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班級怎麼劃分五大領域區域
一、健康
——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一)目標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二、科學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一)目標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三、社會
——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一)目標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四、語言
——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
(一)目標: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 2.注意傾聽並能理解對方的話;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五、藝術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標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貳』 幼兒園室外活動場地應分為哪些場地
幼兒園建築主要由生活用房、服務用房和供應用房等三部分組成。 生活用房包括活動室、寢室、衛生間(包括廁所、盥洗、洗浴)、衣帽貯藏室、音體活動室等。幼兒園的活動室與寢室宜合並設置。 服務用房包括醫務保健室、隔離室、晨檢室、保育員值班室、教職工辦公室、會議室、值班室(包括收發室)及教職工廁所、浴室等。 供應用房包括幼兒廚房、消毒室、燒水間、洗衣房及庫房等。 (一)生活用房設計 1.基本要求: 根據JGS39-87 《托兒所、幼兒園建築設計規范》的規定,幼兒園生活用房的設計需滿足以下要求: (1)嚴禁將生活用房設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除音體活動室的凈高不小於3.6m以外,其它生活用房的凈高不小於2.8m。 (3)生活用房應布置在當地最好日照方位,並滿足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少於3小時的要求,溫暖地區、炎熱地區的生活用房應避免朝西,否則應設避陽設施。 (4)生活用房採用側窗採光時,其窗地面積之比,不應小於表窗地面積比的規定。 2.面積的確定 幼兒園生活用房面積不應小於表生活用房的最小使用面積的規定。
『叄』 幼兒園一般都分哪些區域
1、角色扮演區
角色扮演區,作為讓孩子們體驗社會角色,迅速融入社會的一個重要區域,在布置上要多結合實際情況。不僅要突出層次感和立體感,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美化效果。
角色扮演的區域建立,對孩子們的認知和能力的提升,都有極佳的效果。另外,實時更新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裝修過程中,要注重靈活性。
2、科學建構區
科學建構區,一方面可以通過投放各種色彩、富於變化的玩具材料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從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在科學構建的過程中,還要讓孩子們逐步學會一些技能和能力,促進孩子們向不同方向發展。科學建構區,對提升孩子們的想像力、協調性、學習能力都有極佳的效果。
3、美術美工區
美術的學習,能提升孩子們對美學的體悟和感知,因此美術美工區域的設計,對孩子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美工活動包括繪畫、剪紙、板印、貼畫等多種形式,在材料上需要老師們提供筆、紙、顏料等多種輔助工具。因此在美工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動態,避免浪費,或者在使用輔助工具過程中發生危險。
4、動植物角
動植物角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准備一本記錄本,讓孩子把每天的澆水、施肥,拔雜草,包括給小動物的餵食情況都可以用簡單的符號記錄下來,讓他們有小主人公的意識,還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和耐心。
5、閱讀區
閱讀區里一定要經常更換孩子們感興趣的讀物,也可以請孩子從家裡帶些書來,把自己喜歡的分享給別的小朋友。
『肆』 如何設計與布置幼兒園戶外活動區域
幼兒戶外活動場地的創設規劃,可根據幼兒體育活動的動作技能要求,對場地進回行基本的區域劃分:投答擲區、鑽爬區、平衡區、球類區、一物多玩區。合理設置活動區域後,有效投放活動材料也很重要。針對區域不同的活動,投放活動器材,豐富孩子們的活動,提高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伍』 幼兒園戶外活動環境包括什麼功能區
幼兒園的物抄質環境包括幼兒園的場地、園舍設備、材料、空間結構與環境布置等,是幼兒教師與幼兒在園活動的物質條件與基礎,它影響和制約著幼兒園教育的質量。例如,如果地方小,幼兒多,缺乏必要的玩具、游戲材料與設備,那麼就很難開展以小組或個別活動為組織形式的教學活動,而只能採取以教師講、幼兒聽為特徵的集體教學活動形式,即我們說的「上課」。
『陸』 幼兒園的區角該如何劃分
一般幼兒園教學區角都有教案的,幼兒園區角有八個分區,分布於不同領域,培養孩子各項能力。國內專業生產幼兒園區角廠家「育棟區角」,是很多幼兒園和玩教具經銷商的選擇。或者直接聯系他們。零叄柒壹陸零壹陸柒貳貳柒(大寫)。
『柒』 幼兒園有哪些功能分區
1、常規區域
常規區域也是現在幼兒園基本都會規劃出來的空間,這空間創設分為: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閱讀區、益智區、語言區、沙水區、運動區等從屬於常規區域,這些幼兒園設計幾乎符合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需求,所以在很多幼兒園設計中都會出現。
當然這些區域在不同年齡班級的基礎上,在投放材料和開展活動中有差異,要根據幼兒的需求來安全。
2、主題區域
幼兒園主題區域設計更多的是教育主題、活動主題等等,通過不同的裝飾物料來完成後期教育的環境,從而來引導孩子們在在區域的自主活動中實現主題目標。主題區域的活動相對來講學習成分多一些,游戲成分少一些,區域材料是根據主題目標投放的,區域活動目標也與主題目標相吻合。
3、特色區域
幼兒園特色區域設計主要是區別與同行幼兒園,而這些特色設計的時候更多是地域、幼兒園文化等等的體現,主要是為了提升幼兒園在行業中的競爭力,通過區於別人的特色來吸引孩子和家長的目光,然後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提升品牌在當地的知名度。
(7)幼兒園戶外區域劃分擴展閱讀:
幼兒園功能分區的意義:
一、區域活動的開展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區域活動的設置是自由的,開放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區角進行活動,豐富的環境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機會,使孩子的慾望得到滿足。在娃娃家這個區角中,孩子們可以通過商討和自己的意願選擇角色。
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和滿足,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沒有任何約束的和負擔的情況下孩子們自由交往,還可以進行自我調節需求,他們一會兒做媽媽哄娃娃睡覺,一會兒帶娃娃去玩玩具,高興時還可以和娃娃一起去看錶演。
二、區域活動為孩子提供了協商、合作的機會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說一不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對孩子進行協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兒園的集體教育中,教師雖然比較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但針對性不強,而區域活動的特殊性恰恰彌補了集體教育的不足。
如在理發店游戲中,有三個孩子都想當理發師,可是理發師只能有兩個,怎麼辦呢?孩子們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變角色等;或者採用輪流的方法解決矛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等待,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相互協調。
『捌』 幼兒園集體戶外親子游區域用什麼劃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就有明確規定「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作為幼教工作者,就應努力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最佳的環境,使每個孩子...富有個性地發展,為其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1.幼兒園環境的概念 對幼兒園教育而言,廣義的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它包括幼兒園內的小環境和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文化的大環境。狹義的幼兒園環境是指在幼兒園中,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物質與精神的要素的總和,它分為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 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包括幼兒園的場地、園舍設備、材料、空間結構與環境布置等,是幼兒教師與幼兒在園活動的物質條件與基礎,它影響和制約著幼兒園教育的質量。例如,如果地方小,幼兒多,缺乏必要的玩具、游戲材料與設備,那麼就很難開展以小組或個別活動為組織形式的教學活動,而只能採取以教師講、幼兒聽為特徵的集體教學活動形式,即我們說的「上課」。 幼兒園的心理環境是指幼兒教師與幼兒體驗到的幼兒園或班級人際關系的性質。它構成了影響幼兒教師與幼兒在園活動的心理氣氛,可以影響和制約教師與幼兒參與幼兒園和班級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教師與幼兒的身心健康,是制約幼兒園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教育環境的創設過程就是幼兒的學習過程,也是教師引導、促進兒童發展的過程。 2.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意義 2.1有利於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發育。幼兒園室內外環境創設,布置得科學合理,材料豐富有趣,能有效地提高幼兒活動的質量。 2.2有利於提高幼兒的觀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幼兒的大腦正趨於完善,環境的各種信息和存在對幼兒的智能發展能夠起到啟發、刺激的作用。在保教人員精心設計和布置的活動環境中,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體驗、觀察、操作、思索、發現、創造,在潛在的學習環境中學到粗淺的知識,可以發展思維,鍛煉各種能力,從而促進其智能發展。 2.3有利於幼兒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環境布置中將德育和行為習慣培養的內容融入到環境布置中去,可使品德教育、習慣培養更具體形象,富於童趣和美感,更容易為孩子所理解和接受。 2.4有利於對幼兒進行美育。環境布置通過具有美感的藝術形象去美化環境,表達思想,這是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美的感受,從而激發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養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2.5有利於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主要通過合作和探討、學會與人分享、尊重他人等培養社會性發展。 2.6有利於輔助教師開展教育活動。 3.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和要求。 3.1安全性原則 環境的安全性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前提條件。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應作好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幼兒園內所提供的大型玩具應定期檢修;活動材料不能有尖角;電源開關、插頭應安裝在幼兒夠不著或不容易接觸的地方並且要加上防護罩等。最重要的是,幼兒園全體教職工要時時、處處地把安全放在首位,要經常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尋找寓教於樂又能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的方法和途徑。 3.2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性原則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在環境創設時對幼兒體、智、德、美的教育不能重此輕彼。若教師僅僅注重幼兒的認知活動,設置讀寫算等區域,而缺少幼兒健康、社會、審美教育等環境,就不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價值,在於盡可能地挖掘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現有環境中的教育功能,讓環境說話,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的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應注重利用環境中有價值的教育因素,將教育內容潛在的滲透到環境中,力求園舍環境優美化、室內外環境主題化、活動區角環境層次化,專項活動室特色化,規劃出一個處處充滿愛的校園環境。 3.3童趣性原則 幼兒園環境應為幼兒接受和喜愛,因此,在環境創設中應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體現童趣性,採用誇張擬人的方式,易於幼兒理解和接受。 3.4互動性原則——幼兒、家長參與 環境創設的目的是引發和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作用,因此,幼兒是環境創設中不可缺少的參與者。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教育者要有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意識,認識到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於環境之中,而且蘊含於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在各種環境創設中,我們要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重視幼兒的參與,提倡環境教育過程化。 陳鶴琴先生說過:「環境的布置要通過兒童的大腦和雙手。通過兒童的思想和雙手所布置的環境可使他們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識、更加愛護。」幼兒參與環境布置,不僅使他們分享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感受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愛護。如我班的自然角「我的小花園」,讓幼兒帶一小盆植物,幼兒說、老師負責寫植物的名稱和喜好。然後由幼兒來照顧自己的小植物,在照顧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並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喜歡喝水的,如果天天給他們澆水,可能有的植物很旺盛,而有的植物卻枯萎了,這樣的現象是會引發幼兒的思考的,知道並不是所有植物的喜好都是一樣的。這樣的環境創設無需老師提前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在自己的親手操作,親眼觀看和親身體會中去感受植物生長的秘密。 3.5經濟性原則 幼兒園要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條件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 4.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