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遠九嶷山有哪些好的景點
紫霞岩位於九疑山舜陵景區的舜帝陵南1公里山腰,系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紫霞岩又名重華岩、斜岩。岩口軒昂,氣勢恢宏。岩內有可感、可視、可聽的風洞、雨洞、雷洞、八音堂,雄半的瀑布流水聲,而且石鍾乳以巨大、精美著稱。內有一溪九曲流經全洞,宛如九曲黃河地一流。紫霞岩是我國溶洞游覽史中開發很早的地下溶洞,洞內石壁留有唐宋以來的題刻、題墨。堪稱一奇。游道全長1550米,洞內空間十分寵大,可同時容納數千人,地勢平坦,氣溫適宜,給人舒適感。
玉碑林在舜帝陵兩公里處的九疑洞村中。玉岩,四面高山環抱,玉岩山碧綠青翠恰似一顆翡翠珍珠,落在盤中,故又稱"天下第一盆景"。
玉岩是九疑山保存崖碑刻最多的地方。現存有宋方信孺"九疑山"巨字題名刻及東漢文學家蔡邕《九疑山碑》等數十方古碑刻,在眾多的碑刻中,清光緒年間的蠅頭小楷,不僅書法精美,而且刻工極精,為摩崖石刻中所僅有。
玉岩為喀斯特地貌原始次生林遺存,怪石磷峋的山崗上長滿千年古樹,樹根穿山破石,或含石於根,形成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觀,令人驚嘆。
玉岩不僅風光秀麗,石刻精美,還有何侯練丹全家升天,舜帝遺玉在九山神奇動人的傳說。
萬山朝九疑位於灌溪仙境景區。山勢逶迤,連綿十餘里,既有獨立山峰,又有如屏如嶂的遠山襯托。群山如千帆競發,又如波濤起伏、奔騰不息。故古人題曰"水峙山流"。遠眺全景,山巒莽莽,猶如著名畫家關山月的水墨畫《江山多嬌》懸掛天際,氣勢磅礴。其群山山頭俱朝向九疑,故稱"萬山朝九疑"。
舜寢九疑在縣城南15公里處,大界村東南,為一巨大山形景觀。遠眺其景,猶如一巨人仰卧九疑大地,頭、額、眉、鼻、頸分明,身軀偉岸,長發拋甩。相傳它是由舜帝的身軀羽化而成。睹其形者,莫不稱奇。
桃花岩位於縣城東11公里藻溪仙境景區北部的海江村。
桃花岩為一地下水洞,全長1100米。洞內岩岩壁石鍾乳,燦若桃花,洞頂石乳,如串串珍珠,懸空而掛。洞內流水,清澈碧透,水平如鏡,流速極緩。泛舟洞中,但見水映洞同內燈光,難分上下,人如夜行繁星之空,如飄如飛,大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
雲龍牌坊在距縣城20公里的灣井路亭村。始建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為旌表該村舉人王姓所建。坊高14米,寬14.3米,進深4.35米,全木結構,歇山單檐,檐下飾蜂窩狀,"如意斗拱"七層,6柱穿梁,斗拱重疊出跳,飛檐寶頂。檐坊上木雕人物,飛禽走獸,栩栩如生。牌坊與王氏虛堂相連,王氏堂內廳堂廣闊、壯觀。門廳上建有戲樓,是湖南民居的一大特色。舊志記,歷代祭舜官員文人墨客,常在此小憩,曾與村主人唱和吟詠,留有不少詩文題墨。明代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游九疑,曾在此住宿兩晚。在《徐霞客游記》中記述了美麗的九疑山傍晚田園景觀。
堂後王氏祠內有"奉憲禁革"碑一方,立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上刻禁止祭舜官員征夫擾民的條文,是迄今發現較早的關於減輕農民負擔的文字記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鳳凰岩位於盤家灣村鳳凰嶺上,在紫韋岩西兩公里處。岩內空氣清新,鍾乳石千姿百態,潔白如玉。洞中有洞,洞洞相通。主要景點有:百鳳落巢、簫韶引鳳、鳳舞蒼穹、群龍戲鳳、雙鳳求凰、凰宮鳳殿、噴泉飛雪、鳳台望月等。全岩長1500米,遊人可飽覽地下溶洞的奇特景觀。有遊人稱曰:"比之桂林蘆笛,更為精美。"
有空多來寧遠九嶷山玩玩哦。
⑵ 九嶷山舜帝陵的歷史記載
據《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寧遠境內的九嶷山是始祖虞舜的藏精之所。毛澤東曾詠詩「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九嶷山位於湖南永州寧遠縣境內,又名蒼梧山。《水經·湘水注》載有九嶷山盤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導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可見,是因遊人望著九座相似的山峰不勝疑惑,此山才命名為九疑山(九嶷原作九疑)。九嶷山最高峰是舜源峰,因與舜帝的傳說有關且舜陵、舜廟均在舜源峰下而得名。此外九嶷山還有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八峰。九嶷山素以神、奇、秀、古著稱,風光奇麗,岩洞神奇,古跡眾多,奇山秀水是其特色,其中九峰最為出名。舜是開創中華民族人類文明的五帝之一,道德文化的創始人,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濃墨重彩,重點記述的傑出始祖。舜帝駕崩蒼梧之野長眠於九疑山,他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影響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古人稱堯舜時期的社會為「舜日堯天」,孟子說 「人皆可以為舜堯」,毛澤東則借喻「六億神州盡舜堯」。自大禹南巡至衡山,築紫金台恭祀舜帝起,4000多年來,人們對這位傑出的人文始祖崇祀不斷,綿延至今。
舜帝名重華,號有虞氏,故也稱虞帝,相傳他是黃帝的九世孫,為五帝之一。據《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具體地點,一說在女英峰下,一說在三分石,已無從考究,但有關舜帝的傳說和遺跡在九疑山有很多卻是真的。 據《九疑山志》記載,最早的舜廟建於夏朝,地點在大陽溪,白鶴觀前。第二座舜廟建於秦代,舊址在玉琯岩旁,2000年該遺址被發現,0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02年經省文物考古所勘探試掘,確定佔地面積3.2萬平方米,疊壓文化層最深處約3米。遺址南北狹長,五進,九開間,完全符合古代帝陵「九五之尊」的體制。現在的舜帝廟是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由玉琯岩搬遷而來,位於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
如今的舜廟為上世紀90年代重建,共斥資近三千萬元,於99年落成。新建成的舜廟佔地600餘畝,坐南朝北,庄嚴肅穆,這是國內唯一的舜帝陵墓。陵廟為仿清式,兩重院落,四進建築,由神道、午門、拜殿、正殿、寢殿和陵山(舜源峰)組成。
舜帝陵從1995年搶修重新開放以來,一直是海內外遊客、炎黃子孫朝拜祭祖的「聖地」,並被列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紫霞岩,又名「重華岩」,位於九疑山風景名勝區舜源峰西南一公里。「重華」是舜帝的名字。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曾游此岩,因而得名。每當雨過天睛,陽光覆照,岩壁上閃射出紫色的霞光,所以後人稱之為紫霞岩。紫霞岩分內岩和外岩兩部分。外岩雄偉壯觀,內岩幽深敞闊。岩洞遊程1556米。洞內各種鍾乳石似人似花,象鳥象獸,岩內有一條「九曲銀河」蜿蜒盤旋,將此景觀串連一體;自唐代以來,岩內就留有元結、沈紳、蔣之奇、寇準、宋之問、李少白、何大斌等名人騷客的石刻墨跡,明代大地理學家徐霞客游九疑山時曾在此岩「炊粥就碗」三天四夜。 舜源峰猴山位居「九疑山」之首,乃華夏始祖舜帝的崩葬之地。峰上野猴成群,花果遍地,奇樹、怪石、亭閣相映成趣,巧奪天工,加上珍稀動、植物眾多,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不僅是天然的「珍稀動、植物寶庫」和「森林氧吧」,還有中國「第二花果山」之美譽。
⑶ 我從藍山去寧遠九嶷山 來回只有一天時間 該怎麼去呢
最好是自己開車去,哪怕是摩托車也行的,到半路有個叫冷水鎮的地方,你問怎麼走九嶷大道,一直從九嶷大道走到底就到了,這樣來回快的話就兩小時,你不能做班車,要轉車很麻的。
⑷ 寧遠有哪些好地方可以去
在寧遠縣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景點的話最值得去的地方那就是九嶷山了,九嶷山裡面有像舜帝陵、舜帝廟考古遺址公園這樣的文物古跡;也有紫霞岩、三分石景區、十里畫廊這樣的自然風光;也有像下灌村、牛壓嶺瑤寨、大鳳彩色部落這樣的充滿特色的古老村落可以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下灌村還是麻將文化的發源地,建築也是以麻將為主題做建設,隨處逛偶爾能遇到賣粑粑的老人家,下灌村的油炸粑粑軟糯可口,有遇到一定要買一串。如果喜歡縣城,可以去寧遠文廟,文廟附近也是寧遠美食的聚集地,參觀完文廟可以去周圍品嘗當地美食。如果在寧遠過夜,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寧遠的夜市和燒烤,其中強烈推薦叫叫夜市和五里溝燒烤。
⑸ 寧遠九嶷山的主要景點
1,三分石景區
三分石景區主要景點有舜公石、畚箕窩原始次生林、淚竹園、小東江水庫、住龍門度假區、婆婆石、望夫石、涼傘亭、楓木鋪瑤寨等。
2,灌溪風光景區
灌溪風光景區主要景點有下灌狀元樓、烈士墓、雲龍牌坊、翰林牌樓、五臣山、明月山、讀書岩、青山尾十里畫廊、太平軍古戰場、象岩。
3,瀟水涵青景區
瀟水涵青景區主要景點有瀟水十八灣、牛軋嶺瑤家吊腳樓、水市水庫、水市烈士陵園。
4,縣城為人文景觀集中區
縣城為人文景觀集中區有文廟、抗日將士陣亡紀念碑、泠南書院、東溪寺、逍遙岩、城頭寨、貞節牌坊等景點。
5,榮祿第
榮祿第是晚期湘軍將領石煥章故居,始建於清代,位於湖南寧遠石家洞新屋村,是光緒皇帝御賜的「榮祿第」宅第。
6,舜帝廟
舜帝廟位於舜源峰腳下,與娥皇峰對峙。漢代即於舜源峰上建廟祀奉;現存舜廟始建於明代洪武四年( 1371 ),清代重修,正殿已圮,廟後亭內豎立「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一通。
⑹ 九嶷山舜帝陵的介紹
舜帝陵位於寧遠縣城南三十公里處的九疑山,是中華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廟。舜帝陵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分為兩個自然院落,九個單體建築,從外入內有玉帶橋,儀門、神道、山門、干門、拜殿、正殿、寢殿、左右廂房、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宮牆環繞;氣勢恢宏,結構嚴謹,是我國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稱為「華夏第一陵」。
⑺ 舜帝陵在什麼地方
舜帝陵 九嶷山舜帝陵舜帝陵位於寧遠縣九嶷山舜陵景區,是九疑山風景區的目標人文景觀,是九疑山風景的目標人文景觀。是我國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區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廟、神道及陵園組成,佔地600餘畝。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狀,海拔600餘畝,氣勢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廟,陵廟坐南向北,規模宏大,佔地24644平方米。分為前後兩重院落,五進建築。陵廟內建有庄嚴肅穆的山門、午門、拜殿、正殿、寢殿、廂房。陵廟外有長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國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國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而葬於九疑山。陵廟祭碑廓內保存的歷代祭碑36方,它們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在古木參天的陵區內,陵廟建築上的石雕、楹聯、壁繪栩栩如生,令人流連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與舜帝奏九韶之樂及二妃揮淚斑竹的傳說有關。
山西省運城舜帝陵
從山西省運城市區北行15公里,在蜿蜒百里的鳴條崗西端,坐落著全國聞名的舜帝陵廟。對此,許多文人墨客曾著文褒贊。明人相宗皋寫道:「觀廟之形勝,北枕 山西運城順帝陵孤峰,涑水之波濤繞於後;南對條山,鹺海之鹽花獻於前。右纏黃河玉帶,媯油厘降之風猶存;左拱香山瑤台,歷山耕稼之跡如故。」
其地理環境可謂形勝壯美。 舜,姓姚,名重華,因其祖先曾封於虞(今永濟市虞鄉鎮),故史稱虞舜。舜是傳說中我國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傳說舜年幼喪母,經常受後母虐待和父親的棒打。但他卻以孝悌而聞名天下。後受四岳推舉,堯命他攝政,並將其女娥皇、女英婚配與舜。舜舉賢任能,舉薦「八愷」、「八元」著稱的蒼舒等十六人輔佐堯帝,除去鯀、共工、顴兜、三苗等惡人,使天下大治。堯死後,舜即位,又咨詢四岳,挑選賢人,治理民事。特別是命禹治平水患,使民安居樂業。故受萬民擁戴。死後葬於鳴條崗。
舜帝陵廟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後毀於元末戰火中。明正德初(1506),鄉人重建。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大地震中又遭毀壞。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安邑縣令吳愈再次重建。在清嘉慶二十年(1815)的大地震中又為瓦礫,僅存正殿。次年,在鄉人王步洲等倡導下,重建舜廟。 舜陵坐北朝南,佔地70畝,神道13畝,奉祀香火地17畝。沿舜陵外城遺址緣坡而上,即為神道,兩旁夫妻柏夾道聳立。行百餘步,進陵廟大門,便見到磚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圍51米。陵前嵌有邢其任書寫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陵」石碣1塊。陵冢上槐相交翠,鬱郁蔥蔥。 繞陵北行約三十米,即是皇城,又名離樂城。進拱形城門,內以戲樓、卷棚、獻殿、正殿、寢宮為中軸線,東西兩側配以廊房及鍾、鼓二樓,構造布局嚴謹,左右對稱。主建築正殿,建造於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頂,斗拱五鋪作,面闊五間,進深五椽。殿內泥塑的舜帝坐像,頭戴冕旒,身著袞服,神態庄嚴,栩栩如生。
正殿之後,原建寢宮三楹,內塑娥皇、女英像,昔已毀於戰火。陵廟東南,舊時曾建大雲寺,為守陵僧侶居住,亦稱「守陵寺」,於解放初拆毀。舜帝陵為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