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遊玩南京牛首山所有景點需要多長時間
一切順利的話,3—4小時可以了,從入園沿著步道走到佛頂宮,參觀後山頂游版覽,再步行權下山,肯定夠了!
㈡ 牛首山風景區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周邊有哪些美食
人文景觀
宏覺寺
宏覺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於梁 天監二年(503),位於牛首山南,後更名普覺寺。後梁武帝蕭衍又在佛窟寺下建仙窟寺。因此,牛首山又稱為"仙窟山"。唐法融和尚在此講經說法,創立了"牛頭禪",名聲大振。南唐時,又在普覺寺基礎上擴建毗盧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雲梯等,規模宏偉,香火盛極一時。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規模整修,復稱佛窟寺,後更名為宏覺寺。並在崖壁上雕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歷經兵燹和幾百年的侵蝕風化,如今寺廟僅存遺址,摩崖石刻字跡已模糊難認了。
弘覺寺塔
宏覺寺塔弘覺寺塔,位於牛首山東峰的西南坡,海拔標高180.50米。
據宋《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記載:"唐大歷九(774年)代宗因感夢,敕修寺之東西峰頂七層浮圖。" 以後的歷代記載,如明《金陵梵剎志》卷三十三和清《同治上江兩縣志》卷三均沿用此說,但未提及任何有關塔的具體維修情況。
塔基地宮埋藏:1956年7月14日遊人在弘覺寺塔底層發現地宮,地宮上園下方,藏有文物,經南京博物院派人發掘,清理出鎏金喇嘛塔一座,塔高0.35米,須彌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覺禪寺永充供養"和"佛弟子御用監太監李福善奉施"題記。塔身有四個門,佛龕有釋迦、韋陀佛象。塔剎上置相輪十三天、寶蓋、葫蘆寶頂。同時出土的還有佛象、玉瓶等文物。
塔身歷代題刻: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對磚塔塔壁上題記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七十餘條明清兩代遊人題記。1991年9月市文管會對塔進行測繪與調查,這些題記仍保存完好,它們都是明刀或瓷片在門券洞壁的石灰粉刷層上刻劃的,分布在3-7層,年代從明正德五年(1501年)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最多為明嘉靖、萬曆與清康熙年間。說明這段時間寺廟香炎最盛,遊人最多。同時還告訴我們,弘覺寺增重修或重建是在明正德五年(1510年)前,最後遭破壞是在清乾隆年間。從木結構的受損來看,弘覺寺塔似乎遭受雷擊,大火從塔頂燒到底層,塔內的各層樓板、塔心木,塔外圍的平座欄桿,腰檐、內外斗拱,底層附階所有木結構部分都不存在。它的磚石結構保存尚完整。
寶塔結構實測:弘覺寺塔的高度,從底層地平到塔頂復盆為36.65米,若加上原來培剎,高約45米。它的底層較高,為7.10米,二層以上各層高度遞減,在4.30米至4.13之間,塔的外圍為八角平面,底層邊長為3.35米,二層3.17米,三層3.00米,四層2.80米,五層2.64米,六層2.46米,七層2.22米。塔的內壁為方形空筒,底層內徑3.85米,二層3.60米,三層3.44米,四層3.299米,五層3.04米,六層2.87米,七層2.58米。
宏覺寺塔舊景塔的底層有須彌座高77厘米,邊長3.85米,由紅色花崗岩加工拼制而成,有款圭角、束腰以及上下梟混曲線,為明初型制;四面何寬80厘米的踏步上下,周圍是寬2.18米的附階(迴廊),四面開門。2至7層的平座(即外迴廊)挑出約60厘米,由長68厘米、寬68厘米、厚9厘米的紅色花崗岩石塊鋪成,一端嵌入牆體。在塔的外壁腰檐、平座的斗拱下各有一層厚8至9厘米的與須彌座、平座相同質地的石枋,相當於塔身的圈樑。
弘覺寺塔的外壁轉角有倚柱。它是由特製的子母磚固定在轉角牆體內。各層的拱門,四實四虛,為壺門形式,用面磚嵌在拱門的表面,磨縫拼制。每層拱門的兩側有燈龕,內有一龕室與券門相通,可以從內部上油;2至7層燈龕計96個。
塔身用青磚砌築,磚的規格有多種,長度有33.5、34、35、35.5厘米數種,寬度有16.5、17、17.5厘米,厚度7至8厘米。砌築方法,均為上下皮一順一頂式,灰縫的粘結材料用白石灰,十分堅硬,估計加了糯米汁。
塔的各層平座和下檐,內層樓板下均有斗拱,有轉角和補間斗拱兩種。鬥口寬度約3厘米,合清營造尺2.5寸(按清1營造尺=32厘米),相當於清制的八等鬥口。斗拱的總高度70至80厘米,台9至10鬥口,當於清五踩斗拱的高度(9.2鬥口)。各層的內外檐鬥口相同,出跳均為五踩。
塔頂有磚砌的復盆,內部為磚疊沚砌出,塔心木固定在六層的橫樑上,上部穿出屋頂,形成塔剎。現塔心木已毀,但塔頂洞眼仍在。頂部屋面的瓦壟仍很清楚。
弘覺寺塔塔基位於岩石之上,十分堅固,數百年來,塔的主體未見傾斜,但上部外壁磚已有部分風化、脫落,除木結構彼毀外,磚石主體結構保存較好。
弘覺寺塔是一座十分典型的江南樓閣式磚木塔。這種外八角。內四方、隔層錯角的空筒式結構,在江蘇古培中較為流行,最早見千宋代建造的蘇州羅漢院雙塔,八角七層;揚州文峰塔,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也是八角七層;重建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的金壇縣龍山寶塔以及歷史記載中的明代南京大報恩寺塔,都是這種結構。它克服了早期空筒式結構的弱點,外壁開門,隔層錯開,避免了從上到下在門(或窗)外的縱向開裂和破壞。
鄭和墓
鄭和墓位於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側,為明代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之墓。《上江兩縣志》載該墓系"永樂中賜葬山麓",東、北、西三面有祖堂、牛首、翠屏、岱山、吳山環抱。墓前可眺長江滾滾東流水。1985年為紀念鄭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寧縣文教局重建。在鄭和墓旁,還加築了陳列室一座,展覽陳列有關文物。
抗金故壘
抗金故壘抗金故壘位於牛首山東側至將軍山、韓府山一帶。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術兵分二路渡江,連破建康等重鎮,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後於建炎四年(1130)北撤,途經鎮江復遭南宋名將韓世忠的水軍阻擊,金兀術率兵逃往黃天盪,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康,岳飛在牛首山到韓府山一帶築壘伏兵,大戰金兀術,逼使金兀術退回黃天盪。後來,太平天國與清軍作戰時也曾加以利用。
岳飛抗金故壘起自鐵心橋東500米處秦淮河邊的韓府山,至牛首山主峰,斷續殘存約4200餘米。其中沿牛首山腳至山脊,長2000餘米。石壘底寬1.5米至3米不等,高約1米。故壘是採用當地赤褐色石塊壘築而成,蜿蜒起伏,高低錯落。有的地段人工痕跡明顯;有些地段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襲,已散亂圮塌,難覓蹤影。岳飛大戰牛首山,距今已有860多年,故壘遺存至今,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春遊牛首,人們在飽覽群山秀色的同時,既可以觀賞弘覺寺等佛教文化瑰寶,又可以親臨古戰場,憑吊當年岳飛抗金故壘,緬懷民族英雄,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北部景區
南京市牛首山北部景區已於2014年8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景區內的聖象廣場上的12頭形態各異的石象創下"中國之最",是目前中國國內單體最大的花崗岩整料雕刻石像群。
牛首山北部景區項目是南京市重點文化旅遊項目之一,位於雨花台區東南部、牛首祖堂風景區北部,佔地約61公頃。項目分兩期逐步推進,截至2014年8月,北部景區一期項目已經建成,初步具備對外開放條件。一期項目中,景區入口設有星雲法師親筆書寫的"萬象更新"景石,寓意佛法無邊、包羅萬象、吐故納新。連接景石的鏡面水池呈高低三疊,逐步抬升,水面清澈如鏡,頗具佛教倒影眾生、洗心除塵的禪意。聖象廣場是景區內的主要景點,主體由12頭形態各異的聖象背馱經幢圍合而成,金幢六面刻有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代表經文著作,氣勢宏偉,庄嚴肅穆,是經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的目前國內單體最大的花崗岩整料雕刻石象群。廣場兩邊岩壁刻有12幅經變故事浮雕,均配有文字說明,分別講述了"感應舍利"、"甘露佳庭"、"一葦渡江"等與南京有深厚淵源的佛教文化故事,展現南京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蘊。此外,一期還有景區水系、景點綠化、進山道路、臨時遊客中心、臨時停車場等游覽內容。
聖象廣場廣場上的12尊六牙白象,是釋迦摩尼乘坐的坐騎,每頭大象長度6米,寬度2.5米高度4米,再加上身上的經幢9米,總體高度13.9米。製作石象的花崗岩都是從福建泉州礦場開采而來。選擇12尊石象則代表著歲月輪回,生命不息。2015年8月,北部景區二期項目規劃設計的拈花微笑、六祖洞、禪宗文化藝術博覽館、萬花精舍等十餘個主要景點也將陸續建成對外開放。
牛首山北部景區對市民免費開放,市民可乘車經繞城高速公路、寧丹公路、機場二通道等3條高等級公路抵達景區,也可以乘坐南京地鐵1號線、南京地鐵10號線及建設中的南京地鐵S3號線,再轉公交111路、155路等直達景區。
㈢ 江蘇省牛首山旅遊景點看什麼特色
牛首山森林公園位於南京市南郊風景區江寧區境內,由牛首山、祖堂山、將軍山、東天幕嶺、西天幕嶺,隱龍山等諸多大小山組成。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省級森林公園,2002年4月正式掛牌運營。牛首山因山頂南北雙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覽古》曰:"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
牛首山北連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周圍有感應泉、虎跑泉、白龜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虛閣、地湧泉、飲馬池等自然景觀,及宏覺寺、弘覺寺塔、鄭和墓和抗金故壘等人文景觀。牛首山昔日盛產松、竹、茶、蘭。其茶,香色俱佳,名天闕茶。其蘭,一莖十數花(蕙蘭),葉少而闊,色碧香馥。其桃李爛若雲霞,加之漫坡杜鵑、山茶,風景宜人,每歲屆春金陵百姓傾城出遊,故有"春牛首"之稱。清乾隆年間"牛首煙嵐"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旅遊景點有:
1.宏覺寺
宏覺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於梁 天監二年(503),位於牛首山南,後更名普覺寺。後梁武帝蕭衍又在佛窟寺下建仙窟寺。因此,牛首山又稱為"仙窟山"。唐法融和尚在此講經說法,創立了"牛頭禪",名聲大振。南唐時,又在普覺寺基礎上擴建毗盧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雲梯等,規模宏偉,香火盛極一時。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規模整修,復稱佛窟寺,後更名為宏覺寺。並在崖壁上雕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歷經兵燹和幾百年的侵蝕風化,如今寺廟僅存遺址,摩崖石刻字跡已模糊難認了。
2.宏覺寺塔
弘覺寺塔,位於牛首山東峰的西南坡,海拔標高180.50米。
據宋《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記載:"唐大歷九(774年)代宗因感夢,敕修寺之東西峰頂七層浮圖。" 以後的歷代記載,如明《金陵梵剎志》卷三十三和清《同治上江兩縣志》卷三均沿用此說,但未提及任何有關塔的具體維修情況。
3.鄭和墓
鄭和墓位於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側,為明代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之墓。
《上江兩縣志》載該墓系"永樂中賜葬山麓",東、北、西三面有祖堂、牛首、翠屏、岱山、吳山環抱。墓前可眺長江滾滾東流水。1985年為紀念鄭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寧縣文教局重建。在鄭和墓旁,還加築了陳列室一座,展覽陳列有關文物。
4.抗金故壘
抗金故壘位於牛首山東側至將軍山、韓府山一帶。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術兵分二路渡江,連破建康等重鎮,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後於建炎四年(1130)北撤,途經鎮江復遭南宋名將韓世忠的水軍阻擊,金兀術率兵逃往黃天盪,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康,岳飛在牛首山到韓府山一帶築壘伏兵,大戰金兀術,逼使金兀術退回黃天盪。後來,太平天國與清軍作戰時也曾加以利用。
岳飛抗金故壘起自鐵心橋東500米處秦淮河邊的韓府山,至牛首山主峰,斷續殘存約4200餘米。其中沿牛首山腳至山脊,長2000餘米。石壘底寬1.5米至3米不等,高約1米。故壘是採用當地赤褐色石塊壘築而成,蜿蜒起伏,高低錯落。有的地段人工痕跡明顯;有些地段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襲,已散亂圮塌,難覓蹤影。岳飛大戰牛首山,距今已有860多年,故壘遺存至今,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春遊牛首,人們在飽覽群山秀色的同時,既可以觀賞弘覺寺等佛教文化瑰寶,又可以親臨古戰場,憑吊當年岳飛抗金故壘,緬懷民族英雄,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㈣ 南京旅遊攻略
如果是周六上午從上海出發,坐動車組2小時到南京站(主意,是南京站。南京有好幾個站),不用出站,可以直接乘坐地鐵。坐到 玄武湖站 ,旁邊就是全國著名的步行美食購物街 湖南路 ,可以在那裡吃個飯,然後去玄武湖玩玩,一個下午甚至半個下午也足夠了。坐地鐵到 三山街 或者 張府園 ,打車到夫子廟。 夫子廟主要是晚上好晚,是一個可以邊吃邊逛的地方。可以住在夫子廟附近,那邊旅館不少的。第二天早上還可以嘗嘗秦淮小吃。
第二天可以上午去中山陵,下午去總統府。總統府在南京市的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如果時間充裕,上午還可以順帶去一下明孝陵。中山陵和明孝陵都在紫金山上,可以一起玩掉。
當然,你也可以第一天到的時候,不去玄武湖,直接去總統府。然後第二天上午先去雨花台烈士陵園。那裡其實雖然叫烈士陵園,修的很大氣,很漂亮。而且離你住的地方夫子廟很近。去過了之後去中山陵。
總統府在南京市中心,交通很方便,旁邊是一個酒吧飲食區,叫1912,有點像上海新天地,晚上可以在那裡玩玩,或者回夫子廟,那裡有一個水游城,也差不多這個類型,集飲食娛樂購物於一體的。你如果要休閑購物的地方,可以考慮有空走走這兩處,反正都很方便的。
紀念品的話,數南京的雲錦比較有特色。你總不可能幫同事扛兩塊雨花石吧?這些東西,夫子廟應該都有的...不過更好的辦法是回上海之後,上淘寶買...自己從南京扛回上海多麻煩...
我是在上海讀書的南京人,所以知道南京和上海差別很大,給你一些建議:
1、南京面積較小,所以景區之間的交通會很方便。甚至可以全用計程車,不會太貴,一般十幾塊錢也就搞定了。(相對於上海而言)
2、南京的公交車都是無人售票的,只能前門上車,自主投幣。而且全程都是一塊或者兩塊(空調車兩塊)。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現在在上海,上海都是有人售票,而且不同站不同價。如果在南京,你願意坐公交車的話,多准備一些零錢。
3、南京的地鐵票長的很小,和一塊錢硬幣一樣大,小心別弄丟了...
4、住宿一定要提前訂,建議住在夫子廟,夫子廟周圍住宿的地方很多的。但一定要提前訂,我同學清明節想來南京的,就是住宿發生了問題...
祝你玩的愉快。
㈤ 南京市江寧區牛首山旅遊景點門票多少錢
160元/人,實行一票制。游覽車票價為20元/人。70周歲以上的老人憑證免費。60-69周歲老人憑證半價。本科及本科以下的學生,憑學生證,也享半價。
㈥ 求南京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都城市,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和500多年的建都史,被稱之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旅遊景點也格外的多,是我國著名且熱門的旅遊城市。如果去南京旅遊的話,這五個景點都非常值得一去。
當然,除了這5處景點外,南京還有許多值得一去的景點。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南京旅遊?這五個景點你都去過哪幾個?對這些景點有什麼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