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山旅遊攻略2017
關於黃山:
黃山市,黃山區和黃山風景區是三個不同的地方。
黃山市:也就是原來的徽州地區,市政府駐地屯溪區,通常用「屯溪」代表黃山市的市區。屯溪距離黃山風景區約60公里。乘坐飛機,火車和大多數汽車都是到屯溪。
黃山區:原來的太平縣,黃山位於該區。
黃山風景區:大部分遊客到黃山旅遊就是來這里,黃山腳下是湯口鎮,也用「湯口」來表示。如果乘坐汽車到黃山,要問清楚是到屯溪還是湯口。
關於交通:
飛機:黃山機場位於屯溪區,距離市中心不遠。從機場先到市區的汽車站後,乘坐汽車到黃山風景區(湯口),約1小時到達。
火車:黃山火車站位於屯溪區,有汽車直達黃山風景區(湯口),約1小時到達。
汽車:汽車站位於屯溪區,換乘到達黃山風景區(湯口)的汽車,約1小時到達。如果汽車直達湯口就更方便了。
關於美食:
黃山市的特色美食有臭鮭魚,毛豆腐。特色小吃有黃山燒餅(蟹殼黃燒餅),茶干,徽墨酥等。黃山的綠茶和祁門紅茶也非常有名。
黃山的美食有石耳(類似木耳,但是長在石頭上),石雞(不是雞,是一種黃山上生長的蛙類,類似牛蛙)。
關於黃山游覽:
黃山門票只能進出一次。
建議安排兩天的行程,根據自身情況可以選擇徒步或者纜車上下山。
從南大門上山,必須從山下的兩個換乘中心(寨西換乘中心或東嶺換乘中心)乘坐景區大巴到後山的雲谷寺或者前山的慈光閣,下車後開始爬山。雲谷寺可以乘坐纜車,慈光閣只能徒步(纜車正在維修,短期內不開放)。推薦後山雲谷寺上山(纜車或徒步),前山慈光閣下山(只能徒步)。
黃山山上的賓館都是由一家公司統一運營,價格是統一的,淡季跟旺季房價相差四五倍。
山上吃飯價格極貴,強烈建議從山下帶一些方便食品(不要帶方便麵!黃山上禁止方便麵出現!)和零食上山。
如果行程中除了黃山還包含其他景點,建議把黃山放在最後,因為徒步下山後走路十分困難,幾乎沒有力氣遊玩其他景點了。
-------------------------------------------
黃山至今沒有開通高鐵,從上海到黃山可以選擇的交通方式有飛機,火車,汽車,但是飛機太貴,火車太慢,考慮再三還是汽車最方便。如果從汽車站坐車去黃山,票價大約140元左右。還有更便宜的選擇,就是網上預訂旅行社提供的往返大巴車位,來回只要160元,可以選擇任意時間出發或返回。
⑵ 黃山旅遊攻略的著名景點
迎客松屹立在黃山風景區玉屏樓的青獅石旁,海拔1670米處。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五湖四海的賓客來黃山游覽。迎客松不僅是黃山的象徵,也是整個民族的驕傲,她代表了一種堅韌而頑強的傲骨。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其形象做成。
飛來石
在平天矼西端的群峰中,有一巨石聳立在岩石平台上。巨石高12米、長7.5米、寬2.5米;其下的岩 石平台長12至15米,寬8至10米,厚1.5至2.5米,重約360噸,形態奇特,如此巨石卻被豎立在一塊長約12-15米,寬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驚嘆不已!兩大岩石之間的接觸面很小,上一石似從天外飛來,故名「飛來石」地質學家認為,飛來石這一奇觀是地質變化過程中形成的,真可謂天設地造。 靠北海而面西海,建於民國24年,因時有雲霧在山谷中升騰翻滾,撲至石亭前卻又消散,故名「排雲亭」。這里視野開闊,是觀賞黃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點,又有「巧石陳列館」之稱。
左側不遠處有「仙人曬靴」,右側有「仙人曬鞋」。左靴右鞋,遙相對應,實乃大自然之傑作。其他巧石,能呼其名的還有不少,如「仙女綉花」、「天女彈琴」、「天狗聽琴」等等。排雲亭處有一株「破石松」,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樹根深扎石中,將整塊石頭劈裂成三塊。樹高6.4米,有150年的樹齡。 不上始信峰,不知黃山松。這里匯聚了許多黃山名松,海拔1668米,相傳一古人持懷疑態度游山,到此始信黃山可愛,故名。
始信峰風景區匯聚了許多黃山名松,有:接引松、黑虎松、連理松、龍爪松、卧龍松、探海松。石筍峰上可觀賞眾多奇石。其中「石筍矼」號稱「黃山第一奇觀」,「十八羅漢朝南海」維妙維肖,引人入勝。
峰頂有一平台,古代文人雅士常登峰攬景,吟詩作畫,飲酒撫琴,故有琴台之稱。 在黃山旅遊攻略中多處提到「牯牛降」。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古稱「西黃山」。位於安徽省祁門縣和石台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727.6米, 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祁門境內,與石台交界處,是目前唯一經國家林業總局批准在保護區內開展生態旅遊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景區。 牯牛降風景區山勢陡峭,溝壑縱橫,千峰競秀,風光旖旎。當地有民謠「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環連環,大岔套小岔」,其自然景色之奇,由此可以想見。區內主峰牯牛大降,海拔1727米。峰上怪石嶙峋,古樹遮天,瀑布飛泉,拋珠濺玉,珍禽異獸穿行其間,身臨其境,大有超凡脫俗之感。
傳說古時的牯牛降是一塊談起來令人色變喪膽的絕地。據說,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著一隻名叫雀的怪鳥。《山海經》說這種鳥「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種飛禽走獸為食,連人也敢吃。弄得方圓幾百里的山中,鳥獸絕跡,不見人煙。話說春秋時期的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的創始人,曾任東周守藏室之吏,著有《道德經》。為了傳授教義,他辭官歸隱,雲游四方,到各地傳經授道。一日,他騎著青牛,路過牯牛降山中。行了半天,天上不見飛鳥,地上不見野獸,水中不見一個活物,甚感奇怪。當他跨下坐騎,准備打尖休息時,忽然一聲怪叫,狂風呼嘯,一隻巨大的怪鳥從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撲來。正在吃草的青牛,對天一聲長哞,瞪圓雙眼,張開四蹄,騰飛而起,用雙角向怪鳥頂去。這雀平日見啥吃啥,驕橫慣了,哪把這只牛放在眼裡,不防這只青牛有此神力,一不小心,被牛角頂折了翅膀,怪叫一聲跌落在一道山樑上。青牛見狀,縱身躍上山樑,將怪鳥緊緊壓在身下,讓他永世不得翻身。時間一長,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鳥的屍骨爛成了泥土,羽毛變成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樹。為了紀念這頭大青牛,人們便把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