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夏季在戶外如何防中暑
來1、外出要做好防曬工作
在源外出時,要做好防曬工作,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穿透氣性好的棉質或真絲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長時間騎車最好穿長袖襯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陽帽。進行長時間戶外運動時,要准備好防暑葯品,如藿香正氣、十滴水、仁丹等。中午至下午2時陽光最強時,盡量不要呆在戶外,有條件的可適當進行午休。
2、飲食方面,首先應注意補充水分。夏季人體水分揮發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時身體已是缺水狀態。另外,身體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被帶走,應適當喝一些鹽水。
3、食物方面,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和豆類;另外,還應多吃能預防中暑的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苦瓜、桃、烏梅、黃瓜等。關於冷飲,其實吃的越涼越容易中暑。因為人體局部的溫度短期降低會讓人體一下子無法適應,消化系統受到影響,繼而影響到各系統功能的正常運行。
⑵ 夏天運動怎麼防止中暑
你是吃完每一餐都要秒跳嗎?你可以少吃多餐來減肥啊!另外,可以旁完時運動,這一階段,太陽下山了也不熱,還有點涼就算是七點天還是很亮的!運動之前多喝點水防中暑.
⑶ 炎熱的夏天,對於在戶外工作的人,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防止中暑
炎夏日如何防暑
近幾日,酷熱的天氣炙烤著三晉大地,省城各大醫院因中暑而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為此,本版特將如何防暑降溫的小知識奉獻給大家,但願它能為你提供一份清涼、一份舒適。
8種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下面再介紹一種豆漿:百合蓮子漿。
用料:百合10克、蓮子肉10克、銀耳10克;綠豆4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製法:將百合乾和蓮子肉用溫水浸泡至發軟;將銀耳用水發開,洗凈摘成小朵;將綠豆浸泡充分,與百合、蓮子、銀耳清洗干凈,一起放入豆漿機網罩內,杯體內注入適量清水,機器安裝到位。啟動機器,十幾分鍾後,紅棗蓮子豆漿就做好了。可根據個人喜好趁熱往杯體內調入白糖或蜂蜜攪勻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家中應備些中葯
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
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科學用「兩水」
入夏後,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幾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備的防暑應急葯品,如果兩種葯冒然替用,必將引起不良後果。
藿香正氣水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等症。中醫認為,夏季雖然氣候炎熱,但因天氣驟然變化而防禦不及時或因室內空調溫度過低等原因,均會受風寒之邪引發疾病。而內傷濕滯,則是指人體因受暑濕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脹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症狀。夏季陰雨天氣較多,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當濕氣侵犯人體脾胃時,則影響脾胃的功能而引發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藿香正氣水可用於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腹瀉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驅風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頭暈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中醫認為,當暑熱之邪侵入人體後,上蒸清竅故有頭暈或頭痛症狀。如果暑熱兼濕,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狀,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於治療中暑,屬於暫短的急性疾病,病程僅數十分鍾或數小時,故在發病時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總之,藿香正氣水主要擅長治療夏季風寒濕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腸炎等疾病,治療范圍較廣泛,既可治療夏秋的各種感冒及胃腸炎等,亦可用於中暑而引起的胃腸不適。而十滴水僅用於中暑症,即暑熱引起的頭暈昏迷、胃腸不適等。一葯主治風寒濕之邪所致疾病,一葯主治暑熱濕之邪所致疾病,兩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應對症選用。
⑷ 夏天怎麼防中暑
【對中暑的防護】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葯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怎樣預防中暑?中暑了怎麼辦?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⑸ 夏天怎樣防中暑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近幾日,酷熱的天氣炙烤著三晉大地,省城各大醫院因中暑而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為此,本版特將如何防暑降溫的小知識奉獻給大家,但願它能為你提供一份清涼、一份舒適。
8種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下面再介紹一種豆漿:百合蓮子漿。
用料:百合10克、蓮子肉10克、銀耳10克;綠豆4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製法:將百合乾和蓮子肉用溫水浸泡至發軟;將銀耳用水發開,洗凈摘成小朵;將綠豆浸泡充分,與百合、蓮子、銀耳清洗干凈,一起放入豆漿機網罩內,杯體內注入適量清水,機器安裝到位。啟動機器,十幾分鍾後,紅棗蓮子豆漿就做好了。可根據個人喜好趁熱往杯體內調入白糖或蜂蜜攪勻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家中應備些中葯
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
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科學用「兩水」
入夏後,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幾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備的防暑應急葯品,如果兩種葯冒然替用,必將引起不良後果。
藿香正氣水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等症。中醫認為,夏季雖然氣候炎熱,但因天氣驟然變化而防禦不及時或因室內空調溫度過低等原因,均會受風寒之邪引發疾病。而內傷濕滯,則是指人體因受暑濕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脹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症狀。夏季陰雨天氣較多,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當濕氣侵犯人體脾胃時,則影響脾胃的功能而引發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藿香正氣水可用於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腹瀉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驅風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頭暈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中醫認為,當暑熱之邪侵入人體後,上蒸清竅故有頭暈或頭痛症狀。如果暑熱兼濕,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狀,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於治療中暑,屬於暫短的急性疾病,病程僅數十分鍾或數小時,故在發病時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總之,藿香正氣水主要擅長治療夏季風寒濕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腸炎等疾病,治療范圍較廣泛,既可治療夏秋的各種感冒及胃腸炎等,亦可用於中暑而引起的胃腸不適。而十滴水僅用於中暑症,即暑熱引起的頭暈昏迷、胃腸不適等。一葯主治風寒濕之邪所致疾病,一葯主治暑熱濕之邪所致疾病,兩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應對症選用。
⑹ 戶外活動如何防中暑
暑假裡,孩子們都熱衷出門遠游。小笑和同伴出發上山,參加一個登山活動。一路上他們有說有笑,雖然陽光猛烈照射,大家的興致都很高。但是,小笑漸漸覺得口渴、頭暈,因為不太嚴重,他也沒當一回事,還是繼續和大家一起走,只是不太說話了。因為很高興,同伴們也沒有注意到小笑的不對勁。當小笑和同伴走了半小時,接近半山腰時,他感到耳鳴、惡心,剛要開口說話,就直挺挺地倒下了。這下,同伴們都嚇壞了,連忙採取急救措施,扶小笑到樹蔭下,掐人中,塗風油精。經過急救,小笑終於醒來了。
原來小笑是中暑了。中暑,俗稱發痧,古稱中喝,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中暑,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在悶熱的房間里容易出現的熱射病,病人會感覺到頭痛、頭暈、口渴,然後體溫迅速升高、脈搏加快、面部發紅,甚至昏迷。第二種是日射病,在海濱、登山或在炎熱的夏天進行運動時,由於在陽光下暴曬過久,頭部缺少防護,突然發生高燒、耳鳴、惡心、頭痛、嘔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現象,這便是日射病。嚴重的日射病也能致死,千萬不可粗心大意,應採取緊急處理。第三種叫熱痙攣,人在高溫環境中,身體會大量出汗,丟失大量鹽分,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痙攣。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口渴、多汗、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這就是中暑的先兆症狀。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輕症中暑症狀,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重症中暑症狀,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中暑症狀有輕有重,但是,都應該謹慎面對。否則,輕症也會轉重,乃至威脅生命。
自救自護措施
1.如果有頭暈、惡心、心慌等症狀,很可能就是中暑了。此時,應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到陰涼通風的地方,比如樹蔭下,房間里休息。
2.維持呼吸道的通暢,要把衣服的領口扣子、領帶、皮帶等解開,方便呼吸。可以用手在口鼻處扇動,加快空氣流通,保持身體周圍通風。
3.每隔十到十五分鍾,喝一些不含咖啡因的清涼飲料,比如檸檬汁、橙汁等。但有嘔吐時,不可以喝清涼飲料,只能喝加淡鹽的溫開水。補充水分,要注意小口慢飲,以防加重心臟負擔。
4.還可以塗抹或服用解暑葯物。比如,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
5.在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後,若症狀不減反增,應及時就醫。
6.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預防措施
盛夏時節,環境溫度過高,空氣濕度大,人體內熱量不易散發,熱量積存過多,這樣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而發生中暑,因此,防暑除了注意物理降溫之外,還要注意在飲食方面的調理。
1.多喝湯。當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於消化吸收。
2.多飲茶。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攝氏度,而冷飲只能使口腔周圍變冷。喝茶會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周身不暢,渴感未消。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裨益。
3.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4.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
⑺ 夏天如何防中暑
夏季我們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不要熬夜不要過度勞累,減少在高溫下活動,外出要多喝水,做好降溫、遮陽和通風。如果在戶外感覺頭暈、胸悶、口乾,四肢發麻,有可能是中暑了,首先要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把衣服解開,然後喝一些淡鹽水或者綠豆湯,還可以在太陽穴塗抹清涼油、風油精或者白花寧。如果體溫升高,可以把毛巾用涼水打濕冷敷頭部、腋下或者大腿根部,用30%的酒精擦浴直至皮膚發紅,中暑情況嚴重者需要立即就醫。
⑻ 夏天在露天工作怎樣才能很好的防暑
體內水份要充足 ——..一天喝一至二個椰子或 在白開水裡加一點食鹽喝..——這樣就有效防暑了————
⑼ 夏天如何防中暑特別是夏天經常在屋外
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生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達41℃是預後嚴重的體征;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則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預後.
[編輯本段]【中暑的種類】
從病情的差異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四類:
熱失神(heat syncope)
原因:在直射日光下長時間照射的情況下睡醒。由於流汗引致的脫水和末端血管的擴張,全身的血液循環降低而導致。
症狀:意識在突然之間消失。體溫比平常的高,明顯地流汗,脈搏呈現徐脈。
治療方法:進行輸液及冷卻療法。
熱疲勞(heat exhaustion)
原因:水分和鹽分的補給趕不上到大量的流汗,形成了脫水症狀的時候發生。
症狀:有各樣的症狀,例如:直腸溫上升至39℃、皮膚寒冷、明顯地流汗,等等
治療方法:進行輸液及冷卻療法。
熱痙攣(heat cramps)
原因:大量流汗後只補充水分,鹽分和礦物質不足時發生。
症狀:突然的有痛性痙攣和硬直的產生。體溫比平常的高,明顯地流汗。
治療方法:經口注入食鹽水。
熱射病(heat stroke)
其中熱射病的成因若僅與陽光直接照射有關的話則又稱為日射病(sunstroke)
原因:[[下視丘]的溫熱中樞受到障礙,體溫調節機能喪失時發生。
症狀:產生高度的意識障礙,體溫上升至40℃以上,不明顯地流汗,皮膚乾燥。
治療方法:緊急入院,並且盡快進行冷卻療法。
[編輯本段]【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
發生中暑的氣象條件
中暑的發生不僅和氣溫有關,還與濕度、風速、勞動強度、高溫環境、曝曬時間、體制強弱、營養狀況及水鹽供給等情況有關。
誘發中暑的因素很復雜,但其中主要因素還是氣溫。根據氣象特點,可將發生中暑現場小氣候分為兩類:一類是乾熱環境,這是以高氣溫、強輻射熱及低濕度為特點,環境氣溫一般可較室外高5-15℃,相對濕度常在40%以下;另一類為濕熱環境,即氣溫高,濕度高,但輻射熱並不強。由於氣溫在35-39℃時,人體2/3餘熱通過出汗蒸發排泄,此時如果周圍環境潮濕,汗液則不易蒸發。
據實驗,導致中暑發生的條件:①相對濕度85%,氣溫30-31℃;②相對濕度50%,氣溫38℃;③相對濕度30%,氣溫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為三級:①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不超過37.5℃;②輕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狀,同時體溫在38.5℃以上,並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或者皮膚濕冷、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的情況;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狀外,發生昏厥或痙攣;或不出汗,體溫在40℃以上。
[編輯本段]【中暑症狀】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兒童中暑急救方法(優因培注)
暑熱傷害的症狀包括:寶寶起先是膚色看似紅潤,但觸摸感覺乾燥溫熱,煩躁不安及哭鬧,呼吸及脈搏加速,接著會顯得倦怠、昏眩、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測量體溫時可高達攝氏39度以上。 緊急處理方法如下:
1.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2.每隔十到十五分鍾給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涼飲料,但有嘔吐者勿給。
3.將寶寶移到陰涼處,除去衣物,以電扇及冷氣降低環境溫度。全身可以溫涼的濕毛巾擦拭(以自來水潤濕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進涼水(非冷水)浴盆里,使其體溫(肛溫)能降到攝氏39度即可,勿使體溫劇降成過低。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塊,因為過冷的冰水會使皮膚血管極度收縮,皮膚血流阻斷使無法繼續排熱。暑熱害者勿給予一般之退燒葯劑,因其退燒作用的機轉(降低溫度中樞的設定)反而對身體不利。
4.立即送醫治療。
預防中暑之道
1.勿使寶寶在大太陽之下曝曬。沒冷氣的密閉車內也很危險。
2.維持四周環境通風,並保持溫度的適宜。
3.小寶寶勿包裹太緊。
4.注意水分的給予。有生病發燒或腹瀉的情況,要特別注意給水,勿使身體水分喪失過多而導致脫水。
如何預防小兒中暑?
注意天氣變化 特別留心高溫預報,中午到下午4點之間不要讓孩子到戶外活動;安排在涼快室內午睡;熱天勤洗澡、擦身;飲食宜清談,多喝些淡鹽開水、綠豆湯。
注意室內通風 即使是有空調的房間,也要在早晚定時開窗通風,最熱天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6℃,不要超過28℃,但不要低於24℃,避免室內外溫差太大。同時要控制一定濕度,長夏屬濕,濕度大、悶熱,影[1]響排汗,易中暑。
選擇適當戶外活動 帶孩子到野外林蔭湖畔活動,避開高熱時段,帶上防暑工具,如遮陽傘、太陽鏡等。不要長時間曝曬;能游泳最好,劃船、趟水也可以,同樣要注意防曬。
合理補足水分 出汗會丟失鹽分,所以不能只飲白開水,應喝淡鹽水或鹽汽水。含糖多的飲料、牛奶飲多了易產氣、腹脹。可喝一些鮮果汁。
宜吃防暑飲食 主張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綠豆百合米仁粥、冬瓜小排湯、鹽水蝦、清蒸魚、蒸蛋等,適當吃些粗糧,如玉米、麥片和小米粥。如何讓小兒健康平安地度過夏季?除了中暑以外,還要預防其他一些夏季疾病:
[編輯本段]【中暑的對策】
中暑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鍾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院里,應連續監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和鎮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鹽.應經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後,最好卧床休息數日,數周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編輯本段]【對中暑的防護】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葯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怎樣預防中暑?中暑了怎麼辦?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編輯本段]【中暑小結】
日射病:
即強烈的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中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可輕度增高。
中暑時的緊急救護:
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卧,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補充液體: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並無惡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熱:
可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直接對著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頭部冷敷,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內,封嚴密即可),並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膚發紅。
每10—15分鍾測量1次體溫。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鍾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鍾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高溫影響下,體內熱積蓄過多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紊亂,致生命活動受到危害的一種急症。人體能維持體溫37℃左右,是由於體內各器官、組織的新陳代謝和運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皮膚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徑所散失的熱量,在體溫中樞的調節下達到平衡。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且濕度過大時,蒸發散熱受阻,大量熱積蓄,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引起中暑。野外作業者、過度疲勞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產婦等均屬易中暑者。輕度中暑時表現為精神恍惚、疲乏無力、頭昏、心慌、大汗、惡心、體溫超過37.5℃等症狀。有這些症狀的人,如及時離開高溫環境,一般休息3~4小時後可以恢復。重症中暑常有四種類型:①中暑衰竭:此類型最為常見。由於大汗及周圍血管擴張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起病較急,常在站立或勞動時突然昏倒,多見於老年人和未能及時適應高溫者。②中暑痙攣:大汗後暢飲又未及時補充鈉鹽,致骨胳肌收縮時發生陣發性疼痛、抽搐,多見於青壯年。③日射病:烈日暴曬頭部(大腦溫度可達40~42℃),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以劇烈頭痛、嘔吐為特徵,重者昏迷,但體溫不一定升高。④中暑高熱:患者體內大量熱能滯留,體溫高達41℃以上,皮膚乾燥無汗,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躁動以至昏迷。對中暑者,應使之立即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含鹽清涼飲料或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對重症病人首要措施是降溫: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或將全身(頭部除外)浸光在4℃水浴中,努力使體溫回降,並送醫院急救。
【病因病機】
夏季暑氣當令,氣候炎熱,人若長時間在烈日下或高溫中勞作,勞則傷氣,暑熱之邪乘機侵入而發病。依臨床表現可分為輕證和重證兩類。
【辨證治療】
(一)輕症
主證:頭痛頭暈,汗多,皮膚灼熱,氣粗,舌燥,口乾煩渴,脈浮大而數。
治法:取督脈、手厥陰、陽明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泄熱祛暑。
處方:大椎、內關、曲池、委中。
方義:大椎瀉全身之熱;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熱;曲池清熱要穴;內關清熱泄三焦火。
(二)重症
主證:先頭痛,煩渴,呼吸喘息,繼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脈沉而無力。
治法:取督脈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開竅、泄熱、祛暑。
處方:水溝、百會、十宣、曲澤、委中。
方義:神志昏迷,取水溝、百會以開竅醒神;曲澤為心包經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熱;十宣放血以開竅蘇厥。
【其他療法】 刮痧療法:適用於中暑輕證,用光滑平整的湯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兩側,頸部,胸肋間隙,肩臂,胸窩及腘窩等處,刮至皮膚出現紫紅色為度。
[編輯本段]【職業性中暑診斷標准】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職業性中暑是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一)診斷原則
根據高溫作業人員的職業史(主要指工作時的氣象條件)及體溫升高、肌痙攣或暈厥等主要臨床表現,排除其他類似的疾病,可診斷為職業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診斷及分級標准
輕症中暑
輕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
熱射病
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乾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熱痙攣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二)治療原則
中暑先兆:暫時脫離高溫現場,並予以密切觀察。
輕症中暑:迅速脫離高溫現場,到通風陰涼處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及對症處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溫和(或)葯物降溫;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對症治療。
[編輯本段]【中醫對中暑的論述與救治】
中暑者,形同而病別,延醫亦各不同。暑之為氣,時應乎夏。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暑之傷,先著於心。其症∶頭痛眩暈,心煩面垢,身熱口渴,其脈虛濡。昏仆不知人,亦與中風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氣虛而受於暑也。中寒治以溫散;中暑治以清涼。先候天時,次隨症治。大小須則形殊,病症漫同一例,因時視症,舉一隅而類三隅
切忌飲冷水,不可令卧冷地。當急移陰處,用大蒜搗爛,加路上熱土和水去渣灌之。再掬路上熱土,擁擠臍間作窩,令眾人尿滿,暖氣透臍即蘇。
又法∶急以姜湯或童便乘熱灌下,外用布蘸熱湯熨臍下三寸穴立醒,醒後忌飲冷水,飲之立死。
又曰∶暑月曬衣,不可便入箱櫃之中,恐冬月服之,有中暑者。若吹透再收,便無此患。
加味人參白虎湯:人參 石膏(生) 知母(生) 粳米 甘草 蒼術 水煎服。
[編輯本段]【專家介紹夏日防中暑方法】
胸悶、頭暈、面色蒼白等小症狀,都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我省知名保健專家戴光強提醒人們,不要忽視這些小症狀。
戴光強建議,為了避免中暑,要盡量減少高溫時的戶外活動,更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活動和行走,尤其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心腦血管、肝、腎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年老體弱者和兒童,應盡量減少在高溫環境中的停留時間。夏天要穿寬松、透氣性能良好的衣服,同時攜帶必要的遮陽工具,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一旦感到不適就要及時休息。同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適當午睡一個半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