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行走看世界的古詩文,很急的!
1、《終南別業》
唐代: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譯文: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2、《商山早行》
唐代: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一路遠行,遊子悲思故鄉。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牆上。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和鵝,正嬉戲在岸邊彎曲的湖塘里。
3、《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雲生發之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艷二月的花。
4、《少年游·離多最是》
宋代:晏幾道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
淺情終似,行雲無定,猶到夢魂中。
可憐人意,薄於雲水,佳會更難重。
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今番同。
譯文:離多最終會是,二水分流,一個向西,一個朝東,最終相逢之情可解;淺情最終會像,無定的行雲,仍然可在夢中相遇;只是人意可憐,比雲水更薄,這樣的佳會很難再遇到;認真回想,讓人斷腸處多,卻不與這次相同。
5、《踏莎行·候館梅殘》
宋代: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譯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桿憑倚。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② 寫出去遊玩的古文。
醉翁亭記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③ 「便出去遊玩」古文翻譯怎麼說
「便出去遊玩」古文翻譯:乃出遊
④ 「請人去旅遊」用文縐縐的古文怎麼說
今吾欲踏江遊河,觀天地之秀麗,覽山川之壯闊,可願隨之?
⑤ 知道古文寫游記的有哪些
《始得西山宴遊記》《鑽潭記》《鑽潭西小丘記》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袁家渴》《石渠記》 《石澗記》 《小石城山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岳陽樓記》《三峽》
《三峽》的譯文
在三峽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兩岸都是連綿不斷的大山,連一點兒缺斷的地方也沒有;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絕了。有時皇帝有令必須急速傳達,就早晨坐船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即可到達江陵,這中間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地,一日之內就到,即使是騎上快馬駕起風來,也沒有這樣快。
三峽之內,每到春、冬兩季的時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打著迴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壯觀。江岸的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又有懸泉瀑布,從高崖上垂掛下來,飛流沖盪在岩崖之間。江水清清,樹木蒼郁,山勢險峻,百草豐茂,真是情趣無限。
而每到雨後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峽中又別是一番景象。樹林和山澗現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聲長叫,聲音連續不斷,甚是凄涼,空盪的山谷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當地打魚的人的歌中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 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譯文】
自從我成了受過刑辱的人(如同說罪人,作者被貶),居住在此州(永州),經常恐懼不安。在那間暇的時候,就緩步而行,無拘無束地游覽,每天與那些同伴登上高山,入深林,沿著迂迴曲折的溪澗一直走到它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古怪嶙峋的岩石,沒有一個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達。到後就撥開野草,倒盡壺里的酒喝盡為止。醉了又互相*在對方身上躺下,躺下便做夢。心裡有所嚮往,連做夢的情趣也是一樣的。醒後就起來,起來就回家。認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特姿態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因為坐在法華西亭(法華寺西面的亭台),瞭望西山,才指著西山覺得它不同尋常。於是令僕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雜亂叢生的荊棘灌木,焚燒茂密蕪亂的野草(茷:草葉多),一直清除到山的最高處才停止。攀援著登上山,兩腿伸直岔開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狀,這是古人不講禮貌或適意自得,無拘無束的一種坐姿)而玩賞,那麼所有幾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墊下面。它們的高高下下的形勢,突露嵯峨的樣子、深陷低窪的樣子,有的像蟻封(螞蟻洞口旁邊的小土堆),有的像洞穴。看上去似乎只有尺寸般大小的景物,實際上已遠在千百里之外,(遠處的山川景物全都)聚集收縮,堆疊在眼下,沒有什麼能隱藏的。縈繞著青山,環繞著白水,極遠的地方與天交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先登高遠望)然後知道這座山的卓然聳立,不與小土丘等同。(這是何等)遼闊廣大啊,彷彿已與整個宇宙間的浩氣融合為一,哪裡還能找到它的盡頭?悠然自得地與大自然相交遊,而不知道它的盡期。拿起酒杯來倒滿酒,東倒西歪,疲乏無力地進入醉境(頹然:形容喝嘴酒時東倒西歪,疲乏無力的樣子),不知道太陽落山了。灰暗的暮色,從遠處來到,來了什麼也看不見了,但還不想回家。思慮停止了,形體消解了(形容超然忘我的一種感覺),與自然萬物渾然融為一體(冥合:不知不覺中結合在一起)。然後才知道我過去不曾游賞過(意謂:過去的游算不上真正的游),真正的游賞從這一次才開始。所以為這次游賞寫成一篇文章(為:動詞謂語,這里是寫的意思)(志:記,記載下來稿。這一年,是元和(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四年。
⑥ 野外用文言文怎麼說
文言文詞彙多為單音節,野外只需用「野」即可。如 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
⑦ 與家人一起遊玩的古文
滿井游記
⑧ 翻譯成古文玩一整天,或者,出去遊玩,用古文怎麼說
古文玩一整天,或者,出去遊玩
一日中、古文玩たり、游びに出かけ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