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蝸牛養殖有幾種
4種
Ⅱ 怎麼養殖蝸牛
蝸牛的天敵及防治:
1.螢火蟲
蝸牛最致命的天敵是螢火蟲(幼蟲蠶食蝸牛身體,成蟲在蝸牛身體內產卵)。螢火蟲會注射一種毒素使蝸牛在毫無警覺時被麻痹,然後慢慢變成液體,供螢火蟲享用。
蚤蠅成蟲灰褐色,體微小,長1~2毫米,能行走、跳躍或飛行,常成雙成對,尾部相連,共同依附在頂部,不易捕殺。蚤蠅是蝸牛的致命天敵,尤其喜吮吸蝸牛幼嫩的肉汁,造成蝸牛大量死亡,它能使幼蝸牛個個空殼而全軍覆沒。蚤蠅易滋生於蝸牛屍體及腐爛飼料中,而易發生於高溫季節和冬季保溫時期。
防治方法:
保持環境清潔,發現死蝸牛及爛菜葉及時取出,每天更換新飼料。注意室內通風,更換飼養土,用開水澆用具或在太陽下暴曬。
適當提高飼料及池內濕度,提高蝸牛的活動能力和正常茹液的分泌,以提高機體抵抗能力。
發現蚤蠅後,室內用「實際無毒級」的克害威噴灑,同時用沸水澆淋飼養格,或者將小泥板、飼養格以及活動網門搬出室外,用開水沖,在太陽下暴曬等。
用敵百蟲葯片研細放適量白糖調成糊狀,塗於塑料布或窗戶的玻璃上。
用邯鄲白玉蝸牛科技開發公司研製的蝸牛專用益生素撒於飼養土及蚤蠅易出現的地方,能收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2.蜻虱
成蟲呈乳白色或灰自色,長0.4~0.7毫米。它和蚤蠅一樣,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很適宜生長繁殖。主要危害幼蝸牛,騷擾成蝸牛正常休息。主要寄生在蝸牛體上,吸收蝸牛營養,取食蝸牛肉體,使蝸牛降低抵抗力,身體消瘦而逐漸死亡。壁虱又是大麴黴菌抱子的帶菌者,能使蝸牛發生真菌病害而死亡。
防治方法:
增強綜合管理能力。控制溫度和濕度到最佳狀態,投喂飼料要新鮮,保持環境清潔衛生。
採用人工捕殺。將蝸牛放在適宜的水中沖掉壁虱,注意沖洗時間不要超過2分鍾。格內用開水刷凈,更換新飼養土,然後將洗凈的蝸牛放回飼養格里。
用葯物殺滅。對飼養格內外用「實際無毒級」標準的克害威噴灑,對蝸牛無任何危害,安全可靠,對壁虱殺滅效果好,用過氧乙酸稀液進行消毒,也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誘餌撲殺。將半濕半乾的雞、豬糞摻入少量炒香的豆餅或菜籽粉混勻,裝入紗布袋中扎緊袋口,放入池旁。壁虱會鑽入袋中取食,1~2天後取出用開水澆死,也可在太陽下暴曬.這種方法可連續多次使用。亦可用炒香的小魚、小蝦、骨頭肉袋等誘殺。
可將水泥預制板及飼養格全部搬出室外,用開水燙,在陽光下暴曬,將壁虱徹底殺滅。在殺滅過程中將蝸牛集中在其他飼養格中,飼養格放入蝸牛池之前,應將蝸牛用第二種方法清洗,也可把幾種方法結合起來,效果更佳。
用蝸牛專用益生素在飼養格中噴灑,可起到較好的預防效果。
3.螞蟻
螞蟻有靈敏的嗅覺和善於攀爬鑽洞的本領,它可由飼料的氣味引入,也可由飼養土帶入。所以飼養土用前應消毒。螞蟻主要危害幼蝸牛和卵粒,同時會與蝸牛爭食飼料,騷擾蝸牛的正常休息。
防治方法:
飼養土消毒。
飼養室周圍撒樟腦粉或農葯粉劑。
用肉骨頭、糖或油條誘出,沸水澆死。
飼養室周圍挖溝放鹽水。
氯丹粉50克,戮土25克,加水調糊於箱周圍劃線。
4.老鼠
老鼠是蝸牛的主要天敵,常會吞食大量蝸牛。
防治方法:
密閉飼養室,防止老鼠入內;
投放各種鼠葯進行滅鼠。
養貓以嚇跑老鼠,貓不食蝸牛。
5.步行蟲
又名步甲蟲,體長4~10毫米,扁平結實,體色黑暗,足細長,有翅但無飛行能力,主要靠步行,其成蟲和幼蟲都喜歡吃白玉蝸牛。當步行蟲發現蝸牛時,便將胃中的消化液由上領內溝注入蝸牛體內,使蝸牛麻痹死亡。蝸牛肉體很快被消化液所融化,而後吸取肉汁,一隻步行蟲在20分鍾內能吃掉兩個殼高12毫米的幼蝸牛。
防治方法:用50的馬拉硫磷乳劑稀釋1000倍,在養殖大田或飼養室周圍噴霧殺滅,效果良好,也可在步行蟲侵襲前,將此葯噴在防逃網外側進行預防。此外,大田飼養蝸牛還應特別注意鳥類啄食蝸牛,封閉飼養,防止鳥類進入。蝸牛還經常受到線蟲、鞭毛蟲、纖毛蟲、吸血蟲等寄生蟲的危害,可用海濤林、唾苯哇、三氮眯等葯物飼料喂養,達到防治的效果。
6.其他天敵
步甲和老鼠,一些不容易發現的天敵有一些寄生蜂,還有「粉蟎」,粉蟎就是一種白色小蟲,很多群居,以蝸牛或者蛞蝓的體液和表皮外套膜為食,短時間內傷害不大,如果成規模就對蝸牛造成致命的危害。應盡量消除,在蝸牛不活動的時候用殘留肉的生骨頭吸引,一上午之後把骨頭拿出來,經常這樣可以減少粉蟎的寄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飼養環境不好!沒有及時的清理殘渣和排泄物,或者濕度溫度都過大。
蝸牛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所以在野外大田養殖時,雞、鴨、鵝、牛、豬、狗、羊等家畜禽,及烏鴉、老鼠、蛙類、龜、蛇、娛蛤、蚤蠅、步行蟲、蟾蛛、豹、灌、螞蟻、蜻類、真菌等都能侵害蝸牛。人工養殖條件下危害較大的幾種是蚤蠅、壁虱、螞蟻、老鼠、螢火蟲、步行蟲、鳥類等。
Ⅲ 北方野外小蝸牛怎麼養
那裡找的,就把地上的綠色植物拿給它吃,因為這種動物一般都會在有適合自己食物的地方棲息。
Ⅳ 如何養殖一隻蝸牛
一、蝸牛的基本習性常識
A、 蝸牛的外形特徵: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貝殼、頭、頸、外殼膜、足、內臟、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其形狀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煙斗形等等。目前國內養殖的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白玉蝸牛都有自已獨特的外形。
B、蝸牛的生理習性:白玉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發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 'C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
B、蝸牛的食性: 一般春天喂白菜、青菜、萵苣等植物;夏天可喂各種瓜果皮渣、甘蔗、向日葵葉等;秋冬喂菜葉、薯片、胡蘿卜等。白玉蝸牛不吃青草、雜草、拒食蔥、姜、蒜、韭、芥等有異味食物。瓜果、塊莖要切成細絲或薄片才能飼喂,並注意食物的多樣性以防偏食。為加快生長速度,提高產卵率,最好飼料中加入粉碎的麥麩、 米糠、豆腐渣、酵母粉、豆粉、魚粉、骨粉、貝殼粉或石粉等混合精料。常用飼料配方:米糠和麩皮50%,貝殼粉40%,酵母粉8%。其它(魚粉、豆粉、麵粉) 及微量元素和專用添加劑2%。精料添加量占飼料總量的10%~15%。喂料應在傍晚6時左右,採食活動在20~24時達高峰,次日6時停食。
二、投資蝸牛項目前期准備工作 A、場室准備:飼養室的建設最好建成南北走向,東西留窗。如果有現成房室,則可在2米高處用塑料布吊頂,同時四壁用塑料布在從里貼牆包起。如果需新建,則宜建成東西寬4.3米,南北長5米(一間房),也可根據實際增加長度, 高2米,內部四壁用塑料布貼牆包嚴,塑料布的交接處,要用塑料帶膠粘牢。用塑料布包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牆壁吸收室內的溫、溫度,以保持室內小環境的平衡。
B、飼養架的准備:飼養架的布局近按照長1米、寬1米,為一個飼養格,靠裡面可做4個格,外面可做3個格,上下可建成7-8層,可根據自身高低操作方便來確定。
C、飼養土的准備:蝸牛對養殖土的要求是:潮濕、巰松、含有較豐富的腐殖質和一定的有機質,沒有被化肥、農葯等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酸鹼性呈中性,不易粘上貝殼為宜。
D、飼料的准備:以菜葉等為主或野菜、野草等。精飼料,以玉米粉、米糠等為主,添加劑,以含鈣較多的骨粉、魚粉等。
E、其它設備的准備:保溫設備、寒暑表、噴水器等。
F、引種准備:引種時一定要到正規的單位購種,特別自己無銷路,當地沒有飲食蝸牛習慣的朋友一定看引種單位有無回收能力,有無深加工項目,這是引種的關鍵。
三、飼養管理蝸牛的基本知識
A、飼養方式 大體分為室外開放式和室內封閉式兩種。室外開放式包括溝式、棚式、庭院式等,讓其在保護圈內,類似於自然條件下的生長繁殖。室內封閉式養殖可用土盆、塑料盆、木箱、水泥池、桶、缸、罐等,用紗罩、濕布、薄膜封口,保溫保濕防鼠害。室內封閉式飼養便於溫度、濕度的調控,加上充足的飼料,不僅可解除蝸牛的冬眠,而且可達冬繁冬養的目的。室內飼養最好用塑料薄膜封閉四周,以保持溫濕度。
B、飼養土的制備 ①復合菜園土 未污染的田園土30%、沙土30%,黃沙20%,煤渣灰15%,石粉5%, 混合粉碎,經太陽曝曬3~5天消毒、殺蟲後,過篩,然後加水使濕度在40%左右,即一捏成團,一擊就散。盆內土厚度為:成蝸10cm,生長蝸7cm,幼蝸3cm,飼養1~2月更換1次。 ②海綿替代法 在池、箱等底部鋪1層5cm的海綿,並保持4倍於本身重量的水分即可。 每天清理殘食,每3天清理1次糞便。
C、飼喂方法 對1月齡內的幼蝸,應喂些鮮嫩菜葉,精飼料用開水燙軟粘在菜葉上,每天喂1次,最適溫度應控制在25~30℃,日夜溫差不宜大,噴水時不要直噴幼蝸。 生長蝸除青料外,要多投精料, 並添加微量元素和添加劑。 每天飼喂量為蝸牛體重的7%~10%。飼料應放入食架或食盆,以便清理殘渣。放養密度隨個體增加由密到稀,每平方米400~200隻。60×30×25cm的飼養箱可入養100隻,5~6個月後, 殼高4cm,體重40g以上時即可採收。
D、越冬管理在人工調控溫濕條件下可解除冬眠。如飼養條件達不到,在氣溫下降到15℃左右時,要因地制宜進行保溫處理,如果轉入室內、飼養土加厚至25cm,外圍棉絮保溫。
Ⅳ 現在哪裡有正規的養殖蝸牛基地
白玉蝸牛雖然是世界名食,但是在中國沒什麼市場沒什麼人吃,主要是國人不喜歡那種土味。前景還是會有,但是如何營銷打開市場銷路是關鍵。
Ⅵ 請問蝸牛養殖需要什麼場地和需要多少資金
1、飼養環境 養殖室要陰暗、潮濕。蝸牛喜歡陰暗,並不是不需要陽光,而是避免強光直射。如:樓房、平房、地下室、防空洞等都可養殖。每組佔地1平方米。
2、飼養箱的訂做 從全國各地蝸牛養殖戶的飼養實踐證明:飼養箱40*50*10cm體積養殖種蝸牛100隻左右,一組種蝸牛(200隻)有兩個這樣的木箱即可,或根據實際情況訂做(木箱選擇無異味的楊、柳、樺木為最好)。也可以用塑料盆、磚池等替代。
3、飼養土的要求 種蝸牛以較細的河沙為好,幼牛可添加富含腐質植而又疏鬆濕潤的菜園土,但要不含害蟲卵,更切忌受化肥、農葯等有害物質的污染。
4、溫度控制 溫度控制在12度以上即能交配、產卵,15℃~25℃是繁殖的最適宜溫度,溫度低於零上5度高於32度,進入休眠狀態。所以要千方百計保證室內溫度在15度以上,這樣可多產卵,提高經濟效益。在適宜的條件下,散大蝸牛年可繁育3~5次,每隻種牛年產商品牛達4公斤以上。
5、保證濕度是管理的核心 室內空氣濕度要控制在70%~85%的范圍內,養殖土捏之成團,觸之即散(這是30%~40%濕度的標志)。種牛飼養土濕度30%即可。商品牛35%~40%最好。厚度一般為8百米。
6、飼喂優良的飼料是成功的保證 蝸牛是雜食性動物,青飼料:如白菜、生菜、向日葵葉、瓜葉、豆葉、西紅柿、茄子等;多汁飼料:如各種瓜皮,水果塊莖、黃瓜、土豆、胡蘿卜等。再添加一些精飼料即可。蝸牛食性廣,但食量小,一組種蝸牛一天的食量僅為兩大片白菜葉。種蝸牛兩天喂一次,商品牛一天喂一次。黃昏時投放飼料最佳。
7、蝸牛的繁育 蝸牛是雌雄同體的低等軟體動物,在種牛性成熟的情況下,異體交配後,不分公母,個個產卵。種牛交配後,10天左右開始打洞造穴產卵,產卵需1~2天時間。將卵團收集起來放到墊有半瓶濕沙土的中進行自然孵化12~15天孵化完畢。
8、商品蝸牛的管理在散大蝸牛的飼養過程中,管理好幼牛、生長牛,是成功的關鍵。① 要保持飼養箱的清潔衛生。② 要保持合理的密度,防止擁擠,每平米以2000~3000隻為宜,並且應隨著蝸牛個體的增長而適時分箱。③ 要控制好溫度濕度,溫度一般控制在12℃~30℃之間,飼養土含水量以40%為宜。④ 要注意通風換氣。[1]
Ⅶ 蝸牛怎麼養殖
蝸牛的生活環境要舒適一點。缸里的土至少要5厘米深,而且要潮濕。記住,這和你從花店裡買來的土可不一樣。你可以從自家後院掘一點土,或者是買點專門用來養蠕蟲的土。
蝸牛需要空氣。蝸牛和人一樣需要呼吸,所以要在塑料容器上戳幾個洞。同時要保持室內潮濕,溫度適宜。
以Breed a Pet Snail Step 2為標題的圖片
2
滿足蝸牛的基本需求。你不用給它們唱歌,因為蝸牛是沒有耳朵的。不過蝸牛確實有眼睛和嘴巴,所以要保證一定的光照和食物的供給。要經常檢查蝸牛的這些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1]
蝸牛是食素的。蝸牛所吃的食物都是天然食物,甚至腐爛的也會吃(而且最喜歡的就是腐爛的食物)。蝸牛愛吃的東西包括水果、蔬菜、穀物、種子及泥土。你可以嘗試餵食萵苣、小麥粉及白豆等等各種食物,想探索什麼食物最對蝸牛的胃口的話,就可以看看喂哪種食物會讓蝸牛拉屎。另外,不要忘記水哦!
蝸牛是夜間活動的。如果你打開強光燈,蝸牛會馬上縮進殼里。如果你想好好觀察蝸牛,最佳的時間就是傍晚、夜間及黎明。如果你想讓蝸牛興奮起來的話,就可以給它灑點水。
以Breed a Pet Snail Step 3為標題的圖片
3
確保蝸牛有足夠的葉子來嬉戲。別擔心,蝸牛會利用觸須來避開障礙物(它們的視力不太好)。在養蝸牛的缸里放點葉子和樹枝,每天至少灑一次水。再在裡面放一層小石子、泥土和葉子,然後灑點水。如果你還沒有把蝸牛放進去的話,這會兒就可以放進去了。
以Breed a Pet Snail Step 4為標題的圖片
4
模仿季節的變化。季節一定要把握好。現在是春夏季節嗎?如果是的話,就太好了!因為這時正是蝸牛交配的最佳時機。如果不是春夏季,就要模仿出春夏季的環境。春夏季時,太陽早出晚落,你可以把蝸牛養在一盞燈附近,然後用燈光的開光來模仿太陽的起落。
蝸牛喜歡陰暗潮濕。除非你也是夜貓子,否則你很難觀察到蝸牛的活動。很可惜,除了爭取給蝸牛營造良好的環境,其他也沒什麼辦法。
方法 2 的 2:
等蝸牛產仔
以Breed a Pet Snail Step 5為標題的圖片
1
要有耐心。現在,你就要開始耐心等待蝸牛進行交配。交配完後,有的蝸牛一周後就會產卵,有的則要隔一年才產卵;有的蝸牛一次性產完,有的蝸牛則要分好幾次。
蝸牛是雌雄同體的。這就意味著一隻蝸牛身上同時有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不過蝸牛不會自體交配,它們仍舊需要找一個
Ⅷ 有養殖蝸牛的嗎
食性
蝸牛覓食范圍非常廣泛,主食各種蔬菜、雜草和瓜果皮;農作物的葉、莖、芽、花、多汁的果實;各種青草青稞飼料、多汁飼料、糠皮類飼料、餅粨類飼料均食。蝸牛是靠口來攝食的。
室內人工養殖蝸牛,宜選擇背風的空地,用竹子或鋼筋搭成20米,寬3米,高2米的飼養棚,棚周圍用塑料薄膜蓋好。也可用栽培蔬菜用的塑料土棚、舊玻璃溫室或者土溫床等。室內用床式養殖,宜用水泥、鋼筋澆製成長1米、寬0.8米的板式,搭成3~4層,層高0.6~0.8米。再在每層用紗窗隔攔,兩層板上鋪15厘米厚的腐殖質土,每平方米可放30隻蝸牛,每天喂料1次,噴水1~2次。室內木箱養殖,宜做約長90厘米,寬45厘米,高40厘米的箱子,一層層架起將集中飼養。箱內鋪10~15厘米厚的腐殖土,放上菜葉等,兩箱放20~30隻蝸牛,兩天傍晚用噴水壺澆一次水,使箱子內壁潮濕。
蝸牛飼喂宜每晚餵食一次,可用各季蔬菜、農作物、綠肥作物、雜草根、莖、葉、花和果實,瓜皮、果皮、剩渣及廢紙等,再配上一些精飼料、蛋白料及礦物質飼料。也可兩日喂一次,蝸牛可食剩殘菜飯、腐殖物。保持灑水,使場地濕度在15~27%,PH5~7,空氣濕度75~90%。當年孵化幼蝸,5個月即達5個螺層,體重達50克以上,大的達90克左右。養殖中應預防雞、鴨、麻雀、鴿子、老鼠等天敵危害。
養殖要點
溫度16~40℃,最佳25℃,一般能高不低。加溫必須採取地龍火道,且常年備好,尤其是春末夏初,要防止突然降溫,有條件暖氣最好,不要採取火爐加溫。
濕度。飼養土的土表濕度要保持到25%~35%,空氣相對濕度85%~90%,能濕不幹,控濕、保濕採取塑料布蓋頂。
防止干風、冷氣直接吹進,進口應採取雙門、掛布、擋風板。
堅決控制有異味的氣體進入飼養場地。
飼養土必須控制在pH6.5~7.5,切忌使用施過農葯、化學物質的污染砂土。
養殖容器一定要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氣性。
不工作時不要強光照射,陰暗最好,夜間採用15W紅色燈泡照明,這樣能刺激產卵。
卵的孵化。蝸牛的養殖成敗,關鍵在卵的孵化,控制室內溫度在20~25℃,空氣濕度在90%~95%,土表濕度在25%~30%,改進采卵孵化方法,採用種蝸牛60天輪倒法,此法能大大提高蝸牛的養殖效益,一般出殼率達95%以上。
幼蝸牛的飼養關繫到迅速發展蝸牛數量與產量的成敗關鍵,要特別注意溫度與濕度的控制。溫度一般應控制在25~30℃之間,飼養土含水量以30%~35%為宜,空氣相對濕度在80%~90%為宜,多食鮮嫩多汁的飼料,輔以鈣質食物。
1~3月齡蝸牛飼養池內加濕,堅決不能用水潑,採用噴霧器噴,最好用溫水。
發現病、死蝸牛及時清除。
勤清糞便,最好採取蚯蚓與蝸牛混養,一舉兩得。
防止天敵侵害、滅鼠、滅蟻,定時用1/1000的敵百蟲溶液噴灑,能有效地殺滅蝸牛的最大天敵--蟎,定期用過氧乙酸稀釋液,對蝸牛的養殖場所進行消毒,殺滅病源微生物。
成本最低,效果最佳飼料配方:米糠50%,貝殼40%,酵母粉8%,其他2%。
飼養與管理
飼養方式
大體分為室外開放式和室內封閉式兩種。
室外開放式包括溝式、棚式、庭院式等,讓其在保護圈內,類似於自然條件下的生長繁殖。室內封閉式養殖可用塑料盆、土盆、木箱、水泥池、缸、桶、罐等,用紗罩、濕布、薄膜封口,保溫保濕防鼠害。室內封閉式飼養便於溫度、濕度的調控,加上充足的飼料,不僅可解除蝸牛的冬眠,而且可達冬繁冬養的目的。室內飼養最好用塑料薄膜封閉四周,以保持溫度、濕度。
飼養土的制備
1、復合菜園土
未污染的沙土30%、田園土30%、黃沙20%、煤渣灰15%、石粉5%,混合粉碎,經太陽曝曬3~5天消毒、殺蟲後,過篩,然後加水使濕度在40%左右,即一捏成團,一擊就散。盆內土厚度為:生長蝸7厘米,成蝸10厘米,幼蝸3厘米,飼養1~2月更換1次。
2、海綿替代法
在池、箱等底部鋪1層5厘米厚的海綿,並保持4倍於本身重量的水分即可。每天清理殘食,每3天清理1次糞便。
飼喂方法
對1月齡內的幼蝸,應喂些鮮嫩菜葉,精飼料用開水燙軟粘在菜葉上,每天喂1次,最適溫度應控制在25℃~30℃,日夜溫差不宜大,噴水時不要直噴幼蝸。生長蝸除青料外,要多投精料,並添加微量元素和添加劑。每天飼喂量為蝸牛體重的7%~10%。飼料應放入食架或食盆,以便清理殘渣。 放養密度隨個體增加由密到稀,每平方米400~200隻。60×30×25厘米的飼養箱可入養100隻,5~6個月後,殼高4厘米,體重40g以上時即可採收。
Ⅸ 從外面撿到的蝸牛可以怎麼養
1、飼養環境。養殖室要陰暗、潮濕。蝸牛喜歡陰暗,並不是不需要陽光,而是避免強光直射。如:樓房、平房、地下室、防空洞等都可養殖。
2、飼養箱的訂做。或根據實際情況訂做(木箱選擇無異味的楊、柳、樺木為最好)。也可以用塑料盆、磚池等替代。
3、飼養土的要求。種蝸牛以較細的河沙為好,幼牛可添加富含腐質植而又疏鬆濕潤的菜園土,但要不含害蟲卵,更切忌受化肥、農葯等有害物質的污染。
4、溫度控制。溫度控制在12度以上即能交配、產卵,15℃~25℃是繁殖的最適宜溫度,溫度低於零上5度高於32度,進入休眠狀態。
5、保證濕度是管理的核心。室內空氣濕度要控制在70%~85%的范圍內,養殖土捏之成團,觸之即散(這是30%~40%濕度的標志)。種牛飼養土濕度30%即可。商品牛35%~40%最好。厚度一般為8百米。
6、飼喂優良的飼料是成功的保證。蝸牛是雜食性動物,青飼料:如白菜、生菜、向日葵葉、瓜葉、豆葉、西紅柿、茄子等;多汁飼料:如各種瓜皮,水果塊莖、黃瓜、土豆、胡蘿卜等。
(9)戶外養殖蝸牛擴展閱讀
蝸牛飼養注意事項:
1、要保持飼養箱的清潔衛生。
2、要保持合理的密度,防止擁擠,每平米以2000~3000隻為宜,並且應隨著蝸牛個體的增長而適時分箱。
3、要控制好溫度濕度,溫度一般控制在12℃~30℃之間,飼養土含水量以40%為宜。
4、 要注意通風換氣。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蝸牛養殖技術
一小學生將蝸牛養到四代同堂 送蝸牛就像嫁「女兒」-中新網
Ⅹ 蝸牛如何養殖
蝸牛與鼻涕蟲一樣,腹面有長而扁平的足,借肌肉收縮而前進,前進時分泌粘液,干後閃閃發亮。我們可以做一個有趣的觀察實驗,測定蝸牛爬行速度:把一隻蝸牛放在乾燥地面,它每分鍾移動9-13厘米;爬到遮陰地面時速度減慢,每分鍾移動6-8厘米;再爬到有薄水層的地面時速度加快,每分鍾滑行25-30厘米。西方有些國家每年都舉行蝸牛賽跑。1985年西班牙舉行蝸牛賽跑,有8個國家6隻蝸牛選手參加,在競賽角逐中,西班牙一隻參賽蝸牛獲得冠軍,它在5分鍾內跑完了124厘米。
技術要點
1、溫度16~40℃,最佳25℃,一般能高不低。加溫必須採取地龍火道,且常年備好,尤其是春末秋初,要防止突然降漫,有條件暖氣最好,不要採取火爐加溫。
2、濕度。飼養土的土表濕度要保持到25%~35%,空氣相對濕度85%~90%,能濕不幹,控濕、保濕採取塑料布蓋頂。
3、防止干風、冷氣直接吹進,進口應採取雙門、掛布、擋風板。
4、堅決控制有異味的氣體進入飼養場地。
5、飼養土必須控制在pH6.5~7.5,切忌使用施過農葯、化學物質的污染砂土。
6、養殖容器一定要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氣性。
7、不工作時不要強光照射,陰暗最好,夜間採用15W紅色燈泡照明,這樣能刺激產卵。
8、卵的孵化。蝸牛的養殖成敗,關鍵在卵的孵化,控制室內溫度在20~25℃,空氣濕度在90%~95%,土表濕度在25%~30%,改進采卵孵化方法,採用種蝸牛60天輪倒法,此法能大大提高蝸牛的養殖效益,一般出殼率達95%以上。
9、幼蝸牛的飼養關繫到迅速發展蝸牛數量與產量的成敗關鍵,要特別注意溫度與濕度的控制。溫度一般應控制在25~30℃之間,飼養土含水量以30%~35%為宜,空氣相對濕度在80%~90%為宜,多食鮮嫩多汁的飼料,輔以鈣質食物。
10、1~3月齡蝸牛飼養池內加濕,堅決不能用水潑,採用噴霧器噴,最好用溫水。
11、發現病、死蝸牛及時清除。
12、勤清糞便,最好採取蚯蚓與蝸牛混養,一舉兩得。
13、防止天敵侵害、滅鼠、滅蟻,定時用1/1000的敵百蟲溶液噴灑,能有效地殺滅蝸牛的最大天敵--蟎,定期用過氧乙酸稀釋液,對蝸牛的養殖場所進行消毒,殺滅病源微生物。
14、成本最低,效果最佳飼料配方:米糠50%,貝殼40%,酵母粉8%,其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