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甲魚(鱉)如何抓
誘捕甲魚的絕技和秘訣
--------------------------------------------------------------------------------
甲魚,俗稱老鱉,又名團魚。實質上它不是魚,而是一種水陸兩棲爬行動物。其味鮮美,營養豐富,又能輔助治療某些疾病,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比較高。
一、籠捕法
用竹子、柳條或鐵絲、鋼絲編成肚大脖細的須籠,再用竹條編繞一個漏斗狀的須籠頭,在其漏斗的內側,留出或插上一些傘狀、末端尖銳的竹條,甲魚可以爬進去,但不能夠爬出來。用這種須籠,配以豬肝或用雞血浸泡過的豆餅,或雞血拌麥麩為誘餌(用紗布包好固定在籠內),用繩拴好須籠的脖子,投到甲魚出沒的水域,甲魚就會自動鑽入籠內。須籠若是柳編,很輕,應在籠內加一塊石頭,以利沉底固定。如兼捕魚,可在籠內放點羊骨頭。一般在頭天晚上投入,次日清晨去取。若無人得知,可把牽籠繩拴棍插入水底,在岸邊作出標記,無須夜間守護。如所選水域甲魚較多,可多放幾只須籠,以增加捕獲量。由於這樣捕捉到的甲魚未受傷,捕捉後既可進行人工喂養,又可長途運輸。
二、鋼叉法
用鋼條製成上粗下細帶銳尖、有倒刺的叉子,用鐵片揻成筒,裝上竹或木柄,就是適用的叉具。還可根據需要,在鑲柄的鐵管下,焊上一橫條圓鋼,再焊上一齒或多齒的叉子,隨季節的變化而選用不同的叉子。從寒冬到來年開春是甲魚的冬眠期,此時叉甲魚,如淺水區,可穿上水褲用2~3齒叉較適宜。如乘小船在水深不超過2米的水域,可用2齒叉,既用叉撐船,又操作輕便。春、秋二季在甲魚出沒的水域,無論是穿水褲還是乘舟,都要認真而仔細地逐處叉到。其要訣是:硬是石頭,軟是泥沙,不軟不硬就是它。當叉入甲魚蓋時,會發出輕微的空響聲,又有刺入硬物後的失重手感。因為叉上有倒刺,無論刺入甲魚的何部,都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提起。當提叉受阻時,絕大多數是刺中甲魚。有時在農村附近的水域,偶爾能叉到一隻膠鞋,極像叉到甲魚的手感。如無叉甲魚的實踐,不妨把一隻破舊膠鞋放到水中的泥沙底試叉一下,藉以體會叉到甲魚的手感。當叉到甲魚後,應扭轉一下再提叉。一是易提出水,二是叉到裙邊處不易脫叉。摘叉時,用左手的拇、食二指扣住後肢根部的「鱉窩」才能摘下,且能防止被咬傷手。取叉後甲魚傷勢都較重,除了叉入裙部的外,其他很快就會死亡。故應盡早處理,處理得越早,質量相對較好。
夏季是甲魚十分活躍的時期,當它沿著有腐殖質土層爬行覓食的時候,能冒出一串氣泡,爬行速度比較緩慢。這時最好使用多齒叉——6~10齒的雙排叉獵取。瞄準氣泡的前進方向,用排齒叉猛搗一下,一般會十叉九准。水溫在20℃左右時,甲魚到岸邊離水15米左右的沙灘處產卵,如果能見到有爬行的爪子印,或像鼠糞樣的排泄物,即可在15米左右范圍內找到它,特別是對有草叢的沙灘處要細查。在它見到人或聽到腳步聲而入水又來不及的情況下,往往會跑到草叢中藏身。此刻,要手持單齒叉,發現後即對准其裙邊刺入。這樣叉捕的甲魚質量好,易養活或遠運。如果一時找不見甲魚,漁者可暫時隱蔽一下,只要沙灘有卵窩,它一定會爬上岸來,因為甲魚有「守卵」的特性。
三、赤手捕捉法
當見到甲魚浮出水面曬太陽,或把頭伸出水面吸氧,或水面冒出一連串氣泡,或岸邊有爬行的爪印及鼠糞一樣的糞便,但此刻又沒有任何捕獵工具,那就只好「赤手捉鱉」了。
在潛水捕捉時,力求發出水聲,使膽小的甲魚受驚後鑽入泥沙中一動不動。此時用雙腳在甲魚的沉沒區踩探,當觸到既不是石頭、又非泥沙的硬物礙腳時,要彎腰或潛入水中,用手沿腳摸清是何物。在確認是踩上甲魚時,將手插入它的體下,找准後腿窩,用拇、食二指卡住並掐入它的腿窩後,才能抬腳將甲魚提出水面。未出水面的甲魚,一般不咬人,因掐住後腿窩後其頭已縮回,不敢出來。這種赤手捕捉法,非常適用於臨近水庫、湖泊、河流等水域,借休息遊玩或游泳的機會,即可順手捕捉。
四、網捕法
用插1~3指眼的普通絲掛網,在網腳上再拴上點鉛墜,使其能沉到水底,就是很好的捕網。在出獵前,用鮮雞血或切碎的鮮豬肝,把網染紅浸透,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幹化、不變質就行。臨場時投撒在有甲魚出沒的下風頭,或河流的上游。通常是黃昏時投網,每隔30分鍾或1小時巡視一次。
甲魚投網後,摘取要得法,一定要用一隻手的拇、食二指先扣住兩側的後腿窩,才能用另一隻手將其摘離網孔。否則,離開水的甲魚,一旦咬住人的手後,若不重新把它放回水中,或將其頭切下,它是絕對不會鬆口的。因此,摘網時必須小心從事。裝運甲魚的帆布口袋,在其頂端扎口處,必須用一塊大小相當的多股膠絲編織網遮攔,既利於透氣,不會把甲魚憋死,也利於邊摘邊裝,攜帶方便。
為誘甲魚自動投網,也可用米醋、曲酒、清水各等份對成混合液,加入5克左右的山茱萸肉浸泡2小時以上,然後加入150克切碎的豬肝攪勻,用此液浸網,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幹化、不變質。臨場投撒如前所述。還可以將豬肝切成碎末後,拌入適量的冰片末、茴香粉、香油,摻和均勻塗在網上,效果也不錯。無論採用何種浸或塗網的誘魚液體,其氣味對別的魚種也有較大誘招力,投網後,能兼捕鯉魚或其他魚。但必須注意,用雞血或豬肝浸網後,在塑料袋中封存時間不能長,以防變質出臭味,否則將影響上魚效果。專獵甲魚的掛網,10~15厘米高、50~60米長,插2指的網眼,鉛墜重量要大於網浮漂的浮力,以保證網落水底。
五、陷阱法
用廢舊缸或罐、壇之類的容器,有裂紋或漏水小洞都沒有關系,選擇有甲魚出沒的水域,在臨近岸邊1米左右的淺灘區,挖一個大小適當的坑,把容器放進後,用泥沙沿容器外壁填復,使容器口與淺灘地面一樣平。用2根竹片或小於5厘米寬的2塊木板,綁成十字架狀,平放在缸或壇口上,在容器的外側用石頭或泥沙把十字架固定住。在十字架的交叉點拴上誘餌(如拌有茴香、冰片、香油的豬肝;也可用浸掛網的下腳料用紗布包好掛上;還可用殺雞的鮮血與麥麩攪拌後,用紗布包好拴在十字架的中心部),甲魚聞味而來,沿竹片或木板而上,就會掉入四壁光滑的缸或壇中,成為「瓮中之鱉」。如陷阱設在秘密處,無人察覺,可常年不動,每隔3~5天換一次誘餌,同時把掉入陷阱的甲魚撈回來。用此法捕獲的甲魚,質量是最好的。但到第二年,需把淤泥從容器中清除掉。從深秋到第二年開春前的冬眠期,除了鋼叉法尚可捕到之外,是捕不到甲魚的,因此不須頻繁換餌。
六、誘甲魚自動上岸法
取新鮮雞血與麥麩攪拌,或把上述浸網的下腳料,或把豬肝絞碎摻點茴香粉、冰片、香油,選其中一種的一部分投撒在有甲魚的水域沿岸,從水中投撒,並不間斷地撒向岸上,達約1平方米的地段(應把此誘餌撒在上風頭或河流的上游區),然後,在距誘餌2~3米處隱蔽好,約20~30分鍾,貪食的甲魚就會從水中沿著誘餌指引的方向爬上岸來,有時會成群結隊上岸「會餐」。時機成熟後,就應迅速把旋網扣上去,一網可打數只。甩網技巧要求較高,能把網全部展開,並扣准甲魚的集中點,才能取得豐收。
初次設誘餌區捕獲量大,隨著捕獵次數的增加,上岸甲魚會減少。如果只有一二隻甲魚上岸,可用長木棒擊其頭部以造成輕微腦震盪,但又不可致死,然後扣住兩側後腿窩,裝袋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適時另選捕捉點。
七、垂釣法
其法有二:一是海竿拉釣,二是搖竿插釣。
(一)海竿拉釣
將竿遠投後,稍等片刻,再緩慢地搖輪收線。當突然出現類似「掛鉤」的阻力感時,要暫停收線,待它將釣餌吞入後,會有要線逃走的拽力感,此時要迅速揚竿搖輪收線,先將其拉離水底面,再收線上岸。若突迂阻力就提竿,就很可能把已吞入的鉤拉出,或者它四爪抓底,收線它不動。在收線全過程中,就是拉到近岸僅1~2米處,也不可掉以輕心。
若無魚咬鉤,可收線後再投,再緩慢地收線。對有甲魚活動的水域要像農民用犁耕地那樣,一犁犁地把地翻遍,用海竿拉釣,也不能大而化之,要把釣位水域拉遍。摘鉤時,一手提緊主線,一手卡住甲魚脖子,最好是放在地面上用腳踩住,再用力捏脖子,這樣就能讓它張嘴吐鉤。如果吞鉤過深,用摘鉤器也無能為力,只好把腦線剪斷,重新拴鉤,再投竿拉釣。
釣具組裝。用10~15厘米比釣鯽魚稍粗的腦線,拴3隻釣鯽魚的漁鉤,鉤要拴在鉛墜後面,每隔5厘米拴一隻,也可用縫衣針,把有孔眼的一端截去,使其總長度為2.5厘米,磨銳。在中間拴線處,滴上一滴稀硫酸或食用醋,待其略為銹蝕後,用絲或多股棉線多纏幾道拴牢,拴鉤方法如上所述。
用這種直鉤釣甲魚,當稍有拉力,「鉤」便橫於喉管中,易吞、不能吐。此法摘「鉤」很難,只好把腦線剪斷。在出釣前,要多准備幾只直鉤,以利爭取時間多釣。
釣餌。將生豬肝用刀切成1厘米見方粗、3厘米長的條,放在容器中按如下比例配製:魚肝油4毫升,金黴素眼葯膏半支,開塞露10滴,攪拌混勻。經過這樣處理後的肝條,滑潤,味濃,有韌勁,易裝鉤,誘魚效果好。裝鉤要從肝條的中心部刺入,把針拉向穿入的一側,再穿入另一側,使針復原位,埋入3厘米長的肝條內。此法裝鉤,投竿、收線不掉餌。也可用活河蝦或活而粗大的蚯蚓裝鉤,但其效果不如加工後的肝條好。
(二)搖竿插釣
用如大竹掃帚上那麼粗的竹條或柳條,長度為50~65厘米,修光,將粗端削尖,使之易於插入泥沙中固定。在細端拴上漁鈴,藉以報警。主線用粗0.35~4毫米、長1.5~2米的尼龍線。一端與直鉤或釣鯽魚鉤聯結,一端拴在搖竿的漁鈴處。為拆卸方便,可在拴好的鉤距相宜的串鉤前端拴上輕墜,末端拴一聯結器與主線聯結,與海竿拉釣時的拴鉤方法完全一樣,唯墜子輕一點,只要能把餌鉤沉到水底就行。
施釣。要把釣位選在有甲魚出沒的岸邊,將鉤或針狀直鉤裝餌後,與主線聯結,就可投入水中,插入搖竿。這種搖竿可同時制十幾根或更多,在釣位沿岸插上一排,竿距1米左右。通常是在黃昏後或陰雨天進行施釣,白天找有樹蔭遮蓋的水域,亦可沿岸插上一排搖竿。投竿後找個隱蔽處(遠一點但又能聽到漁鈴聲)休息。當聽到鈴聲時,要輕而緩慢地接近報警區,防止把未上鉤的甲魚驚跑。這一點很重要。有些釣者乾脆不拴漁鈴,黃昏時投竿,22點前後一起收竿,此法也不妨一試。
參考資料: http://idc4251.idc600.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23
專輯: 捕鱉能手談如何抓甲魚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421190o1p17.html
Ⅱ 捉野生鱉會遭報應嗎 鄰居要捉河裡的老鱉,這樣做好嗎
沒問題呀,你不說他話也會有人說呢,在設置給老爹的話,如果都不知道的話都是到處泛濫的話,不就是整個和他的話語都跟他吃飯了嗎?吃的都會有人做得這怎麼樣就要報警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吃了別人的話都要都要死了,是不是人家做什麼是人家的事情你何必計較呢,你不做的話你不能阻止人家。
Ⅲ 捕捉甲魚的方法
1、針釣法
用一根3厘米長的縫衣針,在其中間部位銼一個圓槽,每根針中間拴一根3×3規格的錦綸線(不要尼龍線,否則易被咬斷),線長1.5米,另有一組竹簽,每根長約20厘米,再准備一根長3米的細竿,竿的一頭做一個鉛絲小鉤。
操作時,將線從竹簽上放開,針上拴生豬肝或蚯蚓,豬肝切成長條形,將針從豬肝條的中段先戳進豬肝條的一頭,針刺出肝條一小半,使線扣還保持在針上;接著用手捏住豬肝條上面的針尖,把線結插入肝條的中部,將多餘的針體刺入豬肝條的另一頭。
這樣整個針都穿入豬肝條,只有中間拴線露出,然後用一條黑線把豬肝條在針上纏結實。垂鉤時,將帶豬肝餌食的針用細竹竿前面的鉛絲鉤住,伸竿到釣位,另一頭插在河岸,在一個水域中投放多點,來回檢查上釣情況。
甲魚是一種珍貴的經濟動物,不僅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被視為名貴的滋補品,而且全身各部分均可入葯,具有滋陰清熱,平肝益和破結軟堅與消淤等功效。據民間傳說,鱉血還能治療貧血病,肺病、心臟病、氣喘、神經衰弱等。
進入90年代,我國掀起一股「甲魚養殖熱」,並不斷升溫,其銷售價格之高令人咋舌,但至1997年至現在「甲魚熱」驟然降溫,跌入低谷。其主要原因受外來甲魚入進、走私甲魚的沖擊和國內超速發展,存量飽溢。
目前市場價值與價值基本同步,符合價值規模,加之目前甲魚的市場價值以被消費者認可,只要養殖條件具備、真正掌握了養殖技術提高成活率,並能妥善搞好經營管理,積極推行配套養殖,大力開發甲魚深加工產品。養殖甲魚仍有較好市場。
Ⅳ 如何捕捉甲魚
誘捕甲魚的絕技和秘訣
--------------------------------------------------------------------------------
甲魚,俗稱老鱉,又名團魚。實質上它不是魚,而是一種水陸兩棲爬行動物。其味鮮美,營養豐富,又能輔助治療某些疾病,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比較高。
一、籠捕法
用竹子、柳條或鐵絲、鋼絲編成肚大脖細的須籠,再用竹條編繞一個漏斗狀的須籠頭,在其漏斗的內側,留出或插上一些傘狀、末端尖銳的竹條,甲魚可以爬進去,但不能夠爬出來。用這種須籠,配以豬肝或用雞血浸泡過的豆餅,或雞血拌麥麩為誘餌(用紗布包好固定在籠內),用繩拴好須籠的脖子,投到甲魚出沒的水域,甲魚就會自動鑽入籠內。須籠若是柳編,很輕,應在籠內加一塊石頭,以利沉底固定。如兼捕魚,可在籠內放點羊骨頭。一般在頭天晚上投入,次日清晨去取。若無人得知,可把牽籠繩拴棍插入水底,在岸邊作出標記,無須夜間守護。如所選水域甲魚較多,可多放幾只須籠,以增加捕獲量。由於這樣捕捉到的甲魚未受傷,捕捉後既可進行人工喂養,又可長途運輸。
二、鋼叉法
用鋼條製成上粗下細帶銳尖、有倒刺的叉子,用鐵片揻成筒,裝上竹或木柄,就是適用的叉具。還可根據需要,在鑲柄的鐵管下,焊上一橫條圓鋼,再焊上一齒或多齒的叉子,隨季節的變化而選用不同的叉子。從寒冬到來年開春是甲魚的冬眠期,此時叉甲魚,如淺水區,可穿上水褲用2~3齒叉較適宜。如乘小船在水深不超過2米的水域,可用2齒叉,既用叉撐船,又操作輕便。春、秋二季在甲魚出沒的水域,無論是穿水褲還是乘舟,都要認真而仔細地逐處叉到。其要訣是:硬是石頭,軟是泥沙,不軟不硬就是它。當叉入甲魚蓋時,會發出輕微的空響聲,又有刺入硬物後的失重手感。因為叉上有倒刺,無論刺入甲魚的何部,都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提起。當提叉受阻時,絕大多數是刺中甲魚。有時在農村附近的水域,偶爾能叉到一隻膠鞋,極像叉到甲魚的手感。如無叉甲魚的實踐,不妨把一隻破舊膠鞋放到水中的泥沙底試叉一下,藉以體會叉到甲魚的手感。當叉到甲魚後,應扭轉一下再提叉。一是易提出水,二是叉到裙邊處不易脫叉。摘叉時,用左手的拇、食二指扣住後肢根部的「鱉窩」才能摘下,且能防止被咬傷手。取叉後甲魚傷勢都較重,除了叉入裙部的外,其他很快就會死亡。故應盡早處理,處理得越早,質量相對較好。
夏季是甲魚十分活躍的時期,當它沿著有腐殖質土層爬行覓食的時候,能冒出一串氣泡,爬行速度比較緩慢。這時最好使用多齒叉——6~10齒的雙排叉獵取。瞄準氣泡的前進方向,用排齒叉猛搗一下,一般會十叉九准。水溫在20℃左右時,甲魚到岸邊離水15米左右的沙灘處產卵,如果能見到有爬行的爪子印,或像鼠糞樣的排泄物,即可在15米左右范圍內找到它,特別是對有草叢的沙灘處要細查。在它見到人或聽到腳步聲而入水又來不及的情況下,往往會跑到草叢中藏身。此刻,要手持單齒叉,發現後即對准其裙邊刺入。這樣叉捕的甲魚質量好,易養活或遠運。如果一時找不見甲魚,漁者可暫時隱蔽一下,只要沙灘有卵窩,它一定會爬上岸來,因為甲魚有「守卵」的特性。
三、赤手捕捉法
當見到甲魚浮出水面曬太陽,或把頭伸出水面吸氧,或水面冒出一連串氣泡,或岸邊有爬行的爪印及鼠糞一樣的糞便,但此刻又沒有任何捕獵工具,那就只好「赤手捉鱉」了。
在潛水捕捉時,力求發出水聲,使膽小的甲魚受驚後鑽入泥沙中一動不動。此時用雙腳在甲魚的沉沒區踩探,當觸到既不是石頭、又非泥沙的硬物礙腳時,要彎腰或潛入水中,用手沿腳摸清是何物。在確認是踩上甲魚時,將手插入它的體下,找准後腿窩,用拇、食二指卡住並掐入它的腿窩後,才能抬腳將甲魚提出水面。未出水面的甲魚,一般不咬人,因掐住後腿窩後其頭已縮回,不敢出來。這種赤手捕捉法,非常適用於臨近水庫、湖泊、河流等水域,借休息遊玩或游泳的機會,即可順手捕捉。
四、網捕法
用插1~3指眼的普通絲掛網,在網腳上再拴上點鉛墜,使其能沉到水底,就是很好的捕網。在出獵前,用鮮雞血或切碎的鮮豬肝,把網染紅浸透,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幹化、不變質就行。臨場時投撒在有甲魚出沒的下風頭,或河流的上游。通常是黃昏時投網,每隔30分鍾或1小時巡視一次。
甲魚投網後,摘取要得法,一定要用一隻手的拇、食二指先扣住兩側的後腿窩,才能用另一隻手將其摘離網孔。否則,離開水的甲魚,一旦咬住人的手後,若不重新把它放回水中,或將其頭切下,它是絕對不會鬆口的。因此,摘網時必須小心從事。裝運甲魚的帆布口袋,在其頂端扎口處,必須用一塊大小相當的多股膠絲編織網遮攔,既利於透氣,不會把甲魚憋死,也利於邊摘邊裝,攜帶方便。
為誘甲魚自動投網,也可用米醋、曲酒、清水各等份對成混合液,加入5克左右的山茱萸肉浸泡2小時以上,然後加入150克切碎的豬肝攪勻,用此液浸網,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幹化、不變質。臨場投撒如前所述。還可以將豬肝切成碎末後,拌入適量的冰片末、茴香粉、香油,摻和均勻塗在網上,效果也不錯。無論採用何種浸或塗網的誘魚液體,其氣味對別的魚種也有較大誘招力,投網後,能兼捕鯉魚或其他魚。但必須注意,用雞血或豬肝浸網後,在塑料袋中封存時間不能長,以防變質出臭味,否則將影響上魚效果。專獵甲魚的掛網,10~15厘米高、50~60米長,插2指的網眼,鉛墜重量要大於網浮漂的浮力,以保證網落水底。
五、陷阱法
用廢舊缸或罐、壇之類的容器,有裂紋或漏水小洞都沒有關系,選擇有甲魚出沒的水域,在臨近岸邊1米左右的淺灘區,挖一個大小適當的坑,把容器放進後,用泥沙沿容器外壁填復,使容器口與淺灘地面一樣平。用2根竹片或小於5厘米寬的2塊木板,綁成十字架狀,平放在缸或壇口上,在容器的外側用石頭或泥沙把十字架固定住。在十字架的交叉點拴上誘餌(如拌有茴香、冰片、香油的豬肝;也可用浸掛網的下腳料用紗布包好掛上;還可用殺雞的鮮血與麥麩攪拌後,用紗布包好拴在十字架的中心部),甲魚聞味而來,沿竹片或木板而上,就會掉入四壁光滑的缸或壇中,成為「瓮中之鱉」。如陷阱設在秘密處,無人察覺,可常年不動,每隔3~5天換一次誘餌,同時把掉入陷阱的甲魚撈回來。用此法捕獲的甲魚,質量是最好的。但到第二年,需把淤泥從容器中清除掉。從深秋到第二年開春前的冬眠期,除了鋼叉法尚可捕到之外,是捕不到甲魚的,因此不須頻繁換餌。
六、誘甲魚自動上岸法
取新鮮雞血與麥麩攪拌,或把上述浸網的下腳料,或把豬肝絞碎摻點茴香粉、冰片、香油,選其中一種的一部分投撒在有甲魚的水域沿岸,從水中投撒,並不間斷地撒向岸上,達約1平方米的地段(應把此誘餌撒在上風頭或河流的上游區),然後,在距誘餌2~3米處隱蔽好,約20~30分鍾,貪食的甲魚就會從水中沿著誘餌指引的方向爬上岸來,有時會成群結隊上岸「會餐」。時機成熟後,就應迅速把旋網扣上去,一網可打數只。甩網技巧要求較高,能把網全部展開,並扣准甲魚的集中點,才能取得豐收。
初次設誘餌區捕獲量大,隨著捕獵次數的增加,上岸甲魚會減少。如果只有一二隻甲魚上岸,可用長木棒擊其頭部以造成輕微腦震盪,但又不可致死,然後扣住兩側後腿窩,裝袋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適時另選捕捉點。
七、垂釣法
其法有二:一是海竿拉釣,二是搖竿插釣。
(一)海竿拉釣
將竿遠投後,稍等片刻,再緩慢地搖輪收線。當突然出現類似「掛鉤」的阻力感時,要暫停收線,待它將釣餌吞入後,會有要線逃走的拽力感,此時要迅速揚竿搖輪收線,先將其拉離水底面,再收線上岸。若突迂阻力就提竿,就很可能把已吞入的鉤拉出,或者它四爪抓底,收線它不動。在收線全過程中,就是拉到近岸僅1~2米處,也不可掉以輕心。
若無魚咬鉤,可收線後再投,再緩慢地收線。對有甲魚活動的水域要像農民用犁耕地那樣,一犁犁地把地翻遍,用海竿拉釣,也不能大而化之,要把釣位水域拉遍。摘鉤時,一手提緊主線,一手卡住甲魚脖子,最好是放在地面上用腳踩住,再用力捏脖子,這樣就能讓它張嘴吐鉤。如果吞鉤過深,用摘鉤器也無能為力,只好把腦線剪斷,重新拴鉤,再投竿拉釣。
釣具組裝。用10~15厘米比釣鯽魚稍粗的腦線,拴3隻釣鯽魚的漁鉤,鉤要拴在鉛墜後面,每隔5厘米拴一隻,也可用縫衣針,把有孔眼的一端截去,使其總長度為2.5厘米,磨銳。在中間拴線處,滴上一滴稀硫酸或食用醋,待其略為銹蝕後,用絲或多股棉線多纏幾道拴牢,拴鉤方法如上所述。
用這種直鉤釣甲魚,當稍有拉力,「鉤」便橫於喉管中,易吞、不能吐。此法摘「鉤」很難,只好把腦線剪斷。在出釣前,要多准備幾只直鉤,以利爭取時間多釣。
釣餌。將生豬肝用刀切成1厘米見方粗、3厘米長的條,放在容器中按如下比例配製:魚肝油4毫升,金黴素眼葯膏半支,開塞露10滴,攪拌混勻。經過這樣處理後的肝條,滑潤,味濃,有韌勁,易裝鉤,誘魚效果好。裝鉤要從肝條的中心部刺入,把針拉向穿入的一側,再穿入另一側,使針復原位,埋入3厘米長的肝條內。此法裝鉤,投竿、收線不掉餌。也可用活河蝦或活而粗大的蚯蚓裝鉤,但其效果不如加工後的肝條好。
(二)搖竿插釣
用如大竹掃帚上那麼粗的竹條或柳條,長度為50~65厘米,修光,將粗端削尖,使之易於插入泥沙中固定。在細端拴上漁鈴,藉以報警。主線用粗0.35~4毫米、長1.5~2米的尼龍線。一端與直鉤或釣鯽魚鉤聯結,一端拴在搖竿的漁鈴處。為拆卸方便,可在拴好的鉤距相宜的串鉤前端拴上輕墜,末端拴一聯結器與主線聯結,與海竿拉釣時的拴鉤方法完全一樣,唯墜子輕一點,只要能把餌鉤沉到水底就行。
施釣。要把釣位選在有甲魚出沒的岸邊,將鉤或針狀直鉤裝餌後,與主線聯結,就可投入水中,插入搖竿。這種搖竿可同時制十幾根或更多,在釣位沿岸插上一排,竿距1米左右。通常是在黃昏後或陰雨天進行施釣,白天找有樹蔭遮蓋的水域,亦可沿岸插上一排搖竿。投竿後找個隱蔽處(遠一點但又能聽到漁鈴聲)休息。當聽到鈴聲時,要輕而緩慢地接近報警區,防止把未上鉤的甲魚驚跑。這一點很重要。有些釣者乾脆不拴漁鈴,黃昏時投竿,22點前後一起收竿,此法也不妨一試。
Ⅳ 怎樣捕捉野生甲魚
方法如下:
(1)看泡沫(魚星)。它的氣泡密集而呈雙行帶狀或呈圈狀,大小不等,移速緩慢,消失較快。
(2)看浮頭。風平浪靜的炎熱天氣,甲魚常浮到水面吸氣,俗稱「浮頭」。其吻部和眼部突出水面,四腳伸開,在水面半天不動。
(3)看爪印。從水邊起,仔細觀察泥沙表面、階狀楞坎上下、樹棵、草叢之間。觀察甲魚的最好時間是在日出至9點鍾以前。
(4)用稍粗的線長3米左右。魚鉤用縫衣針,魚線穿去針孔。將魚線雙交在針的中部拴好後用力拉緊,使線不竄動。豬肝或狗肝切成條狀,針直接插進去,針不可露出,輕甩入水中,魚一吃食,針自然卡進喉嚨。魚線的另一頭拴在一塊竹塊上。一般是頭天晚上放釣,第二天收取。
(5)戶外捉老鱉擴展閱讀:
肝炎患者由於胃黏膜水腫,小腸絨毛變粗變短,膽汁分泌失調等因素,消化吸收機能大大減弱。而甲魚含有很豐富的蛋白質,病人食後不僅難以吸收,反而會加重肝臟負擔,嚴重時肝細胞還會大量壞死,血清膽紅素劇增,血漿濃度升高,誘發肝昏迷。
失眠、孕婦及產後泄瀉也不宜食用。雖然它具有滋陰益腎的功效,但是甲魚性味咸寒,有著較強的通血絡、散瘀塊作用,因而有一定墮胎之弊,尤其是鱉甲的墮胎之力比鱉肉更強。
腸胃功能虛弱、消化不良的人應慎吃。尤其是患有腸胃炎、胃潰瘍、膽囊炎等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不宜食用。脾胃虛弱的人,更不能多吃,否則往往使入不思飲食,肚腹脹滿,甚至引起腹瀉。
幼兒要少食甲魚。甲魚屬於高蛋白質滋補品,兒童脾胃嬌嫩,在食用時則有可能導致孩子消化不良,加重脾胃的負擔,因此要少食。
Ⅵ 怎樣捉野生鱉
甲魚,俗稱老鱉,又名團魚。實質上它不是魚,而是一種水陸兩棲爬行動物。其味鮮美,營養豐富,又能輔助治療某些疾病,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比較高。
一、籠捕法
用竹子、柳條或鐵絲、鋼絲編成肚大脖細的須籠,再用竹條編繞一個漏斗狀的須籠頭,在其漏斗的內側,留出或插上一些傘狀、末端尖銳的竹條,甲魚可以爬進去,但不能夠爬出來。用這種須籠,配以豬肝或用雞血浸泡過的豆餅,或雞血拌麥麩為誘餌(用紗布包好固定在籠內),用繩拴好須籠的脖子,投到甲魚出沒的水域,甲魚就會自動鑽入籠內。須籠若是柳編,很輕,應在籠內加一塊石頭,以利沉底固定。如兼捕魚,可在籠內放點羊骨頭。一般在頭天晚上投入,次日清晨去取。若無人得知,可把牽籠繩拴棍插入水底,在岸邊作出標記,無須夜間守護。如所選水域甲魚較多,可多放幾只須籠,以增加捕獲量。由於這樣捕捉到的甲魚未受傷,捕捉後既可進行人工喂養,又可長途運輸。
二、鋼叉法
用鋼條製成上粗下細帶銳尖、有倒刺的叉子,用鐵片揻成筒,裝上竹或木柄,就是適用的叉具。還可根據需要,在鑲柄的鐵管下,焊上一橫條圓鋼,再焊上一齒或多齒的叉子,隨季節的變化而選用不同的叉子。從寒冬到來年開春是甲魚的冬眠期,此時叉甲魚,如淺水區,可穿上水褲用2~3齒叉較適宜。如乘小船在水深不超過2米的水域,可用2齒叉,既用叉撐船,又操作輕便。春、秋二季在甲魚出沒的水域,無論是穿水褲還是乘舟,都要認真而仔細地逐處叉到。其要訣是:硬是石頭,軟是泥沙,不軟不硬就是它。當叉入甲魚蓋時,會發出輕微的空響聲,又有刺入硬物後的失重手感。因為叉上有倒刺,無論刺入甲魚的何部,都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提起。當提叉受阻時,絕大多數是刺中甲魚。有時在農村附近的水域,偶爾能叉到一隻膠鞋,極像叉到甲魚的手感。如無叉甲魚的實踐,不妨把一隻破舊膠鞋放到水中的泥沙底試叉一下,藉以體會叉到甲魚的手感。當叉到甲魚後,應扭轉一下再提叉。一是易提出水,二是叉到裙邊處不易脫叉。摘叉時,用左手的拇、食二指扣住後肢根部的「鱉窩」才能摘下,且能防止被咬傷手。取叉後甲魚傷勢都較重,除了叉入裙部的外,其他很快就會死亡。故應盡早處理,處理得越早,質量相對較好。
夏季是甲魚十分活躍的時期,當它沿著有腐殖質土層爬行覓食的時候,能冒出一串氣泡,爬行速度比較緩慢。這時最好使用多齒叉——6~10齒的雙排叉獵取。瞄準氣泡的前進方向,用排齒叉猛搗一下,一般會十叉九准。水溫在20℃左右時,甲魚到岸邊離水15米左右的沙灘處產卵,如果能見到有爬行的爪子印,或像鼠糞樣的排泄物,即可在15米左右范圍內找到它,特別是對有草叢的沙灘處要細查。在它見到人或聽到腳步聲而入水又來不及的情況下,往往會跑到草叢中藏身。此刻,要手持單齒叉,發現後即對准其裙邊刺入。這樣叉捕的甲魚質量好,易養活或遠運。如果一時找不見甲魚,漁者可暫時隱蔽一下,只要沙灘有卵窩,它一定會爬上岸來,因為甲魚有「守卵」的特性。
三、赤手捕捉法
當見到甲魚浮出水面曬太陽,或把頭伸出水面吸氧,或水面冒出一連串氣泡,或岸邊有爬行的爪印及鼠糞一樣的糞便,但此刻又沒有任何捕獵工具,那就只好「赤手捉鱉」了。
在潛水捕捉時,力求發出水聲,使膽小的甲魚受驚後鑽入泥沙中一動不動。此時用雙腳在甲魚的沉沒區踩探,當觸到既不是石頭、又非泥沙的硬物礙腳時,要彎腰或潛入水中,用手沿腳摸清是何物。在確認是踩上甲魚時,將手插入它的體下,找准後腿窩,用拇、食二指卡住並掐入它的腿窩後,才能抬腳將甲魚提出水面。未出水面的甲魚,一般不咬人,因掐住後腿窩後其頭已縮回,不敢出來。這種赤手捕捉法,非常適用於臨近水庫、湖泊、河流等水域,借休息遊玩或游泳的機會,即可順手捕捉。
四、網捕法
用插1~3指眼的普通絲掛網,在網腳上再拴上點鉛墜,使其能沉到水底,就是很好的捕網。在出獵前,用鮮雞血或切碎的鮮豬肝,把網染紅浸透,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幹化、不變質就行。臨場時投撒在有甲魚出沒的下風頭,或河流的上游。通常是黃昏時投網,每隔30分鍾或1小時巡視一次。
甲魚投網後,摘取要得法,一定要用一隻手的拇、食二指先扣住兩側的後腿窩,才能用另一隻手將其摘離網孔。否則,離開水的甲魚,一旦咬住人的手後,若不重新把它放回水中,或將其頭切下,它是絕對不會鬆口的。因此,摘網時必須小心從事。裝運甲魚的帆布口袋,在其頂端扎口處,必須用一塊大小相當的多股膠絲編織網遮攔,既利於透氣,不會把甲魚憋死,也利於邊摘邊裝,攜帶方便。
為誘甲魚自動投網,也可用米醋、曲酒、清水各等份對成混合液,加入5克左右的山茱萸肉浸泡2小時以上,然後加入150克切碎的豬肝攪勻,用此液浸網,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幹化、不變質。臨場投撒如前所述。還可以將豬肝切成碎末後,拌入適量的冰片末、茴香粉、香油,摻和均勻塗在網上,效果也不錯。無論採用何種浸或塗網的誘魚液體,其氣味對別的魚種也有較大誘招力,投網後,能兼捕鯉魚或其他魚。但必須注意,用雞血或豬肝浸網後,在塑料袋中封存時間不能長,以防變質出臭味,否則將影響上魚效果。專獵甲魚的掛網,10~15厘米高、50~60米長,插2指的網眼,鉛墜重量要大於網浮漂的浮力,以保證網落水底。
五、陷阱法
用廢舊缸或罐、壇之類的容器,有裂紋或漏水小洞都沒有關系,選擇有甲魚出沒的水域,在臨近岸邊1米左右的淺灘區,挖一個大小適當的坑,把容器放進後,用泥沙沿容器外壁填復,使容器口與淺灘地面一樣平。用2根竹片或小於5厘米寬的2塊木板,綁成十字架狀,平放在缸或壇口上,在容器的外側用石頭或泥沙把十字架固定住。在十字架的交叉點拴上誘餌(如拌有茴香、冰片、香油的豬肝;也可用浸掛網的下腳料用紗布包好掛上;還可用殺雞的鮮血與麥麩攪拌後,用紗布包好拴在十字架的中心部),甲魚聞味而來,沿竹片或木板而上,就會掉入四壁光滑的缸或壇中,成為「瓮中之鱉」。如陷阱設在秘密處,無人察覺,可常年不動,每隔3~5天換一次誘餌,同時把掉入陷阱的甲魚撈回來。用此法捕獲的甲魚,質量是最好的。但到第二年,需把淤泥從容器中清除掉。從深秋到第二年開春前的冬眠期,除了鋼叉法尚可捕到之外,是捕不到甲魚的,因此不須頻繁換餌。
六、誘甲魚自動上岸法
取新鮮雞血與麥麩攪拌,或把上述浸網的下腳料,或把豬肝絞碎摻點茴香粉、冰片、香油,選其中一種的一部分投撒在有甲魚的水域沿岸,從水中投撒,並不間斷地撒向岸上,達約1平方米的地段(應把此誘餌撒在上風頭或河流的上游區),然後,在距誘餌2~3米處隱蔽好,約20~30分鍾,貪食的甲魚就會從水中沿著誘餌指引的方向爬上岸來,有時會成群結隊上岸「會餐」。時機成熟後,就應迅速把旋網扣上去,一網可打數只。甩網技巧要求較高,能把網全部展開,並扣准甲魚的集中點,才能取得豐收。
初次設誘餌區捕獲量大,隨著捕獵次數的增加,上岸甲魚會減少。如果只有一二隻甲魚上岸,可用長木棒擊其頭部以造成輕微腦震盪,但又不可致死,然後扣住兩側後腿窩,裝袋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適時另選捕捉點。
七、垂釣法
其法有二:一是海竿拉釣,二是搖竿插釣。
(一)海竿拉釣
將竿遠投後,稍等片刻,再緩慢地搖輪收線。當突然出現類似「掛鉤」的阻力感時,要暫停收線,待它將釣餌吞入後,會有要線逃走的拽力感,此時要迅速揚竿搖輪收線,先將其拉離水底面,再收線上岸。若突迂阻力就提竿,就很可能把已吞入的鉤拉出,或者它四爪抓底,收線它不動。在收線全過程中,就是拉到近岸僅1~2米處,也不可掉以輕心。
若無魚咬鉤,可收線後再投,再緩慢地收線。對有甲魚活動的水域要像農民用犁耕地那樣,一犁犁地把地翻遍,用海竿拉釣,也不能大而化之,要把釣位水域拉遍。摘鉤時,一手提緊主線,一手卡住甲魚脖子,最好是放在地面上用腳踩住,再用力捏脖子,這樣就能讓它張嘴吐鉤。如果吞鉤過深,用摘鉤器也無能為力,只好把腦線剪斷,重新拴鉤,再投竿拉釣。
釣具組裝。用10~15厘米比釣鯽魚稍粗的腦線,拴3隻釣鯽魚的漁鉤,鉤要拴在鉛墜後面,每隔5厘米拴一隻,也可用縫衣針,把有孔眼的一端截去,使其總長度為2.5厘米,磨銳。在中間拴線處,滴上一滴稀硫酸或食用醋,待其略為銹蝕後,用絲或多股棉線多纏幾道拴牢,拴鉤方法如上所述。
用這種直鉤釣甲魚,當稍有拉力,「鉤」便橫於喉管中,易吞、不能吐。此法摘「鉤」很難,只好把腦線剪斷。在出釣前,要多准備幾只直鉤,以利爭取時間多釣。
釣餌。將生豬肝用刀切成1厘米見方粗、3厘米長的條,放在容器中按如下比例配製:魚肝油4毫升,金黴素眼葯膏半支,開塞露10滴,攪拌混勻。經過這樣處理後的肝條,滑潤,味濃,有韌勁,易裝鉤,誘魚效果好。裝鉤要從肝條的中心部刺入,把針拉向穿入的一側,再穿入另一側,使針復原位,埋入3厘米長的肝條內。此法裝鉤,投竿、收線不掉餌。也可用活河蝦或活而粗大的蚯蚓裝鉤,但其效果不如加工後的肝條好。
(二)搖竿插釣
用如大竹掃帚上那麼粗的竹條或柳條,長度為50~65厘米,修光,將粗端削尖,使之易於插入泥沙中固定。在細端拴上漁鈴,藉以報警。主線用粗0.35~4毫米、長1.5~2米的尼龍線。一端與直鉤或釣鯽魚鉤聯結,一端拴在搖竿的漁鈴處。為拆卸方便,可在拴好的鉤距相宜的串鉤前端拴上輕墜,末端拴一聯結器與主線聯結,與海竿拉釣時的拴鉤方法完全一樣,唯墜子輕一點,只要能把餌鉤沉到水底就行。
施釣。要把釣位選在有甲魚出沒的岸邊,將鉤或針狀直鉤裝餌後,與主線聯結,就可投入水中,插入搖竿。這種搖竿可同時制十幾根或更多,在釣位沿岸插上一排,竿距1米左右。通常是在黃昏後或陰雨天進行施釣,白天找有樹蔭遮蓋的水域,亦可沿岸插上一排搖竿。投竿後找個隱蔽處(遠一點但又能聽到漁鈴聲)休息。當聽到鈴聲時,要輕而緩慢地接近報警區,防止把未上鉤的甲魚驚跑。這一點很重要。有些釣者乾脆不拴漁鈴,黃昏時投竿,22點前後一起收竿,此法也不妨一試。
Ⅶ 如何捉 鱉
捉鱉不同於捉鱷魚龜,捉鱉要捉鱉的兩邊,例如山瑞鱉那樣,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