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朽的失眠 賞析
《不朽的失眠》既是一篇小說,又是一篇詩化散文。張曉風以細膩、敏銳的筆觸,營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文學世界,讀後讓人沉浸其中,回味不已。
本文講述的是張繼落榜失意泊船蘇州而夜作《楓橋夜泊》的故事,其中警策世人的是亘古恆傳的哲理:一時的功名榮華都是過眼煙雲,而藝術的永恆才是「不朽」的,值得人們為之傾心竭力。本文體現了作者所抱有的「人以文傳」的價值觀,啟迪世人對「得與失」、「成與敗」作出辯證的理解。
這篇小說不注重情節的完整性,但小說的線索卻十分明晰,結構也精巧完整。全文以張繼落榜失意的心理變化為線索,按照「考試落榜—離開京城—夜泊姑蘇—秋夜無眠—創作詩篇」的順序來結構全篇,給讀者一種新穎的審美享受,讓讀者體驗「意識流動」的美感。
作為小說,本文並不注重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但注重用環境的渲染來表現人物的心理,讓人物觸景生情,因情入景。「江楓漁火」應該是美麗醉人的景物,可是在落榜者張繼看來,「美麗的古城」「無非是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粗嘎嘶啞的烏啼」讓張繼「聽自己的心正被什麼東西嚙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寒山寺的「鍾聲」更是「一記一記都來撞擊在心坎上正中要害」——一切景語皆情語,人物心理刻畫和景物描寫緊密結合在一起,景為情設,情為景生,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摹了主人公內心的波瀾。文中有一條清晰的情感線索:即「沮喪」——「憂傷」——「驗傷」。由落榜失意而感到「羞慚沮喪」,到夜泊姑蘇「觸動愁情」而「放肆他的憂傷」,最後「無眠就無眠,長夜獨醒,就乾脆徹底來為自己驗傷」。詩人的情緒發展,由落榜而沮喪,由觸景添愁而變得憂傷,由憂傷而失眠,由失眠而不眠,由不眠而進入姑蘇秋夜特有的意境,於是一曲千古絕唱《楓橋夜泊》問世了。
張曉風的語言活潑生動,富於變化,再加上她嫻熟的修辭技巧,更使本文語言充滿詩情畫意。如:「這樣的夜晚」一段,誇張而不浮誇,煽情而不媚俗,以風中殘燈譬喻生命與時光抗衡的無力,表達渴望建立功名的焦慮感,有著既古典又十分現代的情感內涵。再如「江水睡了」一段,運用排比、對比寫出了夜的寧靜,反襯了張繼內心的孤獨,兩個比喻句更生動恰切地描述出了張繼內心的落寞。還有,這篇小說在句式、詞語的使用和搭配上,也力求突破日常語言習慣的束縛,但又不過分生澀,如「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暗淡了」,「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不朽的失眠」等,都出新出奇又妥帖,給人以語言上的審美享受。
總之,《不朽的失眠》確實是一篇美麗的佳作,正如張曉風自己所說的:「也許,真正留住我容顏的,是這些美麗的方塊字的魂魄吧!」
不朽的失眠,不朽的美麗
② 描寫「秋天戶外美景美食」的詩句有哪些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抄不寐,將襲軍白發征夫淚。
李璟(五代) -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賀鑄(宋代) - 《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
趙嘏(唐代) - 《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李清照(宋代) - 《行香子·天與秋光》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③ 在蘇州旅遊中,請問蘇州有什麼景點,有豐富的戶外活動,例如釣魚,戲水,登山,燒烤,之類的,
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佔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令古今遊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鍾聲。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於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主要景點:寒山寺 、虎丘 、留園 、獅子林 、 蘇州樂園 、拙政園一定要去的
④ 清明節的資料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
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埽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埽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戰國時代埽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韶定寒食埽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揚,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紀念方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
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里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裡拜祭祖先。
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斗歷史。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有的富戶要攜家帶眷乘車坐轎,親到墳塋去祭掃。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此即是掃墓又是郊遊,興盡方歸。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採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國外的「清明節」】
5月6日 敘利亞烈士節。當晚政府要員設宴款待烈士親屬。
5月30日 美國大多數州的「陣亡將士紀念日」。
8月份 日本農歷七八月間有個盂蘭節,機關、企業放假3天,城裡人返回鄉下祭掃先人墓地。
9月1日 突尼西亞全國掃墓日,又叫英雄節,用以紀念在獨立斗爭中殉國的烈士。
10月31日 墨西哥亡靈節(也譯作萬靈節),晚上人們穿著奇裝異服,戴上祖輩相傳的假面具,對著先人的亡靈又唱又跳。相傳這源自印第安人的風俗。
11月1日 法國萬靈節。人們除祭掃先人陵墓,還到巴黎公社紀念碑獻花。
⑤ 華晨宇齊天大聖的歌詞
歌曲:齊天大聖
歌手:華晨宇
作詞:十禾
作曲:華晨宇,許鏡清
歌詞:
五百年向東吹的風 帶走故事什麼內容 水簾洞里沉睡的夢
才沒有什麼蓋世英雄 那天宮 穿越九霄時空 等誰來天搖地動
深海里的針把風暴掏空 一個轉身山河裂開 石縫飛出孤獨的天才
沒有驕縱的心性 畏懼的表情 打破虛偽的重霾
客官 請看我大鬧天宮的戲 你聽鑼鼓驚天起 yeah金甲有聖衣~Uh
我是齊天大聖 大聖 大聖 Oh 我是齊天大聖 大聖 大聖 Oh
Oh~~~~~ 禮貌合掌 下一秒的力量叫做天下無雙
Oh~~~~~ 眼睛擦亮 金箍棒不懂什麼是以柔克剛
誰不曾愛上自由 誰不曾獨上高樓 誰不曾為夢放手
誰不曾孤單行走 勇敢大鬧天宮 就怕你寧願流淚望天卻不昂首向前
月光下的愛恨情仇 隨茫茫浪濤前塵悠悠 緊箍寸寸痛的是心不是頭
南風吹來你為何淚流 百年 洶涌沉默的煙火熏出傷口
解毒的只有一口泛酸的桂花酒 潦草收工 有些苦衷沒人能懂
原來英雄也頭痛 欠白晶晶的笑容染紅的夜空 化作心底入夢的彩虹
悟空 前途偉大卻不做野心家 幾句謊話 算誰的天下 去他的真假
我睡醒走天涯 我是齊天大聖 大聖 大聖 Oh 我是齊天大聖
大聖 大聖 Oh Oh~~~~~ 禮貌合掌 下一秒的力量叫做天下無雙
Oh~~~~~ 眼睛擦亮 金箍棒不懂什麼是以柔克剛 誰不曾愛上自由
誰不曾獨上高樓 誰不曾為夢放手 誰不曾孤單行走 勇敢大鬧天宮
就怕你寧願流淚望天卻不昂首向前 跟我一起 放縱 hey 放縱 hey
放縱 hey 跟我一起 放縱 hey 放縱 hey 放縱 hey 跟我一起 放縱 hey
放縱 hey 放縱 hey 跟我一起 放縱 hey 放縱 hey 放縱 hey
月光下的愛恨情仇 隨茫茫浪濤前塵悠悠 緊箍寸寸痛的是心不是頭
南風吹來你為何淚流 百年 洶涌沉默的煙火熏出傷口
解毒的只有一口泛酸的桂花酒 潦草收工 有些苦衷沒人能懂
原來英雄也頭痛 欠白晶晶的笑容染紅的夜空 化作心底入夢的彩虹
悟空 前途偉大卻不做野心家 幾句謊話 算誰的天下 去他的真假 我睡醒走天涯
(5)張繼星戶外擴展閱讀:
《天籟之戰》第七期,華晨宇被素人指定要求改編西遊記(86版)序曲《雲宮迅音》,這首歌有強的節奏感,卻沒有歌詞,改編難度之大可以想像,讓抽到這首歌的華晨宇直呼崩潰。
但24小時後,華晨宇卻把它改編成了《齊天大聖》,在經典的基礎上重新作曲,穿插rap段落,甚至還加入了「白晶晶」的橋段,而原本的純音樂經由十禾填詞更為豐富。
本歌全程用原本純音樂的兩段經典元素鋪底,在這之上全新創作,讓人感受到音樂無盡的可能性。
整首曲子結構豐富,歌詞有深度,詮釋了一個被後世戲說、被誤解、被豐富、被解構的悟空形象。不管創作還是演唱,完成度都相當高。
⑥ 清明節資料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
清明節在公歷04-06日,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至後10天,有些地方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
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並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即《周禮》所謂「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 寒食節是流傳於中原一帶古代較早的節日,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 》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歐陽修《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黃昏疏雨濕鞦韆。——李清照《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
⑦ 蘇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蘇州必去的地方就比較多了,比方說像觀前街,山塘街,平江路這些地方都是值得一去的,這幾個地方都是蘇州的老街,自古以來就是蘇州最繁華的地段,當然虎丘和拙政園作為蘇州的招牌景點,是肯定要去的,想去看傳統江南水鄉風貌的,還可以來到同里,周庄古鎮,如果不是節假日,這里的人還不算多,給人感覺安靜悠閑,蘇州也有很多自然風景區,比如太湖,天平山,如果想要戶外野營,可以考慮一下。
第二個地方是拙政園,都知道江南的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式園林就是典型的明清私家園林典範,拙政園又是蘇州園林當中面積最大,最值得一去的一個園林,每年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游覽參觀,蘇州園林雖然不如北方皇家園林那麼宏偉壯觀,但是卻多了一份精緻小巧的特色,蘇州還有山塘街,平江路這些地方值得一去,這些老街具有典型的蘇州古城水鄉風貌,也有不少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