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小車從南京到蕪湖西河古鎮需要多少油
從南京到蕪湖西河古鎮145公里 ,按照每百公里7升油的標准,大約需要10升油。
2. 西河古鎮好玩嗎
《漢書、地理志》載:「漢元封三年屬丹陽郡古地各茶庵明萬曆年間遭兵毀」。遠在西漢時,小鎮乃是湖灘,雜草叢生,人煙寥寥,水患嚴重,此處俗稱「草頭 湖」,當地有一庵堂建造於此,人們習以稱「茶庵」,屬丹陽郡宛陵縣,隨朝,改宛陵為宣城,始屬宣城縣;明、洪武年間,挑圩築堤,百姓開始徙此安居,已成小 集鎮,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萬曆年間遭兵毀。清、嘉慶年間,設立過軍事防務機構,一度曾稱之「西河汛」。另有人說,因靠資福河,又稱過資 福鎮。據《宣城古今》載:「民國二十年,定為建制鎮,民國三十八年冠以標准集鎮。屬宣城縣七大集鎮之一」。建國後,多次定為建制鎮,1984年又定為建制 鎮。
集鎮歷為鄉、鎮、區署機構駐地,隨行政機構設置沿革,曾稱過「西河行政村」、「西河街道大隊」、「西河鎮」等,1971年1月10日劃歸蕪湖縣。
西河為江南水鄉古鎮,相傳有600多年悠久歷史,房屋店鋪建於圩建兩側,因逐年防汛加固堤埂,故屋基低於路面1.5米左右,街心青石路面,曲折蜿蜒約 1200米,街道南北走向,寬窄不勻,一般為2一3米,兩旁店鋪門面飛檐對峙,窗戶比街心低得多;沿河一側舊宅,牆高陡峭,基部麻石駁砌,拔地數丈,削壁 聳立,汛期任憑水沖浪擊,外河沿岸青石護,人本可以通行,內側房屋店鋪多為數進串連,從街心踏青石台階下,步入室內,可延伸十餘米。此外,上街頭外側有章家巷、土地巷、下街頭外側有徐會蘭巷、江東巷、中街內側有芮家巷,均為老街橫連,通往沈公圩內,也可通向沿河水運埠頭,顯得古樸衰老。
集鎮建設有向圩內擴展之勢,七十年代初,新建了一條長約50米,寬約5米的水泥面街道,人稱「法制路」,攔腰橫穿老街道,東到河沿,西至圩內,與老街交 叉處為「十字街」,上架設水泥旱橋連通老街,旱橋高於路面4米左右,人們可在旱橋下往來,也可由旱橋北側的青石台階下,步入老街。1983年又新鋪設一條 長200米,寬9米的水泥路面街道,在圩堤內側,與老街向乎平行,人稱「民主路」,上到糧站下至芮家巷口,橫越「法制路」,是目前最寬闊的一條街,農副產 品交易都聚集在此。每當東方露出魚肚白,這條街就活躍起來,提籃、擔筐、拉車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向此匯集。
街鎮坐落青弋江畔,江水源遠流長,上溯皖南山區涇、旌、太(涇縣、旌德、太平)數縣,下汛蕪湖匯入長江。據口碑材料,幾經滄桑。早在明朝隆慶年間,水路交通成為方便,往來船隻常序泊於此歇宿,已成為山區竹、木、柴、炭銷售中散地,來自下游的糧商在此設點收購糧食,商業市場非常熱 鬧。據說,當時鎮上有浴池三家,飯店四家,雜貨店四十四家,不少店鋪前店後坊,上近王家村下到八面佛都是住宅區,河沿一帶都有房屋;萬曆年間,兵亂,房屋 店鋪焚毀嚴重,成民流離,集鎮經濟蕭條。
清朝中期,人民生活安定,行商者漸多,集鎮復於繁榮。竹木手工製作業盛行,街頭巷尾遍及竹木器店 鋪,大戶大家開設糧行,收購大家糧食運銷沿江城市,河岸上還有竹、木商行,此時街道逐漸擴展向北延伸,鎮上除山、雜、百貨店外,還新開槽坊(釀酒)、糖 坊、葯鋪、煙店、客棧、飯館等,經商者多為江北巢縣、無為、江南涇、旌、太等縣人,商業興旺,已成為寧國府宣城縣西鄉要鎮;咸豐年間,由於太平軍與清兵在 此築營鏖戰,迂迴四年之久,百姓蒙受其難,店鋪多為倒閉,居民背井離鄉,街鎮再度衰敗。
民國初年,集鎮又趨於復興,青弋江中經過往船筏增多,大批的竹木排筏由山區運來,停靠於此,船隻往來也很頻繁,常日達七八十條,此時集鎮已成內河天然碼 頭。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集鎮商業發達,據老年人介紹,各種店鋪有一百多家,大的店鋪作坊僱用學徒工匠二三十人。當時有名的糕餅店有王義降、元泰和, 加工的糕點花色繁多,尤其是方片糕製作精細,片薄勻整而香甜。中葯店鋪有六家,最大的有「陳恆生」、「太和春」、「胡廣生」,自製中葯,診病配方。布店五 家,最有名的「恆豐和」、「同裕源」,浴池有「滄浪園」、「大樂園」、「新新園」,「新新園」擁有座位六七十人,茶館三家,有名的有「金谷春」、「柳翠 仙」還有雜貨店三十多家,糧行六家,另外,小商販遍及全街。由於涇縣人來此經商者居多,故有「無涇不成鎮」的說法;此間,紡紗、織布、找線、織襪、刺綉等 手工製作開始盛行,本鎮人民王景璣還首創「西河私立培英小學」,據說興盛時,人口將近六千。 近年來,得天獨厚的黃沙資源已開發利用,千噸拖輪往返不息,滿載黃沙運往祖國各地;1986年2月1日灣西公路正式通車, 促使集鎮流動人口驟增,市場繁榮,銷售額日達萬元,已呈現歷史上最興盛時期。目前,西河的經濟正向外向型發展,據統計,在外地從事建築承包業的有七百多 人,黃沙運輸開采業的有三百多人,每年光這兩項收入上交的管理費就達八萬多元,佔全鎮管理費收入的70%。西河,不再是經濟和文化的「西伯利亞」,它流 出去的是永不枯竭的黃沙資源,以及富有開拓精神的青年,得到的將是物質、精神文明的豐收。
西河古鎮,天然水運碼頭,古往今來商業極為發達,南來北往的商家絡繹不絕。特色小吃也聞名遐邇,特別是古鎮上王家臘腸、王家臘肉等秘制臘味,有近300年的歷史,肉香醇美,回味無窮,無色素、無添加、無味精,無防腐劑,混飩、羊肉、蛋糕、油炸臭干 子、方片糕、青弋江小魚等。
附近農村土地肥沃,盛產糧棉。建國後,街容店貌日漸更新,近幾年,鎮政府大樓、中學教學大樓、郵電大樓與新湖商業街平地而起, 頗有現代建築風姿,而老鎮仍保古鎮特色。隨著國家農業旅示範點——和平生態旅遊區,西河古鎮景區基本具備了吃、住、行、游、購、娛、教(市、縣教育基地) 要素條件,全方位為遊客提供優良服務。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極大的關心和支持下,現在正步入一個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時期,我們將乘勢而上,繼續保護古 鎮資源,特色小吃,民俗風情。以及綠色生態旅遊特色,加大古鎮保護力度與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加強軟體建設,努力開拓市場,把景區建設成為 集古鎮游覽、特色小吃、沙灘游泳、休閑度假,弋江漂流,民俗風情與和平生態公園生態旅遊及科普教育,珩琅山景區的佛教游等一體的旅遊。
3. 西河古鎮旅遊攻略丨西河古鎮好玩嗎
安西河古鎮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東瀕弋江之水,西北與高興、沈公行政村接壤,呈不規則長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