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有什麼旅遊景點
平遙古城,雁門關,五台山、雲岡石窟、恆山、壺口瀑布,還有眾多抗日戰爭時的遺跡啊
2. 請問晉城到蟒河怎麼做車
轉:1 火車站有到陽城的中巴,票價大概到20元(全程1個小時)。到陽城後到竹林山大酒店門口坐游覽車到蟒河,好像是免費的(全程約一個小時)。如果沒有游覽車,你就問問司機、路人去哪裡坐去蟒河的車,車費應該不超過十元。
2 省運有直接到蟒河的車 早上七點半到八點 下午一點多哇
3 上周六(5月4日)剛自駕去的蟒河,簡單一個攻略,供以後想自駕去的同志們參考。
我是從晉城西上高速,走陽城方向,按標識牌一路走就行,注意高速限速80,北留附近有超速照相(我就吃虧了,郁悶啊)。
按標識下高速口(一路上都有標示的,注意看即可,不怕走錯,這點蟒河做的挺好的),路費10塊;然後走普通路面到陽城,不進縣城,直接按標志走高架,往前一直走就行;然後過一個收費站,10塊,距離蟒河40公里;過了收費站一公里左右按標志向右拐,就走上旅遊專線了,路上人很少,風景也不錯,限速60,挺愜意的。然後一路就到蟒河景區。就是最後有一段彎度比較大的盤山路,新手小心駕駛!
到了景區口在售票大廳買票,門票72+車票15,好像車票是必須買的。進景區乘電瓶車到真正的景區口,下車沿右側一路登山即可。注意下車登山開始就進入了猴區,猴子還挺多的,拿袋子的同志們要注意保護好帶子,小心被猴子搶(這兒的猴子相對比較厚道,沒有山裡泉和峨眉的猴子野,但也得注意。)。一路爬山,邊走邊看,我們來的時候下面河水不算多,所以河岸上有好多人在翻石頭捉螃蟹。然後一直走到蟒源,也就是景區的最裡面了,再沿另一邊河岸路折返回來。我們從12點10分開始坐車,返到坐車點4點整,因為帶著小孩兒,所以一路走一路歇,相對慢一些,腳程快的估計有兩個半小時就足夠一個折返了。
6點出了景區,自駕回晉城。
消費:獅跑2.0,油費120左右+來回過路費40+景區停車費10+景區門票電瓶車費174=344元。
評價:山水景觀其實看多了都差不多,差別就是開發的硬體有所區別。個人感覺作為周末一家子人休閑散心的選擇,這個景區還算可以,沒有什麼硬傷,畢竟山清水秀怡人心脾嘛。不足就是這個季節水不多,河道幹了一半,而且87元的票價也算夠高的了,如果在50元左右的話就比較實惠了。
3. 臨汾市坐火車到陽城蟒河旅遊景點怎麼走
臨汾坐火車到不了
可以直接坐到晉城的汽車然後在陽城下就可以了
到了陽城再坐車到蟒河
當然如果你自己有車的話開上更方便
4. 誰知道山西省旅遊景點有哪些
5A級景區: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明的藝術寶庫。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處名雲岡,故取名為雲岡石窟。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1千餘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武周山南崖,東西伸展一公里,雲岡石窟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雲岡半腰。這里石佛聚會,石人、石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53年(北魏興安二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部分完成於公元495年,歷時40餘年,加上其餘小窟,先後近50年時間。參加開鑿人數,多達四萬餘人,連當時的獅子國(斯里蘭卡)的佛教徒,也參與了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創作。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區的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縣、定襄縣,周五百餘里。中心地區台懷鎮,距五台縣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
4A級景區
喬家大院地處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里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里,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一日游格局。
晉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創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於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
黃河壺口瀑布 位於吉縣城西45公里、距臨汾市165公里處的晉陝峽谷黃河河床中,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岩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里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黃河浪濤激起一團團霧煙雲隨著水霧的升高,煙雲由黃變灰、由灰變藍,景色奇麗,有「水底生煙」之說。壺口瀑布不僅有「水底冒煙」,「彩橋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說。上遊船隻到此,必須離水登陸,經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即所謂「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續航,千百年來,概莫能變。
普救寺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永濟縣境內的峨眉塬頭。南向緊鄰古蒲州城址,東連西廂村。寺址高聳,松柏滿垣,西臨黃河灣,水勢洶涌澎湃;東近中條山,猶如屏障峙立,視線廣闊而開朗。塬頭之下一條寬闊的坡底長街,是當年通向長安的古驛道。這里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我國現存的四大迴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鍾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朴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群。
靈石王家大院旅遊景區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 12 公里處的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35 公里、介休綿山 4 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同蒲鐵路、 108 國道縱貫縣境,新開通的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介休市綿山風景名勝區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渾源恆山旅遊區 恆山別名常山,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揚名國內外。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是一家佛教藝術館。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橋頭村北側雙林寺。雙林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藝術館。
解州關帝廟旅遊區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縣衙博物館 位於平遙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佔地約兩萬六千平方米。縣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軸線上從南向北依次為衙門、儀門、牌坊、大堂、宅門、二堂、內宅等,並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橫街上。現在縣衙的大堂等建築正在復修中,我們所能看到的僅為二堂、內宅及二堂右側的耳房等,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門的特徵,氣勢庄嚴。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洪洞縣城北面賈村西側,明時有廣濟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漢代種植的大槐樹,枝繁葉茂,樹身數圍高大數丈,蔭遮數畝蒼勁挺拔。大運路縱衷穿其東,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屢遷山西之民於外地,而遷民追多的洪洞與附近地區的移民就在這里集中出走。被遷的移民起程時戀戀不舍,頻頻回首,古大槐樹便成了當時移民門離別時記憶最深的標志。時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依然廣泛流傳著兩句民諺:「問我家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漢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乾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如同當年的漢代古槐一樣挺拔。為了紀念古槐,1911年在漢代古槐處建立了一座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別有風格的碑亭。
中國票號博物館 中國第一家票號 ——日升昌,座落於「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整座舊址佔地2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歷經一百多年,曾經「執中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布全國35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譽為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芮城縣永樂宮旅遊區 山西芮城的永樂宮是一座道教宮觀,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宮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樂鎮上,這里據(道藏)中有關典籍和宮內碑文記載,是道教「八仙」 之一呂洞賓的誕生地。呂氏死後,鄉人將他的故居改為「呂公祠」。金末,呂洞賓的故事越傳越遠,奉祀的人逐漸增多,祠堂便擴充成道觀,後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燒毀。現在的永樂宮是元代修成的。當時全真教領袖邱處機很受朝廷寵信,這一教派又奉呂洞賓為祖師,於是皇帝下令把觀升級為宮。並派河東南北兩路道教提點潘德沖主持營建此宮,用十五年時間,於中統三年(1262)完成主體建築,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畫,施工期前後110多年,幾乎與元朝共始終。明清雖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後,因永樂宮舊址在三門峽水利工程淹沒區內,於是從1959年開始,化了七年功夫,將全部建築和壁畫遷到新址復原保存。
平遙文廟學宮博物館 平遙文廟乃中國六最。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廟;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築群;中國最大的孔子及儒學先賢塑像群;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中國科舉史展;中國惟一的專業性攝影博物館。
3A及以下的就不列了,能把上面的景點都轉一遍,就對山西了解了,祝旅遊愉快!
5. 陽城縣有哪些旅遊景點,分別在哪些地方
陽城的旅遊景點有:
1、蟒河自然保護區
蟒河位於山西省陽城縣桑林鄉境內,北承太岳,東接太行,西依中條,南連王屋,且與河南濟源市毗鄰。居暖溫帶之南緣,亞熱帶之北界。地理座標為東經112°22ˊ10″-112°31ˊ35″,北緯35°12ˊ50″-35°17ˊ20″,總面積5573公頃。
2、九女仙湖景區
九女仙湖景區位於太行山沁河峽谷中,東距晉城市30公里。九女仙湖景區是一處佔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以水上游樂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主體景觀為一回水長達20華里的高峽平湖。
3、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清時由康熙賜名並親筆御書「午亭山村」。後因康熙皇帝兩次於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稱「皇城相府」。
4、歷山風景區
歷山,位於陽城縣、沁水縣、垣曲縣、翼城縣等縣的交界處。
歷山是中條山的主峰,總面積為100平方公里,海拔2358米,與翼城、垣曲、陽城毗連銜接。歷山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海會寺
海會寺亦名龍泉寺,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城東北15公里大橋村西,為陽城縣境內主要寺院之一。該寺創建於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賴賜名額為「龍泉寺」,後歷代重修,增修。
6. 澤州縣的風景名勝
2012年末澤州縣共有旅遊景區(點)9處,其中,有1個4A級景區,1個2A級景區。共有星級飯店家,其中,四星級3家、三星級2家、二星級1家。共有農家樂56個。全年共接待遊客350.2萬人次,其中,直接接待遊客127.3萬人次,間接接待遊客221.2萬人次,海外旅遊接待遊客1.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9.5億元,其中,直接接待遊客收入10.2億元,間接接待遊客收入18.9億元,海外旅遊創匯741.2萬美元。
珏山
珏山的景點頗多,有儒道佛共奉一殿的南頂、供奉玄天上帝和周公的正頂、文昌殿、過月亭、財神殿、文筆峰塔、丹河龍門口、建於宋代的關帝廟、女媧煉石補天處的媧皇窟、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北宋二仙觀、唐代的白馬禪寺和孔子回車處等。
山裡泉
山裡泉景區位於太行山南部,晉豫兩省的晉城市澤州縣與陽城縣、濟源市三市的交匯處,距207國道18公里,距晉城市區50公里,距濟源市區51公里。侯月鐵路從景區穿越而過,並設有車站。人稱北方「小三峽」。
東四義村
東四義村寶貴的文化遺產非常珍貴,像「松棚廟」、「聖臨庵」、「貞節古牌坊」、「史家大院」等保存完好,200多年的四義戲舊址,明末留下的古戲台「舞樂樓」,最有代表性「龍王廟」和相傳鳳凰曾落此處「金雞台」遺址。
青蓮寺
青蓮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晉城市區東南17公里處的郊區寺南庄北側硤石山中,為山西省境風著名的佛教寺廟 。
青蓮寺分為古、新兩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勢展開。古青蓮寺在下,新青蓮寺居於上。古青蓮寺創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並賜名青蓮寺。古寺東側有明代建造的磚砌藏式佛塔,西側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 。
府城玉皇廟
府城玉皇廟位於晉城市區東北13公里處澤州縣金村鎮府城村北崗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明代碑刻記載:「隋時居民聚之北阜,建廟宇三楹, 內繪三清神像。」北宋熙寧九年(1 0 7 6年)在原址上重建,題名「玉皇行宮」。內設大殿、廊廡、山門等建築,並彩繪壁畫,塑造神像,當時已初具規模。金泰和七年(1 2 0 7年), 因廟宇敗陋椽棟毀壞,當地群眾曾集資大修一次。但為時不久,又遭兵亂破壞。元至元元年(1 3 3 5年)再次復修。其後雖經元至正十五年(1 3 5 5年)以及明清兩代屢次修葺。現存建築的基本格局則是元至元元年重建時所形成的 。
7. 陽城縣旅遊景點初一開門么
陽城縣旅遊景點,初一開門嗎?現在國家要求很多景點全部全部關閉,相信陽城縣旅遊景點也一定不會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