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今天在野外遇到幾只迷路的野鴨,帶回家不知道怎麼養,它什麼都不吃,急死個人了。
這個東西好。到市場買點貨的蚯蚓
㈡ 野雞野鴨如何養殖,經濟價值怎麼樣
野鴨是一種適應性強、食性廣、耐粗飼、疾病少、容易飼養的特種水禽。野鴨肉質細嫩、美味可口,蛋白質高、脂肪低、膽固醇低,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礦物元素,是優質的保健肉食品。發展野鴨生產是一項經濟價值高的養殖業。
一、種野鴨的選擇與繁殖特點
(一) 種野鴨的選擇
選好種野鴨是發展野鴨生產的首要環節。
1、雛鴨的選擇:鑒於肉用種禽體重大,生長迅速,6~8周齡雛禽的體重與生長速度有強大的相關。因此,種用雛鴨應在6~8周齡時,選留生長迅速、體重大、羽毛豐滿、身體健康、精神保滿的個體;淘汰精神不好,羽毛稀少、體況弱小的雛鴨。
2、育成鴨的選擇:選留外貌美觀、身體健康、生長發育健全的育成鴨留種;淘汰發 育不全,瞎眼、跛腳、傷殘和消瘦的個體,時間在19~21周齡進行。
3、成年鴨的選擇:成年鴨的選擇包括種母鴨和種公鴨的選擇。
⑴ 種母鴨的選擇:種母鴨選擇的原則是:頭部清秀,頸細長,眼大而明亮,體軀長、寬且深,前胸飽滿,兩恥骨間距寬、末端柔而薄,高產鴨兩恥骨間距常在3個指頭以上,恥骨與胸骨末端的間距寬闊而腹部容積大;高產鴨恥骨與胸骨末端的間距常在4個指頭以上,皮膚有彈性,喙、脛、蹼的色澤鮮艷,臀部發達,腳稍高,兩腳間距寬,蹼大而厚,羽毛緊密貼身,體型勻稱,活潑好動,覓食力強。
⑵ 種公鴨的選擇:種公鴨選擇的原則是:頭大,頸粗、中等長,喙寬而直,胸部豐滿、向前突出,背長而寬,腹深、但不垂地,腳粗稍短,兩腳間距寬,體形大;其頭部和頸上部的羽毛和鏡羽應有鮮明的翠綠色光澤,雄性羽發達,明顯向背部彎曲。
(二)種野鴨的繁殖特點
掌握好種野鴨的繁殖特點,是提高繁殖性能的重要環節。
1、繁殖季節很強:種母鴨產蛋集中在3~6月份。這第一個產蛋高峰期的產蛋量要佔全年產蛋量的70%~80%,這時的種蛋受精率與孵化率均較高。第二個產蛋高峰在9~11月份。其產蛋量只佔全年產蛋量的30%左右。
2、性成熟期:公野鴨約150日齡左右,母野鴨為150~160日齡。母野鴨年產蛋量100~150枚,高者可達200枚以上,蛋殼為青色或白色, 蛋重55~65g。
3、公母鴨配比:公母鴨配種比例一般為1:10,種蛋受精率可達85%~90%。
4、野鴨的人工孵化:野鴨在野生狀態下,還存有抱性,孵化靠母鴨自孵。而在家養條件下,都採用人工孵化,孵化期為27~28天。其孵化機具和孵化制度等都與家鴨相同。根據其胚胎發育的生理要求,孵化溫度略比家鴨低0.5℃。並要求使用變溫孵化,以剌激胚胎發育。另外,在孵化後期,要增加涼蛋和噴水次數,以提高孵化率和出雛率。
5、種野鴨的利用年限:種野鴨的利用年限一般為2~3年,種母鴨第二年的產蛋量最高,第一年和第三年的產蛋量次之,但養到第三年以後就不經濟了,主要表現為產蛋量下降、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下降。
二、野鴨的飼養管理
野鴨的飼養管理技術基本上與家鴨相同。為了獲得高質量的野鴨,應創造與其自然生活條件相似的環境。充足、干凈的水、乾燥的鴨舍、通透性好的土壤和綠蔭作運動場,是野鴨生存和生產的基本要求。但野鴨有幾個特殊點,在飼養管理上應加以注意。
1、根據野鴨的生活習性,應在偏僻、安靜、防疫條件好的池溏或河道邊,搭建半水半旱的圈棚式簡易鴨舍。按以上條件建的鴨舍,一定要設有水、陸運動場,比例為1 :1。人工建的水上運動場,水深要求30~40cm,池水要經常更換,
1、根據野鴨的生活習性,應在偏僻、安靜、防疫條件好的池溏或河道邊,搭建半水半旱的圈棚式簡易鴨舍。按以上條件建的鴨舍,一定要設有水、陸運動場,比例為1 :1。人工建的水上運動場,水深要求30~40cm,池水要經常更換,保證水質清潔。從陸上運動場進入水上運動場之間應有15度的傾斜度。不論建用什麼形式鴨舍,運動場周圍和頂部都要加金屬或尼龍網罩,防止飛竄。
2、注意不同發育階段的營養需要。家養野鴨一般分為育雛、生長、種鴨三個階段,各期的營養需要和飼料要求,目前尚未有一個完善、通用的標准。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家鴨的飼養標准擬訂。野鴨的營養需要:
階段 粗蛋質(%) 代謝能(兆焦/千克)
育雛期 20~22 11.29~11.70
生長期 14~16 10.45~11.29
種 鴨 16~20 10.45~11.29
3、防止野性暴發,提高仔鴨合格率。根據野鴨在60~70日齡為野性暴發期,而且含脂肪愈高,愈肥大,其暴發野性愈強的生理特點,在這個時間應適當限喂,增加15~20%的粗纖維飼料喂量,可以推遲或減輕野性發生,並可節約飼料,促進羽毛生長,提高肉料比。使出售的肉用仔鴨肥度好、屠體美觀。
(一)育雛期飼養管理
野鴨的育雛期是指6周齡以內的期間。
1、進雛前的准備
新雛禽舍用3 % 的火鹼水噴灑地面,或用抗毒威、百毒殺、菌毒敵等消毒葯噴霧消毒。舊雛禽舍需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方法是按每立方米空間用28毫升福爾馬林與14克高錳酸鉀的比例混合,封閉育雛舍門窗24小時再打開門窗放出殘余氣體,空舍7天後才可進雛鴨。消毒後的育雛舍在進雛前,可用煙道進行24小時預熱加溫,室溫應達到32℃。選擇體質健壯、羽毛光亮、無畸形、靈敏活潑的強雛,准備育雛。
飼料桶、飲水桶清洗干凈後,用百毒殺兌水浸泡8小時,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晾乾後放入徹底消毒後的育雛室。
2、育雛的方式
育雛可採用立體籠養或網上平養, 立體育雛籠尺寸為,長90厘米、寬60厘米、高30厘米,底網採用孔眼1厘米×1厘米的網,籠分2~3層,底層籠底距地面30厘米,上下兩層間距20厘米左右。供暖方式採用煙道加溫方式,控制整個育雛室溫度。此法育雛,充分利用了房舍的空間,育雛成活率也很高。
2周齡以上的雛鴨可採用網上平養的方式。
3.育雛的飼養管理
搞好育雛期的飼養管理對於雛鴨的成活率及健康生長十分重要。
(1)溫度:溫度是提高野鴨育雛成活率的關鍵, 應按雛野鴨的日齡,掌握好開始從高向低逐漸降溫的原則、切忌時高時低,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溫度環境。1周齡內室溫32℃~30℃,以後每周降低2℃~3℃,一般應保證夜間溫度比白天高1℃~2℃。當室溫與室外溫度大致相同時即可脫溫。
還要注意觀察雛鴨狀態,適時調節溫度:雛鴨活躍分布均勻、飲水採食正常、卧地休息,則溫度適宜;雛鴨扎堆,羽毛潮濕,易引起感冒或形成僵鴨,則溫度偏低;雛鴨張口呼吸,飲水增加,採食降低,則溫度過高;雛鴨分布不均勻在一邊處打堆並發出弱小尖叫聲,則是有賊風。飼養人員可通過觀察雛鴨的狀態採取相應措施。
(2 ) 濕度:育雛期相對濕度要求為60%~65%,過高會使雛鴨羽毛潮濕,影響鴨體散熱;過低則室內空氣乾燥,易起灰塵,導致雛鴨患呼吸道疾病。
(3 ) 光照:為保證雛鴨有充足的採食時間,滿足其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1~3日齡採用24小時光照,4~14日齡採用16小時光照。光照強度為第一周每20平方米掛一個60瓦白熾燈,第二周改為40瓦,第三周以後採用自然光照。商品鴨三天後,可採用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的方法。
(4 ) 通風:通風的目的是為了排除舍內的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增加舍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保證育雛室溫度的前提下,應加強通風,通風孔最好設在鴨舍頂部,避免冷風直吹鴨群,同時也有很好保溫效果。
(5 )飲水:雛鴨孵出後24小時內,進入育雛室半小時後,先喂0.01%的高錳酸鉀水。如果是長途運輸來的雛鴨,可先喂5%葡萄糖水或紅塘水及維生素c或抗菌素葯物,水溫23℃~25℃。前10天最好飲溫開水,以後飲常溫水,水質要清潔,飲水要供足,飲水器具每天應清洗消毒一次。
(6 ) 開食與飼喂:雛鴨飲水後即可開食,開食料可用夾生米飯或小米,放在料盤中讓雛野鴨自由採食,也可用全價配合料用溫開水拌濕開食。投料要做到少給勤添,以防濕拌料在育雛室高溫環境下酸敗變質,影響適口性和營養價值。
(7 ) 飼養密度:平養密度為:1周齡以內25~30隻/平方米,1~2周齡20~25隻/平方米,2~3周齡15~20隻/平方米,3~6周齡10~15隻/平方米;立體籠養可適當增加飼養密度。密度過大,影響生長發育,並易形成僵鴨及造成雛鴨擠壓死亡;密度過小,則增加飼養成本。應按照日齡的增加逐步降低飼養密度。
(8)疾病防治:野鴨對疾病的抵抗力很強, 但飼養不當, 管理上的疏漏,以及致病因素的侵入也可引起雛鴨患病。為預防疾病發生,雛鴨1~2日齡時,用鏈黴素加水噴霧,每隻雛鴨1000~2000國際單位,每天一次,連用兩天。3~5日齡,用萬分之三的氯黴素飲水,預防大腸桿菌、腸炎、傳染性漿膜炎等疾病。1日齡雛鴨, 用鴨病毒性肝炎高免抗體液首次注射免疫,每隻鴨0.5毫升;7日齡、14日齡雛鴨,再用鴨傳染性漿膜炎苗進行免疫,每隻鴨1毫升。
雛鴨對麴黴菌較為敏感,尤其是夏季,當環境或飼料被麴黴菌污染時,易造成大批死亡。因此,應搞好鴨舍環境衛生,加強通風,防潮濕積水,飼喂用具要每天清洗,禁止使用變質的飼料,對已感染的雛鴨應及時隔離和治療。
(二)生長期飼養管理
野鴨生長期一般指7~10周齡期間。生長期是野鴨體重增加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飼養管理,直接影響種鴨的質量和商品鴨的產肉率。生長期的野鴨採用網上平養的方式飼養,飼養密度為10~15隻/平方米。
生長期的野鴨應增加舍內戶外運動, 保證野鴨在水面嬉水有一定的時間, 讓其自由採食青綠飼料和捕捉魚螺食物,使野鴨少長脂肪多長瘦肉。合理使用野鴨飼料添加劑, 使野鴨肉質具有濃郁的野味風味。50~60日齡為野鴨適時屠宰日齡。
(三)種野鴨的飼養管理
種野鴨飼養密度為4隻/平方米左右。
8~24周齡為後備野鴨。後備種野鴨應實行適當限飼, 限飼結束時使後備種野鴨比不限飼的野鴨群平均體重減少10%左右。20~28周齡野鴨,讓其自由採食含16%粗蛋白, 10.45~11.29 MJ/kg代謝能的全價配合飼料。
26~78周齡為種母鴨的產蛋期,種野鴨舍內應設置產蛋窩。產蛋鴨代謝旺盛,應盡量滿足它對產蛋營養物質的需要, 以充分發揮產蛋能力和得到合格的種蛋, 降低野鴨的死淘率。日糧中粗蛋白含量應達18%~20%,代謝能10.45~11.29 MJ/kg, 並添加足夠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添加劑, 穩定自然環境和飼養管理條件,減少各種應激因素。
三、野鴨場日常管理
1、工作人員進入鴨舍要穩重,飼養管理工作要求有規律,防止鳥獸侵入,謝絕參觀,防止野鴨受驚嚇擠在牆角踩死或悶死。
2、每天觀察鴨的精神、食慾、飲水、排糞等狀況,發現疫情,立即報告獸醫,及時採取妥善的處理措施。
3、每天清洗水盆、料盆,夏天特別要清洗干凈。
4、及時清理舍內的糞便,保持鴨舍的干凈衛生。
5、定期用3%來蘇兒或1%的燒鹼,對圈舍和用具進行消毒。
㈢ 野鴨怎麼家養
http://www.cnongle.com/article/njtg/teyang/yet/2006/2006070826427.shtml 我想能幫到您!!! 野鴨養殖技術 野鴨是各種野生鴨的通稱。我國是野鴨最早的馴化地。目前家養野鴨分布范圍很廣,遍布我國各地。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先後從美國、德國引進了馴化程度高、生產性能好的家養綠頭野鴨進行繁殖、飼養、推廣,現已投入批量生產,其飼養技術已日趨成熟。 野鴨是一種適應性強、食性廣、耐粗飼、疾病少、容易飼養的特種水禽。野鴨肉質細嫩、美味可口,蛋白質高、脂肪低、膽固醇低,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礦物元素,是優質的保健肉食品。發展野鴨生產是一項經濟價值高的養殖業。 一、種野鴨的選擇 選好種野鴨是發展野鴨生產的首要環節。 1.雛鴨的選擇。鑒於肉用種禽體重大,生長迅速,6~8周齡雛禽的體重與生長速度有強大的相關。因此,種用雛鴨應在6~8周齡時,選留生長迅速、體重大、羽毛豐滿、身體健康、精神保滿的個體;淘汰精神不好,羽毛稀少、體況弱小的雛鴨。 2.育成鴨的選擇。選留外貌美觀、身體健康、生長發育健全的育成鴨留種;淘汰發 育不全,瞎眼、跛腳、傷殘和消瘦的個體,時間在19~21周齡進行。 3.成年鴨的選擇。成年鴨的選擇包括種母鴨和種公鴨的選擇。 ⑴ 種母鴨的選擇。種母鴨選擇的原則是:頭部清秀,頸細長,眼大而明亮,體軀長、寬且深,前胸飽滿,兩恥骨間距寬、末端柔而薄,高產鴨兩恥骨間距常在3個指頭以上,恥骨與胸骨末端的間距寬闊而腹部容積大。高產鴨恥骨與胸骨末端的間距常在4個指頭以上,皮膚有彈性,喙、脛、蹼的色澤鮮艷,臀部發達,腳稍高,兩腳間距寬,蹼大而厚,羽毛緊密貼身,體型勻稱,活潑好動,覓食力強。 ⑵ 種公鴨的選擇。種公鴨選擇的原則是:頭大,頸粗、中等長,喙寬而直,胸部豐滿、向前突出,背長而寬,腹深、但不垂地,腳粗稍短,兩腳間距寬,體形大;其頭部和頸上部的羽毛和鏡羽應有鮮明的翠綠色光澤,雄性羽發達,明顯向背部彎曲。 二、種野鴨的繁殖特點 掌握好種野鴨的繁殖特點,是提高繁殖性能的重要環節。 1.繁殖季節很強。種母鴨產蛋集中在3~6月份。這第一個產蛋高峰期的產蛋量要佔全年產蛋量的70%~80%,這時的種蛋受精率與孵化率均較高。第二個產蛋高峰在9~11月份。其產蛋量只佔全年產蛋量的30%左右。 2.性成熟期。公野鴨約150日齡左右,母野鴨為150~160日齡。母野鴨年產蛋量100~150枚,高者可達200枚以上,蛋殼為青色或白色, 蛋重55~65克。 3.公母鴨配比。公母鴨配種比例一般為1:10,種蛋受精率可達85%~90%。 4.野鴨的人工孵化。野鴨在野生狀態下,還存有抱性,孵化靠母鴨自孵。而在家養條件下,都採用人工孵化,孵化期為27~28天。其孵化機具和孵化制度等都與家鴨相同。根據其胚胎發育的生理要求,孵化溫度略比家鴨低0.5℃。並要求使用變溫孵化,以剌激胚胎發育。另外,在孵化後期,要增加涼蛋和噴水次數,以提高孵化率和出雛率。 5.種野鴨的利用年限。種野鴨的利用年限一般為2~3年,種母鴨第二年的產蛋量最高,第一年和第三年的產蛋量次之,但養到第三年以後就不經濟了,主要表現為產蛋量下降、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下降。 三、野鴨的飼養管理 野鴨的飼養管理技術基本上與家鴨相同。為了獲得高質量的野鴨,應創造與其自然生活條件相似的環境。充足、干凈的水、乾燥的鴨舍、通透性好的土壤和綠蔭作運動場,是野鴨生存和生產的基本要求。但野鴨有幾個特殊點,在飼養管理上應加以注意。 1.根據野鴨的生活習性,應在偏僻、安靜、防疫條件好的池溏或河道邊,搭建半水半旱的圈棚式簡易鴨舍。按以上條件建的鴨舍,一定要設有水、陸運動場,比例為1 :1。人工建的水上運動場,水深要求30~40厘米。池水要經常更換,保證水質清潔。從陸上運動場進入水上運動場之間應有15度的傾斜度。不論建用什麼形式鴨舍,運動場周圍和頂部都要加金屬或尼龍網罩,防止飛竄。 2.注意不同發育階段的營養需要。家養野鴨一般分為育雛、生長、種鴨三個階段,各期的營養需要和飼料要求,目前尚未有一個完善、通用的標准。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家鴨的飼養標准擬訂。野鴨的營養需要如下: 階段 粗蛋質(%) 代謝能(兆焦/千克) 育雛期 20~22 11.29~11.70 生長期 14~16 10.45~11.29 種鴨16~20 10.45~11.29 3.防止野性暴發,提高仔鴨合格率。根據野鴨在60~70日齡為野性暴發期,而且含脂肪愈高,愈肥大,其暴發野性愈強的生理特點,在這個時間應適當限喂,增加15%~20%的粗纖維飼料喂量,可以推遲或減輕野性發生,並可節約飼料,促進羽毛生長,提高肉料比。使出售的肉用仔鴨肥度好、屠體美觀。 四、育雛期飼養管理 野鴨的育雛期是指6周齡以內的期間。 1.進雛前的准備。新雛禽舍用3 % 的火鹼水噴灑地面,或用抗毒威、百毒殺、菌毒敵等消毒葯噴霧消毒。舊雛禽舍需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方法是按每立方米空間用28毫升福爾馬林與14克高錳酸鉀的比例混合,封閉育雛舍門窗24小時再打開門窗放出殘余氣體,空舍7天後才可進雛鴨。消毒後的育雛舍在進雛前,可用煙道進行24小時預熱加溫,室溫應達到32℃。選擇體質健壯、羽毛光亮、無畸形、靈敏活潑的強雛,准備育雛。 飼料桶、飲水桶清洗干凈後,用百毒殺兌水浸泡8小時,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晾乾後放入徹底消毒後的育雛室。 2.育雛的方式。育雛可採用立體籠養或網上平養, 立體育雛籠尺寸為,長90厘米、寬60厘米、高30厘米,底網採用孔眼1厘米×1厘米的網,籠分2~3層,底層籠底距地面30厘米,上下兩層間距20厘米左右。供暖方式採用煙道加溫方式,控制整個育雛室溫度。此法育雛,充分利用了房舍的空間,育雛成活率也很高。 2周齡以上的雛鴨可採用網上平養的方式。 3.育雛的飼養管理。搞好育雛期的飼養管理對於雛鴨的成活率及健康生長十分重要。 (1)溫度:溫度是提高野鴨育雛成活率的關鍵, 應按雛野鴨的日齡,掌握好開始從高向低逐漸降溫的原則、切忌時高時低,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溫度環境。1周齡內室溫32~30℃,以後每周降低2~3℃,一般應保證夜間溫度比白天高1~2℃。當室溫與室外溫度大致相同時即可脫溫。 還要注意觀察雛鴨狀態,適時調節溫度:雛鴨活躍分布均勻、飲水採食正常、卧地休息,則溫度適宜;雛鴨扎堆,羽毛潮濕,易引起感冒或形成僵鴨,則溫度偏低;雛鴨張口呼吸,飲水增加,採食降低,則溫度過高;雛鴨分布不均勻在一邊處打堆並發出弱小尖叫聲,則是有賊風。飼養人員可通過觀察雛鴨的狀態採取相應措施。 (2) 濕度:育雛期相對濕度要求為60%~65%,過高會使雛鴨羽毛潮濕,影響鴨體散熱;過低則室內空氣乾燥,易起灰塵,導致雛鴨患呼吸道疾病。 (3) 光照:為保證雛鴨有充足的採食時間,滿足其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1~3日齡採用24小時光照,4~14日齡採用16小時光照。光照強度為第一周每20平方米掛一個60瓦白熾燈,第二周改為40瓦,第三周以後採用自然光照。商品鴨3天後,可採用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的方法。 (4) 通風:通風的目的是為了排除舍內的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增加舍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保證育雛室溫度的前提下,應加強通風,通風孔最好設在鴨舍頂部,避免冷風直吹鴨群,同時也有很好保溫效果。 (5)飲水:雛鴨孵出後24小時內,進入育雛室半小時後,先喂0.01%的高錳酸鉀水。如果是長途運輸來的雛鴨,可先喂5%葡萄糖水或紅塘水及維生素c或抗菌素葯物,水溫23~25℃。前10天最好飲溫開水,以後飲常溫水,水質要清潔,飲水要供足,飲水器具每天應清洗消毒一次。 (6) 開食與飼喂:雛鴨飲水後即可開食,開食料可用夾生米飯或小米,放在料盤中讓雛野鴨自由採食,也可用全價配合料用溫開水拌濕開食。投料要做到少給勤添,以防濕拌料在育雛室高溫環境下酸敗變質,影響適口性和營養價值。 (7) 飼養密度:平養密度為:1周齡以內25~30隻/平方米,1~2周齡20~25隻/平方米,2~3周齡15~20隻/平方米,3~6周齡10~15隻/平方米;立體籠養可適當增加飼養密度。密度過大,影響生長發育,並易形成僵鴨及造成雛鴨擠壓死亡;密度過小,則增加飼養成本。應按照日齡的增加逐步降低飼養密度。 (8)疾病防治:野鴨對疾病的抵抗力很強, 但飼養不當, 管理上的疏漏,以及致病因素的侵入也可引起雛鴨患病。為預防疾病發生,雛鴨1~2日齡時,用鏈黴素加水噴霧,每隻雛鴨1000~2000國際單位,每天一次,連用兩天。3~5日齡,用萬分之三的氯黴素飲水,預防大腸桿菌、腸炎、傳染性漿膜炎等疾病。1日齡雛鴨, 用鴨病毒性肝炎高免抗體液首次注射免疫,每隻鴨0.5毫升;7日齡、14日齡雛鴨,再用鴨傳染性漿膜炎苗進行免疫,每隻鴨1毫升。 雛鴨對麴黴菌較為敏感,尤其是夏季,當環境或飼料被麴黴菌污染時,易造成大批死亡。因此,應搞好鴨舍環境衛生,加強通風,防潮濕積水,飼喂用具要每天清洗,禁止使用變質的飼料,對已感染的雛鴨應及時隔離和治療。 五、生長期飼養管理 野鴨生長期一般指7~10周齡期間。生長期是野鴨體重增加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飼養管理,直接影響種鴨的質量和商品鴨的產肉率。生長期的野鴨採用網上平養的方式飼養,飼養密度為10~15隻/平方米。 生長期的野鴨應增加舍內戶外運動, 保證野鴨在水面嬉水有一定的時間, 讓其自由採食青綠飼料和捕捉魚螺食物,使野鴨少長脂肪多長瘦肉。合理使用野鴨飼料添加劑, 使野鴨肉質具有濃郁的野味風味。50~60日齡為野鴨適時屠宰日齡。 六、種野鴨的飼養管理 種野鴨飼養密度為4隻/平方米左右。 8~24周齡為後備野鴨。後備種野鴨應實行適當限飼, 限飼結束時使後備種野鴨比不限飼的野鴨群平均體重減少10%左右。20~28周齡野鴨,讓其自由採食含16%粗蛋白, 10.45~11.29毫牛/千克代謝能的全價配合飼料。 26~78周齡為種母鴨的產蛋期,種野鴨舍內應設置產蛋窩。產蛋鴨代謝旺盛,應盡量滿足它對產蛋營養物質的需要, 以充分發揮產蛋能力和得到合格的種蛋, 降低野鴨的死淘率。日糧中粗蛋白含量應達18%~20%,代謝能10.45~11.29毫牛/千克, 並添加足夠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添加劑, 穩定自然環境和飼養管理條件,減少各種應激因素。 七、野鴨場日常管理 1.工作人員進入鴨舍要穩重,飼養管理工作要求有規律,防止鳥獸侵入,謝絕參觀,防止野鴨受驚嚇擠在牆角踩死或悶死。 2.每天觀察鴨的精神、食慾、飲水、排糞等狀況,發現疫情,立即報告獸醫,及時採取妥善的處理措施。 3.每天清洗水盆、料盆,夏天特別要清洗干凈。 4.及時清理舍內的糞便,保持鴨舍的干凈衛生。 5.定期用3%來蘇兒或1%的燒鹼,對圈舍和用具進行消毒。 人工飼養野鴨既要掌握好管理技術,也要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讓我們飼養的野鴨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健康生長、繁衍壯大。
㈣ 問:在野外發現一窩野鴨蛋.大鴨子驚嚇飛走了...第二天再去的時候鴨蛋就沒有了.是被鴨子叼走搬家了麽
我中午發現野鴨湖,下午去時已經搬走了幾個。動物也是很聰明
㈤ 在野外發現一窩野鴨蛋.大鴨子驚嚇飛走了...第二天再去的時候鴨蛋就沒有了.是被鴨子叼走搬家了麽
應該是的,受到驚嚇後野鴨的本能反應。
㈥ 野外的野鴨子都什麼時間吃食
應該是早晨和黃昏吧
10:00~17:00之間 最好是水池旁邊
現在野鴨子很少能觀察到了
㈦ 在野外抓了只鴨子 ,不知是野鴨子還是家鴨子
有沒有圖片
㈧ 野外捉哦幾只迷路的小野鴨,帶回家不吃東西,怎麼養啊,急死我了。
你家有大人嗎?有的話問問他們比較有經驗。如果大人不在家,先試試白米飯拌白開水,要攪碎喔。如果有小魚蝦.更好,小菜葉,小蟲子
㈨ 今年在去昆明野鴨湖公園,可以玩些什麼
野鴨湖地處抄城郊地帶,面積大,非常親近自然,在那裡,可以盪鞦韆,湖上劃船,走吊橋,可以攀爬繩子鋼管做的林間大網照相,還可以進行戶外拓展運動。也可以自己帶些零食東西在林間凳子上享受......那裡有點像山林公園,我剛去過不久,真是感受大自然的好地方。
㈩ 野外抓回來的小野鴨能養活嗎
如果是野外捉來的,最好放生,在家裡養容易死的
如果要養,一定要有水,給他游泳。。。。
每天喂三餐食物,早上,中午,晚上。水4次
野鴨是群居生活,很需要夥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