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攻略 > 宗教旅遊路線

宗教旅遊路線

發布時間:2021-03-10 15:43:39

A. 拉薩旅遊,以宗教為重點的旅遊路線,預算花費為3000元。希望能給予一個明確的旅途具體路線。謝謝

以宗教為目的,以下地方推薦要去的
拉薩地區:
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大小昭寺
日喀則地區:
扎什絨布寺(班禪在那)
山南地區:
昌珠寺(藏區第一座寺廟)、雍布拉康(第一個藏區皇宮)

定日:
絨布寺(這個離主線路比較遠,可以考慮去不去)

旅行線路:
拉薩——日喀則——山南——拉薩
在那差不多200元/天的開銷(含西藏地區的路費、吃住)

注意事項:
提前兩周吃紅景天,去那邊前幾天注意不要大運動量的活動,現在去的話帶抓絨的沖鋒衣褲准備好

B. 請哪位大蝦幫我設計一條基督教的旅遊線路吧要詳細一點點哦。。

基督教旅遊主要就是看教堂,國內最著名的東正教教堂主要在北方,以哈爾濱為首,比如尼古拉、聖索菲亞等;天主教教堂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都有很著名的大教堂,比如北京的西什庫、上海的徐家匯、廣州的聖心;新教教堂上海的沐恩堂、南京的聖保羅都很有名。
基督教在國內傳播也由接近兩百年的歷史了,還是有不少教堂可以去瞻仰的。

C. 中國有名的宗教旅遊景點有哪些

中國有名的宗教旅遊景點有以下:
一,法門寺:
法門寺保持了塔前殿後的格局。現在的法門寺以真身寶塔為寺院中軸,塔前是山門、前殿,塔後是大雄寶殿,這是中國早期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
真身寶塔幾經易改,由唐的四層樓閣式塔到明朝的十三層磚塔,現如今是按坍塌前的明塔實測圖施工復原,以鋼筋水泥為骨架,青磚砌色而成。塔內還修建了平台供遊人登高眺望。
地宮按唐朝狀況復原,只對個別損壞嚴重者予以更換。整個地宮用漢白玉和石灰石板構築而成,內壁和石門上布滿雕刻。在地宮修復過程中,設置了環繞唐地宮的環形地下室,並設有佛龕。僅存於世的佛指舍利在地宮中央供奉。
寺院的西院是法門寺博物館,現有多功能接待廳、珍寶閣等建築。

二,少林寺

少林寺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毀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後御制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系。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 、 《唐嵩岳少林寺碑》 、 《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山門,應作「三門」。依佛經言,三門即三解脫門簡稱,稱寺院大門為三門,取其入道之義。現少林寺三門,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時所建。1974年重修。正門上方橫懸長方形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題頒賜。三門殿內神龕供奉彌勒坐像。神龕後面為韋馱立像。三門前有石獅一對,豎眉鼓目,純真威武;雕工精緻,元明舊物。三門的八字牆外,有明嘉靖年間建立的石坊兩座,東西對稱,形制相同。

三,大昭寺: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之說,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葯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從大昭寺金頂俯瞰大昭寺廣場,右邊遠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布局結構上再現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各種木雕、壁畫精美絕倫,空氣中彌漫著酥油香氣,藏民們神情虔誠地參拜轉經。

四,樓觀台:
樓觀台的名勝古跡,現存上善池、說經台、煉丹爐、呂祖洞、仰天池、棲真亭、化女泉、古塔、老子墓及宗聖宮、會靈觀、玉真觀、玉華觀等遺址。
古人雲:「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真實地反映了樓觀台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人文景觀價值。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譽。陝西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西部北麓陝西省周至縣境內。東距古城西安70公里,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森林繁茂,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文物古跡眾多,生物資源豐富,地熱溫泉富集,民俗風情濃郁,構成了聞名遐邇「古、秀、幽、奇」的風景特色。森林公園始建於1982年,是林業部最早批建的中國十二個森林公園之一,也是西北地區首家森林公園。1992年被林業部定為國家級,1997年被評為「西安市十大景觀之一」。公園總面積2.75萬公頃。規劃為東樓觀、西樓觀、田峪觀、首陽山四個游園,12個景區,200餘處景點,是人文、自然、森林景觀融合俱佳的旅遊勝地。有40里峽一線天、野牛河高山瀑布、旺子溝古溶洞、首陽山五彩壁石及仰天池、洞賓泉、龍王潭等自然景觀;有光頭山草甸、高山雲冷杉、杜鵑天然林,數千畝人工竹林等森林景觀;垂直帶譜明顯,季相變化萬千;有說經台、煉丹峰、大陵山、吾老洞、紅孩洞、龍王廟、鐵廟等諸多人文景點。

五,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佔地1234畝,建築面積82.3萬平方米,擁有經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樓31座,佛宮30院,經輪房500餘間,僧舍10,000餘間。拉卜楞寺設有顯宗聞思學院、密宗續部下院、續部上院、喜金剛學院、時輪金剛學院、醫學院等六大學院,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學府,其嚴格的入學、教學、考試和畢業制度為藏區培養出了大量宗教人才。
藏語稱「噶丹雪珠達爾傑扎西葉蘇旗衛林」,意為「足喜講修宏揚吉祥右旋洲」,簡稱為「拉章扎西旗」。據聞,第一世嘉木樣選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為寺址,後拉章(佛宮)建成後,出於對大師的尊崇,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稱「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轉音為「拉卜楞」,且廣泛使用,於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

六,塔爾寺:
塔爾寺該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佔地面積約600餘畝。
該寺依山就勢,錯落而建。其中以八個塔、大金瓦殿、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九間殿等最為著名。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

七,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歷1350餘年。位於古城西安南郊,創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八,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南郊小寨興善寺西街,始建於西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5年),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隋唐時長安佛教盛興,隋開皇年間有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那崛多,達摩及多等先後來華傳授佛法並翻譯佛經。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有開元三大士之稱的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後在大興善寺翻譯佛教密宗經典,大興善寺成為長安三大譯場之一。不空法師在大興善寺傳法、灌頂弘揚密法,學成歸國盛弘密法,大興善寺被日本真言宗尊為祖庭。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九,佳縣白雲觀:
佳縣白雲觀位於縣城南 5公里的黃河之濱,白雲山上。這座道觀始建於宋代,主建於明清。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由白雲山著名道士李玉鳳真人,榆林總兵張臣,佳縣籍縣丞牛登第共同組織修建。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帝朱鈞給白雲山道觀親頒聖旨一道,並賜制《道藏》4726卷,從此當地官民信士大興土木,營造道觀,後經歷代不斷修葺補建,形成規模宏大,鱗次櫛比,古樸典雅,神秘幽靜的廟群,是西北地區明代以來最大的古建築群和道教聖地。
白雲觀屬全真道龍門派,明萬曆三十六年,北京白雲觀道士王真壽、張真義、景真雲等來白雲山白雲觀闡教,弘清靜無為之道德,修明心見性之全真,迄今已歷十七代,三百九十餘年。

十,普救寺:
1986年以來,新修復的普救寺,寺院建築布局為上中下三層台,東中西三軸線(西軸為唐代,中軸為宋金兩代,東軸為明清形制),規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庄嚴,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寺後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成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鶯鶯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為壯觀,而且以奇特的結構,明顯的迴音效應著稱於世。遊人在塔側以石扣擊,塔上會發出清脆悅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聲,令遊人連連稱奇。據方誌中稱之「普救蟾聲」,為古時永濟八景之一。

D. 請問下中國道教的旅遊線路都有哪些啊,越詳細的越好。

江西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境內,距鷹潭20公里。是中國道教發祥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水滸傳》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就以「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這樣生動的文字描寫這里的景色。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張魯)在此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張天師在龍虎山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最長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天師)」之稱,「百神授職之所」的大上清宮,始建於東漢,為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道教興盛時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宮內伏魔殿的鎮妖井,就是施耐庵筆下樑山一百零八將的出處。

山之得名有二說,《廣信府志·山川篇》謂其為象山山脈之一支,歷台山西行數十里,折而南,分兩支,環抱狀若龍盤虎踞,故名;《龍虎山志》載雲:「山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山名。」方圓 200 平方公里,境內峰巒疊嶂,樹木蔥籠,碧水常流,如緞如帶,並以二十四岩、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稱;道教宮觀廟宇星羅棋布於山巔峰下河旁岩上,據山志所載原有大小道教建築五十餘處,其中著名的如上清宮、正一觀、天師府、靜應觀、凝真觀、元禧觀、逍遙觀、天谷觀、靈寶觀、雲錦觀、祈真觀、金仙觀、真應觀等等,因屢遭天災兵火,大部分建築先後被毀廢,今僅存天師府一座,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之一。《雲笈七簽》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載其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歷代天師及《龍虎山志》稱之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享有「仙靈都會」、「仙人城」之譽;為張天師後繫世居之地,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龍虎山在江西貴溪縣西南部。其名之由來有二說:一謂以山形得名。清雍正《江西
通志》卷十一雲:「龍虎山在貴溪縣南八十里,兩峰對峙,狀若龍虎。」①二謂據張陵
故事得名。
清婁近垣《龍虎山志》卷二雲:「龍虎山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西南八十里之仁福鄉,……
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名山。」②後說自然是
道教中人的識見。道教稱其為第三十二福地,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七十二福地》雲:
「第三十二龍虎山,在信州貴溪縣,仙人張巨君主之。」③龍虎山是天師道發展至龍虎
宗時張陵後嗣世居之地,是龍虎宗、正一道的中心,在道教諸名山中居重要的地位。該
山以張陵後嗣入居最早,據天師道士稱,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永嘉(307~3
12)間已赴龍虎山,即龍虎山之有道士和天師道演變為龍虎宗在三國或西晉。此說疑點
很多,缺乏佐證,很難當作信史。從古碑刻文字看,龍虎山最早的道教廟宇是南唐保大
八年(950)所建的張天師廟,最早居龍虎山的張陵子孫為二十一代張秉一,此見五代南
唐陳喬所撰之《南唐新建信州龍虎山張天師廟碑銘》:「道之將行,必先於崇奉,乃詔
執事建天師新廟於信州龍虎山。……二十一代張秉一,體備清和,氣凝元寂,鉤深致遠,……
再光先構,不亦宜乎!」④從道教資料看,龍虎山最早的道教廟宇是唐會昌(841~846)
中所建的真仙觀,最早居龍虎山的張陵子孫為第二十代張諶,此見婁近垣所撰之《龍虎
山志》卷二。該卷《上清宮》條稱上清宮原為「第四代天師自漢中歸龍虎山(所)建傳
籙壇,唐會昌中,賜額真仙觀。」⑤卷六《張諶傳》曰:
「二十代諶,字子堅,唐會昌中,武宗召見,賜傳籙壇額曰真仙觀。」⑥張盛建傳
籙壇不盡可信,張諶時武宗賜額傳籙壇,似近史實。
從唐會昌至五代末,在龍虎山嗣教的張陵子孫為二十代張諶,二十一代張秉一,二
十二代張善,二十三代張季文。他們皆無重要事跡可述。此期所建宮觀,即上述之真仙
觀、張天師廟,和另一座三清觀。
入宋以後,張陵後嗣漸受朝廷重視,龍虎山道教隨之興盛。在宋元時期成為與茅山、
閣皂並立的三山符籙之一。此期嗣教的張陵後嗣為二十四代至三十五代,其名依次為張
正隨、張乾曜、張嗣宗、張象中、張敦復、張景端、張繼先、張時修、張守真、張景淵、
張慶仙、張可大。從二十四代張正隨起,每代都曾被詔赴闕,賜「先生」號,表現了宋
室對龍虎宗的重視和支持。其中三十代張繼先和三十五代張可大尤得朝廷恩寵。張繼先,
字嘉聞,一字道正,號翛然子。徽宗崇寧三年(1104),「赴闕,召見,問曰:『卿居
龍虎山,曾見龍虎否?』對曰:『居山,虎則常見,今日方睹龍顏。』」所答十分乖巧。
又問修丹之術,對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靜無為,同夫堯舜足矣!
上悅。」⑦崇寧四年(1105)賜號虛靖先生。「十二月還山,凡父兄皆賜爵有差。四方
從學者恆數千(《龍虎山志》作「十」——引者注)百人。」⑧與林靈素、王文卿同顯
於徽宗朝。喜屬文作詩,善內丹術,「雅善書法,嘗書《道德經》以進御,……書《茅
山宣和御制化導碑》,時稱其工」。⑨張可大,字子賢。端平(1234~1236)間累召赴
闕。嘉熙三年(1239)「七月召見,賜號觀妙先生,敕提舉三山符籙,兼御前諸宮觀教
門公事。」AB據此記載,宋初鼎立的三山符籙,經過二百年之發展,龍虎宗竟躍居為三
山符籙之首,表明其力量之壯大。
兩宋時期,龍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師外,又出現了大批有名道士。婁近垣《龍虎山志》
卷七「人物」目列有宋道士二十六人,其中有王道堅者,貴溪人,上清宮道士,就學於
張繼先。政和(1111~1117)間赴召,「館於太乙宮,徽宗問以輕舉延年之術,對曰:
『清靜無為,黃帝所以致治;多欲求仙,漢武所以罔功,修煉非天子事也。』授太素大
夫,號凝妙感通法師。」AC又有留用光,字道輝,貴溪人,師蔡元久。通法術,據稱多
次禱雨有驗,宋孝宗「授左右街都道錄,太乙宮都監,號沖靜先生。寧宗為出內帑錢帛
修上清宮,新而廣之,……
嘉泰甲子(1204)得請還山,校定黃籙科儀。」AD今《道藏》第九冊收有蔣叔輿編
集的《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五十七卷,除部分為陸修靜、張萬福、杜光庭之遺作輯錄
外,大部皆題「留用光傳授,蔣叔輿編集」,證明留用光是繼杜光庭之後道教黃籙齋儀
的重要整理、修訂人之一。
宋代龍虎山道教擁有大批宮觀。一是舊有幾座宮觀得到擴建、賜額。主宮上清宮在
唐會昌中名真仙觀,宋祥符(1008~1016)間敕改上清觀,經幾次擴建,政和三年(11
13)改名上清正一宮。後再經擴建,至南宋時規模已甚為可觀。原張天師廟,宋崇寧
(1102~1106)中改名演法觀,咸淳(1265~1274)間重建,明嘉靖乙卯(1555)重修,
改額正一觀。南唐保大(943~957)中賜名的三清觀,元至大(1308~1311)間升沖虛
至道宮。二是新建了大批宮觀。據元明善和婁近垣所撰兩種《龍虎山志》的粗略統計,
可確定為宋代新建的宮、觀、庵、院,近二十所。計有:建於嘉佑(1056~1063)間的
凝真觀,崇寧(1102~1106)間的靜應觀、祈真觀,大觀(1107~1110)間的靈寶觀,
宣和(1119~1125)間的逍遙觀,嘉定(1208~1224)間的金仙觀,嘉熙(1237~1240)
間的紫霄宮、真元宮、真應觀,南宋寧宗朝(1195~1224)的歸隱庵,AE咸淳(1265~
1274)間的瑞慶觀,北宋徽宗朝(1101~1125)的渾淪庵、靖通庵。AF另有建於宋,而
不明具體創建年代之雲錦觀、仙隱觀、歸隱庵、蒙谷庵、天樂道院等,亦分別見於二種
《龍虎山志》。
元代是龍虎山道教的鼎盛時期。此期嗣教的張陵後嗣為三十六代至四十一代,其名
依次為張宗演、張與棣、張與材、張嗣成、張嗣德、張正言。從張宗演起,代代被元室
封為天師、真人,主領江南道教。至三十八代張與材時,更封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
籙,位居諸符籙派之首。龍虎山因此也成為此後諸符籙派眾山之首。
此期龍虎山出現了大批著名道士。一是輸送了一批道士至大都(燕京),由張留孫
組成一個規模較大的龍虎宗支派——玄教,主領江南廣大地區之道教事務,其主要骨幹
如張留孫、吳全節、夏文泳、陳日新、陳義高、薛玄曦等,不下數十百人,皆出身龍虎
山。二是留居龍虎山者,亦不乏傑出之士。李宗老,達觀院道士,吳全節之師,世祖至
元(1264~1294)間授江東道教都提點,住持本山上清宮。吳元初,龍虎山高士,就學
於道教學者雷思齊,所著詩文集為《元元贅稿》,虞集為之敘。略雲:「元初服黃冠以
自隱,無所營於時,故無所爭於人,交遊天下名士,詩文往來,皆一時之盛。其言溫而
肆,清而容,雜而不厭,幾於道者之為乎?」AG劉思敬,盧陵人,長游蜀中,從靈寶陳
君受丹砂訣,遍歷名山,年五十,始入龍虎山為道士,自號真空子。尋主郁和道院。煉
鉛汞為丹砂。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奉詔赴闕,並進六甲飛雄丹治世祖足疾。居八
年,乞還山,結八卦庵於琵琶峰之右。AH金志揚,號野庵,人稱金蓬頭,永嘉人。游龍
虎山,居先天觀,復構蓬萊庵於聖井山,又命其徒李全正、趙真純築天瑞庵於峰頂。四
方聞其道者,無遠近,皆往禮叩問。AI張彥輔,龍虎山道士,精繪事,虞集曾為其所作
《江南秋思圖》賦詩,又為方方壺作《聖井山圖》,危素為之作序。AJ元代龍虎山除對
原有宮觀多有修葺外,又新建有大批宮觀。據元明善和婁近垣所修兩本《龍虎山志》的
不完全統計,共新建宮、觀、庵、院達三十七所。計有:建於元世祖至元間的文惠觀、
乾元觀、會真道院、望仙道院、紫霄道院、清溪道院,AK沖和觀、慈壽觀、八卦庵、止
止庵、寄庵、太極庵、西華道院、東山道院、雲山道院、雲溪道院、瑤峰道院,LB建於
元貞(1295~1296)間的龍泉觀、通真道院,建於大德(1297~1307)間的崇文宮、元
成宮,LC怡雲道院,LD建於延佑三年(1316)的元禧觀,建於至治(1321~1323)間的
仁靜觀,建於泰定元年(1324)的明成觀,建於至正(1341~1368)間的繁禧觀、蓬蓽
觀。另有建於元,而不明具體創建年代之玉隆宮、元都觀、神德觀、明勝觀、先天觀、
佑聖觀、桃源觀、招真觀。LE還有仙源道院,元明善謂建於至元間,婁近垣謂建於大德
間;紫雲庵,元明善謂建於大德間,婁近垣謂建於至正間。
明前中期,龍虎山道教續有發展。此期嗣教的張陵後嗣為四十二至四十九代,其名
依次為張正常、張宇初、張宇清、張懋丞、張元吉、張玄慶、張彥頨、張永緒。最初,
朝廷仍沿舊習封張正常為天師,不久,取消「天師」號,只稱大真人。但其領導的正一
派,仍為明室所承認和扶持,故至嘉靖末,其教仍能維持不墜。其中張宇初除熟諳家傳
符籙教法外,亦通內丹術,且較熟悉儒經子史,是張陵子孫中的佼佼者。有《峴泉集》
二十卷行於世。此期有大批道士如吳葆和、林靖樂、傅同虛、曹大鏞等不下二十人,先
後被徵召入京任道錄司官職。原為龍虎山達觀院道士的邵元節,在嘉靖中更受尊寵,位
至三公。隨其入京的邵啟南、陳善道、王用佐、吳尚禮等,也得顯位。此期住山道士中,
亦有傑出者。方從義,字無隅,號方壺子,貴溪人。出家於混成道院,學仙於金蓬頭。
工詩文,善古隸章草,尤精於畫,寫山水,極瀟灑。盧大雅,貴溪人,混成院道士。工
詩為顧元等所稱道。吳伯理,號巢雲子,龍虎山道士。永樂(1403~1424)中任上清宮
提點。隨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訪張三豐,入蜀居鶴鳴山。博通經史,工詩文,精篆隸,
亦能作枯木竹石。LF明前中期除對龍虎山原有某些宮觀作過修繕外,新建者寥寥無幾。
計有:北真觀、南極觀。另有沖元觀,或謂明洪武(1368~1398)初建,或謂元元貞間
建。LG明中葉後,特別是清代,朝廷對張陵後嗣的待遇多加貶抑,以龍虎山為中心的正
一道漸趨衰落。至1936年,其主宮上清宮之建築已全被破壞,「只空餘危樓一角」。張
陵子孫世居之天師府,亦「經貴溪縣政府利用,開辦完全小學一所。天師亦不常駐此。」
LH近十年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龍虎山得到認真貫徹落實。1990年,江西省政府出資
百餘萬元,遷出佔用天師府的中學,重修天師府。「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重又展
現氣勢雄偉的建築風貌,海內外道眾參訪者絡繹不絕。

E. 古代宗教旅遊 百度知道

中國有名的宗教旅遊景點有以下:
一,法門寺:
法門寺保持了塔前殿後的格局。現在的法門寺以真身寶塔為寺院中軸,塔前是山門、前殿,塔後是大雄寶殿,這是中國早期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
真身寶塔幾經易改,由唐的四層樓閣式塔到明朝的十三層磚塔,現如今是按坍塌前的明塔實測圖施工復原,以鋼筋水泥為骨架,青磚砌色而成。塔內還修建了平台供遊人登高眺望。
地宮按唐朝狀況復原,只對個別損壞嚴重者予以更換。整個地宮用漢白玉和石灰石板構築而成,內壁和石門上布滿雕刻。在地宮修復過程中,設置了環繞唐地宮的環形地下室,並設有佛龕。僅存於世的佛指舍利在地宮中央供奉。
寺院的西院是法門寺博物館,現有多功能接待廳、珍寶閣等建築。

二,少林寺

少林寺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毀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後御制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系。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 、 《唐嵩岳少林寺碑》 、 《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山門,應作「三門」。依佛經言,三門即三解脫門簡稱,稱寺院大門為三門,取其入道之義。現少林寺三門,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時所建。1974年重修。正門上方橫懸長方形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題頒賜。三門殿內神龕供奉彌勒坐像。神龕後面為韋馱立像。三門前有石獅一對,豎眉鼓目,純真威武;雕工精緻,元明舊物。三門的八字牆外,有明嘉靖年間建立的石坊兩座,東西對稱,形制相同。

三,大昭寺: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之說,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葯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從大昭寺金頂俯瞰大昭寺廣場,右邊遠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布局結構上再現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各種木雕、壁畫精美絕倫,空氣中彌漫著酥油香氣,藏民們神情虔誠地參拜轉經。

F. 西藏朝佛,西藏有什麼佛教旅遊的線路么

西藏是個聖潔的地方,98%以上的人信奉佛教。西藏的文化是和自然、宗教合一的。除了美麗的風景,還有藏地的歷史、人文,特別是藏傳佛教的信仰。所以,去西藏,若從自然到人文、宗教,深入認識、體驗西藏,更能感受其中的聖潔與美妙。
8-10天,如果能好好安排行程,做好計劃,也能較深入的體驗西藏的文化,建議您可考慮以下行程:
第一天 坐火車或飛機,到達聖城拉薩(市區海拔3650m)。初到高原,當天不宜劇烈活動,不洗頭不洗澡預防感冒,入住酒店作高原氣候適應性休息。

第二天 拉薩—雅魯藏布江—山南沙漠—桑耶寺(海拔3580m)—拉薩
早餐後乘坐大巴,途徑一半是綠洲,一半是沙漠的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在觀景台感受平緩開闊的大江,風光迤邐,奇妙迷人。隨後至山南地區扎囊縣境內的桑耶寺朝聖西藏第一座寺院。下午返回拉薩。
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三寶具足之寺院,由蓮花生大師主持建設,是寧瑪派祖庭。中心佛殿兼具藏式、漢式、印度式三種建築風格,主供佛釋迦牟尼佛聖像於岩石中天然長成。上千年的建築及壁畫保存完好。娑婆世界具像示現,妙不可言。

第三天 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八角街
上午登高游覽「高原明珠」、觀世音菩薩道場布達拉宮(海拔3750m),下午朝拜大昭寺之佛陀12歲等身像(覺沃佛)、小昭寺之佛陀8歲等身像(不動金剛像),隨後融入到藏族人千餘年流轉不息的轉經道——八角街,體悟回味神聖。
布達拉宮俗稱「第二大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三大道場之一,殿內主供一尊檀香木天然生成觀世音像。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七世紀中葉,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布達拉宮供奉著歷代達賴喇嘛靈塔,其建築藝術、繪畫藝術成就令人矚目,堪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大昭寺、小昭寺同期建於唐朝,分別主供釋迦牟尼佛12歲、8歲等身像。這兩尊佛像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是佛祖在世時依照其形象塑造,與佛無二,見者得解脫。每天,圍繞著覺沃佛像,各地佛教信徒在寺前的青石板上叩下不計其數的等身長頭……

第四天 拉薩:甘丹寺—色拉寺—扎基寺
早餐後,乘坐大巴前往拉薩達孜縣境內的甘丹寺,朝拜宗喀巴大師真身靈塔。下午返回拉薩市區參訪辯經聖地色拉寺和財神廟扎基寺。
甘丹寺,格魯派祖庭,六大寺之首,宗喀巴大師於1409年創建。甘丹意為「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寺內保存著宗喀巴大師及歷代甘丹赤巴遺體靈塔九十餘座,並藏有整套大藏經《甘珠爾》。
色拉寺,格魯派六大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色拉寺有著名的馬頭明王金剛像,寺內辯經在藏傳佛教中首屈一指。
扎基寺,藏地唯一的財神廟,主供護法神扎基拉姆,寺廟雖小,卻香火鼎盛,被認為是求財最靈驗的。此處禮佛,除了煨桑、供酥油茶、獻哈達外,還供白酒。

第五天 拉薩—藏北大草原—楚布寺(海拔4300m)—納木錯(海拔4718m)—拉薩
早餐後,乘坐大巴穿越一望無際的藏北大草原(羌塘草原),感受夢幻迷離的游牧文化。沿途參訪噶瑪噶舉派的主寺——楚布寺,經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到達聖湖納木錯。游覽後返回拉薩市區酒店。
楚布寺,噶瑪噶舉派的主寺,歷代大寶法王駐錫地,位於拉薩堆龍縣境內。藏傳佛教轉世制度由第一代噶瑪巴在此首創,後被西藏其他教派推而廣之。第八世噶瑪巴為紀念其上師而塑造的銀像是楚布寺鎮寺之寶,銀像塑成後自動懸浮空中七天之久,有「空住佛」之說。
納木錯,意為「天湖」,藏傳佛教三大聖湖之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被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之一。納木錯相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羊年繞湖功德是平時的十萬倍,此舉即始於此。自然原始生態的納木錯,也是西藏朝聖者心中的聖地。納木錯的風光一年四季各有特色,一日24時又各自不同,水天一色的景色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第六天 拉薩—羊卓雍錯(海拔4441m)—喜馬拉雅山—卡若拉冰川—紅河谷—白居寺(海拔3900m)—日喀則(海拔3650m)
早餐後退房,乘坐大巴前往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沿途經過聖湖羊卓雍錯,參訪白居寺,游覽著名的古冰川卡若拉冰川,以及電影《紅河谷》的拍攝地。到達日喀則後入住當地酒店。
羊卓雍錯,三大聖湖之一,是「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在山南浪卡子縣境內,因羊湖多汊口,像珊瑚枝一般,在藏語里又意為「上面的珊瑚海」,其景色,集高原湖泊、雪山、島嶼、牧場、寺廟為一體,冠絕藏南。藏族民歌贊美她:「天上的仙境,人間的羊湖。」
白居寺,位於江孜縣境內,是藏傳佛教薩迦派、噶當派、格魯派三派共存的一座寺廟,寺院建築是藏區塔寺結合的典型。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其白居塔有「十萬佛塔」的美譽,因殿堂內繪有十餘萬佛像而得名,堪稱佛像博物館。

第七天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哲蚌寺—拉薩
早餐後退房,參訪後藏第一名寺扎什倫布寺,朝聖世界最高彌勒佛坐像。最後乘坐大巴返回拉薩,參訪藏傳佛教最大寺院——哲蚌寺,朝聖彌勒佛8歲等身像。
扎什倫布寺,格魯派六大寺之一,歷代班禪大師駐錫地,供奉有歷代班禪靈塔。寺西側的強巴康內供有世界最高的強巴佛坐像,高26.2米,庄嚴肅穆,俯瞰寺宇。
哲蚌寺,格魯派六大寺之一,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是布達拉宮建成前達賴喇嘛的駐錫地。供奉有未來佛強巴佛(彌勒佛)八歲等身像,以及最大的文殊室利菩薩像。雪頓節期間,哲蚌寺展佛也是最隆重的一個儀式。

第八天 游覽八角街—— 回到溫馨的家
八角街——「聖路」八角街—千年歷史名街、轉經道,集宗教、文化、旅遊、商業為一體。

8天游學藏地歷史、地理、人文及宗教禮儀習俗,體悟藏地虔誠清靜及神秘的佛教文化,感受聖地之殊勝加持。當您回憶起行程中令你流連忘返的美麗風光、令您感動的虔誠信仰,也許,您已經真正體驗了一回藏民的生活。

參考:蟬友圈-佛教文化旅遊網—西藏朝聖游學專題

G. 有沒有專門參觀佛教聖地的旅遊線路

1、以我來做了幾年的旅遊來看,自目前還沒有。
2、一般都是一地的旅行。九華山的、峨眉山的、普陀山山的、五台山的,這些都是中國很有名的佛教名山,但是他們分屬中國的東南西北中。要一條線走下來的話,飛機、火車、汽車票都不得了的。
3、如果你有這一的打算,可以先籌劃下,比方說,去四川的峨眉山最好是7、8月份,這個季節溫度都很好。去普陀山最好是觀世音菩薩的誕辰等等或者成道日等等。要一趟走下來,我初步的估計要個上萬元人民幣。

H. 當前我國主要宗教旅遊景點及特點有哪些

中國有名的宗教旅遊景點有以下:
一,法門寺:
法門寺保持了塔前殿後的格局。現在的法門寺以真身寶塔為寺院中軸,塔前是山門、前殿,塔後是大雄寶殿,這是中國早期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
真身寶塔幾經易改,由唐的四層樓閣式塔到明朝的十三層磚塔,現如今是按坍塌前的明塔實測圖施工復原,以鋼筋水泥為骨架,青磚砌色而成。塔內還修建了平台供遊人登高眺望。
地宮按唐朝狀況復原,只對個別損壞嚴重者予以更換。整個地宮用漢白玉和石灰石板構築而成,內壁和石門上布滿雕刻。在地宮修復過程中,設置了環繞唐地宮的環形地下室,並設有佛龕。僅存於世的佛指舍利在地宮中央供奉。
寺院的西院是法門寺博物館,現有多功能接待廳、珍寶閣等建築。

二,少林寺

少林寺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毀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後御制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系。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 、 《唐嵩岳少林寺碑》 、 《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山門,應作「三門」。依佛經言,三門即三解脫門簡稱,稱寺院大門為三門,取其入道之義。現少林寺三門,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時所建。1974年重修。正門上方橫懸長方形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題頒賜。三門殿內神龕供奉彌勒坐像。神龕後面為韋馱立像。三門前有石獅一對,豎眉鼓目,純真威武;雕工精緻,元明舊物。三門的八字牆外,有明嘉靖年間建立的石坊兩座,東西對稱,形制相同。

三,大昭寺: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之說,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葯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從大昭寺金頂俯瞰大昭寺廣場,右邊遠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布局結構上再現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各種木雕、壁畫精美絕倫,空氣中彌漫著酥油香氣,藏民們神情虔誠地參拜轉經。

四,樓觀台:
樓觀台的名勝古跡,現存上善池、說經台、煉丹爐、呂祖洞、仰天池、棲真亭、化女泉、古塔、老子墓及宗聖宮、會靈觀、玉真觀、玉華觀等遺址。
古人雲:「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真實地反映了樓觀台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人文景觀價值。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譽。陝西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西部北麓陝西省周至縣境內。東距古城西安70公里,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森林繁茂,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文物古跡眾多,生物資源豐富,地熱溫泉富集,民俗風情濃郁,構成了聞名遐邇「古、秀、幽、奇」的風景特色。森林公園始建於1982年,是林業部最早批建的中國十二個森林公園之一,也是西北地區首家森林公園。1992年被林業部定為國家級,1997年被評為「西安市十大景觀之一」。公園總面積2.75萬公頃。規劃為東樓觀、西樓觀、田峪觀、首陽山四個游園,12個景區,200餘處景點,是人文、自然、森林景觀融合俱佳的旅遊勝地。有40里峽一線天、野牛河高山瀑布、旺子溝古溶洞、首陽山五彩壁石及仰天池、洞賓泉、龍王潭等自然景觀;有光頭山草甸、高山雲冷杉、杜鵑天然林,數千畝人工竹林等森林景觀;垂直帶譜明顯,季相變化萬千;有說經台、煉丹峰、大陵山、吾老洞、紅孩洞、龍王廟、鐵廟等諸多人文景點。

五,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佔地1234畝,建築面積82.3萬平方米,擁有經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樓31座,佛宮30院,經輪房500餘間,僧舍10,000餘間。拉卜楞寺設有顯宗聞思學院、密宗續部下院、續部上院、喜金剛學院、時輪金剛學院、醫學院等六大學院,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學府,其嚴格的入學、教學、考試和畢業制度為藏區培養出了大量宗教人才。
藏語稱「噶丹雪珠達爾傑扎西葉蘇旗衛林」,意為「足喜講修宏揚吉祥右旋洲」,簡稱為「拉章扎西旗」。據聞,第一世嘉木樣選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為寺址,後拉章(佛宮)建成後,出於對大師的尊崇,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稱「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轉音為「拉卜楞」,且廣泛使用,於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

六,塔爾寺:
塔爾寺該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佔地面積約600餘畝。
該寺依山就勢,錯落而建。其中以八個塔、大金瓦殿、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九間殿等最為著名。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

七,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歷1350餘年。位於古城西安南郊,創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八,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南郊小寨興善寺西街,始建於西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5年),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隋唐時長安佛教盛興,隋開皇年間有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那崛多,達摩及多等先後來華傳授佛法並翻譯佛經。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有開元三大士之稱的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後在大興善寺翻譯佛教密宗經典,大興善寺成為長安三大譯場之一。不空法師在大興善寺傳法、灌頂弘揚密法,學成歸國盛弘密法,大興善寺被日本真言宗尊為祖庭。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九,佳縣白雲觀:
佳縣白雲觀位於縣城南 5公里的黃河之濱,白雲山上。這座道觀始建於宋代,主建於明清。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由白雲山著名道士李玉鳳真人,榆林總兵張臣,佳縣籍縣丞牛登第共同組織修建。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帝朱鈞給白雲山道觀親頒聖旨一道,並賜制《道藏》4726卷,從此當地官民信士大興土木,營造道觀,後經歷代不斷修葺補建,形成規模宏大,鱗次櫛比,古樸典雅,神秘幽靜的廟群,是西北地區明代以來最大的古建築群和道教聖地。
白雲觀屬全真道龍門派,明萬曆三十六年,北京白雲觀道士王真壽、張真義、景真雲等來白雲山白雲觀闡教,弘清靜無為之道德,修明心見性之全真,迄今已歷十七代,三百九十餘年。

十,普救寺:
1986年以來,新修復的普救寺,寺院建築布局為上中下三層台,東中西三軸線(西軸為唐代,中軸為宋金兩代,東軸為明清形制),規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庄嚴,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寺後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成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鶯鶯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為壯觀,而且以奇特的結構,明顯的迴音效應著稱於世。遊人在塔側以石扣擊,塔上會發出清脆悅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聲,令遊人連連稱奇。據方誌中稱之「普救蟾聲」,為古時永濟八景之一。

I. 請求幫助設計佛教文化旅遊線路

我把在佛旅網上看到的幾條佛教四大名山的線路,幫你拼了拼,看看這樣設計怎麼樣。
行程:
第一天 飛合肥,往九華山
中午素餐
下午,豪華巴士往九華山
晚上,互動講座「地藏信仰與財富智慧」
住宿九華街
第二天 游化城寺景區,朝拜肉身殿
早餐,素齋
游化城寺景區(祗園寺 – 通慧寺-化城寺 )
中餐,素齋
三步一拜朝聖肉身殿,(旃檀林-大悲樓-肉身殿)
晚餐,素齋
晚上,互動交流「佛法功德與改變命運」
住宿,九華街
第三天 游覽百歲宮景區、天台景區
早餐,素齋
上午,游覽百歲宮景區
中餐 素齋
下午,天台景區游覽
晚餐, 素齋
晚上,游覽九華街,購買土特產
住宿,九華街
第四天 上午,乘飛機往成都
午餐, 素餐
下午, 游覽成都文殊院,往禪宗馬祖故里、地震極重災區什邡,入住賓館
晚餐, 素齋
晚上, 與當地各界人士及彩蝶災後心理輔導志願隊什邡小組成員舉行交流座談會,了解災區災情、災後重建與心理輔導工作進展狀況
第五天:樂山大佛、峨眉山
上午,游覽樂山大佛景區
中餐,樂山
下午,往峨眉山
晚餐,峨眉山
晚上,佛學互動講座:「普賢十願與與人生智慧」
住峨眉山
第六天:峨眉山
早餐,峨眉山
上午,朝聖禮佛觀景,感受峨眉山聖境美景
中餐,峨眉山
下午,參加峨眉山寺廟「5.12」周年紀念超度法會
晚餐,峨眉山
住峨眉山
第七天:飛往宜賓

J. 求去緬甸、泰國、馬來西亞三國的宗教文化之旅的路線,大概玩10--15天的樣子,緊急緊急!!!

其實遊玩新馬泰,就可以順路自己去緬甸的,旅行社有這種的旅遊路線,我試過,回程的時候有單獨的導游陪伴,只要多加一部分錢就可以。我當時在緬甸呆了三天半,總共晚了12天,總共花了17000元,呵呵呵,當然買東西的原因。如果只是單純的宗教性遊玩,7000塊就差不多,最好找個當地導游,一天才花人民幣150元。

閱讀全文

與宗教旅遊路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