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衣大炮是什麼樣子的
2. 網紅洪大炮是什麼名字
洪大炮是從火山過來的主播,和抖音的主播交情不深,被潑了臟水,替他說話的人不多。更何況作為一匹戶外直播的黑馬,洪大炮熱度也是很高。
3. 紅衣大炮怎麼製作
挖個洞
埋點土
數個一二三四五
放上葯
裝上彈
打個鐵砂帶破壺
4. 紅一大炮的來歷
紅夷大炮是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也稱為紅衣大炮。紅夷者紅毛荷蘭也,因此大部分人認為紅夷大炮是從荷蘭進口的,其實當時明朝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訛為「紅衣」。具考證,當時明朝進口的紅夷大炮只有少量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後來因台灣問題與荷蘭人交惡,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明朝當時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還做中間商將英國的艦載加農炮賣給中國。
朝前期的自製大口徑火銃在原理上與這些紅夷大炮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裝滑膛火門點火式的,但是具體做出來就大有區別了。明朝前期火銃多以銅為原料,內膛呈喇叭型,炮管顯得單薄,以其口徑而言炮管顯得太短,其外型基本上與現存最早的元代「碗口銃」相同。這種火銃與紅夷大炮相比火葯填裝量少,火葯氣體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過熱,射速也慢,以銅為材質雖然不易炸膛,但是費用教高(銅是鑄造貨幣的金屬),而且銅太軟,每次射擊都會造成炮膛擴張,射擊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為武器而言壽命太短,唯一的優點是重量輕。在動輒重數千斤的紅夷大炮面前,明朝前期的火銃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其優點,它的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葯燃燒時膛壓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葯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紅夷大炮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對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環節,即使現今也不例外。明朝自製鐵火銃的最大射程不超過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險;而一般三千斤的紅夷大炮可以輕松打到七八里外,史籍記載最遠可達十里!十里相當於現代五公里多,相當遠了,曾經對這個數據產生過懷疑,但是西方的同類型火炮的性能證明了這個數據是准確的(當時西歐各國已有領海這一概念,當時的領海是以海岸火炮的射程來定的,16世紀末期的領海是三海里,約合五點五公里)。遠射程的紅夷大炮結合開花彈,成了明朝末期對抗後金鐵騎的最強武器。當時的戰法為:將後金的騎兵誘入城頭紅夷大炮射程,然後用開花彈集火射擊,效果非常顯著,連努爾哈赤都被炸死。很長時間內,後金騎兵不敢進攻裝備有紅夷大炮的寧遠、錦州、山海關等戰略要地。
紅夷大炮在實戰中表現優異,引起了明朝的重視,除了進口以外還大量仿製,但是明朝末期國力不濟,無法鑄造和進口更多造價昂貴的紅夷大炮。但是紅夷大炮以逐漸成了明朝軍中重型火器的中堅力量,將原來的重型大口徑火銃淘汰。
不能不說紅夷大炮對中國火器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此後二百餘年,清朝進行了大量的仿製,盛極一時,可說紅夷大炮的式樣已經成為軍隊火炮的制式,從而壓制了其他先進火器的研製和裝備。從整體上說,清朝對紅夷大炮沒有進行過任何技術革新,只是一味加大重量,以求增加射程,火炮的製造工藝遠遠落後於西方。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虎門要塞的大炮重八千斤,射程卻不及英艦艦炮,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江陰要塞竟然裝備了萬斤鐵炮「耀威大將軍」。這些炮看似威武,實際上射程還不如明朝進口的那些紅夷大炮,加之開花彈的失傳造成與英軍對抗時吃虧不小。十九世紀中葉是西方武器大換代的時期,火炮技術大大改進:工業革命使得武器製造業使用了動力機床對鋼制火炮進行精加工,線膛炮和後裝炮也開始裝備軍隊;火炮射擊的理論與戰術在拿破崙的實踐中新的發展;同時因化學的進步,苦味酸炸葯、無煙火葯和雷汞開始運用於軍事,炮彈的威力成倍增長。反觀清朝的火炮,仍然使用泥范鑄炮,導致炮身大量沙眼,炸膛頻頻,內膛的加工也十分粗糙,准心照門不復存在,開花彈也失傳,缺少科學知識兵勇的操炮技術比不上明朝!兩百年前讓明朝苟延殘喘的先進武器紅夷大炮在兩百年後已經風光不在,老態龍鍾,無法抵禦西方列強的入侵了,真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5. 紅衣大炮最早是哪個中國人使用的
紅夷大炮是歐復洲在制16世紀初製造的一種火炮,明代後期傳入中國,也稱為紅衣大炮。所謂「紅夷」者,紅毛荷蘭與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認為紅夷大炮是進口荷蘭的,其實當時明朝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訛為「紅衣」。據考證,當時明朝進口的紅夷大炮只有少量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後來因台灣問題與荷蘭人交惡,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明朝當時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還做中間商將英國的艦載加農炮賣給中國。
6. 紅衣大炮的威力有多大
紅夷來大炮是16至19世紀之間源的英制前裝重型滑膛炮,經中國人仿製後,種類多達百種。其技術特徵是: 1)彈葯較重,可達數公斤乃至10公斤不等。彈丸是由石、鐵、鉛等材料製成的球形實心彈,奇巧絕倫,形制及使用方法多種多樣,是以直接撞擊目標而起破壞作用的。如此葯彈相稱,保證其射程較遠,殺傷力較大。 (2)炮管長度2一3米,呈前細後粗型,口徑大多在100毫米以上,倍徑(指火門至炮口之距離與內徑的比例)之比多在20一40之間。其鑄造極為復雜,採用整體模鑄法,有科學的工序和法式要求,並有新型設備、儀器等輔助設施的配合。各部比例合適,炸膛的幾率低,所鑄之炮的質量提高。 (3)多系重型鐵炮,也有銅制,自重35一500()公斤不等。如紅夷大炮在中國的發展頂峰是在清康熙朝,此時所造的905門火炮中,重量在250公斤以上者有201門,其餘為250公斤以下的輕炮。 (4 )紅夷彈葯施放程序化、「炮表」化。此外其尾部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調整射角,配合火葯量改變射程。炮身上裝有準星、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紅夷炮由車運載,可以任意賓士。
7. 紅衣大炮是幾磅炮
紅衣大炮的口徑並不統一,
1、寧遠城上的10門炮是18磅,按照英國普林斯頓制,口徑在132mm左右
2、康熙年間,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奉命為清廷鑄造紅衣火炮,炮長310 公分、口徑12.5 公分,約相當於小一號的12磅炮
3、廈門的胡里山炮台有一門口徑13.5cm、全長310cm的天啟間仿製紅夷鐵炮,也算18磅炮。
4、沈陽的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有「定遼大將軍」,此炮乃由吳三桂於崇禎十五年捐資鑄造,全長約380cm,內徑為10cm,
英制寇菲林長炮的參數:
彈重(磅) 炮長英尺 炮重(英擔)
9 . 9' ~ 7 ' 25 ~ 31
12 9 ~ 7 34 ~ 21
18 8'~ 9' 37 ~ 42
24 9'~ 9' 6" 47 ~ 50
32 9' 6" 55
彈重與火炮直徑對應表:
12磅=4.6英寸=117毫米
18磅=5.2英寸=132毫米
24磅=5.7英寸=145毫米
32磅=6.2英寸=157毫米
42磅=6.9英寸=175毫米
68磅=8.2英寸=208毫米
由於純手工製造,其內徑同一批次都是無法統一的。並且滿韃獲得火炮工匠後,為了增加射程,加厚了炮管,增加的炮身長度,但是威力卻大為下降。
紅衣大炮一般是屬於12-18磅的長身管艦炮
8. 紅衣炮彈的歷史是什麼,中國紅衣大炮的真實威力有多大
中國明清時期,就已經有了火炮這個武器的存在了,那就是紅衣大炮,其實正確叫法應該是「紅夷大炮」這種炮在明朝的後期傳入中國,是明朝仿製西班牙的船炮而來,之所以改為紅衣,是因為清朝忌「夷」一字。廣泛的說,紅衣大炮包含了後明傳入中國的一系列的火炮,一般情況下都是指炮管高倍徑大於20的滑膛加農炮。
但令人嗟嘆的是,在這上上下下三百年裡,用虎門銷煙的那些千斤炮對比紅衣炮,似乎也未能見到有多大的區別,當滿清拿到這樣一件武器之後,也並沒有去學習西方能做出如此殺器的技術,這里也可以看出當時民族內在動力的慢慢失去。
拓展資料:明代的炮彈—— 明軍火炮發射的彈丸有三種:實心彈、霰彈、開花彈。
先說實心彈——這種炮彈內部沒有火葯,由鐵或者鉛鑄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塊磨成球體,主要用於攻城洞穿城牆工事,射程遠,但是對人員殺傷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或靠擊中其他物體,使之碎裂飛濺,造成間接人員殺傷。
霰彈——在當時是野戰火炮的大威力彈種,由數斤鉛鐵小丸構成,也有裝填碎石的,射擊時一打一大片,以殺傷人員為主,但是霰彈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射程近,有效殺傷約在三百米內(一說五百米內)。
最後說說開花彈——這是爆炸性彈丸的別稱,內部裝有火葯,因其炸開時彈片四射,猶如花朵綻放而得名。中國自南宋未期就出現了鐵殼開花彈,其改進型曾被元軍用於征討日本之役。炮射開花彈在明代中後期得到廣泛應用,如寧錦大捷,就是使用這種炮彈的成功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