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眾傳播通論課論文需要:各種傳播媒介間的相互關系
應對新媒體挑戰 帕夫利克為傳統媒體開「葯方」
笪莉萍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5690568.html
隨著以網路、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的日益發展,傳統的大眾傳媒因此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與機遇,傳統媒體該如何「突圍」?昨日,正在參加「2007全球傳播論壇」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約翰·帕夫利克(JohnPavlik)教授認為,傳統媒體應該打破傳統,通過互動的方式將讀者、觀眾抓回來。
帕夫利克認為,在網路電子環境中,傳統的新聞報道發生了根本變化,一種內容更加動態化、個性化,傳播方式更為廣泛,受眾參與也更強的新的「全景化報道」的新聞形式正在出現。帕夫利克確信「全景化報道」的過程中,新技術將為更好的進行新聞報道提供可能,也將提升媒介的公信力。但同時,傳統的記者的報道、報道方式還有管理者的經營模式也都面臨挑戰,他們不得不適應日益網路化的世界。
「傳統媒體要想適應是很難的,」帕夫利克昨日表示,不過他還是給傳統媒體開出了簡短的「葯方」。
傳統媒體不僅要尋求與新媒體的合作,還要在工作方式、企業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帕夫利克鼓勵傳統媒體投入資金進行新媒體的相關研究,並與新媒體之間尋找合作的方式;還可通過與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將研究與產業結合在一起。事實上,目前國內大多數傳統媒體已經表現了與新媒體合作的苗頭,不少電視、報紙都有過與網路合作的經驗,但雙方還只是表面的合作,並沒有真正融合。
「互動非常重要,」帕夫利克表示,一方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要真正形成互動,另一方面傳統媒體還應通過各種方式,通過與讀者、觀眾的互動將受眾抓回來。
劉為民:傳統報業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9:03 新浪財經
2006年8月3日-5日,由新聞出版總署報紙期刊出版管理司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報業競爭力年會在北京召開。新浪網作為年會合作指定媒體全程圖文直播此次會議,以下為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華西都市報總編輯劉為民演講:
劉為民:尊敬的石署長,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位來賓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統報業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首先我們講什麼是新媒體?應對新媒體競爭和挑戰,首要的是弄清楚新媒體的定義和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沉著應對,對於新媒體我想應該從不同的層面來定義和認識。
其次,從傳統技術上來看,新媒體主要是以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為基礎,以電信網路作為運作平台的媒體形態,它包括使用有線與無線通道的傳送方式,比如互聯網、手機媒體、移動電視、電子報紙等等,其次,從信息的呈現方式看,新媒體的信息,主要是以聲音、文字、圖形、影像等復合形式呈現的,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進行跨媒體跨時空的信息傳播,進一步看這種信息呈現還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互動性等特徵。
第三從受眾接受方式看,這類題材的信息,具有快捷、方便、深化兼備等優勢,受眾接收新媒體信息,大多不受時間、地點場所的制約,受眾可以隨時通過新媒體在電子信息覆蓋的地方接收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信息。
四,紙媒體的優勢是其他媒體不能代替的。雖然紙質媒體的介質優勢是不能被代替的。
首先談媒體的分類及其價值。對媒體的分類有這么幾種,人們通常是按照媒體產生的順序,依次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叫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媒體。這是一種分類。
第二種分類,以載體或介質不同,又分為平面媒體,電子媒體還有戶外媒體等等。
第三以互聯網的出現為標志,又劃分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接下來還有一種對媒體的分類,就是以信息的發布周期來劃分,這個是我的一個看法,由於報紙的發布具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是以24小時為時間段,因此我把它這種媒體稱之為周期性媒體,以此而論除了地域媒體報紙以外,其他的四種媒體,我們說的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等等都是可以24小時不間斷及時的發布信息而且互動性非常強,因此可以講這類媒體劃分為及時性的媒體,按照這種以信息發布周期來劃分,我們就會引入一個全新概念,就是說,我們報紙如果說要害怕新媒體的話,應該是電視和其他廣播更害怕新媒體。
二紙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和劣勢。紙媒體的優勢是傳統報業在信息上的條例性和選擇性內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和信息的原創性等方面的優勢,是新媒體難以復制和克隆的。它的劣勢是缺乏信息的即時性,交流互動性。
第五個觀點,傳統報業可以彌補自己的劣勢。傳統報業的及時性和時效性劣勢不是絕對的,可以報紙的模擬版,電子版不斷更新來彌補,其次彌補信息呈現方式的劣勢,報紙呈現信息主要通過文字圖片等方式,顯得比較平面化,單一化,缺乏層次,事實上近來一些報紙在追求作為內容提供商角色的同時,大多採用一種內容多種出口的方式,進行內容經營。
第三是彌補互動性的劣勢,報紙本身通過編讀可以實現一部分的互動可能性。
最後是信息不那麼海量的問題,這個問題人們說信息海量,海量並不是一種優勢,為什麼?因為我們是處於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是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浪花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恰恰紙媒體報業的優勢。
讓我們張開雙臂,迎接新媒體,迎接數字報業嶄新的未來。謝謝大家!
傳統媒體:應對新媒體挑戰互動是「葯方」
http://www.cjr.com.cn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JR) 2007年05月01日
隨著以網路、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的日益發展,傳統的大眾傳媒因此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與機遇,傳統媒體該如何「突圍」?昨日,正在參加「2007全球傳播論壇」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約翰·帕夫利克(JohnPavlik)教授認為,傳統媒體應該打破傳統,通過互動的方式將讀者、觀眾抓回來。
帕夫利克認為,在網路電子環境中,傳統的新聞報道發生了根本變化,一種內容更加動態化、個性化,傳播方式更為廣泛,受眾參與也更強的新的「全景化報道」的新聞形式正在出現。帕夫利克確信「全景化報道」的過程中,新技術將為更好的進行新聞報道提供可能,也將提升媒介的公信力。但同時,傳統的記者的報道、報道方式還有管理者的經營模式也都面臨挑戰,他們不得不適應日益網路化的世界。
「傳統媒體要想適應是很難的,」帕夫利克昨日表示,不過他還是給傳統媒體開出了簡短的「葯方」。
傳統媒體不僅要尋求與新媒體的合作,還要在工作方式、企業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帕夫利克鼓勵傳統媒體投入資金進行新媒體的相關研究,並與新媒體之間尋找合作的方式;還可通過與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將研究與產業結合在一起。事實上,目前國內大多數傳統媒體已經表現了與新媒體合作的苗頭,不少電視、報紙都有過與網路合作的經驗,但雙方還只是表面的合作,並沒有真正融合。
「互動非常重要,」帕夫利克表示,一方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要真正形成互動,另一方面傳統媒體還應通過各種方式,通過與讀者、觀眾的互動將受眾抓回來。
大眾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是紙質媒體的戰略選擇
http://www.cjr.com.cn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JR) 2007年04月18日
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必然會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如今,網路、手機等新媒體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這樣一個「不懂得上網就是文盲」的時代,作為傳統新聞學上所說的大眾媒體之一的報紙,也不能落後於時代的腳步。
紙質媒體與網路、手機等新媒體融合,不是面對新媒體沖擊的被動應付,而是對新技術、新傳播手段的主動運用,是從報紙長遠發展考慮所做的一種戰略選擇。在這樣的戰略選擇下,「報網聯動」就是報紙對自身資源進行優化重組的開端。什麼是報網聯動
1.報紙電子版:簡單的資料庫面對互聯網這一新興傳播技術,報紙的第一反應就是開設報紙的電子版,將報紙刊登的內容簡單貼到網站上。
顯然,這種方式只是簡單機械地對新技術的運用,報紙的讀者沒必要再到網上去看一遍同樣的內容,而網民也更喜歡瀏覽各大門戶網站對所有大眾媒體新聞的摘編。因此,報紙的電子版充其量只是一個資料庫,甚至是為商業門戶網站省去了將報紙內容錄入網路的麻煩,對報紙的發展沒有太大的意義,也稱不上報網聯動。
2.報紙自辦門戶網站:出力不討好面對互聯網的競爭,也有不少媒體選擇嘗試乾脆自辦門戶網站,以本報新聞資源為主,成立專門機構,欲與商業門戶網站一爭高下。
但是,自辦門戶網站需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和資金成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短期內卻無法保證。尤其是面對已經運作多年的大型商業門戶網站,根本無法形成優勢,無法體現報紙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
3.報網聯動:報紙與網站的雙贏到底什麼是報網聯動?它應該是一種報紙與新媒體的互相融合,是傳統新聞採集製作者對新技術的主動運用。
報網聯動,是報紙和網站都能提供各自的優勢,搭建信源、與受眾互動等共享平台,實現資源優化、聯手行動,使彼此的核心競爭力都得到提高。而在這一過程中,報紙也要相應對自身采編模式創新和突破,實現報紙質的飛躍。
報網聯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從報紙、到廣播再到電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對傳播界產生深刻的影響。如今,互聯網、手機等技術手段的普及和發展,必然會引起傳媒資源的又一次整合。面對這樣的變革,報紙如果不選擇創新,就會被時代淘汰。
1.新媒體發展迅猛迅猛2007年1月23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1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我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37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10.5%。報告同時顯示,我國域名總數顯著增加,其中,CN域名總數超過180萬,與05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達到64.4%。上網方式的調查結果顯示,使用ADSL、CableMModem、專線等寬頻上網的網民達到10400萬人,占網民總數的75.9%。新興上網方式—手機上網也初具規模,達到1700萬人。
而CNNIC《2006年中國博客調查報告》中最奪目的數字莫過於對整個博客市場容量的描述。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國博客作者規模已達到1750萬,其中活躍博客作者(平均每個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萬,注冊的博客空間數接近3400萬,而博客讀者則達到7500萬以上,其中活躍博客讀者高達5470萬人。
2. 如果一個人在野外遇到老虎該怎麼辦
遇到老虎怎麼辦,三招:1、跪下認爹,畢竟虎毒不食子;2、跟老虎說你剛剛幹了18碗酒,你哥是賣炊餅的,你嫂子不守婦道跟一賣葯的有染。一般懂點歷史的老虎都不會惹你。3、遇到不講親情的文盲虎,以上兩招都不管用的話,你就對著老虎怒吼你個碧池小婊砸!這樣……你會死的有尊嚴些
3. 濟南哪裡有大點、正規點的戶外用品店
首推當然是文盲戶外店! 我們自己群的網店服務沒的說!
羅克蘭戶外店 山大內路南段 原來做品牌容 現在有些東西 自己 OEM 了
拓步 濟南市歷下區山大路74號!東西貴的誇張同樣的東西貴2倍!洪家樓附近也有個店不知道還有沒
火鳥 濟南市歷下區佛山街27號(銀座商場南)
遠方戶外豆豆店 地址:濟南市和平路附近
瑪多星星海戶外 濟南市歷下區和平路30號
雪狼(踏青人) 山大路北段 咖啡廳隔壁 (正在5折銷售)
聖弗萊 山大路與山大南路路口 還一個分店忘了位置了
青青戶外網店 體育中心
4. 關於露天開采(煤炭)的問題
如果是露天開採的,文盲的人也會開采,不需要具備什麼技術的,把覆土清除掉,然後用鏟車或者挖掘機裝車就行了。其所以沒有找到技術,就是這么簡單。看你的運氣了。
5. 專供不識字的小朋友看的書叫什麼
小兒書 我一直在留心好的有聲讀物,磁帶/CD為介質,讓孩子「聽」兒歌、故事、廣播劇、評書。 然而相比書籍,那麼多優秀的兒童書籍,好的有聲讀物還是少。 因為工作比較忙,不能一直陪阿迪,而奶奶不識字,這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聽故事曾經是他非常重要的一個生活調劑手段。 《西遊記》《封神演義》等評書對他而言現在早了點。(轉載供參考) 給我感覺最棒的,阿迪比較喜歡的,有: 1,三字兒歌 是幸福泉出的一套兒歌,都是三個字的,簡明,易上口,還配有活潑歡快的背景音樂,最貼心的是,每首兒歌都由男聲女聲童聲念三遍,比較符合1、2歲的孩子喜歡重復的特點(很多音像製品讓我比較惱火的也是這點,念一遍就完了,繼續下一個,孩子很難跟上節奏理解或者模仿)。磁帶是一盤還是兩盤我忘記了,反正還配2本小書,也很好,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半-兩歲的孩子,當然,現在阿迪也偶爾重溫一下。 2,孫敬修老爺爺的《西遊記》系列 阿迪三歲三個月前後開始著魔的,真的是著魔,一聽就彷彿老僧入定,每次都能坐上半小時一小時不動彈。開始肯定不能都聽明白,但是你能從他聽完以後的反饋里感受到,每次他都在多理解一些東西。前後歷時3、4個月,6盤CD好象是11個故事,翻來覆去聽,差不多聽了個七七八八了。現在雖然不是每天聽,一旦想起來還是很喜歡,就要跑去放。 在我看來,這套故事實在是經典,關鍵還是孫敬修講的功力了得。 接下來是聽過但是感覺一般的,孩子的表現就是聽了一兩遍之後,就可聽可不聽。包括兒童廣播劇《福福象系列》,《燕子姐姐講故事》,《豆豆姐姐講故事》等,這些都是零碎買的,也就隨便聽聽,沒有驚艷的感覺。 當然,阿迪特別喜歡的還有「媽媽兒歌/故事」,就是我自己選材自己錄制的兒歌故事磁帶/CD,最早想這么做,是因為他一歲多的時候冬天在家生活乏味,戶外活動時間短,常常跟奶奶鬧騰,我就利用復讀機,選擇他平時喜歡的一些兒歌/故事,錄了一盤磁帶,編排上注意穿插,一個稍長的故事之後就接一首活潑的兒歌,兒歌可以念個2遍,中途還可以跟他聊幾句天,比如兒歌「…敬個禮,握握手」之後,我接著說:哈,阿迪,去跟奶奶也敬個禮,握握手吧!小傢伙會很頂真幾乎每次都站起來,搖搖擺擺走過去跟奶奶握手。 後來我因為有一段時間要出差,所以臨走熬了個夜,又給錄了一盤,在我離開家的日子,他想媽媽了就聽這盤磁帶。 錄媽媽磁帶的本意是為了給他增添些樂趣,而最終給他帶來的樂趣大大超過了我的想像,同時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效果是,聽覺記憶力明顯有了突飛猛進。 那段時間,我按照一個月一盤的速度,自己給阿迪錄磁帶,因為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想聽什麼,所以選材上就比外面買的佔了優勢。該互動的地方就互動,該慢的節奏就慢,因此孩子是狂喜歡這些磁帶。到現在,雖然已經過去2年多了,磁帶也都被我放在車上了,而阿迪還是經常回味這些小寶寶時候聽過的故事/兒歌。 後來我又動了腦筋,這磁帶錄制是一次性的,錄了以後不太方便翻錄,而且不容易重新編排,也容易壞。 經過一些技術上的論證,我開始嘗試錄制CD,一種是通過MP3錄音器來錄,然後將MP3格式文件刻錄成音頻CD;另一重是通過電腦上連話筒,直接錄成WAV文件,然後轉刻成音頻CD;從效果上來看,是後一種方式更清晰,音質好。前一種方式呢,對我而言更方便。 如此就又錄了一些故事,這個時候阿迪已經大了,我給錄了好些小妖怪的故事啊之類,在他狂迷小妖怪的時候,這些媽媽CD再次讓他飽餐了一頓。 不過錄故事真是個體力活,喉嚨吃不消。 自己錄的這些磁帶/CD畢竟也算「有聲」讀物,而且在我這里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不過如果不那麼忙,我還是寧願拿著書跟孩子一起看,慢慢講,每次都能有新意。 以上就是我關於有聲讀物的一些感想。 阿迪現在快4歲了,優秀的兒童讀物我基本不愁,有紅泥巴,有這里,經常能有所收獲。而有聲讀物往往搜索不出太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