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最有情調的星巴克在哪裡
感覺都沒情調。星巴克做的就是外賣的咖啡。杯子都是塑料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情調。
也就是店外的風景不同而已。
B. 武漢哪的夜景好看啊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楚河漢街武漢中央文化區位於武漢市核心地段,武昌區東湖和沙湖之間,地理位置相當於武漢市的幾何中心。項目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340萬平方米,是萬達集團投資500億元人民幣,傾力打造的以文化為核心,兼具旅遊 、商業、商務、居住功能的世界級文化旅遊項目。項目整體規劃由萬達商業規劃院牽頭,聯合國內外各行業頂尖設計公司參與完成設計。武漢中央文化區的規劃設計定位是「中國第一,世界一流,業內朝拜之地」,將打造成世界文化新品牌。武漢中央文化區一期楚河漢街是整個項目的重要內容,也是武漢市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工程的啟動工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核心項目。2011年9月30日,楚河漢街開業,項目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從開工到開業僅用8個月時間,建設速度創造業內紀錄,而且建築品質、招商品牌全國領先,受到湖北省、武漢市各級領導高度贊揚,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在全國產生轟動效應。楚河漢街開業後,國慶假期吸引客流超過200萬人,成為全國假期人流排名前三的熱點區域。編輯本段楚河漢街繪就現代「清明上河圖」 楚河漢街不僅是商業,更是城市歷史文化和生態景觀工程,經濟社會綜合效應十分顯著。「楚河」貫穿武漢中央文化區東西,是文化區的靈魂。楚河」全長2.2公里,連通東湖和沙湖,是國務院 批準的武漢市「六湖連通水網治理工程」的首個工程。水面寬度40至70米,加上濱河綠化及道路寬度達到150米。濱河景觀帶綠樹成蔭、步移景換,為武漢市民提供優美的休閑場所。萬達集團重金打造五艘豪華、低噪音、零排放的環保遊船,用於東湖、沙湖、楚河的水上旅遊觀光。「漢街」商業步行街位於楚河南岸,沿河而建,總長1500米,總面積21萬平方米,包括購物、餐飲、文化、休閑、娛樂等多種業態,集合200多個國內外一流商家。漢街以民國風格建築為主體,極具時尚元素的現代建築和歐式建築穿插其中,傳統與現代和諧統一。 [1] 楚河漢街的完美結合,堪稱現代「清明上河圖」。編輯本段漢街的「六大中國之最」 漢街是武漢中央文化區的「眼睛」,擁有中國最豐富的商業內容,最多的時尚流行品牌,集合世界頂級文化項目,創造六個中國之最,被譽為「中國第一商業街」。中國最長 漢街因楚河而生,沿南岸而建,總長1.5公里,是目前中國最長的城市商業步行街。最具文化品位 漢街的規劃設計、建築特色、招商品牌以文化為核心,突出文化特色,引進大量文化品牌,其中包括一批世界級文化項目,如世界頂級的演藝劇場、世界唯一的室內電影文化公園等,使漢街成為中國最具文化品位的商業步行街。最具建築特色 漢街是中國最具建築特色的城市商業步行街,主體採用民國建築風格,紅灰相間的清水磚牆、精緻的磚砌線腳、烏漆大門、銅制門環、石庫門頭、青磚小道、老舊的木漆窗戶,置身其中,彷彿時光倒流。同時,漢街將極具時尚元素的現代建築和歐式建築穿插在民國風格建築中,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商業內容最豐富 漢街集合200多個國內外一流商家,內容包括購物、餐飲、文化、休閑、娛樂等,是中國商業內容最豐富的城市商業步行街。漢街不僅聚齊世界十大快時尚品牌,更有包括NIKE、MORGAN、DAZZ LE、無印良品、C&A、優衣庫 、星巴克、哈根達斯、麥當勞、翠華茶餐廳、LAVAZA、Jamica blue、輝哥火鍋、黃記煌、文華書城、KARTEL等三十多家品牌商家的中國旗艦店。漢街還成為國內外名品開拓武漢乃至中部市場的登陸點。包括鹿港小鎮、青花元年、周大福集合店、HAMMAN音像、柏斯琴行、90+紅酒、論道生活館等十三個品牌首次進入武漢。世界著名的杜莎夫人蠟像館、擁有全線產品的迪士尼旗艦店、湖北省最大的書城——文華書城以及中國著名的正剛藝術畫廊等文化品牌紛紛入駐,豐富了漢街的文化內涵。將於2012年開業的漢街萬達廣場位於漢街中部,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匯聚全球頂級奢侈品牌60個以上,是全國萬達廣場的旗艦店。時尚流行品牌最全 漢街吸引包括ZARA、H&M、C&A、GAP、MUJI、M&S、UNIQLO、MAP、UR等全球時尚流行品牌的旗艦店落戶,全球首次實現世界十大快時尚品牌在同一條街上比鄰而居的盛況。夜景燈光最炫 漢街的炫麗夜景與楚河景觀帶、四座跨河大橋交相輝映,成為武漢乃至中國最具魅力的城市夜景旅遊勝地。
C. 天津星巴克哪家環境比較好
天津市區一共有七家星巴克,百盛店,津匯店,樂賓店,國際商場店,國版際大廈店,吉利店,小白樓權店。
我個人很喜歡國際商場店,就是濱江道教堂對面的那家,因為是兩層,二樓正對著教堂,黃昏的時候視野很不錯,而且相對於其他店來說,那家的人也不是很多,很安靜。
津匯店也不錯,整體的色調比較昏暗,會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不過津匯店是星巴克天津第一店,每天人都不少。
樂賓店相對比較大一點,燈光稍顯亮一些,個人不太喜歡,而且緊挨著路口,感覺人進進出出的有點吵。
吉利店不推薦,感覺比較小,不太舒服,坐裡面還不如坐外面呢。
國際大廈店,百盛店,小白樓店也都還可以。
個人推薦國際商場店
D. 星巴克starbucks的產品有哪些,服務又有哪些呢
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星巴克在中國就成了一個時尚的代名詞。它所標志的已經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個品牌和一種文化。
1971年4月,位於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創始店開業。
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鮑德溫和波克決定賣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圖的店面及烘焙廠,霍華•舒茲則決定買下星巴克,同自己創立於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並改造為「星巴克企業」。
現在,星巴克已經在北美、歐洲和南太平洋等地開出了6000多家店,近幾年的增長速度每年超過500家,平均每周超過10000萬人在店內消費。預計2005年,星巴克在全球將有10000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個把店面開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年3月,星巴克進入台灣,1999年1月進入北京,2000年5月進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為了國內咖啡行業的第一品牌。
2003年7月,美國著名的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集團對外宣布:集團大幅提高其在台灣與上海合資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從原來的5%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團的子公司「星巴克國際」和台灣的統一(星巴克)集團,將從授權關系轉為事業合作夥伴。上海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光宇表示,美方增持10倍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台灣和上海的市場前景,願意進一步投資未來。
台灣、上海星巴克股權之變使得「星巴克王國」再次引起人們的注意。作為一個市場跟進者,進入的又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完全成熟的市場,星巴克靠什麼從一間小咖啡屋發展成為國際最著名的咖啡連鎖店品牌?
(一)模式
根據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場情況採取靈活的投資與合作模式
★同麥當勞的全球擴張一樣,星巴克很早就開始了跨國經營,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種商業組織結構:合資公司、許可協議、獨資自營。星巴克的策略比較靈活,它會根據各國各地的市場情況而採取相應的合作模式。以美國星巴克總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為依據,星巴克與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種情況:
1.星巴克佔100%股權,比如在英國、泰國和澳大利亞等地;
2.星巴克佔50%股權,比如在日本、韓國等地;
3.星巴克占股權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國的台灣、香港,夏威夷和增資之前的上海等地;
4.星巴克不佔股份、只是純粹授權經營,比如在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北京等地;
星巴克在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不同,但是經營的品牌都是一樣的。上海統一星巴克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光宇表示,這樣做的好處是,「它可以借別人的力量來幫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個時間一起做。」
★一般而言,美國星巴克在某一個地區所持的股權比例越大,就意味著這個地方的市場對它越加重要。另外,星巴克制定了嚴格的選擇合作者的標准:如合作者的聲譽、質量控制能力和是否以星巴克的標准來培訓員工。
★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內地有三家合作夥伴: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行使其在中國北方的代理權,台灣統一集團行使其在上海、杭州和蘇州等江南地區的代理權,南方地區(香港、深圳等)的代理權則交給了香港的一家公司。
★1999年初,星巴克授權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場開設第一家分店,至今已在京、津地區迅速發展到36家。而「統一星巴克」則於1998年3月在台灣開出第一家店,當時的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由「統一超商」、「統一企業」和「美國星巴克」分別持股50%、45%與5%。2000年5月,兩大集團再以同樣的合資模式,取得在內地江浙地區的經營權,成立「上海統一星巴克」,在上海地區開出第一家店,目前已在上海開出26家店,年底計劃達到30家店。
★正是出於這種靈活的投資策略和合作模式,使得美國星巴克集團在看好中國市場時,看好這個市場上的合作夥伴,加大投資,將持股比例增加到50%。這表明了美國對這個地區的更加重視,今後會有更多的投入。之前,「統一」與「星巴克」之間是授權關系,今後,兩大集團將從授權關系轉變為合作夥伴,共同發展兩岸咖啡市場。徐光宇說,股權的改變是更深的合作而不是對抗,這對於統一集團與美國星巴克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二)直營
多以直營經營為主
★30多年來,星巴克對外宣稱其整個政策都是:堅持走公司直營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但是,也有質疑觀點認為,在星巴克與世界各地企業的這幾種合作模式中,星巴克不佔股份而只是純粹授權經營的模式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加盟的經營模式。對此,徐光宇表示,星巴克在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地區,比如新加坡、北京(授權經營星巴克在中國華北地區的市場)等,尋找一個比較有實力的大公司進行授權合作,雙方是合作的關系,這種方式不屬於平常所說的加盟連鎖。
★事實上,星巴克的直營路子更多地體現在另外一個層面:星巴克合資或授權的公司在當地發展星巴克咖啡店的時候,「頑固」地拒絕個人加盟,當地的所有星巴克咖啡店一定是星巴克合資或授權的當地公司的直營店。
業內人士分析說,如果星巴克像國內多數盟主那樣採用「販賣加盟權」的加盟方式來擴張,它的發展速度肯定會比現在要快得多。當然,也不一定比現在好得多。
★星巴克為自己的直營路子給出的理由是:品牌背後是人在經營,星巴克嚴格要求自己的經營者認同公司的理念,認同品牌,強調動作、紀律、品質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資客,他們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賺錢的途徑,可以說,他們惟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而非經營品牌。
★直營與加盟店的不同之處還在於:直營店的所有權力均由母公司所掌握;而加盟店的老闆有部分的權利,母公司只是提供技術或相關資源。星巴克之所以不開放加盟,是因為星巴克要在品質上做最好的控制。比如,星巴克決不會吝嗇報廢物料,而只為了提供顧客最好的咖啡。但是如果開放加盟權,很難說每個加盟店的老闆都會捨得一直增加成本報廢,只為了提供客人一杯好咖啡。同時,推行加盟連鎖的企業必須具備很強的法律事務處理能力,以應對與加盟商產生的各種法律問題。因此,為了讓品牌不受到不必要的干擾,星巴克決定不開放加盟權。
(三)廣告
不花一分錢做廣告
★星巴克給品牌市場營銷的傳統理念帶來的沖擊同星巴克的高速擴張一樣引人注目。在各種產品與服務風起雲涌的時代,星巴克公司卻把一種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發展成為與眾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然而,星巴克並沒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場戰略中的傳統手段,如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和巨額的促銷預算。
★「我們的店就是最好的廣告」,星巴克的經營者們這樣對記者說。據了解,星巴克從未在大眾媒體上花過一分錢的廣告費。但是,他們仍然非常善於營銷。
徐光宇表示,星巴克除了利用一些策略聯盟幫助宣傳新品外,幾乎從來不做廣告。因為根據在美國和中國台灣的經驗,大眾媒體泛濫後,其廣告也逐漸失去公信力,為了避免資源的浪費,星巴克故意不打廣告。這種啟發也是來自歐洲那些名店名品的推廣策略,它們並不依靠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而每一家好的門店就是最好的廣告。
★星巴克認為,在服務業,最重要的行銷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廣告。如果店裡的產品與服務不夠好,做再多的廣告吸引客人來,也只是讓他們看到負面的形象。徐光宇表示,星巴克不願花費龐大的資金做廣告與促銷,但堅持每一位員工都擁有最專業的知識與服務熱忱。「我們的員工猶如咖啡迷一般,可以對顧客詳細解說每一種咖啡產品的特性。只有透過一對一的方式,贏得信任與口碑。這是既經濟又實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獨到之處!」
★另外,星巴克的創始人霍華•舒爾茨意識到員工在品牌傳播中的重要性,他另闢蹊徑開創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將本來用於廣告的支出用於員工的福利和培訓,使員工的流動性很小。這對星巴克「口口相傳」的品牌經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風格
充分運用「體驗」
★星巴克認為他們的產品不單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體驗。研究表明:三分之二成功企業的首要目標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和保持長久的客戶關系。相比之下,那些業績較差的公司,這方面做得就很不夠,他們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剝離不良資產上。
星巴克一個主要的競爭戰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戶進行交流,特別重視同客戶之間的溝通。每一個服務員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訓,如基本銷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識、咖啡的製作技巧等。要求每一位服務員都能夠預感客戶的需求。
★另外,星巴克更擅長咖啡之外的「體驗」:如氣氛管理、個性化的店內設計、暖色燈光、柔和音樂等。就像麥當勞一直倡導售賣歡樂一樣,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體驗的東西。
「以顧客為本」:「認真對待每一位顧客,一次只烹調顧客那一杯咖啡。」這句取材自義大利老咖啡館工藝精神的企業理念,貫穿了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訣。注重「oneatatime」(當下體驗)的觀念,強調在每天工作、生活及休閑娛樂中,用心經營「當下」這一次的生活體驗。
★星巴克還極力強調美國式的消費文化,顧客可以隨意談笑,甚至挪動桌椅,隨意組合。這樣的體驗也是星巴克營銷風格的一部分。
推廣教育消費者
★在一個習慣喝茶的國度里推廣和普及喝咖啡,首先遇到的是消費者情緒上的抵觸。星巴克為此首先著力推廣「教育消費」。通過自己的店面,以及到一些公司去開「咖啡教室」,並通過自己的網路,星巴克成立了一個咖啡俱樂部。
顧客在星巴克消費的時候,收銀員除了品名、價格以外,還要在收銀機鍵入顧客的性別和年齡段,否則收銀機就打不開。所以公司可以很快知道消費的時間、消費了什麼、金額多少、顧客的性別和年齡段等。除此之外,公司每年還會請專業公司做市場調查。
★星巴克的「熟客俱樂部」,除了固定通過電子郵件發新聞信,還可以通過手機傳簡訊,或是在網路上下載游戲,一旦過關可以獲得優惠券,很多消費者就將這樣的訊息,轉寄給其他朋友,造成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
(五)設計
異同的VI及店內設計
★星巴克在上海的每一家店面的設計都是由美國方面完成的。據了解,在星巴克的美國總部,有一個專門的設計室,擁有一批專業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專門設計全世界所開出來的星巴克店鋪。他們在設計每個門市的時候,都會依據當地的那個商圈的特色,然後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所以,星巴克的每一家店,在品牌統一的基礎上,又盡量發揮了個性特色。這與麥當勞等連鎖品牌強調所有門店的VI高度統一截然不同。
★在設計上,星巴克強調每棟建築物都有自己的風格,而讓星巴克融合到原來的建築物中去,而不去破壞建築物原來的設計。每次增加一家新店,他們就用數碼相機把店址內景和周圍環境拍下來,照片傳到美國總部,請他們幫助設計,再發回去找施工隊。這樣下來,星巴克才能做到原汁原味。
★例如上海星巴克設定以年輕消費者為主,因此在拓展新店時,他們費盡心思去找尋具有特色的店址,並結合當地景觀進行設計。例如,位於城隍廟商場的星巴克,外觀就像座現代化的廟,;而瀕臨黃埔江的濱江分店,則表現花園玻璃帷幕和宮殿般的華麗,夜晚時分,可以悠閑地坐在江邊,邊欣賞外灘夜景,邊品嘗香濃的咖啡。
(六)問題
急劇擴張後的潛在風險
★開設新店的投資壓力巨大。據介紹,星巴克在上海每開一家新店,投資都在人民幣300萬元左右。這些投資主要包括從美國進口設備、報關費用、場地租金、人員招募、培訓費用等。星巴克2000年5月進入上海以來,到現在開店26家,年底將達到30家,將近每月開一家新店的速度。以此計算,星巴克在上海一年用在開店上的投資就要人民幣3000萬元以上。
★同時,由於星巴克不允許加盟,所以經營者非但不能像其他咖啡店那樣靠加盟金坐收漁翁之利。而為了吸引客流和打造精品品牌,星巴克的每家店幾乎都開在了租金極高的昂貴地段,租金壓力也是經營中的一大風險。比如,星巴克在北京主要分布在國貿、中糧廣場、東方廣場、嘉里中心、豐聯廣場、百盛商場、賽特大廈、貴友大廈、友誼商店、當代商城、新東安商場、建威大廈等地,在上海則主要分布在人民廣場、淮海路、南京路、徐家匯、新天地等上海最繁華的商圈。
★星巴克選擇在黃金地段開店被有些人看作是在「圈地」。從上海淮海中路「東方美莎」到「中環廣場」,短短1000米的距離,星巴克就圈了四家店。業內人士估計,這個地段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應在2美元左右,再加上每家店固定30萬美元的裝潢費用,星巴克簡直是在「燒錢「。這種做法是星巴克刻意推行的,也延續了統一星巴克集團一貫的大兵團作戰方法,它同時成為了星巴克潛在的風險所在。
★現實和潛在的競爭者眾多。中國內地市場已有的台灣上島咖啡、日本真鍋咖啡,以及後來進入的加拿大百詒咖啡等無不把星巴克作為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咖啡大戰「的上演已經不可避免。而綜合分析認為,星巴克面臨的競爭對手不止於這些,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1.咖啡同業競爭:連鎖或加盟店如西雅圖咖啡、伊是咖啡、羅多倫咖啡及陸續進入市場的咖啡店及獨立開店咖啡店。
2.便利商店的競爭:便利商店隨手可得的鐵罐咖啡、鋁罐包裝咖啡、方便式隨手包沖泡咖啡。
3.快餐店賣咖啡:麥當勞快餐店、得州漢堡、肯德基快餐店等以便利為主咖啡機沖泡的咖啡。
4.定點咖啡機:駐立於機場、休息站以便利為主,隨手一杯咖啡機沖泡的咖啡,或鐵罐咖啡、鋁鉑包裝咖啡。
★讓習慣喝茶的中國人來普遍地喝咖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國內咖啡的年人均消耗量只有0.01公斤,咖啡市場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從理論上來說,中國的咖啡市場還有巨大的增值空間。星巴克在以綠茶為主要飲料的國家的初步成功,也說明它的理念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所接受。
但是,要將非本土的咖啡文化融入國人的生活並非容易的事情。無論是星巴克還是真鍋,大家的產品都很簡單,就是咖啡,而生產過程不外乎就是將咖啡豆變成咖啡,沒有所謂的核心技術問題,一切完全由市場來決定,顧客喜歡,經常光顧,企業就活下去,否則就死掉。而國內的咖啡市場畢竟還剛剛起步,因此,不管星巴克與其他的咖啡店之間有多少的競爭,他們還是做一件共同的事情,那就是培育市場。
(七)點評
適應市場和「雅皮」體驗。星巴克能夠盈利並且迅速推廣的真正理由是什麼?從產品角度看,它並不是產品制勝,替代性產品和競爭性產品比比皆是;從服務角度看,也不是服務制勝,自助式的服務頂多讓消費者感到「平等」,個性化服務根本談不上;另外,很多專業搞VI的人還曾質疑它的凌亂,除了星巴克的招牌統一之外,其他很多東西是違反VI理論的;在特許加盟方面,星巴克也是一個「怪胎」,在北京很多人以為它是「美大」的買賣,在上海很多人以為它是「統一」的企業,它自己則說:「我們主要的經營模式還是直營。」
其實,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在於它是「市場下的蛋」,它的一切都是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中雕塑完成的。如果上升到理論高度來評判星巴克,則可以說星巴克充分運用了目前最熱門的「體驗」來作為其制勝的「營銷工具」。在「體驗經濟」運用巧妙的情況下,其他問題迎刃而解。
在星巴克,產品並非完全是產品,它更多成分是「體驗一種感覺」。試想,透過巨大的玻璃窗,看著人潮洶涌的街頭,輕輕啜飲一口香濃的咖啡,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覺體驗。由此,產品的超值利潤自然得到實現。
凌亂可以理解為「自然舒適」,據說它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很多星巴克的主流消費群目前已經習慣多元文化的重疊感覺,堅持視覺統一的觀點似乎又有些「老土」了。
關於是直營還是合作的爭論,其實意義不大,如果能賺錢還能保持「核心競爭力」,星巴克自然考慮讓你加盟。如今加盟市場太亂,星巴克和肯德基、麥當勞一樣,都不敢輕易開放加盟市場。
E. 求天津露天咖啡廳,可以賞夜景的那種,要市裡的
市中心的話,國際商場(教堂對面)的星巴克有露天座位的
喜歡小街道,五大道附近有咖啡店是露天的,不過是在院子里
時間坐標(白堤路)也有味道
F. 無錫本人第一次約會 不知道去1是蠡湖公園的摩天輪看夜景好還去2是萬達廣場喝星巴克 在看電影 這2個那個最好
那我勸你還抄是選擇去襲萬達廣場喝星巴克再看電影吧
第一次約會嘛
去看夜景的話,要雙方交流什麼的,第一次約會,會不會因為說不出話題而導致太尷尬啊。
摩天輪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坐的。。。而且現在夏天,蠡湖公園那邊到了晚上不是蟲子就是蚊子。。趕都來不及趕。。還有心思看夜景么。。而且那邊的破公交到下午5、6點就木有了。。那條路空的連打的都打不到。。。(PS:本人晚上去過一次之後發誓晚上再也不去了)
還是去喝喝咖啡看看電影吧。。
星巴克啊,女孩子就幫她點個香草拿鐵啊、草莓豆奶星冰樂什麼的,味道還不錯的。而且萬達星巴克上樓的轉角有種吧台的感覺。很有氣氛。看看電影也能製造氣氛,不會因為沒話說而尷尬,看完電影還能討論下,順便吃個晚飯啊、夜宵什麼的。
G. 上海可以看外灘夜景的西餐廳
在浦東的濱抄江大道,特別是南濱江,可以把整個浦西的風景盡收眼底,不過價位可不是太便宜,你想啊,黃浦江邊,外灘對面,哪有便宜的餐廳啊,方位最好的算一點紅,兩個人大概500,(包括一瓶最便宜的紅酒),如果只是喝咖啡,當然星巴克,價位相信你也知道,如果是甜品飲料,那就要選許留山和天水戀,價位一百五十左右,呵呵,除了星巴克,其他建議提前預定,需要預定號碼可以告訴我,我幫你搞定!~
H. 上海外灘晚上哪裡可以邊吃飯邊欣賞外灘夜景的餐廳
看外灘夜景最佳位置是陸家嘴的濱江大道,晚上8點。
可以乘地鐵2號線到陸家嘴站。
住的地方可以網上查莫泰、如家之類的陸家嘴店、外灘店。
但是不要信北外灘店,因為北外灘不是外灘。
I. 現在北京哪裡可以看CBD高空夜景要能吃飯的地方,情侶哈
北京國際飯店28層的星光旋轉餐廳是北京市最高的旋轉餐廳。
餐廳距地專面高度108米,旋轉一周約110分鍾,屬自助餐品種很多,生魚片新鮮肥厚,口感不錯。推薦菜品還有冰淇淋、三文魚、甜品、蛋糕、烤大蝦等
環境是這里最大的亮點——音樂舒緩,氣氛輕盈,餐廳360度緩緩旋轉,可以把北京的老胡同看個遍;入夜後,長安街上燈火璀璨,美景盡收眼底。
J. 去101大樓看夜景最省錢的方法
不是台北101大樓的工作人員,觀賞101大樓不免費,一切按照遊客票價執行。
一、遊客須知:
1、全票500新台幣;
2、優惠票450新台幣(限學生、軍警);
3、團體票450新台幣;
4、1.15米以下兒童免費,但需由一名成人陪同;
5、91樓戶外觀景台新台幣100元(視天候狀況不定期開放);
開放時間:
觀景台:周一至周日10:00--22:00(21:45便開始停止售票)。
二、台北101大樓簡介:
台北101(Taipei 101),又稱台北101大樓,在規劃階段初期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信義區,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保持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紀錄。
2010年以前,台北101是世界第一高樓(但不是世界最高建築,當時的世界最高建築是加拿大的多倫多國家電視塔),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828米)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樓。2014年8月3日結構封頂,將於2015年年中投入使用的上海中心大廈(上海塔)(632米)已經遠超台北101樓509米。待在建的武漢綠地中心(636米)、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660米)、長沙天空城市(838米)和媒體報道的上海超群大廈(1228米)建成之後,台北101大樓將被遙遙甩在後面。
三、交通:
1、台北捷運:
信義線在台北101、世貿站出口4連接台北101地下一樓美食街;板南線在市政府站出口2出站,步行10分鍾即可到達。或可在出站後於忠孝東路搭乘公車 537、藍5,即可抵達。
2、公車:
搭乘207、537、信義干線、藍5至世貿中心站即可到達Taipei 101購物中心。大約有30條公車路線經過台北101正門,延伸捷運板南線的信義支線,更將直達台北101。
3、汽車:
星期一~星期五、一小時收費40元,之後每半小時收費20元。 星期六~星期日、一小時收費60元,之後每半小時收費30元。
4、機車:
星期一~星期日、一小時收費20元,之後每半小時收費10元。
5、自台北捷運信義線"世貿中心站"出站可直接抵達。
四、基本數據:
1、結構高度:508米(1667英尺),取代雙峰塔的452米(1483英尺);
2、樓頂高度:448米(1470英尺),取代西爾斯大樓的442米(1454英尺);
3、樓板最高:438米(1437英尺),取代西爾斯大樓;
4、頂端高度:508米,沒有西爾斯大樓的529米(1703英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