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旅遊旅行 > 潼關邊有兵旅遊安全

潼關邊有兵旅遊安全

發布時間:2021-03-14 06:18:13

⑴ 我國歷史上的戰爭常出現一個地名「潼關」,潼關為什麼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潼關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崤函古道西端的起點。歷史上的潼關,扼西北咽喉,掌京帝門戶,是關中的東大門,是漢代以來東入中原,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

險峻的山川形勢和厚重的歷史也讓潼關擁有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雄關虎踞、風陵曉渡、黃河春漲、中條雪案、秦嶺雲屏、禁溝龍湫、譙樓晚照、道院神鍾是著名的潼關八景。

⑵ 潼關的位置有多重要曹操為何不惜舉國之力征討馬超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馬超、韓遂為首的關西軍閥都懷疑曹操實行假道滅虢之計,想要打著討伐張魯的名號,吞並涼州。他馬超聯合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十部共十萬人馬起兵反曹,很快包圍了潼關。

此時,曹操非常震驚,雖然有「防守專家」曹仁在潼關,也不放心,於是親率大軍支援潼關,討伐馬超。那麼,潼關到底有多重用,曹操為此不惜傾國之力,討伐馬超呢?個人認為潼關是三秦鎖鑰,長安門戶,潼關在,長安安,潼關失,長安危,而馬超也是西涼悍將,值得曹操親自征討。

曹操的擔憂是有道理的,演義中,曹仁防守潼關不到十天,就丟了。因此,曹操不得不籌集糧草,親自帶兵征討馬超。他剛開始,也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狼狽不堪。最後,曹操採納賈詡的反間計,成功離間馬超和韓遂,這才擊潰馬超,取得成功,保住潼關。

總結:潼關是關中平原的門戶,潼關在,關中安,潼關失,關中危。因此,曹操為了保住土地肥沃的關中平原,不得不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馬超。雙方在潼關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最終以曹操完勝告終。曹操看到了潼關的重要性,它是三秦鎖鑰,想要保住關中平原,必須守住潼關。因此,曹操親自帶兵征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支援潼關,分化瓦解韓遂、馬超等十部聯軍,平定西涼。

⑶ 進攻關中必須要先克潼關,為何不能從其他地方走呢

潼關治兵家必爭之地,而且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易守難攻是天然的護城屏障。因此想要揮師入關必須要攻破潼關才行。

古代渡河的工具不夠先進和便捷

潼關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在無數的古代戰爭中潼關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和魅力。要知道只有攻克了潼關才相當於打開了中原的大門。

⑷ 潼關為什麼是兵家必爭之地

那是因為原來的潼關城建在黃河邊上,而且當時的潼關城周圍全是山,攻不過來。要想打進潼關,除了從山路硬攻,別的也只能走水路了。易守難攻的很。

⑸ 古人進攻關中,為何都喜歡從函谷關或者潼關發兵呢

戰略要地,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對某地核心區域的控制,可以達到對其他區域的絕對控制權。

劉邦首次進關中採用了避實就虛的策略,選擇由防守力量相對薄弱的武關入秦。武關地理位置在於秦楚交界,並不比函谷關好走,劉邦是佔了天下大亂的便宜。 還有一點,過了函谷關,後面就是關中平原,直驅咸陽沒有其他的要塞,有利於進攻,但是從武關走,還要打下藍田關或者大昌關,中間也還有一系列的小據點,相對而言容易師老兵疲。大散關和潼關也存在類似問題...

⑹ 潼關這首詩描寫了哪些邊關特有的景物

《潼關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三吏三別"之一。此詩借潼關吏之口描述潼關天險,表達了詩人對當初桃林一戰潰敗的遺憾,希望守關將士們一定要以史為鑒,好好利用潼關天險保衛長安的安全。以緩急有致、神情畢現、形象鮮明的對話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和神態,是此詩主要特色。

潼關吏
杜甫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詞句注釋

⑴潼關:在華州華陰縣東北,因關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⑵草草:疲勞不堪之貌。何:多麼
⑶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上句言堅,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萬丈余。
⑷備胡:指防備安史叛軍。
⑸要:同"邀",邀請。
⑹連雲列戰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關吏的答話。連雲言其高,戰格即戰柵,柵欄形的防禦工事。
⑺西都:與東都對稱,指長安。
⑻丈人:關吏對杜甫的尊稱。
⑼艱難:戰事緊急之時。奮:揮動。
⑽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靈寶縣以西至潼關一帶的地方。
⑾哥舒:即哥舒翰。

譯文
士卒勞役是多麼勞苦艱辛,在潼關要道築城。
大城比鐵還要堅固,小城依山而築,高達萬丈。
請問潼關吏:你們重新修築潼關是為了防禦叛軍嗎?
潼關吏邀請我下馬步行,為我指著山隅為我介紹情況:
"那些防禦工事高聳入雲端,即使飛鳥也不能越逾。
胡賊來犯只要據守即可,又何必擔心西都長安呢。
您看這個要害的地方,狹窄到只能一輛車子通過。
在戰事緊急時揮動兵器拒守,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敗仗,唐軍死傷極多,慘死黃河。
請囑咐守關諸將領,千萬別蹈哥舒翰倉促應戰的覆轍。"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詩題下有小注:"安祿山兵北,哥舒翰請守潼關,明皇聽楊國忠言,力趣出兵,翰撫膺慟哭,而出兵至靈寶潼關遂失守。"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大敗,安史叛軍乘勢進逼洛陽。如果洛陽再次失陷,叛軍必將西攻長安,那麼作為長安和關中地區屏障的潼關勢必有一場惡戰。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經過這里時,剛好看到了緊張的備戰氣氛,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並在回華州後,將其修訂脫稿。

作品鑒賞
此詩開頭四句可以說是對築城的士兵和潼關關防的總寫。漫漫潼關道上,無數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築工事。"草草",勞苦的樣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詩人無限贊嘆的心情。放眼四望,沿著起伏的山勢而築的大小城牆,既高峻又牢固,顯示出一種威武的雄姿。這里大城小城應作互文來理解。一開篇杜甫就用簡括的詩筆寫出唐軍加緊修築潼關所給予他的總印象。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這兩句引出了"潼關吏"。胡,即指安史叛軍。"修關"何為,其實杜甫是不須問而自明的。這里故意發問。而且又有一個"還"字,暗暗帶出了三年前潼關曾經失守一事,從而引起人們對這次潼關防衛效能的關心與懸念。這對於開拓下文,是帶關鍵性的一筆。
接下來,應該是潼關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並不急於作答,卻"要(邀)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從結構上看,這是在兩段對話中插入一段敘述,筆姿無呆滯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這兩句暗承了"修關還備胡"。杜甫憂心忡忡,而那位潼關吏看來對所築工事充滿了信心。他可能以為這個問題不必靠解釋,口說不足為信,還是請下馬來細細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關吏的話,他首先指看高聳的山巒說:"瞧,那層層戰柵,高接雲天,連鳥也難以飛越。敵兵來了,只要堅決自守,何須再擔心長安的安危呢!"語調輕松而自豪,可以想像,關吏說話時因富有信心而表現出的神采。他又興致勃勃地邀請杜甫察看最險要處:老丈,您看那山口要沖,狹窄得只能容單車通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八句,"神情聲口俱活"(浦起龍《讀杜心解》),不只是關吏簡單的介紹,更主要的是表現了一種"胡來但自守"的決心和"艱難奮長戟"的氣概。而這雖然是通過官吏之口講出來的,卻反映了守關將士昂揚的鬥志。
緊接關吏的話頭,詩人卻沒有贊語,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為詩人並沒有忘記"前車之覆"。三年前,占據了洛陽的安祿山派兵攻打潼關,當時守將哥舒翰本擬堅守,但為楊國忠所疑忌。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關督戰。哥舒翰不得已領兵出戰,結果全軍覆沒,許多將士被淹死在黃河裡。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盡,深深覺得要特別注意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慎"字意味深長,它並非簡單地指責哥舒翰的無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觸及了多方面的歷史教訓,表現了詩人久久難以消磨的沉痛悲憤之感。
與"三別"通篇作人物獨白不同,"三吏"是夾帶問答的。而此篇的對話又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是在對話的安排上,緩急有致,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態。"修關還備胡",是詩人的問話,然而關吏卻不急答,這一"緩",使人可以感覺到關吏胸有成竹。關吏的話一結束,詩人馬上表示了心中的憂慮,這一"急",更顯示出對歷史教訓的痛心。其次,對話中神情畢現,形象鮮明。關吏的答話並無刻意造奇之感,而守關的唐軍卻給讀者留下一種堅韌不拔、英勇沉著的印象。其中"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兩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猶如戰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⑺ 潼關縣的旅遊

潼關位於渭南潼關縣港口鎮,地處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是中國古代著名關隘之一。 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里形勢的隆要。
東漢末年,曹操與馬超在潼關大戰,潼關之名始見於史。杜甫游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萬古用一夫」的詩句。歷代各朝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都在這里駐屯重兵,設關把守。 潼關,經宋、明以來多次修葺,保存尚好。西門有明代建築的門樓,俗稱「樵樓」,宏偉壯觀。明代潼關城的城牆,潼關仍有留存。在潼關舊縣治東門外約三里處有「第一關」,北臨黃河,南依高原,築城設門,是守衛潼關的第一道關口。第一關的東門額書「第一關」三字,西邊門額書「金陡站」三字,是清乾隆御筆所題,豐潤圓滿,蒼勁有力。 5元 從渭南汽車站乘坐發往潼關縣的汽車。
潼關縣著名旅遊景點,主詞條:潼關佛頭崖 、楊素墓 、 潼關楊震墓冢

⑻ 日軍要是攻破潼關,西安能守住嗎

在1937年淞滬戰役之後,南京失守日軍沿著津浦線向前推進,於1938年的5月攻陷徐州。此後日軍又沿著隴海線西進佔領開封後繼續向鄭州進軍。而此時,山西大部也已經被日軍佔領,與陝西也只是一河之隔,所以日軍下一步的頭號目標就順理成章成了西安。然而無論日軍怎麼進攻,直至日本最後投降也沒能攻佔西北的重鎮西安。很多人認為,日本之所以遲遲攻不下西安,主要是因為有天險潼關,導致日軍進攻受阻。

然而除了潼關天險之外,日軍進攻受阻還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當然離不開西安軍民的眾志成城,決心抗戰到底的精神;其次,當時民國政府也深知西安此地的重要性,不斷曾兵強化防守。抗戰時期的第十軍區就設在這里,胡宗南為副司令常駐於西安;在八路軍主力部隊因為在此地建立了陝甘寧邊區以及多塊根據地,對此處的防禦也十分的重視;其後,日軍方面當時對西安的作戰計劃也出現了分歧。一面日軍希望在可以「避免傷亡」的前提下迫使蔣介石投降,盡早結束中國戰場上的戰斗。另一面日軍當時正在全力進行太平洋戰場上的作戰。這樣一來進攻西安的計劃沒有被日軍提上進程,使得西安變得相對安全。最後,當時日軍很有心機,他們認為當時國共雙方存在的矛盾正有激化的態勢,與其冒險進攻西安不如去進攻常德等地更容易。

正是因為以上多種原因的共同影響,使得西安成為了抗戰中為數不多的幾座沒有被日軍攻佔的大城市之一。

閱讀全文

與潼關邊有兵旅遊安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