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贊美夜景的詩句有哪些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
白話文釋義: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2,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白話文釋義: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人們都在賞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家?
3,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出自清代: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白話文釋義:漆黑之夜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孤獨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螢火蟲一樣發出一點微亮。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河面好象撤落無數的星星。
4,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出自清代:曹雪芹《香菱詠月·其一》
白話文釋義:月亮掛在中天夜色多麼寒涼,月光如此皎潔月輪分外團圓。詩人們月下吟常常雅興勃發,漂泊的遊子惹恨牽愁卻不忍把她遙觀。月輪啊!你是翡翠樓邊懸掛著的玉鏡,月輪啊!你是珍珠簾外高掛著的冰盤。這美好的夜晚何必要點起蠟燭,輝煌的光彩映照著這畫棟雕欄。
5,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出自宋代:張耒《夜坐》
白話文釋義:寂靜的前庭空無一人,只有秋月仍舊明亮。夜裡的清霜將要落下,空氣中也充滿了清朗的氣息。梧桐樹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樹上的梧桐葉迎風搖擺,發出了些許聲音。
⑵ 大石湖晚上我想去有夜景嗎
大石灣晚上有夜景
你想去就去
在這個假期中
遊玩的人挺多的
⑶ 蘇軾的《東坡》譯文
【譯文】
雨點紛落,把東坡洗得格外干凈,月亮的光輝也變得清澈。
城裡的人早已離開,此處只有山野中人閑游散步。
千萬別去閑棄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裡平坦,
我,就是喜歡這樣拄著拐杖鏗然的聲音。
【賞析】
東坡是一個地名,在當時黃州州治黃岡(今屬湖北)城東。它並不是什麼風景勝地,但對作者來說,卻是灌注了辛勤勞動、結下深厚感情的一個生活天地。宋神宗元豐初年,作者被貶官到黃州,棄置閑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馬正卿看不過眼,給他從郡里申請下來一片撂荒的舊營地,蘇軾加以整治,躬耕其中,這就是東坡。詩人在此不只經營禾稼果木,還築起居室——雪堂,親自寫了「東坡雪堂」四個大字,並自稱東坡居士了。所以,他對這里是傾注著愛的。
詩一開始便把東坡置於一片清景之中。僻岡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後的皎潔月光,透過無塵的碧空,敷灑在澡雪一新、珠水晶瑩的萬物上,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確實當得起一個「清」字。謝靈運寫雨後叢林之象說:「密林含余清」。詩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謝。
詩人偏偏拈出夜景來寫,不是無謂的。這個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為市」,市人為財利驅迫,只能在炎日囂塵中奔波。唯有「野人」,脫離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詩人,才有餘裕獨享這勝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盡野人行」。這讀來極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詩,使我們不禁從「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鬧市囂塵的喧鬧氣息,又從「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處而自足於懷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盡在不言中。詩人在另一首詩里說:「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雖是詠定惠院海棠的,實際是借海棠自詠身世,正好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詩所包含的意境。
那麼,在這個詩人獨有的天地里,難道就沒有一點缺憾嗎?有的。那大石叢錯、凸凹不平的坡頭路,就夠磨難人的了。然而有什麼了不起呢?將拐杖著實地點在上面,鏗然一聲,便支撐起矯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擻地前進了。沒有艱險,哪裡來征服的歡欣!沒有「犖確坡頭路」,哪有「鏗然曳杖聲」!一個「莫嫌」,一個「自愛」,那以險為樂、視險如夷的豪邁精神,都在這一反一正的強烈感情對比中凸現出來了。這「犖確坡頭路」不就是作者腳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對待仕途挫折,從來就是抱著這種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態度,絕不氣餒頹喪。這種精神是能夠給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詩所以感人,正由於詩人將這種可貴的精神與客觀風物交融為一,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無句不是言情,寓情於景,托意深遠,耐人咀嚼。同一時期,作者有《定風波》詞寫在風雨中的神態:「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與此詩可謂異曲同工,拿來對照一讀,頗為有趣。
⑷ 贊美夜景的詩句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可憐九月初三夜,回露似真珠月似弓答。——唐.白居易《暮江吟》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曉》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清.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⑸ 天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天津風景名勝 1.文廟在天津舊城東門里,又名孔廟,因與武廟相對,俗稱文廟。是天津市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築群。大殿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後經明天順、萬曆,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擴建。清雍正年間,天津府、縣同設治所於城內,因而廟東側為府廟,西側為縣廟,均有照壁、拌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和配殿等。府廟主體建築的殿頂均用金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梁畫棟,裝飾精美。廟外有二柱三樓式牌坊兩座,明代建造,萬曆、清康熙年間重修,是天津市內僅存的過街牌樓。 2.天後宮俗稱"娘娘宮",在天津舊城區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現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於元代泰定 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為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宮內供奉著天後娘娘。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海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極好並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農歷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 天後宮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舊書籍、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等。著名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磚刻等都在這里設了專門店鋪。現在天後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沿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 3.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 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天津市薊縣西北15公里處,又因她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 山舊名無終、徐無、四正、盤龍。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 盤山是燕山山脈南緣的一段,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0公里,雄偉多姿,景色幽古,久負盛 名,曾入中國15大名山之列。遠在初唐時,太宗東征凱旋途中到此游賞,就曾贊口不絕。到明清兩代,這里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行宮、樓台比比皆是,景況空前。清乾隆第一次巡遊盤山時贊嘆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東部興建行宮"靜寄山莊",此後又27次到此巡遊。但時至本世紀上半葉,由於戰亂破壞、年久失修,建築多不復存。近10餘年,這座名山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開發,再次成為令世人矚目的游覽勝地。 盤山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有"五峰"、"八石"、"三盤"之勝,還有天成寺、萬松寺、雲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築。五峰為掛月峰、紫蓋峰、自來峰、九華峰、舞劍峰,與山西五台山相呼應,號稱"東五台"。主峰掛月峰,海拔864米。五峰攢簇,引人入勝。 由西路登山,山勢呈上、中、下三盤之狀。三盤景緻各具特色,上盤松、中盤石、下盤水,人稱"三盤之勝"。 從蓮花嶺進山,轉過刻有"入勝"兩個巨字的大石,經過四正門徑、元寶石、迎客松,便到了下盤。下盤以秀水著稱,有水質凜冽甘美的涓涓泉、名曰滴水瀨的流瀑和被譽作"立沛甘露 "的紅龍池。盤山第一大寺天成寺也建在這里,此寺始建於唐代,後經重修,現廟門匾額上的"天成寺"三字出自乾隆親手筆。寺仙正殿"江山一鑒閣"面澗背崖,雕梁畫棟,古樸雅緻。閣西有座8角13層淺黃色舍利塔,它結構精巧,風姿綽然。 繼續上行,過萬人悉,登歡喜嶺,即達中盤。中盤奇石嶙峋,或險或怪,千姿百態。"八石"中的懸空石、搖動石、天井石、將軍石等都在這里,搖動石是一塊狀似壽桃的巨石,但伸手一推它即晃動起來,令人叫絕。 登臨上盤,這里松木蒼翠,林翳蔽天,而且長勢怪異,有的似卧龍、飛鷹,有的像鳳翅、傘蓋,難怪有"上盤松"之說。攀上盤山頂峰掛月峰,真如刻在石壁上的杜甫名句,給人"一覽眾山小"的感受。峰上有座建於唐代的定光佛舍利塔,塔高12米,傳說每年除夕,塔上便有佛光閃射。 在盤山腳下的薊縣城內,有著名的千年古剎獨樂寺。據說安祿山叛唐,就是在此處誓師,他喜獨樂,故以"獨樂"二字名寺。寺內主體建築山門和觀音閣,為遼統和二年重修。 觀音閣高23米,木質,集我國木結構建築之大成,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閣內有一座高達16.27米的觀音菩薩像,是遼代泥塑藝術珍品,又是國內最大的觀音塑像。古老雄偉的獨樂寺與蒼翠雄奇的田盤山映成輝,使這一風景名勝區更加絢麗多彩。 4.水上公園、塘沽海濱、大沽炮台、張園(溥儀行宮)、掛甲寺.....
⑹ 關於指環王裡面的阿拉貢的全部資料
關於這個演員,他名叫 維果·莫特森(Viggo Mortensen)
網路 Viggo吧
http://tieba..com/f?ct=&tn=&rn=&pn=&lm=&cm=0&kw=viggo&rs2=0&sc=&un=&rs1=&rs5=&sn=&rs6=&myselectvalue=0&word=viggo&tb=on
中文資料
http://ke..com/view/666291.htm?fr=ala0_1
英文資料
http://www..com/s?bs=%CE%AC%B9%FB%A1%A4%C4%AA%CC%D8%C9%AD&f=8&wd=Viggo+Mortensen++wiki
個人網站
http://www.viggophile.net/
圖片精選
http://tieba..com/f?kz=610247988
http://tieba..com/f?kz=69709326
依舊是他的生活圖片
http://tieba..com/f?kz=636914960
他的從影生涯
http://tieba..com/f?kz=3966620
⑺ 編寫一篇劇本600字敘述清楚包括表情,動作
1.夜景內KTV包廂
包廂內圍坐著五六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女。
眾人齊唱: Happy Birthday to Qin Shu, Happy Birthday to you! 許願!許願!
秦舒十指交叉握在胸前:我希望在二十七歲前完成我當單身媽媽的願望。
2.燭光中推出字幕:80後之單身媽媽
3.夜景內計程車內
秦舒靠在於蕙肩上。
於蕙:剛才是認真的嗎?
秦舒半眯著眼:什麼?
於蕙:許的願
秦舒:我像開玩笑嗎?
於蕙側頭:是因為你爸嗎?
秦舒閉目:一半吧!
於蕙:另一半呢?因為王浩嗎?
秦舒睜開眼:不光是,或許是見過太多不幸的婚姻吧!我不想自己也陷入這相互傷害的戰爭。愛情和婚姻我都不想要,也要不起。
於蕙攬住她的肩:可是那樣會很辛苦相聲劇本
秦舒搖了搖頭:我不怕,多畫幾本漫畫和插畫,生活應該沒問題。
於蕙看向窗外:或許你是對的。當初我以為我和陳煒兩個人會生活得更幸福,可沒想到,九月閃婚,十月閃離。一切來得快,去得也快。
秦舒握住她的手:現在不是挺好么?又恢復了自由之身。
於蕙反握住秦舒:就讓我們按自己的方式活著,不要再去管那些狗屁的倫理道德,我挺你
前面的計程車師傅不時從鏡子里看著這兩個奇怪的女人。
4.日景外公交站牌下
2路車慢吞吞的靠站開門,最先擠下來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穿的細高跟鞋起碼有10厘米,而短裙卻僅能遮住屁股。結果,一個踉蹌撞到了老人旁邊的竹筐上。呲拉一聲。
高跟鞋女一手捂住前面的裙子:哎呀!我的裙子
賣花老人急忙擺手:不關我的事,你自己撞上來的
眾人都看向二人,高跟鞋女尷尬的一手按住裙子,一手抓住老人的肩膀搖了起來。
高跟鞋女:我的裙子,花兩百多買的,反正是你的竹筐掛破的,你得賠。
賣花老人嚇呆了:兩百多?我,我——
高跟鞋女:再說了,在城裡還帶個竹筐子,也不怕丟人。
林銘從站牌另一頭走過來,甩掉了揪住老人的手。
林銘:放開
高跟鞋女:你是誰?干你什麼事?
林銘:明明是你自己撞上去的,憑什麼讓人家賠?
高跟鞋女:要不是他弄個破筐子,我的裙子會破嗎?
老人拉了拉林銘。
老人顫巍巍的伸進兜里掏出了一把零錢:小姐,我只有這么多了。
高跟鞋女:什麼?就這么一點?
林銘把錢塞回老人兜里。
林銘:給你兩個選擇:一是去派出所;二是去服裝店買條褲子。如果我是你,會選擇後面一種,不過,如果你喜歡這樣到處招搖的話,我是無所謂。
高跟鞋女:你,你——
眾人勸道:算了,買條褲子趕緊穿上吧,也不知羞
最後,高跟鞋女跟在林銘後邊一扭一扭的進了旁邊的服裝店。
等她進去試褲子的時候,林銘給了老闆二十塊錢。
林銘:老闆,其餘的讓她自己補。
回到站牌下,秦舒跟他上了公交車,在車上,她悄悄的打量著他的側臉。下車後,遠遠的跟著他,看著他進了『銘羽工作室』才離開。
5.日景外戶外
一台照相機在遠處對准了林銘。
咔嚓1:咖啡廳與客人談生意
咔嚓2:酒吧獨飲啤酒
咔嚓3:健身房舉啞鈴
咔嚓4:療養院給老人削蘋果
咔嚓5:福利院給孩子們發禮物
咔嚓6:坐在一塊墓碑前,墓碑上刻著『愛妻文羽之墓』
6.日景內咖啡廳
偵探員遞過一個白色信封,秦舒打開看了起來。
偵探員:林銘高中畢業後隻身來到寧波,三年後,拿到了室內設計本科畢業證書,兩年後就在業界內小有名氣,不久就自己開了銘羽工作室。至於他的妻子,經過調查,他其實並沒有結婚,文羽只是他的未婚妻,七年前死於車禍,後來再也沒有交過女朋友,與身邊的女性也保持著普通朋友的距離。
秦舒:辛苦了。謝謝!
秦舒從包里掏出一個信封遞給他就要離開。
偵探員低聲道:順便送你個消息,後天他要出差到象山。
秦舒走出咖啡廳後才明白話的意思。
7.夜景內象山縣80酒吧
秦舒喝了半杯威士忌,臉色頓時紅了起來,將剩下的潑灑在身上,便跌跌撞撞的朝林銘坐的位置走去,佯裝醉倒在他身邊。
林銘蹲下扶她到沙發上坐下,聞到她身上濃烈的酒味皺起了眉頭。
林銘:小姐?小姐?醒醒
秦舒佯裝神志不清,緊緊的抓住他的襯衫不肯放開。
林銘:小姐,你家在哪兒?我送你回去。
秦舒把頭靠在他肩上,半眯著眼睛看著他。
林銘只好扶著她出了酒吧,帶回了賓館。
8.夜景內310客房
林銘扶她進了客房,把她安放在床上躺下就離開了。
9.日景內304客房
秦舒站在門口正准備敲門。門開了,林銘拿著包正要出門。
林銘:是你?昨晚睡得好嗎?
秦舒笑:很好,謝謝!要出門嗎?
林銘笑:對,我約了客戶
秦舒:晚上有空嗎?請你吃飯
林銘看了看手錶:好吧,在哪兒?
秦舒:就對面那家韓國烤肉吧,晚上七點
林銘:好的,晚上見
秦舒側身讓開,林銘匆匆離開。
10.夜景內韓國烤肉餐廳
秦舒朝進門的林銘招了招手:這里
林銘坐下:沒遲到吧?
秦舒看了下表:剛剛好
秦舒:我叫舒秦,舒服的舒,秦朝的秦,你呢?
林銘笑:林銘,森林的林,銘記的銘
兩人都笑了起來,這樣的介紹方式有點怪怪的。
秦舒為他斟了一小杯清酒。
林銘接過:我很少喝酒的微電影劇本
秦舒笑:我也是,你是來這邊出差的?
林銘點點頭。
秦舒:既然都來了,乾脆請我當導游,領你旅遊一圈如何?正好可以抵了昨晚的房費。
林銘猶豫了一下搖頭:不用了
秦舒笑:在這里,請個導游可是要花好幾百塊,這么劃算的事還有什麼好拒絕的,就這么決定啦!一切讓我來安排。
林銘望著她笑著搖了搖頭:好吧!不過,事先聲明,一切花銷AA制。
秦舒開心的笑:沒問題
林銘吃驚:你不討厭AA制么?
秦舒:不會啊,AA制很合理,我從不認為男人就該為女人買單
林銘不說話認真的看著她。
林銘:你是我遇到的第二個沒有因為AA制逃跑的女人
秦舒:哦?那第一個是誰?
林銘眼神黯淡下來,沉默了一會兒:我妻子
秦舒:那她肯定很特別
林銘搖頭:對,只是她已經不在了
秦舒安靜的凝視著這個三十齣頭的男人。
秦舒滿臉歉意:對不起!
林銘拿起清酒,一飲而盡。
林銘倒酒:沒關系,已經過去七年了,早該忘記了,不是嗎?
秦舒夾菜:不說這些不開心的事了,趕快嘗嘗這個烤肥牛吧,還有這個紫菜飯團,都很好吃。
兩人一邊吃一邊聊,十分盡興。
11.日景外靈岩山
兩人站在山巔,朝著遠處的深谷大聲的喊起來。
喊累了林銘就坐在那塊觀景大石上,望著遠方的落日,一動也不動。秦舒走過去挨著他坐下。
秦舒:可以借下肩膀么?只要一下下就好
林銘點點頭。秦舒靠在他肩膀上,安靜的看著遠方。
夜裡的大風吹得嗚嗚作響,秦舒抱了被單鑽進了林銘帳篷的另一頭。
秦舒縮著身子:我冷。
林銘把自己的被單給她裹起來:好點了嗎?
秦舒搖搖頭:你抱著我吧。
林銘往邊上挪:真是個不折不扣的80女,過來吧。
秦舒爬過去抱住他:真舒服
林銘閉眼:你在玩火你知道么?
秦舒直勾勾的看著他:就是知道才這么做的,怎麼樣?
她在他嘴唇上親了一下。
林銘抱緊她:不要後悔哦
秦舒笑:只怕後悔的會是你。
12.日景外海灘
接連兩日,林銘和秦舒像戀人一樣,在海灘上追逐,堆沙,拾貝殼,還跟當地的小孩子一起抓螃蟹。
13.夜景外海灘
兩人平躺在軟軟的沙灘上,望著滿目的繁星。
秦舒:真好!
林銘轉頭:什麼?
秦舒:這樣躺著真好。
林銘:你可真是個容易滿足的女人
秦舒:這三天,我很快樂
林銘笑:我也是,下一站到哪兒?
秦舒閉上了眼睛:想好再告訴你。
兩人就這樣一直躺到了深夜,秦舒眯著眼假裝睡得很死,林銘把她抱回了房間。
14.日景內海邊小屋
林銘翻身擁抱,沒人,睜開眼睛。
林銘:舒秦?
沒有人應,林銘穿好衣服起來,床頭手機下壓著一張紙條:林銘:這三天,我真的很快樂,謝謝你。請不要找我,就當作是一場美麗的夢吧。帳我已經付過了,祝你幸福。
林銘木然的坐在床上,雙手緊抱住頭:沒有你,我還能幸福么?
15.日景內寧波家中
秦舒放下手中的畫筆,托著大大的肚子打開門:於蕙,你終於——
秦舒望著門口的父親,倒退了一步。
秦遠伸手就是一耳光,秦舒一下撞到了牆上。
秦遠:我說你怎麼幾個月不回家,哼,原來是懷了野種,怎麼,你的男人不想負責了么?活該!干出這樣的醜事,你讓我的老臉往哪兒擱?
秦遠又是一耳光扇了過來,秦舒靠在牆上,沒有再躲,只是用雙手護住肚子。
秦遠:我讓你賤,讓你賤
耳光不停的抽打在她臉上,然後頭被狠狠的撞在了牆上,一下,兩下……,牆上留下了血跡,秦遠終於停了下來,拖著她往外走。
秦舒:干什麼?放開我
秦遠:去醫院,把孩子拿掉
秦舒死死抓住門框,叫了起來:我不去,我要這孩子
秦遠再揮巴掌,這一次,秦舒躲開了。
秦遠揚起拳頭:你還敢躲?
秦舒沖進卧室,鎖上房門,任秦遠在門外砸門。
秦舒哭叫:我告訴你,我不會再像媽一樣任你打罵,我受夠了
秦遠拿了椅子撞門:還死不悔改,我今天打死你,免得給我丟人現眼,賤人
秦舒哭吼:是,我賤,可至少我不會去傷害別人。而你,除了打自己老婆和孩子還有什麼本事,這么多年,我受夠了!我告訴你,要不是媽以死相逼,我早就去法院告你了,就憑我手裡的驗傷報告,足以讓你坐上幾年牢。
門外突然一片寂靜,『啪』,一把椅子被摔在地上。
秦遠喘粗氣:算你狠,從今往後,我再沒你這個女兒,權當你死了。
秦舒握緊拳頭:要是讓我知道你還打媽的話,我決不放過你。
門外的腳步聲漸漸遠去,秦舒靠著門癱坐在地上,雙腿間流出了血。
門外高跟鞋聲響起,秦舒打開了一條縫:於蕙,救我
一片血花在鏡頭里漾開。
16.夜景內病床上
秦舒緩緩的睜開眼睛:我的孩子?
於蕙:在這兒,你可真行,不生則已,一生就是倆
於蕙抱過孩子放到她的兩邊。
於蕙指著:這是哥哥,那是妹妹
秦舒親了一下兒子:秦銘
又親了一下女兒:秦羽
秦舒:林銘文羽,對不起!請原諒我的自私!
秦舒將孩子擁在自己懷里含著淚笑了。
秦舒輕語:秦銘秦羽,我們三個一樣會幸福的,相信媽媽。
⑻ 欣賞蘇軾的《東坡》中「鏘然」一詞的妙用
東坡被雨洗刷過後月亮顯得格外明亮,市人匆忙走過東坡只有置身名利圈外的詩人才能享受這聖景。不要嫌棄坡頭的路大石從錯凹凸不平。作者獨自喜歡用木杖點地時堅然之聲。
東坡是一個地名,在當時黃州州治黃岡(今屬湖北)城東。它並不是什麼風景勝地,但對作者來說,卻是灌注了辛勤勞動、結下深厚感情的一個生活天地。宋神宗元豐初年,作者被貶官到黃州,棄置閑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馬正卿看不過眼,給他從郡里申請下來一片撂荒的舊營地,蘇軾加以整治,躬耕其中,這就是東坡。詩人在此不只經營禾稼果木,還築起居室——雪堂,親自寫了「東坡雪堂」四個大字,並自稱東坡居士了。所以,他對這里是傾注著愛的。
詩一開始便把東坡置於一片清景之中。僻岡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後的皎潔月光,透過無塵的碧空,敷灑在澡雪一新、珠水晶瑩的萬物上,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確實當得起一個「清」字。謝靈運寫雨後叢林之象說:「密林含余清」。詩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謝。
詩人偏偏拈出夜景來寫,不是無謂的。這個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為市」,市人為財利驅迫,只能在炎日囂塵中奔波。唯有「野人」,脫離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詩人,才有餘裕獨享這勝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盡野人行」。這讀來極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詩,使我們不禁從「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鬧市囂塵的喧鬧氣息,又從「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處而自足於懷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盡在不言中。詩人在另一首詩里說:「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雖是詠定惠院海棠的,實際是借海棠自詠身世,正好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詩所包含的意境。
那麼,在這個詩人獨有的天地里,難道就沒有一點缺憾嗎?有的。那大石叢錯、凸凹不平的坡頭路,就夠磨難人的了。然而有什麼了不起呢?將拐杖著實地點在上面,鏗然一聲,便支撐起矯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擻地前進了。沒有艱險,哪裡來征服的歡欣!沒有「犖確坡頭路」,哪有「鏗然曳杖聲」!一個「莫嫌」,一個「自愛」,那以險為樂、視險如夷的豪邁精神,都在這一反一正的強烈感情對比中凸現出來了。這「犖確坡頭路」不就是作者腳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對待仕途挫折,從來就是抱著這種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態度,絕不氣餒頹喪。這種精神是能夠給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詩所以感人,正由於詩人將這種可貴的精神與客觀風物交融為一,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無句不是言情,寓情於景,托意深遠,耐人咀嚼。同一時期,作者有《定風波》詞寫在風雨中的神態:「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與此詩可謂異曲同工,拿來對照一讀,頗為有趣。
個人以為「鏘然」一是一種擬聲詞,二又表現出蘇軾的精神,大略如上。
⑼ 東北農業大學校園內有哪些標志性建築
農大農學系小學姐前來報道~
農大的建築有很多,包括主樓,教學樓,研樓,成棟樓,新藝樓,等等,這些大多為學生經常去上課的地方。今天小學姐要介紹的是農大比較有特色的建築物「餃子園」和「夢想小鎮」。
1.餃子園說起餃子園,可能大家都聽說過,在沒來到農大之前,就聽聞農大的美食特別多,俗稱「吃在農大」。如果想要去一所伙食比較好的大學,那麼農大絕對是最好的選擇之一。而農大的餃子園也可以說是方圓幾里都聞名的地方啦,好多校外的叔叔阿姨們都特意開車來農大餃子園吃餃子。餃子園是在我大一報道的時候重新修建的,裡面的環境幽雅安靜,位置空間也特別闊綽,但說其寬闊,每次來餃子園吃飯都是一派人潮擁擠的場面,那些隊伍排的是相當長啊,至少要排半個小時才能吃上餃子。所以說能來餃子園吃飯的人對農大餃子絕對是真愛啊。而且據說,每年畢業季,學院或班級都會組織一場餃子宴,開歡送畢業生們,餃子園也成了東農學子最暖心的回憶。要說農大的餃子為啥這么火,咱也不知道,咱也不好問,就知道大家喜歡光臨此地,尤其喜愛玉米三鮮鮁魚餡的餃子,可以說是每桌必點的口味。(所以說,學弟學妹們來東農一定要來嘗一嘗餃子園的餃子啊)。
感謝小可愛們的閱讀,希望小學姐的介紹你會喜歡呢!!
⑽ 蘇軾的石鍾山記中的如知之乎的翻譯是
翻譯是:你知道那些(典故)嗎?
《石鍾山記》北宋.蘇軾
《石鍾山記》作者蘇軾,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記。寫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夏季,蘇軾送長子蘇邁赴任汝州的旅途中。
《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鍾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鍾。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譯文
《水經》說:「鄱陽湖口有石鍾山。」酈道元認為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發出的聲音好像大鍾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鍾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尋它的所在地,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打它們,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餘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鍾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它。山石被敲打時能鏗鏘(kēng qiāng)作響的,到處都這樣,可是唯獨這座山用鍾來命名,為什麼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湖北黃州坐船到汝州(河南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德興縣(現在江西德興)的縣尉(主管一縣治安的官吏),我送他到(江西)湖口,因而能夠觀察這座稱為「石鍾」的山。廟里的和尚叫小孩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kōng)硿地發出聲響,我本來就懷疑,根本不相信這說法。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和蘇邁坐著小船來到絕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邊聳立著,高達千尺,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繁茂直立的想要捉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雲霄中發出磔(zhé)磔地鳥鳴聲;又有一種像老人在山谷中邊咳邊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鍾聲洪亮像鍾鼓的聲音連續不斷。船夫大為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原來山腳下都是石頭的洞穴和裂縫,不知它們的深度,微微的水波涌進洞穴和裂縫,波浪激盪便形成這種聲音。船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心,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風浪吞進去又吐出來,發出窾坎(kuǎn kǎn)鏜鞳(tāng tà)的聲音,同先前噌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因此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鍾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鍾的聲音。古人(稱這山為「石鍾山」)沒有欺騙我啊!」
凡事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根據主觀猜測去推斷它的有或沒有(正不正確),可以嗎?酈道元見到和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說得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願夜晚乘著小船停靠在懸崖絕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漁人(和)船工,雖然知道卻又不能用文字表達、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鍾山得名由來)的緣故。而淺陋的人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鍾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所以記下以上的經過,是因為嘆惜酈道元的解釋過於簡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釋太淺陋了。
賞析
這篇文章通過記敘作者對石鍾山得名由來的探究,說明要認識事物的真相必須「目見耳聞」,切忌主觀臆斷的道理。一共三段。
第一段提出石鍾山得名由來的兩種說法,以及對這兩種說法的懷疑。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引《水經》上的話,交代石鍾山的處所,緊扣題目,點出石鍾山,引起下文。第二層,提出酈道元對石鍾山得名由來的說法,點明人們對此說法的懷疑態度,用鍾磬置水中不能發聲的情況對酈說質疑,說明「水石相搏」之說難以取信於人。正因為對酈說「人常疑之」,才引起後人的異議,這就由酈道元的說法導出唐人李渤的說法。第三層,提出李渤的說法並質疑。李渤也在「人常疑之」的「人」之列,於是就有他「訪其遺蹤」的行動。他親「訪」遺蹤,親「扣」其石,親「聆」其聲,理應無疑。作者表明自己對李渤的懷疑,並以處處有石,石石能扣而發聲,反駁李說,說明扣石發聲之說難以置信。對這兩種說法,看起來是相提並論的,但實際上是有先有後,有主有次的。對兩說的分別懷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用「人常疑之」,說明人們對酈說的疑惑,這里的「人」是否包括作者,沒有明說,這是一種客觀記敘,作者沒有輕率地判斷酈說的是非;用「余尤疑之」,強調自己對李說的否定,這里的「余」字,就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對李說的態度。對酈說「人常疑之」和對李說「余尤疑之」,這兩疑引出作者探訪石鍾山的行動,為第二段的「固笑而不信」和夜遊石鍾山,以及結尾的一「嘆」一「笑」,一「簡」一「陋」作鋪墊。
第二段記敘實地考察石鍾山,得以探明其名由來的經過。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元豐七年······得觀所謂石鍾者」),點明探訪石鍾山的時間、同行者和緣由。因為對石鍾山得名由來已存「疑」念,所以作者乘自己赴任臨汝並送長子蘇邁赴任饒州德興之便,順道考察石鍾山,正好藉此釋疑。這一層緊承上文。第二層(「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寫訪問寺僧。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發聲,表明他們相信李渤的說法,也說明李渤的說法影響很大。這一段回應李說,「擇其一二而扣之」,「因笑而不信」,分別照應第一段的「扣而聆之」,「余尤疑之」。寺僧的做法既然不能使人滿意,就有了作者下面月夜考察的行動。第三層(「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寫月夜考察游石鍾山的經過。先交代探訪石鍾山的時間是「莫夜月明」時分,同游者是長子蘇邁,方式是「乘小舟」,地點是「絕壁下」。然後寫絕壁下的情景:看見的是「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聽到的是「雲霄間」鶻鳥的「磔磔」的驚叫聲,以及「山谷中」鸛鶴像老人邊咳邊笑的怪叫聲。描繪出一幅陰森可怖冷清凄厲的石鍾山夜景,有遠有近,有高有低,有動有靜,有形有聲,十分逼真,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段描寫著力渲染陰森可怖的環境氣氛,烘托出親身探訪的不易,為下文批評「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伏筆。轉而寫作者在「心動欲還」的時候,忽然「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卻被吸引了。他「徐而察之」,發現「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查明了發出「噌吰」之聲的原因。但事情並未到此為止,下面又起波瀾。作者在「舟回至兩山間」的時候,發現入港處有「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與風聲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這里的「回」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掉轉」的意思。「舟回至兩山間」,不是船返回到兩山中間,而是船掉頭轉行至兩山之間。作者對兩處聲音的考察,極為細致深入,處處印證了首段的酈說:「微波入焉」和「與風水相吞吐」,分別照應「微風鼓浪」;「山下皆石穴罅······涵淡澎湃而為此也」和「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分別照應「水石相激」;「噌吰如鍾鼓不絕」和「窾坎鏜鞳之聲」,分別照應「聲如洪鍾」。這就不僅證實了酈說,而且以詳補「簡」,為末段嘆酈說之「簡」作好鋪墊。最後寫作者對蘇邁的談話。「因笑謂邁曰」的「笑」不同於前面「笑而不信」的「笑」。前者是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笑,這里是釋疑後輕松愉快的笑,表現了作者探明真相後的得意、興奮。作者在談話中將兩種聲音與「周景王之無射」和「魏莊子之歌鍾」相聯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結果,點出以鍾名山命名的緣由。又以「古之人不余欺也」肯定酈道元的說法,言語之間生動地顯現了作者的確信和欣喜。在這一段,作者以自己的目見耳聞,證實並補充了酈道元的說法,進一步否定了李渤的說法,為末段的議論提供了事實依據。
第三段寫探明石鍾山得名由來的感想,表明寫作意圖。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句話,語氣強烈,以反問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點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鍾山得名由來後所得出的結論、所總結的事理,是作者的心得。第二層分析世人不能准確知道石鍾山得名由來的原因,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說正確說法不能流傳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是說酈道元的說法是正確的,可惜「言之不詳」,致使「人常疑之」,得不到人們的承認;二是士大夫不做實地考察,「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三是「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蘇軾《石鍾山記》閱讀練習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古詩詞鑒賞
「不能言」是說不能為文,並非不能說話。酈說失之於不詳,士大夫能為文而「莫能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為文,這就是石鍾山得名由來在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的原因。然後用「而」字轉到另一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是說李渤之類的「陋者」,主觀臆斷,「自以為得其實」,這是得以有李渤的錯誤說法和後人以訛傳訛的原因。第三層分承上面所說的兩個方面,點明寫這篇游記的目的。「嘆酈元之簡」是肯定酈道元的觀點,而又嘆其太簡略。「笑李渤之陋」是否定李渤的觀點,並譏笑其淺陋。這就表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傳播自己的見解,證實、補充酈道元的觀點,糾正李渤的觀點。
這篇文章將議論和敘述相結合,通過夜遊石鍾山的實地考查,對酈道元和李渤關於石鍾山得名的說法進行了分析批評,提出了事不目見耳聞不能臆斷其有無的論斷,表現了作者注重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富有教育意義。
相關試題及答案
1、詞語加點字的注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彭蠡(lǐ) 棲鶻(hú) 顴鶴(guàn) 噌吰(zhēng)
B、鍾磬(qìng) 穴罅(xià) 磐石(bān) 磔磔(zhé)
C、桴止(fú) 夜泊(bó) 無射(yì) 汝識之乎(zhì)
D、莫夜(mò) 穴罅(xià) 鏗然(kēng) 鏜鞳(tāng)
2、下列各句加點的字解釋全對的一項是 ( )
A、水石相搏(擊) 舟行適臨汝(往)
B、下臨深譚(面對) 雖知不能言(說)
C、扣而聆之(聽) 余方心動欲還(心裡有所感動)
D、桴止響騰(上升) 自以為得其實(真相)
3、對文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探究石鍾山命名的原因是對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
B、到絕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聽到的聲音令人覺得恐怖。
C、石鍾山命名的原因是因為微波沖擊石洞和風浪沖擊大石的小孔而發出似鍾的聲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說明山由鍾名。
4、下列各組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下臨深潭,微風鼓浪 (鼓:振動)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雖:即使;)
B、扣而聆之,南聲函胡……(扣:敲擊)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適:恰好)
C、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向:剛才的) 汝識之乎(識:記得)
D、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無射:無射鍾)
大石側立千尺(側:名詞用作狀語,在旁邊)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練習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 -------------古之人不余欺也!
5、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說得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②送之至湖口 ③徐而察之
④汝識之乎 ⑤周景王之無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6、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獲」的一項是 ( )
A、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 B、因得觀所謂石鍾者
C、此余之所得也 D、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也
7、下列句子,是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D、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8、下列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A、我從齊安坐船去臨汝,大兒子蘇邁要趕到饒州的德興縣當縣尉
B、我從齊安坐船去臨汝,大兒子蘇邁要去饒州的德興縣
C、我從齊安去臨汝,但是大兒子蘇邁將要去饒州的德興縣去做縣尉
D、餘下的船從齊安出發到臨汝去,並且大兒子蘇邁要去饒州的德興縣
9、不是「余心動欲還」的原因的一項是 ( )
A、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
B、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
C、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中者 D、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B、北音清越
C、長樂王回深父 D、然而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1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現代漢語詞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酈道元以為下臨深潭 B、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
C、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12、下列加粗的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彭蠡之中有石鍾山焉 於是余有嘆焉
B、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C、至莫夜月明 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
D、而此獨以鍾名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13、下列加粗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微風鼓浪 事不目見耳聞
B、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C、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大石側立千尺
D、扣而聆之 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14、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項(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之鏗然有聲者
B、此三者,吾遺恨也 有大石當中流
C、得雙石於潭上 盛以錦囊
D、此世所以不傳也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15、翻譯下面句子:
(1)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2)而陋者及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3)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4)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鍾山記答案
1、C(A項中「噌吰」的「噌」應該讀「chēng」,B項中「磐石」的「磐石」應該讀「pán」,D項中「莫夜」的「莫」應該讀「mù」)
2、A(B言,用語言表達C心動,心驚D騰,傳播)
3、A
4、B該項中「適」應該解釋為「往」
5、A(1)(5)兩處的「之」解釋為「的」,(2)(3)(4)三句中的「之」是代詞。
6C 7B 8A 9D
10、B。ACD三項的通假字分別是「莫」「父」「厭」。B項沒有通假字。
11、D.「其實」的意思是「它的真相」,在現在漢語中的意思是「實際上」,故選D。
12、D加點詞語都是介詞,「用」的意思。 13、C加點字的活用情況都是名詞作狀語
14、C,都是介詞短語後置句(A賓語前置和定語後置,B判斷句和省略句,D判斷句和被動句)
15、(1)即使是大風浪,也不能使它發出響聲,何況是石頭呢?
(2)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山石的辦法來尋求石鍾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它的真相。
(3)凡事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憑主觀想像去推斷它的有無,可以嗎?
(4)我因此記下這件事,嘆惜酈道元記敘的簡略,譏笑李渤的淺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