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戶外夜景 > 故縣露營

故縣露營

發布時間:2021-02-10 08:38:14

1. 適合露營的地方有哪些

1,年保玉則

年保玉則(又名:年寶葉什則) 「果洛山」的發祥地,位於青海省久治縣索呼日麻鄉、白玉鄉境內。年保主峰終年織雪,有面積約8平方公里的高原冰川,主峰海撥為5369米,壯觀的冰體與鬼斧神工般陡峭的山岩和180個湖泊使年保披上了神密的面紗。

2,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大興安嶺以西,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一億四千九百萬畝),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3,洲仔島

洲仔島是一個無人島,離陸地3公里,人跡罕至,未被污染。其優質的海水資源和種類繁多的珊瑚使其成為有待開發成旅遊景點的熱門島嶼。

4,海坨山

海坨山位於延慶縣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距延慶約18公里,距北京130公里,屬軍都山系。主峰海拔2241米,為北京第二高峰,延慶縣第一高峰。

5,青島金沙灘

青島金沙灘位於山東半島南端黃海之濱,青島市黃島區(青島開發區)鳳凰島。南瀕黃海,呈月牙形東西伸展,全長3500多米,寬300米。金沙灘水清灘平,沙細如粉,色澤如金,海水湛藍,水天一色,故稱「金沙灘」。

2. 露營在山谷還是鞍部好

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
考慮到暴雨可能引回發山洪而產生危險,同學們不應該答搭帳篷宿營的地點是①地,該地是山谷部位,能形成河流,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脅大,因此野外宿營時,不能在山谷、溪流旁宿營,根據題意.
故選:D.

3. 露營應該准備什麼求詳細流程

一、安營紮寨
選擇露營地的原則是:近水、背風、遠崖、近村、背陰、防雷
1、 選擇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方,盡量在堅硬、平坦的地上搭帳篷。帳篷四角要用大石頭壓住。
2、 在布置帳篷時,應注意:所有帳篷應是一個朝向,即帳篷門都向一個方向開、並排布置;帳篷之間應保持不少於1米的間距,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絆倒人。
3、 臨睡前要檢查是否熄滅了所有火苗,帳篷是否固定結實了。
4、 排幾個人輪流守夜值班,保證安全 5返程時,不要急著收帳篷,可以欣賞早上的美景以及組織一些娛樂活動,盡量等太陽出來後,潮濕的帳篷幹了之後,再收拾帳篷,這樣帳篷會輕很多,也有利於保護帳篷。
二:物品准備:
1、 外套一件,禦寒(因為晝夜溫差大)
2、 每人塑料袋若干,晚上睡覺時,用塑料袋套緊鞋子,防止露水打濕,塑料袋可當垃圾袋使用。
3、 干糧,盡量是高熱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牛奶、麵包。另外可准備日常葯品,如創可貼、感冒葯、午時茶、防蚊蟲葯等。
4、 准備純凈水一桶,可供飲用以及洗漱等。
二、關於驅蚊蟲
1、 吃大蒜可有效驅蚊,因為蚊子不喜歡人體分泌出來的大蒜味,或在室內放幾個大蒜頭,也可驅趕蚊蟲。缺點是味道難聞,估計沒幾個MM會喜歡的。
2、 口服維生素B、通過人體生理代謝後從汗液排出體外,會產生一種蚊子不敢接近的氣味。服法為睡前一小時口服維生素B1~2片,但不要長期大量服用。
3、 有些人經常挨蚊子咬,而身邊的人卻毫無感覺的現象。原來蚊子咬人與人們所穿的衣服顏色大有關系。如果穿深藍色或褐色的衣服,被蚊子叮咬的機率會大些。所以在夏天應穿淺色衣服。
4、 在身邊附近,放兩三瓶揭開的清涼油、風油精等,蚊子會聞而生畏,不敢前來侵擾。但是效果稍差,而且清涼油、風油精揮發的很快。
5、 使用茉莉花、米蘭或玫瑰,最好是夜來香等味道的香水。因蚊子不能忍受這些花的香氣而逃避。
6、 、取廣口瓶數只,內裝少許濃糖或啤酒,輕輕搖晃,使瓶內壁上沾上糖液或酒液,放在室內蚊子較多的地方,蚊子聞到糖味,就會往瓶內飛鑽,而被粘住或淹死。
7、 使用驅蚊露,驅蚊霜等塗抹或噴灑驅避劑,有些有效保護時間甚至可以達到8小時的驅蟲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與防曬類產品同時使用時,會對防曬效果產生較小程度的抵消,故使用者應適當增加塗抹防曬霜的頻率。
8、 使用電子驅蚊手錶:蜻蜓為捕食蚊子大王,蚊子聞其聲而逃。電子驅蚊手錶利用模仿蜻蜓振翅的聲音有效地達到驅蚊效果, 同時也能模仿雄蚊振翅的聲音來驅趕雌性蚊子(吸血蚊子)。有效范圍1平方米。
三、其他注意事項
1、穿著較為貼身的長衣長褲。以避免蚊蟲叮咬及樹枝扯掛,若衣服寬大,可以將褲腿、袖口紮起來。
2、穿著合腳防滑的鞋子。當感到腳底疼痛時,迅速在痛處貼上一小片醫用膠布,可以預防起泡。
3、准備禦寒衣物。野外氣溫會比室內低比較多。
4、准備足夠的凈水、干糧及常用葯品,如驅蚊葯、止瀉葯、外傷葯等。
5、請向導引路。通常森林公園的面積較大,往往林中無明顯標志物。因此進入森林時一定要結伴而行,並 請 向導引路,不要過分深入叢林。穿越森林過程中注意留意路邊的一些自然標志物,像古樹、泉水、河流、怪石等。萬一迷路時不要慌亂,可以按照這些標志物慢慢回到來時路。
6、節約飲用水。斷水時,慎用野外天然水源、切勿摘食不認識的植物果實。緊急時可以砍斷野芭蕉取水。
7、攜帶一些望遠鏡、放大鏡、多用途工具刀、電筒、哨子等用具,可以帶來額外的樂趣和便利。
8、保護生態環境,不要隨意獵殺捕捉野生動物、採摘植物、引燃篝火、丟棄垃圾。
四、意外發生時的應急處理
1、風雨與電擊
長久住在都市的人在露營時,遇到閃電、聽到雷聲常容易慌了手腳,事實上不用緊張,只要不架營在最高地勢的山頭或光禿禿的地方,危險性就減少了很多。閃電時避免站在高樹之下,手中身上金屬類東西最好丟棄。如果逃避不及,那麼就地卧倒也可將危險降至最低。
2、山 洪
扎營時應注意洪水流向,沙灘沖積地是扎營佳處,但洪水來時也首當其沖,下雨後應採取行動,換個營地,否則會有被洪水沖失的可能。
3、漲水與火燭
如果不幸有人溺水,第一要先清除口中的異物,並施行「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並盡快找來懂得醫護的人員,盡量不要壓到傷者的腹部,從腹部擠出來的東西,很可能堵塞他的咽喉。救溺時,以竹桿、浮物(木頭、木板、救生圈)或衣服均可。另外防火方面,除了做好滅火的工作外,切忌在帳篷內點蠟燭,煙頭煙蒂不往乾柴上丟,帳內的照明最好使用手電筒或營燈。
4、蟲 噬
預防蜂群攻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遠離蜂窩,如果不慎被毒蜂螫到,要盡快使用含鹼性的肥皂清洗,再以水或冰塊冷敷患部。預防螞蝗(又稱吸血蟲)咬傷的方法是:進入山區時,先以酒精、汽油、煤油、肥皂、食鹽等鹼性物質塗抹在皮膚及衣褲上,以防止螞蝗侵進。如果還是不甚被咬傷,切忌用手抓它,因為這一抓,很可能把它的頭扯斷,反而留在皮膚內,導致傳染病。最好以手拍動皮膚,或在其身上塗食鹽、白糖、石灰,或以香煙、火柴等熏燒之,則自然脫落。螞蝗脫落後,最好立即擠壓傷口,讓它流出血水,其數量與被螞蝗吸去之血量相等。
5、毒蛇咬傷
被毒蛇咬傷的人,事先都不知道毒蛇要咬在那裡,萬一是咬在靠近動脈之處,就有生命的危險
要盡快送醫急救。不過,一旦被毒蛇咬傷,趕快把握時間,用力壓傷口附近的肌肉,將傷口的毒血擠出後,再在傷口的上端通。由其是在夜間,要出帳方便,因用手電筒照射帳門外,再將鞋子倒一倒,才穿鞋去方便;至於石灰,不需要再帶了,而且蛇真的來了,石灰是擋不住的。

4. 急求露營地點!!四川周邊省份的進!!!追加分!!!

這個我都背下來了,俺是四川省的,老鄉!
四川歷史簡介

遠古時期

根據古人類學的發現和研究,四川的史前時代發軔於200萬年以前,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早期和地質學年代上的更新世早期。1986年10月,在長江南岸的巫山縣廟宇鎮本坪村尤骨坡發現一批包括上內側門齒和下頜骨在內的古人類骨骼化石,經中國科學院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其地質年代為更新世紀早期,距今200萬年~204萬年,人類學家命名為「巫山人」。

在發現「巫山人」之前, 1951年,在長江支流沱江西岸的資陽縣(今資陽市)黃鱔溪,曾經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頭骨化石,具有明顯的蒙古利亞人種的特徵,古人類學家認為屬於新人(晚期智人)類型,其絕對年代距今1萬年~5萬年,並將其命名為「資陽人」。

四川境內迄今已被命名或被提議命名,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有三處:銅梁舊石器地點,位於銅梁縣西北的張二塘村附近,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距今約25150+/-310年或21450+/-850年;鯉魚橋舊石器地點,在資陽市孫家壩,距今約25100+/-400年;富林文化,在漢源縣富林鎮,遺址位於大渡河與流沙河匯合處的第二階地上,距今約2萬年。上述五處古人類化石及遺址的發現,說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在今四川地區從東到西的廣闊地帶就有人類生存與活動。

「蜀」之釋意

「蜀」的名稱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據說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們沿岷江流域南遷進入四川盆地,被稱為"氏族",並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傳說中最早稱王的是蠶叢和魚鳧,以後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國的西周時期;開明王朝則是中原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316年,秦國趁蜀國和巴國發生戰爭之機,派大將司馬錯率軍南下,一舉滅掉了蜀國和巴國,使四川地區統一於中華帝國的版圖之內,古代蜀國的歷史就此結束。此後,又因歷代帝王都將統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設在成都,而成都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區的簡稱。因此,三國時,劉備占據四川稱帝,史稱"蜀漢";五代時,王建和孟知祥先後占據四川稱帝,史稱 "前蜀"和"後蜀"。 關於"蜀"名稱的來歷,史書記載中有兩種說法:一說蜀就是蠶,是因古蜀王蠶叢教民栽桑養蠶,使四川成為中國最早養蠶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蜀是一種形態象蠶、但能螫人的毒蟲,因此 "蜀"很可能是商朝統治者對蜀人的一種賤稱。

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時候,四川地區的原始先民先後進入新石器時代。其遺址分布很廣,至20世紀90年代,發現已經達200 多處,東起長江三峽,西至雅礱江、大渡河,北達廣元、閬中,南及西昌、長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廣元營盤梁。巫山大溪、廣漢三星堆、西昌禮州等遺址。

廣元營盤梁遺址位於廣元市東北川陝交界區的中子鋪附近,其年代距今六七千年甚至更早,是迄今中國長江流域首次發掘的以細石器為特徵的原始文化遺址。巫山大溪遺址,位於夔峽東口大溪與長江交匯處的三級台地上。同類文化遺址在長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沿岸也有發現,考古學界命名為「大溪文化」。大溪遺址的絕對年代距今5300年~6000年,其早期為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期,晚期則是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階段。居民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輔以漁獵經濟,已經有了產品交換關系。廣漢三星堆遺址布於廣漢市南興鎮的月亮灣三星堆一帶。其第一期文化遺址的絕對年代距今4000 年~5000年。發現有原始的木骨泥牆式房屋。居民己進入定居的農業經濟階段的西昌禮州遺址位於西昌安寧河東岸第三階地上,相對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居民也是以農耕為主,器物特徵與四川盆地及周邊各地都不相同,屬於金沙江流域的一種典型文化。

上述新石器時代典型文化遺存,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面貌,說明居住於四川地區的原始先民,可能分屬於不同的人類群體。他們共同創造了四川地區的人類原始文明,並與黃河流域以及其他地區的原始文明交相輝映,構成中華文明起源的曙光。

民族風情

概況: 四川氣候溫和,物產豐富,遠在青銅時代,這里就出現了燦爛的文明。 四川地跨南北,又處於長江和黃河兩大文明發源地之間,境內有長江橫貫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橫斷山脈縱貫西部地區,自古就是各民族東西和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四川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稱。自有史記載以來,有數十個民族先後在這里活動、生息、繁衍和相互融合。目前除漢族外,境內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滿、納西、布依、白、傣、壯等14個少數民族,共有人口460多萬。約佔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數民族地區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邊緣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

民族簡介:四川氣候溫和,物產豐富,遠在青銅時代,這里就出現了燦爛的文明。四川地跨南北,又處於長江和黃河兩大文明發源地之間,境內有長江橫貫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橫斷山脈縱貫西部地區,自古就是各民族東西和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四川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稱。自有史記載以來,有數十個民族先後在這里活動、生息、繁衍和相互融合。目前除漢族外,境內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滿、納西、布依、白、傣、壯等14個少數民族,共有人口460多萬。約佔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數民族地區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邊緣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
藏族 羌族 彝族 僳僳族
回族 苗族 納西族
白馬人 白族 傣族
布依族 土家族 摩梭人
蒙古族 壯族 滿族

四川民風

說起四川民風,傅崇矩曾以成都為例,在《成都通覽》中寫道:「成都人有一種特別之性質,又未可厚非者,列如下:士類純正,絕不聞革命談。民俗淳樸,實難見桀驁氣。鄉風古板,尚不入靡珏派。」此雖較偏激,但從全川來看,四川人勤勞、尚武、戀鄉、幽默、樂觀、狡猾、堅韌、重信義、互助、好游耍、喜歌舞、愛擺龍門陣、信巫等特點卻十分明顯,舉手投足間多蘊涵純朴古風。故杜甫則一入蜀,便作詩感嘆道:「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

5. 露營地應該怎樣選擇

目前,按照參與人群分,露營的方式大致有兩種:朋友式露營和家庭式露營。朋友式露營大多對風景的要求比較高,對場地的要求相對低,注重新奇、驚險;而家庭式露營會更注重舒適度,對場地的要求高,比如多會選擇風景區或離村莊比較近的地方。選擇有山有水的空地,露營一次費用不會很高,通常為一兩百元左右,這其中包括車費,保險費、裝備費。比如一家三口去桐廬的白水澗,自駕往返路費為100元,汽油費為40元,再加上食物和晚上篝火活動的費用,大概也在兩百元之內。

宿營營地的選擇及其建設是關繫到全部人員休息的大問題,在營地的選擇很講究,一旦到了戶外,就只有聽天由命,我們只能認識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旅行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風雪等情況應當停止、休息外,其他情況均可以繼續行動。露天宿營、安全第一。以下是露營營地選擇的注意事項:

在選擇正確的野外露營地之前,應首先考慮季節和氣象預報。

一般露營的最佳時機,為春末到秋末期間。冬天溪水可能乾涸,雪地亦難尋可燃材料,夏季8、9月多台風及雷雨等,都是應考慮的因素。冬天在多風的海濱,夏天在山洪暴發的峽谷露營,都是不智之舉。而女性多、生手多的隊伍,家庭隊伍,都不宜到偏僻的地方。

只有24小時的周末露營,如果選擇太遠的地方,就不劃算了。選擇到哪裡露營,往往會影響到所需攜帶的工具或設備。例如,海濱露營,扎營在松軟的沙地上,為抵抗強風的吹襲,應改用長營釘;在布滿卵石的溪谷里,長營釘或短營釘都無法使用,只好用石頭或樹枝為權宜之計了;在高山上露營,氣墊、睡袋、羽絨衣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目的地須先確定後,才能准備適合露營地的各種裝備和器具。

抵達目的地,在對周遭環境考察後,必須考慮以下因素選擇扎營地點:

留心高度與開闊的程度營地最好位於高過水面5米的地方,以減少晨霧的侵襲,而近水處晚上氣溫相對較低,蚊蟲也較多;選擇較開闊的地方,則是因為下雨重露之後,場地、營帳要能很快曬干,保持新鮮空氣的流通。

選擇排水良好之處

留心地面的斜度,是否以泄去雨水,但同時又必須具備足以安睡的平坦度。土壤的吸水力要強,但別選上營釘釘不牢的砂地,除非事先已經知道,並作了准備。千萬記住,不要在有洞的地面,低窪地區、粘土以及長滿雜草的地方扎營。遠離危險之處強風吹襲的山頂,可能落雷的地方,如大樹底下都要避免。同時,也要注意附近是否有枯死、傾倒的樹和松動的石頭,否則,一陣風吹來,枯樹、石頭迎頭落下,都足以成為致命一擊。

如果在曾有過山洪暴發的地點露營,必須密切注意以下跡象:如被侵蝕的土壤,根露出來的樹,以及夾雜土石敗枝的樹木等,它們顯示出山洪暴發時的水位。因此,扎營時除應盡量選擇高處外,還要注意,不要選擇在山谷內扎營。

選擇營地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安全。在野外,很多意外都可能發生。雖然在低海拔地區,危險性要小得多,但仍必須遵循營地選擇的基本原則。

在搭帳篷之前,必須仔細勘察地勢,一旦發現附近有岩石散落的跡象,絕對不可以再搭帳篷了,越是靠岩石壁近的地方越要留意。

不要在泥石流多發地建營。許多石塊有被泥土包裹的痕跡,這是識別發生泥石流的主要標志。

雷雨天不要在山頂或空曠地上安營,以免遭到雷擊。也不要在河灘、河床、溪邊及川穀地帶建立營地,以防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走。較為理想的露營場所,不外乎河岸的台地或寬大的河岸。沙地平坦又乾燥,而溪谷邊有清澈的水流,也有可作為薪材的流木,氣候良好時,這里是很不錯的宿營地。

但雨季在野外宿營前一定要在離水面幾公尺高的高地上搭帳篷,不要選擇雨水通道,要選排水良好的地方,還要選擇危險時可逃生的路徑。

近水

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靠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以便取水。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游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時將漲滿河灘,包括一些溪流,平時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發大水或山洪暴發,一定要注意防範這種問題,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區。

遠崖

扎營時不能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近村

營地靠近村莊有什麼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沒有柴禾、蔬菜、糧食等情況時就更為重要。近村的同時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的行動和轉移。

背陰

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扎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防雷

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扎在高地上、大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致雷擊。

背風

在野外扎營,不能不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扎營。還有注意帳篷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背風同時也是考慮用火安全與方便。風向對應扎營比較重要,關繫到帳篷門、爐灶口開向及營地各區域的整體布置問題。這須要了解一些地形氣候知識,在大湖泊邊扎營,其風向是早晚相反變化,白天,地面溫度上升快,風向是向陸地刮;夜晚,地面溫度下降快,風向向湖區刮。故應當將帳篷門背風開,而爐灶口應向風開。在炎熱乾燥的山區同樣有相似的情況,白天,由於山谷(谷地)氣溫上升慢於山坡(山頂),呈上升氣流,即谷地向上刮風,而夜晚則呈下降氣流,風向谷地刮。故在山谷中扎營時應當事前考慮這種情況。研究風向及風力,對應戶外運動比較重要,有條件的可以帶上一個風向風力表,或根據下表查知風力,在記日記時不妨記錄一天最大的風速。

防雨

防雨是露營氣象考慮的重要問題,如果判斷當晚有可能下雨,應當對營地及帳篷進行必要的防雨處理,除選擇好營地外,需要挖泄洪溝,加固帳篷並增強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帳篷外加蓋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將各種旅行用品放置在帳篷中等。防雨應在扎營前觀察天氣變化情況,經常外出旅行多觀察多積累經驗就會掌握是個大概。

氣溫

氣溫對應戶外旅行同樣重要,我們應當學會氣溫管理,即掌握在什麼季節、什麼地區的氣溫變化及規律,並在此基礎上的裝備、服裝配置。學會對氣溫及變化有一個較為准確的直覺判斷,這就要經常攜帶一個氣溫表,經常性的對照觀察、體驗。一日之中,一般在下午2點為當日最高氣溫,為其峰值;而夜裡2點~3點是最低點。這一日之間的溫差叫日較差,日較差的大小與地理緯度、地形、季節、天氣狀況等因素相關,一般說來,低緯度比高緯度地區、內陸比沿海地區、晴天比陰天、盆地比平原、荒漠比林地的日較差大。在森林中,由於森林的儲存功能,日較差小,林中要比無林地氣溫低0.7~2.3℃,夏季低8~10℃,冬季低4~5℃,同時森林中的濕度也較大,故在森林中露營應當注意這一問題。

防獸

建營地時要仔細觀察營地周圍是否有野獸的足跡、糞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帶,以防傷人或損壞裝備設施。要有驅蚊、蟲、蠍葯品和防護措施。在營地周圍遍撒些草木灰,會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蠍、毒蟲的侵擾。

陽光與風向的選擇

早晨的陽光較午間弱,而在晨霧中呼吸大自然純凈的空氣便是露營生活中最美的一種感受。因此,營帳的門以東向為宜;且陸地晚間散熱較快,東向而不被附近山頭、樹林遮蔽的陸地,可以獲得較多的熱量。不過,午後的陽光會越來越烈,所以營帳的西南或西面有樹林、山影者較好,可以避免直接的陽光照射,而使午後有一個較涼爽的環境。

平整

營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樹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這樣會損壞裝備或刺傷人員,同時也會影響人員的休息質量。

最後清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護自然環境,撤營時必須將燃火徹底熄滅。垃圾廢物要盡可能帶出,丟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況無法帶走時可將垃圾挖坑掩埋。

6. 野外露營應如何選擇露營地

帳篷露營是野外旅行、登山探險等各種戶外活動的主要宿營方式,也是值得積極提倡的宿營方式。它的特點:首先是最貼近自然,沒有什麼方 式比睡帳篷更加貼近大自然了,想想你身下就是大地而不是什麼席夢思、鋼絲床及水泥地,打開帳門就是自然界的一切,沒有任何混凝土建築 遮擋你的視線,這才是真正的回歸自然;其二、它是隨遇而安的家,只要腳下有三平方米的平地,就可以紮下一頂足夠二人而居的「家」, 而一頂最輕的帳篷僅1公斤左右,只要有它在身旁,就有了遮陽、避風避雨的屋了,還可以幫躲避風雪、寒流等,它是我們野外旅行的親密伴侶,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安心的旅行;其三是經濟的宿營方式,450元左右一頂(可住3人),愛惜的使用至少可用50次(晚)以上,那麼一次的人均成本僅為3元左右,3元一晚的房費了不是很便宜嗎,因而住宿帳篷既劃算又衛生。當然,這些好處的代價就是要預先投資和花力氣背帶。 露營營地的選擇 宿營營地的選擇及其建設是關繫到全部人員休息的大問題,在營地的選擇很講究,以下是注意事項: 近水: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以便取水。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游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時將漲滿河灘,包括一些溪流,平時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發大水或山洪暴發,一定要注意防範這種問題,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區。 背風:在野外扎營,不能不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扎營。還有注意帳篷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背風同時也是考慮用火安全與方便。 遠崖:扎營時不能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近村:營地*近村莊有什麼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沒有柴禾、蔬菜、糧食等情況時就更為重要。近村的同時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的行動和轉移。 背陰: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扎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至雷擊。 建設營地 營地選擇好後即要建設營地。尤其是有一定規模的野外露營地,整個營地的建設就尤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驟: 平整場地:將已經選擇好的帳篷區打掃干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如果是一塊坡地,只有坡度不要大於10度一般都是可以作為露營地。 場地分區:一個齊備的營地應分帳篷宿營區,用火區,就餐區,娛樂區,用水區(盥洗),衛生區等區域。第一個先落實宿營地。用火區應在下風處,距離帳篷區應在10~15米以上,以防火星燒破帳篷。就餐區應就近用火區,以便燒飯做菜及就餐。活動及娛樂區應就餐區的下風處,以防活動的灰塵污染餐具等物,並距離帳篷區應在15~20米,以減少對早睡同伴的影響。衛生區應在宿營區的下風處,與就餐區、活動區保持一定的距離。用水區應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別上下兩段,上段為食用飲水區,下段為生活用水區。 建設帳篷露營區:如有數頂帳篷組成的帳篷營地區,在布置帳篷時,應注意:第一,所有帳篷應是一個朝向,即帳篷門都向一個方向開、並排布置。二,帳篷之間應保持不少於1米的間距,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絆倒人。三,必要時應設警戒線(溝),在山野露宿有可能會遇到威脅性的動物或者壞人的攻擊,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區畫一道圈,這樣可以防蛇等爬行動物的侵入。或者用電子報警系統等辦法。 建設用火就餐區: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塊兒或是相近的地方,這個區域要與帳篷區有一定的距離,以防火星燒著帳篷。燒飯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來的柴禾應當堆放在區外或上風處。就餐區最好有一塊大家圍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塊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餐椅」同樣用石塊最好,或者席地而坐,由於地氣對人體有害,故可以用各自的睡墊或氣枕頭代用一下,不要怕麻煩,至少要用雨衣或塑料布。多數就餐時間已經是天黑的時候了,應當考慮照明的位置,不論是用汽燈還是其他方式照明,燈具應當放在可以照射較大范圍的位置,如將燈具吊在樹上、放在石台上或者做一個燈架將其吊起來。 建設取水用水區: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處,盥洗用水與食用水應分開,如是流水,食用水應在上游處,盥洗生活用水在下游處。如是湖水即同樣要分開地方,兩種用水處應當距離10米以上。這種劃分是出於衛生的需要。另外,取水要經過的河灘地帶亂石灌木等物較多,沒有小路可尋,故應當在白天的時候注意清理一下,不然晚上取水時就不方便了。 建設衛生區:衛生區即是隊員們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專門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處即可。如果隊員人數多或者住宿天數在兩天以上,即應當挖建茅坑,臨時廁所應建在樹木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圍簾了。更要注意不能建在行人常經過的地方。如果附近的溪流多,可以將廁所建在溪流上,在小溪上塔兩根大木頭,要建平穩並有安全感,大家即可在上面大小便,並將大小便直接排入溪流中,不用耽心會污染河流,小量的糞便會被河流中的生物分解或被自然凈化。如果已建了衛生區,大家的大小便就應該在修建的衛生區里進行,而不應滿山排泄,而大煞風景。 建設娛樂區:娛樂區可以在就餐區,待就餐以後打掃出來即可,如果場地大,也可以單獨劃出一塊地,只要場地平整即可,同時場地里絆腳、碰頭(矮樹)的東西要少,因而要進行一般性的清理,在玩一些游戲時應在一個劃定的圈子裡拉上保護繩,以免不注意發生意外事故。 野外氣象小知識:在戶外旅行應當知道些氣象的基本知識,本書在第七章中有些介紹,這里是針對野外露營進行介紹。一旦到了戶外,就只有聽天由命,我們只能認識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旅行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風雪等情況應當停止、休息外,其他情況均可以繼續行動。而在野外露營就需用多考慮一些氣象問題: 防雨:防雨是露營氣象考慮的重要問題,如果判斷當晚有可能下雨,應當對營地及帳篷進行必要的防雨處理,除選擇好營地外,需要挖泄洪溝,加固帳篷並增強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帳篷外加蓋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將各種旅行用品放置在帳篷中等。防雨應在扎營前觀察天氣變化情況,經常外出旅行多觀察多積累經驗就會掌握是個大慨。 防風:風向對應扎營比較重要,關繫到帳篷門、爐灶口開向及營地各區域的整體布置問題。這須要了解一些地形氣候知識,在大湖泊邊扎營,其風向是早晚相反變化,白天,地面溫度上升快,風向是向陸地刮;夜晚,地面溫度下降快,風向向湖區刮。故應當將帳篷門背風開,而爐灶口應向風開。在炎熱乾燥的山區同樣有相似的情況,白天,由於山谷(谷地)氣溫上升慢於山坡(山頂),呈上升氣流,即谷地向上刮風,而夜晚則呈下降氣流,風向谷地刮。故在山谷中扎營時應當事前考慮這種情況。研究風向及風力,對應戶外運動比較重要,有條件的可以帶上一個風向風力表,或根據下表查知風力,在記日記時不妨記錄一天最大的風速。 附表(6-1) 風力等級簡表 風速單位:米/秒 風力等級 風速 外界表象 0級靜風 0.0-0.2 煙柱直上,水面無波,樹葉不動。 1級軟風 0.3-1.5 弱而無力,煙隨風去,樹葉微動。 2級輕風 1.6-3.3 人有感覺,樹有微響,旌旗始動。 3級微風 3.4-5.4 細枝搖動,旌旗風展,稻穀搖動。 4級和風 5.5-7.9 樹枝彎動,灰塵四起,紙飄空中。 5級勁風 8.0-10.7 小樹搖動,湖塘起波,莊稼起伏。 6級強風 10.8-13.8 電線有聲,撐傘難行,大樹搖動。 7級疾風 13.9-17.1 迎風難行,全樹搖動,大樹彎枝。 8級大風 17.2-20.7 阻力甚大,小枝折斷,江河浪猛。 9級烈風 20.8-24.4 吹壞煙囪,小屋受損,瓦片移動。 10級狂風 24.5-28.4 行人吹跑,逆風難行,樹木颳倒。 11級暴風 28.5-32.6 破壞嚴重 12級颶風 32.7以上 摧毀極大 3.氣溫:氣溫對應戶外旅行同樣重要,我們應當學會氣溫管理,即掌握在什麼季節、什麼地區的氣溫變化及規律,並在此基礎上的裝備、服裝配置。學會對氣溫及變化有一個較為准確的直覺判斷,這就要經常攜帶一個氣溫表,經常性的對照觀察、體驗。一日之中,一般在下午2點為當日最高氣溫,為其峰值;而夜裡2點~3點是最低點。這一日之間的溫差叫日較差,日較差的大小與地理緯度、地形、季節、天氣狀況等因素相關,一般說來,低緯度比高緯度地區、內陸比沿海地區、晴天比陰天、盆地比平原、荒漠比林地的日較差大。在森林中,由於森林的儲存功能,日較差小,林中要比無林地氣溫低0.7~2.3℃,夏季低8~10℃,冬季低4~5℃,同時森林中的濕度也較大,故在森林中露營應當注意這一問題。 住宿溶洞 在南方大部分地區的野外,常可見到各種形式的山洞,旱洞、水洞、穿山洞、復合洞等,住宿溶洞是野外旅行最為常見的方式之一。我們的祖先就是從住宿溶洞開始了新的地面生活。可見住宿溶洞是安全、方便、溫暖、避風避雨的好地方。住宿溶洞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通風:首先要察明該洞是否是通風的溶洞,而不是一個死洞。保持空氣的流通很重要的,可以點一支香煙察該洞是否通風,只要煙向洞中或洞外單向的飄動即說明此洞是通風的。 淺住:洞多是比較深的,從安全的角度出發最好將營地安排在距離洞口較近的地方,以方便撤營及轉移。 水情:在確定一個溶洞可否住宿時,應先弄清此洞的水情,多數的溶洞都有流動的地下水在活動,有個別的地下水水情復雜,尤其在雨季就更應當注意,選擇的住宿地應當乾燥,上無滴水。 其他在溶洞住宿應當注意:不少的溶洞多有蝙蝠、燕子等動物棲息,因而入洞住宿最好少驚動它們,或者換一個洞。如果對洞穴探險沒有經驗應當在洞中少活動,單人活動應當禁止;在洞中住宿可以不用支搭帳篷,只需鋪上各種睡具即可,如果有蚊蟲可以燒煙驅趕。 露天宿營:露宿是對我們野外生活的一種鍛煉和考驗,同時也是一種難得地生活體驗。在沒有雨水、大風、風雪及霜的天氣,完全可以試試在露天下露宿的方式,不用支搭帳篷等任何遮擋物。露宿可以選擇一塊大樹下,鋪上塑料布、防潮墊,再放上睡袋,睡袋上可以再罩上一塊塑料布,或者在睡具的上方簡單的掛一張防雨布,露宿主要的問題就是防露水及蚊蟲的侵襲,可以在睡袋的頭套處罩一層紗網,以防蚊蟲,或連夜的燒煙火,燃煙可以防止霜降,減少露水,在一些農村可以看到農民這樣做為減少霜降。當然,雨季、冬天就不要露宿。另外,注意不要在水邊、草木密集的地方露宿,那些地方蚊蟲多,也不安全,同時,在露天露宿一般氣溫比帳篷里低5度左右,故要多加衣物,以防著涼。 另一種露宿的方式就是用吊床,吊床的優點是不會被地上的動物襲擾(如蛇等爬行動物),並在一些潮濕的地帶很適合,用吊床要在睡袋下墊防潮墊,並在吊床上方掛一張防雨布。有一種吊床式帳篷即有防雨蓬,同時還有防蚊蟲的紗帳,很適合叢林宿營。 雪屋:在大雪紛飛的雪天,如果雪地的雪比較厚實,就可以用雪做一個簡單的雪屋,這在東北地區的農村,獵人們就熟悉這種辦法。建蓋雪屋必須要有比較壓實的雪,再用鐵鏟等物切割建蓋,由於篇幅所限,本書不過多的研究特殊條件下的露營方法。 野外作息:合理的戶外作息安排是保障身體良好狀態的重要途徑,常常會由於激動、興奮等原因,大家在篝火旁一聊就沒完,或者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從而影響正常的休息。這要特別注意,因為大家活動了一天,身心都比較疲勞。這時隊長應當規定統一的作息時間,如不超過夜間12點休息,早上不超過7~8點起床,尤其要強調要統一,不能因個別人而影響整體。

7. 怎樣露營

露營的裝備
帳篷:選擇結構穩定、重量輕、抗風、防雨性能較強的雙層帳篷為佳 睡袋:羽絨或鵝絨睡袋輕便,保暖效果好,但前提是必須保持乾燥,環境條件比較潮濕時,人造真空綿睡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露營
背包:背包構架應符合自己的身體結構,並有舒適的背負系統(如肩帶、腰帶、背板) 生火用具:打火機、火柴、蠟燭、放大鏡。其中蠟燭既可用作光源,又是極好的助燃劑 照明用具:營燈(分電營燈和氣營燈兩種)、頭燈、手電筒 野炊用具:水壺、多功能野炊鍋、鋒利的多功能折刀(Leatherman、瑞士軍刀)、餐具 專用工具:指南針、地圖、繩索、折疊鍬、針線、魚鉤魚線、砍刀、照相機 水和食品:熱量大的肉類、糖類、脂類、鹽 救生箱:解毒劑、消粉、感冒葯、腹瀉葯、雲南白葯、鎮痛葯、紗布、膠帶、綳帶。
地點的選擇
使用帳篷時要選擇適當的營地。一般的注意事項是: 不要在距山體過近的地方露營,防止雨天落石、洪水 不要距河邊過近,以免漲潮沖了帳篷。 雨天不要在大樹下扎營,防止遭雷擊。 扎營前要先將地面的碎石及尖利的荊棘清理干凈,以免刺破帳篷或睡得不舒適。 不要在斜坡上扎營,帳篷門要面向背風的一面。

在哪兒扎帳篷?

「露營營地的選擇最為關鍵,這是確保宿營安全的根本。」河南戶外救援隊隊長歲月無聲與資深驢友春夏、紫月認為,選擇露營營地時,一定要注意挑選近水近村、背風背陰、遠離山崖、防雷防雨的地方。 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水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靠近溪流、湖潭的地方,以方便取水。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游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或者下暴雨,都有可能發生漫灘,一定要注意防範。 選擇近村是在萬一出現緊急情況時可以向村民求救。另外,近村其實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隨時轉移出山。 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扎營時,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尤其重要。背風時用火更方便,也更安全。如果需要居住兩天以上時,最好選擇背陰處扎營,比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扎營時不能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致雷擊。 如果天氣預報露營當晚有可能下雨,就應當對營地及帳篷進行必要的防雨處理,除選擇好營地外,需要挖泄洪溝,加固帳篷並增強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帳篷外加蓋防雨塑料布、雨衣,將各種旅行用品放置在帳篷中等。

如何扎帳篷?

營地選擇好後就要建設營地,老驢們建議注意以下這些事項: 平整地面。扎帳篷前,應該先將選好的營地打掃干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為了方便住宿、就餐、娛樂,還應該將營地分區,如帳篷宿營區、用火區、取水區、就餐區、娛樂區、衛生區等。 布置帳篷露營區時,應該注意:所有帳篷應是一個朝向,即帳篷門都向一個方向開、並排布置;帳篷之間應保持不少於1米的間距,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絆倒人;必要時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畫一道圈,設置警戒線,避免蟲蛇等爬行動物的侵入。 而在布置其他幾個分區時,應該注意,用水區應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上下兩段,上段為食用飲水區,下段為生活用水區。 就餐區應緊挨用火區,以便燒飯做菜及就餐,這個區域要與帳篷區有一定的距離,以防火星被風吹起而燒著帳篷。燒飯的地方最好選擇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來的柴火應當堆放在活動區外或上風口處。 活動及娛樂區應在就餐區的下風口處,以防活動的灰塵污染餐具等物,並距離帳篷區應在15~20米,以減少對早睡同伴的影響,同時注意清理場地里絆腳、碰頭的東西,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8. 露營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啊

帳篷露營是野外旅行、登山探險等各種戶外活動的主要宿營方式,也是值得積極提倡的宿營方式。

它的特點:

首先是最貼近自然,沒有什麼方式比睡帳篷更加貼近大自然了,想想你身下就是大地而不是什麼席夢思、鋼絲床及水泥地,打開帳門就是自然界的一切,沒有任何混凝土建築遮擋你的視線,這才是真正的回歸自然;

其二、它是隨遇而安的家,只要腳下有三平方米的平地,就可以紮下一頂足夠二人而居的「家」, 而一頂最輕的帳篷僅1公斤左右,只要有它在身旁,就有了遮陽、避風避雨的屋了,還可以幫躲避風雪、寒流等,它是我們野外旅行的親密伴侶,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安心的旅行;

其三是經濟的宿營方式,在外旅行,最節省住宿費用的就是住宿帳篷,可以算一下:一頂好的帳篷應當在450元左右一頂(可住3人),愛惜的使用至少可用50次(晚)以上,那麼一次的人均成本僅為3元左右,3元一晚的房費了不是很便宜嗎,因而住宿帳篷既劃算又衛生。

當然,這些好處的代價就是要預先投資和花力氣背帶。

露營營地的選擇

宿營營地的選擇及其建設是關繫到全部人員休息的大問題,在營地的選擇很講究,以下是注意事項:

近水: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

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靠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以便取水。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游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時將漲滿河灘,包括一些溪流,平時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發大水或山洪暴發,一定要注意防範這種問題,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區。

背風:在野外扎營,不能不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扎營。還有注意帳篷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背風同時也是考慮用火安全與方便。

遠崖:扎營時不能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近村:營地靠近村莊有什麼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沒有柴禾、蔬菜、糧食等情況時就更為重要。近村的同時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的行動和轉移。

背陰: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扎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至雷擊。

建設營地

營地選擇好後即要建設營地。尤其是有一定規模的野外露營地,整個營地的建設就尤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驟:

平整場地:將已經選擇好的帳篷區打掃干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如果是一塊坡地,只有坡度不要大於10度一般都是可以作為露營地。

場地分區:一個齊備的營地應分帳篷宿營區,用火區,就餐區,娛樂區,用水區(盥洗),衛生區等區域。第一個先落實宿營地。用火區應諳路緔Γ?嗬胝逝袂?υ?0~15米以上,以防火星燒破帳篷。就餐區應就近用火區,以便燒飯做菜及就餐。活動及娛樂區應就餐區的下風處,以防活動的灰塵污染餐具等物,並距離帳篷區應在15~20米,以減少對早睡同伴的影響。衛生區應在宿營區的下風處,與就餐區、活動區保持一定的距離。用水區應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別上下兩段,上段為食用飲水區,下段為生活用水區。

建設帳篷露營區:如有數頂帳篷組成的帳篷營地區,在布置帳篷時,應注意:第一,所有帳篷應是一個朝向,即帳篷門都向一個方向開、並排布置。二,帳篷之間應保持不少於1米的間距,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絆倒人。三,必要時應設警戒線(溝),在山野露宿有可能會遇到威脅性的動物或者壞人的攻擊,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區畫一道圈,這樣可以防蛇等爬行動物的侵入。或者用電子報警系統等辦法。

建設用火就餐區: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塊兒或是相近的地方,這個區域要與帳篷區有一定的距離,以防火星燒著帳篷。燒飯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來的柴禾應當堆放在區外或上風處。就餐區最好有一塊大家圍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塊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餐椅」同樣用石塊最好,或者席地而坐,由於地氣對人體有害,故可以用各自的睡墊或氣枕頭代用一下,不要怕麻煩,至少要用雨衣或塑料布。多數就餐時間已經是天黑的時候了,應當考慮照明的位置,不論是用汽燈還是其他方式照明,燈具應當放在可以照射較大范圍的位置,如將燈具吊在樹上、放在石台上或者做一個燈架將其吊起來。

建設取水用水區: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處,盥洗用水與食用水應分開,如是流水,食用水應在上游處,盥洗生活用水在下游處。如是湖水即同樣要分開地方,兩種用水處應當距離10米以上。這種劃分是出於衛生的需要。另外,取水要經過的河灘地帶亂石灌木等物較多,沒有小路可尋,故應當在白天的時候注意清理一下,不然晚上取水時就不方便了。

建設衛生區:衛生區即是隊員們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專門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處即可。如果隊員人數多或者住宿天數在兩天以上,即應當挖建茅坑,臨時廁所應建在樹木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圍簾了。更要注意不能建在行人常經過的地方。如果附近的溪流多,可以將廁所建在溪流上,在小溪上塔兩根大木頭,要建平穩並有安全感,大家即可在上面大小便,並將大小便直接排入溪流中,不用耽心會污染河流,小量的糞便會被河流中的生物分解或被自然凈化。如果已建了衛生區,大家的大小便就應該在修建的衛生區里進行,而不應滿山排泄,而大煞風景。

建設娛樂區:娛樂區可以在就餐區,待就餐以後打掃出來即可,如果場地大,也可以單獨劃出一塊地,只要場地平整即可,同時場地里絆腳、碰頭(矮樹)的東西要少,因而要進行一般性的清理,在玩一些游戲時應在一個劃定的圈子裡拉上保護繩,以免不注意發生意外事故。

野外氣象小知識:

在戶外旅行應當知道些氣象的基本知識,本書在第七章中有些介紹,這里是針對野外露營進行介紹。一旦到了戶外,就只有聽天由命,我們只能認識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旅行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風雪等情況應當停止、休息外,其他情況均可以繼續行動。而在野外露營就需用多考慮一些氣象問題:

防雨:

防雨是露營氣象考慮的重要問題,如果判斷當晚有可能下雨,應當對營地及帳篷進行必要的防雨處理,除選擇好營地外,需要挖泄洪溝,加固帳篷並增強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帳篷外加蓋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將各種旅行用品放置在帳篷中等。防雨應在扎營前觀察天氣變化情況,經常外出旅行多觀察多積累經驗就會掌握是個大慨。

防風:

風向對應扎營比較重要,關繫到帳篷門、爐灶口開向及營地各區域的整體布置問題。這須要了解一些地形氣候知識,在大湖泊邊扎營,其風向是早晚相反變化,白天,地面溫度上升快,風向是向陸地刮;夜晚,地面溫度下降快,風向向湖區刮。故應當將帳篷門背風開,而爐灶口應向風開。在炎熱乾燥的山區同樣有相似的情況,白天,由於山谷(谷地)氣溫上升慢於山坡(山頂),呈上升氣流,即谷地向上刮風,而夜晚則呈下降氣流,風向谷地刮。故在山谷中扎營時應當事前考慮這種情況。研究風向及風力,對應戶外運動比較重要,有條件的可以帶上一個風向風力表,或根據下表查知風力,在記日記時不妨記錄一天最大的風速。

附表(6-1) 風力等級簡表 風速單位:米/秒

風力等級 風速 外 界 表 象

0級靜風 0.0-0.2 煙柱直上,水面無波,樹葉不動。

1級軟風 0.3-1.5 弱而無力,煙隨風去,樹葉微動。

2級輕風 1.6-3.3 人有感覺,樹有微響,旌旗始動。

3級微風 3.4-5.4 細枝搖動,旌旗風展,稻穀搖動。

4級和風 5.5-7.9 樹枝彎動,灰塵四起,紙飄空中。

5級勁風 8.0-10.7 小樹搖動,湖塘起波,莊稼起伏。

6級強風 10.8-13.8 電線有聲,撐傘難行,大樹搖動。

7級疾風 13.9-17.1 迎風難行,全樹搖動,大樹彎枝。

8級大風 17.2-20.7 阻力甚大,小枝折斷,江河浪猛。

9級烈風 20.8-24.4 吹壞煙囪,小屋受損,瓦片移動。

10級狂風 24.5-28.4 行人吹跑,逆風難行,樹木颳倒。

11級暴風 28.5-32.6 破壞嚴重

12級颶風 32.7以上 摧毀極大

氣溫:

氣溫對應戶外旅行同樣重要,我們應當學會氣溫管理,即掌握在什麼季節、什麼地區的氣溫變化及規律,並在此基礎上的裝備、服裝配置。學會對氣溫及變化有一個較為准確的直覺判斷,這就要經常攜帶一個氣溫表,經常性的對照觀察、體驗。一日之中,一般在下午2點為當日最高氣溫,為其峰值;而夜裡2點~3點是最低點。這一日之間的溫差叫日較差,日較差的大小與地理緯度、地形、季節、天氣狀況等因素相關,一般說來,低緯度比高緯度地區、內陸比沿海地區、晴天比陰天、盆地比平原、荒漠比林地的日較差大。在森林中,由於森林的儲存功能,日較差小,林中要比無林地氣溫低0.7~2.3℃,夏季低8~10℃,冬季低4~5℃,同時森林中的濕度也較大,故在森林中露營應當注意這一問題。

住宿溶洞

在南方大部分地區的野外,常可見到各種形式的山洞,旱洞、水洞、穿山洞、復合洞等,住宿溶洞是野外旅行最為常見的方式之一。我們的祖先就是從住宿溶洞開始了新的地面生活。可見住宿溶洞是安全、方便、溫暖、避風避雨的好地方。住宿溶洞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通風:首先要察明該洞是否是通風的溶洞,而不是一個死洞。保持空氣的流通很重要的,可以點一支香煙察該洞是否通風,只要煙向洞中或洞外單向的飄動即說明此洞是通風的。

淺住:洞多是比較深的,從安全的角度出發最好將營地安排在距離洞口較近的地方,以方便撤營及轉移。

水情:在確定一個溶洞可否住宿時,應先弄清此洞的水情,多數的溶洞都有流動的地下水在活動,有個別的地下水水情復雜,尤其在雨季就更應當注意,選擇的住宿地應當乾燥,上無滴水。

其他在溶洞住宿應當注意:不少的溶洞多有蝙蝠、燕子等動物棲息,因而入洞住宿最好少驚動它們,或者換一個洞。如果對洞穴探險沒有經驗應當在洞中少活動,單人活動應當禁止;在洞中住宿可以不用支搭帳篷,只需鋪上各種睡具即可,如果有蚊蟲可以燒煙驅趕。

露天宿營:

露宿是對我們野外生活的一種鍛煉和考驗,同時也是一種難得地生活體驗。在沒有雨水、大風、風雪及霜的天氣,完全可以試試在露天下露宿的方式,不用支搭帳篷等任何遮擋物。露宿可以選擇一塊大樹下,鋪上塑料布、防潮墊,再放上睡袋,睡袋上可以再罩上一塊塑料布,或者在睡具的上方簡單的掛一張防雨布,露宿主要的問題就是防露水及蚊蟲的侵襲,可以在睡袋的頭套處罩一層紗網,以防蚊蟲,或連夜的燒煙火,燃煙可以防止霜降,減少露水,在一些農村可以看到農民這樣做為減少霜降。當然,雨季、冬天就不要露宿。另外,注意不要在水邊、草木密集的地方露宿,那些地方蚊蟲多,也不安全,同時,在露天露宿一般氣溫比帳篷里低5度左右,故要多加衣物,以防著涼。

另一種露宿的方式就是用吊床,吊床的優點是不會被地上的動物襲擾(如蛇等爬行動物),並在一些潮濕的地帶很適合,用吊床要在睡袋下墊防潮墊,並在吊床上方掛一張防雨布。有一種吊床式帳篷即有防雨蓬,同時還有防蚊蟲的紗帳,很適合叢林宿營。

雪屋:

在大雪紛飛的雪天,如果雪地的雪比較厚實,就可以用雪做一個簡單的雪屋,這在東北地區的農村,獵人們就熟悉這種辦法。建蓋雪屋必須要有比較壓實的雪,再用鐵鏟等物切割建蓋,由於篇幅所限,本書不過多的研究特殊條件下的露營方法。

野外作息:

合理的戶外作息安排是保障身體良好狀態的重要途徑,常常會由於激動、興奮等原因,大家在篝火旁一聊就沒完,或者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從而影響正常的休息。這要特別注意,因為大家活動了一天,身心都比較疲勞。這時隊長應當規定統一的作息時間,如不超過夜間12點休息,早上不超過7~8點起床,尤其要強調要統一,不能因個別人而影響整體。

9. 有山有水的露營地方

不知道你是哪個省的。幾個人出遊。可以考慮周邊城市。江浙滬這邊浙江玩的地方很多。
東陽東白山沒有特別的小景緻,卻給人一種豪放大氣之感,遠處的山峰、白雲、蘆葦、風車組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而且,山上的每個風車都能驅車到達,十分方便。到了那裡,高山濕地又會使你品嘗到另一種南方草原的風味,使人流連往返。因此,每年都吸引很多驢友過去露營。東白山露營的地方蠻多的,可以在頂峰的小屋內,也可以在小廟邊,如果想取水方便的話可以扎營在小水庫旁。乘著夜色,大家搭起帳篷,對著漫天繁星和月亮,忘記煩惱和壓力,靜靜享受獨處的時光。另外,東白山還是著名的愛情聖地哦,仙姑殿聲名遠播,戀人們不要錯過了。
小貼士:山上可開車到達,因此不妨多帶點水和衣物,夜晚山上會冷。
自駕路線:常州出發滬寧高速到無錫轉錫宜高速到宜興轉杭寧高速到杭州,杭州繞城南線轉至杭金衢,轉諸永高速,轉甬金高速"蔡宒"出口下,出口直走約300米後左轉,接下去有明顯指示牌,一直沖到東白山山頂。

新沙島,邊邊上酷愛旅行的同事不淡定地丟來一句:絕對好玩!所以,喜姐推薦起來自然是自信滿滿噠。新沙島是富春江江心的一座小島,四面環水,島上綠樹成蔭。只是,去島上必需要坐船。島上露營,帳篷可以自帶也可以租用。您也可以在島上燒烤,而且島上有一個燒烤村,菜可以自帶,也可以向服務中心購買。夜晚看看星空,伴著江濤入眠,您可以好好享受城市裡沒有的平靜與安寧。島上還有很多好玩的內容,也親子體驗,比如:釣魚、竹筏,牛車,騎馬、索道、富春山居游、還有新沙島游樂場等等。
小貼士:新沙島有兩個碼頭:A:新沙島的民用輪渡碼頭(在富春江第一大橋橋頭下面,富陽中學南大門這邊,也是唯一一個可以輪渡汽車的碼頭。進島坐船不收費,返程收3元/人或30元/車。時長10分鍾左右);B:鹿山遊船碼頭(在江濱西大道,東吳公園對面,是富春山居游上船點,只能坐人,不能渡車,帶有游覽性質的,時常30分鍾左右)。
自駕路線:常州上寧杭高速沿杭富沿路抵達富陽後,再往城南行駛約2公里。
大明山位於臨安西部順溪鎮,山中多奇峰怪石,森聳峭拔,山頂清溪蜿蜒,半山瀑布直瀉。海拔1000米的質朴幽靜的千畝田,適合山巔露營,看雲卷雲舒。一般選擇的露營地是天書草坪,因為在大明山的八塊草坪中,天書草坪是最大的一塊,總面積為180畝。它最奇特的是在青苔芒草覆蓋的岩石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線條,似字非字,似圖非圖,像人工雕刻,儼然鬼斧神工,因而得此美名。相傳大明山草坪是神仙聚會的場所,月明之夜或多霧時節,常有仙人在此談經論道,吟詩下棋,民間故而又有「天坪仙圩」的說法。
小貼士:大明山除了山峰,還有大明湖、山中隧道、瀑布等景點。

【露營最先准備:用品清單】

1.背包:腰帶要厚實,肩帶應有襯墊並可調,牌子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適合自己。背包防雨罩最好也帶上,沒有的話用雨布罩一下也行。背包是露營必備品,因為需要將全部裝備裝入,然後才能出發。
2.帳篷:帳篷是野外最主要的裝備之一,一款帳篷如果不能防水的話,其後果真是不可想像的。有了它,你將再也不怕風吹雨打了,只要選妥營地,就可以搭一個臨時的家了。推薦喜馬拉雅的天逸2帳篷,結實耐用,抗風防雨,性價比很高。
3.睡袋:纖維棉的睡袋(0℃-5℃),春秋季夠用了。睡袋具有輕巧、易收藏和保管的特點,我們可依耐寒度來選擇自己需要的睡袋。可以看下喜馬拉雅的成人信封睡袋,天冷就做單人睡袋,夏天還能拉鏈拉開來做披毯,很實用。
4.防潮墊:最簡單的是發泡防潮墊,鋁膜、耐磨層、波浪式任選。自動充氣墊性能更好,只要你背得動(千萬不要少了,不然晚上有你受的)。它可以增加絕緣效果,也可以改善身體與地面的接觸感。
5.水壺:78式水壺、laken的一般0.75-1升就行了,也可用同容積的礦泉水瓶代替。
6.雨具:防水透氣面料的沖鋒衣最好,班尼路賣的那種風衣式的雨衣也行,不要帶很厚的橡膠雨衣。
7.手電筒:GP的手電筒。想解放雙手的可以帶頭燈。備用電池按需攜帶。
8.鞋子:務必准備一雙專業的戶外鞋,高腰防滑硬底,建議鞋買大一號的(大一指或多一點) 。野外多碎石路,鞋底就要厚且硬,不要太薄,不然容易起水泡。最好是戶外鞋,如是運動鞋,要中底以上的,有水路時可以加帶雙解放鞋或沙灘鞋。
9.食物:吃什麼最關鍵。因為在野外,食物應盡可能簡單而豐盛。為了避免加熱的繁瑣,宜以冷餐為主。例如沙拉、火腿、熏魚、鹹水鴨、茶葉蛋、鹵汁豆腐乾、肉鬆、花生、自製泡菜等,都是既便於攜帶又美味的野餐食品。
10.餐具:勺子、塑料或不銹鋼的飯盒。一種專門為登山露營而設計的套鍋,大、中、小三鍋套在一起,還附有小碗、湯匙及小茶杯。
11.衣服:不同季節帶不同的換洗衣服。禦寒的抓絨服,防雨防風的外衣,快乾衣褲,棉襪。
12.刀具:一般的帶反鎖的刀就可。
13.醫葯用品:創可貼、清涼油、雲南白葯氣霧噴劑、黃連素、防蚊蛇液、人丹、鎮痛葯、抗生素、綳帶等,如遇意外事件,至少自己可以先急救處理一下,不要讓傷害加大。
其他:可選帶GPS、地圖、火柴或打火機、指南針、哨子、手套、相機、針線、茶或咖啡、帽子、杯子、牙膏牙刷、梳子鏡子、拖鞋、面霜、毛巾、手錶、垃圾袋、筆記本、筆、望遠鏡等。

10. 劉家峽晚上可以露營嗎

黃河三峽:黃河在甘肅省永靖縣境內呈獨特的「S」形穿流而過,形成了長達公里的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三大峽谷景觀,加上修建鹽鍋峽、劉家峽、八盤峽三座大中型水電站而形成的炳靈湖、太極湖、毛公湖三個靚麗的高峽平湖,使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黃河三峽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內,人文自然景觀,獨樹一幟,異彩紛呈,是集鑒古賞今、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炳靈寺石窟 位於縣城西南約35公里寺溝峽的小積石山,是我國著名的十大石窟寺之一,有上下寺之分。下寺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西秦,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現存窟龕216座,石雕、泥雕佛像815身,壁畫約1000平方米,浮雕佛塔76座。169窟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墨書題記,是我國石窟中有明確紀年的最早題記,對全國其它古老石窟的斷代提供了新的標識;上寺距下寺2.5公里,始建於隋代,明萬曆年間曾建立密宗院,清康熙年間又修建了藏經樓、文殊殿、觀音殿、護法堂等。這里四周環山,林木蔥蘢,鳥語花香,是遊人探幽攬勝的絕佳之地,又是文人雅士結伴遊覽、賦詩作文的名山古剎。

炳靈石林 炳靈寺方圓8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群山山色紅艷,如飛霞流火,光彩奪目,因其特殊的地質構造,形成了峭岩壁立、千姿百態、巍峨峻奇、層巒疊嶂的炳靈石林。據專家考證:這是新生代早期紅色砂礫堆積而成的石林狀丹霞地貌。

炳靈湖 炳靈湖(即劉家峽水庫)水域面積達130多平方公里,湖容量達57億立方米,是西北高原最大的人工淡水湖。這里水面遼闊,庫灣多,水質好,無污染,是淡水養魚的理想水域,也是從事水上旅遊和競技項目的絕妙之地,是國家皮劃艇隊訓練基地。

劉家峽水電站 始建於1958年,1974年建成發電,總裝機容量122.5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7億度,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安裝、管理的亞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養殖等綜合利用效益,曾以大壩最高(147米)、單機和總裝機容量最大、輸電電壓最高、輸電線路最長而雄踞亞洲第一。

龍匯世界 位於劉家峽水電站南岸,是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讀者林」基地。這里洮河與黃河交匯,霧宿山與積石山在此聚首,形成山水四龍匯聚之勢,故曰「龍匯世界」,現已成為黃河三峽集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旅遊、度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開發亮點。

吧咪山 位於劉家峽大壩以東12公里,是甘肅名山馬銜山的尾段。這里泉水潺潺,草木繁茂,松濤陣陣。暮春,山坡上繁花似錦,山花滿谷,鳥鳴蝶飛,異彩紛呈;盛夏,樹木鬱郁蔥蔥,曲徑幽深,涼爽的空氣使人心曠神怡;深秋,滿山紅葉,透出青松翠柏,充滿詩情畫意;嚴冬,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數不盡瓊雕玉翠琳琅滿目。

太極湖 因黃河在鹽鍋峽水庫內呈獨特的「S」形蜿蜒向西而去,狀如太極,故稱太極湖。太極湖水域面積17.3平方公里,湖容量2.2億立方米,湖內有大小島嶼9個,其中最大的太極島總面積4009畝。這里有被稱為「地球之腎」、「生命搖籃」的自然景觀——黃河三峽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3萬畝,有黑頸鶴、灰鶴、白鶴、釉頂鶴等38種2萬多隻珍禽異鳥棲息,也是甘肅著名的鳥島。島上千畝蘆葦隨風搖曳,魚塘星羅棋布,稻田麥田阡陌縱橫,環境優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被譽為「隴上江南」。

羅家洞 距縣城以西2公里處,是一處開鑿在懸崖絕壁之上的佛窟,始建於明成化年間,現存佛像近270多尊,相傳為明朝初年尼泊爾王子來中國修煉成佛的地方。

鹽鍋峽水電站 位於太極湖末端,是黃河上的「第一顆明珠」,始建於1958年9月,1961年11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75年8台同類型傘式水電機組全部投產發電,設計總裝機容量為35.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21.52億度。現與八盤峽水電站合並為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隴電分公司。

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鹽鍋峽水電站上游1公里處,形成於侏羅紀或早白堊紀時代,距今已有1.7億年,其規模之大、種類之多、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立體感之強、多層面出現,均為世界少有。其中最大的晰腳類恐龍足印化石前腳79×112厘米,後腳150×120厘米,前後兩足間步幅為375厘米,左右足印外側邊緣間距為345厘米,為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大恐龍足印化石。2007年初躋身「中國縣域旅遊品牌景區500強」行列。

劉家峽在甘肅省永靖縣內,距離蘭州市80公里的路程,位於臨夏永靖縣城西南1公里處,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竣工於1974年,為黃河上游開發規劃中的第7個梯階電站,兼有發電、防洪、灌溉、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在從前的這個黃河谷地中,只是坐落著近百戶人家的小村落。1964年建成後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水利電力樞紐工程,被譽為黃河明珠,每年將57億度的強大電流,送往陝西、甘肅、青海。劉家峽水庫蓄水容量達57億立方米,水域面積達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東北向延伸,達54公里。攔河大壩高達147米,長840米,大壩右岸台地上,修建有長700米,寬80米的溢洪道。大壩下方是發電站廠房,在地下大廳排列著5台大型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2.5萬,達到年發電57億度的規模。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水庫大壩處有電廠和劉家峽旅遊公司提供各式遊船,遊客可乘船直達水庫西南端的炳靈寺石窟參觀游覽。一般遊程約需二至三個小時,坐快艇約需一個半小時。8、9月份是劉家峽旅遊的最好的季節,天高雲淡,氣候宜人。黃河向西流是這里的一個奇特景觀。黃河之水天上來,到了劉家峽,卻來了個大回轉,向西流去,所謂九曲黃河,在劉家峽就能夠看到一曲,電站的攔河大壩就鎖在這段河谷中,站在黃河單拱第一橋面上,電站主壩一覽無余。主壩高147米,長100米,如同天門緊鎖在懸崖峭壁之間,巨大的龍門吊矗立在壩上,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8、9月份是電站的汛期,電站屆時都要提閘排洪,黃河水像被囚的雄獅沖開了閘門,洶涌咆哮,彌天水霧白茫茫直沖霄漢,驚心動魄,嘆為觀止。從大壩乘坐仿古遊艇到庫區游覽,駛到洮河口,攜有大量泥沙,渾濁不堪的洮河水注入水庫,立即與清澈的黃河水形成涇渭分明的兩股水流,但濁流很快被清波吞沒,這也是一個奇景。

黃河過劉家峽流到蘭州之前,匯入了洮河。大通河和湟水等大支流。在蘭州以上,黃河的含沙量不多,即使在洪水期,含沙率也是百分之五左右。泥沙的主要來源是上述支流,來自幹流的很少。根據觀測記錄所得,在蘭州以上的流域地區,每平方公里所流失的泥沙,每年平均約為一千公噸。

黃河河水來到這里,轉了一個九十度急彎,然後穿過峽谷向西流去。到劉家峽游覽,可乘船溯流而上,入峽時,可見兩岸奇峰對峙,筆立千仞,可與桂林山水比美,劉家峽景色多變化,出峽後,眼前是高山湖,湖水盪漾,別有一番湖光山色。 劉家峽水庫蓄水容量達57億立方米,水域面積達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東北向延伸,達54公里。攔河大壩高達147米,長840米大壩右岸台地上,建築有長700米,寬80米的溢洪道。大壩下方是發電站廠房,在地下大廳排列著5台大型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2.5萬千瓦,年發電57億度。劉家峽水電站把陝西、甘肅、青海三省的電網聯結在一起。

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水庫大壩處有電廠和劉家峽旅遊公司提供各式遊船,遊客可乘船直達水庫西南端的炳靈寺石窟參觀游覽。一般遊程約需二至三個小時,坐快艇約需一個半小時。

大家在課本里了解過劉家峽,知道她的建設成就,但並沒有領略到她的美。 劉家峽位於蘭州的上游不遠處,在黃土山的懷抱下的 一汪碧水,這是一池需要機動船跑兩個多小時才到頭的水。 在庫水的盡頭,便是洮河與黃河主幹流的交匯處,遠 遠望去,有一道藍色與金色的分界線,因為兩股水流來源 不同,洮河來自甘南青山中間,而主幹流已在黃土高原行 走了一段,如果你回頭,將視線抬起,你會看到同樣的兩 道分界線:碧水與黃土山,黃土山與青天。這種感覺也許只有劉家峽才有。 沿黃河幹流向上不遠,便進入了一個由特抗風化的石 英砂岩構成的嶙峋地貌區,有點象石林,但要高大的多, 白色陡壁上長著些頑強的綠草和苔蘚,有個陡壁上用紅漆 寫著幾個莫名其妙的字,據說是幾十年前有人在那裡刷標語,還沒寫完便繩斷跌落粉身碎骨,此後再沒人敢試了, 看來人不一定能勝天,天人合一卻是最重要的。 這片石叢中隱藏著一座炳靈寺,是鑿空一座山而建, 有一個幾十米高的大佛,其中更珍貴的是幾個唐代和北魏時期的石窟。

位於臨夏永靖縣西南35公里處的小積石山中。從蘭州出發乘車行75公里,到劉家峽水電站大壩換乘遊艇,經過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進峽口,過姊妹峰,即可到達。

炳靈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後歷有龍興寺、靈岩寺之稱。明永樂年後,取藏語「十萬佛」之譯音,取「炳靈寺」或「冰靈寺」之名。炳靈寺在唐代稱為龍興寺,宋代稱為靈岩寺,初建於16國時期。石窟分上寺、洞溝、下寺三處,分布在大寺溝兩岸的紅沙岩上,洞窟層層疊疊,棧道曲折盤旋而上。炳靈寺以下為主,創建於西秦,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擴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現存窟龕183個,造像近800身,分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種,壁畫約900平方米。其中169窟開鑿於一天然石洞中,規模最大。浮雕石塔25座。炳靈寺石窟雕像776軀,其中石像694軀,泥塑82軀,主要人物有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無量壽佛、彌勒佛以及各種菩薩、佛等。造型概括,手法簡練,肢體半裸,衣裙飛動,姿態優雅,靜中有動,比例協調,充分體現西北渾厚粗獷之神韻。

在最早的西秦169窟中,塑造有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北壁正中的大力佛。坐落在仰蓮台座上無量壽佛,面型方圓,著半披肩佛衣,盤腿而坐,有莊重之感。菩薩頭頂束發,袒臂招手,伺候左右。濃墨淡彩,呼之欲出。北壁正中大力佛,高7.5米,眉目俊秀,衣紋流暢,神態安詳。北魏造像最有特色的是25龕的石雕釋迦多寶像,面帶微笑,舉手敘談,莊重而瀟灑,再現南朝崇尚清談玄學的風采。炳靈寺石窟以下寺最為壯觀,西秦建都臨夏期間,國王御駕親臨石窟,揮毫題詞,真跡尚存於岩壁之上。石窟懸崖上有石刻大佛像一尊;懸崖旁邊矗立著姊妹峰。周圍有鴛鴦洞,葯水泉等勝境,山清水秀,峰險石奇。乘坐遊艇可以直接到達石窟碼頭。歷史變遷,炳靈寺屢遭戰火破壞,棧道毀壞。新中國成立後,國務院頒發通知,正式公布炳靈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立了炳靈寺文物保管所,修建了防洪大堤,並在溝中架起了一座15米的獨孔水泥雕欄橋。炳靈寺最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畫藝術,與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甘肅三大石窟。從蘭州市去炳靈寺,可以在蘭州汽西站乘坐永靖縣的長途公共汽車,再換乘遊船去。

太極島黃河濕地

永靖黃河三峽是指黃河流經甘肅永靖縣境內形成的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兩岸峽谷景觀各具風采,壁立千仞,景象萬千。遊客乘坐遊船、快艇,可以觀賞到劉家峽水庫、炳靈寺石窟、炳靈石林、恐龍足印化石群、太極島黃河濕地、棗林風光等眾多景點。劉家峽水庫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建造的大型水電站,景色壯觀;炳靈寺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以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畫藝術,與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甘肅三大石窟;恐龍足印化石群無論單個面積和整體規模均屬世界之最。

閱讀全文

與故縣露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