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去野外探險一般要帶什麼好呢
1、食品:集體食品和備用食品
集體食品:由伙食委員負責安排食譜並采購食品,一般在活動前一天購買食品,保證食品尤其是蔬菜、水果的新鮮。
備用食品:當在野外活動中遇到大雨、狂風等惡劣天氣且食物已吃完或所帶食物丟失、變質時需要備用食品。備用食品是為應付特殊情況而備,一般不拿出來。選擇高能、輕量、耐久的食物作為備用食品,如:巧克力,牛肉乾、糖類等。
2、衣物:根據具體的情況對待
①寒冷:帶厚衣物,沒有厚衣服時,多穿幾件薄衣服,甚至將塑料袋塞到衣服裡面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②蚊蟲叮咬:穿長袖衫和長褲,以防樹枝劃傷和蚊蟲叮咬;其次,野外不可穿緊身衣褲,代之以寬松、合體的運動服或休閑服裝;再者,野外活動容易出汗,衣服被汗濕後,應該換掉,時常保持清爽,暖和,預防感冒。
③下雨:帶雨衣或雨傘,雨衣為上選,最好二者皆有,雨傘為人擋雨,雨衣遮住背包。
④腳起血泡:要求鞋一定要舒適、合腳。襪子要有備用,夏天穿吸汗的棉襪子,冬天穿保暖的毛制襪子。
⑤手被劃傷:手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帶一雙結實、舒適的手套,十分必要;此外手套還有禦寒的功能。
⑥刮風:戴帽子可以幫助女孩子保護長發,尤其是在密林中行進時;相同的帽子,還可作為隊伍的標志。
3、裝備:分為集體物品和個人物品
①集體裝備:(由裝備委員合理分配)大背包、小背包、帳篷、防潮墊、睡袋、大蓬布、防雨布、地釘、氈布、吊床、拉繩、水壺、應急燈、鐵鍬、砍刀、鋁鍋、炒鍋、砧板、凈水器、標本夾、攝影包、望遠鏡、酒精爐。
②個人物品:
洗漱用品:毛巾、香皂、牙具、防曬霜、防凍霜、唇膏
證件:學生證、身份證
衣物:羽絨服、毛衣、長衣、長褲、襪子、鞋墊
野外用品:手電筒、軍刀、指南針、蠟燭、火柴(火機)、太陽鏡、防風鏡、手紙、針、線、筆記本、筆、塑料袋、雨具
此外,望遠鏡、相機自便,不做硬性要求;
個人若服用某種特殊葯劑,請自備。
當你准備個人裝備時,要考慮:
◆要求攜帶的裝備是否已備齊。
◆我帶的衣服適合當地的氣候嗎?
◆是否有可替換的衣物?
◆活動地點有何特殊情況(地形、氣候、植被等)我應做何種准備?
◆我對何種葯物過敏?應根據情況備齊所需葯品。
發裝備時,隊長要保證提前到達,檢查、清點裝備,按順序逐個發放。
4、葯品:醫務委員隨身攜帶葯箱,對可能出現的症狀早做准備,防患於未然。一般短期活動可能會出現劃傷、跌打扭傷、中暑、蚊蟲叮咬、腸胃不適、感冒、發燒、等疾病。常用葯包括:
外傷類:棉簽、紅葯水、酒精、綳帶、紗布、白膠帶、止血帶、創可貼、雲南白葯、紅花油(正骨水)。
腸胃葯:胃舒平、弗派酸、黃連素。
感冒葯:速效感冒膠囊、銀翹片、乙醯螺旋黴素、止痛片、退燒片。
其 它: 清涼油、人丹、藿香正氣水、撲爾敏、乘暈寧、京萬紅。
5、信聯絡設備:野外活動中可能出現隊員迷路、掉隊、落單的情況。為便於聯絡,手機、傳呼機、口哨等設備必須攜帶,手機、傳呼機的號碼要在開准備會的時告知他人。
『貳』 野外探險迷路了怎麼辦呢
野外探險迷路需要注意以下5點自救方法:
1.在人煙稀少、罕至的陌生地段一旦迷失方位,在無法判明道路的情況下,請千萬不要盲目自尋出路,絕不能讓自己的「大無謂革命英雄主義情緒」膨脹。這時應當原地等待救援,保持清醒的頭腦利用地形地貌和一切可利用物搭建簡單的庇護場所(盡量選擇朝陽處),以便應付惡劣天氣,在此過程中不要進行大運動量的操作,避免大量出汗,防止感冒和保持體能。
2.野外探險在夜晚迷路或者被困時,用手電筒向求救方向不間斷的發射求救信號是正確的,但同時也應該注意保存電量。此外,在黑暗中,火是最有效的信號手段。生三堆火,使之圍成三角形(國際通用的受困信號),或者排成直線。只要時間和形勢允許,盡快把火堆生起來,小心看護不要使它們熄滅。
3.此外,如果野外探險在白天迷路,可以用鏡子藉助陽光,向可能的存在的居民區或空中的救援飛機反射間斷的光信號,也可以把衣服放在地上或者放在樹頂上排成大大的幾何圖案發信號。
4.太陽定位法。太陽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那麼你就可以根據太陽的位置來辨別一個方向走出困境了,上午12點之前,太陽一直都會在我們的東方,而12點以後的太陽就會在我們的西方,那麼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你就可以分辨出方向了。
5.樹木定位法:要是遇到陰雨天氣沒有了太陽怎麼辦呢?不用著急,只要我們能夠找到一顆稍微茂盛點的樹就可以辨識出方向了。有人會說,「誒,樹也能辨識方向?」對的,樹也能辨識方向,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而且用樹來辨識方向的方法也很簡單。樹木的生長都需要陽光,所以日照時間長的那一面樹葉會生長的比較旺盛,所以,樹葉生長旺盛的那一面在北半球就是南面,而在南半球就是北面。
『叄』 戶外探險有哪些項目
戶外運抄動的分布:
一、
空中項目襲:滑翔(有動力、無動力)、熱氣球、跳傘等
二、
水上項目:漂流、扎筏、泅渡等
三、
陸上項目:叢林穿越、登山、攀岩、溯溪、露營、探洞等
四、
綜合項目:野外生存、野外拓展、探險挑戰賽等。
戶外多數帶有探險性,屬於極限和亞極限運動,有很大的挑戰性和刺激性。擁抱自然,挑戰自我,能夠培養個人的毅力、團隊之間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深受青年人的歡迎。戶外運動越來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日益成為關注的焦點。另外,由於我國地理條件的得天獨厚,擁有良好的廣大自然資源,也為戶外運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肆』 國內哪些地方適合野外探險戶外探險
是全國各地都有地方適合野外探險戶外探險
『伍』 野外探險需要哪些裝備
如帳篷、背包、睡袋、服裝、鞋、炊具、地圖、指北針、頭燈(含備用燈泡與電池)、備用糧食、備用衣物、太陽眼鏡、刀、火種、急救箱等
十大戶外求生工具:刀
離家不能不帶刀。一把結實的刀是建造庇護所、准備食物、生火和其它無數任務所必需的基本工具。
丁烷打火機
用燧石生火在乾燥氣候下相對容易,但在潮濕天氣里,你得用打火機和一些易燃物來幫助你生火。塗有蠟的棉花球和一小瓶百加得朗姆酒都是可行的選擇。
金屬帽或金屬罐
喝水比吃飯更加重要。有了金屬帽或金屬罐,你就可以燒開水喝了,這樣可以殺菌,保證健康。
急救箱
得上急病比走失更加麻煩,你的急救箱將有一些處理嚴重傷害的急救葯品,不只是砍傷和刮傷。帶上一些速凝血(Quick
Clot)或Celox快速止血葯來處理嚴重出血,再帶鑷子、針線、抗菌素膏、防曬霜和任何你需要的特別葯品,以備急用。
塑料垃圾袋
塑料垃圾袋又薄又輕,可用途很多。你可以把它們用作盛裝雨水的容器,或截3個洞當成臨時性的雨布,它還可當作庇護所的防風布。帶上幾個垃圾袋吧,它們是最結實的
水凈化裝置
飲用不純的水弊大於利。因此,通過適當地過濾和凈化,你可以避免許多健康風險
背包式吊床
在特別熱或冷的環境下,保護你自己不受自然因素傷害,比如避免受風寒和雨淋等,這就成功了一半。你能解開它,建造一個更加精細和舒適的庇護所。
口哨
當你在森林裡迷路時,口哨是幫助你發出信號的最好工具。定期性地吹口哨所需的能量比叫喊少得多,而且高音調的口哨聲傳播距離更遠。
手電筒
搜尋和營救人員能從很遠的距離看到手電筒的亮光。它們是引起營救人員注意你自己的最好辦法,且方便隨身攜帶。如果你生火有麻煩的話,手電筒可就能幫上你的大忙。
高卡路里的蛋白棒
打獵和釣魚很費勁,且不劃算。你搜尋獵物所消耗的卡路里比你吃上它們所獲得的能量還要多。因此帶上幾塊小吃可以讓你省去這些麻煩。
保險
戶外運動屬高風險活動,尤其是在進行攀岩、速降、穿越、沙漠以及探索活動時,安全問題尤為嚴重。目前國內各大保險公司均有相應的戶外活動保險,以日為單位,通常為4-7日,建議進行戶外運動時提前購買相應的保險。
對講機
戶外活動應明確領隊和押隊人員,至少這2人要配備對講機,明確了領隊及押隊職責,在進行深山穿越時每隔1小時核對一次人數,沙漠等開闊地穿越時每次休息核對人數。
GPS
有條件的戶外團隊在進行穿越等大范圍活動時應配備GPS,在叢林地帶進行戶外活動時,必須配有GPS
『陸』 野外探險爬山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詳細掌握身體情況
首先,要盡可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盡管從事和准備從事戶外運動的人以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輕人為主,但這些運動並不是適合於每個對它有興趣的人。
人與人之間的身體條件有著千差萬別,有些人有先天性的身體疾病,在從事劇烈或高強度的運動時有可能會突然發病而危及到生命,這樣的人不適合參加如旅遊探險這樣高強度的戶外運動。
身體十分強壯的人,也可能不能參加某些特定地區的戶外運動。比如在高海拔地區,是否會發生高原反應是與人的體力沒有關系的,在平原地區體力強勁的人在高原地區得了高原肺水腫而被緊急送到醫院的事情並不少見。
另外,有些人天生體質較弱,並不是沒有機會進行探險旅遊。這樣的人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體育鍛煉,根據體質的提高狀況,才能確定能否參加旅遊探險活動。這個過程視個人努力程度而需要不同長度的時間,但一般來說3個月以上是很必要的。如果你就是一個體質較弱的人,那麼現在對你來說,這個十一假期就進行一次大強度的探險旅遊時間太緊了,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你最好把計劃推遲到明年五一或十一來進行。而這個十一你可以選擇一條相對輕鬆些的線路,同樣能夠體驗到親近大自然的快樂。
◇充分進行身體准備
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之後,如果一切正常,接下來就要針對出遊計劃做身體上的准備。
常規的身體准備:體能的儲備。因為探險旅遊的路線通常都在高山、峽谷、大漠、雪山等這些人跡罕至、自然條件艱苦甚至惡劣的地區,一般都需要負重進行數日的行走,對體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進行體能的儲備是必須的。儲備體能比較容易實施的方法是跑步,每天進行一定長度或一定時間的跑步鍛煉,對增強體能有很好的幫助。再比如:負重徒步的拉練,目的是使身體能夠適應在負重狀態下徒步行走。在長假到來之前選擇兩三個周末進行背包負重的徒步運動是很好的適應性訓練。
針對性的身體准備:除了上面所說的常規的身體准備之外,還要根據線路情況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身體准備。例如:峽谷穿越經常要溯溪或攀岩,就需要加強四肢的力量和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體重過大者要謹慎考慮參加此類活動。
戶外運動負荷較大,膝蓋最容易受傷。用戴護膝和使用雙杖來保護膝蓋是治表的措施,加強腿部力量和膝蓋四周肌肉的負載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常識的准備
身體上做好准備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多地了解戶外運動的一些常識。戶外運動需要了解或掌握的知識非常多,其中最基本的戶外運動知識主要有:如何在行走中分配體力、保持節奏,迷路後如何到達目的地,或如何找到大路、解脫困境,宿營地如何選擇及如何扎帳篷,如何填充背包,出現受傷時如何進行緊急治療,防蛇、防蜂以及防止各種動植物傷害的知識,防雷雨雷電知識,等高線圖、軍用地圖等專業地圖的閱讀,戶外運動的飲食,野外集水的方法等。
◇技巧的准備
普通的戶外運動對運動技巧的要求並不高,這也是這項運動非常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徒步行走技巧:徒步行走是戶外運動的最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徒步行走是全身運動,一般要掌握以下要領: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行走過程中要注意控制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脈搏盡量不要超過120次/分鍾。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從腳跟到腳尖位移。什麼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奏去走,盡量保持勻速,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
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40~50分鍾一次,休息時間不要超過5分鍾,不要卸下背包,不要躺下,主要目的是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 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卸下背包,先站著調整呼吸,然後坐下或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
爬山技巧:在戶外運動中,爬山也是最普遍現象之一,因此,一些爬山的基本技巧必須掌握。
上山:上身前傾,膝蓋彎曲,全腳掌或前腳掌著地。
下山:上身正直或稍後仰,膝蓋微屈,腳跟先著地,重心放在後腳,前腳踩實後身體重心移到前腳。避免跳躍或奔跑下降。
坡度較陡時: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線來降低坡度。
通過滑苔和冰雪山坡時:可使用鍬、鎬等工具挖掘坑、坎台階行進,或用手腳摳、蹬、三點支撐、一點移動的方法攀援爬行。
『柒』 野外生存戶外探險的一些知識技巧
隨著戶外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戶外的隊伍當中,而更多危險也伴隨而生,迷路、失蹤的事故屢屢發生。教給你在野外生存最基本也是最實用的技巧,辨別方向。
方法一:可以找到一棵樹樁觀察,年輪寬面是南方;
方法二:還是找一顆樹,其南側的枝葉茂盛而北側的則稀疏;
方法三:觀察螞蟻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方法四:在岩石眾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塊醒目的岩石來觀察,岩石上布滿青苔的一面是北側,乾燥光禿的一面為南側;
方法五:還可以利用手錶來辨識方向:你所處的時間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數對准太陽,表盤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野外長時間走路時,通常都會停下來休息。但如果毫無規律地隨便休息,反而會增加疲勞。休息時間要合理,而且必須相隔一定的時間才好。
依照經驗,走路30—45分後,休息5分鍾,以還不至於讓身體發冷為宜。不過,依照地形和背負的行李重量以及每個人的體力不同而應該有所差異。通常,以走路30分鍾到一個小時, 一定要休息5~10分鍾。當然,也應適當考慮地形和速度。
休息的方法也應挑選適當的時機。例如:長時間的下坡後, 准備再爬坡時的間隔,或者,相反的轉變期的間隔,都是適當的休息時機,不管其間間隔多久,都要停下來休息好。
休息中,要注意因運動而升高的體溫降低而使身體變冷。 因此,要避免直接的強風吹襲或在陰涼的地方休息,如果需要用餐而不得不長時間休息時,最好披上一件外套。
此外,要利用休息時間補給水分和進食,或者檢查鞋帶等等
『捌』 野外探險需要帶些什麼
必要的有:
好的沖鋒衣(選防水防風並且透氣輕薄的,在寒冷地區穿帶抓絨的沖鋒衣很保暖)
速干褲
登山鞋(選擇高腰護腳踝的,最好能防水)
內穿吸汗舒適的衣物,穿吸汗的厚棉襪
帶一塊防水運動表(專業的戶外手錶可顯示海拔氣壓濕度,還帶指南針,這個視情況選擇吧)
大小合適的登山包(要挑貼合自己脊柱曲線的,這個就像挑衣服一樣,要自己去試,如果貼合脊柱線條的話,長時間背重物就不會太累,專業登山包在緊急情況下還能連成擔架,嘻嘻)
運動水杯
瑞士軍刀
手電筒(狼眼的最好)以及各種電子用品的備用電池
打火機或火柴
當然還有重要的通訊設備(最好入手一個GPS,驢友之友啊,當然經濟條件允許的話衛星電話還是超給力的)
一個小軍鏟(軍鏟可以折疊相對輕便,尤其是車上應該備一個,軍鏟的邊緣一般都很鋒利,還能防身用,當然這個功能最好還是別用上)
輔助的有:
如果地形比較崎嶇復雜,可准備一根手杖,涉水鞋(其實和徒步鞋差不多,就是防水性能比較好),一段結實的繩子
如果在乾旱區比如沙漠,要准備寬檐的遮陽帽,墨鏡,如果風大,可帶一條飛巾護臉和脖子
另外還有綳帶,消毒水,常用葯品比如感冒葯、消炎葯、防中暑葯等等,還有蛇葯,紅花油,驅蟲葯(這個很重要),備用幾塊壓縮干糧
如果去多天的話,要准備帳篷,睡袋,防潮墊,另外如果需要的話還要有野外炊具(再啰嗦下,在外邊做飯一般都就地取材,但是鹽是必備的,我覺得不是時間很長的探險帶點吃的就好了
『玖』 戶外探險最忌諱什麼
頭:厚帆布帽子1個
身:後布衣服2件,棉襖1件,毛衣1件,T恤2件(女性要再帶胸罩或緊身的內衣若干,以我的經驗,最好可以帶緊身內衣,胸罩爬山實在不舒服,而且也很不方便)
腿:厚布長褲2件,短褲2件,內褲若干
腳:厚布襪子若干,舒適的旅遊鞋或登山鞋2雙
手:厚布手套1雙
住:帳篷1-2人1個,薄被子1人1件(建議使用軍用被,或者其他防水防潮的也可以),廁紙若干,本人不建議帶睡袋,因為既不舒服也不安全。
行:砍刀平均2-3人1把,小刀1人1把(建議瑞士軍刀),感冒葯、發燒葯、中暑葯、拉肚子葯、消炎殺菌葯(外用內服都要有)、雲南白葯,各若干,通訊工具1人1個,小水壺1人1個。
食:自己決定,但要注意不要帶刺激性或容易吃壞肚子的食物,饅頭、麵包、肉乾類最好。
注意事項:先說飲食,進餐要小量多次,基本少是2小時1次,不論餓與不餓,但是每次一定不要吃多;飲水基本上是從自然界取,所以要注意水源的干凈與否;行進過程中最少也是最好2人1組,包括晚上一起休息,小隊與小隊之間最少保持20米的距離,越近自然越好,女孩子一定要和男孩子一起,因為是合衣睡覺,所以不用太避諱,男孩子要知道女孩子有些事情不方便,所以要懂得適當的時候避開下;全隊要有一個小隊長,每天休息之前和出發之前要組織大家開個短會,商量和確認下第2天的行進路線,萬一迷路,應保持全隊完整,有人生病要適當調整行進速度;每個人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不可以離隊,有不爽的事情應和隊長溝通,不論結果滿意不滿意都要聽從隊長安排;如果出現事物匱乏,大家應把食物集中起來,平均分配,為了保證食物有計劃的利用,隊長應劃分時段進行分配,管理食物的人不得偷吃;如果食物出現匱乏,隊長要提前組織大家有計劃的從自然界採集食物,注意不認識的菌類不要採集,大多都有毒,野果過於鮮艷和不認識的都不要採集,如果實在要采,應先找一個人試吃,量一定要少,如果出現心慌、出汗,說明有毒,讓中毒者卧床休息並想辦法讓他飲用大量水,最好還能使其發汗;如果被襲擊,應大聲呼救,小隊中如果有1人被襲擊,另外1人不得逃跑;其他人聽到呼救應迅速趕到被襲擊者附近,但不得急於上前救護,應先觀察,然後再做決定,大家要團隊作戰,男孩子應該保護女孩子,比如讓其站在身後,女孩子不得大喊大叫,應和男孩子一起沉著對付,如果可以,要上前幫忙;如被毒物襲擊,應有相應的解毒措施;每天要做筆記。
以上是我的經驗,可以參考專家進行補充,還有就要帶的東西凡是我沒說明幾人1件的均1人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