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挖冬筍技巧
1、選時間,理論時間是月到來年3月陽歷實際時間大約是過年前1個月左右,立春左右開始冒尖。
2、選竹子, 選2年生-4年生的竹子,就是那種竹節還稍微有點點白毛,但是掉的差不多,竹竿青翠,泛黃少許,但是不是特別的多的棕黃 竹葉濃密黑油油,底部枝丫竹葉少許泛黃 冬筍分大小年,也就是隔一年多一年少 大年一堆6個左右,小年 一堆1-2個 選竹林邊上 土肉鬆,厚,竹林中間的竹子營養大部分被吸收 所以竹筍會稍微小 據說竹子分公母,母竹子第一枝丫是2根對生。
3、找竹鞭,看竹子根的走勢,確定180度范圍,然後進行橫切找竹鞭 看枝丫走向,第一枝丫方向就是 竹鞭的走向 找露面竹鞭 部分竹鞭會露出來順著爬 撒網找,不管什麼方法 ,直接覆蓋,翻遍整塊土 反正是竹子多,到處是竹鞭,找死筍眼,部分筍子營養,時節時間不對長不成春筍或者竹子,就會爛掉,順著孔那肯定有竹鞭。
4、找冬筍,順著竹鞭往下挖, 2年竹筍在竹子的40-80公分左右附近,4年竹子一般是1米2左右, 竹鞭分叉,30公分左右開始有筍。新竹在母鞭,老竹在子鞭,斷尾竹鞭,老竹根斷了後,回溯50公分,一般都有(竹鞭金黃,竹鞭包衣爛的差不多的竹鞭)死筍孔邊,有死筍孔,那麼來年,那個竹鞭估計還是會有 但是一般比較小, 數量少,下山竹鞭一般筍長的遠, 爬山竹鞭的筍大長的近,波浪竹鞭,竹筍在坡段中間,立春左右會開始冒尖,注意鼓包土,山溪邊的竹筍更容
5、取筍一般都是直接用挖鋤斬斷,不過很多人也喜歡用柴刀敲進去斷 這樣不會那麼容易破壞筍子 。
Ⅱ 怎樣挖冬筍
1.看土壤裂痕。冬筍在土壤中膨大時,迫使土壤產生以一點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回狀的裂痕,淺的可以遇見答嫩青、黃筍尖。腳踩時松軟有彈性,用鋤頭挖時感覺松軟,當然也可以結合主鞭的方向尋找筍的位置。
2.在晴天的上午,在已全墾過的竹林地內發現有小小圓圈並呈黑色濕潤狀態的地方,多半能找到筍。因為筍在夜間蒸發了一定的水分,當然這樣的前提是筍夠大,而且接近於地表。當然在開墾過的竹林地里尋筍時候,由於土層過於松軟,裂縫往往是一條線,千萬不能放過。既然講了裂縫的問題,回到理論,土層太硬,或者太松軟裂縫很小,只有在土層不太松軟的情況下往往裂縫明顯。有時候出筍的土層上有小石頭或者硬物,其出現了起翹的現象,那證明下面有筍在頂了。 第三種挖翹青鞭筍:選擇2-3年的老青鞭,順挖
3.找到子鞭,但是子鞭無力,可順挖到主鞭,其筍往往生長在分叉處。
4..挖退筍孔筍,竹能夠計劃生育,當筍太多時候能退筍,退筍孔往往是主鞭的所在,前一年退筍孔,少數鞭重新生長出筍。也可以順挖尋找,但是幾率非常小。因為當年出筍後,此鞭的出筍位置往往不在附近了,可以結合去尋找竹筍位置,如果是開山順挖的話,工程量比較大。
Ⅲ 挖冬筍有什麼技巧
一、看竹子顏色
大年的竹子,葉子綠油油呈墨綠色而且又比較濃密,所以這樣的竹子下面冬筍肯定就會有很多,而小年的竹子,它的葉子就比較稀疏,沒有那麼濃密,顏色也沒有那麼綠,因此,在挖冬筍的時候,先找到合適的竹子才是關鍵。
二、便是觀察竹鞭走勢
如果竹鞭比較粗壯,且都會生長在一些比較疏鬆的土壤里。所以,開始挖的時候,要順著竹鞭周圍去挖,盡量不要鋤頭垂直鋤下去,這樣很容易破壞冬筍的完整度,還有就是不要沿著表面平行挖,很容易把冬筍中部給刨傷。
三、看竹子的朝向
竹子的朝向可以判斷判斷冬筍的位置。一般竹子的頭朝的方向就是冬筍長出來的地方,而且,冬筍比較喜歡陽光,所以向陽的方向冬筍會較多;還有就是,可以看母竹的根部附近和竹鞭附近的土壤情況來確定位置。
(3)戶外挖冬筍擴展閱讀:
挖冬筍注意事項:
一、禁止胡亂採挖。
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挖冬筍,是隨便找一個地方就開挖。其實這樣不但挖不到冬筍,而且對竹林也會造成破壞。要想挖冬筍,第一點應該是找准冬筍所在的位置。一般冬筍在朝東南,或者是朝東方向的林地中比較多。
二、禁止肆意採挖。
換句話說就是不能過度的採挖,適當的採挖是利於竹子的生長,而過度採挖則會破壞竹林了,這樣春天的時候春筍就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會極大的影響到竹林的發育。而且在採挖的時候,盡量不要傷害到了地下的粗壯竹鞭。
三、掌握冬筍的採挖時間
有經驗的老農民都知道,冬至以前的冬筍只有少量會生長成為春筍,大部分都會自然泛濫在地底下了。而在冬至以後,則大部分的冬筍會長成春筍,只有少部分的會腐爛掉。除此以外,在地底下30厘米以上深處的,也多數會生長成為春筍,而在地面15裡面以上的,則很多都會因為溫度過低,從而被凍死,然後就腐爛掉了。
所有在採挖的時候,也需要考慮這一點,一些會長成春筍的冬筍,盡量勺挖。
Ⅳ 求: 山上挖冬筍厲害的高手,怎麼才能看出哪塊地才有筍指點挖筍技巧
1、技術要點
(1)開穴挖冬筍
從10月中旬開始,在孕筍竹株的周圍仔細觀察,一般地表泥塊松動或有裂縫,腳踏感到松軟的地下,可能有冬筍,用鋤頭開穴挖取。
(2)沿鞭翻土挖冬筍
先選擇竹株枝葉濃密,葉色深綠的孕筍竹,從第一盤枝指引的方向,判斷去鞭方向是一致或者比較接近的,可以先在基部附近淺挖一下,找出黃色或棕黃色的壯鞭,再沿鞭翻土找到冬筍而進行採收利用。
(3)全面翻土挖筍
結合冬季鬆土施肥,對竹林進行撫育墾復,中翻20 cm左右,切忌大塊翻土,以防鞭根損失和折斷,翻土時見有冬筍,則可一次性挖掘。
冬筍採收的鄉土經驗
冬筍
(1)「先看毛竹竹葉偏向那邊後挖鞭,碰到芽頭尖,嫩鞭追後老鞭向前牽」在12月底(農歷),在竹葉發黑又帶黃葉的大年竹周圍找竹鞭,挖到帶有尖筍芽時,如碰到嫩鞭往後追,老鞭向前挖一定有冬筍。
(2)「老鞭開叉追新鞭,追到十八步邊」追老竹鞭到頭時,往往有新發竹鞭,從發鞭起點開始追,到第18節(一般80 cm左右時,就有冬筍。
(3)「找不到鞭,春筍洞邊」指找不到竹鞭的時候,可追挖春筍筍穴內的竹鞭,一般在往年出春筍的附近往往就有冬筍。
(4)「開枝低,竹枝粗,雙開叉竹筍多」意思是指開枝低、竹枝又粗,最下層竹枝雙開叉的大竹,往往長得筍多。
(5)「下山鞭,鞭長、節長、筍少,上山鞭,鞭短、節短、筍多。
(4)戶外挖冬筍擴展閱讀:
1、開胃健脾。
竹筍獨有的清香,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痞納呆之病症。
2、增強機體免疫力。
竹筍中植物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3、清毒消痰。
竹筍味甘,性微寒,所含脂肪、糖分含量低,孕期上火或是咳嗽痰多的孕媽媽吃竹筍有助於清熱解毒,消痰止咳。
4、靜心散熱。
竹筍被譽為人體垃圾的「清道夫」,在夏天孕媽媽尤其適合食用竹筍,因為竹筍對孕期手足心熱、心煩氣躁症狀等有輔助治療功效。
5、寬胸利膈、通腸排便。
竹筍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纖維可以增加腸道水分的貯留量,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腸內壓力,減少糞便粘度,使糞便變軟利排出,用於治療便秘,預防腸癌。
6、降「三高」。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的特點,富含植物纖維,可降低體內多餘脂肪,消痰化瘀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症,且對消化道癌腫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7、激發腦的潛能。
竹筍的皮和切口處出現的白色粉狀物質是一種叫做酪氨酸的蛋白質結晶。在體內,酪氨酸被輸送到腦部,是激發抗壓意欲和腦的潛能所必需的物質。
Ⅳ 如何挖冬筍
挖冬筍,是黃坳、茨坪、長坪、下七一帶客籍山區農民所喜愛的一項採集活動專。農歷十一月以後,屬冬筍即開始生長,客籍人們便身背背簍,手握鋤頭進山挖筍。迸山後,選擇「當年」母竹 (「背年」竹筍少),沿竹梢方向尋找稍微隆起或已爆拆開裂的地面,清除表面落葉,再試著挖。有的即可見到筍尖,挖出竹筍;有的則只能看到竹根,還要順根再挖。如竹根長毛(裹有若衣),表示竹齡較幼,此根無筍;如竹根鮮活橙黃,則會長冬筍。挖到筍後,還可沿竹根走向,繼續尋挖。
挖冬筍者多選擇「走邊竹」尋挖,此種竹生筍較多,有「橫三豎七」的說法,即筍從竹根橫向伸出,意味著該竹根生筍不多;如冬筍生長方向與竹根平行,則生筍較多,甚至一窩可挖到幾個冬筍。
冬筍既可以生炒,又可燉湯,其味鮮美爽脆。食用時最好先用清水煮滾,放到冷水泡浸半天,可去掉苦澀味,味道更佳。[6]
製作指導
做菜時要注意炒冬筍的時候油溫不要太熱了,否則不能使筍里熟外白。[6]
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對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2、但兒童、尿路結石者、腎炎患者不宜多食;
3、冬筍性寒 老人,體弱多病,嬰幼兒,女性月經期不適合食用。[7]
Ⅵ 冬筍要怎麼挖
挖冬筍必須了解竹子的習性,掌握以下基本要領。一、是看天氣採挖冬筍冬筍,從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3月都可以採挖。初冬時期天氣溫暖的年份,冬筍要提早挖,在竹筍休眠後,冬筍停止生長時開始採挖。冬筍挖取的標准,是每支竹筍重不少於0.25公斤。要注意的是,下雪天不要去採挖冬筍。另外,小年竹山,應少挖或者不挖冬筍。二、看竹林土壤肥力採挖冬筍土壤肥力高的筍用竹林,除了必要的留養母竹外,加大冬筍採挖量,能夠調節養分分配,促進其他筍芽萌發,提高竹筍產量,俗話說「挖光冬筍,促發春筍」。肥力不足的竹山,不能多挖冬筍,否則春筍數量就會減少。
前面講的是看天、看地挖冬筍,接下來介紹幾種冬筍採挖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全面翻土挖筍法這種方法只能結合竹林冬季鬆土、施肥進行。把竹林細致深翻,深度為30—40厘米,同時埋入農家肥。翻土時遇到冬筍,就一次性地挖取。第二種方法是沿竹鞭翻土挖筍法首先,在3—4年生的狀齡母竹中,選擇枝葉濃密、葉色深綠,並帶有幾片黃時的孕筍竹。然後,在它附近淺挖,尋找黃色或者是棕黃色的竹鞭。再是,順著這類竹鞭翻挖,發現竹鞭上須根發達時,繼續向前挖,挖到竹鞭向地下伸去的地方,大多數能找到竹筍。還有,就是竹鞭斷處的附近,一般也有冬筍,並且能找到對座筍。第三種方法、是開穴挖筍法在竹林中,如果發現地表泥土松動或者是開裂,裂縫有一個中心,並向四周延伸,用腳踩時土壤松軟,這里肯定有冬筍,輕輕扒開就可取筍。不論採用那種方法採挖冬筍,翻挖土塊都要細小,以免損傷竹鞭和筍芽。另外,挖筍時在筍穴內適量追肥,然後用土填平,可以促發春筍。挖筍子的是一個既復雜的而又簡單的過程,我個人覺得這是要看天賦的,每當不刻意我過竹林的時候,我都會習慣性的東張西望,當然我望的不是竹林的風景,而是看那株竹子枝葉茂盛,而且青密多枝,往往這樣的竹子是喜歡長竹筍的,而這樣的竹子,一般長在出山竹(一片竹林的邊緣地帶的竹子)上.因此挖筍子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去一片竹林的深處挖,因為出山竹陽光好,土壤肥沃,沒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竹子跟它搶地盤,所以長的往往非常茂盛.這個時候,就是它長筍子的最好時機了.當你進入到一片竹林,並且選中了一株這樣茂盛的出山竹的時候,你就可以考慮開始挖筍子了.首先,筍子是長在竹子的跟上的,也就是我們想像人說的馬鞭.你要想挖到一根竹子的筍子,就必須找到屬於這株竹子的馬鞭,找馬鞭有一個小技巧,你可以先看看枝葉生長的方向,
Ⅶ 挖冬筍技巧與方法老經驗
一、區分大小年:毛竹有一個規律,隔年出筍多,中間有一個明顯休息的一年,俗稱大小年。大年的毛竹除老竹外,竹蔭濃密,葉片呈墨綠色,遠望就像一把把雞毛撣子。而小年的連竹壯年的毛竹也稀稀疏疏的像一隻只脫毛雞。有的竹林土地貧瘠或挖筍過度,導致大小年夾雜嚴重,就是所說的「桃花畈」」花栳山「。
二、識別孕竹:農家人俗語說:「開枝低又粗,雙開竹筍多」,意思是指最下枝椏為雙枝椏,開的很低還很粗,其竹葉片長、細,尖且略帶幾張金黃色葉片而且整株濃綠的為孕竹,因為出筍消耗了一定的營養,最下面葉片的營養被轉走,導致葉片發黃。孕竹的主鞭呈金黃色,精神有力,側芽膨大,出筍多,筍的個頭也大。
三、尋找主鞭:找到了孕竹不等於找到了筍,還要找到孕竹的主鞭,如何找到主鞭這里介紹三個常用的方法:
1,把孕竹四周的土全部挖開,找到最粗的最有力的那根就是,這個方法是最笨的、最累的、也是最有效的。
2,根據孕竹最下枝椏的方向大致和主鞭方向相同,在土質比較松軟,土地起伏比較小的平地,而且其鞭比較直的情況下,主鞭的方向一般和最下枝椏方向相同。
3,根據孕竹的埠頭彎的方向來判定,一般竹出來的時候竹埠頭附近會有一個彎度,因為筍芽先是向外生長,然後再向上向外約45度生長,最後才是筆直向上生長,成為毛竹,這個彎度所形成的平面垂直方向和主鞭的走向大致一樣,當然也有一定誤差,筍和主鞭呈90度到180度均有。
Ⅷ 挖冬筍方法
一、選對竹子
自然生長的竹園是會分大小年的,只有大年的竹園才能挖到筍子,如果在小年的竹園里挖筍,那隻能是給園主當義務工松竹園了。竹子的大小年很簡單,就是一個大年就必須會有一個小年,這是因為大年長了很多筍子,消耗了竹子的養分,這一點與蘭花開花有點類似。
大年竹的特點就是竹葉非常濃綠、茂密,感覺像是人為施了很多肥料一樣。那些竹葉枯黃、開花的竹園千萬不要去浪費時間與體力了。
二、踩土
凡是地下生長的根莖類,都有一個特點,喜歡疏鬆透氣又肥厚的土壤,冬筍也不例外。只有在這樣的土壤下,挖到的筍子才肥壯。
進竹園後邊走邊踩,不要忽視了那些落葉很多的地方,往往會出大筍子的。尤其是在土質比較硬的竹園,如果踩到一塊松軟肥厚的地方,那麼就是出筍的最佳位置了,這是根莖類植物趨氣性、趨水性和趨肥性的特點。
三、看竹齡
大年竹也有不同的竹齡,竹齡決定這根竹子的筍生長離母竹的距離,新竹出筍較近而老竹則遠。一般挑選3年前的竹子最好,這種竹子出筍多而且壯,出筍距離不遠不近,常常會一鞭子挖出一長串的筍。
四、掏老溝
老溝是指上一個大年時,人們挖筍順過的竹鞭溝(挖筍時找到一條竹鞭是會順著挖的),這條溝子通常被落葉和凍土覆蓋兩年以上了,這里的土質最疏鬆,保濕性也非常好,常常會出大筍子。掏老溝時一定要輕,否則就可能將冬筍挖爛了。我曾經在一條長3米左右的竹鞭老溝里,一連串挖出10根冬筍。
五、爛筍坑
前一個大年時,有些竹筍是不有長大成竹的,它們會在泥土中腐爛,這就會形成一個個的爛筍坑。有經驗的挖筍人,在山上會尋找爛筍坑,從這下鋤頭通常是不會空手了。而且從爛筍坑下尋到的竹鞭,順著掏肯定還不止一根筍。
六、斬筍
當鋤頭扒開冬筍的嫩黃頭時,不要急於將它挖起,要先將筍子周圍的泥土清理干凈,看清竹筍與竹鞭的結合處再用鋤頭斬下,不然筍肉會被挖爛很多。
以上也只是好自己在挖冬筍時總結的一些心得體會。
Ⅸ 如何挖到冬筍
挖冬筍必須了解竹子的習性,掌握以下基本要領。一、是看天氣採挖冬筍。冬筍從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3月都可以採挖。初冬時期天氣溫暖的年份要提早挖,在竹筍休眠後,冬筍停止生長時開始採挖。冬筍挖取的標准,是每支竹筍重不少於0.25公斤。要注意的是,下雪天不要去採挖冬筍。另外,小年竹山,應少挖或者不挖冬筍。二、看竹林土壤肥力採挖冬筍土壤肥力高的筍用竹林,除了必要的留養母竹外,加大冬筍採挖量,能夠調節養分分配,促進其他筍芽萌發,提高竹筍產量,俗話說「挖光冬筍,促發春筍」。肥力不足的竹山,不能多挖冬筍,否則春筍數量就會減少。
冬筍採挖方法。第一種全面翻土挖筍法:這種方法只能結合竹林冬季鬆土、施肥進行。把竹林細致深翻,深度為30—40厘米,同時埋入農家肥。翻土時遇到冬筍,就一次性地挖取。第二種方法是沿竹鞭翻土挖筍法。在3—4年生的狀齡母竹中,選擇枝葉濃密、葉色深綠,並帶有幾片黃時的孕筍竹。然後在它附近淺挖,尋找黃色或者是棕黃色的竹鞭。順著這類竹鞭翻挖,發現竹鞭上須根發達時,繼續向前挖,挖到竹鞭向地下伸去的地方,大多數能找到竹筍。竹鞭斷處的附近一般也有冬筍,並且能找到對座筍。第三種方法是開穴挖筍法。在竹林中如果發現地表泥土松動或者是開裂,裂縫有一個中心,並向四周延伸,用腳踩時土壤松軟,這里肯定有冬筍,輕輕扒開就可取筍。不論採用那種方法採挖冬筍,翻挖土塊都要細小,以免損傷竹鞭和筍芽。另外挖筍時在筍穴內適量追肥,然後用土填平,可以促發春筍。枝葉茂盛,而且青密多枝的竹子是喜歡長竹筍的,而這樣的竹子,一般長在出山竹(一片竹林的邊緣地帶的竹子)上.因此挖筍子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去一片竹林的深處挖,因為出山竹陽光好,土壤肥沃,沒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竹子跟它搶地盤,所以長的往往非常茂盛.這個時候,就是它長筍子的最好時機了.當你進入到一片竹林,並且選中了一株這樣茂盛的出山竹的時候,你就可以考慮開始挖筍子了.首先,筍子是長在竹子的跟上的,也就是我們想像人說的馬鞭.你要想挖到一根竹子的筍子,就必須找到屬於這株竹子的馬鞭,找馬鞭有一個小技巧,你可以先看看枝葉生長的方向,因為竹子的枝葉是對著長的,它的枝葉對這長的這輛個方向,往往就是它的馬鞭生長的方向,你在這輛個方向相近的方位挖,再根據竹子根生長的深度判斷要挖的深度,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它的馬鞭了,當然,屬於你選擇的這株竹子的筍子,只會長在這株竹子馬鞭的延伸方向,也就是馬鞭的前方,只要你順著這條馬鞭挖下去,就以定可以挖到筍子.一株竹子的筍子要看它的枝葉的多少來定,往往枝葉越多月茂盛,筍子就越多.在你找到了你選擇的竹子的馬鞭並開始順著馬鞭挖之後,往往不會在就近的地方就長筍子,而是需要離一段,這個時候就是要你付出自己的勞力的時候了.一般筍子喜歡長在竹子的馬鞭的兩側,當你離到長短不等幾米遠的時候,就是筍子快要於你見面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你需要異常的小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巴以個正在熟睡的大胖子似的的筍子一鋤挖坡,當這株竹子的第一個筍子出現在你的面前的時候,接下來你就會發現,筍子已經接二連三的出現在你的鋤頭下面了.當你收獲了差不多數目的筍子,而且發現馬鞭已經很嫩的時候,就可以宣布,這株竹子的筍子基本上已經全部進入到你的口袋裡面來了。幾個肯定會長筍子的地方: 第一,茂盛的竹子的馬鞭分叉的地方,這個地方是絕對會長筍子的,除非它長筍子的嫩芽已經死掉. 第二,茂盛的竹子的馬鞭開始往深處鑽,並且土層比較松軟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往往會長筍子. 第三,茂盛的竹子的馬鞭埋了很深,你理的很累了,這個時候它卻突然要鑽出土壤,准備往淺處生長,在快接近地面的時候,你往往可以找到一個金燦燦的筍子。識別大小年:竹子出筍分大小年,大年竹林濃密,墨綠,出筍多。小年竹林稀疏,出筍少。大小年曾次混雜,成為「桃花畈」。識別竹齡。一般兩年以上的竹長筍較多,生筍點距母竹株0.5至1m。兩年以上的竹,竹節間白黴和節毛基本脫落,而兩年以下的竹子竹節部位還有很明顯的白黴和節毛。如竹子已達4年以上的則呈黃色,竹竿較堅硬,生筍位置距離母株1.5~2m。採挖時應選2年以上,4年以下的竹挖筍。識別公母竹:竹子第一長杈節為雙杈的是母竹,為單杈的是公竹。母竹的冬筍多而大,公竹的冬筍少而小。尋孕竹:凡是竹葉片長、細、尖 且略帶幾張金黃色葉而且植株濃綠的母竹為孕竹。長筍多,竹林邊的母竹長筍較多。其主鞭往往金黃色,有力,側芽壯碩。識別陰陽面:順竹鞭生長方向為陽面,長筍多。逆竹鞭生長方向為陰面,長竹筍少。竹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鞭。筍出鞭下降中期,以及上升中後期。子鞭無力,可順挖到主鞭,其竹筍往往生長在分叉處。茂盛竹尤其如此。找准竹鞭走向:應根據竹鞭方位採挖,竹鞭與立竹的彎曲方向所形成的面夾角為0~60度,;竹鞭與第一節竹杈方向基本是平行的,找一棵竹葉茂盛的竹子,(竹葉茂盛說明這棵竹子
Ⅹ 如何才能挖到冬筍
山裡人在野外尋找冬筍
說明
在這里先做一點說明,關於冬筍在我們皖西山區並不是每年都能大量採挖的,冬筍分為大小年,大年的時候,冬筍多,在竹林里容易挖到,小年的時候冬筍少,在竹林里很難挖到,所以要想挖到大量冬筍,就要在大年的時候採挖;
其次,即便再厲害的高手,如果視力不好或者在光線極差的竹林里(毛竹過於密集),即便是大年,也很難挖到冬筍;
竹林里雜物太多不利於尋找採挖冬筍
最後,一些砍伐過竹子堆積了大量的竹丫、地上都是厚厚的竹葉、雜草、亂石堆等復雜的地形條件下的竹林,也不容易挖出冬筍;
這些地方容易挖到冬筍
在我們山區有這幾種地方非常容易挖到冬筍:首先是竹林邊的茶地、竹林邊緣的鬆土地帶;其次就是有人管理的竹林。
為什麼說竹林邊的茶地里冬筍比較多?因為竹子的根長的很長,靠近竹林的茶地土質非常稀疏,竹根最喜歡在這樣的沒長過竹子的土地里生長,而且這樣的茶地里冬筍很容易挖出來,竹林邊緣的鬆土地帶也是如此。有人管理的竹林,一般雜樹比較少、亂石堆很少,竹林里比較干凈,一眼望去,能看的很清楚,再者有人管理的竹林,砍伐有序,竹子的密度不會太高,光線也可以,便於尋找埋在土裡的冬筍。
茶地里長出的春筍(冬筍也很多)
尋找冬筍小技巧
經過了上面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就會理解,為什麼網路上有那麼多教我們挖冬筍的技巧,但是實際運用起來,卻非常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我開頭提到的幾個因素。那麼拋開那些不利於尋找冬筍的因素,我們如何能夠快速在竹林里找到埋藏在地下的冬筍的蹤跡呢?
最主要也是最實用的方法和步驟就是這幾點:
大致尋找到冬筍比較多的范圍。一片竹林很大,要想尋找到目標,首先就是縮小范圍,這個需要通過抬頭看整片竹林里竹子的生長狀況,一般大年的時候,秋冬季節竹林里的竹子顏色比較翠綠,而且竹梢上面的葉子比較密實,用我們農村人的土話來說就是竹梢上的葉子比較稠,這樣的竹子根部附近幾米(3-5米以內)范圍之內,基本上有冬筍;
竹梢上面葉子密集且翠綠地下冬筍較多
確定了冬筍的大致范圍以後,我們就可以針對性尋找冬筍。一般來說,成功率比較高的方法主要是這兩種:1.在所選范圍內,仔細尋找凸起明顯的地方,一般冬筍生長到一定階段以後,就會因為體積增大導致土壤向上凸起,所以可以在確定的大致范圍內尋找這些凸起的地方,最好是別直接開挖,先扒開凸起位置,查看是否有冬筍,如果沒有,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