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戶外夜景 > 山寺夜景江

山寺夜景江

發布時間:2021-02-13 00:27:45

Ⅰ 贊美江邊夜晚景色美麗的古詩

1、《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2、《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放眼四望,天空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象雲一樣黑,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等到明天清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必將滿城繁花盛開。

3、《旅夜書懷》——唐代: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譯文: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裡孤零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

4、《春江花月夜》——唐代:張若虛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譯文: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5、《楓橋夜泊》——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不停啼叫,秋霜滿天,江邊楓樹映襯著船上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鍾聲悠揚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Ⅱ 古詩《宿甘露寺》的賞析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作者簡介曾公亮 (998-1078),字明仲,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進士。歷任知制誥、史館修撰、翰林學士、給事中、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昭文館大學士等職。以太傅致仕。《全宋詩》存詩四首。世界第一支「火葯火箭」產生於中國。記載了這一軍事武器的文獻是《武經總要》。《武經總要》是宋代仁宗庚定元年庚辰(1040)年至慶歷四年甲申(1044)宰相曾公亮奉敕主持編寫的一部國防軍事的網路全書。曾公亮主編的這部《武經總要》,但是軍事史上的重要文獻,也是科學史中的重要著作,因而受到後世中外學者的重視。英國科學--《另科學技術史》的作者李約瑟,稱它為「軍事網路全書」。

注釋
①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蘇鎮江北固山上,下臨長江。
②松聲萬壑(hè):形容長江的波濤聲像萬壑松聲一樣。壑:山溝。
③銀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銀山一樣。

賞析

曾公亮,宋朝泉州晉江人,宋仁宗天聖二年(1204年)進士,為官經歷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一生官場得意。詩歌上的成就在同時代的詩人中不算突出,但這篇《宿甘露寺僧舍》卻在歷代同類題材的所有佳作之上。
甘露寺居山臨江,林木蒼翠,風景秀麗,是鎮江的一大名勝。詩人不寫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細的筆觸,描繪出一幅空闊奇妙的江南夜色圖,寫出了江水的壯觀和甘露寺的險要。首句寫山峰的雲氣,次句寫山谷的松聲,末兩句寫長江的風采。一句詩一個畫面,全詩渾成合美。詩中有畫,景中有情。
寫景詩,許多詩人往往愛從視覺落筆,如唐代詩人李白的:「危樓高百尺」(《夜宿山寺》),賈島的「松下問童子」(《尋隱者不遇》)。曾公亮卻避開這種傳統的寫法,另闢蹊徑,獨出機杼,從感受、聽覺去寫。第一句從所感之氣著墨。詩人自繁華的京城來到幽僻的古寺,這里沒有九醞八珍、華屋錦被,只有粗茶淡飯、陋室布衾。驟然變化了的環境,他不適應,難以入眠。夜深了,天涼了。山間的霧氣襲進屋來,如輕紗,似薄綃,縹縹緲緲,遮掩了層巒迭嶂。第二句從所聞之聲下筆,寫山寺下面,深谷縱橫,蒼松鬱郁;晚風吹來,松濤陣陣,如哀如怨,如泣如訴。「枕中」「床底」,點明詩人已經就寢,緊扣詩題「宿」字。「萬壑哀」,語出杜甫《諸將五首》之五:「巫峽清秋萬壑哀」。曾公亮詩中的這一「哀」字,恰切地摹寫了風吹松林所發出的低沉悲壯的聲音。用「千」寫「峰」,用「萬」寫「壑」,極盡形容,從縱向描寫北固山奇險變幻、充滿生機的景象。這兩句寫近景,對仗工穩,用筆細膩,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寫遠景。詩人來到甘露寺原是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萬壑的松濤聲和不盡江流的喧嘩聲,攪擾著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眠。詩人情緒激動了,索性披衣起床,打開窗戶,迎風佇立,憑欄遠眺。天空沒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萬家燈火。周圍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見山,看不見樹,也看不見遠處的城廓。只有橫躺在北固山下的長江,這條水的巨龍,力的怪神,在沒日沒夜、無休無止地掀起驚天的狂瀾,發出動地的長吟,不甘沉默,永無睡意。詩人雖然看不清,但能想像出它那洶涌澎湃的壯闊氣象。於是掉轉詩筆,將描寫對象由千峰、萬壑轉向長江、巨浪,開拓出一個奇麗廣闊的新境界。「銀山拍天浪」是寫得很精彩的景語,氣勢警拔,形象生動,層層修飾,詞約義豐。「銀山」從色、形、質等多方面地細致入微地刻畫波濤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則狀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驚心動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寫「銀山」,用詞是雕琢的。銀是僅次於金的貴重金屬,色白而燦爛。用鮮亮的詞把平凡的波濤寫得十分美好,格外顯豁,寄寓著詩人高潔的情懷。「開窗放入大江來」,從橫向展現了長江挾風劫雷奔騰而來的雄姿壯采。「放入」可說是再平常不過的詞了,「開窗」不是看到大江,而是「放入大江」,當詩人把它置於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時,就產生了不平常的效應,化死景為活景,變平淡為神奇。使人眼界一新。同時又塑造了一個氣魄非凡、偉力無窮的「開閘引流」的巨人形象。最後一句振起全詩,豪邁而奔放,是傳神之筆。把長江的洪波巨浪寫得如此壯美,如此撼人心魄,在古今詩詞中是並不多見的。比曾公亮稍後的大詞人蘇軾,在其名冠詞史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曾這樣出色地寫道:「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蔚藍的天空、碧綠的江岸、雪白的浪花、青褐色的亂石。作者健筆濃墨,生動地描繪了長江色彩斑斕的畫面,並把讀者「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一詩一詞,堪稱描繪江濤的雙璧,贊美長江的絕唱。
我們再看看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前兩句從所見之樓落筆,用「危」「高」「百尺」「摘星辰」等誇張性的詞語,狀寫山寺的高峻和險要。後兩句以常人不可能有的奇特想像,帶出一個神話的世界,烘託了山寺夜色的寂靜與神秘,具有強列的浪漫主義色彩。
或許大家都知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個故事吧。它說的是,即使是李白這樣才華橫溢的偉大詩人,在選擇創作題材時也是很謹慎的,別人寫過的題材,他一般都不輕易再用。《夜宿山寺》是李白寫山寺夜景的傑作。曾公亮敢冒文學創作之大不韙,去寫大師寫過的題材,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膽識啊!他求變出新,寫出了自己的獨具特色的詩作。他和李白的不同之處在於:李白用五言;他用七言;李白寫視覺,他寫感受與聽覺;李白著重寫樓,他側重寫江;李白是浪漫主義的,他是現實主義的。雖然曾公亮的詩名遠不及李白,但他這首詩風韻特高,不減唐人,同李白的《夜宿山寺》競妍媲美,各領風騷。

《夜宿甘露寺僧舍》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內容豐厚,境界闊大。僅28個字的絕句,就寫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銀、雲氣、松聲等許多事物,從而擴大了詩歌的表現力。詩人身處斗室之中,想像飛越千里之外,從上到下,由近及遠,描寫夜幕下的群山萬壑、千里大江,展現了遼闊渺遠,壯麗迷人的江南夜色,筆法空靈,詞意蘊藉。
二、以動寫靜,景中寓情。詩人創造了一種靜謐的意境,卻是用動的描寫來取得這種效果的。流盪的「雲氣」,哀嗚的「松聲」,奔涌的大江,喧囂的濤音,這些動的景物,給小詩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大自然的寧靜。詩中似無直接的抒情,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贊頌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卻從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景物描寫中顯現出來。曾公亮所處的北宋時代,黨爭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在承平盛世的氣象下,醞釀著深刻的社會危機。詩人對此不無隱憂。「萬壑哀」「拍天浪」,正是一個清醒的政治家對時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語言質朴、平中見奇。詩人很注重選詞煉語,用了許多樸素無華的詞語,如「千」「萬」「大」「哀」「放入」等等,重筆虛寫浩茫夜色中的壯偉奇觀:氣勢磅礴的大江,「銀山拍天」的浪濤。造境,於宏闊中出雄奇;抒情,在平淡中見深沉;具有強烈的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本詩一句一景,景中寓情,從小處著筆寫出了長江的宏偉氣勢。

Ⅲ 山寺夜起這首詩是什麼類型的

《山寺夜起》這是一首描寫羈旅行愁的詩作。當時作者遭遇離亂,漂泊他鄉,心情孤獨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獨一人,對月思鄉,感慨身世浮沉。
《山寺夜起》
宋 江湜
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Ⅳ (2013·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山寺夜起江 湜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煙色如雲白,流


小題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動態。詩人在第三句用比回喻的答修辭手法,形容山嵐在月光下呈現出如雲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山嵐之動態,形象生動。
小題2:詩人不眠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後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Ⅳ 描寫夜景江景的詩句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盪,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作者介紹: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但有些典籍推算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漢族,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型大小均不詳。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Ⅵ 山寺夜起(5分)(清)江湜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小題1:(2分)潔白、輕盈、飄渺、流動。(寫出兩個詞語即可內得2分。)
小題2:(3分)霜容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煙裊裊如雲般潔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詩人被這月夜景色打動,勾起無邊的思鄉之愁,於是起身寺外,舉頭望天,心中泛濫起自己背井離鄉、羈旅漂泊的遭遇,思鄉懷親之愁不免更加深摯,所以「不眠」。(學生如答出因思鄉而不眠即可得2分,如只寫被美景打動只能得1分。)

Ⅶ 描寫城市江邊夜景的一首詩。 誰有哦

江上對月(宋·許琮)
今夜江邊月,光輝分外明。
一輪懸碧漢,百里見山城。
岸岸花添白,層層浪轉青。
遙憐閨閣里,相對重離情。

Ⅷ 當李白留宿山中寺廟,看到美妙的夜景,卻不敢高聲吟詩,是因為什麼

這是因為住宿的樓太高了,恐怕已經和天接在一起了,擔心自己高聲說話會打擾天上的人,這從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可知。

與山寺夜景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
© Arrange www.sdmzl.com 2014-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