生物化石告知書。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予以支持。零星採集單位應當按照零星採集古生物化石告知書中的內容開展採集活動。確需改變零星採集計劃的,採集活動的負責人應當將變更情況及時告知古生物化石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⑨ 如果私人挖掘化石,可以出售嗎犯法了嗎
第三百二十八條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盜掘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二)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集團的首要分於;
(三)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四)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並盜竊珍貴文物或者造成珍貴文物嚴重破壞的。
盜掘國家保護的具有科學價值的古人類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具體要看你挖掘化石價值如何,如果是古人類化石或者古脊椎化石,是不可以的
⑩ 化石野外觀察與採集要求
(1)選擇好進行觀察和測量的主剖面和輔助剖面。
(2)逐層細致地觀察和記錄剖面的岩石性質、岩相特徵及橫向變化、厚度變化、化石群面貌和岩層間的接觸關系。除文字描述外,必要時輔以素描圖或照相。
(3)重要的地層界線附近(如界與界、系與系、統與統之間的界線)分層要精細,一般按厘米計。化石和各種樣品按層採集。界線處應附素描圖和照相。
(4)對露頭岩性岩相全面充分研究之後,進行詳細的古生物化石採集,但也可邊觀察邊採集。
(5)逐層系統全面採集剖面上的化石。採集時應從數量上保證足以達到鑒定種的目的,對一些新類型和具特殊意義的化石(如能反映系統演化等)應盡量多采。採集時要特別注意采全生物群,不能只選保存完整或易采者,更不能偏重某類生物化石採集,所有類別的化石都要全面系統採集。化石採集中須及時編錄,不同層位、不同地點的標本不能相混。
(6)在礫岩、角礫岩中採集化石時,必須對礫石和膠接物中的化石分別採集。因為兩者所含化石的年代很可能不相同。
(7)在混雜岩地層剖面或調查路線上,要按照基質和岩塊(片)對內部物質組成分別進行詳細描述,分別採集古生物化石,因為混雜岩基質和岩塊(片)、岩塊(片)與岩塊(片)之間所含的化石年代很可能不相同。
(8)如岩層內保存有大量個體大小不同的化石時,應當收集自幼年期至成年期一系列反映個體發育的標本。
(9)在野外對所採集的化石標本整理包裝,防止損傷或遺失。有條件的情況下,應進行初步鑒定,以指導野外生物地層工作的深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