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野炊露營必備哪些物品
野炊露營,必備的物品有以下這些
有效的身份證件、必需的電話號碼本、旅遊地圖、指南針、輕便望遠鏡、輕便雨衣、多用途小刀、紙巾、塑料袋、包括別針在內的針線包、膠帶、一根雙股塑料繩。個人裝備:防水電筒、旅行帽、棉紗或皮手套、塑料薄膜袋、塑料涼鞋(涉水時替換用)、防潮墊、睡袋、備用電池4個、防水運動表、指南針、沖氣睡枕、保溫鋁膜、登山杖、綁腿、防蟲頭罩、螢光棒等。
如果自己做飯,那麼以下這些則是必帶的:
炊具,調料。
糧食,礦泉水,蔬菜和肉類可個根據去的目的地是否有賣的和自己是否方便來選擇。
最常用小道具是多用途刀,有刀子可以切割捆綁的物品,削點水果招待自己,小剪刀可以代替指甲刀,也可修剪多餘的毛發或剪下報刊上的文章,開罐器可開罐頭吃,螺旋式起子可以開瓶酒讓大夥開杯共飲,小鑷子可以拔刺,另外帶一卷膠布和塑料袋,方便臨時捆綁包紮容易散落的小東西或是當成粘貼記號等,棉繩也可以捆大行李,可當個臨時的曬衣架,小手電筒可以在突然漆黑的房間內或山洞內不至於手忙腳亂,或是在幽暗的馬路上協助認路。
以下物品時情況,能多帶就多帶點吧
個人葯品:感冒葯、藿香正氣丸或黃連素、跌打葯、止血貼、維生素B和C、綁帶、驅蚊油等(部分葯品可作為集體葯品)等。
個人食品:少量巧克力、餅干、火腿腸、壓縮餅干、少量鹽、牛肉乾、棉花糖或水果糖等。
個人用品:牙刷/牙膏、快乾毛巾、衛生紙/紙巾、打火機、沐浴露、驅蚊水(夏天適用)等。
集體裝備:雙層帳篷、爐具、炊具、軍用鏟、25米安全繩、蛇葯、硫磺粉等。
集體食品:米、蠟腸、麥片、速食玉米粥、鯽魚罐頭和午餐肉罐頭、梅菜扣肉罐頭、干蘑菇等。
『貳』 野外露營怎樣防蟲
在野外、叢林中露宿,要清除營地四周雜草,周圍挖一道排水溝,並且撒一層草木灰,以防蛇蟲爬入。床鋪應離開地面30-50厘米,若打地鋪,可用樹枝、樹葉或細竹墊鋪,盡量不要用雜草。臨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蟲。醒來時,應首先仔細地察看身體周圍,附近是否有蛇或昆蟲被突然的活動驚動。還要注意保持營地的清潔,所有垃圾必須及時掩埋。因為只要有星點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螞蟻引來,螞蟻又會將蜥蜴引來,而蜥蜴又會把蛇引來。注意不要用火燒魚骨頭,這種氣味也會把蛇引來。在有蛇出沒的地區活動時,應隨時注意,以減少被蛇咬的可能。一般被蛇咬的部位有70%是在足部,若穿長褲、叢林靴、陸戰靴,即使被咬也不會傷及肉體而中毒。在多蛇的叢林中活動,還要警惕樹上有無毒蛇。野外宿營時,在住地周圍適當撒一些石灰粉,以防毒蛇侵入。睡前檢查床鋪,壓好帳篷,早晨起來檢查鞋子。做到這些,一般可保無慮。萬一發現蛇,可迅速退後,保持一定距離,然後找一大塊粘泥,用力向蛇摔去,把蛇粘壓在地上或石上,使蛇一時不能動彈,即可脫險。在這里還有幾條防蟲小常識:松香研成沫後撒在帳篷周圍;撒柴草燃燒後的灰;撒石灰;撒一圈煤油;也可撒一圈雄黃在帳篷周圍,都可以防蛇或爬行昆蟲。
『叄』 露營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啊
帳篷露營是野外旅行、登山探險等各種戶外活動的主要宿營方式,也是值得積極提倡的宿營方式。
它的特點:
首先是最貼近自然,沒有什麼方式比睡帳篷更加貼近大自然了,想想你身下就是大地而不是什麼席夢思、鋼絲床及水泥地,打開帳門就是自然界的一切,沒有任何混凝土建築遮擋你的視線,這才是真正的回歸自然;
其二、它是隨遇而安的家,只要腳下有三平方米的平地,就可以紮下一頂足夠二人而居的「家」, 而一頂最輕的帳篷僅1公斤左右,只要有它在身旁,就有了遮陽、避風避雨的屋了,還可以幫躲避風雪、寒流等,它是我們野外旅行的親密伴侶,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安心的旅行;
其三是經濟的宿營方式,在外旅行,最節省住宿費用的就是住宿帳篷,可以算一下:一頂好的帳篷應當在450元左右一頂(可住3人),愛惜的使用至少可用50次(晚)以上,那麼一次的人均成本僅為3元左右,3元一晚的房費了不是很便宜嗎,因而住宿帳篷既劃算又衛生。
當然,這些好處的代價就是要預先投資和花力氣背帶。
露營營地的選擇
宿營營地的選擇及其建設是關繫到全部人員休息的大問題,在營地的選擇很講究,以下是注意事項:
近水: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
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靠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以便取水。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游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時將漲滿河灘,包括一些溪流,平時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發大水或山洪暴發,一定要注意防範這種問題,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區。
背風:在野外扎營,不能不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扎營。還有注意帳篷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背風同時也是考慮用火安全與方便。
遠崖:扎營時不能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近村:營地靠近村莊有什麼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沒有柴禾、蔬菜、糧食等情況時就更為重要。近村的同時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的行動和轉移。
背陰: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扎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至雷擊。
建設營地
營地選擇好後即要建設營地。尤其是有一定規模的野外露營地,整個營地的建設就尤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驟:
平整場地:將已經選擇好的帳篷區打掃干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如果是一塊坡地,只有坡度不要大於10度一般都是可以作為露營地。
場地分區:一個齊備的營地應分帳篷宿營區,用火區,就餐區,娛樂區,用水區(盥洗),衛生區等區域。第一個先落實宿營地。用火區應諳路緔Γ?嗬胝逝袂?υ?0~15米以上,以防火星燒破帳篷。就餐區應就近用火區,以便燒飯做菜及就餐。活動及娛樂區應就餐區的下風處,以防活動的灰塵污染餐具等物,並距離帳篷區應在15~20米,以減少對早睡同伴的影響。衛生區應在宿營區的下風處,與就餐區、活動區保持一定的距離。用水區應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別上下兩段,上段為食用飲水區,下段為生活用水區。
建設帳篷露營區:如有數頂帳篷組成的帳篷營地區,在布置帳篷時,應注意:第一,所有帳篷應是一個朝向,即帳篷門都向一個方向開、並排布置。二,帳篷之間應保持不少於1米的間距,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絆倒人。三,必要時應設警戒線(溝),在山野露宿有可能會遇到威脅性的動物或者壞人的攻擊,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區畫一道圈,這樣可以防蛇等爬行動物的侵入。或者用電子報警系統等辦法。
建設用火就餐區: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塊兒或是相近的地方,這個區域要與帳篷區有一定的距離,以防火星燒著帳篷。燒飯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來的柴禾應當堆放在區外或上風處。就餐區最好有一塊大家圍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塊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餐椅」同樣用石塊最好,或者席地而坐,由於地氣對人體有害,故可以用各自的睡墊或氣枕頭代用一下,不要怕麻煩,至少要用雨衣或塑料布。多數就餐時間已經是天黑的時候了,應當考慮照明的位置,不論是用汽燈還是其他方式照明,燈具應當放在可以照射較大范圍的位置,如將燈具吊在樹上、放在石台上或者做一個燈架將其吊起來。
建設取水用水區: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處,盥洗用水與食用水應分開,如是流水,食用水應在上游處,盥洗生活用水在下游處。如是湖水即同樣要分開地方,兩種用水處應當距離10米以上。這種劃分是出於衛生的需要。另外,取水要經過的河灘地帶亂石灌木等物較多,沒有小路可尋,故應當在白天的時候注意清理一下,不然晚上取水時就不方便了。
建設衛生區:衛生區即是隊員們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專門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處即可。如果隊員人數多或者住宿天數在兩天以上,即應當挖建茅坑,臨時廁所應建在樹木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圍簾了。更要注意不能建在行人常經過的地方。如果附近的溪流多,可以將廁所建在溪流上,在小溪上塔兩根大木頭,要建平穩並有安全感,大家即可在上面大小便,並將大小便直接排入溪流中,不用耽心會污染河流,小量的糞便會被河流中的生物分解或被自然凈化。如果已建了衛生區,大家的大小便就應該在修建的衛生區里進行,而不應滿山排泄,而大煞風景。
建設娛樂區:娛樂區可以在就餐區,待就餐以後打掃出來即可,如果場地大,也可以單獨劃出一塊地,只要場地平整即可,同時場地里絆腳、碰頭(矮樹)的東西要少,因而要進行一般性的清理,在玩一些游戲時應在一個劃定的圈子裡拉上保護繩,以免不注意發生意外事故。
野外氣象小知識:
在戶外旅行應當知道些氣象的基本知識,本書在第七章中有些介紹,這里是針對野外露營進行介紹。一旦到了戶外,就只有聽天由命,我們只能認識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旅行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風雪等情況應當停止、休息外,其他情況均可以繼續行動。而在野外露營就需用多考慮一些氣象問題:
防雨:
防雨是露營氣象考慮的重要問題,如果判斷當晚有可能下雨,應當對營地及帳篷進行必要的防雨處理,除選擇好營地外,需要挖泄洪溝,加固帳篷並增強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帳篷外加蓋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將各種旅行用品放置在帳篷中等。防雨應在扎營前觀察天氣變化情況,經常外出旅行多觀察多積累經驗就會掌握是個大慨。
防風:
風向對應扎營比較重要,關繫到帳篷門、爐灶口開向及營地各區域的整體布置問題。這須要了解一些地形氣候知識,在大湖泊邊扎營,其風向是早晚相反變化,白天,地面溫度上升快,風向是向陸地刮;夜晚,地面溫度下降快,風向向湖區刮。故應當將帳篷門背風開,而爐灶口應向風開。在炎熱乾燥的山區同樣有相似的情況,白天,由於山谷(谷地)氣溫上升慢於山坡(山頂),呈上升氣流,即谷地向上刮風,而夜晚則呈下降氣流,風向谷地刮。故在山谷中扎營時應當事前考慮這種情況。研究風向及風力,對應戶外運動比較重要,有條件的可以帶上一個風向風力表,或根據下表查知風力,在記日記時不妨記錄一天最大的風速。
附表(6-1) 風力等級簡表 風速單位:米/秒
風力等級 風速 外 界 表 象
0級靜風 0.0-0.2 煙柱直上,水面無波,樹葉不動。
1級軟風 0.3-1.5 弱而無力,煙隨風去,樹葉微動。
2級輕風 1.6-3.3 人有感覺,樹有微響,旌旗始動。
3級微風 3.4-5.4 細枝搖動,旌旗風展,稻穀搖動。
4級和風 5.5-7.9 樹枝彎動,灰塵四起,紙飄空中。
5級勁風 8.0-10.7 小樹搖動,湖塘起波,莊稼起伏。
6級強風 10.8-13.8 電線有聲,撐傘難行,大樹搖動。
7級疾風 13.9-17.1 迎風難行,全樹搖動,大樹彎枝。
8級大風 17.2-20.7 阻力甚大,小枝折斷,江河浪猛。
9級烈風 20.8-24.4 吹壞煙囪,小屋受損,瓦片移動。
10級狂風 24.5-28.4 行人吹跑,逆風難行,樹木颳倒。
11級暴風 28.5-32.6 破壞嚴重
12級颶風 32.7以上 摧毀極大
氣溫:
氣溫對應戶外旅行同樣重要,我們應當學會氣溫管理,即掌握在什麼季節、什麼地區的氣溫變化及規律,並在此基礎上的裝備、服裝配置。學會對氣溫及變化有一個較為准確的直覺判斷,這就要經常攜帶一個氣溫表,經常性的對照觀察、體驗。一日之中,一般在下午2點為當日最高氣溫,為其峰值;而夜裡2點~3點是最低點。這一日之間的溫差叫日較差,日較差的大小與地理緯度、地形、季節、天氣狀況等因素相關,一般說來,低緯度比高緯度地區、內陸比沿海地區、晴天比陰天、盆地比平原、荒漠比林地的日較差大。在森林中,由於森林的儲存功能,日較差小,林中要比無林地氣溫低0.7~2.3℃,夏季低8~10℃,冬季低4~5℃,同時森林中的濕度也較大,故在森林中露營應當注意這一問題。
住宿溶洞
在南方大部分地區的野外,常可見到各種形式的山洞,旱洞、水洞、穿山洞、復合洞等,住宿溶洞是野外旅行最為常見的方式之一。我們的祖先就是從住宿溶洞開始了新的地面生活。可見住宿溶洞是安全、方便、溫暖、避風避雨的好地方。住宿溶洞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通風:首先要察明該洞是否是通風的溶洞,而不是一個死洞。保持空氣的流通很重要的,可以點一支香煙察該洞是否通風,只要煙向洞中或洞外單向的飄動即說明此洞是通風的。
淺住:洞多是比較深的,從安全的角度出發最好將營地安排在距離洞口較近的地方,以方便撤營及轉移。
水情:在確定一個溶洞可否住宿時,應先弄清此洞的水情,多數的溶洞都有流動的地下水在活動,有個別的地下水水情復雜,尤其在雨季就更應當注意,選擇的住宿地應當乾燥,上無滴水。
其他在溶洞住宿應當注意:不少的溶洞多有蝙蝠、燕子等動物棲息,因而入洞住宿最好少驚動它們,或者換一個洞。如果對洞穴探險沒有經驗應當在洞中少活動,單人活動應當禁止;在洞中住宿可以不用支搭帳篷,只需鋪上各種睡具即可,如果有蚊蟲可以燒煙驅趕。
露天宿營:
露宿是對我們野外生活的一種鍛煉和考驗,同時也是一種難得地生活體驗。在沒有雨水、大風、風雪及霜的天氣,完全可以試試在露天下露宿的方式,不用支搭帳篷等任何遮擋物。露宿可以選擇一塊大樹下,鋪上塑料布、防潮墊,再放上睡袋,睡袋上可以再罩上一塊塑料布,或者在睡具的上方簡單的掛一張防雨布,露宿主要的問題就是防露水及蚊蟲的侵襲,可以在睡袋的頭套處罩一層紗網,以防蚊蟲,或連夜的燒煙火,燃煙可以防止霜降,減少露水,在一些農村可以看到農民這樣做為減少霜降。當然,雨季、冬天就不要露宿。另外,注意不要在水邊、草木密集的地方露宿,那些地方蚊蟲多,也不安全,同時,在露天露宿一般氣溫比帳篷里低5度左右,故要多加衣物,以防著涼。
另一種露宿的方式就是用吊床,吊床的優點是不會被地上的動物襲擾(如蛇等爬行動物),並在一些潮濕的地帶很適合,用吊床要在睡袋下墊防潮墊,並在吊床上方掛一張防雨布。有一種吊床式帳篷即有防雨蓬,同時還有防蚊蟲的紗帳,很適合叢林宿營。
雪屋:
在大雪紛飛的雪天,如果雪地的雪比較厚實,就可以用雪做一個簡單的雪屋,這在東北地區的農村,獵人們就熟悉這種辦法。建蓋雪屋必須要有比較壓實的雪,再用鐵鏟等物切割建蓋,由於篇幅所限,本書不過多的研究特殊條件下的露營方法。
野外作息:
合理的戶外作息安排是保障身體良好狀態的重要途徑,常常會由於激動、興奮等原因,大家在篝火旁一聊就沒完,或者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從而影響正常的休息。這要特別注意,因為大家活動了一天,身心都比較疲勞。這時隊長應當規定統一的作息時間,如不超過夜間12點休息,早上不超過7~8點起床,尤其要強調要統一,不能因個別人而影響整體。
『肆』 怎樣露營
露營的裝備
帳篷:選擇結構穩定、重量輕、抗風、防雨性能較強的雙層帳篷為佳 睡袋:羽絨或鵝絨睡袋輕便,保暖效果好,但前提是必須保持乾燥,環境條件比較潮濕時,人造真空綿睡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露營
背包:背包構架應符合自己的身體結構,並有舒適的背負系統(如肩帶、腰帶、背板) 生火用具:打火機、火柴、蠟燭、放大鏡。其中蠟燭既可用作光源,又是極好的助燃劑 照明用具:營燈(分電營燈和氣營燈兩種)、頭燈、手電筒 野炊用具:水壺、多功能野炊鍋、鋒利的多功能折刀(Leatherman、瑞士軍刀)、餐具 專用工具:指南針、地圖、繩索、折疊鍬、針線、魚鉤魚線、砍刀、照相機 水和食品:熱量大的肉類、糖類、脂類、鹽 救生箱:解毒劑、消粉、感冒葯、腹瀉葯、雲南白葯、鎮痛葯、紗布、膠帶、綳帶。
地點的選擇
使用帳篷時要選擇適當的營地。一般的注意事項是: 不要在距山體過近的地方露營,防止雨天落石、洪水 不要距河邊過近,以免漲潮沖了帳篷。 雨天不要在大樹下扎營,防止遭雷擊。 扎營前要先將地面的碎石及尖利的荊棘清理干凈,以免刺破帳篷或睡得不舒適。 不要在斜坡上扎營,帳篷門要面向背風的一面。
在哪兒扎帳篷?
「露營營地的選擇最為關鍵,這是確保宿營安全的根本。」河南戶外救援隊隊長歲月無聲與資深驢友春夏、紫月認為,選擇露營營地時,一定要注意挑選近水近村、背風背陰、遠離山崖、防雷防雨的地方。 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水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靠近溪流、湖潭的地方,以方便取水。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游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或者下暴雨,都有可能發生漫灘,一定要注意防範。 選擇近村是在萬一出現緊急情況時可以向村民求救。另外,近村其實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隨時轉移出山。 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扎營時,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尤其重要。背風時用火更方便,也更安全。如果需要居住兩天以上時,最好選擇背陰處扎營,比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扎營時不能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致雷擊。 如果天氣預報露營當晚有可能下雨,就應當對營地及帳篷進行必要的防雨處理,除選擇好營地外,需要挖泄洪溝,加固帳篷並增強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帳篷外加蓋防雨塑料布、雨衣,將各種旅行用品放置在帳篷中等。
如何扎帳篷?
營地選擇好後就要建設營地,老驢們建議注意以下這些事項: 平整地面。扎帳篷前,應該先將選好的營地打掃干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為了方便住宿、就餐、娛樂,還應該將營地分區,如帳篷宿營區、用火區、取水區、就餐區、娛樂區、衛生區等。 布置帳篷露營區時,應該注意:所有帳篷應是一個朝向,即帳篷門都向一個方向開、並排布置;帳篷之間應保持不少於1米的間距,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絆倒人;必要時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畫一道圈,設置警戒線,避免蟲蛇等爬行動物的侵入。 而在布置其他幾個分區時,應該注意,用水區應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上下兩段,上段為食用飲水區,下段為生活用水區。 就餐區應緊挨用火區,以便燒飯做菜及就餐,這個區域要與帳篷區有一定的距離,以防火星被風吹起而燒著帳篷。燒飯的地方最好選擇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來的柴火應當堆放在活動區外或上風口處。 活動及娛樂區應在就餐區的下風口處,以防活動的灰塵污染餐具等物,並距離帳篷區應在15~20米,以減少對早睡同伴的影響,同時注意清理場地里絆腳、碰頭的東西,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伍』 野外露營燃氣灶怎麼打火
熟練的安裝好氣瓶和爐頭後直接打開點。不熟悉的可以先點紙條或幼小的樹枝後,再開爐把火源靠近爐頭。
點火前記得清理附近雜物。以免不小心引燃。愛護大自然,人人有責。
『陸』 露營需要的東西有哪些
頭燈、蓄電池燈、帳篷、防潮墊、睡袋、隨身葯品、火柴和打火機、充足的食品、保暖用的衣物、刀等。
『柒』 第一次露營要准備哪些東西
野外旅行基本裝備一覽表
個人穿著用品:
一、 服裝篇
1、 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 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 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 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 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 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 鞋襪篇
1、 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 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 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 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 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 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 背包篇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 野營篇
1、 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臟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三、 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 手電筒(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靠的)
3、 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 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 炊具篇
1、 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 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 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靠他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 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 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 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 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 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 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 凈水葯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 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范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系方法之一)
七、 其他篇
1、 登山帳(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做為獨腳架)
2、 洗漱包(用處不說了,井井有條而已)
3、 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凈水器葯品,個人葯品,)
4、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 背包捆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 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 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 軍刀(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數,都可以用)
10、 戶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鍾等功能)
11、 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 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 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 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范圍)
15、 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 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 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 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 葯品(感冒葯、消炎葯、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綳帶、創可貼、維生素葯片、眼葯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0、 備用食品(壓縮餅干、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
『捌』 露營需要准備什麼吃的
食物:盡可能簡單多樣。為了避免加熱的繁瑣,宜以冷餐為主。例如三明治、壽司、沙拉、火腿、薰魚、鹹水鴨、茶葉蛋、鹵汁豆腐乾,自製泡菜等,都是既便於攜帶又美味的野餐食品。當然,如果主題是燒烤,則以肉、魚類為主。飲品:罐裝飲料最方便,不過,要是將檸檬汁冰鎮好放在保溫瓶內,讓朋友們喝上一杯,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容器:最好帶上有蓋的塑料筐或藤編竹編筐作為食物籃;如果是沙灘野餐則一定要用保鮮紙包好放進密封良好的容器里,以防沙粒入侵。飲料杯應用一次性的紙杯或透明塑料杯。色彩鮮艷又不易碎的塑料製品,是野餐的首選容器。
注意事項:野外用火要注意安全,餐畢應將垃圾收拾好帶回處理。有些地區嚴禁野外用火,去之前應當打聽好。
四大主題野餐
三明治加壽司
最簡單最輕便的無火野餐方式,只要帶上桌布就行。TIPS:三明治可按照自己喜好的口味來做,壽司在超市購買即可。要吃得健康,應多帶點兒水果蔬菜沙拉。一瓶果醬或沙拉醬,都是很好的調味品。
野外燒烤
最熱鬧的休閑形式,無論東西方都極受青睞,是時下流行的帶有居家氛圍的野外休閑方式。尤其是在空氣清新的鄉野山區,聞著烤肉的香氣,真是格外讓人心動。
TIPS:燒烤一般以烤肉為主,如果再帶上雞鴨魚等,就更有情趣了。
這里介紹最常用的烤雞方式:先將雞毛、內臟、雞頭去掉,再將蔥、姜、蒜、大料等佐料填入雞膛,將開膛的雞膛兩端留洞縫上,取兩根長木棍(大約2米長)從膛內插入,一根自上膛留洞處伸出,另一根自雞脖處伸出,此時雞已固定在兩根木棍之上,可隨意翻動。在火堆兩側搭制木架兩個,相距不應超過2米,將串有生雞的木棍架於其上,利用高竄的火苗先行燒烤,不時將雞移出火堆淋上醬油和料酒,在火上烤制時還應多翻動,以免烤焦,一隻雞大概烤一個小時即飄香四溢。
野菜宴
最新鮮的野餐方式,更適合春季。
TIPS:
●挖野菜可以不用工具,也可以帶上小鏟。
●如果單吃野菜,口味未免單調,所以,採下來的野菜最好和其他的東西搭配起來吃。野菜多有澀味,一般可以用鹽或醋去除澀味。
●如果你不能確認是哪種野菜時,千萬不要採食。
一鍋涮
一鍋煮上很多東西,其實是一種既簡單又復雜的工作,簡單是因為煮的時候不需要特別的技巧,也不像燒烤那樣煙霧繚繞;說它復雜,是因為這不像在家,只要一開,火就來了,需要做的准備工作是很多的。
TIPS:
●野外搭灶的方法:最簡單的爐灶,是用三點支撐鍋子。但是這種方法調節火的強弱時很不方便,建造爐灶要考慮到這點。
●烹飪不可缺少水,最好臨時廚房靠近水源。但不要將烹飪後的廢水倒入河中。應倒入土中,水經過土中沙石過濾變清,再流入河中,才不會污染水質。距火爐中心1.5公尺周圍內,不要放置易燃物,尤其在乾燥的天氣,火花分散,易造成災害。
●起火:剛開始並不能很順利燃燒,可先用干樹枝放在底部,點燃後,再添細樹枝,火勢漸旺,才添較大的樹枝。如果燃燒材料不易得,可將報紙做成紙球,也是很好的燃料。
『玖』 野外露營應如何選擇露營地
帳篷露營是野外旅行、登山探險等各種戶外活動的主要宿營方式,也是值得積極提倡的宿營方式。它的特點:首先是最貼近自然,沒有什麼方 式比睡帳篷更加貼近大自然了,想想你身下就是大地而不是什麼席夢思、鋼絲床及水泥地,打開帳門就是自然界的一切,沒有任何混凝土建築 遮擋你的視線,這才是真正的回歸自然;其二、它是隨遇而安的家,只要腳下有三平方米的平地,就可以紮下一頂足夠二人而居的「家」, 而一頂最輕的帳篷僅1公斤左右,只要有它在身旁,就有了遮陽、避風避雨的屋了,還可以幫躲避風雪、寒流等,它是我們野外旅行的親密伴侶,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安心的旅行;其三是經濟的宿營方式,450元左右一頂(可住3人),愛惜的使用至少可用50次(晚)以上,那麼一次的人均成本僅為3元左右,3元一晚的房費了不是很便宜嗎,因而住宿帳篷既劃算又衛生。當然,這些好處的代價就是要預先投資和花力氣背帶。 露營營地的選擇 宿營營地的選擇及其建設是關繫到全部人員休息的大問題,在營地的選擇很講究,以下是注意事項: 近水: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以便取水。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游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時將漲滿河灘,包括一些溪流,平時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發大水或山洪暴發,一定要注意防範這種問題,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區。 背風:在野外扎營,不能不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扎營。還有注意帳篷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背風同時也是考慮用火安全與方便。 遠崖:扎營時不能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近村:營地*近村莊有什麼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沒有柴禾、蔬菜、糧食等情況時就更為重要。近村的同時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的行動和轉移。 背陰: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扎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至雷擊。 建設營地 營地選擇好後即要建設營地。尤其是有一定規模的野外露營地,整個營地的建設就尤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驟: 平整場地:將已經選擇好的帳篷區打掃干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如果是一塊坡地,只有坡度不要大於10度一般都是可以作為露營地。 場地分區:一個齊備的營地應分帳篷宿營區,用火區,就餐區,娛樂區,用水區(盥洗),衛生區等區域。第一個先落實宿營地。用火區應在下風處,距離帳篷區應在10~15米以上,以防火星燒破帳篷。就餐區應就近用火區,以便燒飯做菜及就餐。活動及娛樂區應就餐區的下風處,以防活動的灰塵污染餐具等物,並距離帳篷區應在15~20米,以減少對早睡同伴的影響。衛生區應在宿營區的下風處,與就餐區、活動區保持一定的距離。用水區應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別上下兩段,上段為食用飲水區,下段為生活用水區。 建設帳篷露營區:如有數頂帳篷組成的帳篷營地區,在布置帳篷時,應注意:第一,所有帳篷應是一個朝向,即帳篷門都向一個方向開、並排布置。二,帳篷之間應保持不少於1米的間距,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絆倒人。三,必要時應設警戒線(溝),在山野露宿有可能會遇到威脅性的動物或者壞人的攻擊,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區畫一道圈,這樣可以防蛇等爬行動物的侵入。或者用電子報警系統等辦法。 建設用火就餐區: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塊兒或是相近的地方,這個區域要與帳篷區有一定的距離,以防火星燒著帳篷。燒飯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來的柴禾應當堆放在區外或上風處。就餐區最好有一塊大家圍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塊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餐椅」同樣用石塊最好,或者席地而坐,由於地氣對人體有害,故可以用各自的睡墊或氣枕頭代用一下,不要怕麻煩,至少要用雨衣或塑料布。多數就餐時間已經是天黑的時候了,應當考慮照明的位置,不論是用汽燈還是其他方式照明,燈具應當放在可以照射較大范圍的位置,如將燈具吊在樹上、放在石台上或者做一個燈架將其吊起來。 建設取水用水區: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處,盥洗用水與食用水應分開,如是流水,食用水應在上游處,盥洗生活用水在下游處。如是湖水即同樣要分開地方,兩種用水處應當距離10米以上。這種劃分是出於衛生的需要。另外,取水要經過的河灘地帶亂石灌木等物較多,沒有小路可尋,故應當在白天的時候注意清理一下,不然晚上取水時就不方便了。 建設衛生區:衛生區即是隊員們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專門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處即可。如果隊員人數多或者住宿天數在兩天以上,即應當挖建茅坑,臨時廁所應建在樹木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圍簾了。更要注意不能建在行人常經過的地方。如果附近的溪流多,可以將廁所建在溪流上,在小溪上塔兩根大木頭,要建平穩並有安全感,大家即可在上面大小便,並將大小便直接排入溪流中,不用耽心會污染河流,小量的糞便會被河流中的生物分解或被自然凈化。如果已建了衛生區,大家的大小便就應該在修建的衛生區里進行,而不應滿山排泄,而大煞風景。 建設娛樂區:娛樂區可以在就餐區,待就餐以後打掃出來即可,如果場地大,也可以單獨劃出一塊地,只要場地平整即可,同時場地里絆腳、碰頭(矮樹)的東西要少,因而要進行一般性的清理,在玩一些游戲時應在一個劃定的圈子裡拉上保護繩,以免不注意發生意外事故。 野外氣象小知識:在戶外旅行應當知道些氣象的基本知識,本書在第七章中有些介紹,這里是針對野外露營進行介紹。一旦到了戶外,就只有聽天由命,我們只能認識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旅行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風雪等情況應當停止、休息外,其他情況均可以繼續行動。而在野外露營就需用多考慮一些氣象問題: 防雨:防雨是露營氣象考慮的重要問題,如果判斷當晚有可能下雨,應當對營地及帳篷進行必要的防雨處理,除選擇好營地外,需要挖泄洪溝,加固帳篷並增強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帳篷外加蓋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將各種旅行用品放置在帳篷中等。防雨應在扎營前觀察天氣變化情況,經常外出旅行多觀察多積累經驗就會掌握是個大慨。 防風:風向對應扎營比較重要,關繫到帳篷門、爐灶口開向及營地各區域的整體布置問題。這須要了解一些地形氣候知識,在大湖泊邊扎營,其風向是早晚相反變化,白天,地面溫度上升快,風向是向陸地刮;夜晚,地面溫度下降快,風向向湖區刮。故應當將帳篷門背風開,而爐灶口應向風開。在炎熱乾燥的山區同樣有相似的情況,白天,由於山谷(谷地)氣溫上升慢於山坡(山頂),呈上升氣流,即谷地向上刮風,而夜晚則呈下降氣流,風向谷地刮。故在山谷中扎營時應當事前考慮這種情況。研究風向及風力,對應戶外運動比較重要,有條件的可以帶上一個風向風力表,或根據下表查知風力,在記日記時不妨記錄一天最大的風速。 附表(6-1) 風力等級簡表 風速單位:米/秒 風力等級 風速 外界表象 0級靜風 0.0-0.2 煙柱直上,水面無波,樹葉不動。 1級軟風 0.3-1.5 弱而無力,煙隨風去,樹葉微動。 2級輕風 1.6-3.3 人有感覺,樹有微響,旌旗始動。 3級微風 3.4-5.4 細枝搖動,旌旗風展,稻穀搖動。 4級和風 5.5-7.9 樹枝彎動,灰塵四起,紙飄空中。 5級勁風 8.0-10.7 小樹搖動,湖塘起波,莊稼起伏。 6級強風 10.8-13.8 電線有聲,撐傘難行,大樹搖動。 7級疾風 13.9-17.1 迎風難行,全樹搖動,大樹彎枝。 8級大風 17.2-20.7 阻力甚大,小枝折斷,江河浪猛。 9級烈風 20.8-24.4 吹壞煙囪,小屋受損,瓦片移動。 10級狂風 24.5-28.4 行人吹跑,逆風難行,樹木颳倒。 11級暴風 28.5-32.6 破壞嚴重 12級颶風 32.7以上 摧毀極大 3.氣溫:氣溫對應戶外旅行同樣重要,我們應當學會氣溫管理,即掌握在什麼季節、什麼地區的氣溫變化及規律,並在此基礎上的裝備、服裝配置。學會對氣溫及變化有一個較為准確的直覺判斷,這就要經常攜帶一個氣溫表,經常性的對照觀察、體驗。一日之中,一般在下午2點為當日最高氣溫,為其峰值;而夜裡2點~3點是最低點。這一日之間的溫差叫日較差,日較差的大小與地理緯度、地形、季節、天氣狀況等因素相關,一般說來,低緯度比高緯度地區、內陸比沿海地區、晴天比陰天、盆地比平原、荒漠比林地的日較差大。在森林中,由於森林的儲存功能,日較差小,林中要比無林地氣溫低0.7~2.3℃,夏季低8~10℃,冬季低4~5℃,同時森林中的濕度也較大,故在森林中露營應當注意這一問題。 住宿溶洞 在南方大部分地區的野外,常可見到各種形式的山洞,旱洞、水洞、穿山洞、復合洞等,住宿溶洞是野外旅行最為常見的方式之一。我們的祖先就是從住宿溶洞開始了新的地面生活。可見住宿溶洞是安全、方便、溫暖、避風避雨的好地方。住宿溶洞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通風:首先要察明該洞是否是通風的溶洞,而不是一個死洞。保持空氣的流通很重要的,可以點一支香煙察該洞是否通風,只要煙向洞中或洞外單向的飄動即說明此洞是通風的。 淺住:洞多是比較深的,從安全的角度出發最好將營地安排在距離洞口較近的地方,以方便撤營及轉移。 水情:在確定一個溶洞可否住宿時,應先弄清此洞的水情,多數的溶洞都有流動的地下水在活動,有個別的地下水水情復雜,尤其在雨季就更應當注意,選擇的住宿地應當乾燥,上無滴水。 其他在溶洞住宿應當注意:不少的溶洞多有蝙蝠、燕子等動物棲息,因而入洞住宿最好少驚動它們,或者換一個洞。如果對洞穴探險沒有經驗應當在洞中少活動,單人活動應當禁止;在洞中住宿可以不用支搭帳篷,只需鋪上各種睡具即可,如果有蚊蟲可以燒煙驅趕。 露天宿營:露宿是對我們野外生活的一種鍛煉和考驗,同時也是一種難得地生活體驗。在沒有雨水、大風、風雪及霜的天氣,完全可以試試在露天下露宿的方式,不用支搭帳篷等任何遮擋物。露宿可以選擇一塊大樹下,鋪上塑料布、防潮墊,再放上睡袋,睡袋上可以再罩上一塊塑料布,或者在睡具的上方簡單的掛一張防雨布,露宿主要的問題就是防露水及蚊蟲的侵襲,可以在睡袋的頭套處罩一層紗網,以防蚊蟲,或連夜的燒煙火,燃煙可以防止霜降,減少露水,在一些農村可以看到農民這樣做為減少霜降。當然,雨季、冬天就不要露宿。另外,注意不要在水邊、草木密集的地方露宿,那些地方蚊蟲多,也不安全,同時,在露天露宿一般氣溫比帳篷里低5度左右,故要多加衣物,以防著涼。 另一種露宿的方式就是用吊床,吊床的優點是不會被地上的動物襲擾(如蛇等爬行動物),並在一些潮濕的地帶很適合,用吊床要在睡袋下墊防潮墊,並在吊床上方掛一張防雨布。有一種吊床式帳篷即有防雨蓬,同時還有防蚊蟲的紗帳,很適合叢林宿營。 雪屋:在大雪紛飛的雪天,如果雪地的雪比較厚實,就可以用雪做一個簡單的雪屋,這在東北地區的農村,獵人們就熟悉這種辦法。建蓋雪屋必須要有比較壓實的雪,再用鐵鏟等物切割建蓋,由於篇幅所限,本書不過多的研究特殊條件下的露營方法。 野外作息:合理的戶外作息安排是保障身體良好狀態的重要途徑,常常會由於激動、興奮等原因,大家在篝火旁一聊就沒完,或者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從而影響正常的休息。這要特別注意,因為大家活動了一天,身心都比較疲勞。這時隊長應當規定統一的作息時間,如不超過夜間12點休息,早上不超過7~8點起床,尤其要強調要統一,不能因個別人而影響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