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者在考察各拉丹冬的環境是怎樣的
本文記述了作者跟隨攝制組在各拉丹冬遊覽的經歷,描寫了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展現了大自然偉大的神奇,表達了作者觀瞻如此壯景由衷湧出的豪情
Ⅱ 各拉丹冬雪山的資源
各拉丹冬位於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鄉境內。唐古拉山脈最高峰。藏語意為「高高尖尖的山峰」,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30公里,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還有40餘座,冰川覆蓋面積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條。雪線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側各有一條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長12.8公里,寬1.6公里,尾部有5公里,長的冰塔林,是長江正源沱沱河的發源地;北支冰川長10.1公里,寬1.3公里,尾部有2公里長的冰塔林、冰橋、冰草、冰針、冰蘑菇、冰湖、冰鍾乳等構成千姿百態的冰塔林世界。
有野牛、野驢、藏羚羊、雪雞等珍禽異獸和水晶,周圍是優良的天然草場。是探險旅遊、登山、獵奇、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格拉丹冬冰山群屬於山嶽冰川,高達六七十米的冰塔林,銀盔白甲,高聳入雲,一座挨一座,有的像撐天玉柱,有的如摩天水晶樓,有的似寶劍寒氣直刺雲天,有的鋒如奇塔異峰千姿百態,冰塔林中,有高高聳起的冰柱,有玲瓏剔透的冰筍,有形如彩虹的冰橋,神秘莫測的冰洞,還有銀雕玉琢的冰斗、冰舌、冰湖、冰溝……神工鬼斧,冰清玉潔,簡直是一座奇美無比的藝術長廊。夏秋季節,山上銀裝素裹,山下野花爛漫。格拉丹冬冰峰附近海拔六公里以上蘊藏的冰山水晶,被稱為「江源瑰寶」。
Ⅲ 去各拉丹冬要什麼葯品
一般說是沱沱河也就是格蘭戰中的位置,但是在長江的話源頭應該是江根迪,如沱沱河的上游
Ⅳ 各拉丹冬的基本介紹
各拉丹東南北長50千米,東西寬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圍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還有40餘座,冰川覆蓋面積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條。雪線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側各有一條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長12.8千米,寬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長的冰塔林,是長江正源沱沱河的發源地;北支冰川長10.1千米,寬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長的冰塔林,冰橋、冰草、冰針、冰蘑菇、冰湖、冰鍾乳、冰塔等構成千姿百態的冰塔林世界。
在第三世紀時期,這里是古地中海的邊緣,後來地面開始強烈上升,到第四紀晚期(約1.5萬年前)終於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幹流全長6397公里(以沱沱河為源),一般稱6300千米。流域總面積一百八十餘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九千六百餘億立方米。以幹流長度和入海水量論,長江均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與長江南源當曲回合後稱通天河;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長江流經西藏、四川、重慶、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市區,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和黃浦江等支流。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大運河相交。
長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為上游,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游,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洞庭兩湖最大);湖口以下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沖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昌。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繁榮的地區,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長江可供開發的水能總量達二億千瓦,是中國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長江幹流通航里程達2800多千米,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長江在重慶奉節以下至湖北宜昌為雄偉險峻的三峽江段(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就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幹流全長6300多千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北緯33°28′,東經91°08′)。幹流流經青、藏、 川、滇、 鄂、湘、贛、皖、蘇、滬10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全長約6300千米(若以當曲為源頭,長江全長應為6403千米),居世界第3位。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千米(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年均入海水量達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時簡稱江,六朝以後才有大江和長江之稱。
Ⅳ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作者來到山腳下仰望大山看到了什麼景色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作者來到山腳下仰望大山,
看到了什麼景色?
——
白色,
即皚皚白雪。
因為各拉丹冬峰位於唐古拉山上,
海拔高,
氣溫低,
終年積雪……
Ⅵ 馬麗華寫的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給我們的感悟是什麼可以任選一個角度(苦難,旅
是在你的頭上看這個看的更清楚。
Ⅶ 各拉丹冬雪山的地理位置
位於青海西南部,北緯33°30′,東經91°30′處,海拔6621米。屬格爾木市。
Ⅷ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哪些段落先寫什麼,哪些段落再寫什麼,哪些段落最後寫什麼
一和二段先寫初見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氣候特徵、三到十一段寫第一天在不同地點所見的景象感受、十二到十五段寫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見,揭示這里是長江的源頭。
原文:
1987年3月上旬,我隨電影攝制組再一次接近各拉丹冬,在它的腳下安營紮寨。寒冷季節里汽車可以駛過冰河,直接進到山腳冰塔林中。熟悉地形的向導布擦達講,各拉丹冬有陰陽兩坡,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景色單調,東南陽坡才好看。
的確,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稜角與層次畢現,富有雕塑感。近些年來,驟然掀起一股長江考察熱一撥又一撥中外勇士在此邁開了認識長江的第一步。短短幾年裡,先後有十多位探險者壯烈獻身於這項人類事業。
季節上的隆冬將盡,但嚴寒還將在此駐守三兩個月。遠不是秋高氣爽時節的明媚,這一個風雲變化的季節里,氣勢磅礴的密雲來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難得在雲遮霧障中一現尊容。
在各拉丹冬以東幾公里外有牛糞可撿的草壩子上,我們搭起牛毛帳篷。安托師傅他們從崖底冰河裡背回大冰塊,我們喝上了長江源頭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師傅做起活來也不免氣喘吁吁。他說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聶榮縣人,所以不很適應。
我就更不在話下了。此刻倒霉跡象接踵而至,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此文出自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寫作背景: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是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2018年春季修訂版)第18課的課文[1],本文記述了作者跟隨攝制組在各拉丹冬遊覽的經歷,描寫了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展現了大自然偉大的神奇,表達了作者觀瞻如此壯景由衷湧出的豪情。
對冰塔林的景觀不再著筆,只是在礫石灘上尋找貝殼、植物之類的化石,或者古人類活動的痕跡。目的是想進一步探尋冰塔林(也包括各拉丹冬)的真面目,也想和那些食物一樣,融入冰塔林,成為各拉丹冬的一組成部分。
Ⅸ 《在長源頭各拉丹冬》作者跟隨攝制組在各拉丹冬的游蹤時,寫從山腳下→()→冰河上→()
在長堰頭各種拉動的話,他跟著軍男主他那動跟蹤從三角地笑他寫著。一個過程它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