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卓尼縣那些風景好啊
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甘肅省南部,甘南州的東南部,東接岷縣、漳縣,北靠渭源、康樂、和政,南鄰迭部、四川省若爾蓋縣,西通合作、碌曲,中部與臨潭縣插花環接。全縣總土地面積5419.6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介於東徑102°40′-104°02′,北緯34°10′-35°10′。東西長115公里,跨徑1°22′,南北寬113公里,跨緯1°,海拔2000-4920米,縣城海拔2540米,年均溫4.6℃,麻路海拔2690米,年均溫4.9℃。全縣轄1鎮16鄉,98個村委會,4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萬多人,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2%,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縣,有漢、藏、回、土、苗等10多個民族。屬國列牧業貧困縣,也是全省十二個重點天然林區縣之一。
卓尼縣轄3個鎮、13個鄉、1個民族鄉:柳林鎮、木耳鎮、扎古錄鎮、納浪鄉、大族鄉、卡車鄉、刀告鄉、尼巴鄉、完冒鄉、阿子灘鄉、申藏鄉、恰蓋鄉、康多鄉、勺哇土族鄉、洮硯鄉、柏林鄉、藏巴哇鄉。
卓尼,系藏語,意為松樹。1939年設卓尼設治局,1950年改置卓尼自治區,1955年改為卓尼縣。
卓尼縣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旅遊資源極為豐富,自然景觀雄渾壯美,人文景觀粗獷朴實。經初步調查了解,全縣可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有縣城--禪定寺--古雅山森林公園,麻路藏族風情旅遊開發小區,大峪溝、卡車溝、車巴溝、康多峽、九巔峽、石門峽等八大景區六十八處主要景點,而且許多景區景點都具有相當高的品位和開發價值,近期可開發的景區主要有兩個小區:縣城--禪定寺--古雅川森林公園和麻路藏族風情旅遊開發小區。三溝:大峪溝、卡車溝、車巴溝三大森林生態旅遊景區。兩峽:康多峽、九巔峽(包括石門峽)風景區。其中:麻路旅遊開發小區是全州三大旅遊開發小區之一,也是全省批準的甘南兩個小城鎮綜合改革示範點之一,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卓尼縣人文景觀粗獷朴實。文物古跡極為豐富,境內有齊家文化、寺窪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特徵的遺址;有歷史悠久景色幽雅的安多古剎禪定寺和旗布寺、勺哇寺、貢巴寺等十多處寺院;有對中國革命做出重大貢獻的第十九任卓尼土司楊積慶烈士的陵園、甘南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脅巴佛烈士紀念碑亭、開創西藏策墨林傳承製度的藏王——策墨林一世家族的墓地——藏王墳,還有唐代大將軍哥舒翰創立的神策軍重鎮、洮西地區古代著名的軍政重鎮陽壩古城、明代邊牆古長城及烽燧墩壕等古代軍事設防遺址。
卓尼縣是全州、全省旅遊資源大縣,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八大景區一百多處主要景區(點)。目前規模發展的有南部石門絕景生態文化游覽區、西部森林草原宗教藏俗游覽區、北部奇峽畫廊名寺土風游覽區、東北部高峽平湖洮硯文化游覽區等四大功能分區。獨特的覺乃藏族民俗文化、悠久的藏傳佛教文化、秀美的自然生態文化、厚重的卓尼土司文化、燦爛的洮硯文化是卓尼的五大文化現象,也是五大旅遊文化資源。
以森林生態為主的自然景觀雄渾壯美,蒼翠的山峰、清澈的河流令遊人留連忘返,自然風光融山、水、林、草、為一體,兼驚、險、奇、秀為一體,是全省旅遊資源富集地區和甘南州的旅遊資源大縣,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八大景區一百多處主要景區(點)。
大峪溝森林生態旅遊景區位於縣城東南10公里處,石峰嵯峨參差,谷崖間石門如屏,蒼松挺立岩頭;牧草青青,宛如仙境的旗布原、桑布草原;濃蔭蔽日、流水潺潺有十里畫廊美稱的旗布峽,森林茂密、碧綠如染的旗布林,以上三景色可與九寨溝景色相媲美。頗具「刺破青天鍔未殘」氣勢的三角石奇峰,突兀而起,觀此石具有移步換景之妙,自然天成;傳說中仙女沐浴之處「神女潭」也藏身於此,還有兩崖雄峙並立、若即若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一線天,溝內還有瀑布、塔峰、蓮花峰、迎風展、金鍾石、太白望月、通天柱、卧龍山、盤龍峽、西天取經、飛流峽、十八道交河、迭山玉筍、迭山橫雪等景點,是原始風景的天然陳列館。大峪溝除了奇山異水外,還有許多奇花異草和珍稀野生動物,是生物多樣性研究和探險尋幽的好去處,也構成了卓尼特有的風景線。
麻路藏族風情旅遊景區位於卓尼縣西南部,輻射扎古錄、刀告、尼巴三鄉和車巴、立竹、塔乍三溝,主要景點有車巴、立竹、塔乍三溝茂密的原始森林是眾多珍稀野生動物繁衍棲息區,素有生物「基因庫」之稱;這里的風景更是奇特,如「九眼泉」絕壁石崖,冬季冰瀑尤為壯觀,泉頂為「九龍山」旅遊點;柏香山—神女湖,四季香氣四溢的柏香山形似神女,被清澈見底的湖水所環繞;有千年神潭—白地漩和白地灘民俗帳篷城;還有洮水流珠景觀,洮水流入扎古錄鄉塔乍地段後,脫開草原川地,漸入峽谷區,河水在石岸上左擊右突,水花飛揚,每逢冬季氣溫驟降,湍急之河水濺起水花,形成無數冰珠湧向下游,成為洮州八景之一。
分布在卓尼境內的著名景區還有九巔峽景區、康多峽景區、石門峽景區、卡車-拉力溝森林生態旅遊景區等,更是充滿無限的美景和奧妙等待遊人一一開啟。
卓尼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在流經境內174公里長的洮河兩岸,密布著古人類各個時期的如已挖掘出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寺哇文化」等文化遺址和歷代大小城堡遺跡,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世居此地的各族人民和諧共處,繁衍生息,共同開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卓尼歷史文化。□吳繼榮杜勝林。
[編輯本段]卓尼名稱的由來
卓尼系藏語,漢意為兩棵油松或油松。相傳很早以前在卓尼大寺寺址處有兩棵蒼勁挺拔的油松。據《丹珠爾經綱目卓尼歷史如意寶鬢》和《安多政教史》記載:1254年(藏歷第四繞迥木虎年),薩迦派第五代法王八思巴被忽必烈詔請,在赴京途經卓尼時,見到兩棵奇特的馬尾松,便將寺址選在這里。當地藏族稱馬尾松為「召相」,此後寺院和地名因此而得名 ,「卓尼」是「召相」之變音。「卓尼」還有另一解釋:相傳卓尼土司的祖先當初從西藏盼包宗(今達孜縣)起程東來之際,其所在部族的首領穆旺堅參告訴他們:「你們一直向東走,可遇到一條大河,那兒有很多的交相(油松)。」土司先祖率部輾轉到達今卓尼時,果然遇見了滔滔東流的洮河,並有很多油松。於是,抑制不住喜悅心情,脫口說出「交相尼達」! 在這里「尼」可解釋為「找到」、「尋見」。按寺址的土壤和當地氣候來看,適宜油松生長 ,當時八思巴派人建寺,這里可能有很多油松。若只有兩棵油松樹,很可能是建寺前已有人栽培。
2. 卓尼的浪山節是什麼,好玩嗎,外地人去了可以一起玩耍嗎
卓尼的浪山節是個超級美好的習俗,當地又叫「香浪節」,藏語里是採薪的意思,據說是康熙年間,每年的農歷六月,外面樹木豐茂,天氣正好,拉卜楞寺的僧人外出伐木,順便遊山玩水,延續至今,就是浪山節。
每年農歷六月,當地人都會攜家帶口,帶著鍋碗啊、食材啥的,到草地上、山上、河邊遊玩,寺里的僧人也會出來浪山,超開心。
每年浪山節的時候都是卓尼乃至整個甘南最舒服的季節,七八月間,水草豐美、氣候涼爽,非常適合旅遊,可以選擇這個時候過去,看到人家在浪山可以有禮貌的過去要求加入,當地人都很淳樸,應該都可以的。
3. 卓尼縣大峪溝介紹
大峪溝森林生態旅遊區位於甘肅省卓尼縣木耳鄉大峪溝,距縣城30公里,總面積105214.6公頃。大峪溝泉流縱橫,匯集成四季豐沛的大峪河。河流曲折有致,澄碧甘甜,全長81公里,流域處處可見魚翔淺底,麝鹿啜飲,真是妙趣橫生,自然天成。大峪景區迭山主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溝口海拔2500米,相對高差達2400米。景區內生物垂直分布差異大,迭山雪線以上為裸岩,以下依次為高山草場、原始森林、低山草旬、灌木、農作物等。大峪溝共有9條支溝,依次為桑布溝、阿角小溝、阿角大溝、燕麥溝、扎崖它溝、巴什溝、涅座溝等,分布大峪溝東南,彷彿一把遺落人間的巨形扇子,扇面濃墨重彩,描繪出無數奇山異水。
青山滴翠,流水成韻。碧波盪漾的洮河,蒼翠茂密的林帶,將卓尼環繞、簇擁在令人流連忘返的自然佳境中。卓尼因此而聞名遐邇,大峪溝風光也因此而展現出瑰麗奇特的誘人風貌。
大峪溝森林生態旅遊區位於木耳鎮大峪溝,距縣城30公里,總面積l05214.6公頃。大峪溝泉流縱橫,匯集成四季豐沛的大峪河。河流曲折有致,澄碧甘甜,全長81公里,流域處處可見魚翔淺底,麝鹿啜飲,真是妙趣橫生,自然天成。
大峪景區迭山主峰扎伊克嗄海拔4920米,溝口海拔2500米,相對高差達2400米。景區內生物垂直分布差異大,迭山雪線以上為裸岩,以下依次為高山草場、原始森林、低山草甸、灌木、農作物等。大峪溝共有9條支溝,依次為桑布溝、阿角小溝、阿角大溝、燕麥地溝、扎崖它溝、巴什溝、涅座溝等,分布大峪溝東南,彷彿一把遺落人間的巨形扇子,扇面濃墨重彩,描繪出無數奇山異水。
雲江峽便是大峪河上第一個風景點,峽深約50米,長約500米。峽兩岸石壁側立,陡峭嵯峨,大峪河穿峽而過,迂迴曲折,迴音潺潺。峽中蒼松翠柏隱天蔽日,陰森可怖;峽外雜樹蔥蘢,阡陌縱橫,使雲江峽猶如長江巫峽的縮影,若隱若現,奇妙無比。
經過雲江峽向里行l6公里,眼前豁然開朗,進入了風光秀麗的旗布原。旗布原平坦寬闊,碧草鋪地,鮮花斗妍,彩蝶繽紛,百鳥和嗚。猶為壯觀的是,每當這里陣雨過後,便有色彩艷麗的七彩虹橋飛架東西,給旗布原平添了幾份神秘、幾份瑰麗。
旗布原自然形成三個台階,有名的古剎旗布寺便坐落在背靠大象山的第一台,該寺的創建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後因改宗,於明末遷至今址。自1980年寺院開放以來,幾經修繕,目前已初具規模,成為大山深處超凡脫俗的一片凈土。
大峪溝度假村就在這旗布原的第二和第三台上,並建有風格別具的瓦房、玲瓏雅緻的小木樓和富有民族特的帳篷,為旅遊觀光者提供了優雅的住宿和娛樂場所。隨著該縣旅遊業的發展,來大峪溝度假村游覽的人們絡繹不絕,在這里除觀賞山光水色外,更有能歌善舞的服務小姐使你在』疑心悅目的同時醉心予優美的舞姿和悅耳的敬聲中,使這里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比達到完美和諧的統一。
站在旗布寺山門前遠遠望去,左面是旌旗列布、迎風招展的旗布山,右面是五峰攢聚的五指峰。而面對的卻是柏陰翳,鬱郁蔥蔥的原始森林,那便是旗布林,又稱尚書林。林間蒼松翠柏和茂密的箭竹青翠欲滴,葳蕤生光;珍禽翔集,異獸出沒,是許多生物安居樂業的自由王國。其下為旗布峽,此峽是大峪溝河流經旗布原和旗布林之間長約8公里的弧形大峽谷。峽谷深邃曲折,氣象萬千。在順流而下約500米處,到了優美神奇的「神女潭」,這里的潭水清澈潺緩,碧透可鑒。潭邊有天然「梳妝台」掩映在綠樹碧草問,傳說此潭原是仙女洗浴之處。有一年仙女們如期飄然降臨,但「神女潭」的水深不沒膝,潭兩岸的草木乾枯失色,面對如此情景,她們只好悻悻回宮。不久,這里喜雨連綿,山山水水重顯往日光彩。從此以後,每當草原上旱情嚴重之時,當地藏族婦女便集聚潭邊,焚香煨桑,高唱山歌,祈求仙女們布雲降雨,以保水草茂盛,牛羊健壯。傳說這一祈雨習俗非常靈驗,故流傳至今。
二
桑布溝屬大峪溝一條支溝,進入桑布溝展現在你眼前的是由平展展的草地和起伏綿延的丘嶺組成的桑布草原。這里處處綠草如茵,金花簪地,汩汩泉流四季如注,連綿不斷的山嶺在藍天白雲下參差和諧,一塵不染。這里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風光旖旎。豐美的草原成了牛羊牲畜繁衍成長的天然牧場,得天獨厚的優質飼料資源,為發展畜牧業和生產綠色食品提供了難得的條件。
與桑布溝比鄰的是阿角溝,分為大阿角溝和小阿角溝。有名的「十八道交河」風光獨具,奇險無比,形成了阿角溝大峽谷。大峽谷最奇特的景緻當屬三道石門,一道險似一道,一道奇似一道,把一條秀秀麗麗的阿角河跌宕得激情萬種,柔腸百結,盡顯其水之柔情,石之剛烈。即便如此,這條涓流也要義無返顧地沖出峽谷,匯入洮河、黃河、乃至大海。還有誰能知道那洮河、那黃河、那大海的層層浪花里,競有一朵是阿角溝涓流匯聚綻放的。
水,不流不活,無瀑不奇。大峪溝的另一條支溝——燕麥地溝,距度假村約2公里。這里岩崖陡峭,山勢險峻,水流石上,飛花濺玉。壯觀的「燕麥溝瀑布」就在這里,瀑流自上而下,層層飛落,形成美麗多姿的「三級跳」。站在瀑流邊聽那如詩如樂的水聲,看那如花似玉的飛瀑,頓覺心曠神怡,情不自禁。
大峪溝的水奇、山峻、石頭怪。有名的三角石便位於度假村5公里處。這里是巴什涅座旅遊探險區的深入處。當你一入溝口,一塊巨大的石頭突如其來,看上去如刀削斧鑿,稜角分明的三角形並列成為三個石峰兀立的石巔,更顯得神奇瑰怪。置身三角石下,周圍松木蓊鬱,流泉淙淙,斗膽仰望其石,如墜如飛,又恰似一隻雄雞引頸長嗚,故又稱「雄雞報曉」。此刻,當你在驚異中趨步繞石而過,便大有脫險之感。然而,當你回頭再次看那「雄雞報曉」時,卻成了另一番景緻——一座相依相偎的「姊妹峰」站在青山綠水間,其峰頂松柏蒼翠,石色斑斕,使人深感大自然的奇妙莫測。
告別「姊妹峰」,逆水而行,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一線天。這里兩岸並立,若即若離,兩岸中間只容單騎通過。而後復行數里,眼前便有巨石當道,如一座雄偉的豐碑矗立天地間,故曰「豐碑」。這里便是巴什涅座的出納可粱,站在這里如步雲天,放眼望去,雲卷霧舒,山巒逶迤,那千里林帶,萬仞迭山盡收眼底,不禁令人油然而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並由此而聯想到宋代著名作家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說的一段話:「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傳、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巴什涅座探險區就因其「險遠』』而無人問津,也正因此使這里成了原始風景的天然陳列館。你看那亭亭玉立的迭山玉筍、挺拔雄偉的通天柱、神工鬼斧的蓮花台、橫空出世的青龍峽。這一處如猛虎下山,那一處如醒獅長哮。還有那金鍾石、月亮山、雙乳峰、高僧坐禪、美猴出世、石屏排雲、天入合一、駱駝峰、深間飛瀑、迭山橫雪……真是鍾靈毓秀,巧奪天工。在這星羅棋布的景緻中,最引人深思的還是那座「太白望月』』石——一塊猶如古代聖賢的巨石獨立千山萬嶺中,矚目遠望,彷彿李太自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傾訴著一位天涯遊子獨立寒秋,在夕陽西下時腸斷天涯的思歸情懷……
大峪溝森林生態旅遊區不僅有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優美景觀,更是一座富有多種資源的原始生物園。主要樹種有高山耐旱針葉冷杉、雲杉、松柏等天然喬木、灌木共19科31屬100餘種;葯類植物140餘種,國家二、三類保護動物20餘種;羊肚菌、黑木耳等菌類10多種,各種山珍野果滿山遍地,俯拾即是。隨著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大峪溝森林生態旅遊區的開放和自然資源的發掘將指日可待,也必將成為集旅遊、畜牧、生態資源為一體的獨一無二的自然開發區。[1]
4. 卓尼縣的風俗文化都有哪些,各在什麼時間舉行
樓主你好:
在卓尼縣洮河沿岸的半農半牧區及農區的藏族青年男女婚姻,雖有自由結合的習慣,但仍然施行著"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古制。某家的女子被男家父母看中,願為兒子娶來作妻時,便請一個女媒人,向女家父母去探詢,女家若同意,便再請正式男媒拿著一銅壹酒,壺頸系一條"哈達"(有些地方系紅布帶,有吉祥之意)去說媒。酒多為青稞酒,以此為"透話"禮。媒人回男家復命時,女家給媒人一支箭,名曰"女兒箭"帶回去,表示願意結親之意,自此成為姻親,完成了訂親或訂婚程序。自訂婚後,男方家每年須向女家送禮兩次(正月、八月十五),直至結婚後為止。送的禮物第一年每次十二個饃,一瓶酒,俗名為送酒。以後饃饃減去兩個,酒相同。需要商議迎娶事宜時,媒人親自去送禮。
之後,由女方家長報說女兒的陪家品,實際上就是向男方提出索要彩禮的要求,男方根據女家陪嫁的多少,相應地提出給女方的彩禮,新娘的衣物飾品則需男方一次或分幾次送足。貴重的金銀飾物在訂親時承諾,成親後逐漸補置。彩禮除現錢外,還有衣服、頭飾、耳飾、手鐲、戒指等物。另須整豬一口,臘肉六、七塊,大磚茶數塊。家庭富有者,還要牽一頭牛或一匹馬。農區的彩禮多為糧食、布料與現金,嫁衣布料單薄,色彩鮮艷。過去多用棉布、綢緞、條絨等,現在亦流行毛料之類。彩禮一般由婦方家列出彩禮清單,經過媒人和男女雙方家主商議決定。彩禮一般在娶前"吃酒"時一並由媒人送到女家。
在結婚的那天,媒人要牽一匹駿馬並領一馬夫送到女家,以供新娘騎乘。所需馬的毛色,公、母都須經薩里哇(占卜的喇嘛)推算。到女家對神位尊輩行過禮後即背著一雙新婦綉花鞋和疋上置珊瑚的毛紅返回,表示新人隨後就來,男家見了鞋,就派預備好的迎親婦到村外去迎接,手中端碗,夜裡盛著酒或牛奶,碗邊抹上三點酥油,或拿一火把。女家前來送親的多則39人,少則26人,以新娘的舅舅為主,其中也包括庄村鄰居與新娘的兄弟等,統稱"尚歐",還有兩名伴娘,稱"巴饒"。新娘上馬前,由其母與女眷將其團團圍住,頭對頭的唱哭嫁歌,稱為"打巴歐"。送親隊伍全部乘馬前往,在快到男家時,送親者還要賽馬一番。新娘到村頭下馬時,迎親的婦人將所端的酒或牛奶請新娘用手指蘸一下,或將所持的火把拿一下,但也有置之不理者。這時兩家所預先請好的幾個老婦人,便相互戲謔,諷剌新郎如何不好,新娘如何美麗、俊俏。到最激烈時,各不相讓。在沒法"停火"時,男方家就要各獻哈達一件,方可言和。新娘到門口時,喇嘛誦念"扎什才寶"(吉祥經),"管把"(紅教徒)則施法驅邪,婆母端鹽、牛奶給新娘喝後新郎手持"司土"在新娘的頭上右轉三圈左轉三圈,含有除邪魔之意,末後再在頭上打一下表示將來可管服新娘。接著新郎就領新娘專拜祖先神主和"管把",女站男跪,拜畢後新郎到房頂朝著南面豎一些松樹枝,上撒以炒麵、茶葉、青稞酒、酥油等再放一哈達火焚,叩拜四方,這樣大禮才算行畢。
婚禮中男方賓客雲集,炕頭端坐"沙尼"(親房)中德高望眾的老者,負責婚禮總管。擔負演唱婚禮歌的"官興"也守候在堂屋門口,帝邊桌上擺著抹有三點酥油和擔著柏香技的碗。當"尚歐"們擁著新娘來到大門外時,男方的四位娘娘(姑媽)手捧酒碗,向"尚歐"們祝福道安。"尚歐"們則用中指蘸酒三下,彈向空中。這時"阿巴苯本"(苯教僧人)口念咒語,送出"祀食",婆婆手執鐵勺,裡面放幾個燒紅了的鵝卵石,澆上食醋,隨著升騰的霧氣,圍繞送親的人群左右各轉三下,棄於水洞,意即送走晦氣,後才將新娘擁入大門行大禮。所有送親的"尚歐"則成為新婚宴席中至高無上的貴賓。入席後每人面前各擺一隻抹有三片酥酒的酒碗,象徵吉祥。"官興"手執酒碗,向賓客們致以熱情的祝婚詞後,雙方即開始邊吃邊唱"善巴",4名女客邊唱邊舞"阿迦",直至婚禮結束。吃過"起腳面"(婚禮結束前娘家人吃的長面條),男方須贈每位"尚歐"一盤蒸饃,一塊豬肉肋條,肩搭一條哈達後,尚歐們才護擁新娘乘馬返回娘家,遵循新娘"不落夫家"的古風遺俗。十天半月甚至半年後,娘家父母重新將新娘送來,夫妻才得以洞房花燭,過上甜蜜生活。
節慶活動
卓尼覺乃藏族民歌"哇傑勒"使用於藏族婚禮儀式,有"善巴" 卓尼縣和"阿迦"兩種表演方式。"善巴"全部為演唱,演唱過程中夾雜一些祝詞朗誦,"阿迦"在演唱過程中則配以簡單的舞蹈。由"善巴"和"阿迦"共同構成詞曲完整而配套的婚禮組歌,其曲目與具體場合緊密結合,形成定規而不能隨意更動,貫穿於整個婚禮過程的始終,按固定程序相繼出現。"哇傑勒"的歌詞內容相當豐富,有贊美詩、敘事詩和藏族格言,每首段落不定,以問答式居多。
卓尼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藏族先民就生息繁衍於洮河沿岸,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卓尼藏族文化除了具有藏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樸神秘等共性外,還具有鮮明的農耕文化和各民族交匯融合的多樣性風格。流行於卓尼藏巴哇鄉境內的莎姆舞是卓尼藏族文化藝術多們樣性風格的集中體現,這一民間藝術形式為卓尼藏族文化乃至整個藏族文化增添了色彩,極具研究、開發價值。
莎姆舞
莎姆舞,藏語意為在廣場上表演的一種祈禱平安的舞蹈,是流行於卓尼藏巴哇鄉和洮硯鄉境內的一種古典鍋庄舞,因其使用的擊打方式頗似貨郎用的撥郎鼓,故漢語又稱巴郎鼓舞。據史料記載,巴郎鼓舞自宋代延續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了族文化,展示洮河文化的古樸風情,讓莎姆舞這一民間藝術奇葩走出卓尼,走出甘南,使其正真成為卓尼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的紐帶,卓尼縣委縣政府組織專業人士對莎姆舞進行了挖掘和整理,把莎姆舞作為卓尼集中向外展示的文 卓尼縣化品牌進行鍛造和宣傳。2001年在卓尼大峪溝舉辦的"藏族文化與甘南旅遊產業研討會"上,邀請州內外專家學者對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進行了專題研究和探討。之後,卓尼縣還組建了民間業余莎姆舞藝術團,中央電視台專題組也到卓尼進行了專題采訪,2003年,縣上邀請專業人員,對莎姆舞的音樂及舞蹈形式進行了更新,在原有古樸、豪放的風格中融入了昂揚向上、激情流暢的現代歌舞風格。2003年8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慶典暨第四屆甘南香巴拉旅遊藝術節開幕式方隊表演中,由卓尼縣莎姆舞業余藝術團表演的莎姆舞榮獲方隊表演一等獎,這一殊榮使莎姆舞作為一種獨特的藏民族文化被州內外觀眾所接受,也使它真正成為卓尼向外集中展示的文化品牌。
苫子房
這種房屋是卓尼林區或非林區條件較好的藏族群眾喜蓋的一種住房,具有採光好,寬敞適用的特點。住房有正房5間修築在土檯子上,兩側各有廂房3間,較上房略低,南房與正房間數相同,中間為出入門道,其餘都是儲藏柴草農具、圈養牲畜之所。正房亦稱上房,里進較深,檐柱和中柱比後柱依次高四五寸,所以前檐的平頂高出屋面,堂屋正面三間打通,有玻璃門窗。
獨特華麗的"覺乃"藏族服飾
藏族服飾
"覺乃"藏族服飾延系拉薩宮庭服飾和發型式樣,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服飾得到了簡化演變,形成了現在獨特的服飾風格。在服飾文體日益現代化、多樣化的今天,"覺乃"藏族服飾至今還保留了吐蕃時代的西藏農區藏族服飾的特點。可以說是全藏區保 卓尼縣留完整的古代服飾及禮儀的"活化石"。這種服飾文化在中國甚至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很強的觀賞和研究價值。
"覺乃"藏族婦女們的頭發孝頭辮成三根粗大的辮子,發辮上通常佩掛一串圓形錢幣狀銀製品,其上陰刻著十二生肖象或藏八寶圖案,意為一年12個月平安和佛保佑。銀錢從發根觀到發梢依次串聯,一般有20塊之多。亦有在辮子中部墜一直徑約8-10厘米的圓形銀環,或綴碗口大小的葫蘆式銀制貫錢的,其上鑲嵌珠璣,稱"阿瓏銀錢"。佩戴半圓形銀柄上墜有寶石,附物成塔形,由多層寶石疊成的耳環,製作極為精巧美觀,優雅奇特。身著大襟兩邊開叉的鮮藍、鮮紅或鮮綠色長衫,外罩對比色彩強烈的鑲錦邊的短夾。腰系錦綉寬腰帶,下身著紅色褲子,腳穿綉花鞋。頭戴造型別致色彩艷麗的球冠狀"沙茹帽",帽子前額稍上處平開10個半圓形花邊,每個花邊綴一顆珊瑚珠,帽子後腦處有長燕尾服飾,亦綴了3顆小珊瑚珠。也有戴有用小珊瑚珠編串而成的"斑瑪帽子"的。婦女們多佩戴銀制手鐲和嵌有珠寶的金銀戒指,渾身上下披金掛銀,整個裝束顯得十分雍容華貴。身著艷麗服飾的"覺乃"藏族姑娘,顯得婀娜多姿、端正典雅、嫵媚動人。近年來,"覺乃"藏族服飾已愈來愈為中外旅客、服飾研究和製做者所關注,"覺乃"藏族服飾表演也在卓尼地區乃至甘南州內外蔚然興起,成為服飾表演舞台上的一個耀眼的亮點,也成為卓尼民俗文化的一大亮點。
插箭節
插箭節亦稱"攢山神",實際上就是祭山神會。在農歷六月十七日左 卓尼縣右舉行。祭山神用木桿和簡牌。木桿長8尺,上端削尖,繫上綵綢或綵帶,象徵箭桿。箭牌是由長2.3尺,寬3寸的薄木板製成,上繪五色雲圖,由男子各執其中一種,到時於山頭指定地點集中,插成一簇,上纏麻呢經幡,下部以石塊固定,周圍以木柵、荊棘叢護,並扯白毛線網罩。箭牌上的紅色代表太陽,綠色代表草原森林,黃色代表五穀雜糧等,帶有濃郁的古代部落祭祈神靈的遺風。
祭山神用木桿和簡牌。木桿長8尺,上端削尖,繫上綵綢或綵帶,象徵箭桿。箭牌是由長2.3尺,寬3寸的薄木板製成,上繪五色雲圖,由男子各執其中一種,到時於山頭指定地點集中,插成一簇,上纏麻呢經幡,下部以石塊固定,周圍以木柵、荊棘叢護,並扯白毛線網罩。箭牌上的紅色代表太陽,綠色代表草原森林,黃色代表五穀雜糧等,帶有濃郁的古代部落祭祈神靈的遺風。
希望能幫到你。
5. 有關卓尼寺的論文
論文要以意為主,首尾員一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腦,是統帥。要寫好論文,就要抓住中心。這個中心的要求應當是簡單明了的,能夠一言以蔽之,可以達到以簡治繁的目的。抓住這樣的中心,緊扣不放,一線到底,中途不可轉換論題,不可停滯,不可跳躍遺隙,這樣就能使中心思想的發展具有連續性。
6. 甘南自由行有哪些攻略
甘南自由行有哪些攻略?去甘南旅遊都有那些攻略呢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3-6月旅遊淡季,不負如來不負卿,去一個與天比鄰,除憂忘愁的修行之地吧!臨甘南自駕四日游:Day1:蘭州一拉卜楞寺一桑科草原一-八角城Day2:達宗湖- -甘加草原一達力加山Day3:禪定寺一-扎尕(ga) 那一-臘子口Day4:尕海湖一郎木寺一 則岔石林- -郭莽 濕地學旅遊清單:短袖加外套,可以帶顏色鮮艷的長裙,晚上需要厚外套,早晚溫差挺大的;防曬霜、帽子、墨鏡、口罩、感冒葯,草原有時候風突然很大,要注意預防感冒!我們去的藏家都是以糌粑為主食,很少有蔬菜,副食以牛、羊肉為主,把酥油茶當作必須的飲料。小提示:租車建議租高底盤的車,從禪定寺開到扎尕那的一段土路,全是石頭,底盤低的容易被摩擦,聲.音很驚悚住宿的話,扎尕那有背包客之家,價格80至140一-晚;郎木寺周圍有青年旅社,60一晚,但是環境不太好;拉卜楞寺可以住在夏河德吉酒店,80-晚包早餐,四天三晚根據個人的要求可以上Booking和Aby找找.
民宿的話,注意尊重民族風俗,一些靈氣的寺廟和瑪尼堆不能拍照,藏傳佛教很忌用手指去指,一些藏族同胞覺得這是在冒犯神靈,所以要注意!
7. 甘南旅遊攻略 求大神
拉卜楞寺和桑科在夏河縣,去扎尕那要路過尕海,你要去的實際就是2個方向,回西安有到夏河的航班答,返程的機票應該不貴。行程:第一天:蘭州到夏河約4個小時,下午就可去拉卜楞寺(在縣城,要是3點以後就可以不去了,4點以後就不接待了),桑科離縣城10多公里,個人認為沒多少意思。次日夏河到郎木寺吧可以順路看看尕海,住郎木寺(郎木寺與拉卜楞寺同樣出名,風格迥異,有甘肅、四川的兩大寺院,天葬台。。。自己網路吧,第三天赴扎尕那,第四天返回合作市乘飛機回西安,或直接回蘭州結束旅程。
8. 卓尼縣的風景名勝
阿子灘景區:景區位於縣城西北部,輻射阿子灘、申藏、完冒三鄉。
石門峽景區:景區位於縣城東部洮硯鄉境內。
康多峽景區:景區位於縣城東北部康多、杓哇和恰蓋三鄉境內。
九巔峽景區:景區位於縣城東部藏巴哇、柏林兩鄉境內。
卡車、拉力溝森林生態旅遊景區:景區位於縣城西卡車鄉、大族鄉境內。
大峪溝:大峪溝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木耳鎮大峪溝,距縣城三十多公里,總面積1052.146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9. 有人去過卓尼嗎 卓尼的經濟環境怎麼樣
於卓尼縣木耳鎮境內,景區整體呈r型,分別稱旗布溝、阿角溝風景區。主要有:扎西頗章(吉祥宮)、旗布寺檔次提升和環境營造、卓瑪拉措(度母海)、跑馬場和射箭場、藏式別墅群(藏王別墅)、景觀設計、人文環境營造、遊人中心、賓館、停車場、阿角溝激情漂流、阿角宮大酒店、登山游步道及觀景台等。
距縣城37km、省會蘭州370km,景區處於蘭州至九寨溝熱線的中間,融人文和自然資源為一體,以人文資源為主體,輔以自然資源,二者在旅遊概念上水浮交融,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總土地面積5419.68平方公里。全縣轄3鎮14鄉,總人口100882人 ,風景區統計1600多人.迭山主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溝口海拔2500米,相對高差達2400米。景區內生物垂直分布差異大,迭山雪線以上為裸岩,以下依次為高山草場、原始森林、低山草旬、灌木、農作物等。大峪溝共有9條支溝,依次為桑布溝、阿角小溝、阿角大溝、燕麥溝、扎崖它溝、巴什溝、涅座溝等,分布大峪溝東南,阿角古城之說藏族人一直流傳,據考證,阿角之說源於草場,非古城!
大峪溝風景區位於卓尼縣木耳鎮境內,景區整體呈r型,分別稱旗布溝、阿角溝風景區。主要有:扎西頗章(吉祥宮)、旗布寺檔次提升和環境營造、卓瑪拉措(度母海)、跑馬場和射箭場、藏式別墅群(藏王別墅)、景觀設計、人文環境營造、遊人中心、賓館、停車場、阿角溝激情漂流、阿角宮大酒店、登山游步道及觀景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